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35讲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35讲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 0时,它是关
2
2
二次函数
于的常数项为0的____________,它的图象是抛物线
=
孤立
标为正整数的均匀分布的一群_______的点.
2

2
+ 1 −

2
上横坐
常用结论
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 + (其中,为常数),则数列{ }一定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2 + 9 = 1 + + 1 + 8 = 29,
[解析]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由已知得ቊ
5 = 51 + 10 = 35,
1 = 1,
解得ቊ
∴ 8 = 81 + 28 = 8 + 28 × 3 = 92.故选B.
= 3,
(2) [2024·九省联考] 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3+a7=6,a12=17,则S16= ( C )
−10
7.已知等差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10 − ,则1 + 2 + ⋯ + 20 =______,
100
1 + 2 + ⋯ + 20 =______.
[解析] 设数列{ }的前项和为 ,
则20 = 1 + 2 + ⋯ + 20 =
20×[9+ 10−20 ]
◆ 知识聚焦 ◆
1.等差数列中的有关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1 ,公差是,前项和为 ,则
等差数列定义式
+1 − =
_________________(为常数)
等差中项
+

数列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

数列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

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点一、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称为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321 n a a a a简记为{}n a 。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1.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2.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3.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4.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知识点二、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知识点三、数列的前n 项和1.数列的前n 项和的定义:我们把数列{}n a 从第一项起到第n 项止的各项之和,称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作n S ,即n n a a a S +++= 21。

2.数列前n 项和n S 与通项公式n a 之间的关系:⎩⎨⎧≥-==-.2,,1,11n S S n S a n n n等差数列知识点一、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知识点二、等差中项有三个数b A a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 叫做b a 与的等差中项。

1.根据等差中项的定义:b A a ,,是等差数列,则2b a A +=;反之,若2ba A +=,则b A a ,,是等差数列。

2.在等差数列{}n a 中,任取相邻的三项()*+-∈≥N n n a a a n n n ,2,,11,则n a 是1-n a 与1+n a 的等差中项;反之,n a 是1-n a 与1+n a 的等差中项对一切*∈≥N n n ,2均成立,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推荐文档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解三角形3. 正、余玄定理的解题类型: (1)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 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 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4. 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 式或角的形式.5. 解题中利用 ABC 中:ABC,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如:sin(A B) si nC,cos(A B) cosC, tan (A B) tanC,.A B C AB .CAB C sincos —,cos sin ,ta ncot .2 2 2 2 2 26、 三角公式: (1) 倍角公式: (2) 两角和、差公式:1正弦定理:a b c2Rsin AsinB sin Ca:b:c sin A:sin B:sin C .cos A2a b 2c 2bc cos A2.余弦定理: b22a c 2 2ac cos B 或 cos B2cb 2a 2ba cos Ccos Cb 22c 2a2bc2 22ac b2ac222ba c2ab数列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归纳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a n 1 and ( d 为常数),通项公式: a n ai n 1 d(2)等差中项: x , A y 成等差数列 2A x y (3) 前n 项和: S na 1 a n nnnn n 1d 122(4)性质: a n 是等差数列① 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式; a n = a m + (n — m )d (m 、n € N ) ② 若 m n p q ,贝U a m a . a p a q ;③ S n , S 2n S n , S 3n S 2n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 ④ 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 a, a d⑤ 若a n , b n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S n , T n ,则空 乩b m T 2m 1⑥a n 为等差数列 S n an 2 bn ( a,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S n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S n an 2 bn 的最值;或者求出a .中的正、负分界项,a o即:当a ,, d 0,解不等式组时o 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n值.a o当a ,0, d 0,由“ 可得S n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a n 1 0⑦项数为偶数2n 的等差数列a n 有n(a n a n 1)6, a . 1为中间两项)⑧ 项数为奇数2n 1的等差数列a n 有:S偶S奇nd ,a n 1S2n 1 (2n 1)a n(a n为中间项),a n ,32.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 定义:也a nq ( q 为常数,q 0),(2) (3) (4) 通项公式: 等比中项: 前n 项和: 性质: a n a nX 、S nG 、y 成等比数列na(q 1) a 11 q n 1 q(q 1)是等比数列 ①任意两项间的关系: —m - na m = a n . q②若 m n p q ,贝U a . a p- a qG 2 xy ,或 G 、、xy(要注意!)(m 、n € N ).③S n , S 2nS n , S sn S ?n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l注意:由S n 求a n 时应注意什么?n 1 时,a 1 S i ; n 2 时,a nS n S n 13.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1)求差(商)法 如:数列a n , 1 12a 1 尹2 夬n 2n 5, 求 an解:n 1时, n 2时,為 2 1 / 1尹214 2n①-②得:寺a n2,…a n 14(n 1) 2n1( n 2)5& 1a n 1, 3注意到a n 1 Sn 1 S n ,代入得S n[练习]数列a n 满足S n a 1 n 2 时,a nS n S n 14,求 a n又S 4 , • S n 是等比数列,S n 4(2)叠乘法如:数列a n 中, 3,3a nn求a n n 1解: a2a1 a3a2 a n 1又a1 3, —a n(3)等差型递推公式由a n a n 1 f(n).a o,求a n,用迭加法a2 a i a3 a2 f(2)f⑶两边相加得an a i f (2) f (3) f (n)--a n a0f(2)f(3)……[练习]数列a n中,a11 (4)等比型递推公式a n ca n 1d( c、d为常数,可转化为等比数列 ,设a n x令(c 1)x d , x d5・■ i c 1d d n 1…a n a1cc 1 c 1(5)倒数法如:a11,an 12a n求a n 2由已知得:1a n 21a n 12a n2••• 1为等差数列,11 ,a n a1 a n a n…a n a n a n 1 f (n)f(n)a n 3n1a n 2,求a n a n(3n1),a n丄a n公差为1,a n是首项为a ia n—,c为公比的等比数列c 11a n(附:公式法、利用a n S(nS n S n1)1 (n2)、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差或等比3换元法)4.求数列前n 项和的常用方法(1) 公式法 (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da 1a n 1(3)错位相减法由 S n qS n ,求 S n , 其中q 为b n 的公比.(4)分组求和法所谓分组求和法就是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 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 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

高二数列整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列整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列整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模型的建立中。

在高二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列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求和公式等内容。

一、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用{}表示,如{a₁, a₂, a₃, ...}。

2.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数列的项,用a₁, a₂, a₃, ...表示。

3.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又称为递推公式,是用来表示数列中第n项与前面项之间的关系的公式,通常用an表示第n项。

4. 数列的表示方式:数列可以用直接表示法、递推表示法和递归表示法来表示。

5. 数列的有界性:数列可以是有界的(有上界和下界),也可以是无界的。

6.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d,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7.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q,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二、数列的求和公式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首项为a₁,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Sn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Sn = n/2 * [2a₁ + (n-1)d]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首项为a₁,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当|q| < 1时,前n项的和Sn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Sn = a₁ * (1 - qⁿ) / (1 - q)三、常见数列的性质和特点1. 等差数列的性质:- 任意一项为an的等差数列,其项与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即aₙ₊₁ - an = d。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 [2a₁ + (n-1)d]。

-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公差、通项、首项、末项、项数和和等。

2. 等比数列的性质:- 任意一项为an的等比数列,其相邻两项的比值都相等,即an₊₁/an = q。

数列基础 知识点总结高中

数列基础 知识点总结高中

数列基础知识点总结高中1. 什么是数列数列是指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写成一般形式为{an},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也可以写成a1, a2, a3, ..., an的形式。

2. 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按照项的性质和数列中项的变化规律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的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的相邻两项的比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 菲波那契数列: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数列,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即an = a(n-1) + a(n-2)。

3. 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某些特定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推导或者观察得到一个通项公式,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例如对于一个等差数列{an},它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1表示数列的首项,d表示数列的公差,n表示数列的项数。

4. 数列的性质数列有很多性质,例如对于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前n项的和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Sn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

对于一个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的和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5. 数列的求和对于一些特定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求解它的前n项的和,例如使用公式、数学归纳法等。

6.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数学中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数列可以用来表示计算机程序的执行次数;在经济学中,数列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增长趋势等。

7. 数列的递推公式对于一些特定的数列,我们可以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数列的变化规律,通过递推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数列的各项的值。

8. 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是数学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列的收敛性、发散性等性质。

数列的极限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机程序的性能优化等。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知识点很全)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知识点很全)

