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论文
小学实践活动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意义、原则、策略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实践活动;教学;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实践活动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践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从小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意义、原则、策略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提供参考。
二、小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小学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小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活动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活动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小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原则1. 学生主体原则。
实践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
2. 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教学注重实践,教师应选择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3. 互动性原则。
实践活动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应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4. 可行性原则。
实践活动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活动的可行性。
5. 安全性原则。
实践活动教学应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小学实践活动教学的策略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精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2. 创设情境。
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好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论文
开展好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
所谓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开展好实践活动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来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倡导“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创设丰富、灵活、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
例如学完《云雀的心愿》之后,我安排了以“环保我知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1.森林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2.我是森林小卫士(知识擂台赛)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小组汇报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体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形成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好实践活动语文学习过程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既为学生听、说、读、写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的策略以及实践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探讨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通过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 主体性: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实用性: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合作性:实践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创新性: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教学的策略1. 课堂实践(1)情境创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问题引导: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课外实践(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
(2)文学社团活动:成立文学社团,举办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网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文学创作、阅读交流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 家庭实践(1)亲子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出发,探讨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旨在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实践;真知;语文教学;实效性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
实践出真知,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践出真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
而这些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感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 实践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当前,部分语文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部分语文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灌输法等,缺乏创新。
这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
四、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1.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1)加强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教学;语文素养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创新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跨学科融合不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跨学科融合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与创新1. 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诸葛亮、周瑜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类论文(2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等。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
2. 学生兴趣不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等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不佳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确,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1.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确保教学效果(1)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情境中语文教学(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实践情境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实践情境引入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践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实践情境中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情境中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实践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丽。
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融入跨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实践情境中的语文教学,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美术、音乐等学科,让学生欣赏荷塘美景,感受诗歌的意境。
4. 重视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在实践情境中,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文章(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的策略以及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策略;问题与对策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策略、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实践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
2. 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实践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语文素养。
3. 融入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要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4.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策略及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语文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语文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实践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策略及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语文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教学将语文知识融入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语文实践教学的现状1. 实践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 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学校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语文实践教学的策略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应树立实践教学观念,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 创设实践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发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丰富教学内容,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参与和实践的过程,把实践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是时代的要求。
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而语文实践活动正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知识、明晓事理;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处处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其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动作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和中介。
”学生只有参与了,去看了、听了、做了、想了,那些感受的事物和知识才会慢慢地丰满具体起来、生动鲜活起来,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
而以往灌输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性,只能从有限的教材上被动地接受那些脱离他们生活的知识。
于是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索然,实践能力的欠缺。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是由活动课演变而来,它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思想,以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为内容,以学生自我活动探究、自我操作体验为基本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为原则,以实现知识综合应用、技能综合训练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性教学方式。
它具有兴趣性、实践性、主体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远在古代,“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两千多年前,我国《学记》就明确提出要“藏焉、息焉、游焉”。
孔子主张知行统一,学、思、行结合。
王充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见闻,要“信闻见,明效验”(《求知篇》)。
王夫之指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知与行“相资以互用”,美国教育家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由这种教材所组成的学科课程,提出“活动课程”的概念……那么,可以通过那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笔者进行的一些尝试:一、阅读实践活动。
小学“实践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小学“实践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实验课题的研究,突出特色学校办学理念——在实践中成长。
