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1. 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描述地球公转的方法,学会利用天球仪模拟地球绕日运动。
3. 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和对天体运动的探究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地球公转的定义和规律,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周期和速度等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天球仪等工具模拟地球的绕日运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地球公转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地球绕日运动的动态过程。
2. 准备天球仪、科学教材等教学工具,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将进一步解释地球公转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
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路径和周期。
此外,老师还将与学生互动,进行探讨与问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转与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老师还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所得进行课堂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与疑惑。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还能帮助他们在交流中巩固知识,加深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同时,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启发和收获。
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并配合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你们知道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吗?”这一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主题——《地球的绕日运动》。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知探究1. 认识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师通过演示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公转。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周期大约是_______。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地球绕日运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地球的绕日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四季变化的原因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地球绕日运动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学生难以掌握。
(3)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区别:学生容易混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难以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4)科学家探索地球公转历程的理解:学生对科学家探索地球公转历程的了解和认识不足,难以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方法。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1.利用地球公转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倾斜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即时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提出能力,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 课中强化技能
-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四季变化的视频,引出地球公转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缺乏对科学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思考习惯,需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耐心。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表达交流方面有待提高,这对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将注重以下方面:
1. 结合学生好奇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和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如地球公转对气候、生物等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或展示作品。
- 教师组织一次课后拓展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八、内容逻辑关系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 实地考察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互动展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家庭实验:建议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小型的地球公转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公转运动规律的理解。
-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地球公转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浙教版七下科学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课题 4.3地球的绕日运动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七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看到七下科学第四章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是指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进行公转,此前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太阳的基本概况及地球自转,学生已知道太阳辐射到地表时可看作是平行光、倾斜的地轴与阳光之间存在一个角度,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基础作用,同时,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究四季成因,通过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和四季的成因,让学生明白四季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无关;所以教材从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入手,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规律,了解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知道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由此进入地表接受到阳光的多少,出现四季的变化,并介绍四个特殊的代表性日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了解四季交替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地球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第2课时为昼夜长短变化。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科学思维:根据地球公转特征做模拟实验,并能收集有用的证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断;探究实践: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等地理现象;态度责任:通过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不同季节,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难点建立地球公转运动的空间概念;探究正午太阳高度产生的原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产生的结果有(C)①昼夜现象②昼夜交替现象③时间的差异④太阳东升西落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2、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地面上OA 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如图所示,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是(A)A.东B.南C.西D.北(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如图的太阳光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日出东山B.日落西山C.夜幕深沉4、根据图415回答: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 ,处在白天的是___ 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绕日运动》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地球的公转1.认识地球的公转【读课本134—135页,参考图4—16“地球的公转”】2.读图4—16、4—17,描述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特点。
【新知准备】你注意过影子长短变化吗?一天中人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一天中,早晚的时间,树的影子,为什么有长、有短?同一地方,一年中季节,正午树的影子,为什么有长短不同?同一季节,不同纬度的地方,影子长短也不相同不同?【生活观察】一天之中,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本:1.自学(1分钟):读书,标划知识点并记忆;2.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的夹角并保持不变,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学生看视频,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学生读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看视频,读课本文本,了解地球自转方向的特征。
读图:让学生形象理解地球公转中地轴倾斜的的特征。
利用生活导入,贴近学生生活。
利用视频,让复杂的太阳高度问题,降低难度,易于学生接受。
本环节从学生身边生活切入,你观察过吗?一天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日出(最长/最短),正午(最长/最短)日落(最长/最短)。
这种变化与有关。
1.太阳高度【读图4—18】”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的杆影”太阳高度角指,这个交角简称太阳高度。
2.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
3.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的杆影长度变化:夏天较,冬天较。
4.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
5.太阳高度的位置有关。
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
【新知探究】1.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M 的纬度是最长最短最长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正南短长直射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北纬 23.5°南纬 23.5°理解: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本环节从学生结合视频,从课本中领会:太阳高度角、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影长、同一天纬度不同影子长度变化等各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2.了解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差异
4.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
5.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太阳高度角
教学难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教学方法:探究杆影,观测杆影变化,启示得出太阳高度变化
教具:灯炮、长杆、电线……媒体辅助
2.需要观问题:
A.一天之中杆影的长度,方向如何变
化?
B.什么时候杆影最短,方向朝哪里?
思考:杆影的长度与什么有关?