数列一、 知识梳理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1+==n na a a ,其中12+=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4.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a a a S +++= 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 n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 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d n a a n)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⑵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3.等差中项如果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b a A +=2⇔a ,A ,b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⑵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⑶d m n a a m n)(-+=;b an a n +=(a ,b 是常数);bn an S n +=2(a ,b 是常数,0≠a )⑷若),,,(+∈+=+N q p n m q p n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n S n 是等差数列;⑹当项数为)(2+∈N n n ,则nn a a S S nd S S 1,+==-奇偶奇偶;当项数为)(12+∈-N n n ,则nn S S a S S n 1,-==-奇偶偶奇. 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q ,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常数q 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11-=n nq a a ,1a 为首项,q 为公比 .⑵前n 项和公式:①当1=q时,1na S n =②当1≠q 时,qqa a q q a S n n n --=--=11)1(11.3.等比中项如果b G a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a ,A ,b 成等差数列⇒b a G ⋅=2.4.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法:q a a nn =+1(+∈N n ,0≠q 是常数)⇔{}n a 是等比数列; ⑵中项法:221++⋅=n n n a a a (+∈N n )且0≠n a ⇔{}n a 是等比数列.5.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则数列{}n pa 、{}n pa (0≠q 是常数)都是等比数列;⑵在等比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kq .⑶),(+-∈⋅=N m n q a a m n m n⑷若),,,(+∈+=+N q p n m q p n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k k S S 34-是等比数列.二、典型例题A 、求值类的计算题(多关于等差等比数列) 1)根据基本量求解(方程的思想) 1、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63,6,994=-==nS a a ,求n ;2、等差数列{}n a 中,410a =且3610a a a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a 前20项的和20S .3、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16,151==a a ,求数列{}n a 前7项的和.4、已知四个实数,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首末两数之和为37,中间两数之和为36,求这四个数.2)根据数列的性质求解(整体思想) 1、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006=a ,则=11S ;2、设n S 、n T 分别是等差数列{}n a 、{}n a 的前n 项和,327++=n n T S nn,则=55b a . 3、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935,95S Sa a 则( )4、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231n n S n T n =+,则n na b =( ) 5、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m n n S m S m n ≠==,则=+n m S .6、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153537225a a a a a a ++=,则35a a +=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a n 1 - a n =d a n 1=q(q 0)通项公式递推公式中项前 n 项和性质a na n = a 1 +( n-1 ) da n = a 1 q n 1 (q 0)a n = a n 1 +d, a n = a m +(n-m)da n = a n 1 qa n = a m q nma b推广: A= a n k a n k ( n,kG 2ab 。

推广:G= a n k a n k ( n,kA=+22 ;n>k>0 )。

任意两数 a 、c 不一定N+有等比中项, 除非有 ac > 0,则等比中N ;n>k>0 )项一定有两个n( a 1 + a n )S n =a 1 (1 q n )S n =1 q2S n =n a 1 +n(n 1)dS n =a 1 a n q21 q( 1)若 m n p q ,则 a m a n a p a q ; (1) 若m np q , 则(2)数列 a2n 1, a 2n, a2n 1 仍为等差数a m ·a n a p ·a q列,S n ,S 2 nS n , S 3 n S 2 n ⋯⋯ 仍为等差数( 2)S n ,S 2n S n ,S 3nS 2n ⋯⋯ 仍列,公差为 n 2d ;为等比数列 ,公比为 q n(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 a , a d( 4)若 a n ,b n 是等差数列,且前 n 项和分别a m S2 m 1为 S n , T n ,则T 2 m 1b m( 5) a n为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 b 为常数,是关于 n 的常数项为 0 的二次函数) ( 6) d=a ma n(m n)m n(7)d>0 递增数列 d<0 递减数列 d=0 常数数列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1、通项公式法: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涉及前n项和 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 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

高一数学必修一 - 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 - 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 - 数列知识点总结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

a.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如果数列的公差为d,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n$为第n项,$a_1$为首项,n为项数。

b.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如果数列的公比为r,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cdot r^{n-1}$,其中$a_n$为第n项,$a_1$为首项,n为项数。

2. 数列的性质a. 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数列中任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数列的类型,可以通过公式求解任意项。

b. 公差和公比对于等差数列,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公差可以用于确定数列的特征和性质。

对于等比数列,公比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公比可以用于确定数列的特征和性质。

c. 首项和末项首项是数列中的第一项,通常用$a_1$表示。

末项是数列中的最后一项,通常用$a_n$表示。

d. 项数项数是数列中项的个数,通常用n表示。

e. 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公式求解:$S_n =\frac{n}{2}(2a_1 + (n-1)d)$,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

f. 等比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公式求解:$S_n = \frac{a_1(1-r^n)}{1-r}$,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

3.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包括:a. 金融计算数列可以应用于金融中的利息计算、贷款计算等,帮助人们进行财务规划和计算。

