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插管技术
(医学课件)体外循环技术
•体外循环技术概述•体外循环技术操作流程•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应用•体外循环技术的并发症及防治•体外循环技术的培训与资质认证目•体外循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录定义原理定义与原理发展历程体外循环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心外科手术、心肺复苏等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
临床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为各类手术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与禁忌症术前准备病情评估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共同讨论手术方案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应急预案。
术前讨论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使用适当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并实施气管插管等操作。
麻醉诱导体外循环建立心肌保护手术操作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将患者的心脏和肺脏与手术区域隔离。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心肌保护液等物质,确保心脏在手术期间的正常功能。
根据病情和手术方案,实施相应的手术操作。
术后处理030201心外科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03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肝移植手术01肝移植手术02肝肿瘤切除术肺动脉狭窄矫正术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术中并发症及防治出血01血栓形成02气体栓塞03器官功能衰竭体外循环可能会对其他器官的功能产生影响,如肾功能衰竭。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感染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医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体外循环过程中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如意识障碍或肢体运动障碍。
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特殊情况下的处理与应对措施患者不耐受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年老、体弱或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和应对措施。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ECMO插管技术课件
Characteristics of Biomedicus® Cannulae(股静脉)
Cannula Size
17F
19F
21F
23F
Length (cm) 25
1/4" 1/4" 1/4" 3/8" 3/8" 3/8" 3/8"
SmartCannula
成人双腔管
ECMO技术
四、ECMO插管方式选择
(一)婴幼儿插管方式的选择 (二)儿童插管方式的选择 (三)成人插管方式的选择
(一)婴幼儿插管方式的选择
婴幼儿的血管细小,所以插管尤其困难。插 管的方式依据所选用ECMO的方式、体重以及具体 的临床情况不同而不同。 婴幼儿ECMO支持方式的选择 (1)如果心、肺功能均需要支持,推荐采用V-A方式。 (2)非常小的婴幼儿,即使仅需呼吸支持,但插管 困难时,也可以采用V-A 方式ECMO。
V-A方式ECMO
2.颈内静脉-颈动脉转流: 是目前婴幼儿ECMO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右颈
部血管对插管有很强的耐受力,一般通过颈内静 脉插管,经右房将血液引流至氧合器,氧合血通 过颈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弓输入体内。
优点是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依赖人工呼吸的 成分少,适用于严重的呼吸衰竭者。不足之处为 非搏动灌注成分较多,血流动力学不易保持稳定, 插管拔管操作复杂。
V-V方式ECMO
V—V ECMO:静脉血引出体外,氧合后再还回到静脉系 统,两个静脉通路可以分别作为引流管或灌注管。 可代替 肺功能为低氧的血液提供氧合,同时把呼吸机参数设置为 可接受的最低范围,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常用的插管方式有两种:
心脏复苏的体外循环技术
心脏复苏的体外循环技术心脏复苏的体外循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在心脏停跳的危急情况下,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肺功能维持。
本文将为您介绍心脏复苏的体外循环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原理心脏复苏的体外循环技术是通过在患者血管内插入导管,将其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过人工氧合和排除二氧化碳的处理后,再重新回输至患者体内,以维持体内氧气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除,实现人工循环。
其中,体外循环机是实现心脏复苏的核心设备,包括泵、人工肺、滤器、温度调节器等部件。
