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c caryophyllata Thunb以其干燥花蕾入药,其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药材之一。

本文主要从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近些年来对丁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标签:丁香丁香酚药理作用丁香(F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植物,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用其干燥花蕾入药,又称公丁香。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用药材,具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

中医上多用于脾胃虚寒,呢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

丁香因萼筒中存在油室结构,富含油质,主要为丁香油15%~20%,丁香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 )64%--85 %,低的含36.7%~62. 7%,含乙酞丁香酚(acetyleugenol)7 %~15%,β-T香烯(Ei-caryophylene)占9. 12%,以及其他少量成分如甲基正戊酮、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

因此丁香油的药理作用主要由以上3种主要成份引起。

现就近年来对丁香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丁香主要成分研究丁香挥发油是丁香的主要成分。

邱琴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东饶平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干燥花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

结果:从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6种物质,鉴定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鉴定26个成分。

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是丁香酚,相对含量是80. 33%,其次为2-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乙酸醋,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δ-杜松油烯,α-石竹烯,对烯基茵香醚等。

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蔡酚、鼠李素、齐墩果酸等黄酮成分。

三黄片的临床药理药性分析

三黄片的临床药理药性分析

在 临床上应用广泛 , 除传统上的应用 , 现又有其新功效的研 究, 本文主要综述三黄片 的临床应用。
1 用 于便 秘
向, 特别是近 2 年来 , O 随着性传播疾病 的蔓延 , 阴道炎 的发 病 率明显增加。阴道炎的治疗方法很多 , 均有显效 , 临床上 阴道炎 常常不是单一病原体的感染 ,单一用药常不能收到
【 关键词 】 三黄片 ; 药理 ; 药性

般认为 本方是根据东汉时代张仲景《 金匾要略》
积滞 于肠中而起 。症状以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 、 腹痛 , 里急 后重, 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为主, 当分 虚实 , 治疗 实则清热化 湿, 凉血解毒, 消积导滞 。成药三 黄片中主药大 黄性苦 味寒 ,
含有穿心莲 内脂 在I 床上证 明对治疗细菌性痢疾 有特 效其 l 缶 疗效较与痢特灵 为优 , 副作用和毒性 。 且无 故三黄片配合穿
心莲[ 1 1 治疗 细菌性痢疾效果 良好 。 0
4 用 于 妇 科 疾 病 41 阴道 炎 . 阴道 炎为妇科常见病 ,如不彻底 治疗有反复发作倾
肠蠕动而促进肠 内容 物的蠕动, 到加速排便的效果 。 起
大黄具有 泻热通便 、 活血祛瘀 、 清热解 毒之功效 , 其所 含的大黄酸能刺激大肠壁 引起肠管收缩及分泌增 多而增液
润肠; 黄岑清热泻火 ; 酸黄连素抗菌消炎, 盐 三药合用共奏清
热泻火通便抗炎之效[】 5。
2 用 于 胃 肠 炎 对于 胃肠炎 , 三黄片有抗 菌消炎 的作 用 , 有研究表 明,
5 用于冠心病 。 高血压
三黄片能作用于小 鼠胃肠道 ,具有 明显 的泻下作用和促进 胃肠运 动的作用 , 能降低小 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 对抗醋

车前草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车前草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车前草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摘要车前草属于车前科车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和整草被用作药物,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常用中药,具有清肝脏明目、通淋、利尿、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研究目的:本文以研究车前草的抗菌活性、探寻抗菌活性良好的先导化合物为主要目的。

实验方法:本次研究以硅胶柱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重结晶法为分离方法,并使用MIC测试法、MBC测试法对分离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检测。

实验结果:通过分离提取从车前草中得到五种化合物,使用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分析,鉴定出车前草中含有油酸(I),亚麻酸甲酯(II),亚油酸(III),化合物(IV)、山楂酸(V)五种化合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I),化合物(III)和化合物(V)可以在较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同时第五种化合物(V)可以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明显比对照药物硫酸链霉素更好。

化合物(I)和化合物(V)在耐药菌的抗菌活性测试中也显示出抑制特性。

在细菌耐药性测试中发现化合物(V)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实验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结果整理发现化合物(V)不仅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细胞无损害,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抗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车前草提取物抗菌活性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1.前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导致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目前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普遍存在,由此出现了许多耐药性性很强的超级细菌,使得抗生素的耐药周期不断缩短,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因此,新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药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普遍关注的热点。

