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能将理论与现实中的天文现象联系起来。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地球的绕日运动》的教材内容,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

理解黄道、赤道等天文术语的含义。

2. 视频观看观看与地球绕日运动相关的科普视频,如《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以直观的方式加深对绕日运动的理解。

3. 实践活动(1)制作简易日晷:利用日常物品如纸板、指南针等制作简易日晷,观察太阳位置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体验地球自转的影响。

(2)观察星空:在安全的环境下,利用望远镜或肉眼观察星空,记录不同星座的位置变化,感受地球绕日运动带来的天文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解和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要点。

2. 视频观看后需完成一份简短的观后感,描述视频内容及个人感想。

3. 实践活动需按照步骤进行,并记录详细的观察数据和感受。

4.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记录讨论内容和结果,并准备在下一课时进行分享。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笔记内容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2. 视频观后感将根据描述的详细程度和对视频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价。

3. 实践活动部分将根据观察数据的完整性和分析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4. 小组讨论部分将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将提供额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七年级科学下册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4。

3地球的绕日运动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thewhole content ofthisarticle, Gorky said: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I hope youcan 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this ladder.Material life is extremelyrich, scienceand technology aredeveloping rapidly, 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the way of people's study andleisure. Many people are no longereagertopursueadocument,but as longas 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 you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progress. When the complex worldleads us tochaseout,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 makes us calm down and returntoourselves. With learning,wecan activate ourimagination and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 ourpure spiritualworld andresist theattackofthe external world.。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6.提供在线资源和工具。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科普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获取更多关于地球绕日运动的知识。同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科学软件和工具,如天文学模拟软件,来研究和探索地球绕日运动。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周期大约是_______。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地球的绕日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四季变化的原因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地球绕日运动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学生难以掌握。
(3)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区别:学生容易混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难以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4)科学家探索地球公转历程的理解:学生对科学家探索地球公转历程的了解和认识不足,难以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方法。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1.利用地球公转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倾斜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即时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提出能力,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 课中强化技能
-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四季变化的视频,引出地球公转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缺乏对科学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思考习惯,需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耐心。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表达交流方面有待提高,这对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将注重以下方面:
1. 结合学生好奇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和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如地球公转对气候、生物等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或展示作品。
- 教师组织一次课后拓展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八、内容逻辑关系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 实地考察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互动展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家庭实验:建议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小型的地球公转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公转运动规律的理解。
-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地球公转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章节,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绕日运动的方向是什么?(2)地球绕日运动的周期是多少?2. 观察实验:学生利用家中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和行星的运动,记录下观察结果,并思考以下问题:(1)月球和行星的运动是否与地球的绕日运动有关?(2)观察到的现象能否证明地球在绕日运动?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地球的绕日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总结出以下结论:(1)人类对地球绕日运动的认识历史;(2)地球绕日运动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 完成课后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认真阅读和理解相关内容,确保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观察实验时,学生应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小组讨论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地球的绕日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注意团结协作。

4. 完成课后习题时,学生应独立完成,注意细节和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和批语,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分和批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将自己的作业拍照或以其他方式提交给教师。

2. 教师可以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运动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通过作业实践,巩固学生对地球绕日运动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复习并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定义、特点及运动规律,包括自转的周期、方向和公转的轨道、周期等。

2. 知识点应用:设计填空题和简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以及公转导致的四季变化原理。

3. 实践活动:学生需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并标示出地轴、赤道等基本要素,模拟地球的自转运动,观察并描述其现象。

4. 拓展探究:收集有关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影响的相关资料,如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形成小报告,分析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对概念和规律有准确的理解和记忆。

2. 知识点应用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答案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3. 实践活动部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现象,模型制作需符合科学原理。

4. 拓展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全面、分析深入,小报告需有明确的主题和结论。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对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制作的地球仪模型进行评价,包括模型的制作工艺、地轴和赤道的标示是否准确等。

4. 对学生的拓展探究部分进行评价,包括资料的收集是否全面、分析是否深入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