二、应用1.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中,通过停止患者心脏的跳动,利用体外循环机代替心脏完成血液循环,从而方便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操作,保护心脏组织,提高手术成功率。
2.猝死抢救:在猝死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结合体外循环技术,为患者提供持续有效的生命支持,增加抢救成功的机会。
3.心源性休克治疗:体外循环技术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促进患者体内代谢的恢复,提高生存率。
三、问题与挑战尽管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复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1.出血与凝血问题: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血液与人工材料接触,易引发凝血问题,导致血液凝块形成,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
2.炎症反应:体外循环过程中,机械摩擦、异物刺激等因素会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释放,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活性增高,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
3.器械与技术进步:目前体外循环机的设计和性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机器自动化程度、减轻患者对外界因素的依赖性。
四、发展方向为了克服以上问题与挑战,体外循环技术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变血管内导管等材料的表面性质,减少血液与材料的接触,从而降低凝血风险,改善血液生物相容性。
2.新型循环器设备研发:导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更精确、灵敏的血流控制和温度维持,提高体外循环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步骤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步骤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高科技的外科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心脏疾病。
下面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步骤。
首先,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
麻醉师会给患者注射药物,让其
进入无痛状态。
同时,医生会插入一根气管插管,使患者的呼吸得以
控制和维持。
接着,医生会进行切口。
一般情况下,手术切口会被放置在患者
的胸骨中央。
然后,医生会用一把锐器,逐层逐层地切开患者的胸骨,以尽可能地打开胸腔。
然后,医生会在心脏上开几个小孔,以便能够在心脏体外循环期
间进行手术。
通过这些小孔,医生会在患者的心脏周围放置导管。
接下来,医生会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人工心肺机的过滤
和加温,再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加入其中。
经过处理后,医生会将经过
膜肺氧合之后的血液重新注入患者身体中。
随后,医生会进行心脏手术。
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用导电线
插入心脏中,以便监测心脏的心律和跳动。
然后,医生会在心脏上进
行必要的手术操作。
最后,手术完毕后,医生会将患者的胸骨缝合起来,并关闭手术
切口。
这一过程完成后,医生会将患者移入恢复室,进行密切监测。
总的来说,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手术过程。
在手
术期间,医生需要紧密地控制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
尽
管手术过程复杂,但是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为这种手术提供了更加
高效、安全的保障,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困境。
体外循环
(1)经右房单根插管适用于升主动脉、主动脉瓣、二尖瓣和冠状动脉手术。通过单根插管引流下腔静脉和 右房血液。
(2)上、下腔静脉插管游离上、下腔静脉,套阻断带,右心耳荷包缝线内切开,插入上腔静脉引流管。通 常在靠近下腔静脉入口处的右房外侧壁缝置荷包缝线,插下腔静脉引流管。如果手术中不必切开右房,则两个荷 包缝线可置于右房壁的任何部位。经心耳荷包缝线内插管时,剪开心耳及心耳内肌小梁,以两把血管钳提起心耳 内外侧缘插入引流管。
并发症
并发症
人工心肺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和改进,目前已能为外科医师提供比较好的安全时间和安全程度,能够用 之进行很多种心脏手术。但灌注对机体的影响仍为不可完全避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代谢性酸中毒及呼吸性碱中毒 灌注时有一定程度的组织缺血、缺氧,乳酸增加,因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机器内吹入高浓度氧,二氧化碳 易于排出,造成过度换气,因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2.血液有形成分破坏 灌注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均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可以有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及进行性贫血。凝血功 能障碍需1~7天才能恢复。 3.电解质失衡 灌注使血钾降低,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 4.肾功能下降 灌注时低血压、肾血流减少、代谢性酸中毒和血管反应等,均可导致肾功能下降,尿量、尿钠减少,而尿钾 增
