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9bc946cc281e53a5902ff5a.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e98e40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d.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光线不同条件:干燥、潮湿实验方法:1.将长方形纸盒的底部铺上吸水纸。
2.将5条蚯蚓放入盒子中。
3.实验组在吸水纸上喷水,保持潮湿。
4.对照组不加水,保持干燥。
5.观察并记录蚯蚓的行为。
实验现象:实验组中的蚯蚓在潮湿的环境中活动频繁,对照组中的蚯蚓则不活跃。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包括长方形纸盒、10条蚯蚓、干土和湿土。
实验条件相同,包括空气和温度,只有土壤干湿程度不同。
实验方法是在纸盒两端铺上干湿土,将蚯蚓放在中间,等待5分钟后观察其移动方向。
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名称为“五种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对比研究”,实验器材包括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和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温度计。
操作过程是将五种颜色纸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放入温度计并放置在阳光下,等待5分钟后观察记录温度。
实验结论是深色物体吸热快于浅色物体。
实验名称为“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包括小石块、镊子、酒精灯、火柴、烧杯和冷水。
实验步骤是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小石块在酒精灯上烧热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操作3次并记录现象。
实验结论是冷热作用能够破碎岩石。
在模拟实验和自然界中的变化有很大区别,包括酒精灯上的温度比阳光下的高、实验中岩石变化更快、实验中冷热变化更大、自然界中的岩石变化有多种因素混合的影响。
实验名称为“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假设是摩擦力与物体重量有关。
实验材料包括弹簧秤和轻重物体各一个,实验过程是用弹簧秤钩住重物体和轻物体在桌面上作匀速运动并记录摩擦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覆盖的土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
实验材料:盒子2个、水壶2个、沙、水等、植物实验过程:1.两个盒子堆成相同形状的沙山。
2.实验组在一个盒子里种上植物,让其生长成为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对照组不种植物,让其成为无植物覆盖的土地。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7895833482fb4daa58d4be1.png)
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震动。
实验17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https://img.taocdn.com/s3/m/5dba874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9.png)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
实验目的
探究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
实验材料
-电磁炉
-温度计
-水
-冰块
实验步骤
1.将电磁炉插入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确保温度计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将水烧开,同时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读数。
4.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即水的沸点。
5.将温度计拿出水中,将其底部擦干净。
6.放入一块冰块,观察冰块的融化情况。
7.当冰块完全融化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冰的融化点。
实验结果
-水的沸点为100o Co
-冰的融化点为OC。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知水的沸点为100℃,冰的融化点为O o Co这些数值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得出的。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电磁炉时要小心,避免触电。
2.温度计底部必须完全浸入水中,以确保准确测量温度。
3.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确保记录准确。
实验展示
我们通过实验展示了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电磁炉和温度计来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冰的融化点为这些实验数据对于我们理解水的性质和相变过程非常重要。
实验延伸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是否会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研究其他物质的沸点和融化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参考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2024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53b53cb27284b73f24250cd.png)
1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2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3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1388f4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6.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火山的形成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我的方案:1在铁盘里摆一些土豆泥,堆上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出个大洞。
2往洞里放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遮住。
3把铁盘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冷却,观测现象。
我的发现:番茄酱溢了出来。
实验说明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二、地震的形成我的悖论:地震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方案:1拿一根竹片,慢慢用力弯曲,观察现象。
2换成筷子试一试我的辨认出:筷子、竹片慢慢伸展,然后脱落,手深感麻木。
实验表明地震的构成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温度变化对岩石的毁坏促进作用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熄灭酒精灯,用镊子卡住一小块岩石放到酒精灯上冷却,然后放进冷水中。
2、再冷却,再放进冷水中,反反复复几次。
3观测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出现裂缝,破碎。
实验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四、声音的产生我的悖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方案:1在鼓面上放几粒豆粒,敲响鼓,观察现象。
2敲响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
我的辨认出:鼓面振动,豆粒在鼓面上跳动。
音叉在振动,水面上存有波纹,水珠飞溅出。
实验表明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空气传播声音我的猜想:气体能传播声音。
我的方案:1、熄灭两根蜡烛,放到锣的一侧,一根距鼓近,另一根离鼓离2奏响锣,观测蜡烛的变化。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efb532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d.png)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本文档汇总了五年级上学期科学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题。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
实验一:光的大会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了解光的基本特性。
实验材料- 镜子- 手电筒- 针孔板- 牛奶盒子实验步骤1. 在牛奶盒子上钻一个小洞,将针孔板放在洞的内侧。
2.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在针孔板上。
3. 将镜子放在牛奶盒子前方,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实验结果观察到光线从针孔板传播出来后,会在镜子上发生反射,并形成不同的光线。