车前草是车前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最早《神农本草》中有记载:“车前子,味甘寒无毒,久服轻身耐老,一名当道”,被列为上品药材[1]。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凉血、祛痰、消肿、护肝明目、抗衰老、修复受损细胞等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车前草对各种感染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针对车前草中有效抗菌单体的研究较少,不能完全反映车前草的药用价值。

抗菌药物药理作用总结

抗菌药物药理作用总结

抗菌药物药理作用总结:
1、干扰细胞壁合成:主要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共价结合,抑制其转肽酶、内肽酶和羧肽酶的活性后,阻碍肽聚糖的交叉联结,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丧失屏障作用,使细菌在相对低渗环境中变形、裂解而死亡;
2、损伤细胞膜功能:某些抗生素分子呈两极性,其亲水性端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结合,亲脂性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相结合,导致胞膜裂开,胞内成分外漏,细菌死亡。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制真菌细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均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3、抑制蛋白质合成:抗生素多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作用部位及作用时段各不相同;
4、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抗生素可通过影响细菌核酸和叶酸代谢发挥抗菌作用。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药性是药物与疗效有关性质和性能的统称。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中药学的主要特色,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在长期的临床用药过程中用药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第1节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四性是指寒、热、温、凉是四种不同的药性,实际是药物寒性与热性两种不同的性质。

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是中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中医治病是利用药性之偏性调整人体这偏性,从而达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然而四性是否客观存在?是否有客观而有效的差别标准?四性的生理活性及物质基础是什么等问题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关注,至今仍有很大争议。

中药四性理论的研究是国家基金优先资助的领域之一。

1、四性的药效学研究1.1 60年代侯灿:对72味中药分别通过抗菌、退热、抑制、兴奋作用和是否含有挥发油五个项目进行研究。

结论:寒凉药具抗菌、退热、抑制作用,认为寒凉药是能够最终改善机体热量过午剩反应状态或适应这种状态和药物。

温热药具有兴奋、刺激作用,主认为温热药能够最终改善机体热量不足的反应状态或适应这种状态和药物。

1.2 70年代梁月华从寒证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角度进行研究临床与药理研究。

结论:温热药增强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活动;寒凉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活动降低。

两类药通过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纠正机体寒热不平衡状态。

2、四性对环核苷酸的影响结论:温热药提高cAMP水平寒凉药提高cGMP 水平3、四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结论:寒证病人和温热证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神经递质含量等研究也表明四性与中枢神经有关。

寒证模型动物和热证模型动物给予电刺激后,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表明中枢抑制增强。

板蓝根与柴胡的药性区别

板蓝根与柴胡的药性区别

板蓝根与柴胡的药性区别板蓝根和柴胡是中医药中常见的两种药材,它们具有一定的药效和功效。

尽管它们都被广泛使用于中医药领域,但是它们的药性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板蓝根和柴胡的药性进行比较分析。

板蓝根的药性板蓝根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材,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板蓝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蓝花苷、蓝芩苷、苍蝇头甙等。

这些成分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对感冒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板蓝根还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同时,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组织损伤和炎症症状。

板蓝根具有广谱性的药理活性,对不同类型的炎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尽管板蓝根具有很多药理活性,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禁忌症。

长期或过量使用板蓝根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在使用板蓝根时需要注意适量,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柴胡的药性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

它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症状,如郁郁寡欢、失眠多梦等。

柴胡含有苦柴胺、黄酮类物质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和排毒,缓解肝脏不适。

柴胡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对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同时,柴胡还可以增加机体对应激的适应性,减轻应激对身体的伤害。

然而,柴胡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柴胡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暴力滥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另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柴胡,以免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板蓝根与柴胡的区别尽管板蓝根和柴胡都属于中医药材,但它们的药性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板蓝根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等病症;而柴胡主要是舒肝解郁,适用于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症状。

其次,板蓝根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对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柴胡主要具有增加机体对应激的适应性和抗炎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药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在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药理学效应。

中药药理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中药本身的性质、用药剂量、病人的个体差异、疾病的特点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中药本身的性质1. 药材的属性:中药药效的大小和特点与所用药材的种类有关。

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毒性等属性直接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有些药味苦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有些味辛辣,入肺、胃经,具有散寒、温胃的作用;有些性热,入肝、肺经,具有活血、消痰的作用。

2. 药物的制剂形式:不同的药物制剂形式对药物的溶解速度、吸收速度、分布、排出速度等均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对药效的发挥方式不同,对治疗疾病的速度和效果都有不同的影响。

3. 药物的品质:中药药效的大小和特点与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等因素也有关。

而且,混杂与否、品种是否正宗、质量是否上乘、药物是否被替代等均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4. 药物的活性成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这些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生物碱类、酚类、生物碱酸类、萜类、甾体类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药理作用。