谢谢观看
体外循环
一门临床医学技术
01 并发症
03 实施
目录
02 构成 04 插管技术
基本信息
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 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 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在心脏、肝、肾、肺等大血管手术中获得应用,在肿瘤 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技术。
va-ecmo的定义和原理
va-ecmo的定义和原理VA-ECMO的定义VA-ECMO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来替代心脏和肺功能的技术。
它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脏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心脏手术后的循环支持。
与传统的心脏辅助设备相比,VA-ECMO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氧合和循环支持,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持久的机械循环支持。
VA-ECMO的原理VA-ECMO系统由静脉插管、动脉插管、体外循环设备和氧合器组成。
当患者出现严重心脏衰竭时,血液无法得到足够的氧合和循环支持,此时可以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后再注入患者的主动脉内,从而维持患者的氧合和循环功能。
VA-ECMO的使用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首先需要进行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然后将血液引流至体外循环设备,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后再注入患者的主动脉内。
在整个过程中,体外循环设备会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氧合情况,并及时调整氧合器的氧合参数,以保证患者得到足够的氧合和循环支持。
VA-ECMO的适应症VA-ECMO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脏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心脏手术后的循环支持。
通常情况下,当患者出现严重心脏衰竭,需要进行心脏辅助设备支持时,可以考虑使用VA-ECMO。
具体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死伴有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持续超过30分钟,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心脏术后出现休克等。
VA-ECMO的操作方法VA-ECMO的操作方法需要经过相应的培训和经验,通常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和心脏重症监护医生来操作。
操作VA-ECMO的关键是要确保插管和氧合器的位置正确,并及时进行各项检查和调整。
操作VA-ECMO的步骤包括但不限于:1. 静脉插管:将静脉导管插入患者的颈部或鼠蹊部的大静脉中,将血液引流至体外循环设备。
2. 动脉插管:将动脉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中,将氧合后的血液注入患者的主动脉内。
3. 体外循环设备:确保体外循环设备和氧合器的运行正常,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血流量异常。
体外循环插管与管路ppt课件
其主要作用是引流心腔内血流进行减压或吸引 心脏内的血液创造良好的手术野。
有效的心内吸引通过降低左侧心腔和肺静脉的 压力,避免灌注肺的发生。
心内吸引可避免心脏停搏过程中过度膨胀导致 心肌纤维的机械性损伤、降低心脏血流阻断期 间心肌氧耗及有利于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因此 对主动脉瓣病变或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 保持有效的心内吸引对心肌保护及缺血后的心 脏复苏极为重要。
4
5
6
插管注意事项
(1)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插管部位 应尽量靠上。
(2)动脉壁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时,插管 时易造成斑块脱落,引起栓塞。
(3)插管时需确保动脉插管在动脉腔内,以 免形成动脉夹层。
(4)监测泵压!压力突然增高时: 动脉插管扭折? 流量增加超出动脉插管允许的范围? 管内有凝血栓? 插管出口顶住管壁?
管径 主要有直径为1/4英寸、3/8英寸、1/2英寸 等几种。
33
管道连接与接头
管道与管道之间或管道与各种体外循环装 置之间通过不同规格的接头连接。
体外循环管道接头多使用聚碳材料制造, 其内表面光滑。一般认为体外循环管道与 接头的连接至少可耐受500mmHg以上的管 内正压而不崩脱。
规格1/4*3/8, 1/2*3/8, 1/4*3/8*3/8等
2)优点 改善体外循环装置的生物相容性、减轻人工材料 对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和术后炎症反应
3)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系统,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有明显的 优势。
35
36
37
常规体外循环的基本管路
动脉泵管
动脉泵管的直径可根据患者体重及对灌注 量的要求选用1/4英寸、3/8英寸和1/2英寸 的管道。泵流量和转速呈正比,但转速太 高时泵管可能不能及时弹起,流量反而减 小,因而应根据患者体重及对灌注量的要 求选用适当直径的泵管以避免预充量的不 必要增加或泵速过高。
