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整理(山香教育)
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完整word版)山香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教育学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山香教育理论基础.资料
1、设备巡检的五字经是:听、摸、查、看、闻;2、润滑管理中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三过滤:领油大桶到贮油桶、从贮油桶到油壶、从油壶到润滑部位。
3、设备管理中的四懂: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工艺流程;三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4、压力容器的合理维修有哪些?保持压力容器防腐完好无损,防止介质和大气对其腐蚀,安全附件按规定校验,保持齐全、灵敏、准确,固定件必须完整可靠及时清除跑、冒、滴、漏现象,减少和消除容器的振动现象。
5、润滑剂的作用:冷却、洗涤、密封、防锈、减振、传递、润滑。
6、谈谈你对治理跑冒滴漏的意义和认识:影响厂容厂貌,危害生产,影响无泄漏工厂的验收,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易中毒,如果到处跑冒滴漏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生产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会给职工带来伤亡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
7、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及原因是:1)、轴承发热:①润滑油供应不充分或选号不对②有杂物侵入③安装不正确;2)、声音不正常:①轴承滚道剥落或滚道损坏②支架散③轴承严重缺油④滚道和钢球有麻点;3)、传动不灵活:①轴承附件如密封件有松动或摩擦②轴承被油污或污物卡住③轴承内外环与轴承箱配合不好过松或过紧。
8、离心泵不打液主要原因是:(1)介质温度过高,形成气蚀(2)吸液口堵塞(3)机体和密封件漏气(4)叶轮螺母松动,叶轮与轴键磨损,键不起作用(5)叶轮片冲刷严重(6)电机反转(7)泵抽空(8)泵空气没排除形不成真空等。
9、叙述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当泵启动后主动轮带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以相反的方向旋转,齿轮与齿轮之间有很好的啮合,两个齿轮的齿将进口处的油刮走一些,于是形成低压吸入液体进入泵体的液体分成两路,在齿轮与泵壳的空隙中被齿轮推着前进,压送到排油口形成高压而排液。
10、吹风气回收锅炉主要设备有那些:燃烧炉、蒸汽过热器、锅炉本体、第二空气预热器、软水加热器、第一空气预热器、引风机、送风机。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与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3四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9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4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四教育与文化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教育制度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第三节课程内容第四节课程结构第五节课程管理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第八节课程资源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六节教学模式第七节教学评价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第四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认知与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第二节记忆第三节表象与想象第四节言语与思维第五节注意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意志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人格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第五节技能的形成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第七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第二节教案的设计技能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课堂导入第二节课堂提问第三节课堂对话第四节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第五节结课技能第三章教学语言表达第一节教学口语表达第二节教态语言表达。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理论基础整理(山香教育)
第一部分新课程改革1.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如下:(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景);(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背景);(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4)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
5.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6.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7.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新的教学观表现如下:(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编制—教育理论基础(山香教育)精简版
教师编制—教育理论基础(山香教育)精简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通过指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对影响集体。
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
班集体的特征(简答):(一)明确共同目标(二)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三)共同的生活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四)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五)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
班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的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一)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1.分析书面材料2.调查法3.观察法4.谈话法(二)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六)建立学生档案(七)操行评定。
个别教育工作重点是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
1.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2.尊师重道: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山香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山香教育理论基础 笔记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山香教育教师资格培训教育基础知识
山香教育教师资格培训是一家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致力于为广大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服务。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教育基础知识,帮助教师备考教师资格考试。
一、教育基础知识的概念教育基础知识是指教育学科中最基本的、最关键的知识要点。
它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中对教育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育基础知识的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的全面性原理、个别性原理、差异性原理等。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了解和掌握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对于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成长的基本保障。
掌握了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如何学习教育基础知识1. 注意理论通联实际学习教育基础知识不能脱离实际,要注重理论通联实际,将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 多渠道获取知识学习教育基础知识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阅读相关书籍、学习教育法规等方式获取知识。
3. 注重实践操作学习教育基础知识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加深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结语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希望广大教师在备考教师资格考试时,能够认真对待教育基础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山香教育——教育基础知识(教师编制考)
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规律: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3.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4.教育机智: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5.社区教育: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6.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7.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8.分科课程:即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9.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10.小学教育学:就是研究小学教育,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科。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2.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2018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答复“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答复“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防止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新课程改革1.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
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如下:(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时代背景);(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背景);(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4)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4)加强课程综合化;(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法制化。
5.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6.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7.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新的教学观表现如下:(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9.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10.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1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
13.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表现为:(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5.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6.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学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八点,分别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5.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6.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依据,可将教育功能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7.关于教育的起源,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其中,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劳动起源说被认为是科学的起源说。
8.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9.我国夏代的学校设置主要有两类:“序”和“校”;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封建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
10.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其教育的一大特征。
11.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12.中世纪的西欧,有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现代教育则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主要有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14.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15.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1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7.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1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庶富教”以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等教育观点。
19.孟子持“性善论”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
20.《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21.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2.苏格拉底问答法又叫“产婆术”,分为三个步骤: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23.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4.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25.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还提出了“绅士教育论”的观点。
26.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形成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的传统教育理论。
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27.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的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步探究学习法;“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28.20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29.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0.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学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倒方式教学理论;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教育思想。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