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笔记
人类行为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人类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上的行为分析,旨在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和特点。
以下是对人类行为心理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的摘抄。
二、基础理论1. 霍尔的人格理论霍尔(G. Stanley Hall)认为,人格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
霍尔提出了“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种观点,强调遗传和环境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摘抄内容:“人格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决定了个体的基本心理结构,而环境则提供了个体发展的条件。
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个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人类行为受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影响。
潜意识心理过程包括本能、欲望、冲突等,它们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用以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发展。
摘抄内容:“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受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影响。
潜意识心理过程包括本能、欲望、冲突等,它们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本我代表个体的本能欲望,自我代表个体与现实环境的互动,超我代表个体的道德观念。
”3.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行为主义者强调观察、实验和客观研究方法,试图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
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和改变行为。
摘抄内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和改变行为。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会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行为分析1.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内在需求的驱动。
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普通心理学课堂笔记及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心理及行为(1)心理及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及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及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1.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了与自身价值观、信念或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该理论探讨了认知失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
2.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现象。
这一理论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并提出了条件反射在研究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3.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情绪和成就的影响,并提供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来研究和模仿行为。
该理论还探讨了人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形成自我认知。
5.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整过程。
该理论研究了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研究理论:研究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记忆过程和研究动机。
7.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该理论研究了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社会认同对个体自我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8.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力。
该理论探讨了情绪智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
9.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的产生过程。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决定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我决定能力。
10.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了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该理论探讨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1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探讨了个体追求目标和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动机和动机养成的方式。
12.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关注和集中程度。
中小学心理健康笔记整理