b. 物理学数列可以应用于物理学中的运动学问题,如运动物体所经过的位置、速度等的计算。

c. 统计学数列可以应用于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人们了解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总结数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常见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等比数列公式性质知识点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an+1/an=q(n∈n_,q为非零常数).(2)等比中项: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即:g是a与b的等比中项a,g,b成等比数列g2=ab.2.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1)通项公式:an=a1qn-1.3.等比数列{an}的常用性质(1)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p+q=2r(m,n,p,q,r∈n_),则am·an=ap·aq=a.特别地,a1an=a2an-1=a3an-2=….(2)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中,数列am,am+k,am+2k,am+3k,…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k;数列sm,s2m-sm,s3m-s2m,…仍是等比数列(此时q≠-1);an=amqn-4.等比数列的特征(1)从等比数列的定义看,等比数列的任意项都是非零的,公比q也是非零常数.(2)由an+1=qan,q≠0并无法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检验a1≠0.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就是用错位二者加法求出的,特别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议和中的运用.(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1.等比中项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存有关系: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 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_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an=sn-s(n-1)(n≥2)前n项和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sn=a1(1-q’n)/(1-q)=(a1-a1_q’n)/(1-q)(q≠1)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sn=na13.等比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an=a1=s1(n=1)an=sn-s(n-1)(n≥2)4.等比数列性质(1)若m、n、p、q∈n_,且m+n=p+q,则am·an=ap·aq;(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数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数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第六章 数列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一、基础知识 1.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为定义域的函数a n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3)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2.数列的分类(1)按照项数有限和无限分:⎩⎪⎨⎪⎧有限数列:项数有限个;无限数列:项数无限个;(2)按单调性来分:⎩⎪⎨⎪⎧递增数列:a n +1>a n ,递减数列:a n +1<a n,常数列:a n +1=a n=C常数,摆动数列.3.数列的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1)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1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2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未必唯一. (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异同点不同点相同点通项公式 可根据某项的序号n 的值,直接代入求出a n 都可确定一个数列,也都可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递推公式可根据第一项(或前几项)的值,通过一次(或多次)赋值,逐项求出数列的项,直至求出所需的二、常用结论(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通项公式为a n ,则a n =⎩⎪⎨⎪⎧S 1,n =1,S n -S n -1,n ≥2,n ∈N *. (2)在数列{a n }中,若a n 最大,则⎩⎪⎨⎪⎧ a n ≥a n -1,a n ≥a n +1.若a n 最小,则⎩⎪⎨⎪⎧a n ≤a n -1,a n ≤a n +1. 考点一 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a n[典例] (1)(2018·广州二模)已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log 2(S n +1)=n +1,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改编)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2a n +1,则a n =________. [解析] (1)由log 2(S n +1)=n +1,得S n +1=2n +1, 当n =1时,a 1=S 1=3;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2n ,n ≥2.(2)∵S n =2a n +1,当n ≥2时,S n -1=2a n -1+1, ∴a n =S n -S n -1=2a n -2a n -1,即a n =2a n -1. 当n =1时,a 1=S 1=2a 1+1,得a 1=-1.∴数列{a n }是首项a 1为-1,公比q 为2的等比数列, ∴a n =-1×2n -1=-2n -1.[答案] (1)a n =⎩⎪⎨⎪⎧3,n =1,2n ,n ≥2 (2)-2n -1[解题技法]1.已知S n 求a n 的3个步骤 (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3)注意检验n =1时的表达式是否可以与n ≥2的表达式合并. 2.S n 与a n 关系问题的求解思路根据所求结果的不同要求,将问题向不同的两个方向转化. (1)利用a n =S n -S n -1(n ≥2)转化为只含S n ,S n -1的关系式,再求解. (2)利用S n -S n -1=a n (n ≥2)转化为只含a n ,a n -1的关系式,再求解.[题组训练]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a n -1)(n ∈N *),则a n =( ) A .2n B .2n -1 C .2nD .2n -1解析:选C 当n =1时,a 1=S 1=2(a 1-1),可得a 1=2, 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2a n -1, ∴a n =2a n -1,∴数列{a n }为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 n =2n .2.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2n -1)a n =2n ,则a n =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a 1+3a 2+…+(2n -1)a n =2n , 故当n ≥2时,a 1+3a 2+…+(2n -3)a n -1=2(n -1). 两式相减得(2n -1)a n =2, 所以a n =22n -1(n ≥2).又由题设可得a 1=2,满足上式, 从而{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1. 答案:22n -1考点二 由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典例] (1)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2)在数列{a n }中,a 1=1,a n =n -1n a n -1(n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累加法由题意得a 2=a 1+2,a 3=a 2+3,…,a n =a n -1+n (n ≥2), 以上各式相加,得a n =a 1+2+3+…+n .又∵a 1=1,∴a n =1+2+3+…+n =n 2+n 2(n ≥2).∵当n =1时也满足上式,∴a n =n 2+n2(n ∈N *).(2)累乘法∵a n =n -1n a n -1(n ≥2),∴a n -1=n -2n -1a n -2,a n -2=n -3n -2a n -3,…,a 2=12a 1.以上(n -1)个式子相乘得 a n =a 1·12·23·…·n -1n =a 1n =1n .当n =1时,a 1=1,上式也成立. ∴a n =1n (n ∈N *).(3)构造法∵a n +1=3a n +2,∴a n +1+1=3(a n +1), ∴a n +1+1a n +1=3, ∴数列{a n +1}为等比数列,公比q =3,又a 1+1=2, ∴a n +1=2·3n -1, ∴a n =2·3n -1-1(n ∈N *).[答案] (1)a n =n 2+n 2(n ∈N *) (2)a n =1n (n ∈N *) (3)a n =2·3n -1-1(n ∈N *)[解题技法]1.正确选用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对于递推关系式可转化为a n +1=a n +f (n )的数列,通常采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其通项公式.(2)对于递推关系式可转化为a n +1a n=f (n )的数列,并且容易求数列{f (n )}前n 项的积时,采用累乘法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对于递推关系式形如a n +1=pa n +q (p ≠0,1,q ≠0)的数列,采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 2.避免2种失误(1)利用累乘法,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连乘的式子中只写到a 2a 1,漏掉a 1而导致错误;二是根据连乘求出a n 之后,不注意检验a 1是否成立.(2)利用构造法求解时应注意数列的首项的正确求解以及准确确定最后一个式子的形式.[题组训练] 1.累加法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n +1nn +1,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解析:原递推公式可化为a n +1=a n +1n -1n +1,则a 2=a 1+11-12,a 3=a 2+12-13,a 4=a 3+13-14,…,a n -1=a n -2+1n -2-1n -1,a n =a n-1+1n -1-1n ,以上(n -1)个式子的等号两端分别相加得,a n =a 1+1-1n ,故a n =4-1n .答案:4-1n2.累乘法设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n a n ,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由a n +1=2n a n ,得a n a n -1=2n -1(n ≥2),所以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2n -1·2n -2·…·2·1=21+2+3+…+(n -1)=2n n -12.