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讲解及教案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教案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老师引导: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媒体准备: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磁带或光盘。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2.体会本篇深沉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
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
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
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精选3篇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思路:1、整体把握——深入了解——讨论课文2、走近鲁迅——学习鲁迅——反思自己3、鲁迅的形象:伟大——平凡——伟大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让我们一同走近鲁迅,请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鲁迅。
三、深入研读讨论1、请大家默读课文,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可以归纳为几类?明确:共10个6类,分别围绕外貌行动、待人接物、饮食起居、读书写作、休闲娱乐、与青年们交往6类生活场景来描写和塑造鲁迅先生的,使之具体、形象、生动。
2、哪一个片段最能打动你或者你认为写的最好?联系自身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1)、外貌行动第1个片段,概括写鲁迅先生“笑”的情态,突出其“明朗”的特点;概括写鲁迅先生“走”的情态,突出其“轻捷”的特点。
(2)、待人接物第2个片段,具体写鲁迅先生对“我”和许广平的衣着批评一事,充分显示出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既严肃批评其缺点,又不倦地给予帮助。
(3)、饮食起居第3个片段,概括写鲁迅先生的饮食情况,喜欢北方饭菜,赞美萧红做的饭菜可口;鲁迅的胃不好。
第7个片段和青年交往中咖啡、可可、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家里“饼干”,“向日葵子”;第8个片段,鲁迅简易而两用的台灯;第9个片段,和青年的交往,一次外出吃福建菜,海婴说菜不新鲜,全座的人都不相信,鲁迅确信孩子的判断,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说明鲁迅先生不会轻易抹杀孩子的天性。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伟人鲁迅平和的一面的体会。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鲁迅先生平易温和的生活轶事;制作PPT课件。
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阅读感知文中叙事与人物品质的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1.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2.出示鲁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题小像》两首诗,导入教学。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鲁迅)人们把这些诗句看作是鲁迅先生自己品质的真实写照。
这些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待敌人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对进步青年和人民大众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献身精神。
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通用5篇)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通用5篇)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作品、鲁迅,识记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自然、细腻的描写。
3、思想目标:学习鲁迅先生性格中率真、诚挚,对青年作家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研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的质朴、真诚的个性。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作者自然细腻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自主式、探讨式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一位叱餷风云的伟人,他的倔强、他的批判精神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而我们对他的了解也只限于这些方面。
鲁迅先生有没有我们不熟识的一面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展现鲁迅先生的作为一位长者、恩师,一位普通人亲切平和的一面。
二、介绍作者——萧红1911—1942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也是鲁迅先生培养的青年作家中最具有才华的一位。
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
三、检查预习效果1、字词鉴赏混浊窘掠旷代深恶痛绝抽屉阖眼搭讪了然2、学生速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节选自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是鲁迅先生十分欣赏的文学青年。
在她的文学道路和人生旅途上,鲁迅先生是最重要的领路人,文中作者倾入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深情。
2、分析课文内容。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
①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的印象较深?②作者描写了鲁迅的哪些事情?详略如何?③通过这些描写我们能看出鲁迅的什么品质?④萧红对鲁迅先生十分崇敬,这种感情在文中如何流露?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明确:(1)这道题是引导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独特作用,只要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具体感受就可以。
比如在写鲁迅先生评判“我”的衣裳时,本来是“许先生”和“我”“为着取笑”,将“桃红色的”发卡“放在我的头发上”,没想到“鲁迅先生这一看。
回忆鲁迅先生经典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
2. 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语句。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
2. 难点:理解文中的一些抽象、深刻的语句,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的鲁迅的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作品、思想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文,了解鲁迅的基本信息,并收集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鲁迅的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鲁迅的了解和印象。
接着,教师可以引出本文的主题,即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的语句。
3. 讲解分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
同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讨论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教师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归纳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强调他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本文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谈谈他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拓展与延伸:1. 鲁迅的其他作品介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教师可以选取他的其他一两篇代表作品,如《阿Q正传》或《狂人日记》,进行简短的介绍和阅读。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看到鲁迅的多面性,也能帮助他们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2. 鲁迅的影响:介绍鲁迅在中国文学史和社会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他是如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和作品是如何影响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经典片段;(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3. 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层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3.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创新思维;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5. 实践操作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五、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背景及作者心情;3. 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4. 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手法;5.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分析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培养创新思维;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和重要句子,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5. 实践操作: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练习;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文学价值。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经历。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并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萧红与鲁迅先生的交往经历。
1.5.2 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理解课文大意。