二、用药剂量1. 用药剂量的大小:用药剂量的大小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剂量大小适宜能够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发挥其最佳的药理作用。

而过大的剂量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过小的剂量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 用药剂量的频次:频次的调节对于中药的药理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的频次适宜能够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提高药效。

而频次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

三、个体差异1. 年龄、性别、体质: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人在用药后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对于不同的病人,在用药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2. 疾病状态:不同的疾病状态也会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

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

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

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摘要: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

中药药性指的是中药对人体的作用特点和性质,如寒、凉、平、温、热等不同属性。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是中药药理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中药性质和人体状况的综合分析,为中药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药药性理论的特点包括个体化、综合性和动态性,这些特点使中药应用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中药药性理论的应用包括药物配伍、药物制剂和药物调配等方面,为中药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未来,应加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中药药性的认识,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属性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

中药药性理论认为,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与其自然属性有关,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性味特点和药理作用,因此需要根据中药药性的特点来进行配伍和应用。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是中药的性味归经理论。

中药的性味是指中药的属性和特点,其中性指中药的温度和寒热性质,味指中药的味道和化学成分,归经指中药对人体经络的影响。

这些属性和特点决定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药药性理论具有个体化、综合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个体化是指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综合性是指中药药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中药的性味、功效、药量等;动态性是指中药药性随着时间和用量的变化而变化。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类型和病情进行选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1.1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中药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

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包括中药对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等。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已逐渐从经验性的认识转化为系统性的研究,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全面解析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全面解析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优化连翘 败毒丸(膏、片)的生产工艺,提 高产品质量和疗效。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剂型创新研 究
针对市场需求和患者使用习惯,研 发新型剂型的连翘败毒丸(膏、片 ),提高药物的便利性和适应性。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临床应用 拓展
深入研究连翘败毒丸(膏、片) 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拓展 其临床应用领域,提高药物的实 用价值。
03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代谢和 排泄主要依赖肝肾功能,肝肾功 能不全者使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剂量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用药剂量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自行增减。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连翘败毒丸 (膏、片)。
02.
连翘败毒丸的安全性
临床试验证实,连翘败毒丸在治疗过 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
03.
连翘败毒丸的适应症
连翘败毒丸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 痛、口舌生疮等病症的治疗。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药效学研究
连翘败毒丸的药效成分研究
通过实验分析,揭示了连翘败毒丸 的主要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连翘败毒丸对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
连翘败毒丸在皮炎治疗中的效果
连翘败毒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皮肤 红肿瘙痒,对皮炎有良好疗效。
连翘败毒丸在痤疮治疗中的使用
连翘败毒丸可清热解毒,减少痤疮病灶的 炎症反应,有助于痤疮的治疗。
连翘败毒丸(膏、片)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连翘败毒丸在治疗感冒中的应用
连翘败毒丸具有清热解毒、散风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 痛、咳嗽等症状。
连翘败毒丸(膏片)的全面 解析

头孢他啶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他啶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医 疗 论 坛
Me d i c i 8 l I a t me n t F o u m r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7 3・
害 、血液功能影 响及双硫仑样反应 。认为头孢他啶在临床应用时 ,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对不 良反应进行总结 ,能够及时识别 ,及时处 理。
【 关键词 】 头孢 他啶 ;药理作 用 ; 不 良反应 【 中图分类号 】R 9 7 8 . 1 1 【 文献标 志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2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0 7 3一 O 1 验 转 阴性 。
1 药 理 作 用 及 应 用
2 . 3 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 害是头孢他 啶导致 的机体 较为 严重 的临床症 状之 一 ,常见 于老 年患者 ,临床主 要表 现为 双 肾区疼痛 、血 尿 、蛋 白尿 ,药 物主 要从 肾脏 排泄 ,半 衰 期为 1 . 9 3 h ,肾功 能正 常者在疗 程 内很 少发 生 肾功 能改 变 , 而老年患者 ,大 多 肾功 能减 退 ,导致 三代头 孢菌 素消 除半 衰期伴有不 同程度延 长 ,从 而引起 。 肾损 害。因此 ,给药后 , 患者应多饮水 ,保持 2 4 h排 尿量在 1 2 0 0 m l 以上 ,并根 据肌
头 孢 他 啶 的 药 理 作 用 及 不 良反 应 分 析
苏 玉 华
山东省 德州市人 民医院药剂科 ,山东 德州 2 5 3 0 1 4
【 摘 要 】 对头孢他啶的药理 作用 、应用及 不 良 反应 进行分 析和探讨 。综述其 不 良反应主要 包括变 态反应 、胃肠道 反应 、肾功能损