第一章心理安康 1.精神分析:〔6个口〕性本论、压抑的动机—无意识—语误、笔误、自由联想、梦升华—精神病2.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一、绪论 3.认知建构4.人本主义二、内容1.心理安康的标准2.与全面开展的关系3.心理安康的影响因素4.心理不安康的预防:积极心理安康教育5.心理安康教育的形式:辅导、咨询、治疗、干预矫治7原那么儿童心理:年龄开展、开展因素,智慧的核心:抽象,概括学习过程:感知、理解、稳固、应用第二章心理安康教育一、心理安康教育的根本原那么:〔方法:实现目的的途径、手段、措施〕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因:心理差异:个体差异〔能力、气质、性别即个别心理倾向性〕群体差异〔年龄、性别、民族〕宣传〔家长〕传授心理安康教育技能〔同事学习适应、情绪问题〔抑郁、〕性习惯身心疲惫日常挫折〔误解〕特殊个性心理安康状况监测心理安康状况研究三、根本途径:学科教学1.积极强化法〔正强化〕给予一个喜欢的刺激:消费性、活动性、操作性、拥有性社会性操作性。
2.派生法,代币管制法3.负强化:取走一个厌恶的刺激物4典范学习法惩罚法:+给孩子一个厌恶刺激物惩罚:体罚、谴责、暂时中断典范学习法:消退法:放任消除不合理的行为第三章心理安康概述一、概念: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安康的标准(一)理论根底:统计学理论、测量学理论、社会适应、生活适应、经历理论。
(二)制定心理安康标准的准那么:通俗,现实,开展性原那么三、心理安康标准制定的问题(一)二分与连续的问题(二)状态与特质的问题〔心理过程与个性〕(三)正常与不正常的问题:1.年龄特征2.程度3.普遍性(四)安康与境界的问题四、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标准(一)热爱学习(二)情绪适当;乐观向上(三)擅交往(四)接纳自己(五)性格健全(六)适应社会: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兴风作浪。
正确态度:1乐观开朗相信社会开展人类前途2.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免于理想,3对于困难态度积极4遵守社会所认同的共同标准。
尔雅课程《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总结
5.人类基本需要的分类的几种学说
(1) 英国报纸的调查 支配人行为的 15 种基本欲望和价值(有基因的基础)有好奇、
食物、荣誉、拒绝、性、报复、体育运动、秩序、独立、社会交往、 家庭、社会威望、厌恶、公民身份、权力 (2) 马斯洛的五需要论(从低到高的层次)
8.文化与人的需要
(1) 人的需要是文化产生的根源。 (2) 文化乃为限制人的各种需要而设。 (3) 有限制而文明立,无限制则文明废。
(4) 文化是如何限制(满足)人的需要的 行为的目标、关注对象和行为手段,输出输入系统,行为者的
需要得到满足或收到阻碍,依据规范和标准,此时反馈给行为者满 足或是阻碍,其基准系取决于价值、态度、情景等,不断的反馈以 调整基准系。
7.需要的三大类三层次
三大类(安全类、交往类、地位类),三层次(生物性、社会性、情感性) 可相互交织,如社会性安全、社会性交往等 9 个划分
安全类需要: (1)生物性安全(身体的进化机制、躲避危险等保障我们生命安全 的最基本) (2)社会性安全(处于在他人互动的交往中,能够利于我们生存的 社会归属) (3)情感性安全(其定义为在生活中,与伙伴的有密切的联系,不 孤立,是社会伙伴中的一员,与他们有相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遇 到威胁和困难时,伙伴能够精神和物质上有所帮助)表现为尊重、 关爱。 交往类需要
5.文化的定义(此处为古典文化的定义)
(1)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 泰勒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社会成 员的人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 力和习惯。 (2)文化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3)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 马利诺夫斯基
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
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引言:在当今社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
本文旨在总结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探讨实施这些课程所需注意的关键点。
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1.1 自我认知与身份建构自我意识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他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因此,在心理辅导课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促进身份建构的发展。
1.2 学业压力与情绪管理现代教育独特的竞争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些压力常常产生焦虑、沮丧和失落等负面情绪。
因此,在心理辅导课上,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如何积极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和生活质量。
1.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学生正处于社交圈子的扩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建立健康人际关系和有效沟通的挑战。
在心理辅导课程中,我们应当向学生传授良好的交往技巧,帮助他们构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2.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它通过帮助学生调整不合理思维模式,更积极地看待问题,并改变消极行为习惯来促进心理健康。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CBT原则来分析和改善学生的自我评价、态度等方面。
2.2 想象与冥想意识深层次冥想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能够减轻内心压力、增加专注力、培养内在平静、促进睡眠等。
通过在课程中引导简单冥想练习,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念和意识,并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3 情绪管理技巧情绪管理是心理辅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教授学生情绪识别、情感调节和冲突应对等技巧,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并将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有效实施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关键点3.1 安全保障在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前,我们必须确保提供一个安全保障的环境。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课堂重点笔记
