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硅技术(原理部分)
应变硅技术在纳米CMOS中的应用
应变硅技术在纳米CMOS中的应用刘国柱;姚飞;王树杰;林丽【摘要】应变硅技术具有迁移率高、能带结构可调的优点,且与传统的体硅工艺相兼容,在CMOS工艺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尤其是MOS件的尺寸进入纳米节点。
文章综述了应变硅技术对载流子迁移率影响的机理,并从全局应变和局部应变两个方面介绍了应变硅在CMOS器件中的应用。
同时,将多种应变硅技术整合在一起提升MOS器件的性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Strained silicon technology, which provided with merits of high mobility, modifiable band-gap, compatible with conventional sub-silicon technics, was widely used in CMOS technics, and especially in the nano-meter node CMOS devices. In this text, the principle of carrier mobility ,which influenced by strain,was Simply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lobal strain and Local strain in the nano CMOS technics was introduced. Meanwhile,multi-strain technics would become the trend of improvement of the nano CMOS devices'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电子与封装》【年(卷),期】2012(012)001【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应变硅;CMOS;全局应变;局部应变【作者】刘国柱;姚飞;王树杰;林丽【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3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35;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江苏南通226026;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02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CMOS工艺已经进入了(超)深亚微米阶段,晶体管的特征尺寸已达纳米级。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应变硅技术
高速化是集成芯片制造的重要技术指标,它可通过减小集成芯片的尺 寸提高工作速度,也可通过其它措施提高工作速度,如:提高沟道载流子 的迁移率,其中应变硅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报道,采用应变硅 技术的MOSFET与同尺寸的体Si MOSFET相比,功耗减少三分之一,速度 提高30%,特征频率提高50%以上,器件的封装密度提高50%。
第一模块
应变硅技术简介
干法刻蚀类型及特点
应变硅技术
应变硅技术是指通过应变材料产生应力,并把应力引
1
向器件的沟道,改变沟道中硅材料的导带或价带的能带结构,
从而减小能带谷内、谷间的散射率以及载流子在沟道方向上
2
的有效质量,达到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器件工作速度的目的。
应变硅技术简介 应力的分类
应力可分为张应力和压应力,它们对电子和空穴迁移率的影响不同。
双轴应变
单轴应变
应变-弛豫缓冲层结构应变结构
源漏端嵌入应变材料技术
绝缘层上应变结构
应力记忆技术
1
......
接触刻蚀阻挡层应变技术
浅槽隔离技术
2
......
源漏端嵌入应变材料技术是用应变材料做MOSFET的源漏端,如用SiGe和SiC分别作pMOS 和nMOS的源漏材料。
应变硅技术简介 SiGe应变力的产生
NW
PW
Si-sub
1
NW
PW
2
Si-sub
源漏嵌入SiC和SiGe应变技术
源漏嵌入SiC和SiGe制备CMOS工艺过程
4. 选择性刻蚀Si衬底,在源漏区的位置形成 凹槽。
5. 通过循环多次CVD淀积和多次湿法刻蚀 ,在nMOS的源漏区凹槽位置选择性地外延 生长单晶态的SiC薄膜,同时进行磷掺杂, 形成n型的SiC源漏区。
制造芯片的硅晶体的原理和过程方法
硅半导体晶体管。大约1953 年晶体管才开始用于计算机。 1958 年在美国得克萨斯仪器 公司工作的美国人杰克吉尔 比提出将两个晶体管放在一 片芯片上的设想,从而发明 了第一个集成电路。随着技 术进步,集成电路规模越来 越大,功能越来越强。 现在的计算机要靠硅芯片。 硅芯片所记录的信息是被描述上去的。硅芯片愈小,精确 地记录信息就愈难。但是,晶体芯片能够以容纳电荷的形 式容纳信息,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编排信息。 基克斯说,利用这种分子技术所生产的芯片体积小得
抗蚀剂)。将掩模放在圆片的上方,使紫外线照射在圆片上, 使没有掩模保护的光刻胶变硬。用酸腐蚀掉没有曝光部分的 光刻胶及其下面的二氧化硅薄层,裸露的硅区部分再做进一 步处理。 用离子植入法将掺杂物掺入硅中构成元件的n 型和 p型部分,在硅片上形成元件。
此时硅片上部是铝连接层,两层连接层之间被二氧化硅绝缘 层隔开。铝连接层由蒸发工艺生成, 有掩模确定它的走线。 当整个制造过程完成以后,使用电探针对每一个芯片进行检 验。将不合格的产品淘汰, 其它产品进行封装后在不同温度 及环境条件下的检验,最终成为出厂的芯片。
.