又a 1=1适合上式,故a n =2n n -12.答案:2nn -123.构造法在数列{a n }中,a 1=3,且点P n (a n ,a n +1)(n ∈N *)在直线4x -y +1=0上,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解析:因为点P n (a n ,a n +1)(n ∈N *)在直线4x -y +1=0上,所以4a n -a n +1+1=0,即a n+1=4a n +1,得a n +1+13=4⎝⎛⎭⎫a n +13,所以⎩⎨⎧⎭⎬⎫a n +13是首项为a 1+13=103,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3=103·4n -1,故a n =103·4n -1-13.答案:a n =103·4n -1-13考点三 数列的性质及应用考法(一) 数列的周期性[典例] 数列{a n }满足a n +1=⎩⎨⎧2a n,0≤a n≤12,2a n-1,12<a n<1,a a 1=35,则数列的第 2 019项为________.[解析] 因为a 1=35,故a 2=2a 1-1=15,a 3=2a 2=25,a 4=2a 3=45,a 5=2a 4-1=35,a 6=2a 5-1=15,a 7=2a 6=25,…,故数列{a n }是周期数列且周期为4,故a 2 019=a 504×4+3=a 3=25.[答案] 25考法(二) 数列的单调性(最值)[典例] (1)(2018·百校联盟联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2S n =4a n -1,当n ∈N *时,{(log 2a n )2+λlog 2a n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78n,则当a n 取得最大值时,n =________. [解析] (1)∵2S n =4a n -1,2S n -1=4a n -1-1(n ≥2), 两式相减可得2a n =4a n -4a n -1(n ≥2), ∴a n =2a n -1(n ≥2). 又2a 1=4a 1-1,∴a 1=12,∴数列{a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 =2n -2, 设b n =(log 2a n )2+λlog 2a n =(n -2)2+λ(n -2), ∵{(log 2a n )2+λlog 2a n }是递增数列,∴b n +1-b n =2n -3+λ>0恒成立,∴λ>3-2n 恒成立, ∵(3-2n )max =1,∴λ>1, 故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1,+∞).(2)当a n 取得最大值时,有⎩⎪⎨⎪⎧a n ≥a n -1,a n ≥a n +1,∴⎩⎨⎧n +2⎝⎛⎭⎫78n≥n +1⎝⎛⎭⎫78n -1,n +2⎝⎛⎭⎫78n≥n +3⎝⎛⎭⎫78n +1,解得⎩⎪⎨⎪⎧n ≤6,n ≥5,∴当a n 取得最大值时,n =5或6. [答案] (1)(1,+∞) (2)5或6[解题技法]1.解决数列的单调性问题的3种方法2.解决数列周期性问题的方法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确定数列的周期,再根据周期性求值.[题组训练]1.设数列{a n },a n =nanb +c,其中a ,b ,c 均为正数,则此数列(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解析:选A 因为a n =na bn +c=a b +c n ,而函数f (x )=ab +c x(a >0,b >0,c >0)在(0,+∞)上是增函数,故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11-a n,若a 1=12,则a 2 019=( )A .-1 B.12C .1D .2解析:选A 由a 1=12,a n +1=11-a n ,得a 2=11-a 1=2,a 3=11-a 2=-1,a 4=11-a 3=12,a 5=11-a 4=2,…,于是可知数列{a n }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因此a 2 019=a 3×673=a 3=-1.[课时跟踪检测]A 级1.(2019·郑州模拟)已知数列1,3,5,7,…,2n -1,若35是这个数列的第n 项,则n =( )A .20B .21C .22D .23解析:选D 由2n -1=35=45,得2n -1=45,即2n =46,解得n =23,故选D. 2.(2019·福建四校联考)若数列的前4项分别是12,-13,14,-15,则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1n +1n +1B.-1nn +1C.-1nnD.-1n -1n解析:选A 由于数列的前4项分别是12,-13,14,-15,可得奇数项为正数,偶数项为负数,第n 项的绝对值等于⎪⎪⎪⎪1n +1,故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1n +1n +1.故选A. 3.(2019·莆田诊断)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2=2,a n +1=a n +a n +2(n ∈N *),则a 5的值为( )A .-2B .-1C .1D .2解析:选A 由题意可得,a n +2=a n +1-a n ,则a 3=a 2-a 1=2-1=1,a 4=a 3-a 2=1-2=-1,a 5=a 4-a 3=-1-1=-2.故选A.4.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3n (n ∈N *),若p -q =5,则a p -a q =( ) A .10 B .15 C .-5D .20解析:选D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n -[2(n -1)2-3(n -1)]=4n -5,当n =1时,a 1=S 1=-1,符合上式,所以a n =4n -5,所以a p -a q =4(p -q )=20.5.设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bn ,若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 )A .(-∞,-1]B .(-∞,2]C .(-∞,3)D.⎝⎛⎦⎤-∞,92 解析:选C 因为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 所以a n +1-a n =2n +1-b >0(n ∈N *), 所以b <2n +1(n ∈N *), 所以b <(2n +1)min =3,即b <3.6.若数列{a n }满足12≤a n +1a n≤2(n ∈N *),则称{a n }是“紧密数列”.若{a n }(n =1,2,3,4)是“紧密数列”,且a 1=1,a 2=32,a 3=x ,a 4=4,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 .[1,3)B .[1,3]C .[2,3]D .[2,3)解析:选C 依题意可得⎩⎪⎨⎪⎧12≤x32≤2,12≤4x≤2,解得2≤x ≤3,故x 的取值范围为[2,3].7.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2n +1(n ∈N *),则a n =________. 解析: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 当n =1时,a 1=S 1=4≠2×1+1,因此a n =⎩⎪⎨⎪⎧4,n =1,2n +1,n ≥2.答案:⎩⎪⎨⎪⎧4,n =1,2n +1,n ≥28.已知数列32,54,76,9m -n ,m +n 10,…,根据前3项给出的规律,实数对(m ,n )为________.解析:由数列的前3项的规律可知⎩⎪⎨⎪⎧m -n =8,m +n =11,解得⎩⎨⎧m =192,n =32,故实数对(m ,n )为⎝⎛⎭⎫192,32.答案:⎝⎛⎭⎫192,329.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n +S n -1=2n -1(n ≥2,n ∈N *),且S 2=3,则a 1+a 3的值为________.解析:∵S n +S n -1=2n -1(n ≥2),令n =2, 得S 2+S 1=3,由S 2=3得a 1=S 1=0, 令n =3,得S 3+S 2=5,所以S 3=2, 则a 3=S 3-S 2=-1, 所以a 1+a 3=0+(-1)=-1. 答案:-110.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n -λ)2n (n ∈N *),若{a n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因为a n =(n -λ)2n (n ∈N *)且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所以a n +1-a n =2n (n +2-λ)>0,所以n +2-λ>0,则λ<n +2.又n ∈N *,所以λ<3,因此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3).答案:(-∞,3)11.(2019·衡阳四校联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4a n +3. (1)写出该数列的前4项,并归纳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a n +1+1a n +1=4.解:(1)a 1=3,a 2=15,a 3=63,a 4=255.因为a 1=41-1,a 2=42-1,a 3=43-1,a 4=44-1,…, 所以归纳得a n =4n -1.(2)证明:因为a n +1=4a n +3,所以a n +1+1a n +1=4a n +3+1a n +1=4a n +1a n +1=4.1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kn +4.(1)若k =-5,则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2)对于n ∈N *,都有a n +1>a n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1)由n 2-5n +4<0,解得1<n <4. 因为n ∈N *,所以n =2,3,所以数列中有两项是负数,即为a 2,a 3. 因为a n =n 2-5n +4=⎝⎛⎭⎫n -522-94, 由二次函数性质,得当n =2或n =3时,a n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a 2=a 3=-2. (2)由a n +1>a n ,知该数列是一个递增数列,又因为通项公式a n =n 2+kn +4,可以看作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考虑到n ∈N *,所以-k 2<32,解得k >-3.所以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3,+∞).B 级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2n +1,该数列的项排成一个数阵(如图),则该数阵中的第10行第3个数为________.a 1 a 2 a 3 a 4 a 5 a 6 ……解析:由题意可得该数阵中的第10行第3个数为数列{a n }的第1+2+3+…+9+3=9×102+3=48项,而a 48=(-1)48×96+1=97,故该数阵中的第10行第3个数为97. 答案:972.在一个数列中,如果∀n ∈N *,都有a n a n +1a n +2=k (k 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积数列,k 叫做这个数列的公积.已知数列{a n }是等积数列,且a 1=1,a 2=2,公积为8,则a 1+a 2+a 3+…+a 12=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数列{a n }是周期为3的数列,且a 1=1,a 2=2,a 3=4,因此a 1+a 2+a 3+…+a 12=4(a 1+a 2+a 3)=4×(1+2+4)=28.答案:283.在数列{a n }中,a n =(n +1)⎝⎛⎭⎫1011n(n ∈N *). (1)讨论数列{a n }的增减性; (2)求数列{a n }的最大项.解:(1)由题意,知a n >0,令a na n -1>1(n ≥2),即n +1⎝⎛⎭⎫1011nn ⎝⎛⎭⎫1011n -1>1(n ≥2),解得2≤n <10,即a 9>a 8>…>a 1.11令a n a n +1>1,即n +1⎝⎛⎭⎫1011n n +2⎝⎛⎭⎫1011n +1>1, 整理得n +1n +2>1011,解得n >9,即a 10>a 11>…. 又a 9a 10=1,所以数列{a n }从第1项到第9项单调递增,从第10项起单调递减. (2)由(1)知a 9=a 10=1010119为数列{}a n 的最大项.。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精华总结

