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就业分析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就业分析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零一四年二月一、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我校2013年共有毕业生7599人,其中本科生3669人,研究生3930人(硕士生3205人,博士生725人)。

(二)、就业情况我校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50%。

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7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50%,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 。

表1-1、就业去向分布统计表学历国内升学出国(境)签约就业灵活就业本科1723 46.96%399 10.87% 1330 36.25% 96 2.62%硕士156 4.87% 91 2.84% 2854 89.05% 56 1.75%博士111 15.31% 15 2.07% 548 75.59% 28 3.86%注:1、就业率=(国内升学+出国+签约就业+灵活就业)/毕业生总人数*100%2、灵活就业=签劳动合同+单位用工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三)签约毕业生就业流向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表1-2、2013届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统计表图1-1、2013届本科生签约单位性质统计图图1-2、2013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图1-3、2013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2、就业地域分布情况我校本科生在陕西省就业的人数占29.59%。

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11.41%、上海市6.03%、江苏省5.71%、浙江省5.19%、北京市5.13%、山东省4.42%、四川省4.17%。

毕业研究生在陕西省就业的占38.91%。

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7.64%、江苏省6.86%、山东省6.66%、上海市5.10%、北京市4.70%、河南省4.56%、四川省4.50%。

图1-4、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图1-5、2013届研究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二、主要工作及特点我校坚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

