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药剂学教案第二章

临沧卫生学校药剂学教案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溶胀过程 (缓慢)第一阶段:有限溶胀过程(往往自发进行)第二阶段:无限溶胀过程(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以搅拌或加热等操作才能完成)第七节 溶胶剂一、概述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1~100nm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分散体系。
二、溶胶剂的性质1.光学性质2.电学性质3.动力学性质4.稳定性三、溶胶剂的制备制法分散法凝聚法第八节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概述混悬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
分散相质点一般为0.5~10μm 。
多用水作分散介质,也可用植物油作分散介质。
适合制成 混悬剂的情况:凡超过药物溶解度的固体药物需制成液体剂型应用;药物的用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两种药物混合时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使药物产生长效作用等。
毒性药物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混悬剂标签上应注明 “用前摇匀”。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二、混悬剂的稳定性(一)混悬微粒的沉降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服从Stoke ’s 定律增加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可选用的方法有:• 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其2122()9r g V ρρη-=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径。
(二)混悬微粒的润湿(三)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四)絮凝与反絮凝(五)晶型的转变与结晶增长(六)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三、混悬剂的稳定剂(一)助悬剂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助悬剂:①多糖类: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②蛋白质类:琼脂、明胶等。
合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等。
硅酸类:主要是硅藻土,为胶体水合硅酸铝,分散于水形成高黏度液体,防止微粒聚集合并。
触变胶:静置时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为溶胶可倒出,利于混悬剂稳定。
液体药剂专业知识讲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②甘油(glycerin)
• 无色粘稠性澄明液体,有甜味,毒性小。
•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合;对 苯酚、鞣质和硼酸的溶解度比水大。
• 可供内服和外用:
内服液体制剂:含甘油12%以上时,使制剂带有 甜味并能防止鞣质析出。
外用液体制剂:常为粘膜、皮肤用药物溶剂。无 水甘油对皮肤有脱水和刺激作用,含水10%甘油 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
• 含甘油30%以上有防腐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③ 二甲基亚砜 (DMSO)
• 无色澄明液体,具大蒜臭味,较强吸湿性。 • 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任意混合。
• 溶解范围很广:对水溶性,脂溶性及许多难 溶于水、甘油、乙醇、丙二醇、脂肪油的药 物及无机盐溶解,故称“万能溶剂”。
表示法
能正确制备液体制剂并能进行质量检查
能分析典型处方并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概 述
•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 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 液体制剂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药效甚 至毒性都与药物粒子的分散度大小有密切关 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内服液体制剂
滴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剂、 合剂等。 2. 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洗剂、擦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滴鼻剂、滴眼剂、
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灌肠
剂、灌洗剂等。
第二章 液体药剂(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液体制剂,也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缔合胶体溶 液(又称亲液胶体或缔合胶体溶液)。分散相微粒 大小在1~100nm范围。
药物制剂技术2-2模块二液体药剂专题二混悬剂制剂技术

电导率测定
通过测量混悬剂中离子的电导率,评估其稳 定性。
光学显微镜观察
通过观察混悬剂中粒子的分布和形态,评估 其稳定性。
稳定性试验方法
沉降实验
通过测量混悬剂中粒子沉降的速度或高度, 评估其稳定性。
流变学实验
通过测量混悬剂的粘度、剪切应力和弹性等 流变学性质,评估其稳定性。
电导率测定
通过测量混悬剂中离子的电导率,评估其稳 定性。
03
混悬剂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标准
粒度分布
混悬剂中的粒子大小应符合规定,粒度分布 均匀,以保证药效和稳定性。
粘度
混悬剂的粘度应适中,以确保良好的分散性 和稳定性。
沉降速度
混悬剂应具有适当的沉降速度,避免出现快 速沉降或分层现象。
稳定性
混悬剂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保 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质。
附加剂的选择与作用
分散介质
选择适当的分散介质,如水、不同浓度的乙醇等,以调节药物的 溶解度和稳定性。
稳定剂
常用的稳定剂包括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用于改善混悬剂 的流变性和稳定性。
助悬剂
助悬剂可以增加混悬剂中颗粒间的粘附力,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
处方优化与验证
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设计方法,如 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等,对处方进行优化。
密度与沉降速度
密度差异导致粒子间的相对运动,进而影响沉降速度,是影响混悬剂 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絮凝与反絮凝
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絮凝或反絮凝,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
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
选择适当的分散介质可以提高混悬剂的 稳定性,如选择高粘度介质或加入助悬
剂。
2液体药剂要点

二、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机械 分散法
超声波 分散法
物理 凝聚法
化学 凝聚法
第六节 混悬剂
一、混悬剂概述
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的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 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也包括口服型 干混悬剂(临用前加水摇匀使用)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一)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
Stokes定律 V=
2r2(ρ1 —ρ2)g
盐析 作用
脱水 凝聚 絮凝 作用 作用 作用
水化膜
H2 O-
H2
+
+ O-
H2 +
O-
-阿拉伯胶-
+ H2
O-
+
+
H2 O-
H2 O-
阿拉伯胶
二、溶胶剂的性质
布朗运动
胶粒在分散介质 中不规则运动
丁铎尔效应 溶胶剂对光有散射作用
胶粒带电
胶粒的吸附层和 扩散层之间存在电位差
稳定性
胶粒表面相同电荷的排斥作用和 水化膜保证了溶胶剂的稳定性
(4)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HLB=(HLBA*WA+HLBB*WB...)/(WA+WB...) W为各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或比例量
5.克氏点和昙点
克氏点
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增大
克氏点: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
剧增加的温度。
克氏点对应的溶解度就是CMC 昙点
温度升高,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增大,但当达某一 温度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水的氢键断裂,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使溶解度急剧下降和析 出,溶液出现混浊,这种现象称为起昙,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三、制备
药剂学 第二章 液体制剂

2. 防腐措施
⑴ 防止污染 ⑵ 液体制剂添加防腐剂 优良防腐剂的条件: ①②③④⑤⑥⑦
31
⒊ 常用防腐剂 ⑴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parabens,尼泊金类)
特点:系一类优良的防腐剂、无毒、无味、无臭、 不挥发,化学性稳定,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有 效,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好,在PH值为5.5时, 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
19
⒊ 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18+44n,n≥2
① 分子量<1000为液体,>1000为半固体或固体。 ② 液体制剂常用PEG300~600,为无色澄明液体。 ③ 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混溶,能溶解许