2. 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学习心得。

3.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浙教版七下科学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课题 4.3地球的绕日运动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七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看到七下科学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是指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进行公转,此前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太阳的基本概况及地球自转,学生已知道太阳辐射到地表时可看作是平行光、倾斜的地轴与阳光之间存在一个角度,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基础作用,同时,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究四季成因,通过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和四季的成因,让学生明白四季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无关;所以教材从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入手,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规律,了解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知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由此进入地表接受到阳光的多少,出现四季的变化,并介绍四个特殊的代表性日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了解四季交替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地球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第2课时为昼夜长短变化。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科学思维:根据地球公转特征做模拟实验,并能收集有用的证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断;探究实践: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等地理现象;态度责任:通过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不同季节,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难点建立地球公转运动的空间概念;探究正午太阳高度产生的原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有(C)①昼夜现象②昼夜交替现象③时间的差异④太阳东升西落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2、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 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A)A.东B.南C.西D.北(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如图的太阳光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日出东山B.日落西山C.夜幕深沉4、根据图415回答: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 ,处在白天的是___ ____。

《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运动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通过作业实践,巩固学生对地球绕日运动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1)复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定义、特点及运动规律。

(2)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3)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基本原理。

2. 探究性学习:(1)组织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有关地球绕日运动的资料,如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等。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等。

3. 实践活动:(1)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示意图,标注关键要素如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等。

(2)制作简易日晷,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三、作业要求1. 基础性练习要认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要准确到位。

2. 探究性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充分收集资料并开展讨论,记录好过程和结果。

3. 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数据,最后形成完整的实践报告。

4. 作业提交时需附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过程的反思,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感想。

5.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保持整洁、规范,字迹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究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和报告质量为主要评价依据。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3. 反馈形式: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课堂总结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3. 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需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并加以改进。

4.3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4.3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4.3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地球的绕日运动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14周星期二上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方面,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绕日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地球运动规律。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地球绕日运动的原因和结果,提高其科学推理和论证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4.科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地球绕日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detailed content: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地球的绕日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太阳位置变化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地球绕日运动的奥秘。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让同砚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深度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培育同砚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同砚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进修,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观点,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轨道的外形和倾斜角度等内容。

2. 观察试验:同砚利用试验箱里的模型,观察地球绕日运动的模拟状况,通过观察模拟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加深对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解。

3. 谈论分享:同砚在小组内谈论地球绕日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增进同砚思维的碰撞和沟通。

三、作业要求1. 同砚要勤勉听讲,乐观参与教室谈论,做好笔记,加深对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解。

2. 同砚要勤勉观察试验过程,记录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练习同砚的观察和沉思能力。

3. 同砚在小组内要乐观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参与谈论和分享,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作业评判1. 知识精通状况:通过同砚的笔记和试验报告,评判同砚对地球绕日运动知识的精通状况,包括理论知识的了解水平和试验观察的准确性。

2.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谈论和分享环节,评判同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问题提出的质量和观点的奇特性。

3. 进修态度和团队合作:评判同砚的进修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包括听讲状况、参与度和团队协作水平。

五、作业时间打算1. 第一周:同砚进修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论知识,预习相关教材内容,做好笔记。

2. 第二周:同砚进行观察试验,记录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

3. 第三周:同砚在小组内进行谈论分享,沟通观点和见解,撰写试验报告。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同砚能够深度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知识,精通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培育同砚的观察和沉思能力,增进同砚的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期望同砚能够在本次作业中取得进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熟识。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原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二、设计内容:1. 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通过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以及地球绕日运动导致时间变化的原因。

2. 制作绕日运动模型让学生利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个地球绕日运动的模型,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和方向,以及四季交替的原因。

3. 模拟地球的轨道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让学生模拟地球在轨道上的运动,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4. 地球的倾斜角度让学生了解地球轨道与太阳的夹角,以及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轴的倾斜度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5. 四季的原因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四季交替的原因,深入理解地球绕日运动导致的气候变化。

三、设计步骤:1.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原理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原因。

3. 学生制作地球绕日运动模型,展示给同学或老师,并解释模型背后的物理原理。

4. 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模拟地球在轨道上的运动,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倾斜角度和四季的原因,交流思考结果并展示给全班。