机
利用硅藻研制的 三维计算机...
大脑细胞和 计算机芯片融合
年来 球电 年来, 球电 业 硅 实际 , 昂贵。 昂贵。 决这 代 来 。 近, 近,科学家 经 功 电 大规 大规 其基 : 硅 产 真 可 果能够 果能够 硅 ,硅 硅 , 导 问题, 问题,科学家们 电 。 概念
导 们头脑 工艺 工艺 计 价多年来 价多年来
都 经根 居高 复杂, 复杂,
传统 固。 固。但 。为
硅晶体的提纯
正是由于低纯度的硅对芯片的功能和成品率有如此重 大的影响,所以工业生产就要求高纯硅,以满足器件质量 高纯硅, 高纯硅 的需求。在半导体材料的提纯工艺流程中,一般说来,化 化 学提纯在先, 物理提纯在后。原因是:一方面化学提纯 学提纯在先, 物理提纯在后 可以从低纯度的原料开始,而物理提纯必须使用具有较高 纯度的原料;另一方面是化学提纯难免引入化学试剂的污 染,而物理提纯则没有这些污染。 工业硅,一般指95%~ 99%纯度的硅 ,又称粗硅,或 称结晶硅。这种硅是石英砂在电炉中用碳还原方法冶炼而 成的,其反应式为:
纳米CMOS电路的应变Si衬底制备技术
图!
双轴张应变和单轴压应变及张应变的引入
"#$%! &’()*+,#’ -#+$.+* /0 1#+2#+3 ,)45#3) , 64#+2#+3 ’/*7.)58 5#9) +4- ,)45#3) 5,.+#4
!%& !"#"#
减少缺陷密度的传统技术 组分缓变锗硅缓冲层技术 目前,制备具有低线位错密度且应变高度弛豫
图4 位错过滤技术中的 !"#$ 虚拟衬底的材料结构
9":;4 !5<$0=>"5 CK$>5< AB = !"#$ L"@>I=E CI’C>@=>$ IC$? BA@ ?"CEA5=>"AD B"E>$@C
从图 & ( ’)可以 看 出 , 虽 然 组 分 梯 度 变 化 的
!"#$ 层中存在着大量的位错,但组分恒定 !"#$ 层
应变 !" 沟道 组分恒定 !"-6$#$$ 层 组分梯度变化 !"-6$#$$ 层 组分缓变 !"#$ 层
化学机械抛光在减少线位错密度和表面
粗糙度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但这种平坦化工艺过 程会增加器件的制作成本。
!"#"!
位错过滤技术 与组分梯度变化锗硅缓冲层抑制线位错密度
在组分恒定 !"#$ 层的技术相类似,为了减少 !"#$ 缓冲层内的线缺陷密度,人们还引入台阶梯度短 周期 ( !"! / #$") # 应变超晶格层
!"#$%& ’(%)*
应变硅mos器件的基本原理
应变硅mos器件的基本原理今天咱们来唠唠应变硅MOS器件这个超酷的东西。
咱先得知道啥是MOS器件。
MOS呢,就是金属 - 氧化物 - 半导体(Metal - Oxide - Semiconductor)的简称。
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电子世界里的三明治结构。
中间的半导体就像是面包中间的馅料,特别重要。
而两边呢,一边是金属,一边是氧化物,它们就像面包片一样,把半导体紧紧地夹在中间。
这个结构可不得了,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电子高速公路收费站,控制着电子的来来去去。
那应变硅又是咋回事呢?想象一下啊,硅原子本来是规规矩矩地排列着的,就像一群听话的小士兵。
但是呢,我们给它施加一些外力,就像是给这些小士兵来了个魔法,让它们的排列发生了一点点变化,这就是应变啦。
这个应变可神奇了,它能让硅的一些性能变得超级厉害。
对于应变硅MOS器件来说,这种应变会改变硅的能带结构。
啥是能带结构呢?就好比是电子住的房子,不同的楼层代表不同的能量状态。
应变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把电子房子的结构给改了改。
原本电子只能住在某些固定的“楼层”,现在呢,因为应变,有些“楼层”变得更容易让电子住进去了,或者说电子在这些“楼层”之间跳来跳去变得更方便了。
应变硅MOS器件的这种特性,在电子的迁移率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迁移率就像是电子跑步的速度,在普通的硅里面,电子就像在有点泥泞的小路上跑步,速度不是很快。
但是在应变硅里面呢,由于应变改变了能带结构,电子就像是突然跑到了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跑得那叫一个快呀。
这可不得了,电子跑得越快,就意味着这个器件的工作速度能变得更快。
比如说,在电脑芯片里面,如果用了应变硅MOS器件,电脑的运行速度就可能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提。
再说说这个器件在电流方面的表现。
电流就像是电子组成的小河流,在应变硅MOS器件里,由于电子迁移率提高了,这个小河流就变得更加湍急了。
就好像本来是涓涓细流,现在变成了汹涌澎湃的大河。
这对于很多电子设备来说,就意味着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让设备工作得更带劲。
双应力应变硅技术
随着器件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电路的速度越来越快,硅器件内部pn 结之间以及器件与器件之间通过衬底的相互作用(如形成寄生MOS 管等)越来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涉及材料、器件物理、器件结构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新问题,使得0.1 μ m 以下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可靠性以及性价比受到影响。尤其是当IC 芯片特征尺寸的加工迈入纳米尺度,单个晶体管尺寸达到物理极限后,晶体管就难以再按照以往的速度发展下去,而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来提高晶体管的性能。
为此,IBM和AMD联合推出了DSL技术。
三、DSL 技术
DSL是英文Dual Stress Liner 的缩写,意思是双应力衬底技术。