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2月28日目 录引言(1)…………………………………………………………一㊁毕业生规模及结构(3)……………………………………二㊁毕业生就业率(4)…………………………………………三㊁毕业生就业状况(6)……………………………………… 1.毕业本科生就业状况(6)………………………………… 2.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6)………………………………… 3.签约就业毕业生区域分布(7)…………………………… 4.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9)……………………………四㊁相关分析(11)……………………………………………… 1.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11)…………………………… 2.学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11)…………………………… 3.学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11)…………………………五㊁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3)…………………………… 1.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员参与,不断形成合力(13)……2.发挥传统优势,深化教学改革,紧跟社会需求(13)……3.拓展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铸就学校品牌(13)……4.健全指导体系,注重思想引领,提升就业能力(14)……5.探索工作模式,构建服务平台,完善工作体系(15)……六、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16)………………… 1.根据市场反馈,实施 英才计划”,探索与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模式(17)………………………………………… 2.丰富载体㊁加大投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7)………… 3.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18)…………………………………………………结束语(19)………………………………………………………引 言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㊁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㊂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㊂学校现有19个学院㊁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㊁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㊁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㊁4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㊁3个国家重点学科㊁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㊁2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㊁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㊁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5个;有82个本科专业㊂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 厚德㊁笃学㊁崇实㊁尚新”的校训,恪守 勤奋㊁严谨㊁求实㊁创新”的校风,发扬 艰苦奋斗㊁自强不息㊁追求卓越㊁勇攀高峰”的合工大精神,建校68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7万多人,逐步形成了 工程基础厚㊁工作作风实㊁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㊂长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思路㊁探索模式㊁创新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质100量,铸就了就业市场品牌㊂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㊂2003~2005年,学校连续3年荣获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2012年,学校连续7年荣获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0年首批荣获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荣获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多次荣获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㊂200一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2013年学校共有8382名毕业生*㊂其中,毕业本科生6344人,毕业研究生2038人,具体结构见表1㊂表1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规模及结构类 别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合计性别男488513446229女14596942153政治面貌党员302615904616共青团员32313873618民主党派088群众8753140民族汉族601419837997少数民族33055385培养方式统招统分619019448134定向15420174委培07474合 计634420388382300*本报告中涉及的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二 毕业生就业率2013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84%㊂其中,毕业本科生就业率为96.28%,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4.46%㊂具体就业率统计情况分列如表2~表4㊂表2 合肥工业大学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研究生合计2011年96.28%91.23%95.01% 2012年96.00%93.72%95.48% 2013年96.28%94.46%95.84%表3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分学科毕业生就业率学科本科生研究生人数就业率人数就业率理学64593.95%10192.07%工学447797.01%156297.57%经济学27893.53%4495.45%管理学58595.21%19389.76%文学25796.50%8774.71%法学10292.16%2944.83%哲学//1758.82%教育学//5100%400表4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学 院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就业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97329797.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0011497.72%计算机与信息学院49023196.26%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57716296.62%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67221197.73%化学工程学院34213996.67%管理学院50419393.54%经济学院2784493.79%马克思主义学院1024679.05%外国语学院1514086.91%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808397.25%建筑与艺术学院34712897.05%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33412695.87%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1757996.06%数学学院1615391.59%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2566395.61%软件学院80196.30%交通运输工程学院431798.33%医学工程学院791198.89%500三 毕业生就业状况1.毕业本科生就业状况2013年,学校6344名毕业本科生中133人到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2038人到国有企业工作,329人到三资企业工作, 1501人到其他企业工作,90人到部队工作,50人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就业,5人自主创业,1758人考取研究生(未含5名国防生),204人出国学习㊂图1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本科生就业状况2.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2013年,学校2038名毕业研究生中143人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86人到高等学校工作,930人到国有企业工作,21 600人到三资企业工作,560人到其他企业工作,10人到部队工作,20人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就业,2人自主创业,47人继㊂续升学,6人出国学习,113人待就业2013年,4064名毕业本科生和1862名毕业研究生签约就业,就业区域流向分布见表5㊂* 签约就业毕业生”是指除去升学㊁出国学习㊁参军及待就业的就业学生700表5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省 份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比率北京131483.02%天津94262.03%河北49151.08%山西32100.71%内蒙古2330.44%辽宁6971.28%吉林67151.39%黑龙江2410.42%上海2711587.25%江苏66318514.33%浙江286766.12%安徽937103633.34%福建81201.71%江西27150.71%山东140623.41%河南117382.62%湖北149252.94%湖南60141.25%800(续表)省 份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比率广东431598.28%广西4680.91%海南1630.32%重庆3740.69%四川5671.06%贵州5551.01%云南4030.73%西藏18/0.30%陕西60101.18%甘肃2440.47%青海1410.25%宁夏1520.29%新疆2420.44%4郾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学校2013年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是按照教育部教学司函[2014]1号文件‘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中行业分类,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进行统计的㊂就业行业流向分布见表6㊂900表6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分布序号行业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比率1采矿业93342.15% 2制造业198870645.52% 3电力㊁热力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71378.52% 4建筑业485879.67% 5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51191.18% 6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01056.34% 7金融业1881125.07% 8房地产业115292.43% 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93015.91% 10教育791954.63% 11公共管理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31803.57% 12其他240575.02%010四 相关分析1.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学校毕业生在服务国家㊁区域㊁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面向西部边远地区面向基层就业㊂2013年签约就业学生中,33%的毕业本科生,50%的毕业研究生在学校所在地安徽和山东㊁湖北㊁河南等周边省份就业;近50%的毕业本科生,28%的毕业研究生在江苏㊁上海㊁浙江㊁广东等沿海地区就业;近7%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㊂2.学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学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及建筑㊁能源㊁信息等重点工程和项目领域㊂2013年签约就业学生中,45.52%毕业生到包括机械制造㊁汽车及零部件㊁电气装备㊁材料加工㊁通讯电子㊁化工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工作;30.29%毕业生到建筑㊁能源㊁信息等重点工程和项目领域工作;14.11%的毕业生到教育㊁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机构工作;另外还有5.02%的毕业生到生物医药㊁现代物流㊁工程咨询㊁贸易等行业工作㊂3.