数列专题◆ 考点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 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由S n 与a n 的递推关系求a n 的常用思路有:①利用S n -S n -1=a n (n ≥2)转化为a n 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是a n =⎩⎨⎧S 1,n =1,S n -S n -1,n ≥2.当n =1时,a 1若适合S n-S n -1,则n =1的情况可并入n ≥2时的通项a n ;当n =1时,a 1若不适合S n -S n -1,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 ②转化为S n 的递推关系,先求出S n 与n 的关系,再求a n .2.由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通常用累加、累乘、构造法求解.◆ 累加法:递推关系形如a n +1-a n =f(n),常用累加法求通项; ◆ 累乘法:递推关系形如a n +1a n=f(n),常用累乘法求通项;◆ 构造法:1)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q(p 、q 是常数,且p ≠1,q ≠0)”的数列求通项,此类通项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可设a n +1+λ=p(a n +λ),经过比较,求得λ,则数列{a n +λ}是一个等比数列;2)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q n(q ,p 为常数,且p ≠1,q ≠0)”的数列求通项,此类型可以将关系式两边同除以q n转化为类型(4),或同除以p n +1转为用迭加法求解.3) ◆ 倒数变形3.数列函数性质的应用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即数列是一个定义在非零自然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依次从小到大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数列.因此,在研究函数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1)数列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因此要用函数的知识,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决.(2)数列的单调性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有关数列最大项、最小项、数列有界性问题均可借助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判断单调性时常用:①作差;②作商;③结合函数图象等方法.(3)数列{a n }的最大(小)项的求法可以利用不等式组⎩⎨⎧ a n -1≤a n ,a n ≥a n +1,找到数列的最大项;利用不等式组⎩⎨⎧a n -1≥a n ,a n ≤a n +1,找到数列的最小项.[例3] 已知数列{a n }.(1)若a n =n 2-5n +4,①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②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2)若a n =n 2+kn +4且对于n ∈N *,都有a n +1>a n 成立.**数k 的取值*围.考点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1)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特别地,若m +n =2p ,则a m ·a n =a 2p . (2)a n =a m qn -m(3)若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为S n 则S m ,S 2m -S m ,S 3m -S 2m 仍成等比数列,即(S 2m -S m )2=S m (S 3m -S 2m )(m ∈N *,公比q ≠-1). 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1)q ≠1,S n =a 11-qn1-q =a 1-a n q1-q(2)q =1,S n =na 11.在等差(比)数列中,a 1,d(q),n ,a n ,S n 五个量中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就可以求出其他两个.解这类问题时,一般是转化为首项a 1和公差d(公比q)这两个基本量的有关运算. 2.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3.用函数的观点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对于等差数列a n =a 1+(n -1)d =dn +(a 1-d),当d ≠0时,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对应的点(n ,a n )是位于直线上的若干个离散的点;当d >0时,函数是单调增函数,对应的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S n 有最小值; 当d =0时,函数是常数函数,对应的数列是常数列,S n =na 1;当d <0时,函数是减函数,对应的数列是单调递减数列,S n 有最大值.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pn 2+qn(p ,q ∈R ).当p =0时,{a n }为常数列;当p ≠0时,可用二次函数的方法解决等差数列问题.(2)对于等比数列a n =a 1qn -1,可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理解.当a 1>0,q >1或a 1<0,0<q <1时,等比数列{a n }是单调递增数列; 当a 1>0,0<q <1或a 1<0,q >1时,等比数列{a n }是单调递减数列;当q =1时,是一个常数列;当q <0时,无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它是一个摆动数列. 4.常用结论(1)若{a n },{b n }均是等差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则{ma n +kb n },{S nn }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 ,k 为常数.(2)若{a n },{b n }均是等比数列,则{ca n }(c ≠0),{|a n |},{a n ·b n },{ma n b n }(m 为常数),{a 2n},{1a n}等也是等比数列.(3)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相邻两项的差也依次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不变,即a 2-a 1,a 3-a 2,a 4-a 3,…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a 3-a 2a 2-a 1=a 2-a 1qa 2-a 1=q .(4)等比数列(q ≠-1)中连续k 项的和成等比数列,即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k.等差数列中连续k 项的和成等差数列,即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k 2d. 5) 5.易错提醒(1)应用关系式a n =⎩⎨⎧S 1,n =1,S n -S n -1,n ≥2时,一定要注意分n =1,n ≥2两种情况,在求出结果后,看看这两种情况能否整合在一起.(2)三个数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a +c2,但三个数a ,b ,c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b 2=ac. 6.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 n -a n -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 n -1=a n +a n -2(n ≥3,n ∈N *)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a n =pn +q ; (4)前n 项和公式法:验证S n =An 2+Bn.注意:在解答题中常应用定义法和等差中项法,而通项公式法和前n 项和公式法主要适用于选择题、填空题中的简单判断. 7.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a n +1a n =q(q 为非零常数,n ∈N *)或a n a n -1=q(q 为非零常数且n ≥2,n ∈N *),则{a n }是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公式法:若数列{a n }中,a n ≠0且a 2n +1=a n ·a n +2(n ∈N *),则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 n =c ·q n(c ,q 均是不为0的常数,n ∈N *),则{a n }是等比数列.(4)前n 项和公式法: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k ·q n-k(k 为常数且k ≠0,q ≠0,1),则{a n }是等比数列.注意:前两种方法常用于解答题中,而后两种方法常用于选择、填空题中的判定.考点三:数列求和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q =1,a 1-a n q 1-q =a 11-q n1-q ,q ≠1.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则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3.错位相减法这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a 1b 1+a 2b 2+…+a n b n 的和就适用此法.做法是先将和的形式写出,再给式子两边同乘或同除以公比q ,然后将两式相减,相减后以“q n”为同类项进行合并得到一个可求和的数列(注意合并后有两项不能构成等比数列中的项,不要遗漏掉). 4.裂项相消法(注重积累!!!)利用通项变形,将通项分裂成两项或n 项的差,通过相加过程中的相互抵消,最后只剩下有限项的和.这种方法,适用于求通项为1a n a n +1的数列的前n 项和,其中{a n }若为等差数列,则1a n a n +1=1d ⎝ ⎛⎭⎪⎫1a n -1a n +1.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在把通项裂开后,是否恰好等于相应的两项之差;(2)在正负项抵消后,是否只剩下了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或前面剩下两项,后面也剩下两项.常见的拆项公式(1)1n n +k =1k ⎝ ⎛⎭⎪⎫1n -1n +k ;(2)1(2n -1)(2n +1)=12⎝ ⎛12n -1-12n +1; (3)1n (n +1)=1n -1n +1;(4)1n +n +1=n +1-n; (5)1n +n +k =1k(n +k-n). 5.分组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 6.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f(n)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 7.放缩法是证明数列型不等式的压轴题的最重要的方法,放缩法的注意问题以及解题策略(1)明确放缩的方向:即是放大还是缩小,看证明的结论,是小于*项,则放大,是大于*个项,则缩小。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性质》知识点讲解及重点练习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性质》知识点讲解及重点练习