DSL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为:生长硅化物→沉积张应力Si3N4→反应离子刻蚀PFET 中Si3N4→沉积压应力Si3N4→反应离子刻蚀NFET中Si3N4→制备ILD和接触。也可以先沉积压应力的Si3N4,后沉积张应力的Si3N4,并分别进行刻蚀而形成。
因此,在不断提高数字电路速度的道路上,由于单个晶体管尺寸物理极限的限制,仅仅依靠芯片的不断微型化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晶体管的性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取措施提高MOS器件的开关速度。微处理器芯片的开关速度( 响应频率) 与载流子迁移率有关,而载流子迁移的快慢与栅极的宽度和材料的密度有关。为此,人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栅极的宽度,目前Intel 已经将栅极宽度压缩到接近原子量级的水平,在90nm 微处理器工艺中,MOS 管的栅极宽度低于2nm;二是在栅极材料方面采用应变硅技术。那么,什么是应变硅技术? 它有何特点?应用情况怎样?为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直沿着两个方向在进行,一是不断扩大晶圆尺寸,从100 → 125 → 150 → 200→ 300mm,并向400mm 过渡, 以提高芯片产量和降低芯片成本;二是不断缩小芯片特征尺寸,从1 μm→ 0.8μm→ 0.5μm→ 0.35 μm→ 0.25μm→ 0.18 μ m→ 0.13 μ m→ 90nm → 65nm,并正向30nm 和22nm迈进,以满足芯片微型化、高密度化、高速化、高可靠化和系统集成化的要求。从2004 年起IC 芯片特征尺寸的加工迈入了纳米尺度。这两个方向的不断发展,使全球半导体行业一直沿着摩尔定律在进行。
P4之后通用CPU的发展方向探究
第22卷第5期2006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Journal o f Ch ifeng C olleg eV ol.22N o.5Oct.2006P4之后通用CPU的发展方向探究张 力(包头财经学校,内蒙古 包头市 014030) 摘 要:CP U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而CPU性能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未来CP U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双核(多核)处理技术、新型材料技术、量子计算和纳米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综合发展.关键词:CP U;双核处理技术;新型材料技术;量子计算和纳米技术中图分类号:T P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06)05-0045-02 CP U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而CPU性能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而工作频率又与很多因素有关,片面的追究某一方面的技术可能在短期内能够提高CPU的工作频率,但这种提高并不能决定CPU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CP U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双核(多核)处理技术、新型材料技术、量子计算和纳米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综合发展.1 双核(多核)心处理器技术“双核(多核)心”技术就是在一颗CP U中真正集成两个(多个)物理运行核心,并且每个核心都使用自己独立的高速缓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双核(多核)心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与使用两个(多个)独立CP U所组建的系统基本没有区别.在双内核处理器当中,每个内核都有独立的Hy perTransport总线连接系统请求单元(SRQ)和系统内存,能在一个时钟周期之内处理两倍以上的数据,管理一个以上的线程,这种技术使得整个系统性能有相当大的提高,而整体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并不高,从而能够在普通桌面系统中得到普及.双核(多核)处理器将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它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一枚芯片内集成两个(多个)对等的CP U内核,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横向维度的对等设计;另外一种则是纵向维度的双核(多核)设计.在第一种体系结构中,由于采用的是两个(多个)对等的CP U内核,每个CPU可以独立运作,有很好的并行运算,从而使性能获得提高.在第二种体系结构中,由于内部的CPU的地位并不相等,每个CP U无法进行独立运作,但它们逻辑是分立的,可以有效地提高CPU的硬件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执行效力.这种体系结构的思想就是通过提高执行效率达到提高效能的目的.因此,在双核(多核)处理器技术中,无论采用第一种体系结构还是采用第二种体系结构,都能提高整个处理器的工作效率.2 新型材料技术U(中央处理器)的核心是硅半导体芯片,在半导体制造业发展的几十年中,硅原料本身的自然属性一直没有对芯片运行速度的提高产生任何阻碍作用.