1.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对课文的理解。
1.5.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1.5.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二章:分析课文内容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
2.5 教学过程2.5.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5.2 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注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怀念之情的体会。
2.5.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5.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三章:品味课文语言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杰出人物”,感受他们的非凡气质和风采,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本单元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还要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回忆鲁迅先生》是本单元的一篇细腻生动、深情动人的记人散文。
作者以娓娓道来、清新淡雅且饱含感恩与崇敬的深情笔调,展现了鲁迅先生平凡日子中那些真实、细微的“寻常小事”,还原出一个血肉丰满、立体灵动的鲁迅形象。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上学期,学生阅读完了《朝花夕拾》,深入阅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停留在严肃刚直却令人望而生畏的印象上,本文的阅读会让学生对鲁迅有更全面的认知。
同时本文结构散漫,多个细节描写的片段缀连,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表达不适应,需要老师引领和指导。
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简单的“圈点批注”读书法,能够尝试自主疏通文章大意,初步感知文章语言,为本课使用“圈点批注”品析语言和表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1. 利用课文排版梳理各个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形象;通过“圈点批注”,品析文章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
2.指导学生自读梳理结构、讨论体会感情,“圈点批注”品味语言。
3.感受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排版梳理各个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感情。
并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言。
【教学难点】品析作者语言细腻白描和诗化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学习文章细节描写的生动真实和逼真传神。
通过对词句的揣摩体会文章文随笔动,笔随情至的美感和情意。
【教学策略】1.圈点批注2.合作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提出问题——说说你印象中的鲁迅先生。
老师总结导入:通过上学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大家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通用9篇)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2022新课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
- 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 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 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 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 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 难点:- 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 品味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 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磁带或光盘。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 总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
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
引入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二)预习准备1. 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
2. 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三)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1. 检查生字词:- 咳嗽(késòu)- 筵(yán)会- 窘(jiǒng)迫- 抽屉(chōu tì)- 阖(hé)眼- 踌躇(chóu chú)- 虔(qián)诚- 抹(mǒ)杀- 紊(wěn)乱- 唠叨(láo dao)- 隔三差(chà)五2. 了解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出生、成长、留学、回国等。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生平事迹。
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片段,感受其文学风格。
1.4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学生观看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生平事迹的视频资料。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片段,分享感受和体会。
第二章: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2.2 教学内容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现实主义、讽刺、深刻等。
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封建主义、人性扭曲等。
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阿Q、祥林嫂等。
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2.4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第三章: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散文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鲁迅先生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内容鲁迅先生散文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真实、自然、深刻等。
鲁迅先生散文中的主题:人性、社会、自我等。
鲁迅先生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等。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3.4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一份教案来教授《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和主题是一个相当广泛的任务,因为这是一篇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回忆录。
以下是一份教案的大致框架,供您参考:课程:语文或者文学课年级:高中或者大学水平主题: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影响教学目标:1.理解和分析《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主题。
2.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和作者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理解能力。
教学流程:引入:(10分钟)介绍鲁迅先生,他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或者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比如“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何了解?”或者“你们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吗?”阅读与讨论:(30分钟)1.将《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分段或整篇分发给学生阅读。
2.阅读后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重点关注文章中对鲁迅先生的描述和回忆。
讨论鲁迅对作者或者回忆者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3.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讨论作者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段,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对鲁迅先生的描绘和对其影响的体现。
深入探讨:(20分钟)1.小组讨论或个人研究时间: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或者个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2.学生展示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讨论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对当代中国及全球文学的重要性。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总结课堂讨论的要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鼓励他们对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思考。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对他们个人观点和认识的一篇文章或者思考总结。
评估:评估可以基于课堂讨论的质量、学生展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最后的个人作业撰写质量。
这份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研究来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理解情况,可以灵活调整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分配。
