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扩张器置入术

合集下载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医疗领域中,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操作技术。

它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的康复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股静脉。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之一,位于股动脉内侧约 05 厘米处。

它收集下肢、会阴部和腹前壁下部的静脉血,最终回流至下腔静脉。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呢?这主要是因为在许多医疗场景中,需要建立一个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输注药物、输血、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等。

比如,在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快速补充血容量或给予强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股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更迅速地实现这些目标。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在操作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凝血功能、局部皮肤状况等。

同时,会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2 3 厘米处,股动脉搏动内侧 05 1 厘米处。

医生会先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铺巾,然后进行局部麻醉。

在穿刺时,医生会手持穿刺针,以与皮肤呈 30 45 度的角度进针。

当感觉到穿刺针有突破感,并且回抽见到暗红色血液时,提示穿刺成功。

此时,将导丝沿着穿刺针缓慢送入血管内,然后拔出穿刺针。

接下来,会使用扩张器沿着导丝扩张皮下组织和血管壁,以方便导管的置入。

最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沿着导丝置入血管内,拔出导丝,固定好导管。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时刻保持谨慎,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组织和血管。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等。

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扩张器的使用方法

扩张器的使用方法

扩张器的使用方法扩张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扩大人体的组织或器官。

它可以用于多种医疗领域,如外科手术、内窥镜检查、产科手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扩张器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扩张器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医生和护士需要检查扩张器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没有破损或者污染。

同时,也需要准备好其他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在手术开始之前,病人需要接受麻醉。

麻醉方式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可以是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者表面麻醉。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是通过考虑手术的类型、持续时间以及病人的健康状况来确定的。

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后,医生可以开始使用扩张器。

在手术中,扩张器的目的是扩大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空间,以便医生进行操作。

扩张器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电动的。

在手动扩张器的使用中,医生会将扩张器小心地插入病人的体内。

在插入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以及准确地掌握插入的深度。

一旦扩张器插入到位,医生会操纵扩张器,逐渐扩大器械的尺寸,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扩张器的角度和深度,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在电动扩张器的使用中,医生会将扩张器插入病人的体内,然后通过电源来控制扩张器的运动。

这种扩张器通常具有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效果。

医生只需根据需要调整电动扩张器的参数和设置,然后观察手术部位的变化。

无论是手动扩张器还是电动扩张器,医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和反应。

如果病人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者不适感,医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和配合。

使用扩张器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需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医疗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

此外,在手术结束后,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扩张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之前扩张器的卫生安全。

总之,扩张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能够在手术中起到扩大组织和器官空间的作用。

医生在使用扩张器时需要准备充分,并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策略

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策略

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策略下肢动脉疾病是指动脉供血下肢的血管病变,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或栓塞,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严重时可导致下肢坏疽和截肢。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下肢动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策略。

1.术前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等,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提供依据。

2.杂交手术对于下肢动脉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杂交手术。

杂交手术是一种联合血管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方法,适用于主干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该手术通过血管切开术和介入治疗的结合,可以同时解决病变血管的闭塞和狭窄问题,达到恢复下肢血液供应的目的。

3.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介入治疗的一种常见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肢动脉狭窄的患者。

该方法通过导丝将支架送至狭窄的部位,然后通过充气的方式将支架扩张,达到恢复血流通畅的目的。

血管成形术可以有效地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下肢血液供应,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4.血管内腔成形术血管内腔成形术是一种介入治疗的新方法,适用于下肢动脉疾病的病变部位较为复杂的患者。

该方法通过在病变血管内置入特殊的腔扩张器,然后通过充气或电生化的方式使腔扩张器扩张,从而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内腔成形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避免外科手术的创伤。

5.血管支架植入术对于严重闭塞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支架植入术。

该方法通过导丝将支架送至闭塞的部位,然后通过充气或机械的方式将支架放置在血管内,从而扩张闭塞的血管并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闭塞的问题,改善下肢血液供应,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总结起来,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术前评估、杂交手术、血管成形术、血管内腔成形术和血管支架植入术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通常表现为症状性下肢动脉闭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球囊扩张术(PTA)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CI)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进一步的病情恶化。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显示,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狭窄的动脉段内插入充气球囊并扩张来恢复血流的常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在恢复动脉通畅度和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一些研究也表明球囊扩张术的再狭窄率较高,且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