四、评价方式:1. 观察日出和日落时间记录和分析2. 绕日运动模型的制作质量和解释3. 模拟地球轨道运动的实验结果4.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和总结能力五、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观察、制作模型、实验和讨论等任务2. 撰写实验报告或总结,包括关键观点和结论3. 合理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展示对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解六、备注:本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原理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学生能够在此次作业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将完成一个主题为《地球的绕日运动》的作业设计。

二、作业内容1. 介绍地球的运动轨迹及原理(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轨道倾角等)2. 分析地球自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3. 设计一项关于地球盘绕太阳公转的钻研项目(可包括实验、数据分析等)三、作业要求1. 校对作业内容的准确性,并确保没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2. 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作业内容。

3.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撰写作业说明,便于理解。

四、作业评判标准1. 内容准确度:作业的内容是否与题目要求相符,是否有错误或遗漏的地方。

2. 逻辑性:作业的论述是否清晰连贯,推理是否合理。

3. 实验能力:是否能设计并执行一份关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钻研项目。

4. 数据分析:是否能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五、作业提交日期请在指定日期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

六、作业提交方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学校提供的在线提交系统提交作业。

七、作业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问题,我们将在作业完成后及时给予反馈,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作业设计。

八、作业复习作业结束后,请务必花时间复习作业内容,稳固进修效果。

九、课程总结作业是课程进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成作业,可以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作业评语每位同砚在作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进修态度和专注水平都将得到相应的评语和奖励。

希望以上方案对你们有所帮助,等候你们的优秀表现!。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地球的绕日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天文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进修地球的绕日运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加深对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等现象的理解。

因此,设计一份关于地球的绕日运动的作业,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观察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2.掌握地球的绕日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培养观察力和科学思维;4.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三、设计内容:1.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段,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时间,并记录下来;2.让学生观察太阳在不同季节的高度变化,绘制太阳在不同时间的轨迹图;3.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过程;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一些关于地球绕日运动的问题,如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等。

四、设计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球的绕日运动及其重要性;2.实践:让学生在户外观察日出、日落时间,并记录下来;3.分析:让学生观察太阳在不同季节的高度变化,绘制轨迹图,并进行分析;4.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观察结果并总结规律;5.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绕日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并解答疑问;6.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展示效果,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五、评判方式:1.观察记录:学生记录日出、日落时间的准确性和完备性;2.轨迹图绘制:学生绘制太阳轨迹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3.实验设计:学生设计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模拟实验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4.问题回答:学生对地球绕日运动相关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深入。

六、延伸拓展:1.观察其他天体的运动规律,如月球的运动、恒星的运动等;2.了解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钻研地球绕日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干系。

七、作业要求:1.按照设计步骤完成相关观察、实验和问题回答;2.作业内容要求准确、清晰,图表要绘制规范;3.作业提交时间及评分标准详细说明。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基本观点,精通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观察、谈论等方式,培育同砚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砚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地球的珍惜和保卫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观点及特点;2. 难点: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互相干系,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公转运动;2. 地球的自转运动;3. 地球的倾斜和四季交替。

四、教学筹办:1. 试验器械:地球仪、灯泡、小球等;2. 教学资源:PPT、视频等;3. 试验设计:设计几个简易的试验,援助同砚理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

五、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地球仪上的模拟公转和自转运动,让同砚理解地球的运动轨迹;2. 活动二:利用灯泡和小球模拟地球公转的影响,让同砚亲身体验公转的特点;3. 活动三:观察地球仪上的倾斜角度,谈论四季交替的原因;4. 活动四:小组谈论,总结地球的绕日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观察、试验、谈论等参与度;2. 知识精通: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理解水平;3. 创设力: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及保卫地球的建议。

七、延伸活动:1. 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了解地球公转的影响;2. 制作地球仪模型,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3. 参观天文馆,深度了解宇宙的玄妙。

通过这样的《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可以援助同砚深度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培育他们对科学的爱好和探究精神,同时也增强对地球的保卫认识,增进同砚全面进步。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2. 理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精通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能够诠释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

2. 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影响。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二、设计内容:1. 地球的绕日运动是什么?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什么区别?3. 为什么地球有四季?四季的原理是什么?4. 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5. 为什么在地球的不同位置(赤道、南北极等)会有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三、设计步骤:1. 讲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2. 分组讨论地球绕日运动的相关知识,每组撰写一份小结并准备展示。