治疗妇科疾病的几种外用中药药理分析

治疗妇科疾病的几种外用中药药理分析

拉唑治疗:每日于饭前服用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周期为2周。

实验组在此方案上加以铝碳酸镁进行治疗:1000mg/次,1次/d,于清晨服用药物,连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依据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2 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综合上述,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1]李宇.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疗效[J].饮食保健,2020,7(9):58-59.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n=50)15(30)32(64)3(6)47(94)*对照组(n=50)9(18)27(54)14(28)36(72)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妇科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的病症,在中医学中是一个重要分支,应用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已有数千年历史,并地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如何把握药性特点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1]。

事实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材不多,在上万种中草药中,治疗妇科疾病的外用中药屈指可数。

因此如何掌握这些治疗妇科疾病常用中药的药性、药理,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把握分寸,合理应用,趋利避害意义重大[2]。

妇科疾病中阴道炎困扰着一部分患者,现我院妇科专家自拟外用方剂,组方包括蒲公英,黄柏,苦参,薄荷,冰片,下文将对上诉5味中药进行药理分析研究,以期扬长避短,为更科、更合理地利用中药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蒲公英,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植物,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蒲公英的药理作用逐渐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揭示。

本文旨在综述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蒲公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将对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的药理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综述蒲公英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利胆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本文还将对蒲公英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展示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挖掘其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蒲公英,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化学成分复杂且多样。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方法的不断创新,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蒲公英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蒲公英苷、蒲公英素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蒲公英还富含多糖类成分,如蒲公英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除了上述成分外,蒲公英中还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甾醇、氨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

挥发油是蒲公英香气的主要来源,其中包含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蒲公英醇、蒲公英酮等。

有机酸如咖啡酸、绿原酸等,则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甾醇类成分如β-谷甾醇,对调节血脂、抗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蒲公英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深入研究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的药用价值,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蒲公英的药理作用蒲公英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发表时间:2018-08-20T11:31:11.1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作者:高旭[导读] 探讨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从而对这三种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高旭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武清 301700摘要:目的:探讨归肺经中药的药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从而对这三种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方法:结合《中国药典》中对归肺经中药的记载,对其药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四性分布中寒性中药有107味,占到了归肺经中药总量的42.8%,以寒性为主。

五味分布中苦性中药有128味,占到了归肺经中药总量的51.2%,以苦味居多。

归肺经中药中兼归经药物中脾性药物含量最多,占比为61.2%,以保护脾胃为主。

化学成分中苷类物质含量最多,占比为40.8%,以苷类物质为主。

药理作用中抗病毒类药物含量最多,占比为56.8%,以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活血止咳为主。

结论:归肺经中药中含有苷类成分,多苦寒,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抗病毒以及抗菌的作用。

关键词:归肺经中药;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引言在中药理论体系中中药药性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药的性质和理论做了主要概括,同时介绍了有关中药方面的特性,也是许多临床医师用药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归肺经中药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增强患者免疫力、清热解毒、活血止咳中极为重要的一类中药。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

经络能够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改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症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

归经也是中药理论中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中药法典和著作中都将中药的归经药性归纳到不可缺少的条目之中,对临床的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当前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而归肺经中药是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中药,在治疗中较为常见,同时肺经系统和当前的解剖较为接近,所属在脏腑器官较为明显,为中药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药一枝黄花的临床运用与药性分析

中药一枝黄花的临床运用与药性分析

1、一枝黄花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华本草》记载有早期的`临床应用报道:3.1 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2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3.3 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3.4 其他应用早期报道还有治疗手足癣、带状疱疹、口腔溃疡等皮肤黏膜真菌感染;近年来对一枝黄花在临床应用的报道也有不少,如黄飞翔等对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用一枝黄花煎液预防口腔霉菌感染有效。

2、一枝黄花的成分一枝黄花属植物品种多,有120多个种类,主要生长在北美洲,其中中国有4个品种:毛果一枝黄花,一枝黄花,钝苞一枝黄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对一枝黄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西欧国家比拟多,不同品种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一枝黄花〔主要含黄酮、皂苷、苯甲酸苄酯、当归酸桂皮酯、炔属化合物、苯丙酸等。