相比之下,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通过在狭窄的动脉段内放置支架来维持动脉通畅度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再狭窄的风险,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预防血栓形成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使用支架也存在着植入后血栓形成、支架移位和放置位置选择等一系列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常常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有些研究表明对于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球囊扩张术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而对于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可能会更有效。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两种治疗方法并无显著差异,且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更为重要。

在实际治疗中,同时使用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联合治疗也成为一种常用的策略。

通过球囊扩张术改善血流后,再行支架成形可以进一步确保动脉通畅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病情的进展。

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们在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病情恶化方面都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两种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以进一步完善治疗指南,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高血压尿毒症病例完整版护理查房

高血压尿毒症病例完整版护理查房

护理业务查房记录一. 病历简介1、现病史:患者8床xxx,男,83岁,现病史: :缘于入院前30年余体检多次非同日血压升高,大于140/90mmHg,无头晕头痛,无阵发性面红心悸,无周期性肢体麻木无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泡沫尿、少尿、血尿,诊断“高血压病”,规律服用“络活喜”降压,血压波动于130-160/80-90mmHg。

入院前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泡沫尿,伴有水肿,无肉眼血尿、少尿、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畏冷,无皮肤青紫斑,无颜面红斑、光过敏,无关节酸痛、口腔溃疡,无皮肤红点、黑便,无进行性面色苍白、骨痛,就诊省立医院,查“白蛋白:31g/L,肌酐:242umol/L,尿蛋白:3+,”,考虑“高血压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性肾病”,予“开同”补充必须氨基酸、“尿毒清”清除肠道毒素等治疗,今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科拟“高血压病慢性肾脏病2期高血压性肾病”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一般,食欲欠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未监测。

2、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3次/分,18次/分、血压139/88mmHg,神志清醒,发育正力型,营养中等,肾病面容,安静表情,步行入院,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3、辅助检查:表一:表二:尿常规时间葡萄糖<2.8mmol/L蛋白质<0.15g/L潜血(OB)<10个/μL细菌(BACT)0-11.4个/μL细菌(FORHPE)0-2.05个/HP入院前 5.6(1+)↑4+ 2+ 19.6 3.47表三:入量、尿量折线图4、医疗诊断: 1. 肾功能不全 2.高血压 3. .脑梗死4. .脑动脉狭窄(多发) 5. 右侧颈动脉狭窄 6.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半多发斑块形成)7. 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8. 主动脉粥样硬化9. 冠状动脉硬化10. 右肺中叶慢性肺部炎症(影像学改变)11. 右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5、主要治疗措施时间简要治疗措施2022.03.25 1、入院后予以一级护理、记24小时尿量、监测血糖、血压等,完善相关检查。

扩张器用法

扩张器用法

扩张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扩大人体管道或腔隙,以便进行诊疗或手术。

正确使用扩张器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扩张器的用法。

1. 选择合适的扩张器不同的病症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扩张器。

在使用前,医生需要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扩张器。

同时,要确保扩张器的质量和卫生状况,以免感染或损伤患者。

2. 术前准备在使用扩张器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例如,清洗患者身体,消毒手术部位,麻醉等。

此外,还需对扩张器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其卫生状况。

3. 操作技巧在使用扩张器时,医生需要注意操作技巧。

首先,要先确定扩张器的方向和深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其次,在扩张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的掌握,避免过度扩张或过快扩张导致患者疼痛或不适。

4. 注意观察在使用扩张器过程中,医生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扩张器的使用,并及时处理。

同时,还需注意扩张器的位置和状态,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5. 善后处理在使用扩张器后,还需进行善后处理。

首先,要清洗和消毒扩张器,以备下次使用。

其次,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避免并发症和感染等问题。

最后,还需记录扩张器的使用情况和患者的反应,以便日后参考。

总之,正确使用扩张器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生在使用前要选择合适的扩张器,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在操作时要注意技巧和观察,避免出现异常情况。

使用后还需进行善后处理和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肢动脉闭塞症手术疗法,这些技术很有效!

下肢动脉闭塞症手术疗法,这些技术很有效!