3. 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记录不同时间的太阳角度和光线强弱变化。

4. 利用实验模拟地球绕日运动的过程,观察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对季节和气候的影响。

5. 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总结地球绕日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四、设计要求:1. 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学生要认真总结实验结果,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

4. 学生要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成果,与其他组分享和交流。

五、评价标准: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合作精神:学生是否尊重他人意见,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认真总结实验结果,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

4. 展示效果:学生是否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成果,与其他组分享和交流。

六、设计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探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3. 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的原因;4.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地球的绕日运动是天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也是理解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等现象的基础。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加深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识。

二、设计目标:1. 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 理解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的规律;3. 能够诠释地球的绕日运动对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等现象的影响;4.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通过教室讲解、PPT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基本观点、原理和规律,包括地球的公转轨道、自转轴倾斜等内容。

2. 观察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更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绕日运动对日照、温度等的影响,比如观察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日照时间等变化。

3. 图像分析:提供一些地球绕日运动的图像,让学生分析图像中的信息,理解地球不同位置的气候、季节差别等现象。

4. 讨论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绕日运动对生物、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增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四、作业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掌握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基本知识;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3. 分析图像信息,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4. 回答设计的讨论问题,展开思考和表达个人见解。

五、评判标准:1. 对地球绕日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准确;2. 实验报告是否详细、清晰、准确;3. 图像分析是否深入、逻辑清晰;4. 讨论问题的思考深度和表达是否到位。

六、参考资料:1. 《地球的绕日运动》课本内容;2. 天文学相关资料和图书;3. 互联网相关资源和科普文章。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地球的绕日运动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本次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增进他们全面发展。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进修兴趣。

二、设计内容1.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干系?2. 地球的绕日运动是怎样的?造成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 为什么地球有白昼和黑夜?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时间有何不同?4. 什么是昼夜平分线?昼夜平分线为什么会发生变化?5. 为什么地球不是一个完全圆球?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三、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网络等渠道自主进修地球的绕日运动相关知识,了解地球的公转、自转、季节变化、白昼黑夜等基本观点。

2. 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地球的绕日运动规律,交流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3.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操场或户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太阳的运动轨迹、白昼和黑夜的变化等现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

4. 提出问题:设计一些与地球的绕日运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和思考能力。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归纳地球的绕日运动规律,并展示自己的进修效果。

四、设计评判1. 能力培养: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地理进修兴趣。

2. 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相关知识,掌握地球的公转、自转、季节变化等基本观点。

3. 进修效果展示:学生将展示自己对地球的绕日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五、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的绕日运动规律。

2.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开掘更多关于地球的绕日运动的知识。

3. 开展相关主题的小组讨论和钻研,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进修广度。

六、设计心得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进修兴趣。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次作业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为未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地球的绕日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地球的绕日运动是天文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理解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的重要基础。

通过进修地球的绕日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天文知识。

二、设计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运动;2.掌握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3.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地球的公转运动:通过教室讲解、实物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盘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探讨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原因。

2.地球的自转运动:通过实地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理解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3.综合实验:设计一个综合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影子的变化等现象,总结地球的绕日运动规律。

四、设计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太阳和月球的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绕日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2.进修地球的公转运动:讲解地球的公转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3.进修地球的自转运动:通过实地观察太阳的位置、影子的变化等现象,让学生体验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

4.综合实验:设计一个综合实验,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影子的变化等现象,总结地球的绕日运动规律。

5.总结和展示: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进修内容,展示他们的实验效果和发现。

五、评判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评判其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和逻辑性。

2.口头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绕日运动规律,评判其口头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积极性、合作性和思考能力。

六、延伸拓展:1.观察星空:安排一次星空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星座、行星等天体,拓展他们的天文知识。

2.太阳系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太阳系探索活动,让他们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规律。

七、反思与改进:1.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下列节日中,浙江省绍兴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儿童节 B.元宵节
C.元旦 D.春节
2.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 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3.在南极搜集宇宙尘是我国南极科考队今年的一项重大研究项目。

