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合集下载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召开,在这次会议中,
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政治上:全会结束了粉碎‘’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组织上:平反大量冤、假、错案,拨乱反正
综上,中国共产党从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并且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的几次重要会议

党的几次重要会议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

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不具有科学性的文化 其先进性无从谈 起。与此同时,文化又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生活状况的现实反映,是社 会变革的先导和准备,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因而,实现科学性和时代性 的统一应该是一切先进文化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国文化现代化起始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这二者的结合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 现得尤为突出。如前所述,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的 一条主线。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必须有以先进文化理念为精髓的先进 理论的指导,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 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指导中 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流文化,并在艰苦的比较和选择中最终以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 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和前进方向。这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克服了旧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局限性,又克服了新民主 主义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局限性,真正实现了科学性与时代性的 有机统一。
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史,给我们流下了深远而悠久的传统文化, 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每一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打 上深刻的传统烙印。中国文化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传 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 传统文化对中国先进文化形成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 化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和排外性,这使中国在西方现代文明挑战面前表现 迟缓无力,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是最有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也是更重 要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表现出一种让人惊异的内在活力,它使一 种全新的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并在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陷于低潮的今天展现出令世人惊叹的旺盛生命力。从民族走向世界, 在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中提升自我,这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道路,也是 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因此,继承优秀文化 传统,进一步清除妨碍现代化的封建文化残余,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中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中国 文化进一步 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30年

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30年

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30年中国的两个30年大致是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线的,是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的。

第一个30年以阶级争斗为指导思想,而第二个的30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第一个30年对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发生了让国家动荡的“文化大革命”,犯了“左倾”错误,产生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等等错误,但是其中的进步因素也不能忽略。

有人说,中国的发展史中,如果没有第一个30年,也许新中国的今天会更加繁华,更加灿烂,甚至于可以“赶美超英”。

我个人的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有如下理由:第一,事物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是螺旋上升和波折前进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难不了会出现阻挡其发展的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而且新中国成立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新事物总是受到旧事物的强烈打压。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走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面对内忧外患的现状,美国对中国的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

还有国内的大量反对势力的蠢蠢欲动,中国一面要镇压国内发动势力,一面又要应付国外的压力,显得捉襟见肘的。

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经济。

第三,中国是在一清二白的经济上发展起来,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资本主义根深蒂固,八年抗战消耗物资过多,新中国是从无产阶级中滋生出来的,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后来的经济发展缓慢也情有可原。

第四,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被反动势力利用,煽风点火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而导致中国落后国外好几十年,造成了损失无法估计。

第五,中国的道路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并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犯错误在所难免。

虽然以上都对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的经济发展及其缓慢,但是也就是在这缓慢的30年里,中国发明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出了氢弹等等。

在我的观点里,中国的前30年,是中国奋起前的养精蓄锐,是中国发展的韬光养晦,更是后30年的奠基石。

第二个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路线,中国这才真正意义上的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显然,后一个30年的重点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也做到了,而且效果还很不错。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育和理论建设 (1)外交事业 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③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 进会议圆满成功。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
-3-
政,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 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 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 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 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
1 2 3 4 5 6
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 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 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 关闭 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 ) A.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城市经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状况,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探索 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出现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到三中全会前30年的历史对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

新中国成立到三中全会前30年的历史对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

新中国成立到三中全会前30年的历史对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黄明成
【期刊名称】《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7)003
【摘要】本文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30年的历史对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改革开放前30年为后30年提供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础,打下了物质技术支撑,提供了一定的思想保证,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把前后两个30年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
【总页数】3页(P5-7)
【作者】黄明成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2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历史中的失误? [J],
2.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足球外交历史回顾 [J], 苗新见
3.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历程概述(上)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J], 卓晴君
4.从改革开放30年历程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J], 江艳中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兼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抉择 [J], 王有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建国后会议

中国建国后会议

二、建国后召开的会议(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1)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八大”(1956.9)(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4.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三)“文革”时期(1966-1976年)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四)徘徊时期 1976-1978年1.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初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北京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HT