下肢动脉闭塞症手术疗法,这些技术很有效!对于每一种疾病,都要去医院检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程度比较轻的话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但如果疾病程度比较重的话就可能要进行手术了,比如下肢动脉闭塞这种疾病,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可以进行以下这些手术疗法:(1)经皮穿刺动脉腔内成形术:局部或多处短段狭窄者,可经皮穿刺法向狭窄的动脉段,插入球囊扩张导管,也可用腔内激光术或斑块旋切导管,施以扩张。

管腔获再通后,酌情放置各型血管腔内支架,如Palmaz、Strecker或自展型或记忆金属型支架,以提高疗效。

(2)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病变者。

但术后早期易并发血栓形成,后期可再度发生狭窄。

近年来已少用于肢体动脉。

但颈动脉分叉部病变血栓内膜切除术的疗效尚较满意。

(3)血管旁路移植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各类人工血管,于阻塞段的近、远侧之间作搭桥转流。

主-髂动脉病变者,可采用腹主-股或髂动脉旁路手术。

对年龄大、全身情况不良者,可选用较为安全的解剖外旁路手术,包括腋-股动脉旁路手术和股-股动脉旁路术。

腹主-股总动脉旁路术后5年通畅率约为80%,解剖外旁路手术约为50%。

股-?动脉病变者,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做旁路转流术。

手术方法有2种:①将大隐静脉段倒置后在阻塞段近、远侧搭桥转流;②让大隐静脉处于原位,用特制的器械置入大隐静脉腔内,逐一破坏其瓣膜,并将所有属支加以结扎,最后将其近、远侧端分别与阻塞段的近、远侧动脉作吻合,称为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

(4)腰交感神经切除术、远侧动静脉转流术(静脉动脉化)和带蒂或游离大网膜移植术:适用于动脉主干广泛性闭塞,无法施行旁路转流手术者。

近侧动静脉转流无法将动脉血流逆向肢端,不应予以提倡。

只要肢端有流出道或通畅动脉便应争取做动脉与动脉架桥术。

确无流出道者才考虑大网膜移植、交感神经切除术和远侧静脉动脉化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血管壁内脂质堆积、斑块形成、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狭窄与闭塞。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乏力、行走距离缩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坏死。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要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这两种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以下将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球囊扩张术是通过导丝穿刺进入闭塞的血管,然后将球囊导管置于闭塞部位,通过充气扩张球囊,使闭塞的血管再次畅通。

该治疗方式简单、安全、有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

1.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球囊扩张术可以有效扩张闭塞的动脉血管,使患者的下肢血流畅通,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球囊扩张术的临床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出院,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3. 该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稳定,术后闭塞的血管不易再次出现狭窄与闭塞,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等特点。

1.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有效扩张闭塞的动脉血管,支撑血管壁,防止再次闭塞,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2. 该治疗方式可以缓解下肢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行走距离,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3.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后恢复期短,患者术后即可适当活动,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疗效明显、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特点。

三、结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扩张器埋藏术后护理

扩张器埋藏术后护理

扩张器埋藏术后护理作者:黄金梅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4期[摘要]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扩张器埋藏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共40例扩张器埋藏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40例扩张器埋藏术患者,经积极处理及细心、恰当的护理,扩张皮瓣全部成活,无继发畸形。

结论:在实施扩张器埋藏术后,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可有效降低扩张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成功。

[关键词] 扩张器;埋藏术;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098-02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是近年来国内外整形和美容外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1],我院自2005年6月~2008年9月共40例患者进行扩张器埋藏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收治的扩张器埋藏术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33岁,平均(20.4±2.1)岁。

扩张器埋藏位置,头部13例,颈部8例,胸部9例,肩部6例,上肢3例,下肢1例。

其中2例同时植入2个扩张器。

扩张时间30~60 d。

1.2 手术方法手术需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为扩张器的埋入,需扩张的皮肤面积是缺损面积的两倍,一半用于修复缺损,一半闭合供区。

二期手术为扩张器取出及扩张后皮瓣的修复。

经原切口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组织,用扩张器提供的额外皮肤形成皮瓣,转移覆盖到瘢痕切除后遗留的创面上。

1.3术后护理1.3.1 扩张器一期术后护理1.3.1.1 一般护理保持室内清洁,空气的畅通及安静。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病床旁应配置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同时保持气道通畅。