体外循环简介
特殊灌注技术
• 心室辅助循环
• 急诊体外循环 • 搏动灌注 • 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
特殊灌注技术
• • • • • • • 心室辅助循环 适应证: 病人进行成功的心脏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用常规方法(改善容量负荷、 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活性药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处理无效的患者。 心脏手术后72小时内,发展为低心排综合征,用常规方法无效的患者。 在手术室或ICU用常规方法不能纠正的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 下列影响因素:血气或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外科出血等。 心肌梗死后的心源性休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不能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者。 心脏移植后心衰的辅助。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
• 灌注指标的监测
•
•
流量 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 (60~80mmHg)
泵压 主泵压应小于40kpa(300mmHg),停跳液灌注压成人在32.0kpa(240mmHg),儿 童在20.0kpa(±150mmHg)。
人工心肺机
血泵(人工心): a.滚压泵 b.离心泵 控 显 制 示 台: 各种按钮、开关组成 器: 有流量、压力、温变、电压、时间等
安全报警系统: 有高灌注压、低平面、低电压报 警等 后 备 电 源: 蓄电池、在停电后仍然让整机工作 2小时左右
变温水箱
• 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降和心脏停 博液的变温 • JOSTRA:容量33L。变温3-41℃。提供 温度相同的二路循环水路。
•
•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4 %左右。
心肌保护方法 同上。
基本灌注技术
• •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侧支循环丰富、心内手术时有大量回血者, 如紫绀型先心矫治术、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目的是减少 心内回血,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防止气栓的发生,同时避免重要脏器的缺血。 2.方法: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0℃,肛温降至25℃,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麻醉诱导后可 用边温毯进行体表降温。(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 32℃停止, 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 低流量灌注(流量<30ml/kg),必要时可进行微流量灌注(流量5~10ml/kg),此时不是 进行脏器灌注,而是防止气栓进入动脉系统。
2020年股静脉插管范文体外循环的体外循环插管技术
股静脉插管范文体外循环的体外循环插管技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一般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大多数经升主动脉插入供血管,经右房插入腔静脉引流管。
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必要选用其他部位插管。
1.动脉供血管(1)升主动脉插管升主动脉是最常用的插管部位,优点是操作容易,插管安全,并发症较少等。
(2)股动脉插管左心转流、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他一些紧急情况下,不能安全而迅速地使用主动脉插管时,可采用股动脉插管法。
2.静脉引流插管(1)经右房单根插管适用于升主动脉、主动脉瓣、二尖瓣和冠状动脉手术。
通过单根插管引流下腔静脉和右房血液。
(2)上、下腔静脉插管游离上、下腔静脉,套阻断带,右心耳荷包缝线内切开,插入上腔静脉引流管。
通常在靠近下腔静脉入口处的右房外侧壁缝置荷包缝线,插下腔静脉引流管。
如果手术中不必切开右房,则两个荷包缝线可置于右房壁的任何部位。
经心耳荷包缝线内插管时,剪开心耳及心耳内肌小梁,以两把血管钳提起心耳内外侧缘插入引流管。
心房壁荷包缝线内插管时,以尖刀在荷包缝线内刺一小口,助手用血管钳扩大切口,术者随即将引流管插入并送至腔静脉内。
收紧荷包缝线,并用粗丝线将橡皮管与引流管结扎在一起,以防滑脱。
上、下腔静脉插管的荷包缝线也可直接缝在腔静脉前壁。
对于婴幼儿或右房内有较复杂操作的手术,宜选用直角静脉插管,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和显露。
(3)肺动脉插管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经左侧开胸切口暴露二尖瓣时,可经肺动脉插静脉引流管。
在右室流出道缝置荷包缝线或带垫片褥式缝线,插入引流管,通过肺动脉瓣口送至肺总动脉。
(4)股静脉插管股静脉是最常用的周围静脉插管部位。
暴露股动脉内侧的股静脉,游离并套阻断带。
股静脉上作纵切口,向心脏方向轻柔送入插管,并尽量向上,可送至下腔静脉下段。
成人股静脉可插入24F以上导管,但一般愿意选用较细导管(如20F)。
3.左心引流管体外循环期间,从支气管动脉、肌窦状隙血管系统、冠状静脉系统、心房和腔静脉插管周围均有血液回流至左房。
外周插管法建立幼龄大鼠体外循环的技术要点
及停 机后 监测 有创 动脉 血 压 , 由动 脉 采 血 样 做 动 并 14 统计 学 处理 .
数据 以 ±s 示 。 表
2 结果
采用 SS 70统 计软 件 分析 , PS1.