但是,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硅原料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成为了芯片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的绊脚石,但是制作芯片的硅衬底本身在本质特性上并未发生任何变化.目前在一些实验中采用了单一同位素硅(100%的硅28)做原料,大大改善了芯片的发热和能耗问题.这种纯同位素材料与现在的混和同位素材料相比能够带来很高的性能提升,但是其高昂的制造成本也使得该材料被大规模使用的可能性极小.目前在大规模量产中真正可行的改进方案就是应变硅技术.所谓“应变硅”,字面上意思是“受到应力的硅”.该技术的原理是将硅的晶体拉伸,这样沿拉伸方向电子的迁移率就会提升,导致电阻减小.在M OS管的栅极下沟道处的硅做成拉伸的“应变硅”,当M OS管打开的时候电流就会更顺利地沿着拉伸方向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速度也能更快.这样,当MOS管工作时,主要电流还是通过沟道,向衬底分散的漏电流就会相应减少,而且MOS管与衬底间的寄生三极管能获得的驱动电流也相应减小,这样就减少了发生“闩锁”效应的可能.简单说,如果能够迫使硅原子的间距加大,就可以减小电子通行所受到的阻碍,也就相当于减小了电阻,这样一来发热量和能耗都会降低,而运行速度则得以提升.而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是找到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可大规模应用的方法来加大硅原子距.目前Intel在其最新版本的P4和Dothan处理器中使用了这项技术.此外A MD也将在其90纳米的A thlon64产品上使用应变硅制造工艺.应变硅技术的应用在CPU制造工艺中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而且其生产成本也并不是很高,预计今后大多数处理器都将广泛使用应变硅技术,能够让速度继续得以提升.3 量子计算和纳米技术应用量子计算机,简单说就是基于量子物理学原理,能够实现量子计算的机器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5CP.4机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中的能耗问题.若计算机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改造为可逆操作,那么在量子力学中,它就可以用一个么正变换来表示.早期量子计算机,实际上是用量子力学语言描述的经典计算机,并没有用到量子力学的本质特性,如量子态的叠加性和相干性.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并没有任何改变,是建立在对二进制“比特”的操作上.机器性能的提高主要靠缩小元器件的尺寸.预计再过20年左右,将要降到几个原子的大小,而当电路线宽小于10纳米时,电子波动性必须考虑,这时会出现种种新的物理现象,称为量子效应.利用量子效应工作的电子元件称为量子元件,量子处理器和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将是必然.而实现量子计算,需要大量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成果.所谓纳米是一个长度概念,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纳米材料被定义为在尺度上小于一百纳米材料体系,在此体积下,物质将表现出不同于常态的特殊性,在晶粒尺寸、表面面积与体内原子数比和晶粒形状等方面与一般材料有很大的不同.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革命性材料的最基本建构单元,使得我们可以进入自然尺度之外的空间来做观察,纳米科技的研究已发掘出一些新的制造和操纵材料,可用于处理器、内存等芯片的制造过程,将给传统IT技术带来新的突破和商机.总体上讲,“双核(多核)心”技术、新型材料技术、量子计算和纳米技术将是P4之后通用CPU的发展方向.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影响CPU技术的还不止这些技术上的因素,还有其它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包括商业因素等.我们只有全面衡量各种因素,才能正确地把握CP U 的发展方向.(责任编辑 白海龙)(上接第33页)量居全世界第一,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为赤峰医药产业提供有力支持,赤峰制药集团可以利用这种天然优势,力求打造北方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赤峰制药集团2000吨土霉素扩产是自治区重点工程,力争“十一五”期末土霉素产量6000吨,居全国第二,盐酸土霉素达800吨,居全国第三,灰黄土霉素达300吨,居全国第一.把赤峰建成特色药、中成药的生产基地,将生物产业集群做大.3.3 食品工业集群赤峰食品工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赤峰地区具有天然资源优势,可以充分带动赤峰农业产业化,也能够吸引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草原兴发和塞飞亚两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形成集体优势.赤峰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日产120吨液态奶项目开工,此项目可带动周边10个旗县区发展奶牛业.塞飞亚集团2000万只肉鸭项目建成投产,此项目可安置7000人就业,酒类产业有宁城老窖公司和燕京啤酒赤峰有限公司.这些龙头企业可以促使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参考文献:[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高洪森.