HT

各年通货膨胀率和完全通货膨胀率 400
百分比
完全通湖膨胀率 统计通货膨胀率 抑制型通货膨胀 率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300 200 100 0
年份
• 传统计划经济中,价格体系必须为计划目标 即国家战略服务, 国家意志代替经济规律形成 特定资源流向,因此强制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 价格体系,这种价格体系是不公平的.
第一产业 2541.6 2763.9 3204.3 3831 4228 5017 5288.6 5800 6882.1 9457.2 11993 13844.2 14211.2 14552.4 14472 14628.2 15411.8 16117.3 17092.1
注:1980年以后一、二、三产业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为国外净要素收入。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分三个阶段
• 1.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 年党的十四 大召开 • 3.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
1.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
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在完成经济恢复工作的基础上, 从1953 年 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并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 制。
• (1) 实行间接管理和直接管理相结合这是用两 种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代替过去完全用直接管 理的办法。 • (2) 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的作用, 特别是 提出利用价值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3) 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 扩大指导性计划,给 地方、部门、企业更大的经济自主权。 • (4) 在经济管理中减少行政手段增加经济手段 和法律手段。但行政手段不能取消。 • (5) 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 得, 反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随着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的落幕,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备考工作拉开帷幕,对于首次备考政法干警文化综合的考生来说,掌握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学的考点知识是首要任务,为此,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特为大家整理了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点分析:(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希望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考点内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全会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并原则同意《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决定改进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同时提出对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并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全会提出,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指导下,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全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夯实基础,挖深教材,培养能力。可用于课堂问题“生 成”类问题)
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 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 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 “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建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经及 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 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 之路。
(4)中国共产党是善于自我完善,与时俱进,实事求 是的政党。
三、可以提升本课“颜值”的几个问题。
1、十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一天政法部门会在街头设点接 受市民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媒体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 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 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复习旧知,联系新知,体现 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与展位高度,培养学生对历 史知识的纵向联系能力。)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

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

(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变化: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原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中国历史上重大会议总结

中国历史上重大会议总结

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1. 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 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949—)1. 过渡时期1949-1956年(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现代中国(1949~1956)
4、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①全国工业 总产值大增。②新建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我国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5、两大阵营对立中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 志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在亚 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洪武二十年(139应7年了)商中品禁经人济民发无展得的出要海求与。外国互
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
市场,—阻—碍张了晋社藩会《经中济国的法发制展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 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材第料8法私系条三律有。面财阅前产所读有人;材法人契国料平约人,等 具都; 有回享保 法有答护 律民问事题权。利。 第5效37力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英制国外颁,布私人《得权自利由处法分案属》于其 所有维的护财了产资。产阶级革命确成立果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1成13为4条资本依法主成义立世的界契的约美法,国律在通缔结过契1约7当8事7 人年间宪有法相当 于法法律经响律规典的定;效的对力 原世。 因界前 取产项消契之生约。广确法,泛立国影仅了通得联依过当邦—1事8制—人7《共相5拿互年和破的宪政仑同法体法意典或;》
A A.1951年,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1840-1949,近代)第一阶段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代表性服饰:①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②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1、服饰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第二阶段特征:受政治生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服”)、绿军装②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第三阶段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征: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由封闭走向开放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饮食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餐与中餐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区别①传统建筑:北方四合院3、住宅②中西合璧:里弄③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婚姻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丧葬:土葬→火葬①男子留长辫→剪辫易服②女子缠足→迫令放足3、其他: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④“大人”、“老爷”→“先生”、“同志”⑤女子不得受教育且局限于家庭→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步入社会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三、交通工具的更新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陆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2、近代:电车、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海:轮船(1865年)空:飞机(20世纪20年代)3、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的进步之处①牵引动力的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动力); ②速度更快; ③运力更大; ④费用更低廉; ⑤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
大历史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会期短暂,但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一,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第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重新恢复了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第四,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第五,提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第六,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七,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解决了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成果,比如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恢复成立了中央纪委并决定陈云同志兼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在新时代中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在新时代中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祖国2019.7.下|政法研究|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决定党的建设方向的重大历史性转折。