作为这项实验的实施者,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究这项实验课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从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设计方面去探究1.抓住年级特点,明确培养目标。
在设计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定不同的内容。
低年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中年级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稳定性,以技能演练为主的目标。
高年级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抓住年级特点,选择具体内容。
2.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目标及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具体的内容进行指导。
如有的班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于是教师就要在众多的语文实践内容中选定办手抄报这种新颖的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手抄报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表现方法多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3)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参与过程中不但能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如美术、摄影、手工、自然……)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大纲提出的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的目的。
二、从语文实践教育的类型方面去探究1.常规性语文实践常规性语文实践是指有计划的组织全体学生长期性地参加的语文实践。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
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到大自然春游”的情景。
一上课小朋友们便“接到了春姑娘的请柬”,大家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高高兴兴地向野外进发了(此时,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配着优雅动听的音乐的美丽的春境图片)。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作者:谢灏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7期【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
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等本体特征,更是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对新一代应有素养的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解决存在问题、体悟客体语言艺术、实践客体运行思路,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同时,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靠语文实践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93-02一、提出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1.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最重要的性质,每个人在学习语文课文时都会对文章有一定的品评,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要是涉及到问题就会让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在学校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让每位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项目,从而品评成果。
2.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以前老师或学生是靠自己设计问题,用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这一目标时,从中得到的体会是仅有个别的几个同学参与,学习的面积都很狭小,学生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学习的能力也自然不会得到提高,同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堂教学效率却很低。
这是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假如让课堂的主要形式变为语文活动,这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而且在每一节语文课中语文活动都能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3.天真活泼是学生们的天性,孩子们也喜欢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们普遍不喜欢以往的教学模式,原因是以往的教学主要是理性的剖析文章,解读文章,我们所提倡的语文活动是和这大不相同的,我认为学生们一定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如果参与了这样的活动,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研究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研究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生成性。
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生成性能力的培养。
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生成性能力培养的活动开展还较为匮乏。
因此,急需一个能够丰富生成性能力培养的方法,而语文实践活动恰恰是加强生成性能力培养的最佳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一步增加课堂实践活动的比例,不仅不会影响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引言:语文这门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种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既要重视文字功底的教授又要重视人文精神的传递,譬如伦理道德的教育。
传统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在教学中以技能训练为主导,而忽视了对文字美感的赏析。
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对美感的体验,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活跃思维去品评文章,让他们体会名字中的美感,从而上升到对美的体验,形成感受美的经验。
一、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既然语文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语文实践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实践活动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这些教师眼中,语文教学无非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不会与日常生活产生关联。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将语文看成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一种形式,而忽视了语言和文字的艺术性,忽视了朗读所带来的艺术感受。
假如将语文实践活动重视起来,使之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常用形式,必然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1]。
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也更加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尤其对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而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内容反而违背了孩子的天性,使他们感到不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教师不应将语文课当做纯粹的知识输出型课程,而应当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完成转变。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论文(2篇)
第1篇摘要: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从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创新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理论;实践策略;创新途径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创新途径,以期推动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发现和建构知识,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相契合。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拥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将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知识。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通过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实践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1)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阅读、写作、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
(2)关注学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教师引导(1)明确活动目标:教师应明确实践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探究和实践。
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
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生成性。
尤其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要关注学生生成性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生成性能力培养有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比例占比很少。
因此我在想,为何不能进行大胆变化,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上,以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课堂教学,对语文教育方式进行革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就这一想法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引言:语文既具有工具性与具有人文性,这要求我们在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也要重视学习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体现的情感道德伦理文化因素。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过多的对语言本意的学习,对技能的训练让我们的学生在大部分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美感的赏析。
因此,强化这方面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而语言实践活动注重学生本身的参与,重视学生在乎能不能发挥自主性,自发地品评文章,有利于他们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经历和体验美的存在和美的价值。
一、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讲,要想培养学生的全面的语文素养就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
在我们所探讨的语文改革过程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应用是很少的。
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语文就是一种以听说读写为主的学科,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并不密切。
这是因为大家只把语文当成了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的过程,并没有将语言的运用艺术、文字的写作艺术、朗读艺术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而如果强化语文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1]。
从学生的天性来讲,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小学阶段以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课业。
因为过于单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的不适,这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教师不应当只是把语文当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为学生发挥自主性提供条件提供氛围。
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而教师对于活动的设计有可能将教学设计得更加有灵性,有预设的教学引导要灵活许多,这样把控起来也比较容易,也有一定的发挥自身想法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
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摘要:语文课不仅要教学生生字、生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课的讲授,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因此,必须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教材,审视学生,审视教法,真正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自己的教法“新”起来,让学生们“活”起来。
关键词:创新;语文;课堂;气氛;实践我们现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起来很难。
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生成性的畅所欲言,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1.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品评是很重要的。
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设计问题就必然让我们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品评文章,完成活动要求。