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 白海龙)(上接第42页)自己须要的其他功能.多态多态是指一个方法只能有一个名称,但可以有许多形态,也就是程序中可以定义多个同名的方法,用“一个接口,多个方法”来描述.可以通过方法的参数和类型引用.总之,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封装能让程序员不必修改公有接口的代码即可实现程序的移植;继承能使重用代码成为可能;多态能使程序员开发出简洁,易懂,易修改的代码.同时,使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方法,非常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它把一个把业务逻辑从具体的编程技术当中抽象出来,这个抽象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先不考虑问题解决的细节,把问题的最主要的方面抽象成为一个简单的框架,集中精力思考如何解决主要矛盾,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把问题的细节分割成一个一个小问题,再专门去解决细节问题.当然,不能断言,面向对象编程要比面向过程编程好,每种编程方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如面向过程的编程开发快,发布快;面向对象的编程易于维护,可扩展和代码重用.到底哪个编程模型好,看用户的实际需要与便利,以便在更具体的细节上进行深究探索,来开发出更实用的好项目.参考文献:[1]杨敏.V isual F oxPro6.0实用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丁爱萍.V isual BASIC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张效祥.Jav a就业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责任编辑 白秀云)6 4。
第一性原理研究应变Si111Si1xGx能带结构
9期
宋建军等 : 第一性原理研究应变 SiΠ(111) Si12x Ge x 能带结构
5921
变了空穴有效质量的大小.
图 8 应变 SiΠ(111) Si12x Ge x 在Γ点处价带带边和亚带边之间劈 裂能与 Ge 组分的拟合函数关系
图 10 应变 SiΠ(111) Si12x Ge x (0 ≤x ≤014) 导带底能带图 (箭头指 向从 0 到 014 ,步长 011)
关键词 : 应变硅 , 能带结构 , 第一性原理 PACC : 7360F , 7125C , 7115M
11 引 言
利用应变 Si 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是当前 Si CMOS 技术发展的重点 ,已经成为研究设计高速Π高性能小 尺寸 CMOS 器件与电路的首选方案[1 —3] . 而其能带 结构是深入研究应变 Si 材料基本属性 ,设计高速Π 高性能 CMOS 器件与电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 意义 重大[4] .
建立了相应的能带结构模型 ,其结果与 KP 理论计 算结果一致. 并获得了有实用价值的相关结论 ,可 为张应变 Si CMOS 器件与电路的研究与设计提供理 论参考. 应变 Si 的能带结构与弛豫 Si12x Ge x 的 Ge 组分相关 ,因此只要将其转换成相应的应变强度 ,文 中所建立的模型即可适用于其他应力引入方法产生 的应变.
图 9 应变 SiΠ(111) Si12x Ge x 禁带宽度随 Ge 组分的变化关系
比较图. 由图可见 ,导带带边能量极值 k 矢位置和 极值附近可由电子有效质量描述的能带形状在应变 条件下的曲率几乎一致 ;价带极大值附近可由空穴 有效质量描述的能带形状斜率随着 x 有规律地变 化 ,但变化不大. 因此 ,应变几乎没有改变电子有效 质量的大小 ;沿 [ 100 ]方向空穴有效质量随着 Ge 组 分的增加而变小 ,但变化不大. 这主要是由于 Ge 组 分不大时 ,外延层应变较小. 导带底能谷对应 k 矢 的邻域内 ,形变势场可以看作常数 ,不随 k 矢变化. 因此 ,应力作用下 ,能谷附件各点位移是一样的. 此 外 ,导带底的简并是 k 矢的简并 ,不是 k 矢的简并. 因此 ,对于每个 k 矢极值态 ,由于不存在能量很靠 近的其他态 ,所以耦合不显著 ,可以忽略. 这就解释 了导带底能谷附近能带形状在应力作用下能够保持 的物理现象. 相对于导带底的情况 ,虽然在布里渊 区中心附近的形变势场也可以看作不随 k 矢变化 的常量 ,但是价带顶存在的 k 矢简并态之间的耦合 作用显著 ,导致价带顶能带形状发生了变化 ,进而改
提升亚微米SiCMOS器件性能的新技术_应变Si技术
。最早在应变
!" 领 域 进 行 研 究 的 是 ()** 实 验 室 +),) -"./0)12*3
博 士 。 他 和 他 的 学 生 $242,5 (6*7212 博 士 一 起 创 建 了 89:)1 ;2<) !474.)97 公 司 并 把 应 变 !" 技 术 开始商业化。到目前为止, 89:)1 ;2<) !474.)97 公司在应变 !" 技术领域申报了 =>> 多项专利 , 但 因 涉 及 商 业 秘 密 很 少 公 开 。 美 国 ?($ 和 日 本 @"A
!&&&’$)
摘要:详细介绍了应变 () 技术产生的起因及特性、应变 () 器件的优势、应变 () 器件应用中存在 的问题并对应变 () 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应变硅;,-.( 器件 中图分类号:123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56!+7665 (4.., ).!+..!3+.5
.2BC" 公 司 在 &>>= 年 D 月 日 本 举 行 的 EF!? 技 术 研
讨会上也介绍了应变 !" 技术在器件应用上具有突 出优点。总之,对于应变 !" 技术的效果,英特尔
图’
!"+) 层上应变 !" 临界厚度与 +) 含量的关系曲线
!%!