第2课时 等差数列的性质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推出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2.能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简化计算.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及推广设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①a n=dn+(a1-d)(n∈N*),②a n=a m+(n-m)d(m,n∈N*),③d=a n-a mn-m(m,n∈N*,且m≠n).其中,①的几何意义是点(n,a n)均在直线y=dx+(a1-d)上.②可以用来利用任一项及公差直接得到通项公式,不必求a1.③可用来由等差数列任两项求公差.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a n},{b n}分别是公差为d,d′的等差数列,则有数列结论{c+a n}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c为任一常数){c·a n}公差为cd的等差数列(c为任一常数){a n+a n+k}公差为kd的等差数列(k为常数,k∈N*){pa n+qb n}公差为pd+qd′的等差数列(p,q为常数)2.下标性质:在等差数列{a n}中,若m+n=p+q(m,n,p,q∈N*),则a m+a n=a p+a q.特别地,若m+n=2p(m,n,p∈N*),则有a m+a n=2a p.3.在等差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选出一项,按原来的顺序排成一列,仍然是一个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则d>0⇔{a n}为递增数列;d<0⇔{a n}为递减数列;d=0⇔{a n}为常数列.思考 若{a n}为等差数列,且m+n=p(m,n,p∈N*),则a m+a n=a p一定成立吗?答案 不一定.如常数列{a n},1+2=3,而a1+a2=2a3.1.在等差数列{a n}中,a3+a5=10,则a1+a7等于( )A.5 B.8 C.10 D.14答案 C解析 a 1+a 7=a 3+a 5=10.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0=120,a 90=100,则公差d 等于( )A .2B .20C .100D .不确定答案 A解析 ∵a 100-a 90=10d ,∴10d =20,即d =2.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5=6,a 8=15,则a 14=________.答案 33解析 由题意得d =a 8-a 58-5=15-68-5=3.∴a 14=a 8+6d =15+18=33.4.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________.答案 15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 7+a 9=a 4+a 12=16,又∵a 4=1,∴a 12=15.一、a n =a m +(n -m )d 的应用例1 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15=8,a 60=20,求a 75.解 方法一 (利用a n =a m +(n -m )d )设数列 {a n }的公差为d ,则a 60=a 15+(60-15)d =8+45d ,所以d =20-845=1245=415,所以a 75=a 60+(75-60)d =20+15×415=24.方法二 (利用隔项成等差数列)因为{a n }为等差数列,所以a 15,a 30,a 45,a 60,a 75也成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a 15为首项,则a 60为第四项,所以a 60=a 15+3d ,得d =4,所以a 75=a 60+d =24.反思感悟 灵活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减少运算.令m =1,a n =a m +(n -m )d 即变为a n=a1+(n-1)d,可以减少记忆负担.跟踪训练1 已知{b n}为等差数列,若b3=-2,b10=12,则b8=________.答案 8解析 方法一 ∵{b n}为等差数列,∴可设其公差为d,则d=b10-b310-3=12-(-2)7=2,∴b n=b3+(n-3)d=2n-8.∴b8=2×8-8=8.方法二 由b8-b38-3=b10-b310-3=d,得b8=b10-b310-3×5+b3=2×5+(-2)=8.二、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例2 (1)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若a1-a9+a17=7,则a3+a15等于( )A.7 B.14 C.21 D.7(n-1)答案 B解析 因为a1-a9+a17=(a1+a17)-a9=2a9-a9=a9=7,所以a3+a15=2a9=2×7=14.(2)已知数列{a n},{b n}都是等差数列,且a1=25,b1=75,a2+b2=100,那么数列{a n+b n}的第37项为( )A.0 B.37 C.100 D.-37答案 C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b n}的公差分别为d1,d2,则(a n+1+b n+1)-(a n+b n)=(a n+1-a n)+(b n+1-b n)=d1+d2,所以数列{a n+b n}仍然是等差数列.又d1+d2=(a2+b2)-(a1+b1)=100-(25+75)=0,所以a37+b37=a1+b1=100.反思感悟 等差数列运算的两种常用思路(1)基本量法: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a1,d的方程(组),确定a1,d,然后求其他量.(2)巧用性质法:观察等差数列中项的序号,若满足m+n=p+q=2r(m,n,p,q,r∈N*),则a m+a n=a p+a q=2a r.跟踪训练2 (1)数列{a n}满足3+a n=a n+1且a2+a4+a6=9,则log6(a5+a7+a9)的值是( )A.-2 B.-12C.2 D.12答案 C解析 由3+a n=a n+1,得a n+1-a n=3.所以{a n}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又a2+a4+a6=9,且a2+a6=2a4,所以3a4=9,则a4=3,所以a7=a4+3d=3+3×3=12,故log6(a5+a7+a9)=log6(3a7)=log636=2.(2)设数列{a n},{b n}都是等差数列,若a1+b1=7,a3+b3=21,则a5+b5=________.答案 35解析 因为数列{a n},{b n}都是等差数列,所以数列{a n+b n}也构成等差数列,所以2(a3+b3)=(a1+b1)+(a5+b5),所以2×21=7+a5+b5,所以a5+b5=35.三、等差数列中对称设项法的应用例3 (1)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9,前两项之积为后一项的6倍,求这三个数;(2)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中间两项的和为2,首末两项的积为-8,求这四个数.解 (1)设这三个数依次为a-d,a,a+d,则Error!解得Error!所以这三个数为4,3,2.(2)设这四个数为a-3d,a-d,a+d,a+3d(公差为2d),依题意得2a=2且(a-3d)(a+3d)=-8,即a=1,a2-9d2=-8,所以d2=1,所以d=1或d=-1.又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所以d>0,所以d=1,故所求的四个数为-2,0,2,4.反思感悟 等差数列的设项方法和技巧(1)当已知条件中出现与首项、公差有关的内容时,可直接设首项为a1,公差为d,利用已知条件建立方程(组)求出a1和d,即可确定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当已知数列有3项时,可设为a-d,a,a+d,此时公差为d.若有5项、7项、…时,可同理设出.(3)当已知数列有4项时,可设为a-3d,a-d,a+d,a+3d,此时公差为2d.若有6项、8项、…时,可同理设出.跟踪训练3 已知五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5,平方和为859,求这5个数.解 设第三个数为a ,公差为d ,则这5个数分别为a -2d ,a -d ,a ,a +d ,a +2d .由已知有Error!整理得Error!解得a =1,d =±23.当d =23时,这5个数分别是-13,13,1,53,73;当d =-23时,这5个数分别是73,53,1,13,-13.综上,这5个数分别是-13,13,1,53,73或73,53,1,13,-13.数列问题如何选择运算方法典例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2a 15=40,求a 10.解 方法一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3+a 7+2a 15=a 1+2d +a 1+6d +2(a 1+14d )=4a 1+36d =4(a 1+9d )=4a 10=40,∴a 10=10.方法二 ∵a 3+a 7+2a 15=a 3+a 7+a 15+a 15=a 10+a 10+a 10+a 10=40,∴a 10=10.[素养提升] (1)等差数列中的计算大致有两条路:一是都化为基本量(a 1,d ,n ),然后解方程(组);二是借助等差数列的性质简化计算.前者是通用方法,但计算量大,后者不一定每个题都能用,能用上会使计算简单些,所以建议学习者立足通法,注意观察各项序号特点,能巧则巧,但不要刻意追求巧法.(2)本例中明确题目的运算对象,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灵活运用运算技巧,充分体现数学运算的数学核心素养.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10,a 8=-20,则公差d 等于( )A .3B .-6C .4D .-3答案 B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8-a3=(8-3)d=5d,所以d=-20-105=-6.2.在等差数列{a n}中,a4+a5=15,a7=12,则a2等于( )A.3 B.-3 C.32D.-32答案 A解析 由数列的性质,得a4+a5=a2+a7,所以a2=15-12=3.3.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3+a5+a7+a9+a11=100,则a1+a13的值为( )A.20 B.30 C.40 D.50答案 C解析 ∵a3+a11=a5+a9=2a7,∴a3+a5+a7+a9+a11=5a7=100,∴a7=20.∴a1+a13=2a7=40.4.由公差d≠0的等差数列a1,a2,…,a n组成一个新的数列a1+a3,a2+a4,a3+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数列不是等差数列B.新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C.新数列是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D.新数列是公差为3d的等差数列答案 C解析 因为(a n+1+a n+3)-(a n+a n+2)=(a n+1-a n)+(a n+3-a n+2)=2d,所以数列a1+a3,a2+a4,a3+a5,…是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5.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5是a3和a6的等差中项,则a1+a8=________.答案 10解析 由5是a3和a6的等差中项,可得a3+a6=2×5=10,则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1+a8=a3+a6=10.1.知识清单:(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运用.(2)等差数列的性质.(3)等差数列中项的设法.2.方法归纳:解方程组法.3.常见误区:(1)对等差数列的性质不理解而致错.(2)不注意运用性质而出错或解法烦琐.1.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d≠0),且a3+a6+a10+a13=32,若a m=8,则m的值为( ) A.12 B.8 C.6 D.4答案 B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3+a6+a10+a13=(a3+a13)+(a6+a10)=2a8+2a8=4a8=32,∴a8=8,又d≠0,∴m=8.2.已知数列{a n},{b n}为等差数列,且公差分别为d1=2,d2=1,则数列{2a n-3b n}的公差为( )A.7 B.5C.3 D.1答案 D解析 由于{a n},{b n}为等差数列,故数列{2a n-3b n}的公差d=(2a n+1-3b n+1)-(2a n-3b n)=2(a n+1-a n)-3(b n+1-b n)=2d1-3d2=1.3.若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5,a m=3,则a m+2等于( )A.13 B.3-4m-1C.3-2m-1D.5-2m-1答案 B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因为a1=5,a m=3,所以d=a m-a1m-1=-2m-1.所以a m+2=a m+2d=3+-4m-1=3-4m-1.4.(多选)若{a n}是等差数列,下列数列中仍为等差数列的是( )A.{|a n|} B.{a n+1-a n}C.{pa n+q}(p,q为常数) D.{2a n+n}答案 BCD解析 数列-1,1,3是等差数列,取绝对值后:1,1,3不是等差数列,A不成立.若{a n}是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a n+1-a n}为常数列,故是等差数列,B成立.若{a n}的公差为d,则(pa n+1+q)-(pa n+q)=p(a n+1-a n)=pd为常数,故{pa n+q}是等差数列,C成立.(2a n+1+n+1)-(2a n+n)=2(a n+1-a n)+1=2d+1,故{2a n+n}是等差数列,D成立.5.已知等差数列{a n}中,a2+a5+a8=9,那么关于x的方程x2+(a4+a6)x+10=0( ) A.无实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根C.有两个不等的实根D.不能确定有无实根答案 A解析 因为a4+a6=a2+a8=2a5,a2+a5+a8=3a5=9,所以a5=3,则方程为x2+6x+10=0,因为Δ=62-4×10=-4<0,所以方程无实根.6.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若a4+a7+a10=17,a4+a5+a6+…+a12+a13+a14=77,则a15 =________,若a k=15,则k=________.答案 11 21解析 ∵a4+a7+a10=3a7=17,∴a7=17 3 .又∵a4+a5+…+a13+a14=11a9=77,∴a9=7.故d=a9-a79-7=7-1732=23.∴a15=a9+(15-9)d=7+6×23=11,∵a k =a 9+(k -9)d =15,∴15-7=(k -9)×23,∴k =21.7.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9,平方和为59,则这三个数的积为________.答案 -21解析 设这三个数为a -d ,a ,a +d ,则Error!解得Error!或Error!∴这三个数为-1,3,7或7,3,-1.∴它们的积为-21.8.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二次函数y =ax 2-2bx +c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1或2解析 ∵a ,b ,c 成等差数列,∴2b =a +c ,∴Δ=4b 2-4ac =(a +c )2-4ac =(a -c )2≥0.∴二次函数y =ax 2-2bx +c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为1或2.9.在等差数列{a n }中.(1)已知a 2+a 3+a 23+a 24=48,求a 13;(2)已知a 2+a 3+a 4+a 5=34,a 2·a 5=52,求公差d .解 (1)根据已知条件a 2+a 3+a 23+a 24=48,得4a 13=48,∴a 13=12.(2)由a 2+a 3+a 4+a 5=34,得2(a 2+a 5)=34,即a 2+a 5=17,由Error!解得Error!或Error!∴d =a 5-a 25-2=13-43=3或d =a 5-a 25-2=4-133=-3.10.四个数成递减等差数列,四个数之和为2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解 设这四个数为a -3d ,a -d ,a +d ,a +3d (公差为2d ),依题意,得Error!解得Error!或Error!又四个数成递减等差数列,所以d <0,所以d =-32,故所求的四个数为11,8,5,2.1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若数列{}12n a a 为递减数列,则( )A .d >0B .d <0C .a 1d >0D .a 1d <0答案 D解析 由数列{}12n a a 为递减数列,得11122,n n a a a a <-再由指数函数性质得a 1a n -1>a 1a n ,由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知,a n -a n -1=d ,所以a 1a n -1>a 1a n ⇒a 1a n -a 1a n -1<0⇒a 1(a n -a n -1)<0⇒a 1d <0.12.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4+a 6+a 8+a 10+a 12=120,则a 9-13a 11的值为( )A .14 B .15 C .16 D .17答案 C解析 设公差为d ,∵a 4+a 6+a 8+a 10+a 12=120,∴5a 8=120,a 8=24,∴a 9-13a 11=(a 8+d )-13(a 8+3d )=23a 8=16.13.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a 2+a 3+…+a 101=0,则有( )A .a 1+a 101>0B .a 2+a 101<0C .a 3+a 99=0D .a 51=51答案 C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 1+a 101=a 2+a 100=…=a 50+a 52=2a 51,由于a 1+a 2+a 3+…+a 101=0,所以a 51=0,故a 3+a 99=2a 51=0.14.《莱因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五个人,使每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大的三份之和的17等于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的一份为( )A.53B.103C.56D.116答案 A 解析 设五个人所分得的面包个数为a -2d ,a -d ,a ,a +d ,a +2d ,其中d >0,则(a -2d )+(a -d )+a +(a +d )+(a +2d )=5a =100,∴a =20.由17(a +a +d +a +2d )=a -2d +a -d ,得3a +3d =7(2a -3d ),∴24d =11a ,∴d =556,∴最小的一份为a -2d =20-1106=53.15.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m =0和x 2-x +n =0(m ,n ∈R ,且m ≠n )的四个根组成首项为14的等差数列,则数列的公差d =________,m +n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6 3172解析 设x 2-x +m =0,x 2-x +n =0的根分别为x 1,x 2,x 3,x 4,则x 1+x 2=x 3+x 4=1(且1-4m >0,1-4n >0).设数列的首项为x 1,则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数列的第4项为x 2.由题意知x 1=14,∴x 2=34,数列的公差d =34-144-1=16,∴数列的中间两项分别为14+16=512,512+16=712.∴x 1·x 2=m =316,x 3·x 4=n =512×712=35144.∴m +n =316+35144=3172.16.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5,8,11,…与{b k }:3,7,11,…,它们的项数均为100,则它们有多少个彼此具有相同数值的项?解 由题意,知a n =3n +2(n ∈N *),b k =4k -1(k ∈N *),两数列的共同项可由3n +2=4k -1求得,所以n=43k-1.而n∈N*,k∈N*,所以设k=3r(r∈N*),得n=4r-1.由已知Error!且r∈N*,可得1≤r≤25.所以共有25个相同数值的项.。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一、数列的概念与性质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实数,通常用{a1, a2,a3,...}表示。

