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气压中心
课件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课后作业】
15.(1)略 (2)西北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 随季节移动 (4)雨热同期 (5)ACD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1.甲图为 冬 (冬、夏)季节,A气压的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名称是 ,该 气压中心将 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切断,使 其只能保持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保留下列 的块状气压中心名称 阿留申低压 。
复习引入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和南亚气候影响》探究
探究1 气压中心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4.东亚 冬季风:西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寒冷干 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东南风 性质差异 太平洋 炎热湿润 海陆热力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复习引入
《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东亚和南亚气候影响》探究
探究1 气压中心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冬 季 实 际 冬 总 夏 季 实 际 夏 结
探究2 亚洲季风 1—3 东 亚 5 南 亚 6
辅助资料 分 地 形 区 形 成
2.乙图为 夏(冬、夏)季节,B气压的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名称是 ,该气压中心 将 副热带高压带 气压带切断,使其只能保 持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保留下列的块状气 压中心名称是夏威夷高压 。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在地球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的气压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影响和变化规律。
一、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冬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冬季普遍存在的气压梯度,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升高的趋势。
2、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差异导致海洋在冬季相对于陆地较为温暖,从而形成低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失去海洋的热量供应,形成高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气压中心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进而减小了极地的高气压强度。
同时,暖空气的增多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二、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夏季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同样受到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与冬季相比,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略有不同。
1、地球自转:夏季,赤道地区的热空气继续上升,形成低压区。
与此同时,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也继续下降,形成高压区。
这导致了北半球夏季气压梯度的逆转,即从南向北气压逐渐降低的趋势。
2、海陆分布:夏季,海洋相对于陆地较为凉爽,因此海洋上空形成高气压区。
而陆地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形成了低气压区。
这种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3、气候变化:夏季的气压中心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某些地区的高气压强度减弱,同时也会在某些地区形成新的低气压系统。
三、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全球气候和天气,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气候和天气: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导致冷暖空气在北半球各地流动,形成了各种气候和天气现象。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_图文
教学目标
• 1.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的 基本原理。
• 2.掌握全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与位置 • 3.分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源地、
风向与性质
三圈环流
思考:
•三圈环流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其假 设前提是什么? •实际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吗? •气压带能否完整保留?
7月
印度 低压
(亚洲
夏威夷 高压
低压)
——
亚速尔 副热带高 夏威夷高压
高压
气压带
(西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
2、季风环流 (1)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
亚洲季风(冬季)
• 冬季风的形成
• 冬季,东亚盛 行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的偏北风,低 温干燥,风力 强劲。
北半球冬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欧大陆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北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赤道低压带
赤 道
亚洲季风(夏季)
• 夏季风的形成 • 夏季,东亚盛
行来自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 和多雨。
北半球夏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亚速尔高压
亚欧大陆 印度低压
北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 响,大气环流比上述情况要复杂得多 。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活动题回答以下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 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收缩下沉。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 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风向
原因
冬季风 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性质
源地
寒冷干燥 蒙古-西伯利亚
温暖湿润 印度洋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 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 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 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 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地 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 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豆、 土豆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 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 形成沙漠景观。
小结
4、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
东 亚 季 风
夏季风—风—向东南风—性质—暖湿—影 气响 候—高温多雨 冬季风—风—向西北风—性质—冷干—影 气—响 候寒冷干燥
南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1)东亚季风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 本南部
风向 冬季风 西北风 夏季风 东南风
原因
性质
海陆热力性 寒冷干燥 质差异 温暖湿润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西太平洋副高
(2)南亚季风 南亚、中国西南
4、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
-16-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一月海平面气压图
-17-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南信风
七月海平面气压图
⑴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亚洲 大陆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低 带 压
高
大西洋
亚洲 大陆
(3)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亚季风
(1)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 带的移动。 (2)风向
夏季风向:西南风——温暖湿润
冬季风向:东北风——寒冷干燥
(3)分布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太平洋
北美大陆
一月 冰岛低压 七月 亚速尔高压
亚洲高压(又称蒙 阿留申低压 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 夏威夷高压 度低压)
高压 低压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低 带 压
高
亚洲 大陆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太平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冰洋
亚洲 北美 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洋洲 南美 洲
大 西 洋
欧洲
大 西 洋
非洲
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 2.分布: 则成块状分布。
3.1月、7月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分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
压 低副 极 地 低高 带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概述
西北风
阿留申 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读图思考:
1月份 西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1月份
东北风
亚速尔 高压
亚洲 低压
东南风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思考: 这些气压中心对风向有何影响?
