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问题提问指南+行为干预的基本理论 合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朱老师:行为问题提问指南+行为干预的基本理论合集

ABC行为功能分析方法

要干预一个行为,首先要知道行为的功能是什么。

主要的四种行为功能包括:实物强化行为,注意力强化行为,逃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有关行为功能,请见《行为干预第三步:明白行为的功能(理解孩子想通过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当分析一个行为的功能时,我们需要知道行为的前因和后果,并且能把行为前的大环境影响因素与行为的直接导火线区分开。

行为前环境

行为前环境是指的大环境因素,它发生在行为发生之前,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持续的影响效果,但不直接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换句话说,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但不代表问题行为一定会发生。

举个例子:孩子在学校上完一天课回家,有些累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再叫孩子做作业,孩子可能因为不想做而使用强烈的对抗行为来逃避做作业。这个对抗行为的发生受到前环境因素(也就是孩子累了)的影响;但如果妈妈没有叫孩子做作业(直接导火线),这个对抗行为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孩子累了并不直接导致孩子的对抗行为。

行为前因

行为前因即行为的直接导火线,它一般发生在行为前1分钟以内(当然,因为行为的发生是从低强度到高强度慢慢转变的,而低强度的行为一般是我们不在意的,而高强度的行为才是我们想干预的目标行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从导火线到高强度的目标行为之间会有更长的时间间隔)。

目标问题行为

当我们定义一个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是一个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比如躺在地上、摔东西、骂脏话、吐口水、打人、哭,等等。

很多家长会用“孩子情绪不好”来形容孩子的行为问题,这样的描述会给行为干预带来一定的麻烦。“情绪不好”是可以理解的。当孩子提出的要求被拒绝、当孩子被要求做他并不想做的事,他有情绪上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问题是在于孩子通过不适当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的情绪,这个部分是我们需要干预的,所以我们需要确切地知道,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究竟做了些什么。另外,情绪是我们没有办法干预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没有情绪;但行为是可以干预的:我们可以教孩子通过可接受的行为来表达和发泄他的情绪。

行为后果

行为后果是指在孩子的行为发生后立即(10秒到1分钟内)发生的事件,也就是家长怎么

样应对的。通过观察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可以分析到行为的功能。当行为得到满足时,类似行为在未来同样的情况下会重复发生。

在问题行为发生时,家长们常用的方式(即行为后果):

[ul][li]告诉孩子“不”:“不要”“不许”“不可以”“停下来”——最常用[/li][li]条件交换:你停下来,就可以……l跟孩子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li][li]要求孩子道歉[/li][li]训斥:严肃告诉孩子他错了,并且威胁[/li][li]惩罚:取消孩子玩喜欢的东西的权力,站墙角,甚至肉体惩罚[/li][/ul](想一想,这些方法有效吗?这些方法帮助减少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了吗?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自己和孩子的心情愉快吗?如果觉得效果不佳的话,那就试着使用一些更正面更积极的方法来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吧。)

ABC分析方法举例:

有的时候,同一个行为可能有多种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一次行为发生时的前因和后果,并且做相应的记录,从而分析出行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记住,在每一次行为发生时,它是有明确的功能的。)对于有多种功能的行为问题,如果在每一次行为发生时能明确知道行为的功能,就根据被动的行为干预原则来应对;如果在每次行为发生时,家长无法马上明确知道行为的功能是什么,就根据行为的主要功能来应对。

重要孩子的行为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是一种能让他们达到目的的功具,是一种被养成的行为。所以,要改变孩子的沟通方式或者说行为方式,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

自己的行为或者说我们的应对方式。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才能最终改变孩子的行为。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第一步:学会夸孩子

要帮助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或暴力行为,首先要做的不是看问题行为本身,而是要找到什么是正确的取代行为。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内在的意义,是孩子与旁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用问题行为甚至暴力行为来与旁人沟通,是因为这些行为有效地帮助他们达成了目的。

当我们试图要消除这些不适当的行为,却没有想着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样做,那孩子又怎么样来跟我们表达他们的意思呢?——他们不是机器人,按个钮就可以静止不动。他们需要表达,需要沟通,而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与沟通,所以我们要教他们好的行为,才能最终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一直在强调夸孩子,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训练的时候用得很好,但千万别忘了,在生活里,也要夸孩子。夸孩子是家长的学习任务,是家长需要建立的一个新行为。

“夸奖”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到底夸孩子什么。不少家长在这个结上卡了壳,于是“在日常生活里夸奖孩子”成了不可达成的任务。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夸孩子,不应该只看到他们做得特别好特别棒的地方,而是要看他们做得对的地方——没有不适当的行为,就是一个好的行为。

l 孩子自己玩了两分钟,没有打扰家长——两分钟对我们来讲很短,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很长——值得夸。

2 孩子把一个积木放到了积木盒子里(无意识的行为,其它的积木还在地上散着)——收拾积木是一个好的行为——值得夸。

3 孩子从沙发走到餐桌前(大部分时候孩子都是跑来跑去的)——慢慢走是一个好的行为——值得夸。

4 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看了你一眼(无意识的行为)——主动的目光对视,值得夸。

5 孩子看着柜子上的摆设,没动手去拿(可能你多等两秒种,孩子就伸手去抓了)——抓住这两秒的机会,不碰摆设——值得夸

。。。。。。。。。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很多很多。

开这个贴子,希望家长可以来跟贴,说说平常都夸孩子些什么(请尽量举细微的行为例子,以供所有的家长互相学习)

学会夸孩子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我们主动地去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找到孩子的强项优势,这是将来我们设计任务行为干预方案的基础。附带效果:我们越多地看到孩子好的地方,我们就会越积极地来看待和对待我们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