盟公 司 ) B 10 J蠕 动 泵 ( 定 兰 格 公 司 ) ; T0 — 2 保 ;
M80 A心 电监护 仪 ( 01 飞利 浦 公 司 ) i T T血 气 分 ;- A S 析仪 ( 培公 司 )4 54有 创 动 脉 压 力 监 测 换 能 器 雅 ;2 8 ( rnpc ; 动 物 膜 式 氧 合 器 ( 莞 科 威 公 司 ) Tasa) 小 东 ; 2 G静 脉 留 置 针 、0 自制 静 脉 留 置 针 ( D Pg— 4 2G B ea ss ,0m 注 射器 , u )2 l 自制 C B管 道 。 P
脉血气 分 析 。
儿心脏手术 中对全身各个脏器 均有不 同程度 的损
害 , 具 体机 制不 清 。为此 , 研究 建立 了幼 龄 大 鼠 但 该
C B模型 , P 探讨其 中的相关技术要点 , 使建模更为简 便、 稳定 , 进而为研究 幼龄动物 C B术后 各脏器保 P 护提 供更 好 的动 物模 型 。
作者单位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心脏外科 , 合肥 作者简介 : 左 逸, , 男 硕士研究生 :
13 1 麻 醉 ..
动物 称重 后 , 腔 内注 射 3 腹 %戊 巴 比
竭 , 1 只幼龄大 鼠顺利脱离 C B 余 1 P。
3 讨 论
妥钠 (0m / g 麻 醉 , 卧位 固定 于 特制 的小 动 物 5 gk ) 仰 操 作 台上 , 气管 切 开插 管 , 接小 动物 呼 吸机 。呼 吸机 参数 : 潮气 量 :. L10 g 吸 呼 比 : 2, 吸 频 2 5m /0 , 1: 呼 率 :0 ̄/ i。切 开左 侧 腹股 沟 , 6 mn 分离 左 侧 股 动 脉 ,
ecmo总论及插管技术
(一)灌注阻力的影响因素
➢ 灌注阻力 = Viscosity x Length Diameter4
➢ 插管的直径比插管的长度更为重要
➢ 公式的直径指的是插管的内径,而非外径 • 插管的商品型号是指外径 (Fr size = circumference in mm) • 选择插管时必须考虑插管壁的厚度
该方法在临床较为常用,但也存在上半身冠状动脉和脑组 织灌注不充分的缺点,另外肺循环血流骤然减少,使肺的血液淤 滞,增加了肺部炎症和血栓形成的危险性。目前认为在ECMO治疗 中维持一定的肺血流和肺动脉压力,有利于肺功能和结构的恢复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V-A方式ECMO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ECMO的插管
➢ 插管的概述 ➢ 支持类型的选择 ➢ 动静脉插管的选择 ➢ 插管方式的选择 ➢ 插管技术 ➢ 插管中常见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ECMO插管概述
➢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血流进出体内通路是ECMO 支持的关键 ➢ 正确、合理的插管方式以及良好的插管技术 是血流出入通畅的保证 ➢ ECMO插管根据支持类型、年龄、体重及具体 临床情况不同,插管技术和方式也各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ECMO的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ECMO治疗的特点
➢ 有效的改善低氧血症,排除二氧化碳 ➢ 长期的支持性灌注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 间 ➢ 避免长期高氧吸入所致的氧中毒 ➢ 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气道损伤 ➢ 有效的循环支持 ➢ 治疗期间可用CRRT对机体内环境进行调节
体外循环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及它的原理
体外循环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及它的原理邮编:618000你知道吗?在医生进行心脏手术时,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他们会使用一项名为“体外循环”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让机器代替人体心脏和肺的功能,让血液在体外进行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从而确保人体的正常工作。
体外循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心脏手术的历史,也为其他领域的手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体外循环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体外循环的原理两个方面,带您深入了解这项伟大的医学技术。