7月份 东南风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7月份
西南风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冰岛
一月
பைடு நூலகம்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副 热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平
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七月 高压
30°N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海陆分布
2、季风环流
项目 陆地 (热容小) 海洋 (热容大) 气温
7月 1月 (夏季代表) (冬季代表)
高(升温快)低(降温快)
低 高
气压 气温
气压
低(升温慢)高(降温慢) 高 低
冰岛 低压 亚洲 高压
南亚季风的形成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7月份
60º
30º 0º 30º 60º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
影响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带来晴朗、寒冷、干燥的冬季气候。
03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形成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 力的作用下,转变为西南季风,
在印度大陆形成低压中心。
影响范围
主要影响南亚、东南亚地区,带来 丰沛的降水。
对气候的影响
印度低压的形成,使得南亚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夏季北半球受到热空气影响,形成高气压中心,如副热带高压。
季风洋流的增强
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增强或维持,如印度季风和墨西 哥湾暖流。
气候影响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暖,如东亚夏季 风和北美东南部的炎热潮湿天气。
季风洋流对气压中心的反馈作用
季风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冬季北半球受到冷空气影响,形成低气压中心,如亚 洲高压。
季风洋流的变化
冬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导致季风洋流减弱或改变方向, 如东亚季风和北大西洋暖流。
气候影响
冬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 如东亚冬季风和欧洲西北部的严寒天气。
夏季气压中心对季风洋流的影响
通过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研究 ,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和 影响,为未来的气候预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 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压中心与季风洋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揭示其背 后的物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结合现代观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提高对季风洋流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 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季风洋流的强弱和方向变化会影响沿岸地区 的气温,进而影响气压中心的分布和强度。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南北纬10°间 南北纬10°~回归线间 北纬10°~回归线大陆 东岸 南北回归线~30°大陆 内部、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 东岸 南北纬30°~40°大陆 西岸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副高或西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干湿季交替 全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温和多雨
5、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
(9)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0-600之间 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6、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
(10)极地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终年受极地 气团控制;
7、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形成的气候:高 原和高山气候。
(三)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 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例1: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 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自热带向温带依次形成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受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4)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的 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5)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 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
(6)热带季风气候(100N-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 东部); (7)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0-350之间大 陆的东岸); (8)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0-550之间大陆 的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相同点:雨热同期 不同点:
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下,雨季较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雨季较长
气压中心
热 带 亚 热 带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地中海气 候
南北纬25°- 海陆热力 35°大陆东岸
南北纬30°- 副高和西风交 夏季炎热干 40°大陆西岸 替控制 燥,冬季温 和多雨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分布规律 南北纬35-50 度 南北纬40-60 度大陆西岸 南北纬40-60 度大陆内部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亚欧 北美 大西洋 被切断的 影响我国的 大陆 太平洋 大陆 气压带 气压系统 蒙古西 1月 伯利亚 阿留申 北美 高压(亚 低压 高压
洲高压)
冰岛 副极地低 蒙 古 西 伯 低压 气压带 利亚高压
印度 副热带高 夏威夷高压 夏 威 夷 亚速尔 7月 低 压 (西太平洋副 —— 高压 气压带 (亚洲 高压
降水季节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500以下)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500以上)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0<t<15 t< 0
P39案例
赤道低气压控制
西风带控制
副热带高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低压)
热带高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气压带特征: 3、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 著改变的现象
2、季风环流
(1)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
亚洲季风(冬季)
冬季风的形成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的偏北风,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西 南 季 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季 风
北半球气压中心
66°34´S
3、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冬至
位置: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 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 部、非洲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 墨尔本和帕斯周围等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气流下沉;冬季西风带南移,盛行 西风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 和多雨 陆地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月 7月 12月
为北半球(最热月是7或8月)
2、以温断带 >15℃ 热带型 < 0℃ 温带型
> 0℃
亚热带型 极地型
3、以水定型 夏雨型:季风、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 年雨型:雨林、海洋 少雨型:大陆、沙漠、极地
全年多雨
降水少渐变
降水多 集中
全年少雨
冬雨型
雨热同期全年湿润Fra bibliotek雨热同期
全年少雨
全年少雨
赤道低气压带
气温/℃
降水量/mm
30
600 500 400
气候特征: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15 0 -15 -30
300 200
全 年 高 温 多 雨
-45
-60
100 0
1
4 (伊基托斯)
7
10月份
Company Logo
2、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形成
位置: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分布: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 岸 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 的影响。 气候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陆地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Ⅰ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Ⅱ图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原理:大气环流把_____和热_量____从水一汽个地区输送 到另一个地区。
2.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__热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和西 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 律
典型地区
亚马孙河
南北纬 流域、刚
10°之 果河流域、
间
印度尼西
亚
气候类 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草 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 带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
干、湿季 明显交替
南北纬10°~ 南北纬20°之
间
非洲中部、南 美巴西、澳大 利亚大陆北部 和南部
热带季 风气候
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全年气温 高,雨季 集中
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3)寒带和高山气候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纬度高,太阳辐 苔原 射弱,受极地气 气候 团或冰洋气团控
制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 辐射弱,受冰洋 气团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严寒 全年酷寒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北半球极地 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的 北冰洋沿岸
使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 上的叫阿留申低压。 ②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 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热带高 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 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3)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上最 大的大洋,海陆对比显著;而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 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对比不如亚洲明显,因此季风 现象不显著。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成果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速尔 60° 高压