多水溶性无机盐和水不溶性的有机药物,对一些 易水解药物在一定的稳定作用。 ④ 在洗剂中,增加皮肤柔韧性,具一定保湿作用。
一、概述 液体制剂的溶剂,对溶液剂来说可称为溶 剂。对溶胶剂、混悬剂、乳剂来说,药物 并不溶解而是分散,因此称作分散介质。 溶剂对液体制剂的性质和质量影响很大。
13
二、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稳定性及所产生的药效等, 都与溶剂有密切关系。 选择溶剂的条件是: ① 对药物应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② 化学性质应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 ③ 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 ④ 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 药物的溶解或分散状态与溶剂的极性有密切关系。 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 和非极性溶剂。
HHHHHH NNNNNN
(CH2)6
Cl
NH NH . 2AcOH NH NHCl源自37⑹ 其他防腐剂
① 邻苯基苯酚 (o-phenylphenol):微溶于水,具有 杀菌和杀真菌作用,用量0.05%~0.2%。 ② 桉叶油 (eucalyptus oil):用量0.01%~0.05%。 ③ 桂皮油:用量0.01%。 ④ 薄荷油:用量0.05%。
4液体药剂2(混悬剂)

防腐剂的要求:
(1)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内服 者应无特殊臭味
(2)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能达到防腐需要的浓度
(3)不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也不受制剂中 药物的影响
(4)对大多数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防腐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稳定,不易 受热和PH值的影响,
(6)长期贮存应稳定,不与包装材料起作用。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 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增溶/增溶剂/增溶质
影响增溶量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 (2)增溶质的性质 (3)增溶剂的加入顺序 (4)增溶剂的用量
14
第二章 液体药剂
液体制剂的溶剂
优良的溶剂应具备:
1、稳定性:对药物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溶剂的化学性质稳定
40
第二章 液体药剂
拆力最大-非絮凝状态
不稳定 状态
最佳-絮凝状态 次级最低能量点
斥力
强烈吸引-结饼状态 初级最低能量点
粒子间距
引力
故要制成稳定的混悬剂,以体系中能量处于吸
41
引力不太大的次级最低能量点S点附近最好。第二章 液体药剂
结晶增长与转型:
lgS2 2M(11) S1 RT r2 r1
42
➢ 浓度准确。
➢ 口服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应无 刺激性。
➢ 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久贮不变。
➢ 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服用。
4
第二章 液体药剂
第一节 概述----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见下页) 按给药途径分
➢ 内服: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混悬剂等。 ➢ 外用:
皮肤用:洗剂、搽剂等
液体药剂PPT医学课件

加热过久或超过100℃,特别在酸性下蔗糖易转化成葡萄糖和果 糖(俗称转化糖),制品的颜色变深。转化糖具有还原性,可延 缓某些药物氧化变质。因此此法适合于热稳定性药物和有色糖浆 的制备。
2、冷溶法:系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剂。
4.使用助溶剂
常用的助溶剂: 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 ①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 种物质时,能够↑药物 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 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 ②酰胺化合物,
低其生物活性,称助溶, 如乌拉坦、乙酰胺等; 第三种物质称助溶剂。 ③某些无机化合物,
如碘化钾、氯化钠等
增溶剂 (solubilizer)
增溶(solubilization):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 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主要指水)溶解度 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solubilizer):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 剂。
增溶质(solubilizates):被增溶的物质。 增溶量: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在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有些药物在溶剂中即使达到饱和浓度, 也满足不了临床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这时可加入增溶剂增加 药物的溶解度。例如油溶性微生素、激素、抗生素、生物碱、 挥发油等。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二、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带电性(双电层) ➢水化膜
•电解质(盐析、絮凝) •脱水剂 •相反电荷高分子溶液
--- 阿拉伯胶 -
---
++
+ ---
- 阿拉伯胶
+
-
+
++
---
第二章液体制剂知识目标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通式[RNH3]+ X-
主要有苯扎氯铵和苯扎 溴铵(新洁尔灭)等。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品卵磷脂 合成品氨基酸型与甜菜 碱型。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 的起泡、去污作用;
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 的杀菌能力。
为常用溶剂。本身具有一定药理 作用,与水混合时可产生热效应 和体积效应。
药用为1,2-丙二醇,性质同甘油相似,但黏度小。 内服及肌内注射用药的溶剂。因
可与水、乙醇、甘油以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许多 辛辣味及价格较贵,口服应用受
有机药物,同时可抑制某些药物的水解。
到一定限制。
常用低聚合度的PEG 300~600等。可与水、乙醇等 常用于外用液体制剂,如搽剂等。 以任意比例混合,并能溶解许多水溶性无机盐及水 不溶性药物。对易水解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兼具保湿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矫味剂
1.甜味剂 2.芳香剂 3.胶浆剂 4.泡腾剂
常用甜味剂的类型和特点
天然甜 味剂 蔗糖
甜菊苷
特点、常用量及应用 合成甜 味剂
常用单糖浆或果汁糖 糖精钠 浆(如橙皮糖浆、桂 皮糖浆),应用广泛。 果汁糖浆兼具矫臭作 用。
有清凉甜味,甜度比 阿司帕 蔗糖大约300倍,常用 坦(蛋 量为0.025%~0.05%, 白糖、 但甜中带苦,故常与 天冬甜 蔗糖或糖精钠合用。 精)
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
以胶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定性
>100 nm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
>500 nm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2017年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导语: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
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药剂中的药物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从而形成均相的液体药剂或非均相的液体药剂。
一、概述:1、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含义:是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特点: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给药途径多;浓度可控、易分剂量、便于服用、适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但稳定性差、运输不便。
2、液体药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为:真溶液:粒径小于1nm胶体溶液:粒径为1~100nm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乳浊液:粒径为0、1~100μm混悬液:粒径为0、5~10μm溶胶、乳浊液和混悬液均属非均相分散体系。
(2)按给药途径分:内服液体药剂,外用液体药剂,注射用液体药剂。
二、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2、组成: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含有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亲油基团3、特点: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自动富集到溶液表面并产生定向排列,在溶液中形成正吸附,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降低表面张力。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表面活性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
尽管其浓度继续增加,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强。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缔合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MC)。