2.数列的分类:根据项的性质,数列可分为整数数列、有理数数列、实数数列等;根据项之间的关系,数列可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几何数列等。

3.数列的性质:数列具有交换性、结合律、分配律等基本运算性质。

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差数列是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的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 (a1 + an) = n/2 * [2a1 + (n-1)d]。

4.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应用:求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求解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量等问题。

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比数列是相邻两项之比为一个常数的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

4.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应用: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求解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量等问题。

四、其他数列1.几何数列:几何数列是相邻两项之比为一个常数的数列,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2.调和数列:调和数列是相邻两项之比为根号下n的数列,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2))^(n-1)。

3.Fibonacci数列:Fibonacci数列是满足递推关系F(n) = F(n-1) + F(n-2)的数列,具有递归关系。

五、数列的递推关系与迭代1.递推关系的定义与性质:递推关系是利用数列的前几项求解后续项的关系。

2.迭代的方法与应用:迭代是求解递推关系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求解数列中的未知量、求解数列的极限等。

六、数列的极限与连续1.数列极限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极限是数列趋于某个值的过程,具有唯一性、无穷小性等性质。

高中选修二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中选修二数列知识点总结

高中选修二数列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2. 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图形表示等方式表示。

3. 数列的性质① 数列的项是有序的;② 数列可以有无限项;③ 数列可以有规律性;④ 数列可以有交替性;⑤ 数列可以有周期性;⑥ 数列可以有特殊项。

二、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差都是相等的,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

3. 等差数列的性质① 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都可以表示为其首项与差的和;② 等差数列的第n项和它前n项的和有一定的关系;③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有通项公式。

4. 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等领域,如求等差数列的和、距离、速度、加速度等问题。

在数学上,等差数列也是数学归纳法的重要应用场景。

三、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第n项为aₙ,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q^(n-1)。

3. 等比数列的性质① 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都可以表示为其首项与公比的幂次关系;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有通项公式。

4. 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可以用于描述很多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如光学、生态、金融等领域,也经常出现在数学题目中。

四、数列的和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① 首相和末项之和公式:Sₙ = (a₁ + aₙ) * n / 2② 通项求和公式:Sₙ = n(a₁ + aₙ) / 2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ₙ = a₁ * (q^n - 1) / (q - 1)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应用数列的和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摘要: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2.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二、数列的求和公式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三、数列的应用1.高考数学中数列的知识点考察2.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正文: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数列的定义、性质、求和公式以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它的相邻两项之差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差。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sn = n/2 * (a1 + an) = n/2 * (2a1 + (n-1)d)。

2.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它的相邻两项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比。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 是首项,q 是公比,n 是项数。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当q = 1 时,等比数列变为等差数列。

二、数列的求和公式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sn = n/2 * (a1 + an) = n/2 * (2a1 + (n-1)d)。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当q = 1 时,等比数列变为等差数列。

三、数列的应用1.高考数学中数列的知识点考察高考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主要考察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以及数列的求和、递推关系、极限等。

2.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很多应用,如在金融领域,等比数列可以用来计算复利的未来值;在生物领域,等差数列可以用来描述种群数量的增长;在物理领域,等差数列可以用来描述匀速运动的速度等。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
一、数列的概念
1. 数列的定义与表示
2. 数列的分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几何数列、斐波那契数列、调和数列等
3. 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五、斐波那契数列
1. 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3.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4. 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殊应用:黄金分割
六、调和数列
1. 调和数列的定义和特征: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宾汉姆不等式
2. 调和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调和数列和几何平均数的关系
4. 调和数列的应用:调和平均数与平均速度等
七、数列极限
1. 数列的极限及其定义
2. 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代数运算性等
3. 数列极限的判定法:夹逼定理、单调有界原理等
4. 数列极限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发散数列的研究等
八、数列的应用领域
1. 数列在经济方面的应用:摆脱“复利”套路等
2. 数列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波动方程、元素周期表等
3. 数列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搜索算法、排序算法等
4. 数列在生命科学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基因序列分析、大学分配问题等。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要点梳理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要点梳理

《数列》知识梳理一、数列及其有关概念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首项),第2项,.注意:数列与数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集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互异性,而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并且可以重复.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1)有的数列没有通项公式,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止一个;(2)将12n =,,代入通项公式,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每一项.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这也决定了数列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这些点可以有有限多个,也可以有无限多个.4.数列的分类(1)按数列的项数,可以将数列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2)按数列的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们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列的公差,通常用d 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它的通项公式为1(1)n a a n d =+-.由此可知,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这个等差数列也就完全被确定了.通常称首项和公差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3.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的关系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可知:当0d ≠时,n a 可以看成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当0d =时,1n a a =,可知n a 是常数函数. 不论d 是否为0n a ,的图象都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的点.(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由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111(1)222n d d S na n n d n a n ⎛⎫=+-=+- ⎪⎝⎭可知: 当0d ≠时,n S 可以看成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不含常数项,所以图象所在的抛物线过原点);当0d =时,1n n S a n S =,可以看成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当10a ≠时),或为常数函数(当10a =时).注意:解有关等数列的题时,要注意引用函数的性质.4.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n n a a d +⇔-=(d 为常数,n *∈N )n a pn q ⇔=+(p q ,为常数,n *∈N )2122()n n n n a a a n S An Bn *++⇔=+∈⇔=+N (A B ,为常数n *∈N ,). 5.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1)()n m n m a a a a n m d d n m --=-=-,;(2)若()m n p q m n p q *+=+∈Ν,,,,则m n p q a a a a +=+;(3)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2k k m k m a a a ++,,,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md ;(4)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5)数列{}n a b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λ.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q 表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等比数列的每一项及公比都不为0.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它的通项公式为11n n a a q -=.由此可知,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这个等比数列也就是完全被确定了.通常称首项和公比是等比数列的两个基本量.3.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1n na q a +⇔=(q 为常数,n *∈N )212n n n a a a ++⇔=,且0()n a n *≠∈N .4.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则:(1)n m n m n n m ma a a q q a --==,; (2)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3)下标成等差数理的项2k k m k m a a a ++,,,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m q ;(4)232n n n n n S S S S S --,,,(当各项均不为0时)为等比数列.四、几种重要的题型1.“知三求二”型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已知1n n a d a S n ,,,,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量,利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量.同样地,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已知1n n a q a S n ,,,,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量,利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也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量.这所用的其实就是方程思想.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给出数列的前几项,写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解这个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负号用(1)n -或1(1)n +-来调节.②公式形式的数列,分子、分母要分别找通项,要充分借助分子、分母的关系. ③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列,要借助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方法来解决.④有些数列,其构成规律较难发现,若我们能从给出的前面若干项,逐次求出它的差数列(后项减去它的前项所得之差构成的数列),最后得到一个等差或等比数列,则由此倒推回去,就能找到原数列的通项公式,这种方法称为逐差法.此类问题虽无固定模式,但也有章可循,主要靠观察(观察规律)、比较(与已知数列比较)、归纳、转化(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等方法.例1 求1361015,,,,,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设此数列为{}n a ,其差数列为{}n b ,则{}n b 为:2345,,,,…,即1n b n =+.又1n n n b a a +=-,所以11n n a a n +-=+.令n 取1231n -,,,…,,得1n -不等式,将它们相加,得1(1)(2)2342n n n a a n -+-=++++=, 而11a =,所以(1)(2)(1)122n n n n n a -++=+=. (2)已知n S ,求n a这类问题主要是利用11(1)(2)n n n S n a S S n -=⎧=⎨-⎩, ,≥求通项公式.特别需注意的是,最后应验证分段表示的公式是否能合并,即验证2n ≥时的公式对1n =是否适用.(3)已知n S 和n a 的关系式求通项公式这类问题一般需要由已知关系式,将n 变为1n -或1n +再写出一个类似的关系式,将两个关系式的两边分别相减,从而将关系式中的和(如n S )转化为项.例2 已知数列{}n a 中,12a =,且1()n n a S n *+=∈N ,求n a .解:当2n ≥时,由1n n a S +=,得1n n a S -=,将两式相减,得11n n n n a a S S +--=-,即12n n a a +=.又2112a S a ===.1212 2.n n n a n -=⎧∴=⎨⎩ , ≥。