当前,应重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蕴,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进程,充分发挥出党的领导的显著优势,坚持在世界视野下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历史转折在新时代中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文/查添钰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深切地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全面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国史的重大转折点,开启了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的新征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描擘了党的建设的远大目标,使改革开放历经40年的酝酿,成就了一部镌刻“中国故事”的伟大巨作。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这短短的五天改变了党和国家的命运,改变了党带领人民群众追寻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三中全会公报的发布,使建国以来的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发端,是党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引领社会发展和自我建设的筑基之举。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思想路线的重大改变是一切党的工作创新的总引领,是各项“拨乱反正”的源头所在。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毛泽东为党的建设与发展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迫切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两个凡是”进行了理性的批判,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的建设重回正确的航向,及时挽回了路线错误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实现了发展思想的重大转折。

党的工作重心出现载入历史的关键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总的设计,使全党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

“八大路线”的回归和深入发展使党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开启了对自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在纪念中国成立90周年之际,施凤堂教授在我院为师生作了“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的专题报告会。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29年。

这段时间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开始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

1956年9月,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66年5月,中央召开,下发“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转折。

29年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历史是不会停止前进脚步的,历史更不会倒退和重来。

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只有全面地了解过去,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29年。

尽管这一时期充满艰难曲折,甚至遇到重大挫折,但总体上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

在这29年中,我国制造了第一架“初教5”飞机;生产了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和第一台“东方红”牌54马力拖拉机;第一次向全世界自豪地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可以基本自给;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震惊了世界;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先人遨游太空,九天揽月的梦想;还有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令世人刮目相看。

这些第一次充分说明了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在过去的29年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根本条件。

虽然在这29年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失误和曲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前进的步伐,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个30年——坚持人民的自主权不动摇

三个30年——坚持人民的自主权不动摇

三个30年——坚持人民的自主权不动摇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的90年历史,大体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阶段,简单地说为三个“30年”。

在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始终把人民的自主权当作主旋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始终把人们的自主权当作主旋律的历史。

特别是后30年,科学发展观及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提出和成功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人民自主权的角度出发,深刻论述中国共产党的三个30年是为人民的自主权奋斗的三个30年,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民自主权;人民当家做主;追求;探索;实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从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90余个年头。

历史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不能割裂。

在这90余年当中,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和界限,大体上有三个30年。

第一个30年,是人民的自主权追求的30年;第二个30年,是人民的自主权艰辛探索的30年;第三个30年,是人民的自主权成功实践的30年。

三者相继,使百年积弱的中国为了人民当家作主走上了一条实现独特现代化繁荣的民族道路。

一、人民的自主权追求的30年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称为人民的自主权追求的30年。

1919年,暴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现代思想革命的先觉者和建设者认为:必须通过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反思、批判中国历史的“非人道”现象和传统文化的惰性力。

[1]他们认为,思想启蒙、社会变革和民族强盛“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2]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文化的根本。

所谓“立人”,就是要确立人的独立意识,促使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开发民众的智慧与能力,释放人的生命能量,怀疑和反叛一切制约人的生命和思想的意识观念和社会制度。

物质文化变迁

物质文化变迁
(1)女子裹足 (2)男子留辫 (3)传统婚姻 迫令放足 剪辫易服 婚姻自由
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在 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女人们裹 小脚最为突出。几代女子不惜伤筋 动骨,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 莲”。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们提出 “废止缠足”;辛亥革命以后,政 府更是颁布法令禁止裹脚

改革开放前: 人们凭票购买
改革开放后: 人们自由挑选
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 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三、居室建筑
• 中国传统住宅样式
中西合璧
旧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小区
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四、习俗风尚
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 的侵略,使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传入中国。 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 后,主动向西方学习。如维新变法、辛亥 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以发 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重点。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 三中全会(1949--1978) 1、男装: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中 式便服。 2、女装:列宁装、布拉吉(即连衣裙)、 中式便服。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布拉吉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前苏联女专家给中 国带来了布拉吉热
1、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2、女装:向合身得体、短袍窄袖的方 向发展,以旗袍为代表。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 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 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人们时髦的服饰, 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 与西装平分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经济恢复时期,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2,探索阶段,包括中共八大的良好开端以及失误: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时期。

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

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2008年时,需要庆祝的不只是奥运会,还有到来的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

08不只是有奥运会是大事件,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也是一件大事件~
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我们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