临界胶团浓度的大小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种基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的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不同用途的表面活性剂要求不同的HLB 值,如水溶液中增溶剂的HLB 值的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O/W 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8~16;W/O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3~8;润湿剂的HLB 值为7~9,消泡剂的为0、8~3,去污剂13~16等。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第二章液体制剂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 不属于液体制剂的是()A合剂 B搽剂 C灌肠剂 D醑剂E注射液2 单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含蔗糖量()A 85%(g/ml)或64.7%(g/g)B 86%(g/ml)或64.7%(g/g)C 85%(g/ml)或65.7%(g/g)D 86%(g/ml)或65.7%(g/g)E 86%(g/ml)或66.7%(g/g)3 有关疏水胶的叙述错误者为()A系多相分散体系 B粘度与渗透压较大C表面张力与分散媒相近 D分散相与分散媒没有亲和力E Tyndall效应明显4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或胶浆)一般用量是()A 1%-2%B 2%-5%C 5%-15%D 10%-15%E 12%-15%5 微乳(microemulsions)乳滴直径在()A 120nmB 140nmC 160nmD 180nmE 200nm6 下列乳剂处方拟定原则中错误者是()A乳剂中两相体积比值应在25%-50%B根据乳剂类型不同,选用所需HLB(亲水亲油平衡)值的乳化剂C根据需要调节乳剂粘度D选择适当的氧化剂E根据需要调节乳剂流变性7 作为药用乳化剂最合适的HLB值为()A 2-5(W/O型);6-10(O/W型)B 4-9(W/O 型);8-10(O/W型)C 3-8(W/O型);8-16(O/W型)D 8(W/O 型);6-10(O/W型)E 2-5(W/O型);8-16(O/W型)8 以下关于液体药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分散相粒径一般小于1nmB胶体溶液型药剂分散相粒径一般在1-100nmC混悬型药剂分散相微粒的粒径一般在100μm以上D乳浊液分散相液滴直径在1nm-25μmE混悬型药剂属粗分散系9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混悬剂的助悬剂用()A西黄蓍胶 B海藻酸钠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E硅皂土10.配制药液时,搅拌的目的是增加药物的()A.润湿性 B.表面积 C.溶解度 D.溶解速度E.稳定性11.苯甲酸钠在咖啡因溶液中的作用是()A.延缓水解 B.防止氧化 C.增溶作用 D.助溶作用 E.防腐作用12.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90%乙醇是苯巴比妥的()A.防腐剂 B.助溶剂 C.增溶剂 D.抗氧剂E.潜溶剂13.不属于液体制剂的是()A.溶液剂 B.合剂 C.芳香水剂 D.溶胶剂E.注射剂14.溶液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助溶剂 B.增溶剂 C.抗氧剂 D.润湿剂E.甜味剂15.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乳化剂 B.抗氧剂 C.增溶剂 D.防腐剂E.矫味剂16.混悬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增溶剂 B.助悬剂 C.润湿剂 D.絮凝剂E.防腐剂17.对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是()A.液体制剂均应澄明 B.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C.内服制剂的口感应适宜 D.含量应准确E.常用的溶剂为蒸馏水18.糖浆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加入适量乙醇、甘油作稳定剂 B.多采用热溶法制备C.单糖浆可作矫味剂、助悬剂 D.蔗糖的浓度高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E.糖浆剂是高分子溶液19.用作矫味、助悬的糖浆的浓度(g/ml)是()A.20% B.50% C.65% D.85% E.95% 20.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大量的亲水基与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B.有较高的粘稠性C.有较高的渗透压D.有网状结构E.有双电层结构21.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药物密度较大 B.粒度分布不均匀 C.ζ电位降低D.分散介质粘度过大 E.药物溶解度降低22.不能作助悬剂的是()A.琼脂 B.甲基纤维素 C.硅皂土 D.单硬脂酸铝 E.硬脂酸钠23.根据Stokes定律,与微粒沉降速度呈正比的是()A.微粒的半径 B.微粒的直径 C.分散介质的黏度D.微粒半径的平方 E.分散介质的密度24.()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
主管药师考试辅导练习题-药剂学 第二节 液体制剂

药剂学第二节液体制剂一、A11、与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有关的性质是A、表面活性B、在溶液中形成胶束C、具有昙点D、在溶液表面做定向排列E、HLB值2、关于浊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浊点又称Krafft点B、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C、是含聚氧乙烯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D、普朗尼克F-68有明显浊点E、温度达浊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加3、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溶血作用的顺序为A、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B、吐温80>吐温60>吐温40>吐温20C、吐温80>吐温40>吐温60>吐温20D、吐温40>吐温20>吐温60>吐温80E、吐温40>吐温80>吐温60>吐温204、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溶液表面张力A、降低B、显著降低C、升高D、不变E、不规则变化5、具有临界胶团浓度是A、溶液的特性B、胶体溶液的特性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E、亲水胶体的特性6、以下表面活性剂中,可作去污洗涤作用的是A、普朗尼克B、卖泽C、苄泽D、苯扎溴铵E、十二烷基硫酸钠7、氯化苯甲烃铵是一种杀菌的表面活性剂,在与下列何种药物相遇时可失效C、苷类D、皂类E、有机酸8、用吐温40(HLB值15.6)和司盘80(HLB值4.3)配制HLB值为9.2的混合乳化剂100g,两者各需A、43.4g 56.6gB、9.9g 9.9gC、50g 50gD、20g 80gE、60g 40g9、将60%的司盘-80(HLB值4.3)和40%吐温-80(HLB值15)混合后HLB值为A、3.5B、4.8C、8.6D、10.0E、7.610、常用于W/O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的是A、司盘类B、吐温类C、月桂硫酸钠D、卖泽类E、泊洛沙姆11、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不包括A、絮凝剂B、去污剂C、增溶剂D、乳化剂E、杀菌剂1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是A、有亲水基团,无疏水基团B、有疏水基团,无亲水基团C、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有D、有中等极性基团E、无极性基团13、可用作静脉注射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A、油酸钠B、泊洛沙姆188C、吐温80D、脂肪酸山梨坦80E、苯扎氯铵B、不能与抑菌剂羟苯酯类形成络合物C、溶血性最小D、属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15、关于糖浆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作矫味剂,助悬剂B、糖浆剂为高分子溶液C、热溶法制备有溶解快,滤速快,可以杀灭微生物等优点D、蔗糖浓度高时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E、可加适量乙醇、甘油作稳定剂16、胃蛋白酶合剂处方:胃蛋白酶20g,稀盐酸20ml,橙皮酊50ml,单糖浆100ml,蒸馏水适量,共制1000ml。
2、第二章液体制剂

第二章液体制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液体药剂2.流变性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4.潜溶和助溶5.增溶和胶束6.HLB值、CMC、cloud point7.乳剂和混悬剂8.凝胶和胶凝9.絮凝和反絮凝10.微乳和复乳11.Zeta 电位12. 矫味剂13. 芳香剂14. 着色剂二、思考题1. 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
2. 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 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5. 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6.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7. 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8. 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9. 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10. 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1. 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2. 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3. 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14. 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15.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形态的制剂。
2.流变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变形性和流动性。
3.溶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的过程。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压)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