学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2013年学校有2807名毕业本科生到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工作,占签约就业毕业本科生的69.21%㊂毕业本科生升学出国1967名,占毕业本科生总数的31.01%,其中,524人考取 985”院校,1141人考取 211”院校,75人考取各类科研110院所,23人考取其他高校,204人出国留学㊂学校毕业研究生中1291人到国有企业研发中心㊁科研院所㊁高等学校工作,占签约就业研究生的69.33%㊂根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 薪酬”栏统计,2013年学校毕业本科生平均起薪为3862元/月,毕业研究生平均起薪为5006元/月㊂根据毕业生问卷调查,就业专业对口率本科生达到85%,研究生超过87%㊂基于以上情况,学校2013年毕业生就业整体满意度较高㊂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见表7,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见表8㊂表7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本科生研究生完全对口34.23%32.69%基本对口50.97%55.25%不完全对口10.07%9.63%完全不对口4.74%2.42%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统计表8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本科生研究生非常满意20.29%20.90%满意68.58%72.43%基本满意6.17%2.31%不满意4.96%4.37%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统计210五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员参与,不断形成合力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落实 一把手”工程,形成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㊂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统筹全校的就业工作㊂各学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相关工作,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就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等,形成了 上下联动㊁齐抓共管㊁专兼结合㊁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局面㊂2.发挥传统优势,深化教学改革,紧跟社会需求学校秉承 工业报国”的理念,弘扬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和重点工程项目领域的办学特点,坚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的指导思想,面向市场㊁面向社会,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努力造就社会需要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㊂学校根据市场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调整和提高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㊂依照 强基础㊁重实践㊁提素质㊁拓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完善了由基础实践㊁实践教学㊁综合创新构成的多层次㊁多类型㊁全过程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㊂3.拓展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铸就学校品牌自1988年举办首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始,经过多年的实310践与探索,学校形成了空间大㊁服务广㊁合作好㊁推荐成功率高的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的就业市场,铸就了就业市场品牌,受到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好评㊂学校先后与安徽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北京㊁广东㊁广西㊁天津等省市区40家地方人才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 驻校工作站”㊁ 人才工作站”等,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需求信息,为地方人才引进提供了资源,实现了地方与高校的共建双赢㊂2013年来校招聘企业达到2198家,具体情况见表9㊂表9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校园招聘会情况类型场次参加单位数量大型招聘会3697中型招聘会47864企业专场宣讲招聘会637637合计21984.健全指导体系,注重思想引领,提升就业能力学校先后成立了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研究所”和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㊁‘大学生就业指导“㊁‘KAB创业教育基础“㊁‘创业管理“等课程,先后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材5部㊂构建了贯穿大学四年的 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㊂工作过程中,特别关注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实施 1对1”帮扶,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㊂注重学生择业观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㊁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适时举办 国家项目 410就业宣传月”和 大学生入伍光荣”等活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㊂5郾探索工作模式,构建服务平台,完善工作体系学校坚持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搭建 培养反馈平台”㊂定期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为课程调整㊁专业优化㊁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等提供依据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 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㊁微博㊁QQ群㊁手机短信㊁电子邮箱等发布就业信息,跟踪毕业生择业和签约情况,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㊂建立学生服务大厅和用人单位服务大厅,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一站式 综合服务平台”㊂规范就业工作流程,实行 挂牌服务制㊁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等十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服务内涵,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效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㊂510六 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013年,学校在主动走访企业和企业来校招聘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㊂将掌握的数据及时反馈到教育教学中去㊂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㊁丰富课程内容㊁完善培养模式㊁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形成了 招生 培养 就业”互动机制㊂表10 部分用人单位对合肥工业大学人才培养评价反馈内 容好较好一般差整体评价50.68%49.32%0.00%0.00%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适应度34.25%58.90%6.85%0.00%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表现50.68%49.32%0.00%0.00%人文素质47.95%49.32%2.74%0.00%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53.42%46.58%0.00%0.00%实践及工程应用能力43.84%54.79%1.37%0.00%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6.99%52.05%10.96%0.00%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62%58.90%5.48%0.00%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6.99%52.05%10.96%0.00%学习能力49.32%50.68%0.00%0.00%计算机应用能力27.40%67.12%5.48%0.00%应用外语能力23.29%68.49%8.22%0.00%工作应变能力28.77%60.27%10.96%0.00%610(续表)内 容好较好一般差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30.14%60.27%9.59%0.00%心理素质35.62%57.53%6.85%0.00%吃苦耐劳㊁敬业精神39.73%53.42%6.85%0.00%团结合作精神39.73%54.79%5.48%0.00%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统计1.根据市场反馈,实施 英才计划”,探索与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数据看,比较注重基础及专业知识㊁实践工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学校探索与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 试验班”发展到 英才计划”, 英才计划”是学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拓展和提升,是学校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尝试㊂合作各方以各自培养优势,本着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培养基础宽厚,适应能力强,科学㊁人文素养高,在科学研究㊁工程实践及其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㊁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㊂ 英才计划”包括卓越班㊁英才班和博雅班㊂2.丰富载体㊁加大投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注重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㊁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之中㊂依托校内外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建有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㊁ERP沙盘模拟实验中心㊁710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等实践平台㊂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全国㊁全省㊁学校和学院四级创业竞赛的联动机制,以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主体㊁以社会化渠道和学院创新创业基地为两翼的 一体两翼”工作格局㊂2013年共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84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778项㊂学校举办和参加省部级㊁国家级和国际级大赛近百场,获奖等级和数目均超过往年㊂3.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学校按照 支撑专业㊁核心专业㊁扩展专业”三位一体的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先发展新兴㊁边缘㊁交叉学科专业以及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专业,形成体现学科专业优势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㊂表11 合肥工业大学2011~2013年招生调整情况年度调整专业总数新增专业数停招专业数增招专业数减招专业数2011年103025 2012年112216 2013年132245810结 束 语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㊁稳中向好,但经济运行还存在下行压力,会议提出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㊂学校今年毕业生人数超过9000人,再创新高,就业压力不断增加㊂学校将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积极做好相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反馈机制,在学校新一轮改革过程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㊂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将认真落实国家就业工作方针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丰富就业援助体系,全力做好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 在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满意度”的工作目标㊂910。