1.1 黄酮类芦丁〔Rutin〕、山柰酚-3-芦丁糖苷、异槲皮苷、山萘酚-葡萄糖苷。

1.2 皂苷类一枝黄花酚苷〔leiocarposide〕。

1.3 苯甲酸苄酯类2,3,6-三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羟基-6 -甲氧基苯甲酸苄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苄酯。

1.4 当归酸桂皮酯类当归酸-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当归酸-3-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

1.5 炔属化合物〔2E-8Z〕 -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2Z-8Z〕-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

1.6 苯丙酸类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

1.7 其他谷甾醇〔sitosterol〕[5]、δ-杜松帖烯〔δ-cadinene〕 ,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a2+,Mg2+含量较多。

3、一枝黄花的药理活性2.1 抗菌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对红色癣菌及禽类癣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

一枝黄花水煎醇提液有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疗效与制霉菌素相当。

2.2 其他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

三黄片的临床药理药性分析

三黄片的临床药理药性分析

三黄片的临床药理药性分析标题:三黄片的临床药理药性分析导言:三黄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由黄芩、黄连和黄柏三味药材组成。

此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三黄片的临床药理药性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黄芩的临床药理药性1. 清热解毒作用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急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等。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抗过敏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抑制过敏原介导的细胞因子释放,减轻过敏反应。

实验证明,黄芩提取物在小鼠皮肤模型中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二、黄连的临床药理药性1. 抗菌作用黄连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中,黄连常用于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2. 改善胃肠功能黄连可以增加和调节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研究发现,黄连能够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分泌,保护胃黏膜的完整性,减轻胃溃疡的症状。

三、黄柏的临床药理药性1. 抗菌消炎作用黄柏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黄柏中的黄柏碱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的生长。

此外,黄柏还具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等炎症性皮肤病。

2. 抗氧化作用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抗氧化应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实验证明,黄柏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三黄片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过敏和改善胃肠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

其组方中的黄芩、黄连和黄柏分别具有不同的药理药性,相互协同作用,增强了药效。

药理处方分析【范本模板】

药理处方分析【范本模板】

处方分析(一)患者,女,70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因着凉病情加重4天,咳嗽、胸闷、痰多、喘息、夜晚不能入睡入院。

查体:T:37. 5℃,WBC:11×109/L,听诊两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医生开出处方如下,分析是否合理用药,为什么?Rp:①阿莫西林0。

25 g×20用法:0.5mg 3次/d②氨茶碱0。

2g×10用法:0.2g 3次/d③溴己新8 mg×20用法:16 mg 3次/d【分析】:此处方属合理用药.原因:慢支患者急性发作期要①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的性质及药物敏感程度选择抗菌药。

轻者,口服或肌注抗生素,重者,静脉注射抗菌谱较广的药物;②祛痰止咳:选择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或中药,痰液黏稠者可雾化吸入。

老人、体弱及痰多者,不应使用如可待因等强镇咳剂;③解痉平喘:氨茶碱、沙丁胺醇、异丙阿托品等平喘药均可。

处方分析(二)患者,男,22岁,哮喘复发3d,有8年哮喘史。

伴轻度咳嗽,痰呈泡沫状,量不多.诊断:支气管哮喘.医生开出如下处方,请分析是否合理.Rp:①醋酸泼尼松片5mg×30用法:5mg/d 3次/d②氨茶碱片0。

1g×20用法:0。

1g/次3次/d③溴已新片8mg×40用法:16mg/次3次/d【分析】:此处方属合理处方.醋酸泼尼松为抗炎性平喘药物,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及其他平喘药物无效的重症患者;氨茶碱为疗效可靠的平喘药,并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溴已新为粘痰溶解药,有祛痰、止咳作用,可以帮助畅通呼吸道、缓解哮喘.三药合用疗效增强.处方分析(三)患者,男,42岁,消化性溃疡2年余,时轻时重,每当发作严重时就服用奥美拉唑,特点是服药后症状就消失,停药后就严重复发,无明显诱因近半个月加重。

诊断:消化性溃疡.处方如下,分析是否合理用药,为什么?R P:①奥美拉唑20mg × 7用法:20mg 1次/d②阿莫西林0。

前胡的药性和功能主治

前胡的药性和功能主治

前胡的药性和功能主治药性概述前胡,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和根茎被用作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性。

前胡性味苦、寒,归肺、胆经。

药性分析前胡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黄酮苷类化合物、黄酮苷酶抑制剂、生物碱等。

这些成分赋予前胡抗氧化、抗炎、抗菌、解痉、利尿等多种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前胡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以下是前胡的功能主治:1.抗炎作用:前胡中的黄酮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等方式发挥作用。