心理、行为与文化绪论#课程学习目的:了解异文化了解一种把握人的方法为研究国际关系提供深层背景提供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程特点:从文化和心理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行为比较文化的视野#提出应当“自知之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学者是费孝通#印度教徒的宗教圣地是瓦拉纳西的恒河#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提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的人是卢梭#具有惊叹世界多样性的能力,是探索世界意义的前提。
-德国马克斯韦伯#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个性是我们与异文化交流的准则之一心理文化学:源流、原则与方法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文化与人格学派受精神分析学派影响较大。
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结合。
认为青年的反抗性是一种文化现象#心理文化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文化与人格学派代表人物是博厄斯2哥伦比亚讲座派3国民性研究二战前后《菊花与刀》(初始目的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二战前后国民性研究的三个倾向:人类学倾向社会学倾向统计学倾向)菊花与刀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国人类学家4心理人类学1961 《心理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儿童社会化知觉和认知文化与人格心理健康5心理文化学心理文化学之父许火良光心理文化学视角与文化的定义#心理文化学属于人类学(三个分支:民族志社会人类学形体人类学)的分支(人类-社会人类-心理学派-心里人类)#心理文化学两个视角心理视角文化视角#文化视角中:世界上各种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而不是生物意义上的差异。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只是荥阳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
文化与文明# 文明造物分类:物质造物社会造物观念造物#物质造物:建筑物家具机械运动城运河道路港口(经过人施工加影响的有机自然物)被饲养的猪栽培的植物#社会造物:家庭婚姻社团国家习俗道德#观念造物:语言宗教仪式经典文献艺术等#公文俊平的文化与文明的定义:认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认为文化是一种制造、传达、保存和处理信息的系统#文明是在文化设计原理作用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有意识地生产出来的、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社会生活类型的复合体。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精品10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现代心理学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
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
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我还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
在家庭里面,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
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但是,真正对心理学了解的却并不多,包括我与跟我一起来心理学的同学。
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医生,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心理医生医治心理变态的场景,然后病人好了,心理医生自己却变态了。
心理学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但大家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00031-心理学笔记1~2篇
00031-⼼理学笔记1~2篇全国⾼等教育⾃学考试指定教材《⼼理学》-张厚粲课程代码-00031学习笔记笔记第⼀章:概念第⼆章:意识与注意鸿雁第⼀章概论1、什么是⼼理学:P3、P4答:⼼理学是研究⼈的⾏为和⼼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的⾏为为⽬的,通过研究分析⼈的⾏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单选]⼼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理分解成⼀些基本元素后,再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理实质的⽬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理学流派是构造主义。
2、为什么⼼理学要研究⼈的⾏为:P3~P4答:⼈的⼼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且由外部⾏为表现的,⼈们外显的⾏为表现为受内隐的⼼理活动⽀配和调节的。
通过对⾏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理活动的了解的。
⼼理活动在⾏为中产⽣,⼜在⾏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者之间的联系是按⼀定的活动规律进⾏的。
只有把握⼈的⼼理与⾏为活动的规律,⼈们才能够对⾏为加以解释、预测和调控。
3、为什么说⼼理学是⼀门科学?P5衡量某⼀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看其运⽤的是否科学的⽅法,,并且是否满⾜了⼏个重要标准:即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检验性。
⽽⼼理学研究⾏为和⼼理活动规律的过程中,⼼理学家主要依赖科学的⽅法,并严格地遵循科学的标准,所以说⼼理学是⼀门科学。
⼼理学具有⾃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单选]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锡⼤学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门独⽴学科。
4、⼼理学的基本性质P5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5、⼼理学诞⽣的标志P6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学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然科学的⽅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理现象。
感觉。
这⼀⾏动使⼼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门独⽴的科学,标志着科学⼼理学的诞⽣,冯特因此被称为⼼理学的始祖。
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笔记