溶解速度: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4.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了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
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
5.增溶:solubilization,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执业药师精华教程真题解析药剂第二章(2)

(二)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2.粉碎(1)粉碎的概念与意义1)粉碎的概念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当颗粒形状一定时,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
颗粒大小减少到十分之一,总面积可显著增加。
通常把粉碎前粒度D与粉碎后粒度d之比称为粉碎度(n)。
2)粉碎的意义①细粉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②细粉有利于固体制剂中各成分的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程度与各成分的粒径有关;③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制剂质量与药效;④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粉碎的机理、方法及设备①粉碎机理:物质依靠其分子间的内聚力而聚结成一定形状的块状物。
粉碎过程主要依靠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来实现的。
粉碎过程经常伴随温度上升。
粉碎过程常用的外加力有:冲击力(impact)、压缩力(eompress1on)、剪切力(cutting)、弯曲力(bending)、研磨力(rubbing)等。
②粉碎方法:粉碎方法可以根据物料粉碎时的状态、组成、环境条件、分散方法等不同分为: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单独粉碎、混合粉碎、低温粉碎、流能粉碎等,较常用的方法是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干法粉碎是将药物干燥到一定程度(一般是使水分小于5%)后粉碎的方法,而湿法粉碎是指在药物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再研磨粉碎的方法,这样“加液研磨法”可以降低药物粉末之间的相互吸附与聚集,提高粉碎的效果。
根据被粉碎物料的性质、产品粒度的要求以及粉碎设备等不同条件分为:A.闭塞粉碎与自由粉碎:闭塞粉碎是在粉碎过程中,已达到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时排出而继续和粗粒一起重复粉碎的操作。
这种操作,粉末成了粉碎过程的缓冲物或“软垫”,影响粉碎效果,能量消耗比较大,常用于小规模的间歇操作。
自由粉碎是在粉碎过程中已达到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时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继续粉碎的操作。
液体药剂(二)_真题-无答案

液体药剂(二)(总分77,考试时间90分钟)一、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1. 可形成O/W型乳剂,磷脂与胆固醇混合乳化剂的比例是A.5:1B.8:1C.10:1D.13:1E.15:12. 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的主要是哪一类A.肥皂B.硫酸化物C.磺酸化物D.季铵化物E.吐温3. 对丙二醇性质与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丙二醇可作为肌内注射用溶剂B.有促渗作用C.毒性小,无刺激性D.可与水、乙醇等混剂混合E.药用丙二醇应为1,3-丙二醇4. 下列关于药物溶解度的正确表述为A.药物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B.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药物的最大量C.在一定的压力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药物的最大量D.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药物的一定量E.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所溶解的最大量5. 下列属于非极性溶剂的是A.水B.二甲基亚砜C.液体石蜡D.丙二醇E.甘油6.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润湿剂A.枸橼酸钠B.吐温80C.磷脂D.泊洛沙姆E.卖泽7. 与疏水性溶胶性质无关的是A.疏水性溶胶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B.采用分散法制备疏水性溶胶C.ζ电位越大溶胶越稳定D.疏水性溶胶具有双电层结构E.加入电解质可使溶胶发生聚沉8. 在液体药剂中的特殊作用的附加剂是A.甜味剂B.着色剂C.甜味剂、着色剂D.防腐剂E.助溶剂9.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名称应是A.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B.三油酸甘油酯类C.山梨醇脂肪酸酯类D.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E.聚乙烯脂肪酸酯类10. 下列哪一术语与表面活性剂特性无关A.CMCB.昙点C.克氏点D.HLBE.β11. 乳化剂的种类分为A.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天然乳化剂B.天然乳化剂、固体微粒乳化剂C.固体微粒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D.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固体微粒乳化剂和辅助乳化剂E.固体微粒乳化剂、辅助乳化剂12. 对尼泊金类防腐剂叙述不正确的是A.尼泊金类防腐剂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B.尼泊金类防腐剂无毒、无味、无臭,化学性稳定C.尼泊金类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抑菌作用强D.尼泊金类防腐剂的化学名为羟苯烷酯类E.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增加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溶解度,同时可增加其抑菌活性13. 对表面活性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其在溶液内部的浓度B.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作定向排列C.能够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叫作表面活性剂D.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具有亲水基与亲油基E.能够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叫作表面活性剂14. 药剂学中规定的液体制剂不包括A.芳香水剂B.糖浆剂C.滴眼剂D.合剂E.搽剂15. 人工合成色素液体药剂中一般用量为A.1/百万-2/百万B.2/百万-5/百万C.5/百万-10/百万D.5/百万-8百万E.8/百万-10/百万16. 下列溶剂哪种属非极性溶剂A.丙二醇B.甘油C.水D.二甲基亚砜E.液状石蜡17. 下列哪种物理量用来表示溶剂的极性A.mpB.bPC.cpD.εE.E18.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助悬剂A.甘油B.糖浆C.***胶D.甲基纤维素E.泊洛沙姆19. 可形成W/O型乳剂,磷脂与胆固醇混合乳化剂的比例是A.2:1 B.4:1C.10:1D.8:1E.6:120. 对吐温80说法不正确的是A.吐温80于碱性溶液中易水解B.吐温80为水包油型乳剂的乳化剂C.吐温80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吐温80能与抑菌剂尼泊金形成络合物E.吐温80的溶血性最强21. 适宜制备O/W型乳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为A.7~11 B.8~16C.3~8D.15~18E.13~1622. 适宜作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的是A.HLB值为15~18 B.HLB值为7~11C.HLB值为3~8D.HLB值为8~16E.HLB值为13~1623. 以下关于液体药剂的叙述错误者是A.溶液分散相粒径一般小于1mB.胶体溶液型药剂分散相粒径一般在1-100nmC.混悬型药剂分散相微粒的粒径一般在100μm以上D.乳浊液分散相液滴直径在1nm~25μmE.混悬型药剂属粗分散系24. 制备混悬剂的加人适量电解质的目的是A.调节制剂的渗透压B.增加介质的极性降低药物的溶解度C.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有利于稳定D.增加混悬剂的离子强度E.使微粒的ζ电位增加有利于稳定25. 乳剂形成的条件包括A.降低表面张力,加入适宜的乳化剂B.加入适宜的乳化剂,有适当相体积比C.形成牢固的乳化膜,有适当相体积比和降低表面张力D.降低表面张力、加入适宜的乳化剂,形成牢固的乳化膜和有适当相的体积比E.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26. 制备液体制剂首选的溶剂是A.PEGB.丙二醇C.乙醇D.植物油E.蒸馏水27. 下列关于乳剂的错误表述为A.相体积分数大于50%时易发生转型B.若在乳剂中加入少量水能够使乳剂稀释,则为O/W型乳剂C.水性颜料使乳剂外相染色,则乳剂为W/O型D.水性颜料使乳剂外相染色,则乳剂为O/W型E.静脉用乳剂为O/W型乳剂28. 关于聚乙二醇性质与应用的错误表述为A.作溶剂用的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应在400以上B.聚乙二醇具有极易吸水潮解的性质C.聚乙二醇可用作软膏基质D.聚乙二醇可用作混悬剂的助悬剂E.聚乙二醇可用作片剂包衣增塑剂、致孔剂29. 对于溶解吸热的药物,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A.减小B.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不规则变化E.先减小,后增大30. 液体药剂规定染菌数限量要求错误的为每克或每毫升内A.细菌不得超过300个B.真菌数和酵母菌数不超过100个C.外用药品不得检出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E.口服药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31. 关于苯甲酸与苯甲酸钠防腐剂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盐其抑菌作用相同B.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最佳pH值为4C.pH增高苯甲酸解离度增大抑菌活性下降D.分子态的苯甲酸抑菌作用强E.苯甲酸与尼泊金类防腐剂合用具有防霉与防发酵作用32. 