一、体外循环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一)体外循环的发展历程体外循环,是指在手术期间通过机器代替人体肺和心脏的功能,使血液继续循环的技术。
它的发明彻底改变了心脏手术的历史。
早在19世纪初,医生就开始使用人工气道和负压呼吸机来支持无法自主呼吸的病人。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帮助病人维持生命,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肺部的功能。
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外循环才逐渐成为可能。
最初的体外循环方法是借鉴动物研究中的实验经验。
1929年,美国科学家John Gibbon成功地使用一台原始的氧合器将一只狗的血液从体内抽出、氧合、加热和过滤后输回到体内,这标志着体外循环技术的先驱。
到了1950年代,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瓶装血液来替代失血的病人的血液。
1953年,Christian Barnard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这为体外循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60年代,随着人工心脏瓣膜的发明和固定用于心脏手术的人工循环机的出现,体外循环才真正变得可行。
现在,体外循环已成为现代心脏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借助体外循环,将病人的血液抽出来,通过一系列的管道和机器处理后再输回病人体内,医生们可以更加安全地进行手术。
这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手术,如肝脏移植、肾脏移植等。
不可忽视的是,体外循环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如血栓、感染、出血等,因此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以及仔细的监测。
ECMO插管技术与部位选择
– 撤出并缝合皮肤切口 – 压迫止血
外科切开插管
Vagus nerve
Carotid artery
Distal ligatures
Reinfusion cannula
Proximal ligatures
Internal jugular vein
Drainage cannula
插管引导装置比较
血管扩张
并发症少
VAV 或 VVA (VV与VA联合)
• 部分心脏支持
• 确保氧合血液供应脑及冠脉
• 最好穿刺插管
Membrane oxygenator
• 如果需要更多的心脏支持应
该将VV ECMO转为VVA ECMO
Venousreturn
Internal jugular/ SVC
IVC Femoral artery
•泵
– 滚压泵:硅胶膜氧合器,应用已逐渐减少 – 离心泵:(Maquet Rotaflow, Medtronic)
• 氧合器:无微孔中空纤维 • 静脉缓冲囊:可选(离心泵已不需要) • 动静脉桥:可选(VV ECMO已不需要)
插管技术
• 经皮穿刺
– 成人VV ECMO的首选技术方法
• 半开放(外科引导下的经皮穿刺)
颈内静脉置管
股动脉置管
经皮穿刺插管要点
• 放置导引钢丝
– 超声:确保合适的血管解剖
ECMO插管技术[专家学习]
②静脉—静脉ECMO(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V ECMO)
E C M O 血管通路的 选择与建立
体外循环 黑飞龙
一类特制
1
ECMO技术
一、ECMO插管概述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血流进出体内通路是 ECMO支持的关键
正确、合理的插管方式以及良好的插管技术 是血流出入通畅的保证
ECMO插管根据支持类型、年龄、体重及具 体临床情况不同,插管技术和方式也各异
二、 ECMO支持类型
个孔堵塞时,另一个孔还可以继续引流,这种设计 主要基于静脉插管是靠重力以及虹吸引流静脉血, 血流方向是进入插管,容易造成贴壁而考虑的。
静脉插管的侧孔
• 插管的侧孔
• Number • Location • Orientation
• 可改善静脉的引流 • 防止静脉阻塞
(二)静脉插管选择
3. “M值” : 文献中提及的“M值”是衡量插管性能的一种
V-V ECMO 无 氧合血肺灌注 准确 准确 正常 全身氧分压较低 不准确 80~95% 15~50% 避免 较少 中度
ECMO技术
三、ECMO插管的选择
(一)插管灌注阻力的影响因素 (二)静脉插管选择 (三)动脉脉插管选择 (四)双腔插管
(一)灌注阻力的影响因素
• 灌注阻力 = Viscosity x Length