3.各小组分工情况
·如图表示北半球
中纬某地在夏季和
冬季的中午杆影,
据图判断,其中A
______季
中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日变化←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规律板书:杆影的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纬度变化规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
太阳辐射强度变化
太阳辐射强度在夏季较强, 冬季较弱,影响地球表面 的温度和气候。
日出日落的方位变化
日出方位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从东方升起的位置也会发 生变化,导致日出方位的改下的位置也会随着季节的 变化而改变,影响日落方位。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地球上不同地区会经历昼 夜交替的现象,影响光照和黑暗的分布。
四季变化规律
小组讨论四季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季节特点
分析每个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节气和传统习俗,以及与农业生产 的关系。
地域差异
讨论不同地区四季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季节变化。
思考题: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1 2
昼夜节律
分析昼夜交替对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如睡眠、 体温调节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经历白天 和黑夜。在一年中,昼夜长短会 发生变化,夏至日白天最长,冬
至日白天最短。
昼夜变化的影响
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 物钟和作息习惯,同时也会对动
物行为和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昼夜变化的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每 年相同时间昼夜长短相同,但不 同年份或月份的昼夜长短可能会
动,夜晚休息。
03
地球绕日运动与四季的形成
四季的形成
四季的形成
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的倾 斜角度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导致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
进而形成四季的变化。
季节的划分
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对应 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春分、夏至、秋 分和冬至四个点。
季节的特点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天气、温度、 阳光和降水量等特点,这些特点随 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科学:第4章第3节地球绕日运动讲学稿讲学稿(一)(浙教版七年级下).docx
平湖中学七年级科学师生共用学讲稿姓名_______ 班级: _____ 主备老师: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 时间:—月—日第四章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常识:我们在操场上做操时,夏天我们喜欢找阴凉处而这时偏偏影子又很短;但冬天我们想晒太阳,而这时我们会觉得影子又很长。
大家猜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猜想: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杆影的变化吧!【学习目标】(默读2分钟,划出关键字)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
【探索新知】一、学生活动:在同一地点,观察杆影一天中的变化在空地上竖起一根杆,每隔一小时记录下杆影的位置和长度。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用灯泡模拟太阳一天的东升西落,每隔一定吋间记录下影子的位置和长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1、杆影的长度和什么有关?2、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吋候?此吋的杆影朝什么方向呢?二、太阳高度阅读课本P128而完成以下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________________ o2、杆影的长度和_________ 有关。
太阳高度大,影子_______ ;太阳高度小,影子______ 。
3、一天中的____ ,杆影朝着________ 或______ 方向时,杆影最短。
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______ 或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_______ o三、同一地点在一年中的太阳高度变化讨论:1、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一样吗?让学生阅读课本P129面的图4一11,观察北半球屮纬度地区某地屮午的杆彫,并区分是冬天和夏天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冬天中午,太阳高度_______ ,影子________ ;夏天屮午,太阳高度_______ ,影子_____ 。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
冬季的中午杆影,
据图判断,其中A
表示的是______季
中午,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地表上同意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__________受到太阳垂直照射时,太阳高度角等于__________。
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_____,影子也越来越长。
我们居民住宅的卧室和阳台大多朝偏南方向,请说明缘故?
思考:杆影的长度与什么有关?
3.各小组分工情况:
将各小组的汇报,汇总得出:一天之中正午杆影最短,朝正南或正北,杆影长度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小结1:
1.太阳高度角大—杆影短;
2.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
3.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由小变大再变小。
问: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基本上一样的吗?
放映:课本图片4-1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放映地球图片
问:你了解地球吗?
放映日晷一天之中影子变化
问:你发明了什么?什么原因会有如此变化?
讨论
猜测
新课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探究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过程。
实验说明:1.在地球上不同地区出现的太阳东升西落三种路径。
2.需要观问题:
A.一天之中杆影的长度,方向如何变化?
B.什么时候杆影最短,方向朝哪里?
找规律
讨论、猜测
观看现象找规律,证实猜测
回答、并解释缘故
学生猜想
利用桌上器材:火柴杆、地球仪、橡皮泥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实验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及本组心得,证实猜测
小
结
问: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什么?能否向大伙说一说?
出示总结1、2、3
学生总结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1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差不多规律及他们所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看、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差不多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教学方法】直观感知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1,片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从画面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球在不停地运动,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地球运动的差不多形式——自转和公转。
⊙新课教学〔展示课件2:本课要紧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1、请同学们按照小标题自学课文P15和P16,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转〕2、让学生通过画面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和自转速度。
〔展示课件4:地球的公转〕3、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了解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
老师强化知识点的落实。
4、让学生动手演示,并作为内容过渡。
〔1〕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侧视到南北极俯视;〔2〕利用地球仪和讲桌,演示地球的公转;〔3〕利用地球仪同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由地球仪的特别姿态引出〔展示课件5:黄赤交角〕,介绍黄赤交角的概念。
2、〔展示课件6:太阳直射点〕介绍什么叫太阳直射点。
3、〔展示课件7: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23o26’之间往返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的纬度分别是北纬23o26’〔北回归线〕和南纬23o26’〔南回归线〕。
4、介绍四个节气。
5、介绍回归年。
6、〔展示课件8: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7、(展示课件9、10: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一〕〔二〕)请同学们复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浙教版新七年级下册科学4.3地球绕日运动第1课时
04
地球绕日运动的科学模型
地心说的起源和缺陷
起源
地心说是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最广泛的认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 心,其他星球和天体绕地球运动。
缺陷
地心说无法解释行星逆行运动等现象,无法准确预测天体位置, 无法满足人们对宇宙探索的需求。
日心说的提出和发展
提出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 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 阳运动。
思考题和作业
思考题
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变化?为什么我 们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转?