应变 &’ 的能带结构和能带对准 图 K 显示了应变 !" 中张应变对 导 带 和 价 带 分
!"#$%&’&%()(#*$%&"# +(#,&%)%-./ !"#$"%& ’(()
硅基应变与SOI技术-21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1)
SOI技术
1、SIMOX(注氧隔离)技术
• SIMOX:Separation by Implanted Oxygen • 1978年,日本人Izumi等人首先报道了将“O+” 注入硅 中,在硅薄膜下380nm处形成了210nm 厚的SiO2层。 • 优点:表面硅层和埋层 二氧化硅厚度可精细控 制;与现行集成电路工 艺匹配较好。 • 缺点:缺陷密度较高。
SOI的应用
• (1)高端产品0.25至0.18mm及以下的微外理器 等高端产品; • (2)抗辐照、高温、高压器件等高性能电路; • (3)光电子,微机械等应用。
SOI技术
发展历史
• 1963年,Joyce等人报道了在石英单晶上 外延淀积硅膜。 • 1964年,Manasevit和Simpson首先报道了 在蓝宝石上外延生长单晶硅--SOS。 • 1965年,Manasevit和Forbest报道了尖晶 石上外延硅膜。
SOI技术
SIMOX技术的重要工艺参数
• • • 氧离子注入剂量:2X1018 cm-2; 注入温度:600-650℃; 退火参数:1300-1350 ℃,6h。
SIMOX技术的不足
• 注入及退火时间太长: 注入30 min;退火6 h。 • 超高温退火:超过1300℃
SOI技术
2、SDB/BSOI/BESOI—硅片直接键合
硅基应变与SOI技术 -21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学院· 14081 戴显英 2011.4.2
集成电路的应用
摩尔定律(Moore’s Law) -微电子发展的规律
• 1964年Intel合作创始人Gorden Moore首次提出;
摩尔定律
• 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晶体管数每12月翻一番, 1980s后 下降为每18月翻一番; • 最小特征尺寸每3年减小70%;
应变硅工艺技术
应变硅工艺技术应变硅工艺技术(strained silicon process technology)是一种在硅基材料上引入应变的先进制程技术。
应变硅工艺技术通过拉伸或压缩硅基材料,使其晶格略有扭曲,从而改变硅材料的电子运动特性,提高晶体管的性能。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应变硅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以提高性能和节约能源。
下面将对应变硅工艺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应变硅工艺技术最初是由IBM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硅基材料上施加应力,改变硅晶体中的键长和键角,从而改变晶体管中的载流子有效质量和迁移率。
在应变硅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晶格匹配、硅嵌二硅(Silicon on Insulator, SOI)、嵌入式硅锗(Embedded Silicon Germanium, e-SiGe)等。
晶格匹配是最基本的应变硅工艺技术,通过在硅基材料上生长外延层,改变硅晶体的格位常数,从而引入应变。
例如,当在硅基材料上生长纯Ge外延层时,由于硅和锗之间存在晶格的不匹配,会导致硅晶体产生拉伸应变。
这种拉伸应变会改变硅晶体的一些物理特性,如载流子迁移率和能隙,进而提高晶体管的性能。
硅嵌二硅技术是一种在硅基材料上生长氧化层(SiO2)后再生长一层薄的硅层(Si),从而形成硅嵌二硅结构。
硅嵌二硅层和硅基材料之间的晶格匹配度较低,从而引入了压缩应变。
压缩应变可以提高硅晶体的迁移率,从而提高晶体管的效能。
嵌入式硅锗技术是一种在硅晶体中嵌入硅锗合金层的方法,通过控制硅锗的组分和厚度,可以引入拉伸或压缩应变。
与硅嵌二硅技术相比,硅锗合金层的应变效应更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晶体管的性能。
应变硅工艺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性能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上。
通过改变硅材料的应变状态,可以调节电子在晶体管中的传输速度和能隙,从而提高芯片的性能和能效。
例如,在高速微处理器中,采用应变硅技术可以增加晶体管的开关速度、降低漏电流、提高功耗效率。