因此,前胡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炎症性肺部疾病。

2.抗菌作用:前胡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它可以干扰细菌的生物膜形成、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前胡常被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

3.解痉作用:前胡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能够舒缓肌肉紧张和痉挛,缓解疼痛。

它常被用于治疗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4.利尿作用:前胡能刺激肾脏排尿,提高尿液量,起到利尿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

5.抗过敏作用:前胡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减轻过敏症状。

它常被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6.抗肿瘤作用:前胡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它在肿瘤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使用方法前胡可以煎汤、泡水、制成浸膏等不同形式使用。

常见的使用方法有:1.煎剂:取适量前胡,研粉后加水煎煮成浓汤,每日分次服用。

2.泡水:将适量前胡放入杯中,加入热水冲泡成茶,每日可饮用1-2次。

3.浸膏:将前胡研粉后与其他药材混合,加工成浸膏,按照医生指导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前胡,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2.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在使用前胡前应咨询医生,并按医嘱使用。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类型、提取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黄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芩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黄芩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推动黄芩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乙酮类、挥发油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最为突出的化学成分之一,其中黄芩苷(baicalin)是最具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中还含有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外,黄芩中还含有苯乙酮类化合物,如黄芩酮(scutellarein)等。

这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是黄芩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挥发油类化合物也是黄芩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多种成分。

这些挥发油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特殊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等。

黄芩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的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1. 白果槲寄生的概述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又称桑寄生、槲寄生,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状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果槲寄生就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其主要功效包括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抗衰老等,对于治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遗精滑精、久咳虚喘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白果槲寄生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鞣质、脂肪油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随着对白果槲寄生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也得到了更为详细的揭示。

在中医理论中,白果槲寄生被认为具有温补肾阳、益精固涩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遗精滑精、阳痿早泄等病症。

白果槲寄生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延缓衰老过程。

由于白果槲寄生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安全性和副作用问题也亟待进一步研究。

在使用白果槲寄生时,应遵循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用药。

1.1 植物概况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又名槲寄生、鸡骨草、牛筋草等,为桑科槲寄生属植物。

其原产于亚洲,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白果槲寄生为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上有许多突起的皮孔。

叶片呈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锯齿,雌雄同株异花,花期在5月至6月间。

果实呈扁球形,成熟时呈黄绿色,内含24颗种子。

白果槲寄生的根状茎肥厚,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常依附于树木、岩石等物体生长。

白果槲寄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根状茎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白果槲寄生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肝炎、肾炎、胃病等多种疾病。

白果槲寄生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氧化等。

1.2 药用历史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草药千里光药理药性研究分析

中草药千里光药理药性研究分析

中草药千里光药理药性研究分析中草药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瘁、散瘀消肿等功效,被用于广谱抗茵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千里光含有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受到普遍关注。

医学对千里光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最新研究发现,千里光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的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可以治疗各种妇科炎症。

千里光为菊目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的地上干燥部分。

千里光原名千里及,别名九里明、九龙光、黄花草、九岭光、蒲儿根、一扫光等,始载于《本草拾遗》,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多生于丘陵山地林边,灌丛草丛和路边,夏秋采收,是应用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之一。

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散瘀消肿等功效。

一直以来对其理化性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

观察发现千里光属于进化枝系的典型成员,且核型的对称性较高,处于较原始的类型。

千里光属与族内橐吾属和大吴风草属许多形态相近,但在细胞染色体亲缘关系上距离较远(族内水平)何希荣等从根、叶、花等三方面区别千里光和单头紫菀。

李玲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醋酸乙酯一甲醇一甲酸为展开剂建立了千里光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千里光进行了对比试验阐。

张朝凤等采用HPLC—UV获得l2批千里光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检出8个共有峰[91。

用LC—ESI—MS技术分析共有峰主要为绿原酸或黄酮类成分。

千里光作为主要成分广泛应用在复方制剂像复方制剂中的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就是很不错的治疗妇科炎症产品。

研究发现千里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又建立了三七化痔丸中千里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陈进军等用千里光全草粉试剂制成泡腾片,并进行有关质量检查,为新剂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等以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和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及其N一氧化物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7-09-06T15:43:34.6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2期作者:赵仲禄文俊王彦戚宏云邓旦马国棟[导读]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1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松鸣镇卫生院甘肃和政 731200)(2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买家集镇卫生院甘肃和政 731200)(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张棉乡卫生院甘肃张家川 741500)(4甘肃省和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和政 731200)【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了解中药药理药性,并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中药预防疾病的进展,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中有很多含有中药药理药性,这些抗生素在应用的过程中与西药不同,医生应该谨慎使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主要通过对金银花、鱼腥草以及板蓝根等几类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提高临床上应用抗菌类重要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合理发挥抗菌类重要的功效,现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01-02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应用价值,在防治感染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和西药相比具有整体抗感染效果好,不易复发的优势[1]。