指导饮食,如为面部的扩张器埋藏术后患者宜清淡流质。

3~5 d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及普食。

1.3.1.2 体位术后患者宜仰卧或侧卧位6~8 h,后可根据情况抬高床头。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知情同意书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知情同意书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知情同意书我已经知晓,我患有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这会导致下肢缺血,引起下肢跛行、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肢体坏疽。

医生建议我进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缺血症状。

此手术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在此手术中,可能出现以下潜在风险:1.麻醉风险: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药物副作用:使用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微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手术风险:可能会出现手术失败、血管损伤、感染、出血等风险。

医生已经告知我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如果我有任何疑问或特殊要求,可以与医生进行讨论。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多种意外情况。

其中包括麻醉意外、心血管意外、围手术期感染、X射线相关损害等。

这些意外情况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另外,穿刺点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入路血管或操作靶血管破裂、胸腹腔或后腹膜出血、介入相关损伤导致内脏出血等都是可能发生的出血情况。

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休克、死亡等后果。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可能面临损伤、栓塞、造影剂或栓塞剂导致的毒副反应等风险。

此外,导丝、导管发生打结、成角、断裂等情况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或加重等情况也需要引起患者的注意。

对于这些意外情况,医生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在具体手术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具体术式。

对于斑块狭窄严重、病变广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支架成形术。

然而,支架置入后可能会出现多种意外情况,例如支架位置、形态不满意、支架移位、术中斑块脱落等。

此外,膝下分支动脉不能全程开通、术后下肢缺血症状不改善或加重等情况也需要引起患者的关注。

如果需要从对侧入路完成治疗,也可能会发生对侧入路动脉破裂、夹层、斑块脱落、血栓形成等意外情况。

因此,在接受介入治疗之前,患者需要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指下肢动脉出现闭塞或狭窄,导致下肢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下肢疼痛、乏力、行走困难甚至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坏疽。

动脉硬化闭塞是造成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被认为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

一、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插入一根膨胀球囊,并通过膨胀球囊扩张狭窄部位,从而重新恢复动脉的通畅。

该方法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用手段,其简便、快捷、创伤小的特点使其受到了广泛关注。

球囊扩张术通常在导管和X光透视下完成,医生将导管引入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然后通过导管将膨胀球囊送入闭塞部位,然后充气膨胀球囊,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动脉的通畅。

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在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植入支架的治疗方法,通过支架的植入来保持动脉的通畅。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通常在导管和X光透视下完成,医生将导管引入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然后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闭塞部位,然后展开支架以保持动脉的通畅。

在临床实践中,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常常结合使用,两者互补优势,共同发挥作用。

球囊扩张术可通过扩张闭塞部位来恢复动脉通畅,而支架的植入可以保持动脉的通畅,避免再次闭塞。

这种组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1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的步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疼痛症状减轻,大部分患者的下肢溃疡和坏疽得到了愈合。

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术并发症率较低,术后效果稳定。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260例的麻醉体会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260例的麻醉体会
老年 患 者 下肢 手 术 2 0例 的麻 醉体 会 6
管退针固定导 管 , 开放静 脉通 路 , 醉平 麻
李 霞
22 0 山东济 宁 医学院 附属 金 乡人 民 医院 7 10
刺激 向中枢 传导 , 少机体 应激 反应 , 减 减
少呼吸系统并 发症 , 于术 后早 期恢 复。 利
面固定 , 摆手术体位 , 接心 电监护仪 , 持续 监 测 B 、 R、 C S O , 压 下 降 明显 P H E G、 P : 血 时, 当收缩 压低 于麻 醉前 的 3 % , 静脉 0 则 注射麻 黄碱 5~1r ; 心率 < 0 分 , 0 g若 a 6 / 则 静 脉注 射 阿托 品 0 3~0 5 g . . m 。使 得 血 压、 心率在正常范 围内。并注意 观察麻 醉
术后随访 : 1 因术后 2 除 例 6小 时 , 突
发心脏病抢救 无效 与术后 3 2小 时 死 亡 。
管并发症 , 至手术结束。② 由于老年人 呼
吸储备不全 , 以及 镇 痛 镇 静 药 、 松 药 残 肌
粗隆 内 固定 术 3 2例 , 骨 内 固定 术 2 胫 1 例, 膝关 节手术 1 。③A AⅡ ~Ⅲ级 : 4例 S 合并原发性 高血 压 Ⅱ ~Ⅲ期 7 8例 , 脑梗 死2 6例 , 冠心 病 7 5例 , 合并 有 不 同程度
d ) 均应先 积极 治疗 , 本 稳定 后再行 1者 基
手术 。
常, 改善 呼吸功能 。
综上 所述 , 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 老年
患者 的 下 肢 手 术 , 到 术 前 积 极 准 备 , 做 麻 醉用 药 和操 作 得 当 , 中严 密 观 察 生 命 体 术
麻醉方法 : ①术 前 3 0分 钟 肌注地 西