去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杭州正处于( )
A.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C. 地球上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D.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
6.小明同学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
A. 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7.全球昼夜平分的日期是( )
A. 春分日和秋分日
B.冬至日和夏至日
C.春分日和冬至日
D.夏至日和春分日
8.全年昼夜平分的地区是( )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赤道 D.极点
9.当北纬66.5度是极昼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
A. 夏季
B. 冬季
C.秋季 D.春季
10.地球上,半年白天、半年黑夜的地方在( )
A. 南、北回归线上
B. 南、北极点上
C.南、北极圈上
D.整个南、北极圈内
11.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
A. 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12.地球上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是( )
A. 仅在赤道上
B.南、北回归线上
C.极圈内
D.南、北回归线之间
13.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地轴)总是指向( )
A.太阳 B. 月球
C.北极星 D.比邻星
14.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斜交成的角度是( ) A. 23.5° B.66.5°
C.90° D. 45°
15.下列不属于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原因的是( )
A.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
B.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成66.5°角
C.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斜着身子从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16.获取太阳光热量最多的地域是( )
A. 南、北回归线之间
B. 南、北极圈之间
C. 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
D.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
17.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

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分布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中,正确的是(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极圈内全年时间太阳终日不落
B.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C.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D.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9.夏至日太阳直射,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

20.全年太阳高度,纬地区平均较大,纬地区平均较小,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具有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的规律。

21.杆影的长度和与的夹角有关。

这个夹角叫做,简称。

一天中的,即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或
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

22.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影子也越来越。

23.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 ,
B. ,
C. 。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纬线名称和纬度:
①名称:,纬度:。

②名称:,纬度:。

(3)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有阳光直射的是,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24.十月一日国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 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C. 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D.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25.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太阳直射点在( )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半球
26.如图所示,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下列选项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27.在赤道上,下面四种现象中可信的是( )
A. 太阳总是在6时升起
B. 夏季昼长夜短
C.冬至日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夜
D.6月22日正午时旗杆没有影子
28.天安门的国旗杆被太阳照射形成影子,在一天中杆影顶点所组成的轨迹最有可能是下图
中的( )
29.当“遥感卫星五号”于2008年12月15日11时2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时,科学教师要求同学们绘制出此时的地球公转位置图和光照图,老师选择了四幅图进行
展示,其中正确的一幅是( )
A. ①
B. ②
C.③ D.④
30.下列正确描述地球公转特点的有(填字母)
A. 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B. 自西向东绕着太阳旋转
C. 公转方向从北向南,再从南向北
D.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E.公转一周的时间约24 h
F.公转一周的时间约365天
G.公转过程中,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日期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北极圈内有现象。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浙江昼夜长短状况是,此时正是北半球的日。

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Oa表示杆子的,H表示。

(2)Oa与H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如果H为每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那么在温带地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什么节气?
(4)说出H大小与气温的关系。

33.回答下列关于各地正午日影的问题。

(1)地球上正午日影始终指向北方的地带是。

(2)地球上一年内的正午人影有时在脚下,有时指向南,有时指向北的地带是。

(3)赤道上一年内有次正午人影在脚下,出现在日(填节气名称)。

(4)北回归线上一年内有次正午人影在脚下,出现在日(填节气名称)。

34.探究实验:模拟太阳直射和斜射。

晚上熄灭房间电灯,打开手电筒,照射在墙面上,模拟太阳直射和斜射。

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入下表中。

想一想,你从上面的探究活动中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35.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60°,请思考太阳直射点位置如有变化,五带范围会有何变化?。

(提示:①目前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往返移动;③目前热带范围在南、北纬23.5°之间,寒带范围在66.5°与90°之间)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D 6.A 7.A 8.C 9.A 10.B 11.B 12.D 13.C 14.B 15.A 16.A 17.D 18.D
19.北回归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20.低高递减
21.太阳光地面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正午杆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正南正北大
22.减长
23.(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2)南回归线 23.5°S 南极圈 66.5°S
(3)C A
24.A 25.C 26.A 27.A 28.C 29.C
30.BDFG
31.(1)画图略(自西向东)
(2)12月22日 23.5°S 昼短夜长极夜
(3)昼夜平分春分
32.(1)影长太阳高度
(2)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3)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4)太阳高度越大,气温越高。

33.(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3)两春分和秋分
(4)一夏至
34.略
35.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