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目录一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 (1)(二)预测:2013年招聘形势并不乐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增加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题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对象 (3)(二)调查目的 (3)三调查途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查内容:. (3)摘要: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预测:2013年招聘形势并不乐观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从当前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太好。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致使整个国际大形势不太乐观。

欧债危机从表面看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但实际影响已经扩散至全球范围,欧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欧盟国际经济出现明显动荡,大部分企业都出现问题,而欧共体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接到的海外投资总体的近一半。

虽然中国市场仍被认为是全球最为看好的市场,但与往年相比也不能盲目乐观。

冯丽娟说,9月份各大企业的校招计划纷纷启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经济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6月

经济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6月
(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评价较好。其中,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我校教师师德、学校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为优秀;近90%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为良好;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中等;个别学生认为我校在图书资料、综合能力培养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是偏低的。
5、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也听到过学生对少数课上得不好,甚至对学生也不负责的教师的责备;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一是从制度上和政策落实上如何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二是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社会活动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能力的锻炼。部分毕业生反映,学校生活就是读书,很少接触社会。希望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每学期组织一次到单位实习、实践活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反映,目前某些课程脱离实际,学了没用;更有不少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希望学校要保证基础理论课、主干课的教学质量。
经济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院毕业生工作状况和就业质量,更好地掌握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评价,提高在校学生综合素质,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依据,特组织开展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2013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

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分报告一㊀应届大学毕业生㊀㊀㊀㊀㊀㊀㊀就业报告㊀㊀.3第一章毕业去向结论摘要一 总体毕业去向分布1.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㊂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㊂2.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80.6%)比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1.3%㊁81.0%)略有下降;而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4.7%,比2012届(5.3%)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11届(6.1%)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230二 各类型院校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1.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78.6%)比2012届(79.5%)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11届(79.8%)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3届为12.2%,比2012届(10.9%)增加1.3个百分点,比2011届(10.1%)增加2.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2.2013届 211 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66.7%,比2012届(68.8%)下降2.1个百分点,比2011届(72.1%)下降5.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6.9%),比2012届(24.4%)增加2.5个百分点,比2011届(19.9%)增加7.0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3.2013届非 21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81.0%,比2012届(81.7%)降低0.7个百分点,与2011届(81.2%)基本持平;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9.2%)比2012届㊁2011届(均为8.2%)均增加了1.0个百分点㊂4.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为82.5%,与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3.0%㊁82.8%)均基本持平;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5.7%,比2012届(6.8%)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1届(7.4%)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三 就业地分布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江西㊁安徽),占27.2%;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河北㊁内蒙古㊁山西),占23.6%;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占20.2%㊂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所占比例依次是23.2%㊁23.3%和20.6%㊂四 就业城市类型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0%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 52%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㊂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5个百分点(分别为23%和18%)㊂我国大学生连续三届就业的城市330类型分布比较稳定,没有数据表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和之前的相比,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就业比例存在明显差异㊂一 总体毕业去向分布大学毕业生:本科院校㊁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㊂毕业半年后:2013届毕业生毕业第二年(即2014年)的1月㊂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㊂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工作对自己知识㊁能力的要求㊂毕业去向分布:麦可思将中国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状况分为九类: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正在国内读研;正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到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研;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其他㊂同理将中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毕业状况分为六类: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毕业后读本科;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其他㊂将上述本科九类和高职高专六类毕业状况叫作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㊂其中,受雇全职工作指平均每周工作32小时或以上㊂受雇半职工作指平均每周工作20小时到31小时㊂已就业人群:包括 受雇全职工作 ㊁ 受雇半职工作 ㊁ 自主创业 三类人群㊂图1-1-1是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㊂可以看出,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㊂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㊂图1-1-2是2011~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80.6%),比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1.3%㊁81.0%)略有下降;而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4.7%,比2012届(5.3%)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11届(6.1%)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430图1-1-1㊀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2㊀2011~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530二 各类型院校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211 院校: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⓪的实施意见“中确定,国家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㊂迄今为止,全国共批准 211 院校112所㊂非 211 本科院校:中国除 211 院校以外的所有本科院校㊂图1-1-3是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78.6%),比2012届(79.5%)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11届(79.8%)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3届为12.2%,比2012届(10.9%)增加1.3个百分点,比2011届(10.1%)增加2.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图1-1-3㊀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630图1-1-4是 211 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 211 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66.7%),比2012届(68.8%)下降2.1个百分点,比2011届(72.1%)下降5.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6.9%),比2012届(24.4%)增加2.5个百分点,比2011届(19.9%)增加7.0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图1-1-4㊀ 211 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5是非 211 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非 21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81.0%,比2012届(81.7%)降低0.7个百分点,与2011届(81.2%)基本持平;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9.2%)比2012届㊁2011届(均为8.2%)均增加了1.0个百分点㊂图1-1-6是高职高专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730图1-1-5㊀非 211 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6㊀高职高专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830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82.5%),与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3.0%㊁82.8%)均基本持平;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5.7%,比2012届(6.8%)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1届(7.4%)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三 就业地分布就业地:指大学毕业生在接受调查时的就业所在地区㊂经济区域:本研究把中国内地31个省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八个经济体区域㊂a.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b.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包括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河北㊁内蒙古㊁山西;c.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㊁甘肃㊁宁夏㊁青海;d.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㊁湖北㊁湖南;e.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江西㊁安徽; f.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广东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 g.西南区域经济体:包括重庆㊁四川㊁贵州㊁云南;h.西部生态经济区:包括西藏㊁新疆㊂图1-1-7和图1-1-8分别是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地的分布㊂可以看出,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江西㊁安徽),占27.2%;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河北㊁内蒙古㊁山西)占23.6%;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占20.2%㊂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所占比例依次是23.2%㊁23.3%和20.6%㊂930图1-1-7㊀2013届本科毕业生按就业地的分布∗特别说明:东北区域经济体样本较少㊂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8㊀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按就业地的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040四 就业城市类型城市类型:本研究按行政级别把中国内地城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㊂a.直辖市:包括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重庆㊂b.副省级城市:包括哈尔滨㊁长春㊁沈阳㊁大连㊁济南㊁青岛㊁南京㊁杭州㊁宁波㊁厦门㊁广州㊁深圳㊁武汉㊁成都㊁西安15个城市㊂部分省会城市不属于副省级城市㊂c.地级城市及以下:如绵阳㊁保定㊁苏州等,也包括省会城市如福州㊁银川等以及地级市下属的县㊁乡等㊂图1-1-9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类型分布㊂可以看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0%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2%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㊂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5个百分点(分别为23%和18%)㊂图1-1-9㊀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三类就业城市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10是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城市类型的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大学生连续三届就业的城市类型分布比较稳定,没有数据表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和之前的相比,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就业比例存在明显差异㊂140就业蓝皮书图1-1-10㊀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三类就业城市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240。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作者:沪江大学生就业网阅读:8327编辑点评: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连日来小编拜访了众多就业指导专家,大学生毕业难既有供需结构性矛盾,也有应试教育和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下面是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率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