固体药物溶解速度公式dc/dt=KS(Cs-C)的名称是A.Noyes-Whitney式B.Stokes式C.Arrhenius式D.Young式E.Newton式33. 药品卫生标准中规定口服液体制剂每毫升染菌限量为A.10个B.100个C.1000个D.200个E.300个34. 混悬剂的制备包括A.分散法B.凝聚法C.分散法和凝聚法D.新生皂法E.机械法35. 60%的吐温80(HLB值为15.0)与40%司盘8(HLB值为4.3)混合,混合物的HLB值为A.6.50B.15.64C.10.72D.11.53E.8.5836. 下属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A.加入助溶剂B.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制成盐类D.应用潜溶剂E.加入助悬剂37. 适宜制备O/W型乳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应是A.HLB值为8~16B.HLB值为3~8C.HLB值为15~18D.HLB值为13~16E.HLB值为7~1138. 咖啡因在苯甲酸钠的存在下溶解度由1:50增大至1:1.2,苯甲酸钠的作用是A.增溶B.助溶C.防腐D.增大离子强度E.止痛39. 下列关于高分子溶液的错误表述为A.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B.高分子溶液为均相液体制剂C.高分子溶液为热力学稳定体系D.高分子溶液中加人大量电解质,产生沉淀现象,称为盐析E.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无关40.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胶(或胶浆)一般用量是A.1%-2%B.2%-5%C.5%-15%D.10%-15%E.12%-15%41. 关于丙二醇性质与应用的错误表述为A.药用丙二醇应为1,3-丙二醇B.丙二醇可作为肌内注射用溶剂C.可与水、乙醇等溶剂混合D.有促渗作用E.毒性小,无刺激性42. 液体制剂按分散相大小可分为A.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混悬剂B.低分子溶液剂、混悬剂、乳剂C.胶体溶液剂、混悬剂、乳剂D.分子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E.胶体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乳剂43. 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应用的错误的表述为A.润湿剂B.絮凝剂C.增溶剂D.乳化剂E.去污剂44. 下列对表面活性剂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溶剂B.去污剂C.润湿剂D.絮凝剂E.乳化剂45. 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可用于静脉注射制剂A.司盘类B.吐温类C.硫酸化物D.泊洛沙姆188E.季铵盐类46.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十六烷基硫酸钠B.司盘65C.泊洛沙姆D.苯扎氯铵E.蔗糖脂肪酸酯47. 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正确表述为A.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B.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C.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的液体制剂D.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外用的液体制剂E.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48. 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的主要是哪一类A.肥皂B.硫酸化物C.磺酸化物D.季铵化物E.吐温49. 下列与高分子溶液性质无关的是A.高分子溶液具有高粘度、高渗透压B.高分子溶液有陈化现象C.高分子溶液可产生胶凝D.蛋白质高分子溶液带电性质与pH有关E.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又称为胶浆剂50. 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A.PluronieF68B.吐温80C.胆固醇D.十二烷基硫酸钠E.***胶51. 可以作消毒剂的表面活性剂是A.苄泽B.卖泽C.普朗尼克D.SDSE.苯扎氯铵52. 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的HLB值是A.HLB值在5~20之间B.HLB值在7~9之间C.HLB值在8~16之间D.HLB值在7~13之间E.HLB值在3~8之间53. 作为药用乳化剂最合适的HLB值为A.2~5(W/O型);6~10(O/W型) B.4~9(W/O型);8~10(O/W型)C.3~8(W/O型);6~16(O/W型)D.3~8(W/O型);6~10(O/W型)E.2~5(W/O型);8~16(O/W型)54. 衡量乳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是A.聚合现象B.分层现象C.分离现象D.乳化现象E.溶解现象55. 下列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A.胆酸钠B.吐温80C.十二烷基硫酸钠D.油酸三乙醇胺E.卵磷酯56. 与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相关的性质为A.表面活性B.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C.具有昙点D.在溶液中形成胶团E.HLB值57. 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用途不同,下列错误者为A.增溶剂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B.去污剂最适范围为13~16C.润湿剂与铺展剂最适范围为7~9D.大部分消泡剂最适范围为5~8E.O/W乳化剂最适范围为8~1658. 下列不属于表面活性剂类别的是A.脱水山梨醇脂肪酸脂类B.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脂类C.聚氧乙烯脂肪酸脂类D.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E.聚氧乙烯脂肪酸醇类59. 下列乳剂处方拟定原则中错误者是A.乳剂中两相体积比值应在25%-50%B.根据乳剂类型不同,选用所需HLB(亲水亲脂平衡)值的乳化剂C.根据需要调节乳剂粘度D.选择适当的氧化剂E.根据需要调节乳剂流变性60. 有关制剂pH对微生物生长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霉菌可在较广pH范围内生长B.霉菌生长最适宜pH是4-6C.细菌通常是在中性时最易于生长D.细菌生长适宜pH是5-8E.碱性范围对霉菌、细菌都不适宜61. 下列质量评价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能用于对混悬剂的评价A.再分散试验B.微粒大小的测定C.沉降容积比的测定D.絮凝度的测定E.浊度的测定62. 下列关于糖浆剂的错误表述为A.糖浆剂自身具有抑菌作用,故不需要加入防腐剂B.单糖浆可用作矫味剂、助悬剂C.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的蔗糖水溶液D.冷溶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剂E.制备糖浆剂应在避菌环境中进行63. 依据沉降公式分析与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成正比的因素是A.介质的密度B.微粒的密度C.微粒半径平方D.微粒半径E.介质的粘度64. 制备混悬剂时加入适量电解质的目的是A.增加混悬剂的离子强度B.调节制剂的渗透压C.使微粒的ξ电位增加,有利于稳定D.使微粒的ξ电位降低,有利于稳定E.增加介质的极性,降低药物的溶解度65. 能使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的吐温80的作用是A.乳化B.润湿C.增溶D.分散E.助溶66. 与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溶难溶性药物相关的性质为A.具有昙点B.在溶液中形成胶团C.HLB值D.表面活性E.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67. 下列对絮凝度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絮凝度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B.用絮凝度可评价絮凝剂的絮凝效果C.絮凝度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重要参数,以β表示D.β值越大絮凝效果越好E.β值越小絮凝效果越好68. 乳化剂选择的依据是A.乳剂的类型、给药途径B.乳剂的给药途径、性能C.乳化剂的性能、HLB值D.混合乳化剂的HLB值E.乳剂的类型、给药途径;乳化剂的性能和混合乳化剂的HLB值69. 下列对液体制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均相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B.溶液型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速度大于混悬型液体制剂C.液体制剂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D.药物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分散度愈小吸收越快E.药物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分散度愈大吸收越快70. 与混悬剂物理稳定性无关的因素为A.微粒半径B.介质的粘度C.微粒双电层的ξ电位D.加人防腐剂E.微粒大小的均匀性71. 下列与药物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A.药物的极性B.溶剂的极性C.溶剂的量D.温度E.药物的晶型72. 根据沉降公式分析与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成正比的因素为A.微粒半径B.微粒半径平方C.介质的密度D.介质的粘度E.微粒的密度73. 与混悬剂物理稳定性无关的因是A.介质的粘度B.微粒半径C.微粒大小的均匀性D.微粒双电层的ζ电位E.加人防腐剂74. 乳剂常发生的变化包括A.分层、絮凝、破裂B.转相、合并、破裂C.合并、破裂、转相D.分层、絮凝、转相、合并和破裂E.分层、破裂、絮凝75. 下列不能作助悬剂的是A.泊洛沙姆B.***胶C.甲基纤维素D.糖浆E.甘油76. 下列与表面活性剂特性无关的是A.适宜的粘稠度B.克氏点和昙点C.亲水亲油平衡值D.临界胶囊浓度E.表面活性77. 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作为A.助溶剂B.潜溶剂C.增溶剂D.消毒剂E.极性溶剂。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液体制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40页)