《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教案导语: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二、理清思路体会情感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三、思考,交流1、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2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先生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品质。
4.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动手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培养尊敬伟人的品质。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动手写作。
(2)学生互相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尊重和热爱民族文化。
(2)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突出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小作文。
3. 调查身边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讲解及教案设计【课文讲解】【随文探究1】文中写了哪些生活琐事,作者通过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见随文讲解)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拉近了读者和伟人之间的距离。
)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果敢精神。
)第一部分(1-2段):写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和走路轻捷快速的特点。
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明写时间,暗写和鲁迅先生的谈兴正浓。
)”许先生如此劝着。
(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嘱咐许广..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平给萧红付车费,可见其细心,对朋友的关心和体贴。
)没有间断的时候。
(“没有间断”体现出“我”与鲁迅先生交往的密切。
)(夜谈沉思)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随文探究2】——课文旁批:“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喜欢吃硬的东西”跟鲁迅先生坚毅、倔强的“硬骨头”的性格相吻合。
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有加衣裳去。
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
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随文探究3】——课文旁批: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写海婴和许先生是为了从侧面表现鲁迅先生的辛苦、可亲、温暖。
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尊重与爱意。
)第二部分(3-13段):写“我”在鲁迅先生家做客的事情。
,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连用三个反问句,写出了“我”的吃惊,也从侧面写出了鲁迅开玩笑时故作认真的姿态,以致于“我”信以为真。
)(开玩笑,可见其诙谐。
)(开玩笑)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随文探究4】——课文旁批:“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
双关语。
一方面是说天放晴了,另一方面暗含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之情。
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随文探究5】——课文旁批: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严格地要求着别人,又能宽容地对待别人,体现了对青年人的关爱和负责。
)(读青年来信)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
许先生倒很生气。
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不在意校样)第三部分(14-30段):写鲁迅先生对时局的关注、对青年来信的包容及对自己手稿的态度。
话,一边站起来用手摘掉花盆里花上已干枯了的叶子。
许先生每送一个客人,都要送到楼下的门口,替客人把门开开,客人走出去而后轻轻地关了门再上楼来。
(写出了许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支持和对客人的尊重。
)许先生热情好客)简那里去。
落着雨的天,许先生就打起伞来。
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
我们上车了。
【随文探究6】——课文旁批: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省略了一些人,说明无论人多人少,鲁迅先生总是先人后己。
)家坐着先走了。
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7】——课文旁批:“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写出鲁迅先生平静而祥和的状态,表现了鲁迅先生心态平和,外表朴实、不张扬的特点。
(看电影):”第四部分(31-42段):写许先生的忙碌和鲁迅先生对他人的关爱及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
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随文探究8】——课文旁批:如果把“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这句删掉,效果有何不同?这句话在文中属于细节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热情好客、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也体现了他的辛苦。
如果删掉,则不能取得震撼人心的效果。
(翻书休息)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
(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还是坐着。
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随文探究9】文中对鲁迅深夜工作背影的描写有什么深意?(这三段文字犹如特写镜头,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
作者的描写体现出鲁迅先生夜里工作至天明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突出了鲁迅背影的“黑大”。
虽然鲁迅身材比较瘦削矮小,但是他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
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
)是吩咐他说:”(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工作的辛苦。
)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体现鲁迅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工作到凌晨,可见其刻苦辛劳。
)(夜里工作)第五部分(43-54段):用白描手法描写了鲁迅先生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
果然是不新鲜的。
鲁迅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
哪怕一点点小事。
”(用许先生的话从侧面来表现了鲁迅先生认真严谨的处事风格。
)【随文探究10】——课文旁批:“吃鱼丸”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种?(体现了他实事求是、严谨求证的态度,又表现出鲁迅先生尊重他人、民主、遇事不盲从的美好品质。
)(尝鱼丸)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包书,体现了鲁迅先生做事的认真细致。
)随手把小细绳圈了一个圈。
若小细绳上有一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
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第七部分(61-63段):写鲁迅先生包书也要包得整整齐齐。
(包书)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
(表现了鲁迅先生不惧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的工作态度。
)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又开始翻译了。
第八部分(64-67段):写鲁迅先生拼命工作,无暇休息。
(病中工作)【随文探究11】本文的标题为“回忆鲁迅先生”,为何要用大量篇幅写许先生?文中用大量篇幅写许先生,一方面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成就和许先生对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许先生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生活上的事,并能协助处理鲁迅先生的日常琐事,才使得鲁迅先生能心无旁骛地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对许先生言行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随文探究12】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鲁迅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为了培育萧红,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本文写于1939年,距鲁迅逝世已经三年了,作者的心境已经平静下来,但她对鲁迅的景仰、敬爱之情依旧。
文中写到萧红搬到北四川路后,“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可见她对鲁迅充满了敬仰和亲近;写到萧红在鲁迅家里和许广平一起包饺子,做非菜盒子、荷叶饼,可见她和鲁迅一家人相处得十分亲密融洽;写到梅雨季遇到晴天,萧红高兴极了便跑到鲁迅家里,可见她对鲁迅有一种依赖和热爱,愿意与之分享好心情;写鲁迅看完电影后坐在桥边的石围上,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可见萧红眼里鲁迅如邻家老伯般随和亲切;还写到了鲁迅尝鱼丸、包书、读信、深夜工作等事,体现出萧红对鲁迅严谨、认真、细致、刻苦、坚忍等美好品格的赞颂。
在萧红眼中鲁迅既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长者,也是让人信任亲近的朋友。
【文章主旨】这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片段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心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关于作者】萧红,女,原名张迺莹,宣统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府城一封建知识分子家庭。
其祖父张维祯原为封建地主,但不善经营,家境大不如前。
其父张廷举系齐齐哈尔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奖励师范科举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
其母姜玉兰,为呼兰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选之女,自幼随父读书。
萧红幼年时,得到祖父张维祯的溺爱,受到良好的文学启蒙教育。
1919年8岁时,生母姜玉兰病故,同年其父娶继母梁亚兰。
1920年秋,萧红入呼兰县第一女子高等并设国民学校(俗称南关女校,1921年改为第一女子高等国民小学校,1924年改为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