通过观察不同角度的反射光线,可以了解光的基本特性。
实验二: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重力加速度,了解地球引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 弹簧秤- 定时器- 木球实验步骤1. 将木球挂在弹簧秤上,测量木球的重量。
2. 将球从一定高度落下,计时木球从落下到落地所需的时间。
3. 根据公式 $g = \dfrac{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text{m/s}^2$ 左右,这一数值与已知的地球引力加速度的大小相近。
实验三: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材料- 烧杯- 温度计- 水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
3. 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circ\text{C}$ 左右。
这一结果表明了水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的物理性质。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d681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第一单元1.对比实验。
会制定对比实验计划(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推测、实验方法、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步骤)(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参考:作业本第1页,书本第4页的图)(2)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4)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参考:书本第7页)(5)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参考:书本第8页)(6)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9、10页)(7)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10、11页)(8)蚯蚓喜欢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生活环境?(参考:作业本第4页)2.食物链。
会写食物链,会指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生态瓶。
(1)会设计生态瓶。
指出生态瓶中的生物、非生物各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作业本第6页)(2)如果减少了生态瓶中的水、植物、动物,生态瓶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单元1.影子的特点。
会做实验研究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参考:课本第25页)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会做实验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怎样的。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3.光的直线传播。
会做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物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5.光和热。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哪些仪器会把光线聚起来想成强光和高温?”(凹面镜、凸透镜)(参考:课本第34页)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知道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阳光下的黑色纸袋温度上升最;知道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时光线最强烈、物体得到热量最多)地形图上的信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大全(精选10个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f55f2c33b3567ec102d8abb.png)
本册实验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让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
3.对照组让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4.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光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并滴相同的水量,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3.对照组用一个用黑色塑料袋把种植盒罩起来(留有气孔),放在窗台上。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不同条件:阳光实验方法:1.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里。
2.实验组将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3.对照组将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颜色浅。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四、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有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不同条件:光明、黑暗实验方法:1. 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考实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考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b9f6b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8.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考实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装置- 长尺或直尺- 物体样本(如铅笔、书本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长尺或直尺。
2. 选择一个物体样本作为测量对象。
3. 将尺子的起点对准物体的一端。
4. 用目视和触摸的方法确定物体的另一端。
5.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 物体长度:XX厘米(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了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二:观察植物的生长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一生过程。
实验装置- 豆芽种子- 花盆或种子播种盒- 良好的光线和适当温度的环境实验步骤1. 准备豆芽种子,并将其放置在花盆或种子播种盒中。
2. 给予种子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温度。
3. 每天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持续观察数天,直到种子完全生长成豆芽。
实验结果- 观察结果(例如:第一天种子开始发芽,经过五天,豆芽生长到XXX厘米高等)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了植物的一生过程,并体会到了植物生长的奇妙之处。
实验三:探究水的沸点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装置- 水- 温度计- 烧杯或锅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量的水,并倒入烧杯或锅中。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加热水,逐渐提高水的温度。
4. 当温度计显示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 水的沸点温度:XX摄氏度(根据实际观察结果填写)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水的沸点以及水的物理性质。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必考实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17d9c15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c.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aa96f62f46527d3240ce058.png)
放大镜、绿豆种子、两个不漏水的盒子、两块 纸巾、透明袋、玻璃罩、吸水纸 蚯蚓、盒子、泥土 大油桶、沙、水、小鱼、小虾、田螺、水草或 浮萍等 生态瓶、小鱼 木块、手电筒 一根约10厘米长的铅笔(或筷子)、一块平滑 的木板、一张和模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橡皮泥 四张长方形卡纸、夹子、手电筒 一面镜、多面镜、温度计 黑色、粉色、铝箔、黑色蜡பைடு நூலகம்、白纸纸袋各一 个、温度计 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温度计 大纸盒、泡沫塑料、小饮料瓶、锡箔纸、透明 塑料纸 土壤、烧杯、放大镜、水 长方形塑料盒;掺有少量沙、石的土堆;饮料 瓶;水;废报纸;塑料膜 小车、细线、铁钩、垫圈、秒表 橡皮筋、小车 橡皮筋、小车、软尺 小车、气球 弹簧测力计、文具盒等 纸盒、钩码、细线、砂纸、弹簧测力计 小车、纸盒、钩码、弹簧测力计