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远期草绿色链球菌感染一例

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远期草绿色链球菌感染一例
S r ,0 31 5:7 2 u g2 0 , 1 ()1 8 . 1
繁殖 , 因此患者 出院后 , 随着 药物作用 的逐渐减弱 、 消失 , 病
原 菌 逐 渐 得 到 生 长 繁 殖 , 到 具 有 致 病 力 后 , 手 术 部 位 出 达 使 现 感 染 。② 草 绿 色 链 球 菌 是 人 体 正 常 菌 群 , 以 引起 机会 性 可
膜扩大为多个部位 , 且其 对 常 用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性 除 对 万 古 霉 素 外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升 高 ,提 醒 临床 医师 需要 高度 重视 , 不 能 仅 靠 经 验 用 药 还 需 根据 药 敏 实 验 选 择 抗 菌 药 物 。 例 患 者 本 即是 由感 冒 引发 全 身一 过 性 菌 血 症 ( 身 发 热 ) 后 发 现 右 下 全 ,
Re o s S r , 01 , 2 : 8 — 9 . c n  ̄ u g 2 1 8 7 7 7 7 l
感染 , 以往 的经验其 感染部位 多为心 内膜 , 引起感染性心 内 膜炎 。但 目前有文献 指 出由于免疫抑 制剂和抗菌药物的广 泛应用 , 草绿色链 球菌 的分 离率逐年 升高 , 易感部位 由心 内
北京
1 09 ; . 0 1 2解放 军 68 5 0 1 2 部队卫生队)
素沉 着 斑 , 界 清 楚 , 累 及 颈 部 , 红 斑 基 础 上 散 在 分 布 有 边 未 其
[】 海 东 , 国 斌 , 6李 蔡 李斌 斌 , . 肤 软 组 织 扩 张 器 治 疗 期 间 感 染 的 分 等 皮 析 与 对 策 [] J. 医 学 感 染 学 杂 志 , 0 8 1 ()6 .6 中华 20 , 81: 56 .
肢手 术部位感染 ,经过抽 出积液后发现 是草绿色链 球菌感

【注射壶外置式扩张器群注水期健康教育】 扩张器注水注意事项

【注射壶外置式扩张器群注水期健康教育】 扩张器注水注意事项

【注射壶外置式扩张器群注水期健康教育】扩张器注水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赖家庭和自己[1]。

目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应用扩张器群修复复杂体表病变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但由于注水期长,患者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常导致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扩张终止。

为减少并发症,自2004年~2011年我科应用扩张器群联合修复复杂体表病变30例,在注水期间开展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见图1~5),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50岁。

其中头面部严重广泛瘢痕挛缩畸形20例,躯干部广泛瘢痕挛缩畸形7例,下肢巨大黑毛痣3例。

置入扩张器162个,每例4~7个。

病变范围最大者30cm×40cm。

扩张时间为2~3个月。

经调查所有患者均希望得到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1.2方法:扩张器群注水期的30例患者及家属为干预对象,于扩张器置入手术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扩张后皮瓣转移修复手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3结果:30例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埋置的162个扩张器,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扩张后期扩张器外露1例,感染1例,与相关文献相比[2-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2健康教育在注水的不同时期,选择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4]。

将注水期间的注意事项、健康指导等写成书面形式,分阶段指导患者学习,对其中重要项目加以解释。

针对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患者提问题,对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