药剂学第二节液体制剂一、A11、属于非均相液体药剂的是A、芳香水剂B、甘油剂C、混悬剂D、糖浆剂E、溶液剂2、关于理想防腐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质稳定B、应能影响制剂稳定性C、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D、溶解度能达到有效的防腐浓度E、对大部分微生物有较强的防腐作用3、茶碱在乙二胺存在下,溶解度由1:120增大至1:5,乙二胺的作用是A、增溶B、助溶C、矫味D、防腐E、增大溶液的pH4、作为防腐剂的是A、尼泊金类B、甜菊苷C、阿司帕坦D、甲基纤维素E、明胶5、属于非极性溶剂的是A、水B、甘油C、丙二醇D、二甲基亚砜E、液状石蜡6、属于半极性溶剂的是A、H2OB、甘油C、脂肪油D、丙二醇E、液状石蜡7、有“万能溶媒”之称的是A、甘油B、乙醇C、液状石蜡D、聚乙二醇E、二甲基亚砜8、下列可作防腐剂用的是A、十二烷基硫酸钠B、甘油C、泊洛沙姆188D、苯甲酸钠E、甜菊苷9、处方为碘50g,碘化钾100g,蒸馏水适量,制成复方碘溶液1000ml。
其中,碘化钾的作用是A、助溶B、脱色C、抗氧化D、增溶E、补钾10、将液体制剂分为胶体溶液、混悬液、乳浊液等属于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B、按照性状分类C、按照物态分类D、按照制备方法分类E、按照给药途径分类11、与液体药剂特点不符的是A、可减少某些药对胃的刺激性B、给药途径广C、稳定性好,易于携带和运输D、便于分剂量,老幼服用方便E、工艺简单,易掌握12、将乳剂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的分类依据是A、乳化剂的种类B、乳滴的大小C、乳滴的形状D、乳化剂的油相E、乳化剂的水相13、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乳化脂肪油时,其植物油、水、胶的比例是A、3:1:2D、4:2:1E、1:2:114、乳剂中分散的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的现象,称为乳剂的A、分层B、絮凝C、转相D、合并E、破裂15、属于用新生皂法制备的药剂是A、鱼肝油乳B、石灰搽剂C、复方碘溶液D、炉甘石洗剂E、胃蛋白酶合剂16、有关药物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剂的分层是不可逆现象B、乳剂破裂后,加以振摇,能重新分散,恢复成原来状态的乳剂C、凡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物质的催化反应称特殊酸碱催化反应D、亚稳定型晶型属于热力学不稳定晶型,制剂中应避免使用E、为增加混悬液稳定性,加入的能降低Zeta电位、使粒子产生絮凝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17、关于乳剂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剂属于胶体制剂B、乳剂属于均相液体制剂C、乳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D、制备乳剂时需要加入适宜的乳化剂E、乳剂分散度小,药物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高18、属于O/W型固体微粒类乳化剂的是A、氢氧化钙B、氢氧化锌C、氢氧化铝D、阿拉伯胶E、十二烷基硫酸钠19、下列乳化剂中,属于固体微粒型乳化剂的是A、氢氧化铝B、油酸钠C、蜂蜡20、有关乳浊液的类型,叙述正确的是A、水包油型,简写为水/油或O/W型B、油包水型,简写为水/油或O/W型C、水包油型,油为外相,水为不连续相D、油包水型,油为外相,水为不连续相E、油包水型,水为连续相,油为不连续相21、可用于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的是A、泊洛沙姆188B、司盘60C、吐温80D、十二烷基硫酸钠E、蔗糖脂肪酸酯22、乳剂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B、乳剂中药物吸收快C、乳剂的生物利用度高D、一般W/O型乳剂专供静脉注射用E、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有靶向性23、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A、硬脂酸钠B、氢氧化钙C、聚山梨酯80D、十二烷基硫酸钠E、阿拉伯胶24、下列属于天然乳化剂的是A、西黄蓍胶B、卖泽C、硬脂酸钠D、皂土E、氢氧化镁25、在混悬剂中加入聚山梨酯类可作A、乳化剂B、助悬剂C、絮凝剂D、反絮凝剂E、润湿剂26、能增加油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是A、甲基纤维素B、羧甲基纤维素钠C、单硬脂酸甘油酯D、琼脂E、西黄蓍胶27、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A、提高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B、加入适量的乳化剂C、有时可不必形成牢固的乳化膜D、有任意的相比E、很高的温度28、乳剂放置后,有时会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A、分层(乳析)B、破裂C、反絮凝D、絮凝E、转相29、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率与之成反比的是A、混悬微粒的半径B、混悬微粒的直径C、混悬微粒的半径平方D、分散介质的黏度E、混悬微粒的密度30、混悬剂中使微粒Zeta电位降低的电解质是A、絮凝剂B、助悬剂C、稳定剂D、润湿剂E、反絮凝剂31、关于微粒ζ电位,错误的是A、从吸附层表面至反离子电荷为零处的电位差B、相同条件下微粒越小,ζ电位越高C、加入絮凝剂可降低微粒的ζ电位D、微粒ζ电位越高,越容易絮凝E、某些电解质既可能降低ζ电位,也可升高ζ电位32、混悬剂中与微粒的沉降速度成正比的是A、混悬微粒的直径B、混悬微粒的密度C、分散介质的密度D、重力加速度E、分散介质的黏度33、制备混悬液时,加入亲水高分子材料,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的物质称为A、乳化剂B、助悬剂C、增溶剂D、润湿剂E、絮凝剂34、关于混悬剂沉降容积比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药典》规定口服混悬剂在3小时的F值不得低于0.5B、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是混悬剂沉降前混悬剂容积与沉降后沉降物的容积的比值C、F值越小混悬剂越稳定D、F值在0~10之间E、F值越大混悬剂越稳定35、制备混悬剂时加入适量电解质的目的是A、调节制剂的渗透压B、增加混悬剂的离子强度C、使微粒的ξ电位增加,有利于稳定D、增加介质的极性,降低药物的溶解度E、使微粒的ξ电位降低,有利于稳定36、评价混悬剂质量方法不包括A、流变学测定B、重新分散试验C、沉降容积比的测定D、澄清度的测定E、微粒大小的测定37、以下可作为絮凝剂的是A、西黄蓍胶B、甘油C、羧甲基纤维素钠D、聚山梨酯80E、枸橼酸钠38、下列关于絮凝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絮凝度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用β表示B、絮凝度表示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减少的倍数C、絮凝度不能用于评价絮凝剂的絮凝效果D、絮凝度越小,絮凝效果越好E、絮凝度不能用于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39、下列关于助悬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助悬剂是乳剂的一种稳定剂B、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可作助悬剂C、助悬剂可以减少分散介质的黏度D、助悬剂可降低微粒的ξ电位E、助悬剂可减少药物微粒的亲水性40、下列能作助悬剂的是A、磷酸盐B、糖浆C、枸橼酸钾D、酒石酸钠E、吐温8041、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A、分散法B、单凝聚法C、复凝聚法D、干胶法E、湿胶法42、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作用是A、消泡作用B、去污作用C、润湿作用D、乳化作用E、增溶作用43、溶液常加着色剂以示外用的是A、合剂B、糖浆剂C、口服液D、含漱剂E、注射剂44、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以水为溶剂的内服液体制剂是A、洗剂B、搽剂C、合剂D、灌洗剂E、涂剂45、外耳道发炎时所用的滴耳剂最好调节为A、中性B、酸性C、弱酸性D、碱性E、弱碱性46、提高药物溶液的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A、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B、添加助溶剂C、加入潜溶剂D、加入增溶剂E、升高温度47、最常用的注射剂极性溶剂的是A、丙二醇B、水C、乙醇D、聚乙二醇E、二甲基亚砜48、表面活性剂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是因为A、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作定向排列B、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络合物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溶解度大D、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E、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与水发生氢键结合49、下列有关影响增溶的因素不正确的是A、药物的性质B、增溶剂的种类C、增溶剂的用量D、溶剂化作用和水合作用E、增溶剂的加入顺序50、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快搅拌速度B、通过制粒减小粒径C、溶出介质体积大,药物浓度高D、减少扩散层厚度E、升高温度51、碘酊中碘化钾的作用是A、乳化C、抗氧化D、助溶E、脱碘52、能与水、乙醇混溶的溶剂是A、油酸乙酯B、肉豆蔻酸异丙酯C、花生油D、玉米油E、二甲基亚砜53、下列不能与水混溶制成混合溶剂的是A、聚乙二醇B、乙醇C、植物油D、丙二醇E、甘油54、可提高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降低搅拌速度C、通过制粒增大粒径D、增加扩散层的厚度E、制成固体分散物55、下列可作为液体制剂溶剂的是A、PEG2000B、PEG4000C、PEG6000D、PEG5000E、PEG300~60056、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想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A、加增溶剂B、加助溶剂C、制成盐类D、制成酯类E、采用复合溶剂57、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则90%的乙醇溶液是A、潜溶剂B、极性溶剂C、助溶剂E、增溶剂58、下列溶剂中毒性大但溶解性能广泛的是A、丙二醇B、甘油C、水D、液状石蜡E、二甲基亚砜59、对于二甲基亚砜的认识和使用哪一条是错误的A、本品也称万能溶媒B、主要用于外用制剂以促进药物吸收C、本品因有恶臭,不应用于内服制剂D、也可添加于注射剂,以加强吸收E、本品性质稳定60、下列不属于溶胶剂特性的是A、热力学不稳定B、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C、具有布朗运动D、不具丁达尔现象E、胶粒带电61、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分散体系A、溶液剂B、胶浆剂C、溶胶剂D、乳剂E、酊剂62、于溶胶剂中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为A、助悬剂B、絮凝剂C、脱水剂D、保护胶体E、乳化剂63、关于芳香水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