小学科学实验汇总
年级 册数 单元 单元名称 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生物与环境
光 五年级 上
地球表 面及其 变化
运动和力
小学科学实验汇总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
1、种子发芽实验 2、蚯蚓与环境 3、制作生态瓶 4、记录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 1、观察和记录影子 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4、光的强弱与温度 5、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6、阳光的直射、斜射与吸热 7、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寻找土壤的成分 2、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2、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的行驶距离 4、安装一辆喷气小车 5、认识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6、探索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7、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c71dbd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71.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结论:土豆泥相当于岩层,番茄酱相当于岩浆。
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麻木。
结果及解释:筷子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筷子用力弯曲相当于挤压产生褶皱;当筷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三、卵石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鼓碎纸屑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响度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
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五、观星箱的制作步骤1.准备1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在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在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在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六、木材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水槽等。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c2aa0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a.png)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实验一:水的沸点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水的沸点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温度计的温度调至0℃。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
3. 点燃酒精灯,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然后将酒精灯放置在温度计下方。
4.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温度。
5.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小心取出温度计。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水达到100℃时开始沸腾,即水的沸点为100℃。
实验分析:水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所需的温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水的沸点为100℃,这个数值在标准大气压下是稳定不变的。
实验二:自制电池实验目的:通过自制电池来了解并验证电能的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铜片、锌片、铜丝、线材、电灯泡。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铜片和锌片清洗干净。
2. 将铜片和锌片固定在瓶内,使它们不直接接触。
3. 用铜丝将铜片与电灯泡的一端连接起来。
4. 用线材将锌片与电灯泡的另一端连接起来。
5. 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铜片和锌片连接成电池后,电灯泡亮了起来,说明电能得到了转化并成功地点亮了电灯泡。
实验分析:在电池中,铜片和锌片分别充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连接电路形成一个闭合的电流环路。
当电池连接电路时,电流开始流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灯泡的发光来观察电能的转化过程。
实验三:物体的密度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实验材料:密度试管、水、不同材质的物体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密度试管放在水平台上。
2. 将水倒入密度试管中,直至水平面达到试管中线。
3. 将待测物体轻放入密度试管中,观察其浮力情况。
4. 根据观察到的浮力情况判断待测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一些物体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则下沉至底部。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密度。
实验分析:物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包含的质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02e72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4.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种子发芽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啥条件呗。
是只要有水就行,还是得有阳光、空气啥的呢?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这绿豆种子可便宜又好找,就像科学实验里的小明星)、透明塑料杯(方便观察种子的一举一动)、纸巾(给种子当小床)、水。
有的时候还会准备黑盒子(用来模拟没有阳光的环境)。
3. 实验步骤- 首先呢,在塑料杯里铺上纸巾,就像给种子铺好小褥子。
然后把绿豆种子放进去。
- 接着,分成不同的组。
一组是给充足的水,一组少给点水,还有一组不给水。
这就像给种子们不同的待遇,看它们谁能发芽。
- 如果要探究阳光的影响,就把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盒子里。
就像让种子们有的住“阳光房”,有的住“小黑屋”。
- 每天都去看看这些种子,就像去看望小宠物一样。
看看哪个杯子里的种子先发芽,哪个杯子里的种子一直没动静。
4. 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啊,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水太多会把种子泡烂,水太少种子又干巴巴的发不了芽。
而且呢,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在黑暗里也能发芽,不过长了芽之后如果一直没阳光,豆芽就会长得又黄又弱,像病怏怏的小瘦子。
二、光的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光到底是怎么走的呀,是直来直往,还是会拐弯呢?2. 实验材料- 手电筒(这就是我们的小光源,像个会发光的小魔法棒)、三张带孔的卡纸(孔要在一条直线上哦)、一块光屏(就像光的小舞台,用来接收光的)。
3. 实验步骤- 先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立起来,排成一条直线。
然后把手电筒打开,让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孔射进去。
- 眼睛盯着光屏看,就像在等一个小惊喜。
如果孔在一条直线上,就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 然后呢,把中间那张卡纸稍微挪一挪,让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再看光屏,光斑就消失啦。
4. 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就像火车在铁轨上跑,直直的,不会随便拐弯。