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大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

男性大学生就业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

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

东、中、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74.0%、58.1%。

起薪比较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

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

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2013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

麦可思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

从2010年开始,麦《中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

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3年报告是第五次年度报告。

注:本书唯一作者是麦可思研究院,并非由社科院主编,请记者发稿时不要误提社科院!发布下述数据请指明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使数据具有可信度和可追究责任,谢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1、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名词解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9%)比2011届(90.2%)略有上升。

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90.4%)比2011届(89.6%)略有上升。

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系部:外语系班级:商务英语班姓名:彭睿瑞学号:2 0 1 1 1 2 0 8 0 1 9 2指导老师:柏菁9/12/2013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摘要:据报道,2013年面临毕业的高校大学生就有699万,我们将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困境。

这消息无疑给我们这些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巨大的压力与担忧……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该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该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怎么样?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形势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生涯就快结束了,目前折业、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但是面对“世上最难就业”的环境,作为专科生的我们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又该何去何从呢?……为此,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新闻等,也结合一些相关的报告就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些简单的总结,以及个人愚见。

一、错位的就业市场事实上,“世上最难就业”不过是标签罢了,其实目前整个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断层,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却愈演愈烈。

错位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1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市场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张,服务性人才需求量急剧上涨。

错位二、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出现意愿性错位通过一些招聘网站,我们知道,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于二三线城市,但是要知道,这些一线城市虽然职位量较大,比起求职者的倾慕仍显得有些“狼多肉少”,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相比较而言,由于少有人问津,三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显得格外冷清。

因而出现了毕业生扎堆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职位无人问津情况。

我们应该清楚一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线城市的人才供给仍将是“蜂窝式”的不可缓解,竞争压力也会与日俱增,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被形势吓跑,要始终保持一种闯一闯的心态,勇往直前。

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2014年2月2013年,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教育部、北京市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并充分结合学校定位和学生发展,以充分就业为基础,以提升质量为重点,以就业引导为特色,积极构建精细化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和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支持和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和就业质量稳中求进。

第一部分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一、毕业生总规模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共6644人,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

其中,本科生3099人,研究生3545人。

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三个生源地省份分别是北京市(770人)、山东省(490人)和河南省(376人)。

2013年毕业生中共有男生4463人,女生2181人,男女生比例为2.1:1。

2013年毕业生中共有少数民族学生5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8.1%。

二、就业率和就业结构(一)毕业生毕业去向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

其中,深造包含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就业包含签三方协议就业(以下简称“签三方就业”)和灵活就业两种形式。

灵活就业是指不签署三方协议直接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

定向委培生毕业后回定向委培单位就业,本报告以下统计均不包含定向委培毕业生。

我校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5%。

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28.2%,出国(境)留学比例为17.5%,签三方协议就业比例为42.5%,灵活就业比例为10.2%。

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其中,国内升学的比例为54.4%,出国(境)留学的比例为27.3%,签三方就业的比例为6.7%,灵活就业比例为9.7%;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7%,其中,国内升学的比例为1.4%,出国(境)留学的比例为8.7%,签三方就业的比例为75.6%,灵活就业比例为13.0%;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9.1%,其中,国内博士后比例为16.4%,出国(境)留学比例为10.2%,签三方就业比例为68.1%,灵活就业比例为4.4%(见表1)。