《千金方》、《本草纲目》等我国古代医学名著中记载了很多中草药除菌杀毒的作用[2]。

中药对多种细菌、真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既能够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又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大量增加,降低药物治疗效果[3]。

所以加强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分析和了解,更好的发挥其药用价值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1.中药药理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药理药性作用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从药理学的角度分析中药药性的本质。

中药药理药性的分析强调药物与人体细胞、分子以及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给“药性”理论赋予一定的效应内涵[4]。

这种理论解释了中药应用规律,也是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根据中医药理论分析,发现中药功能和中药临床应用之间能够很好的互通,从中药药性功能中可以看出中药相关临床应用特点,同样由于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够判断出其药性功能。

中药的药性与临床应用的一致性,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的一致性,使药理理性和药理研究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

所以说药理药性分析研究是最能够体现出中医药理指导和融合发展的途径,药理作用是中药现代应用的反映,中药药性功能和药理作用之间有较好的互通,但是目前缺乏临床验证。

临床上对中药药理药性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促进中西药药理内在联系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能够很好的解释中药药性本质,重视药物与细胞、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傅春升[5]等专家研究发现对中药热性药药理进行研究,发现热性药能够增强代谢,提高机体产热能力;比如人体注射热性药麻黄碱后能够很好的提高机体的代谢率。

许晓燕[6]等专家研究认为寒证患者尿液中的cGMP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阳虚患者血液中的cAMP比较多,而寒证、阳虚患者服用热性药物后cGMP/cAMP比例逐渐平衡。

表明温热性药物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体机体多种生理功能[7]。

2.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和应用2.1 鱼腥草的药理药性和应用鱼腥草属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性寒、味苦,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

此药经肺经,能够发挥较好的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和清肿排脓的作用[8-9]。

另外,鱼腥草含有挥发油、阿福苷等多种有效成分,所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以及八叠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有直接抵抗作用。

综合功能具有抗菌、消炎、平喘、利尿、镇咳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鱼腥草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流感、肺脓肿、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可以用鱼腥草、金线草、各15g,木桶9g、石苇12g、海金沙20g,水煎服用;呼吸道感染:鱼腥草15g,连翘、金银花、桔梗各10g,甘草、贝母各6g,水煎服用;流感:鱼腥草、麦芽各20g,黄芩、山楂、茯苓各15g,桔梗、前胡、百部、北杏仁、白前、苏梗、法半夏各15g,甘草5g,陈皮6g,水煎服用。

肺脓肿:鱼腥草、冬瓜仁各30g,芦根20g,桔梗15g,水煎服用。

2.2 金银花的药理药性和应用金银花属忍冬科植物,我国古代医学著作《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今处处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帮名忍冬”[10]。

金银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力功能。

金银花性寒、味苦,清热解毒,不伤胃。

金银花含有丁香油酚、绿原酸、挥发油等,成分有苯甲醇、亚油酸甲酯以及芳樟醇等等,这些理化成分能够有效抵抗白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等多种原微生物,能够起到很好的抗炎解毒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金银花的在临床上一般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扁桃体炎、急性胰腺炎以及胆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如果患者患有急性扁桃体炎和流感可以采用连翘、金银花各15g,北杏仁、牛蒡子各9g,薄荷、淡竹叶各5g,桔梗6g,水煎服用;如果患者患有急性咽炎:采用金银花、连翘各12g,牛蒡子9g,射干9g,马勃3g,水煎服用;风寒感冒:金银花、连翘30g,薄荷、淡豆?各15g,荆芥12g,淡竹叶、芦根、各10g,牛蒡子9g,桔梗6g,水煎服用;胆道感染: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黄芩各20g,水煎服用;急性胰腺炎:金银花、黄芩、蒲公英、大黄、槟榔、大黄、白芍等各30g,延胡索15g,芒硝10g,甘草5g,水煎服用。

2.3 黄连药理药性和应用黄连属于毛茛科多年生长常绿草本,主要以根状茎入药;性感、味苦,归胃、脾、心、肝、胆、大肠经。

此药在临床上应用必须把握量,否则对胃有一定的刺激[11]。

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包括药根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以及木兰花碱等,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泻火作用。