芳香水剂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B、芳香挥发性药物多数为挥发油C、芳香水剂适宜大量配制和久贮D、芳香水剂浓度一般都很低E、制备芳香水剂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64、有关糖浆剂制备贮存过程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可添加乙醇作为稳定剂B、应在30℃以下密封贮存C、制剂中不可添加防腐剂D、生产中需采用蒸气夹层锅加热E、生产所用容器应灭菌处理65、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是A、合剂B、醑剂C、搽剂D、洗剂E、芳香水剂66、下列关于高分子溶液性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高分子溶液为均相液体制剂B、高分子溶液为热力学稳定体系C、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其分子量无关D、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E、高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产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67、以g/g为单位,单糖浆的浓度为A、64.7%B、70%C、75%D、80%E、85%68、高分子溶液剂加入大量电解质可导致A、高分子化合物分解B、产生凝胶C、盐析D、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使胶体具有触变性69、胃蛋白酶合剂处方:胃蛋白酶20g,稀盐酸20ml,橙皮酊50ml,单糖浆100ml,蒸馏水适量,共制1000ml。
液体药剂-2

[制法] (1)将西黄芪胶、阿拉伯胶置干燥乳钵中,加入液体石蜡研匀,一次加入蒸 馏水6ml迅速同方向研磨至产生劈裂声,至稠厚状,示形成初乳;
(2)再慢慢加水随加随研磨,至足量,最后滴加尼泊金乙酯乙醇溶液混匀,
即得。
液体药剂的制备(二) (Preparation of Liquid Dosage Forms)
沉降硫3.8g 2.5g
液化酚0.5ml
甘油5.0ml
吐温-80
蒸馏水加至50ml
[制法] 将大黄粉、沉降硫置乳钵中,加入液化酚、甘油、CMC-Na、吐温-80研匀后,再加
液研磨,加水至全量,即得。
3.质量检查 4.思考题 外观与性状
[制法] 将大黄粉、沉降硫置乳钵中,加入液化酚、甘油、CMC-Na、吐温-80研匀 后,再加液研磨,加水至全量,即得。
液体药剂的制备(二) (Preparation of Liquid Dosage Forms)
实验内容:
1.超声波乳(O/W型乳剂) [处方与处方分析] 液体石蜡 9.4g 西黄芪胶 0.4g 阿拉伯胶 0.4g 蒸馏水加至30ml
实验内容: 2.颠倒散洗剂(混悬剂) [实验方法与原理] Stoke’s law (P186):
where: – – – – – – vs is the particles' settling velocity (m/s) g is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m/s2) ρp is the mass density of the particles (kg/m3 ) ρf is the mass density of the fluid (kg/m3) μ is the dynamic viscosity (N s/m2) R is the radius of the spherical object (m)
药剂学第二章液体制剂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液体制剂一、名词解释1.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2.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溶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的过程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压)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溶解速度: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3.潜溶、助溶、增溶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了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行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增溶: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行成溶液的过程4.胶束 :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行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或胶团5.HLB值、CMC、cloud point :HLB: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例:石蜡无亲水基,HLB=0 聚乙二醇全是亲水基,HLB=20 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介于0~20之间 CMC:开始行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cloud point:温度升高可致表面活性剂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6.乳剂和混悬剂: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行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7.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二、思考题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
(1)优点: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②给药途径多,可内服、外用;③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④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⑤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2.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2--液体药剂的制备

90%乙醇600ml,蒸馏水加至1 000ml。
5.加精制滑石粉作分散剂时,研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滑石粉过细,而使溶液浑浊,需反复滤过才能澄明。
(二)复方碘溶液【处方】碘5g 碘化钾10g 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中,加蒸馏水约5ml,搅拌使溶解,加入碘,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
用于因缺碘所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辅助治疗。
亦可作为甲状腺术前给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
一次0.1~0.5ml,一日0.3~0.8ml;极量:一次1ml,一日3ml。
饭后服。
【注】 1.碘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称取时可用玻璃器皿或蜡纸,不宜用纸衬垫,不应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称量,以防腐蚀天平;称取后不宜长时间露置空气中;切勿接触皮肤与粘膜。
2.碘难溶于水(1:2950),故加碘化钾作助溶剂,以增大其溶解度。
制备时,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碘化钾与碘生成易溶于水及醇的络合物。
其结合形式如下:I2+KI→KI33.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胶塞及金属塞接触。
为避免被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4.本品为深棕色澄明溶液,有碘特臭。
内服时用水稀释5~10倍,以减少刺激性。
(二)复方硼砂溶液【处方】硼砂2g 甘油3.5ml 碳酸氢钠1.5g 液化苯酚0.3ml 蒸馏水加至100ml【制法】取硼砂加入约50ml热蒸馏水中,溶解,放冷,加入碳酸氢钠溶解。
另取液化苯酚加甘油搅匀,缓缓加入上述溶液中,随加随搅拌,待气泡消失后,加蒸馏水至100ml,必要时过滤,即得。
【作用与用途】杀菌防腐。
为含漱剂,用于口腔炎,咽喉炎及扁桃体炎等。
【用法与用量】加5倍温水稀释后漱口,慎勿咽下,一日数次。
【注】 1.硼砂在水中溶解度为1:20,沸水中为1:1,甘油中易溶。
故制备时,宜用热水加速硼砂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举例:枸橼酸哌嗪糖浆(Piperazine Citrate Syrup) 【处方】枸橼酸哌嗪 160g (主药) 蔗糖 650g (赋形剂) 尼泊金乙酯 0.5g (防腐剂) 柠檬香精 适量 (矫味剂) 蒸馏水(aquar) 适量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 取蒸馏水500ml,煮沸,加入蔗糖与尼泊金乙酯,搅拌溶 解后,滤过,滤液中加入枸橼酸哌嗪,搅拌溶解,放冷,加矫味 剂与适量蒸馏水,使全量为1000ml,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驱肠虫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 【注解】1. 枸橼酸哌嗪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半透明结晶性颗粒,微 有引湿性,在水中易溶,5%水溶液pH值为5~6。 2. 本品为澄明的带有矫味剂芳香气味的糖浆状溶液,矫味 剂常用柠檬香精(0.72%)、桑子汁香精(0.22%)的乙醇(0.37%)溶液。
3. 糖浆剂应在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灭菌的 洁净干燥容器中。 4. 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澄清。在贮存中不得有酸 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它变质现象,并应符合微生 物限度检查要求。 5. 糖浆剂中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必要时可添加适量 的乙醇、甘油或其它多元醇。如需加入防腐剂,羟苯 甲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苯甲酸或苯甲酸钠的 用量不得超过0.3%。
醑剂
醑剂(spirits)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 供内服或外用。 凡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制成醑剂。 醑剂中的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 一般为60%~90%。 醑剂中的挥发油易氧化、挥发,变色等。应贮 存于密闭容器中,但不宜长期储存。 醑剂可用溶解法和蒸馏法制备。
芳香水剂