取决于插管的阻力。插管的阻力与插管的长度成正比 与插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一种医学术语,用于描述一种人工方法,将血液从身体循环系统中抽出,经过人工器械进行氧合和再循环,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返回循环系统。
体外循环通常在心脏手术和肺移植手术中使用,以维持患者的氧血平衡和循环功能。
动静脉转流法是最常用的体外循环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心脏手术。
它通过将血液从大动脉抽出,经过人造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的除去,再将氧合后的血液通过静脉回输至体内。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麻醉诱导: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包括镇静剂、肌松剂和麻醉剂,以确保患者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建立循环:通过在静脉和动脉上放置钢丝导管,将血液抽出体外循环机,经过人工肺氧合和过滤后再返回患者体内。
3.建立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机由泵、肺氧合器、滤器和温控系统等组成。
泵负责将抽出的血液推入肺氧合器,氧合器通过通入纯氧,将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提高,同时去除二氧化碳。
4.维持循环:在体外循环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检测结果来调整体外循环机的参数,确保维持患者的生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5.恢复循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逐渐停止体外循环机的工作,并逆转体外循环的过程,将血液回输回体内,最终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
体外膜肺氧合法(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比较新的体外循环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持续氧合和循环支持的情况,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一个软管将血液从体内抽取,经过人工肺氧合器进行氧合并去除二氧化碳,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体内。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麻醉诱导:与动静脉转流法相同,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以确保在ECMO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插管置入:在大静脉或大动脉上插入导管,连接到ECMO系统。
3.建立ECMO系统:ECMO系统由泵、氧合器和滤器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脉插管技术—注意事项
主动脉插管注意事项: 1.对于婴幼儿患者,菱形荷包的长轴不能与主动脉垂直,否则在收紧荷 包线后,有导致主动脉缩窄的危险。 2.对于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插管时应避开主动脉钙化部位。插管与收荷包 是切忌动作粗暴,以防插入夹层。脆性大的主动脉,会渗血,最好用防 渗血的单股聚丙烯缝线缝合荷包。 3.主动脉戳口应足够大,如感觉因戳口小而出现插管困难,可用纹式钳 扩张后再插管。
特点: 主动脉壁厚,血流压力大 需要锋利、加持稳的缝针减少对于血管及邻
近组织的损伤。 选择合适弧度与大小的缝针,以方便操作。
主动脉插管技术
位置: 主动脉的外膜(在升主动脉的远端) 荷包缝合: 1. 一般选用2/0- 4/0防渗血单股聚丙烯缝线或带涂层的聚酯缝线,进针深度为
主动脉外膜和部分中层。避免穿透血管造成主动脉夹层;缝合过浅,造成插 管固定不稳。 2. 由于压力大, 需要张力强度大的线(聚丙烯或带同质涂层聚酯缝线),减少缝 线断裂给手术带来的麻烦。 3. 荷包大小与插管相匹配。减少医源性血管缩窄的风险。
5.插管深度应根据主动脉直径适当调整,不能顶住主动脉后壁,同时也 应注意不能插入主动脉分支血管。主动脉一体插管建议深度为1.52.0CM。
静脉插管
静脉插管
静脉插管位置: 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心房及静脉壁脆嫩,需要拖曳较小的缝线及 锋利的缝针
一种针线比优化的技术可减少针眼渗血的发生机会
3-0 标准针线比 3-0 优化针线比
13
所有的聚丙烯缝线制造工艺都是一样的吗?