此药的功效主要对真菌、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对抗多种病原菌微生物毒素。

同时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预防临床腹泻的发生。

此药主要应用于肺结核、感染性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以及痢疾等疾病。

细菌性痢疾疾病可以采用大黄12g,黄连、黄芩各9g,水煎服用;急性扁桃体炎可采用:黄芩、金银花、陈皮、栀子、当归、薄荷、黄柏、射干、赤芍各10g,黄连、甘草各6g,玄参12g,水煎服用;肺结核:采用甘草、黄连个6g,百部、十大功劳各10g,白芨20g,水煎服用;泻痢:采用黄连、黄芩、当归各10g,大黄6g,木香、槟榔、炙甘草各5g,白芍20g,水煎服用。

2.4 板蓝根和大青叶药理药性和应用板蓝根和大青叶属十字花科植物,是菘蓝的跟和叶。

这两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板蓝根利咽作用比较大,大青叶退热、凉血作用比较大。

这两种中药均性寒、味苦,归心、胃经。

大青叶的主要成分是松蓝苷、靛蓝、靛玉红扥;板蓝根的主要成分是靛蓝和靛玉红。

板蓝根、大青叶煎剂的体外抗菌效果比较好,而且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对细菌、病原菌、真菌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临床上比较常用这两种药物在流感病毒、乙型肝炎以及温病发斑的治疗。

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合理应用能够很好的缓解相关疾病,这两种药物主要应用在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流感、乙型肝炎以及流脑乙脑等。

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可以用30g板蓝根或者15g大青叶,金银花15g,荆芥、淡豆?各10g,炙甘草6g,水煎服用。

乙型感染采用30g板蓝根或大青叶,大枣、栀子、丹参、郁金、贯众各10g,进行水煎服。

急性胆囊炎:采用赤芍、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各30g,黄氏、生大黄各5g,绵茵陈10g。

腮腺炎:大青叶20g,银花藤、荆芥、蒲公英各10g,甘草6g水煎服用。

2.5 黄芩药理药性和应用黄芩属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入药,具有较高的凉血活血和泻火解毒的作用,另外还有安胎的作用;黄芩性寒、味苦。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全物,包括千层纸素、黄芩苷元、葡萄糖醛苷等。

黄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等,能够很好的保护心脑系统。

黄芩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肺炎、呼吸道感染、湿热黄疸、痢疾以及肺热咳嗽等等。

比如肺热咳嗽可以采用焦栀子、大黄、黄芩、连翘、桔梗各10g,甘草5g,薄荷3g,水煎服。

细菌性痢疾可以采用黄芩9g,炙甘草、白芍各6g,大枣4枚水煎服用;湿热黄疸采用栀子、黄芩各12g,淡竹叶6g,绵茵陈9g水煎服用;安胎:可以采用白术12g,黄芩10g,当归6g,水煎服。

3.中药药理药性研究展望我国对于中药药理药性的研究也有很多,主要表现在利用微观指标给中药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使中药获得可观的指标。

我国具有悠久的中药历史,对中药药理的研究扩大了中药原有功能的应用范围。

很多中药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在功效,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被不断的挖掘。

比如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大黄还具有利尿、消食的作用;再次在中药药性研究中中药的应用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药效难以重复。

而西药和中药恰恰相反,比如在临床抗生素的应用中中药抗菌和适应症均比较稳定。

如果在保持中药原来的特点,能够吸取自身药理这一个特性标准化、客观化指标,会使中药的应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另外中药源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整体表现为宏观性特征。

由于药理对疾病具有病理指标作用,所以在药效上体现出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中西药结合应用,依据辩证治疗方式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刘云宁[13]等专家研究发现临床疾病治疗中利用中药辩证思维分析疾病的原因,并利用辩证药理药性应用于疾病的治疗,能够使药理和药性有效的渗透和结合,促进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

说明中医药理药性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利用辩证的眼光和治疗方式治疗,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所有通过以上分析中医中药药理药性的发展必须要注重其灵活性、整体性、宏观性以及药理的客观性相互渗透的研究和应用,丰富中药药性原有应用范围,为中药的新应用研究提供基础,从而更好的促进中药在临床上的研究和发展。

4.结语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的抗菌中药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原理的一般都具有味苦、性寒的特点,这种药物长期服用对人体脾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临床上不易长期服用。

每种中药的药性和搭配不同,能够治疗的疾病也不同,中药抗菌药物和西药抗菌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中药抗菌能够从整体水平上发挥防止感染的效果,同时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作用,而且中药应用比较安全,但是中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服用,否则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

所以抗菌类中药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类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