2.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我们无论如何利用设计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听了许多节语文课都是这种感觉。
如果让语文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
这样,每一堂课的语文活动都能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3.学生的天性也希望能够在愉快中学习。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
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
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对于设计语文活动的把握一定会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要灵活机动得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小议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
小议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进步。
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每一门学科的主要理论知识,也需要了解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应用知识。
但是,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教学方式。
何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来增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协作精神等。
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1.朗诵比赛与舞台表演2.家长学生互动3.写生、采风4.短篇故事创作5.运用课文展开思考与讨论通过这些形式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为什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代替课堂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和语文的魅力,从而更有兴趣地去学习语文。
2.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主动使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
“言之有物”的表达方式可以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地呈现给观众,从而更有效地展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3.提高学生品德素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们需要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发扬合作精神,增加集体合作意识,对于实现自我价值有特别的意义。
同时,在摆脱书本束缚的同时,活动中传达的人文思想、道德底线也能够显得更加自然与真实。
4.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依据时间要求、活动进程规划和总结评价等要素进行多方位的选择和管理,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极好机会,也是一次培育其价值观方向和奋斗策略的途径。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但是,要想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我们也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相关知识的准备活动与语文学科紧密相连,每项活动都需要针对学员特点,精选语文课文,并进行细致的解读和讲解,以及配合各项实践活动进行关联,真正把理论融入实践,拉近实践与书本之间的距离。
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
让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发布时间:2023-03-03T07:02:04.50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21期作者:余和林[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造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余和林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南星中心小学363000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造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课程改革提出:“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使实践与小学语文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应该以生成性为重点。
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成性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较少数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生成性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所以,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大胆地改革,在一些课程中,用小学语文的实践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文章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引言: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
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语言文字的传授,还要注意学习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感、道德、伦理和文化等精神的影响。
过去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语言的本意,注重技巧的培养,使学生在大多数的语文学习中丧失了欣赏美的能力。
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当今语文与综合实践结合的一种新潮流。
以语文课本为基础,将实践性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将教室移入自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自从新的“语文综合实践”概念进入我们的生活之后,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老师们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让学生们摆脱了枯燥的教室,让他们能够在广阔的世界中,享受他们梦寐以求的五彩缤纷的教室。
自然界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活动,这一切都是对学生的无限吸引力。
但是,如何将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的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从“厌学”变成“好学”,是本文的重点。
一、提出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出发,要使学生具备综合的语文素质,就必须进行语文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
我们现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设计起来很难。
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生成性的畅所欲言,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
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
1.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品评是很重要的。
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设计问题就必然让我们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品评文章,完成活动要求。
2.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我们无论如何利用设计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听了许多节语文课都是这种感觉。
如果让语文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
这样,每一堂课的语文活动都能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3.学生的天性也希望能够在愉快中学习。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
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
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对于设计语文活动的把握一定会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要
灵活机动得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还有,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学习主动性会更高。
其次,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诸如演讲、导游、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赛诗会、游戏、书法品评、习作品评、名人访谈等等活动。
有人会说:”我们平时也在用这些方法。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过去我们只是偶尔用或很短的几分钟用,现在我们却是用它来代替了整堂课的教学。
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在教学课文时,第一课时的阅读过程我们可以用写悼词纪念总理为活动的开端,让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来向总理告别。
再请学生朗读课文,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人们的心情、课文的内容了。
再谈谈作者哪里写得好,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因为他们有心理上的体验。
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好的文章能让读者的心理产生共鸣吗?我们
的设计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有所收获。
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可以开一个书法品评会。
不难想象,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在读文还是学文,也包括认字、书写、写作方面,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再次,如何来开展语文活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时,我上过一堂”趣味识字课”,方法是让学生在他们精心布置的教室中找自己想学的字来学习,学生找了将近120个字,除了过去认识的大约还有七八十个是生僻的字。
然后我让学生画苹果,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学生特别高兴。
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字义做动作让大家猜(当然这个活动要先在小组里表演,这样准备才充分),结果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些字,而且还会轻松地组词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还有一堂识字课,在学完词语后我让学生编故事,学生兴趣也很浓。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雨铃铛》一课时,我开展的活动是诗歌朗诵会,学生有感情,有动作,背得还相当熟练呢!诗歌的意境美全展现了出来,又有什么必要再分析呢?结尾的时候让学生续写诗歌,一年级的孩子同样写得很棒。
这不是语文素养是什么呢?有人会认为那都是识字、诗歌等简单内容的教学,我们的习作、阅读是没有办法进行活动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学习老舍的《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导游,虽然仓促,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草原的几个特点学生还是找到了,而且,文章写得好的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用上了,能写出导游词,难道不是学生的进步吗?《一夜的工作》,我们开展的活动是评价周总理,结果越评到最后学生
越感动。
《小抄写员》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讲故事,这样,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品质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抓住重点,对缩写文章还很有帮助呢!声情并茂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也同样是一种语文素养吗?
对阅读教学用活动方式进行有时确实感觉像蜻蜓点水,文章分析不透。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过去我们分析得很透,学生仍然不会写文章,不会读、不会用。
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它彻底成为扩展知识的范畴、写作能力提高的工具,让它彻底把过去的指导写作这一包袱放下来,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它的束缚呢?那毕竟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思想!
口语交际就更不用说了,《竞选班长》、《我最敬佩的一种行为》、《小记者模拟采访》、《说说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等等活动,哪一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呢?另外,我在作文教学时,除了告诉学生写人、写物、写事、写景要注意的顺序还有表现方法外,从来都不讲这个题目怎样写,学生想怎样写见仁见智。
”第一次
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我的小家”等等,只要层次不乱,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
每次写完的作文我都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修改,选出最好的或无法修改的在班里读,大家品评或修改。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给校广播站投稿,或给其他儿童刊物投稿。
不管结果如何,参与就是进步,就有提高!当然,语文教学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表演课本剧、续编故事、与名人网上聊天、赛诗会、写字比赛,这一切都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当然,开展之前的方法
指导还是很重要的。
过去,我们一直在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思想上存在着惰性之外,还有就是,在心理上没人去用我们也不敢尝试。
既然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平台,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以上是我的一种设想,希望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