(新)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新)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附件二: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针对近几年社会就业竞争形势严峻问题,对我校2010级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做了调查并做出以下统计分析报告。

我校2010级毕业生共1423人,初次就业人数为1392,初次就业率为97.8%。

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图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图二)从以上图表对各专业初次就业情况做以下分析:路桥工程系毕业学生人数为496,初次就业学生人数为459人,初次就业率为97.9%,其中学校推荐就业人数为380人,自谋人数为79人。

汽车工程机械系毕业学生人数为463人,初次就业学生人数为453人,初次就业率为97.8%,其中学校推荐就业人数为394人,自谋人数为59人。

港航工程系毕业学生人数为85人,初次就业学生人数为83人,初次就业率为97.6%,其中学校推荐就业人数为62人,自谋人数为21人。

物流与运输工程系毕业学生人数为221人,初次就业学生人数为216人,初次就业率为97.7%,其中学校推荐就业人数为181人,自谋人数为35人。

机电与管理工程系就业学生人数为185人,初次就业学生人数为181人,初次就业率为97.8%,其中学校推荐就业人数为135人,自谋人数为46人。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初步分析如下:从专业分析:今年我校各专业系的毕业学生就业率比较理想,均在97%以上,整体就业形势较好。

根据本次统计情况,学校还需对未就业学生进行后续的跟踪服务,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统计中的具体操作还应进一步完善。

优势:我院校的专业优势明显,主要的校企合作单位遍布各行业,共有76家企业与我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保证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我校毕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强,可以较快地融入实习就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中去,我校学生就业率高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校所学的专业均是交通行业的专业,不是日晒雨淋就是一身油腻,特别是路桥专业、港航专业和汽车专业,学生从入学就做好不怕累、好不怕脏的准备,这样,初次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就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

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更清楚的认识其严峻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我进行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

二、调查方式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进行调查。

三、调查内容1、毕业生就业环境: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另外,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钓鱼岛事件以及雅安地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表现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

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就业现状第一、就业单位性质流向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

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

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第二、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比往年下滑,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

其中,制造大类、工学专业签约率较高。

目前,制造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签约人数最多。

麦可思调查发现,截至目前,2013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

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作者:王津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6期【摘要】文章以天津城建大学材料学院为例,通过分析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着眼于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分析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和今后工作的侧重方向,以便为其他相关高校的学院建设予以借鉴作用。

【关键词】就业形势;存在问题;措施2013年材料学院共有毕业生121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62人,材料化学专业59人,考取研究生15人,打工16人,就业率达到96.69%,签约率70.25%,升学率12.40%,来材料学院招聘的单位共计20余家,其中院内小型专场招聘会9次。

一、2013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一)2013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材料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去向有:考取硕士研究生5人,占毕业生比例8.1%;公务员1人,占毕业生比例1.6%;事业单位3人,占毕业生比例4.8%;国有企业15人,占毕业生比例24.2%;三资企业4人,占毕业生比例6.5%;其他企业23人,占毕业生比例37.1%。

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考取硕士研究生10人,占毕业生比例16.9%;公务员0人;事业单位1人,占毕业生比例1.69%;国有企业9人,占毕业生比例15.3%;三资企业2人,占毕业生比例3.4%;其他企业17人,占毕业生比例28.8%。

(二)就业形势特点。

学生放宽对于就业地域的选择,不再是只着眼于天津、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而是分布更加广泛,更有部分学生将工作定位在四川、甘肃等西北地区。

学生对于企业性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放宽,大中型国有企业仍是学生的首选,学生对于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的选择自2010年开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这也是学生就业观越来越趋于理智的表现。

学生对于薪酬待遇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对于薪酬待遇要求较去年有所提高,基本上要求实习工资在1800元/月以上,五险最好有一金。

用人单位的数量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分化严重,上半学期来材料学院招聘的用人单位有17家,小型招聘会8场,而下半学期只有5家,小型招聘会只有1场。

2013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2013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2013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

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二、调查目的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意向,通过统计分析,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指导。

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有清楚的认识。

三、调查的时间、范围时间:2016年3月25日-----2016年4月15日范围:我校2013级工商管理学院、会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等部分学生四、调查方式在线调查:借助OQSSYU软件把问卷调查以邮件或文件的形式发放给2013级同学填写五、调查步骤及安排1.设计好调查问卷的目的和内容。

2.搜集相关的资料。

要想把问卷调查设计好,在做问卷调查前还要做些充足的准备,需要我们在做调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素材的丰富和对研究问题的知识准备。

3.掌握好调查问卷的类型。

不一样的调查形式在调查中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为此在调查时我们要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要求,要充分考虑到调查问卷的类型。