2.1心里文化学的发展脉络马思尔·莫斯(法国人类学家,迪尔凯姆的学术继承人)《论馈赠》,研究太平洋岛上的人们的"夸富宴"的这种交换.揭示了一种人类更普遍的交换形式(不等价交换,附带有情感等的)在莫斯所描述的图景中,礼物作为一种社会一体化的纽带被呈现出来.礼物的交换是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社会结构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族群内部,人们通过交换来巩固和建立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团结,愉快的接受礼物和及时的回报礼物被认为是族群内部成员所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规则.不等价交换是一种,更普遍,更古老的交换模式.而等价交换,商品交换,是一种在特定场合,特殊形式的交换形式.后现代时期的交换理论:作为交往的交换.心理文化学对人类交换的看法,与莫斯关于"前现代"的交换理论以及最新的"后现代"交换理论相一致.它将交换看作是人交往的一种方式."锚定"的理论较好地描述了价格形成的机理: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确定的价值往往不是围绕理性的交换价值上下浮动的,而是像抛锚那样将交换价值选定在某个有意义的点上.(意义价值)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以人为本的新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价实践,直接动摇着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的基础.相对于交换价值,意义价值代表着人性的更高的感性的一面,这种新的交换原则的特点,是以意义价值相等为等价原则.意义价值相等时,交换价值可以不等.等意义交换在后现代经济中理解为交往.作为交往的交换,是不等价交换.交往和交换的区别:1.交往是主体的交流,交换是客体的交流;2.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表现为货物等价而情感不等价(商品交换,是符号交换;一定要过滤掉人情等非货币化因素.交往主体屏蔽一切非符号特征,只进行客体(产品、服务)的一般等价交换.交往交换,是象征交换.是交换物所象征的意义,所以也是一种意义相等的交换.);3.前现代与后现代的产品交换,都具有与语言交换同样的特征.这种交流,与符号交换特点相反,不是抽象价值交换,而是获得具体意义的交换,物的关系结束后,人的关系还在;4.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人际交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即一方可"出售"所有形式的事物,另一方可以用所有形式的事物进行"支付",只要这些事物含有对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3.1需要的概念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人需要的本质)需要的三个层次:需要是一种缺乏状态;需要是由缺乏状态引起的主体自动平衡倾向;需要是伴随主体自动平衡倾向的择取倾向。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
Iii .需求、情感和文化
一、需求的概念
1.需要三个级别
(1)需要是缺乏状态
(2)需要是主体自动平衡的趋势,是由缺乏状态引起的(3)需要是伴随着主体自动平衡的趋势的选择趋势(2)人类需要(1)生物需要(2)社会需要(3)需要和本能
本能是由人体结构产生的能力,是一本反思的书,是[生物的一种无意识行为] 4。需求和欲望
差异将变得2)人类学家:世界上的多样性趋于消失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保护文化多样性。什么是文化
(1)古典文化的定义(英国埃杜·阿德比·泰勒):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2)(英国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指一组传统的工具、商品、技术、思想、习惯和价值观。这个概念实际上包含并规范所有的社会科学。泰勒和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方面:房屋、器具和机器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
心理学、行为和文化
介绍
一、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心理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几个大型文明社会为对象,探讨文化、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着重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差异。它是从跨学科和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书面社会的综合研究。第二,学科定位
精神文化学中的“国民性研究”。特征
1.从文化和心理学两个方面研究人类行为。比较文化观。意义
1.理解“不同的文化”
费孝通:当你知道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美,而另一种文化的美是不同的,你怎么看待不同的文化?印度瓦拉纳西横河圣地。理解把握人的方法
老子:知道别人的人是聪明的,知道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赢家是强者,赢家是强者。
卢梭:在所有人类知识中,最有用和最不完整的是关于人类的知识。3.为研究国际关系提供深厚的背景
学生学校心理辅导笔记
第一章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第一节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质一、含义1、辅导:泛指有关专业人员对当事人的协助与服务。
2、学校心理辅导:指在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作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理解其含义时应注意:1、新型的人际关系:真诚、亲密2、合作民主协作3、专业技能运用4、独特目标:了解学生、制订计划、担起责任、实现潜能。
5、学生对象:正常学生。
二、心理辅导与其他助人活动的关系1、在助人功能与方式上服务对象上看:教育正常人辅导咨询轻中度个人问题的正常人治疗有心理疾患、个人无法处理的心理问题之人。
功能上讲:教育发展与预防辅导治疗矫治与重建内容上讲:教育重视认知活动辅导既重视资料的提供与获得,又注重学生需要、情感活动。
咨询侧重情感活动以及人格重建与发展治疗活动方式上讲:教育团体辅导兼团体和个体咨询个体治疗方法上讲:教育结构化咨询与治疗富于弹性时间上讲:教育终身辅导伴随教育过程治疗与咨询:有时限教育、辅导、咨询、治疗在上述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
2、服务的范围广度上,教育、辅导、咨询、治疗依次存在着包含关系,即:教育>辅导>咨询>治疗深度上,辅导与咨询是处理一般情境中问题,治疗则是深入到结构里层。
自我表露程度,辅导、咨询、治疗有自我表露机会,教育则不强调。