三、溶解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哪些东西能在水里消失不见(溶解),哪些东西在水里还是原样(不溶解)。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a9c4f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f.png)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一、实验部分1.1 物质的性质- 实验一:水的沸腾- 目的: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沸腾现象,理解沸腾的条件。
- 材料: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 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3. 加热烧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沸腾的时间。
-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 实验二:磁铁的性质- 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铁的性质。
- 材料:磁铁、铁钉、铅笔、直尺。
- 步骤:1. 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吸引现象。
2. 将磁铁的另一端靠近铁钉,观察排斥现象。
3. 用直尺测量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范围。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磁铁的磁性减弱或消失。
1.2 力的作用- 实验三:摩擦力的大小- 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压力之间的关系。
- 材料:木块、毛巾、斜面、弹簧测力计。
- 步骤:1. 将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推动木块所需的力。
2. 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述实验。
3. 比较不同接触面积下摩擦力的大小。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
- 实验四:重力的方向- 目的: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材料:气球、绳子、铅笔。
- 步骤:1. 将气球吊在绳子上,观察气球的下垂方向。
2. 改变气球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3. 记录实验结果,验证重力的方向。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气球受到外力干扰。
1.3 生物的特征- 实验五:植物的蒸腾作用- 目的: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了解其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 材料:植物、透明塑料袋、标记笔。
- 步骤:1. 将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并在塑料袋上标记时间。
2. 观察一段时间内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记录。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
二、知识点部分2.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溶解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2c11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6.png)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1. 实验一:水能输送物质实验目的探究水的运动对物质输送的影响。
实验材料- 透明的- 水- 不同颜色的小颗粒(如纸屑、砂粒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装满水。
2. 在水中加入一些不同颜色的小颗粒。
3. 观察小颗粒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不同颜色的小颗粒会随着水的流动而移动,最终聚集在一起。
实验结论这说明水的运动可以带动物质的移动,使其聚集在一起。
2. 实验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热水- 冷水- 两个杯子- 两个温度计- 两块相同大小的冰块实验步骤1. 将热水倒入一个杯子,冷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2. 在热水杯中放入一个温度计,在冷水杯中放入另一个温度计。
3. 将一个冰块放入热水杯,将另一个冰块放入冷水杯。
4. 同时观察两个温度计的指示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放在热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升高,而放在冷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降低。
实验结论这说明温度对物体有影响,热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而冷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3. 实验三:空气的压力实验目的探究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气球- 气泵实验步骤1. 将气泵连接到气球上。
2. 通过挤压气泵的方式向气球中注入空气。
3. 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随着气泵向气球中注入空气,气球会逐渐充气膨胀。
实验结论这说明空气的压力可以使物体膨胀。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及其答案。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3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彖:得到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得不到水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6右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光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见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不见光,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见光和不见光的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6左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袋。
相同条件:温度、水、光照、各3粒完全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空气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空气的种子发芽了,得不到空气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四、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一组种子放到温暖的地方,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放进冰箱,叫对照组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相同条件:空气、水、光照、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温度。
实验现象:温暖环境中的种子发芽了,寒冷环境中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五、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7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不同条件:阳光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长得绿而茁壮,放在黑暗地方的绿豆芽黄而纤细。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六、提出问题:蚯蚓喜欢有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9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不同条件:光线实验过程:1.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蒙上麵疵薄膜,盒底部舖上吸水纸。
2. 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盖好盖子。
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蚯蚓向哪一方爬,做好记录。
反实验现象;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七、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10我的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10条蚯蚓不同条件:土壤湿度实验方法:1.在长方形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3.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看蚯蚓爬向哪边,做好记录。