作业
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公转 和自转的更多知识,写一篇关于地球 公转和自转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06
总结与回顾
本课重点回顾
01
02
03
04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包括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 轨道等基本特征。
8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心和 探索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 世界观。
02
地球绕日运动的基本概念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 动,周期为24小时,是昼夜交 替的主要原因。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 周期为一年,是季节变化的主 要原因。
地球的赤道面
地球自转轴垂直于地球表面的 平面,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参 考平面。
地球运动的影响
01
02
03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同一地点 在不同时间会经历昼夜交 替的现象。
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同一地点 在不同时间会经历季节的 变化。
日食和月食
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 一条直线上时,可能会发 生日食或月食的天文现象。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目标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的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实验和读图中发现的地理现象,培养观察能力(能用本课学习的一种方法,正确测量太阳高度)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产生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太阳高度与杆影的关系的判读(影长、杆影朝向)教学用具地球仪、橡皮泥、火柴、灯泡;日晷图片、太阳高度示意图、太阳高度与影长关系示意图。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笔、纸、筷子、指观测时,把这个圭表模型放在阳光下,转动木板,使钉子的影子正好投在木板上,用尺子量出钉子的影长。
分组观察此时阳光下钉子的影长、汇报观察结果。
(可在室外进行。
)问题五:观测了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观测时间,影长多少。
)问题六:根据观测的结果,你发现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何时最长?最短?杆影方向?一天中杆影变化规律:由早晨到中午逐渐变短,正午时最短,正午之后逐渐变长,每天都是这样。
情境五:(讨论)冬天和夏天射入室内的阳光,哪个季节更深一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在一年内有什么变化?如果你生活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北,除了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地区及香港、澳门、海南都满足条件,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就是:一年中,夏天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一些(夏至日最大)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一些(冬至日最小)。
这说明,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来回运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一年中,每天正午(太阳正南)时,课外探究(活动)1.每人用木板(或泡沫塑料板)、钉子制作一个圭表模型,用它观察一天中不同时刻钉子的影长,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一天中观察的次数自定,但正午(太阳正南)时必须观测。
最好能连续观察2~3 天,每天都在同一时刻观测。
根据观测结果研究: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2.量影作图的方法测量太阳高度。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B.正午的杆影有夏短冬长的特点
C.太阳高度越高则杆影越长 D.太阳高度越低则杆影越短
4.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B )
A.300天
B.365又1/4天
C.365
D.366天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影子的长短与它的关系。
2、由于地球的自转,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 但在一年中每天正午太阳高度在不断变化那是由于地 球的公转。
太太
温习:
阳阳
为什么我们看太阳是东升西落呢?
下 为
东 升
地球自转还引起了什么现象?
什西
么落
会影
有子
影咋
子变Βιβλιοθήκη ??1、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 2、杆影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也称太阳高度。
太阳光
太阳高度角
地面
一天中不同时刻,太阳高度角不同,所以影子的长短也不同。 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一样吗?
正上方吗? 不能。
图中这天的正午A点处的人看到太
阳位于_正_北_方向。
1.在空旷的操场 上竖起一根木杆,则太阳照射 下的杆影最短的时刻是( B )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旁晚
2.杆影的长度和太阳高度角 有关,一天中正午时 杆影最短。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正午的太阳高度具有夏低冬高的规律
北极星
地
轴
66.50
倾 斜
地
赤道
轴
公转轨道
地球在公转时,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的 垂直照射(太阳高度角为90°),简称直射。
C
B
太阳直射点
A D
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与宇宙第节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新版浙教版(1)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2.了解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3.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差异4.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5.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
6、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
◆学习了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相对抽象、逻辑性强,且要求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而学生已具备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迁移的水平有限。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难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地球公转1.地球公转与周期2.公转的方向3.公转时地轴的姿态4.公转产生的现象5.地球公转与周期提问:(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在不断地绕着太阳运行。
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公转运动。
(2)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长?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2.地球的公转方向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描述地球的公转方向。
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3.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姿态提问: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答: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而且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公转产生的现象提问: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答: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高度的关系(一)、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
问: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的杆影长度是怎么变化的?答: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4.3地球的绕日运动(1)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了解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
重点
太阳高度角
教学
难点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探究杆影,观测杆影变化,启示得出太阳高度变化
教具:灯炮、长杆、电线……媒体辅助
教学活动调控
(一)新课引入
地球自转产生的效应,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各是怎样?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
(二)探究新知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
1.探讨观测标影日变化的启示
a.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
(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b.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夏高冬低)
3.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二、地球的公转
1.旗标的影子: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一天里),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2.读图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实验P137】
(1)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
(2)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
【得出结论】
1.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冬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南回归线。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的季节变化规律。
(1)地球绕日运动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其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
(2)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周
进一步分析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有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冬至日,由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4.3地球的绕日运动(1)
1.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2.地球的公转
1.旗标的影子: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一天里),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2.读图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1.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冬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南回归线。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太阳高度(角)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经动手后易突破。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案(新
版)浙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