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系指芳香挥发性 药物 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剂,制备的含大量 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 制备:挥发油、化学药物多用溶解法、稀释 法;药材作原料多用蒸馏法。 注意:①芳香水剂嗅味应与原药物相同,不 得有异嗅、混浊、沉淀。②挥发油易氧化、 生霉变质,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应密封, 在凉暗处保存。③芳香水剂宜新鲜配制,不 宜久贮。
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量处于一定比例时, 药物在复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各单一溶剂中 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称潜溶,此混合溶剂 称为潜溶剂。
4.使用助溶剂
常用的助溶剂: 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 ①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 种物质时,能够↑药物 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 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 ②酰胺化合物, 低其生物活性,称助溶, 如乌拉坦、乙酰胺等; 第三种物质称助溶剂。 ③某些无机化合物, 如碘化钾、氯化钠等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类 2.引入亲水基团 3.使用混合溶剂 4.加入助溶剂 5.加入增溶剂
1.制成可溶性盐类
药物分子中若含有酸性 或碱性基团,则可用碱 或酸与其成盐,使成为 离子型极性化合物而增 溶。
2.引入亲水基团
将亲水基团引入难溶性 药物分子中可增加在水 中的溶解度。
3.使用混合溶剂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二、常用溶液型液体药剂 (一)糖浆剂
糖浆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 定。 1. 糖浆剂含蔗糖应不低于65%(g/ml)。 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药物用新沸过的水溶 解后,加入单糖浆;如直接加入蔗糖配制,则 需加水煮沸,必要时滤过,并自滤器上添加适 量新沸过的水,使成处方规定量,搅匀,即得。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
一、高分子溶液的概念与性质
1、定义: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 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2、性质:
二、高分子溶液的制备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 溶解性 一些高分子化合物能与水发生水合作用,质点水化后以 分子状态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常称亲水胶体溶 液。 另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玉米朊等,其分子中非极性基团 如—CH3,—C6H5等数目多,能分散在半极性或非极性 溶剂中,称高分子非水溶液,如玉米朊乙醇溶液。 2. 胶凝性 有些亲水胶体溶液当温度降低时,呈链状分散 的高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网状 结构之中,形成了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称为凝胶,形 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凝(Gelatination)。 影响胶凝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和电解质。 余见教材
增溶剂 (solubilizer)
增溶(solubilization):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 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主要指水)溶解度
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solubilizer):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 剂。 增溶质(solubilizates):被增溶的物质。 增溶量: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在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有些药物在溶剂中即使达到饱和浓度, 也满足不了临床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这时可加入增溶剂增加 药物的溶解度。例如油溶性微生素、激素、抗生素、生物碱、 挥发油等。 例如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 加到50%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煤酚皂”溶液。 常用的增溶剂多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山梨坦和聚山 梨酯等。
分类
糖浆剂按用途可分为单糖浆、芳香糖浆和药用 糖浆三类
分类 特点和应用 举 单糖浆 橙皮糖浆、姜糖浆 磷酸可待因糖浆、硫 酸亚铁糖浆 例 单糖浆 不含药物,供制备含药糖浆及 作为矫味剂、助悬剂使用 芳香 糖浆 药用 糖浆 含芳香挥发性物质,用作矫味 剂 含有药物,有治疗作用
制备 1、热溶法:系将蔗糖溶于沸蒸馏水中,降温加入药物,搅拌溶 解、过滤,再通过过滤加水至全量,分装即得。 蔗糖溶解速度快,生长期的微生物容易被杀死,糖内含有的某些 高分子物质可凝聚滤除,过滤速度快。 加热过久或超过100℃,特别在酸性下蔗糖易转化成葡萄糖和果 糖(俗称转化糖),制品的颜色变深。转化糖具有还原性,可延 缓某些药物氧化变质。因此此法适合于热稳定性药物和有色糖浆 的制备。 2、冷溶法:系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剂。 可用密闭容器或渗漉器来完成。此法生产周期长,制备过程中容 易污染微生物。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剂,制备的糖浆剂颜色 较浅。
芳香水剂制备
1.溶解法
取挥发油或挥发性药物细粉→加微温纯化 水适量→用力振摇(约15分钟)→冷至室 温后→滤过→自滤器上加纯化水至全量即 得。
2. 蒸馏法 称取一定重量的生药,装入蒸馏器中,加 蒸馏水适量,加热蒸馏,或采用水蒸汽蒸 馏,使馏液达一定量后,停止蒸馏,除去 馏液中过多的油分,滤过得澄明溶液。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黄娇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药剂 一、概述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三、常用溶液型液体药剂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一)溶解度及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 药物 ② 溶剂 ③ 温度。 ④ 药物晶型。 ⑤ 粒子大小 ⑥ 第三物质。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二、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带电性(双电层) 水化膜
•电解质(盐析、絮凝) •脱水剂 •相反电荷高分子溶液
- - - 阿拉伯胶 - - -
+ +
+
- - + - 阿拉伯胶 + - - +
1、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化 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较少用。 2、 溶解法 制备工艺过程概述为: 添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 3、稀释法 是指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使用时再 用溶剂稀释至需要浓度。 •溶解度小、慢的:
粉碎、加热、助溶、增溶 •易氧化:放冷、抗氧剂 •挥发药物:最后加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三)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
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 1. 霉败问题 2. 沉淀问题 3. 变色问题 。
制备糖浆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制备糖浆的蔗糖,应为药用白砂糖,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2000年版标准。
2.糖浆剂中的药物可以是化学药物或药材的提取物。
3.单糖浆或含糖量高的糖浆剂不易生长微生物,低浓度的糖浆 剂容易污染和繁殖微生物,必须加防腐剂,并应符合微生物限 度检查要求。
溶解法 化学反应法
第二章
液体药剂(二)
二、常用溶液型液体药剂 (三)甘油剂 例 碘甘油(Iodine Glycerine) 【处方】碘10g, 碘化钾 10g,蒸馏水10ml,甘油加至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水溶解后,加碘,搅拌使其溶解,再加甘 油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消毒防腐,用于口腔粘膜感染,牙龈炎、牙周 炎、冠周炎及牙周炎治后龈袋消炎。 【注解】①甘油作为碘的溶剂可缓和碘对粘膜的刺激性,甘油 易附着于皮肤或粘膜上,使药物滞留患处,而起延效作用。 ②本品不宜用水稀释,必要时用甘油稀释以免增加刺激性。 ③ 碘在甘油中溶解度约1%(g/g,16℃),加碘化钾可助溶,并 可增加碘的稳定性。 ④ 配制时,宜控制水量,以免增加对粘膜的刺激性。
D. 制备 3、混合法:系将含药溶液与单糖浆均匀混合制备而成。 (1)适合于制备含药糖浆剂。该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灵活。 (2)含药糖浆一般含糖量较低,要注意防腐。 (3)一般水溶性药物或药材提取物,可先用少量蒸馏水制成浓 溶液;水中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可酌加少量其它适宜的溶剂使之溶 解,然后与单糖浆混匀。 (4)液体制剂可直接加入单糖浆中,混匀。 (5)药物如为含醇制剂,可先与适量甘油混合,再与单糖浆混 匀。 (6)药物如为水性浸出制剂,因含蛋白质易发酵变质,故应先 加热至沸,使蛋白质凝固滤法,滤液加入单糖浆中,混匀。
液体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 在1n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 体药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 剂、酊剂等。 特点:药物分散度大,易吸收;稳定性差,特别是某些 药物的水溶液;多采用溶解法制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