4.明确答题的主要内容。

在确立了答题的方法和类型后,我们就要根据具体要求细化答题内容,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答题的内容是我们进行调查的关键,也是对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划分区间的一项重要工作。

5.把握答题的结构。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调查问卷设计为封闭性的设计还是开放性的设计。

6.做好问题的措词。

一字一意,一句一章要条理清楚,为此在对问题进行表述时一定要做好精准性,使被调查者一看就能知道其中的关键所在。

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3年4月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目录序 (2)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 (3)调研目的 (3)样本详情 (3)报告正文 (8)一、就业情况分析 (8)1.1多数学生参加过求职活动,但求职现状依然堪忧 (8)1.2过半学生从未收到过offer (8)1.3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的认知不足 (9)二、求职准备情况 (11)2.1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 (11)2.2近90%应届毕业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 (12)2.3近半学生认为实践对个人竞争力影响最大 (13)2.4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 (14)三、求职渠道分析 (16)3.1综合类招聘网站成为大多数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 (16)3.2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并最有效的综合类招聘网站 (17)3.3大学生求职者选择招聘网站更看重求职效率 (18)四、就业倾向性分析 (20)4.1培训及自我提升是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 (20)4.2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是首选,IT/互联网/通信/电子居第二 (21)4.3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22)五、就业压力及就业指导方向分析 (23)5.1就业压力主要源于缺乏工作经验 (23)5.2应届毕业生渴望实践、培训及与HR沟通交流的机会 (24)序随着五月份的临近,中国高校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季即将结束,也预示着中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主体将由“90后”构成,“90后”是社会给这一代人赋予的标签,90后的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与其他时代的学生大不相同,特点更加鲜明。

这一代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些“90后”毕业生而言,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哪些因素,他们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求职,都是企业和高校最想要了解的信息。

据此,2013年3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发布了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4月回收了8万多份有效问卷,通过认真的逻辑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了本次《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3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3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

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2013年大学毕业生情况

2013年大学毕业生情况

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2013年,我市共有高校毕业生14115人,其中博士125人、硕士864人、本科8100人、专科7112人,已就业12639人,就业率89.54%。

主要工作情况如下:(一)实施“基层服务项目计划”。

一是开展了2013年三支一扶招募工作。

根据省厅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岗位需求摸底情况,在今年的招募计划中增设社区服务项目,扩大了项目覆盖范围,全市共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170名。

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工作。

2006年至2013年共招募三支一扶毕业生518人。

为及时掌握三支一扶大学生信息和就业情况,完善了三支一扶信息库建设,通过服务单位、服务县区及时更新信息,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是进一步做好选调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项目的统筹协调工作。

(二)实施“就业援助和见习计划”,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一是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推荐。

2013年共接收未就业报到特困生23人,联系相关企业分别进行了就业推荐,目前已全部就业。

二是先后对我市20家接收见习毕业生的见习基地进行了调研,了解见习毕业生见习情况和见习单位对见习毕业生管理服务和评价,及时更新见习毕业生信息库,进一步规范完善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

我市申报国家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一家(金岭集团)。

(三)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一是加大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联合胜利油田、东营区筹备建设高标准大学生创业园区1处。

二是组织东营市软件园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并且组织毕业生创业实训班20期,共培训学员1200人,制作创业规划书180份;三是继续开展了“未来企业家训练营”活动,由创业导师直接面试选拔产生了第三批60名学员,目前已完成创业理论培训。

四是与市委宣传部、齐鲁晚报联合开展了“公益大讲堂”活动,在东营职业学院等高校共举办就业创业培训10期,免费培训毕业生3000多人次;五是帮助6名创业毕业生与创业导师建立“一对一”的联系。

华南师范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数量扩张目标的逐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要求,我校编制和发布《华南师范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基于学校统计的全体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再结合毕业后的追踪调研结果,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情况。

总的情况如下: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计算公式,我校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96%;其中有81个专业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100.00%。

2013届毕业生就业地集中在广东省,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

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集中在专业服务/教育/培训和政府/非赢利机构/其他;毕业生就业从事的职位集中在咨询/法律/教育/科研类,其次是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类。

90.68%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感到满意。

2013届本科生税前的平均月薪为4408.31元,专科生税前的平均月薪为3025.29元。

98.9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98.4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目前的工作。

96.73%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94.70%的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水平感到满意。