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八、改变生态瓶17--18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游上来的次数增多,原因瓶里水少了,氧气也随之减少,小鱼缺氧了;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小鱼游上来的次数减少,原因植物增多,水中含氧量随之增加;3、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小鱼游上来的次数增多,原因小鱼增多,耗氧量增加,小鱼缺氧。
九、影子方向和长短与光源位置的关系25上实验器材:手电筒一把、长方体木块一个、四开白纸一张。
改变的条件:光源位置。
不变的条件:木块位置、光源与木块之间的距离。
实验过程:1. 先在桌面上铺上4开的白纸,将小木块竖放在白纸上。
2. 用手电筒在距离木块同样远近的地方,从不同角度照射小木块,在白纸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与桌面夹角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光线与桌面垂直)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十、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距离的关系25中实验器材:手电筒一把、长方体木块一个、四开白纸一张。
不变的条件:光源和屏的位置,同一个遮挡物。
改变的条件: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
实验方法:让遮挡物距离光源近、较近、远时分别用手电筒照射遮挡物,观察并记录每次形成的影子的大小。
实验结论: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近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远时,影子就小。
十一、影子的形状和什么因素有关。
25下实验器材:手电筒一把、长方体木块一个、白纸一张。
改变条件:手电筒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
不变条件:木块位置、屏的位置。
实验方法:让光源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并画出每次形成的影子的形状。
实验结论: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十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28--29实验材料:三张大小相同的卡纸,一张16开白纸,三个书夹。
实验方法:1. 在三张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同样大小的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
2. 每张卡纸间隔15厘米摆放,并使三孔一线。
3. 在第三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4. 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让光射进小孔,发现了什么?(现象:在纸屏上观察到明亮的光斑)5. 将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发现了什么?(现象:不能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十三、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的关系33实验器材:温度计数支、小镜子数面实验过程:在墙上挂三支温度计,在教室外的同一位置让一面镜子、两面镜子和多面镜子的反射光分别照射不同的温度计,看看温度有什么区别。
实验现象:镜子越多,温度越高。
实验结论: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十四、实验名称:物体吸热能力与自身颜色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6实验器材: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
相同条件:相同大小的纸袋装、相同的温度计、温度计摆放位置、摆放角度不同条件:纸的颜色操作过程:1、将五种颜色的纸分别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
2、五个纸袋中各放入一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以相同角度放在阳光下的同一位置。
3、每过2分钟观察各个温度计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4、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物体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颜色越浅,吸热能力越弱。
物体表面越粗糙,吸热能力越强;越光滑吸热能力越差。
十五、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能力的关系37实验器材: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三个相同的温度计。
实验方法:将三个装着同样温度计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太阳光垂直摆放的温度计升温最快。
实验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它的摆放角度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摆放吸热快。
十六: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十七、实验名称: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50实验材料:小石块、镊子、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
2. 用镊子夹住小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30秒后,立即放入冷水中。
3. 反复操作几次,作好记录。
4. 根据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小石块出现裂缝,烧杯底部有岩石碎屑。
实验结论:冷热作用会使岩石风化。
(破碎)以上模拟实验中,我们用点燃的酒精灯模拟(自然界中的高温);用冷水来模拟(自然界中的低温)。
十八、实验名称:流水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50实验材料:小石块、塑料瓶、水。
实验步骤:将棱角明显的小石块放入有清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几分钟,观察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出现岩石碎屑。
实验结论:流水对岩石具有风化作用(磨圆)。
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岩石与河床之间、岩石与水之间都有摩擦碰撞,岩石受到这一系列的作用使得岩石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
十九、植物生长对岩石的影响。
(模拟实验)50实验材料:石膏糊、豌豆种子、杯子。
实验方法:向杯内倒入一层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种子,再倒入一层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里。
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
实验现象:豌豆发芽后,石膏会被撑裂。
实验结论:植物生长会加剧岩石风化。
岩石裂缝中的植物生长会使岩石裂缝增大,甚至崩裂。
二十、土壤成分分析实验52--53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酒精灯、滴管、铁盘、石棉网、铁网、一小块土壤。
实验方法:1、把土壤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气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分层)3、用滴管取上层土壤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污渍)(盐分)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砂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包括沙和粉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污渍;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颜色就变浅了。
实验结论:土壤是由小石子、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矿物质构成的混合物。
二^一、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提出一个假设,围绕这个假设设计一个实验。
1、实验名称:雨量大小与土地的侵蚀程度有关吗?58我的猜测: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材料:塑料盒子2个、接水盆2个,水壶2个,沙、水等相同条件:坡度大小、植被情况等。
不同条件:雨量大小。
实验过程:1.两个盒子堆成相同形状的沙山。
2. 一组用喷水强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
(雨量大)3. 另一组用喷水弱的喷水器向沙山上喷水。
(雨量小)4. 观察哪组的沙山被雨水侵蚀大。
实验结论: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大;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小;2、实验名称:坡度大小与土地的侵蚀程度有关吗?58我的猜测:坡度大,土地的侵蚀程度就大;坡度小,土地的侵蚀程度就小;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材料:塑料盒子2个、接水盆2个,水壶2个,沙、水等相同条件:雨量大小、植被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