树脂
直径
工艺流程
强度 vs 延展 性 之间最佳平
衡点
14
独特结构的编织缝线
主动脉插管技术---插管
插管: 1. 插管选择直插管或弯头插管均可,目前小儿多选用主
动脉一体插管,插管的型号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主 动脉直径进行选择。 2. 剪开荷包中央的主动脉外膜。 3. 用尖刀在荷包中央做一戳口,刀尖进入主动脉的深度根据计划戳口的
同时插入上腔静脉插管并收紧荷包线,用手指导引插管入上腔静脉内。 4. 下腔静脉插管时,在右房前壁荷包缝线内做一戳口,将插管插入下腔静脉内约1-
2CM,收紧荷包缝线后固定插管。 如果手术操作只涉及左侧心脏,且没有房室间隔缺损,或用来转流降温以停循环,则 可用单根腔房管插管。
成人: 在选定的主动脉插管位置缝合相对 的2个菱形荷包。
婴幼儿: 可用单荷包,菱形荷包的长轴不能与主 动脉垂直,否则在收紧荷包线后,有导 致主动脉缩窄的危险。
关于缝线
你所用来进行心血管吻合的缝线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1.炎性反应的最小化和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尽可能的细小 2.整个操作过程没有发生断裂 3.缝线直径尽可能接近缝针直径 4.针线结合处光滑 5.打结下滑和打结安全性好
建立体外循环
CPB circuit
建立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装置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 体交换的技术。这一装置分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统称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 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插管示意图
1. 上下腔静脉插管 2. 主动脉插管(双荷包)主动脉要承担
较大的压力 3. 左心减压管 4. 心肌灌注管-4℃冷停跳液,使心
肌迅速停止活动,减少能量消耗, 并每20分钟灌注一次,
主动脉插管
主动脉插管技术
主动脉插管位置:
主动脉插管位置应较高,尽量靠近升主动脉心包反折处,以便流出钳闭主动脉和 心肌保护液灌注插管的位置。 主动脉瓣手术:尽量远离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血管组织层次及特点
动脉血管壁可分为三层,分别是:
• 内膜 •
插管方法和步骤视手术需要和术者习惯常略有不同。 常用步骤:
1. 先在右心耳做一荷包缝合,在右房前壁近下腔静脉处做一荷包缝合,缝线均套入 橡皮管。
2. 用剪刀剥离上下腔静脉后面心包反折,从腔静脉壁后面通过直角钳递阻断带。 3. 插管时用心耳钳夹住右心耳基底部,剪去心耳尖,分断内壁肌小梁,松开心耳钳
Pulse Flow Model: Optimized needle/suture ratio
006402-131118 © 2014 Ethicon US,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23
Optimizing suture/needle ratio reduced needle hole bleeding by >70%
Leakage rate (1)
Leakage rate (2)
Saline (ml/min) Blood loss volume (CC)
(1) Towler MA et al. J Mackey RA et al; J Appl Biomater. 1993 Spring;4(1):87-95 (2) Miller CM et al. H 2nd.Surgery. 1987 Feb;101(2):156-60.
大小及主动脉的粗细决定。做戳口时,刀尖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 以免伤及主动脉后壁。 4. 抽出尖刀后,将主动脉插管插入主动脉。(录像中有三种插管的方式)
主动脉插管技术
固定: 插管插入主动脉后,收紧两个荷包线,并将通过荷包线 的两个橡皮管与主动脉插管结扎固定。如果想更加稳固, 可再缝合一针,将主动脉插管固定于皮肤切口的上缘。 拔管: 体外循环结束后,剪开固定主动脉插管的结扎线,松开 橡皮管圈套,拔出主动脉插管,同时收紧两个荷包线, 打结。
4.初学者插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戳口小和插管时管头没有对准戳口, 出现插管困难后切忌强插,暴力操作有可能造成主动脉外膜剥离,产生 严重后果,此时应按第3条操作。如仍然不能插管成功,且主动脉外膜已 出现明显血肿,应停止插管,将荷包线收紧打结,再选择另外一个位置 进行主动脉插管,必要时可改行股动脉插管。
血管 重建 策略
OR 环境
外科 医生
吻合 技术
种族
解剖 特点
组织 疾病
吻合 效果
材料 学
缝线 &缝
针
封闭 止血 产品
工具
2
内容
• 体外循环介绍 • 主动脉插管技术介绍 • 腔静脉插管技术介绍
心脏的解剖-循环路径
主动脉 肺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肺动脉瓣 三尖瓣 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二尖瓣 主动脉瓣 左心室 室间隔 降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