2.1负压引流护理:由于患者体表病变面积大,需埋置多个扩张器(4~7个),致术后引流管数量多,多时可达14个管道。

术后应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以防血液在引流管内凝结而阻塞。

0.5%碘伏每日2次消毒外置式扩张器注射壶出皮孔处及负压引流管。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球囊扩张术能够有效扩张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但在长期效果上存在一定限制;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则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避免血管再次狭窄。

在临床效果评价中,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和方法。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球囊扩张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概述硬化闭塞症是指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肢端坏疽等症状。

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用方法。

球囊扩张术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内放置球囊,经过高压气体或液体将球囊扩张,使血管腔得以扩张,有效改善血流。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则是在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内,防止血管再度狭窄。

两种方法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优劣势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并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2 研究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和缺血症状。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程度的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球囊扩张术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放置球囊并进行扩张,以恢复血管通畅;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则是在球囊扩张术基础上,进一步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一、血肿(一)发生原因1.多由于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致使操作者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导致血液外漏,造成血肿,尤其是老年人脆性大、弹性差的血管。

3.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导致管周血液漏出,而导管皮肤入口处又被封闭,致血液潴留皮下。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未延长按压时间,血液未完全凝固,渗入皮下形成血肿。

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二)临床表现一般血肿不会很大,也不容易引起大出血,只是穿刺局部隆起,如血肿较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

(三)预防及处理1.充分熟悉所穿刺深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与之相伴行的动脉间的解剖关系,根据解剖特点进行操作;对于新操作者应加强训练,穿刺方法一定要准确,防止盲目乱穿刺出现血肿。

2.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需确认所进入的血管为静脉,方可插入扩张器。

否则,如误入动脉,又使用扩张器,则更易引起出血。

3.严格掌握穿刺的适应证,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禁作此项操作。

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局部加压按压,时间3~5分钟。

4.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禁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以避免出现血肿;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

5.操作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肩背部垫枕抬高,以便于定位及操作。

6.穿刺成功后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可慢慢旋转穿刺针,使针的斜面朝向心脏方向,针稍微退出再置入导丝或稍前进再置入,切勿硬性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

7.已形成血肿者,根据血肿范围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二、导管感染(一)发生原因1.置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过期的穿刺包。

3.穿刺处的敷料、输液接头及输液管未及时更换。

4.患者抵抗力下降,使不致病菌成为致病菌,皮肤寄生菌沿导管的软组织隧道生长,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丝线逐层缝合切口,后以酒精纱布及多Leabharlann 无菌敷料覆盖,适当加压包扎,引流管连
接20ml注射器行持续负压吸引。
经验总结
扩张器外会形成一层囊壁,主要有纤维结缔组织及 胶原纤维构成,在2个月时达到最厚,0.3-1.2mm 埋植深度:躯干和四肢,深筋膜浅面;头皮,冒状 腱膜深面和骨膜表面;面颊部在皮下组织深面和 SMAS浅面;颈部位于颈阔肌的浅面或深面… 四肢修复1cm2需扩张容量4ml。
经验总结
扩张囊为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在渗透压作用下可 自由进出,因此注射液为等渗溶液。可在生理盐 水中加入止痛如利多卡因,抗感染如甲硝唑,防 止纤维保膜形成如地塞米松,促进扩张如茶碱类 。 注水间期常规3-5天/次,注意皮瓣血运。
病例回顾
白子阳 右下肢增生性瘢痕
入院情况
患儿男,5岁
右下肢烫伤后瘢痕增生1年余
专科检查:右下肢可见多处瘢痕增生,质硬,界清 ,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色素沉着或缺失间断存 在。
手术过程
在右大腿瘢痕外侧设计250ml扩张器置入范围,切口线距瘢痕外缘1mm,长度约 6cm;依扩张器大小设计皮下剥离范围,大小约7cm×13cm。适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沿划线用手术刀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基底达深筋膜浅层,用组织剪分离腔隙 达预定范围,边分离边止血,盐水纱布填塞止血10分钟,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留置 硅胶引流管一枚;扩张器内注入25ml生理盐水确认无渗漏,置入剥离腔隙,并将注射 壶埋置于切口内侧皮下。确认扩张器放置妥当,无打折及成角后,用5/0可吸收线及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