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
验报告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制作潜望镜
实验器材:
潜望镜组合制作材料1套, 胶水1瓶、胶带1卷、剪刀、美工刀,长方形纸盒1只,小镜片2只
猜测: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实验过程: 1、利用“潜望镜组合材料”直接组装一只,然后用它从室内的门、窗的边缘观察室外的情况;
2、自己利用材料,自制一只简易的潜望镜:
用一只长方体牙膏盒,在一端的侧面,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另一端在它的对面,也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的面,和对角成45度,切出直线口子,可以插下小镜片。
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
如右图这样,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
二、实验材料:水、烧杯、小锤子、保鲜膜、塑料袋、水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的沸腾a.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b.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水的凝固a.向水中慢慢加入冰块,搅拌均匀。
b.观察水随着温度的下降发生凝固的情况。
3.实验三:水的蒸发a.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加入一片保鲜膜覆盖。
b.观察保鲜膜上是否会出现水珠。
4.实验四:水的降雨a.将一个塑料袋围住一棵果树的树枝。
b.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中,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沸腾,形成水蒸汽。
2.实验二中,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逐渐凝固成冰块。
3.实验三中,水的一部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保鲜膜上形成水珠。
4.实验四中,果树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得水分蒸发,与塑料袋接触后凝结成水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形成水蒸汽。
2.水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形成冰块。
3.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冷表面上形成水珠。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的水分,在与塑料袋接触后会在袋内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不仅可以以液态存在,还可以通过加热转化为水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冰块。
同时,水的蒸发和凝结也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实验,我能够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的转化过程,并加深了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此次实验还让我认识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部分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汽,并最终凝结在冷表面形成水珠。
这让我对水循环过程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我能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对于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土壤的成分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放大镜、透明瓶子、酒精灯、三角架、金属片、镊子
实验步骤
1、将土壤晾干,用放大镜观察。
2、取晾干土壤一部分放入瓶子中,并装上水,迅速地振荡,再静置一会儿。
3、将晾干土壤一部分放入金属片上,用酒精灯给加热。
实验结论
土壤是由许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塑料盒、空瓶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盒内用沙、石堆成一座斜坡地形,并拍紧,盒的一角孔一个洞。
2、在空瓶盖上扎一些小孔,装满水,将盖拧紧。
3、用力挤压瓶子,让水喷洒到斜坡。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温度高低不同,斜放的温度最高。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各种颜色的纸各一张,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将每一张纸卷成圆柱形,并压平
2、将温度计一同放在阳光下照射
3、将纸和温度计一同放在阳光下照晒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不同,深色的温度升高得最快,浅色纸温度深得慢。
实验课题
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测力计、塑料袋
实验步骤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
小铲子1、放大镜1、镊子1、150ml烧1、湿润土壤若干、报纸2张、玻璃搅棒1根
猜测:
土壤里有各种成分,并且各有各自的作用
实验过程:
1,把土壤倒到一张报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
2,用镊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观察土壤颗粒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4、分别缠不同的圈数,进一步观察小车前行的距离。
六、数据记载及结论:
我的发现: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我的结论:橡皮筋缠的圈数越多,拉力越大。
2、在每个纸袋中,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
3、记录下刚开始各个纸袋的温度,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总共记录5次。
4、比较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后,各个纸袋温度有什么不同。
纸袋的种类
刚开始的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黑色
24
26
27
28
29
30
粉色
24
25.6
26.2
26.8
27.4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二、实验目的: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三、实验原理: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四、实验器材及装置简图:
手电筒、橡皮擦、魔方、瓶子
五、实验步骤:
1、选择背景墙。
2、选择遮光体。
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记录。
28
铝箔纸
24
25.2
25.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实验内容
21用橡皮筋作动力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实验器材
小车、橡皮筋、尺子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
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
实验现象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备注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
实验人
试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0)
实验内容
10光与热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结论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5)
实验内容
15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器材
岩石、塑料瓶、酒精灯、镊子、水
实验步骤
1、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水中
2、将集块岩时放入油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
3、观察豌豆在石膏糊中发芽后石膏的变化
实验现象
岩石破碎
实验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9.6 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我的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我是这样做的: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我认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疑问:为什么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指导老师:评定等级: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10.11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我的猜测:光沿直线传播。
我是这样做的: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观察到的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我认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疑问:为什么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指导老师:评定等级: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10.18 实验名称光的反射能力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我的猜测: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
我是这样做的: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我认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疑问:为什么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指导老师:评定等级: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时间10.25 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我的猜测: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地低。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制作潜望镜
实验器材:
潜望镜组合制作材料1套, 胶水1瓶、胶带1卷、剪刀、美工刀,长方形纸盒1只,小镜片2只
猜测: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实验过程: 1、利用“潜望镜组合材料”直接组装一只,然后用它从室内的门、窗的边缘观察室外的情况;
2、自己利用材料,自制一只简易的潜望镜:
用一只长方体牙膏盒,在一端的侧面,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另一端在它的对面,也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的面,和对角成45度,切出直线口子,可以插下小镜片。
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
如右图这样,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