应变硅层的制作方法、PMOS器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220026.7(22)申请日 2014.05.22H01L 21/02(2006.01)H01L 21/336(2006.01)H01L 29/78(2006.01)(71)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地址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路18号(72)发明人于书坤 韦庆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代理人吴贵明 张永明(54)发明名称应变硅层的制作方法、PMOS 器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57)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变硅层的制作方法、PMOS 器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器件。
其中,应变硅层的制作方法包括:将衬底划分为第一功能区和第二功能区;对衬底进行第一次刻蚀,以在第一功能区中形成第一预凹槽,在第二功能区形成第二预凹槽,第一预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预凹槽的深度;对第一预凹槽内壁及其下方的衬底进行掺杂,形成刻蚀速率大于未掺杂衬底的掺杂区;对第一预凹槽内壁下方的掺杂区及位于掺杂区下方的衬底,以及对第二预凹槽内壁下方的衬底进行第二次刻蚀,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及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形成应变硅层。
按照该方法制得的应变硅层所产生的压应力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CN 105097436 A 2015.11.25C N 105097436A1/1页1.一种应变硅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将衬底划分为第一功能区和第二功能区;对所述衬底进行第一次刻蚀,以在所述第一功能区中形成第一预凹槽,在所述第二功能区形成第二预凹槽,所述第一预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预凹槽的深度;对所述第一预凹槽内壁及其下方的衬底进行掺杂,形成刻蚀速率大于未掺杂衬底的掺杂区;对所述第一预凹槽内壁下方的掺杂区及位于所述掺杂区下方的衬底,以及对第二预凹槽内壁下方的衬底进行第二次刻蚀,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形成所述应变硅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特尔Process Architecture and Integration经理Mark
Bohr曾经非常形象地描述:“只需将硅原子拉长1%就可以
将MOS晶体管电流速度提高10%~20%,而应变硅的生产
成本只增加2%”。
据报道,利用现有硅生产线制造出的应变硅 MOSFET与同尺寸体Si MOSFET相比,功耗减小三分之 一,速度提高30%,特征频率提高50%以上,功耗延迟 积仅为后者的1/5到1/6,器件的封装密度提高50%。
A
mc 0.26m0
12
对于生长在(001)晶面的应变硅MOSFET来说, 由于张应力的作用,原有的六重简并能谷(Δ6)的 简并被解除,分为两组:两个能量降低的二重简并 能谷(Δ2)沿与沟道垂直的轴向;四个能量升高的 四重简并能谷(Δ4),沿与沟道平行的轴向。低能 谷与高能谷之间能量差的经验值为0.6xeV(x为锗含 量)。
用于P型MOSFET。
A
9
异质结能带结构
第二类能带调整:体Si0.7Ge 0.3 (弛豫)上的应变Si
应变Si与弛豫SiGe层相比,既有大的导带突变量,又有大
的价带突变量,电子势阱和空穴势阱处在不同的层中,导
带突变量处于应变硅中,价带突变量集中于锗硅层,形成
Ⅱ型量子阱。Ⅱ型量子阱由于导带和价带的能带的突变量
都比较大,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都有所增强,因而应变
Si/SiGe在CMOS工艺中既可做AN型也可做P型器件。
10
应变硅MOSFET迁移率的增强机理
迁移率增强的物理解释:
电子迁移率:
n
q n
m
n
空穴迁移率: p
q p
m
p
其中τ是载流子运动的平均自由时间,它是散射几率p的倒 数,m*为运动方向上的有效质量。应力增强载流子迁移 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减小有效质量,降低散射几率。
A
11
应变硅中电子的输运特性
在普通的体硅材料中,导带由六个简,等能面为旋转椭球
面,沿椭球长、短轴方向的有效质量分别为 m l和 m 。t 设