目录摘要 (2)一、基本情况 (5)(一)毕业生的结构 (5)(二)就业率 (5)二、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1)(一)抓好政策落实,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外省就业 (11)(二)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11)(三)搭建完善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 (11)(四)强化“双创”精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层次和水平 (12)三、就业情况相关分析 (13)(一)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分布状况 (13)1.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地域分布132.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行业分布153.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单位的性质分布154.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位分布16(二)学校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满意度 (17)(三)学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薪酬水平 (18)(四)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对工作的胜任情况 (19)(五)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情况 (19)(六)毕业生求职行为分析 (20)1.毕业生落实工作的时间情况202.毕业生的就业途径20(七)毕业后的创业状况分析 (21)1.创业动机分析212.创业意愿分析22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2)(一)毕业生能力的培养质量 (22)1.毕业生能力满足度222.毕业生需要改进的能力23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 (23)(三)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24)1.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及满意度242.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参与度及满意度243.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个性化辅导的参与度及满意度254.毕业生对母校就业信息服务的参与度及满意度25 (四)毕业生对学校及院系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26)1.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262.毕业生对院系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26 (五)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对母校满意度 (27)一、基本情况华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3年,是一所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

2013年宁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3年宁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 8 . 0 %, 4 - 6月份招聘毕业生 的 占 1 8 . 0 %, 7 - 9月份招 聘
毕业生 的占 1 0 . 0 %。
3 . 缺 乏挫折 承受 力是 造成毕 业生 离职 的 主要 原
因。在被调查的用人 单位 中 , 认为大学生离职的主要原

占2 9 . 0 %, 认 为工 资待遇低 的 占 的用 ^ 单位需 要应用型人才 。当问及“ 贵单 因是缺乏挫 折承受力 , 2 5 . 0 %, 认 为是缺 乏认真 负责 _ T作 精神 , 而不 能做好 _ T
3 . 营销专业人才是用人 单位 的首选 。 在调查 的 1 0 0
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情况进行 了问卷 调查 。在宁夏大 家用人单 位 中, 用人单位的首选人才是 营销专业 , 提及 学和北方 民族学 院 ,随机抽选 了 1 0 0名应届高校毕业 率为 4 3 . 0 %, 第二位的是行政人力 资源类专业 。用人单 生开展了就业意向调查 。同时 , 走访 了宁夏高校毕业生 位 安排招聘 到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 岗位 ,营销类 岗位 分配办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 和银 川市人才 的 占 4 9 . 0 %, 技 术类 岗位 的占 3 8 . 0 %, 管理类 岗位 的 占 交流 中心 , 了解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情况 。 现将 9 . 0 %, 其他 岗位的 占 4 . 0 %。
2 0 1 3年宁 夏高校毕 业生 就业情 况调 查报告
范喜萍
有 8 0 . O % 2 0 1 3 年全 国高校毕业生达 6 9 9万人 , 就业形 势非 位 目前需要的人才类 型是什么 ?这一问题时 , 常严 峻 , 各级政府就业压力巨大。为了解宁夏 回族 自治 的用人单位需要应用型人 才 , 有1 4 . 0 %的用人单 位需要

上海海洋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

上海海洋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O一四年四月目录学校概况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一、生源基本信息(一)毕业生生源概况(二)毕业生生源分地区人数统计二、本科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就业总体情况1.就业总体情况概述2.就业率分专业情况3.就业率分学科情况(二)毕业生就业流向1.毕业生总体流向2.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3.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三)升学、出国(出境)毕业生情况三、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一)毕业生就业率与签约率1.签约率与就业率总体情况2.签约率与就业率分专业情况3.签约率与就业率分学科情况(二)研究生就业流向1.研究生的总体流向2.研究生就业的地区流向3.研究生就业的单位类型流向(三)升学与出国(出境)毕业生情况四、毕业生评价反馈第二部分部分学科专业的行业去向及趋势分析一、食品学院(一)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1.本科生就业概述2.研究生就业概述3. 对学生的就业建议(二)能源动力类专业1.本科生就业概述2.研究生就业概述3. 对学生的就业建议二、经济管理学院(一)本科生就业概述(二)研究生就业概述(三)对学生的就业建议三、爱恩学院(一)本科生就业概述(二)对学生的就业建议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一、各方齐力,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二、宣传落实,实施各项引导及激励政策三、匹配需求,千方百计提供有效就业信息四、聚焦重点,想方设法帮扶特殊群体就业五、协同合作,开发和利用各方资源支持就业六、科学规划,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七、激发创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学校概况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悠久历史、文理交融的多学科高等学府,前身为1912年创立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现为国家海洋局、农业部和上海市共建高校。

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农、理、工、经、文、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编辑:书村网发布时间: 2013-01-27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

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

调查情况如下: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13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

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9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

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

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

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
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

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13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

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

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XX-2013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55%和56.37%。

从调查来看:2013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13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

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

湖南省2013届大学
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13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

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

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 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

据统计,2013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

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

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
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

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

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

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

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

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

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

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

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

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
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连续提高粮食价格,扩大需求,稳定就业。

每逢经济调整,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

最近国家宣布从2013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切实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鸟之功。

如果能在已经宣布的提价之外,宣布2013、2013年每年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5%以上,有利于让农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使扩大农民消费的效果更显著。

调查结果表明,我们毕业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困难重重,但是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我们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