高一数列归纳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列归纳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列归纳知识点总结数列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对象。

在高一阶段,数列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数列的定义、常见数列的特点以及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数的集合,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2. 数列的表示方法:(1)通项公式表示法:数列可以通过一个解析式来表示,该解析式可以计算出数列中各项的具体数值。

(2)递推公式表示法:数列可以通过一个递推公式来表示,该递推公式利用前一项或前几项来递推求得后一项。

二、常见数列的特点与分类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常用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常用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通常用F(n)表示第n项,前两项分别为F(1) = 1,F(2) = 1。

4. 平方数列:平方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某个整数的平方的数列。

例如1,4,9,16,25,...5. 等差-等比混合数列: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是指数列中同时满足等差和等比条件的数列。

通常用an表示第n项,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 (n-1)d。

三、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1. 数列的有界性:数列可以是有界的,即存在一个上界或下界,也可以是无界的。

2. 数列的递增性与递减性:数列可以是递增的,即每一项都大于前一项,也可以是递减的,即每一项都小于前一项。

3. 奇数数列与偶数数列:数列中的奇数项或偶数项构成了两个新的数列,分别称为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

4. 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某些特殊的数列,可以通过递推或另外的方法得出它们的求和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基础知识点《考纲》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在函数意义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N *或其子集{1,2,3,……n}的函数f(n).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 1,a 2,…,a n …,简记为{a n },其中a n 是数列{a n }的第 项.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一个数列{a n }的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用一个公式a n =f(n)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3.在数列{a n }中,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为:=n a ⎪⎩⎪⎨⎧≥==21n n a n4.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其它方法⑴ 公式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采用首项与公差(公比)确定的方法.⑵ 观察归纳法:先观察哪些因素随项数n 的变化而变化,哪些因素不变;初步归纳出公式,再取n 的特珠值进行检验,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对归纳出的结果加以证明.⑶ 递推关系法:先观察数列相邻项间的递推关系,将它们一般化,得到的数列普遍的递推关系,再通过代数方法由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公式. 例1. 根据下面各数列的前n 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 -312⨯,534⨯,-758⨯,9716⨯…; ⑵ 1,2,6,13,23,36,…;⑶ 1,1,2,2,3,3, 解: ⑴ a n =(-1)n)12)(12(12+--n n n⑵ a n =)673(212+-n n(提示:a 2-a 1=1,a 3-a 2=4,a 4-a 3=7,a 5-a 4=10,…,a n -a n -1=1+3(n -2)=3n -5.各式相加得)673(21)43)(1(211)]53(10741[12+-=--+=-++++++=n n n n n a n Λ⑶ 将1,1,2,2,3,3,…变形为,213,202,211+++ ,,26,215,204Λ+++ ∴4)1(1222)1(111++-++=-++=n n n n n a 变式训练1.某数列{a n }的前四项为0,2,0,2,则以下各式: ① a n =22[1+(-1)n] ② a n =n )(11-+ ③ a n = ⎩⎨⎧)(0)(2为奇数为偶数n n 其中可作为{a n }的通项公式的是 ( )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解:D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通项.⑴ S n =3n-2⑵ S n =n 2+3n +1解 ⑴ a n =S n -S n -1 (n ≥2) a 1=S 1 解得:a n =⎩⎨⎧=≥⋅-)1(1)2(321n n n ⑵ a n =⎩⎨⎧≥+=)2(22)1(5n n n变式训练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满足关系式lg(S n -1)=n ,(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 .解:,110101)1lg(+=⇒=-⇒=-n n n n n S S n S 当n =1时,a 1=S 1=11;当n ≥2时,a n =S n -S n -1=10n-10n-1=9·10n -1.故a n =⎪⎩⎪⎨⎧≥⋅=-)2(109)1(111n n n例3. 根据下面数列{a n }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探求其通项公式.⑴ a 1=1,a n =2a n -1+1 (n ≥2) ⑵ a 1=1,a n =113--+n n a (n ≥2) ⑶ a 1=1,a n =11--n a nn (n ≥2) 解:⑴ a n =2a n -1+1⇒(a n +1)=2(a n -1+1)(n ≥2),a 1+1=2.故:a 1+1=2n,∴a n =2n-1.⑵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3-a 2)+(a 2-a 1)+a 1=3n -1+3n -2+…+33+3+1=)13(21-n .(3)∵nn a a n n 11-=- ∴a n =⋅--⋅-=⋅⋅⋅⋅⋅-----1211123221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Λ nn n 112123=⋅⋅⋅--Λ 变式训练3.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22+n n a a (n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方法一:由a n +1=22+n na a 得 21111=-+n n a a ,∴{n a 1}是以111=a 为首项,2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n a 1=1+(n -1)·21,即a n =12+n 方法二:求出前5项,归纳猜想出a n =12+n ,然后用数学归纳证明. 例4. 已知函数)(x f =2x-2-x,数列{a n }满足)(log 2n a f =-2n ,求数列{a n }通项公式. 解:n a f n a n a n 222)(log 2log 2log 2-=-=-n a a nn 21-=-得n n a n -+=12 变式训练4.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5.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1=2S n +n +5(n ∈N *). (1) 证明数列{a n +1}是等比数列;(2) 令f (x)=a 1x +a 2x 2+…+a n x n ,求函数f (x)在点x =1处导数f 1(1). 解:(1) 由已知S n +1=2S n +n +5,∴ n ≥2时,S n =2S n -1+n +4,两式相减,得: S n +1-S n =2(S n -S n -1)+1,即a n +1=2a n +1 从而a n +1+1=2(a n +1)当n =1时,S 2=2S 1+1+5,∴ a 1+a 2=2a 1+6, 又a 1=5,∴ a 2=11 ∴111+++n n a a =2,即{a n +1}是以a 1+1=6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由(1)知a n =3×2n-1∵ )(x f =a 1x +a 2x 2+…+a n x n∴ )('x f =a 1+2a 2x +…+na n x n -1从而)1('f =a 1+2a 2+…+na n=(3×2-1)+2(3×22-1)+…+n(3×2n-1)=3(2+2×22+…+n ×2n)-(1+2+…+n) =3[n ×2n +1-(2+ (2))]-2)1(+n n =3(n -1)·2n +1-2)1(+n n +6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关键在于找出这些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通项法,转化为特殊数列法等.2.由S n 求a n 时,用公式a n =S n -S n -1要注意n ≥2这个条件,a 1应由a 1=S 1来确定,最后看二者能否统一.3.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见形式有:a n +1-a n =f(n),nn a a 1+=f(n),a n +1=pa n +q ,分别用累加法、累乘法、迭代法(或换元法).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理解数列的前n 项和与n a 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教学难点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1、 通项公式法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 ;2、 图象法启发学生仿照函数图象的画法画数列的图形.具体方法是以项数 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即以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点(以前面提到的数列 为例,做出一个数列的图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3、 递推公式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一:自上而下:第1层钢管数为4;即:1↔4=1+3 第2层钢管数为5;即:2↔5=2+3第3层钢管数为6;即:3↔6=3+3 第4层钢管数为7;即:4↔7=4+3 第5层钢管数为8;即:5↔8=5+3 第6层钢管数为9;即:6↔9=6+3 第7层钢管数为10;即:7↔10=7+3若用n a 表示钢管数,n 表示层数,则可得出每一层的钢管数为一数列,且1(3+=n a n ≤n ≤7) 运用每一层的钢筋数与其层数之间的对应规律建立了数列模型,运用这一关系,会很快捷地求出每一层的钢管数这会给我们的统计与计算带来很多方便。

让同学们继续看此图片,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可循?(启发学生寻找规律) 模型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自上而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一层钢管数多1。

即41=a ;114512+=+==a a ;115623+=+==a a 依此类推:11+=-n n a a (2≤n ≤7)对于上述所求关系,若知其第1项,即可求出其他项,看来,这一关系也较为重要。

定义: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如下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3,5,8,13,21,34,55,89 递推公式为:)83(,5,32121≤≤+===--n a a a a a n n n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首先请学生回忆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列表法表示一个函数,数列有这样的表示法:用 表示第一项,用表示第一项,……,用表示第 项,依次写出成为4、列表法.简记为.[范例讲解]例3 设数列{}n a 满足11111(1).nn a a n a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