印度低压 低压中心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压中心
30°
0°
30°
60°
2.季风环流
(1)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
活动探究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活动探究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
夏季 冬季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66.5° 66.5° 66.5°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 副极地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气压带 副热带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 赤道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气压带 副热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 副极地
23.5° 23.5° 23.5° 0° 0° 0° 23.5°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知识归纳
(2)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
冬季风
成因 风向 性质 寒冷 干燥 风向 东南 季风 性质
夏季风
东 亚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西北 季风
温暖 湿润
南 海陆热力性质 亚 差异和气压带、 东北 风带的季节移 季风 动
寒冷 干燥
西南 季风
温暖 湿润
66.5° 66.5° 66.5°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66.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3.5° 0° 23.5°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6.5°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A.②——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3)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
是
;气候类型④分布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根据图中气
季。
;气候类型⑤
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①③④⑤⑥⑦分别是热带
的干、湿季。
知识点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
(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的形成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该季节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
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的。
1.影响原理
(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
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
(2)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2.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举例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3.季风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东亚季风冬季为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为东南风——温暖湿
润。
图表导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教
材图2.13、图2.14)
读图时应把握:(1)势力较强的高、低气压中心的位置。(2)这些
气压中心所处的气压带位置。(3)南半球气压分布状况及其原因。
北半球气压中心
南半球同样存在三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N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30°N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0°
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30°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S
极地高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地表形态的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呢?
赤道低气压带
气温/℃
30
热
15
带
雨
0
林
气
-15
候
-30
-45
-60 1
4
7
(伊基托斯)
降水量/mm
600 500 400
300
气候特征:
全 年 高 温 多 雨
200
100
10月份
0
Company Logo
2、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形成
位置: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分布: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 岸 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 的影响。 气候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陆地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二)、气候的形成
1、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位置: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 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 分布: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年 均温在26oC以上,年降水量2000 毫米以上) 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冰岛
低压大
西
阿留申 60N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低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了势力很强 的低压中心,表明亚欧大陆的气温远 高于同纬度的海洋。 写出上图气压中心名称: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它切断 A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C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极地低气压带 2、形成 一月:陆地T低→冷高压 切断 过程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七月:陆地T高→热低压
切断
3、 分 布 规 律 一 月 七 月
亚洲 大陆
太平洋
北 美 大 陆
大西洋
亚洲高压(又 称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 称印度低压)
阿留申低 高 压 压 夏威夷高 低 压 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 压
2010年11月29日,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各国政要汇聚一堂, 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 动方案。本次会议延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未尽的讨论,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决 议。据此回答 会议举行时,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B A.亚洲低压 B.亚洲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60° 30°
0° 30°
高压
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 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 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60° 30°
0° 30°
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大陆升温快于海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300附近原为副热带高压带,夏季因陆地气温高, 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表面形成低气压,切断了副热 带高气压带,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7 月的气压状况,理由是什么? (1)此图为——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情况下
无论南北半 球,气压带 和风带都成 带状分布
以亚洲地形为例,观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匀?
探究活动
如果: ①地球表面不均匀 ②地球自转 ③地球公转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怎样变化呢?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互动探究】1、请在下面海陆风示意图中, 填注高(G)、低(D)气压中心,并绘制 水平和垂直气流,完 增温慢 B气压低 C 气温低 D气压高
B)
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叙述正确 的是( C ) A七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B一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大 C一月份亚洲高压强大 D一月份亚洲低压强大
1、成因
地表不均,海陆相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大 阿留申 60N 副 极 地 低 气 太 压 低压 带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带 高 气 压 带 亚速尔 副 热 亚洲(印度)低压 高压
西 洋
亚 欧 大 陆 平
洋
夏威夷 30°N 高压
一 月 七 月
G D D G
D 陆
甲
G 海
G 陆 乙
D 海
2、读教材36页图2.12a和2.12b回答: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简述理由。(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 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冬季:高压,冬季大陆温度低,气压高。 夏季:低压,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低。
3、结合教材图2.13和图2.14,总结北半 球1月、7月气压中心分布状况。气压 带还成带状分布吗?
此时,北半球发生断裂的气压带是 C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结合图2.13和2.14总结南半球1月与7 月的气压分布状况。
特点:气压带呈
带
状分布
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 .
下列关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 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 南半球基本上是断块状 B. 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被海洋上的热 低压切断 C. 1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 压切断 D. 北半球基本上是条带状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 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 原因(C) A、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 B、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C、海陆分布的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状况不同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 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及其切断的气压 带名称是( )
A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