MOSFET导电沟道沿[100]方向,其电导有效质量可写成:
1
mc
1 6
2 ml
4 mt
ml 0.98m0 mt 0.19m0
从应变的作用面积可分为全局应变(又称双轴 应变)与局部应变(又称单轴应变)。
根据施加的应力种类可分为张应变与压应变。 在SiGe衬底上生长Si层,形成张应变;在Si衬底上 生长SiGe层,形成压应变。
A
5
双轴应变和单轴应变
双轴应变或称全局应变,是指在整个圆片都进行生长 应变硅层,不同的沟道位置具相同的应力大小和方向。
要进一步等比例缩小,必须采用新技术来提高晶体管 性能。
为此,IC制造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铜互联、低k绝缘 层、高k栅介质、SOI以及应变硅等。
A
2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取措施提高沟道内载流子 迁移率,以弥补沟道高掺杂引起库仑相互作用,以及栅介 质变薄引起有效电场强度提高和界面散射增强等因素带来 的迁移率退化。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应变硅(Strained Silicon)技术。
应变硅技术
小组成员: 陈杰 夏淑淳 陈若愚 梅鑫涛 李爽 徐会宾
A
1
为何使用应变硅
目前,以CMOS器件等比例缩小为动力的硅集成电路技 术已迈入纳米尺度,并将继续保持对摩尔定律的追求,进一 步缩小器件尺寸,以满足芯片微型化、高密度化、高速化和 系统集成化的要求。
特征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后,栅介质厚度也逐渐减小 到接近1nm,关态漏电、功耗密度增大、迁移率退化等物理 极限使器件性能恶化,等比例缩小技术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 战。
SiGe材料,这样沿着沟道方向引入单轴压应力。
A
6
双轴应变和单轴应变
硅基CMOS电路还受到迁移率不匹配的影响,在Si材料 中,空穴迁移率仅仅是电子迁移率的1/3左右。然而,双 轴应力使得 pMOS器件性能的提高仍然远低于 nMOS器件 性能的提高。这种性能提高上的差异以及双轴应力器件结 构需要采用SiGe衬底的缺陷使得双轴应力工艺在 CMOS集 成电路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应变硅MOSFET反型层中的导带等能面与能量分裂示意图
A
13
由于Δ2的能量较低,被电子占据的几率较大,且其等
能面的轴向垂直于导电沟道,电子的电导的面内有效
质量为
单轴应变即是局部应变,是指通过一些技术仅在沟道 处引入应力的方法。
下图显示了两种应力器件的结构。 图(a) 是双轴张应力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应变 Si层外延生长在弛豫
SiGe衬底上,由于两种材料的晶格失配,在Si层中产生双轴张应力。 图 (b)是单轴压应力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器件源漏区是外延生长的
A
3
何为应变硅
所谓的应变硅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层仅有几纳米厚度的超 薄应变层,利用应变硅代替原来的高纯硅制造晶体管内部 的通道,如此一来,可以让晶体管内的原子距离拉长,从 而实现单位长度上原子数目减少的目的。当电子通过这些 区域时所遇到的阻力就会减少,从而提高了晶体管性能。
A
4
应变硅技术的分类
在MOSFET沟道里形成应变的方式很多,可通 过工艺步骤、材料上自然晶格常数的差异以及封 装等方式来实现。
上图为普通的硅晶元架构,右为采用应变硅技术的硅晶元架构,可
以看出通过强迫硅晶格稍作伸展可以提高晶体管的宽度。
A
8
异质结能带结构
第一类能带调整:体Si (弛豫)上的应变 Si0.7Ge 0.3
Si1-xGex,薄膜淀积在Si衬底上,薄膜在平行于衬底方向 受到压应力。此时电子势阱和空穴势阱都处在SiGe层中, 这种能带称之为Ⅰ型量子阱。SiGe薄膜的价带突变量明 显,与之相比导带突变量非常小,因此这种结构比较适
对PMOS而言,为了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需要在沟道中 引入压应力而对NMOS而言,需要引入张应力。采用“局 部”应力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在P管和N管分别引入 它们所需要的应力,同时提高NMOS管和PMOS管的载流 子的迁移率。
A
7
双轴应变硅晶格结构
在弛豫的 Si1xGex衬底上淀积硅薄膜时,由于Si的晶格常 数小于 Si1xGe合x 金的晶格常数,Si/SiGe薄膜中存在晶格失 配,Si薄膜在平行衬底的方向受到张应力,晶格被拉伸从 而形成应变Si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