教育与辅导对学生心理、行为方式的影响看:教育在于控制,使其符合规范,辅导在与自控自治,发展个体的合法行为如下表:三、总结:辅导不是说教,而是聆听;不是做作,而是真诚;辅导不是训斥,而是接纳;不是改造,而是支持;辅导不是教导,而是引导;不是解答,而是领悟;辅导不是控制,而是参与;不是包办,而是协助成长;辅导不是制止,而是疏导;不是屈从,而是心悦诚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摘抄笔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摘抄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书籍的摘抄笔记:
1.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适应环境、应对挑战,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学习发展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增强适应能力等。
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得到全面的关注和支持。
5.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6.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7. 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8.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家庭、社区等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以上摘抄笔记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健康及其标准1.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十条标准(略)二.心理✧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1)自我意识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操作笔记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操作笔记引言: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等技能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介绍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积极成长。
I. 了解学生需求1. 学生背景分析分析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2. 需求调查通过问卷或面谈方式获取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具体需求,例如是否需要情绪管理方面的帮助,还是更关注人际交往等问题。
II. 目标设定与评估1. 设定明确目标根据学生需求确定每堂课的具体目标,并确保目标具备可操作性。
2. 评估进展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于所设定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III. 心理辅导活动设计1. 活动类型多样化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2. 真实场景模拟创造情景来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技能,例如模拟面试或团队合作项目。
3. 多元化资源利用使用多种媒体资料、音乐、电影片段等来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并加深他们对心理辅导课程内容的理解。
IV. 操作建议1. 建立开放环境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安全舒适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个人经历。
2. 引导式提问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避免单一答案的传授方式,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鼓励互助合作利用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这种过程中提高他们与他人沟通、妥协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V. 评估与反馈1. 学生自我评估鼓励学生对自己在心理辅导活动中的成长进行反思和评估,并鼓励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 反馈机制建立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并给予具体的行动建议。
3. 教师观察与记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以及态度变化,并将观察结果用于后续活动设计和调整。
《行为心理学》笔记
《行為心理學》一、『外表与性格』一、适应环境,内胚叶→内脏:腹腔器官型心理。
(内脏优势内胚叶体型)征服环境,中胚叶→躯体组织:肌肉型心理。
(躯体优势中胚叶体型)逃避环境,外胚叶→脑:脑型心理。
(脑优势外胚叶体型)①内脏优势内胚叶体型外形:矮胖,肌肉松弛,贪食,脸宽颈粗,乳房发育过度,易秃顶。
特点:善与人攀谈,多参加社交活动,令人觉得平易、亲切。
喜欢美食,乐于接受感情和赞许。
高兴时自我戏谑,情绪不佳时易怒。
②躯体优势中胚叶体型外形:横宽,肌肉丰富,四肢粗壮,头大肩宽腮方,皮肤厚黑,前额易秃。
特点:爱好体力活动,乐于冒险,胆大无忌,喜欢主宰周围人和事。
③脑优势外胚叶体型外形:细长。
身体单瘦,两肩塌陷,腹部平坦,胃下垂,小腿长,颈和十指纤细,卵形长脸,皮薄、干燥、色淡,不易秃头。
特点:敏感但不愿劳神,乐于静坐,少惹麻烦。
朋友对其不够了解。
行为唐突,感情多变。
内:乐于赴宴,酣饮畅食,顺境中与人合作愉快。
二、躯:外出干一番事业,左右形势,但常失于鲁莽、缺乏周密计划。
脑:先单干一番,继而反复思考,或寻求伙伴合作。
三、迄今为止,“胚叶系统发育理论”是根据人的外表判断性格的最好的办法。
二、『人的能量来自何处』甲状腺:好动或懒散。
(质)一、肾上腺:兴奋程度。
(量)性腺:建设性活动、性生活,情商越高,创造性越强。
三、『脑有什么功能』一、脑是一个学习和等待的器官,它贮存记忆表现和感情,联系不同概念,处理外界发生的事情。
二、个人贮存知识和贮存感情的能力两者毫无直接关系,故有些“聪明人”常常与别人搞不好关系,或者智力迟钝却不妨碍与人相处。
四、『人为什么有各自的行为和感知方式』一、人对外界事物的行为感知依据的是人对事物本来面貌的心象,也叫精神意象。
二、争吵时,一方的论证道理越充分,另一方越急于保全自己现有的意象,因而嗓门更高;一方越使另一方着急,另一方则越发讨厌他。
三、凡属涉及促使上级或长辈、朋友、配偶面临意象与现实不一致时,也就是涉及他们判断错误时,无论这个任务会否令自己愉快,我们都要讲究方式。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笔记总结
心理学笔记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涵盖的领域广泛且深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积累了不少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和见解,以下是我的笔记总结。
一、心理学的定义与范畴心理学旨在理解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不仅仅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疾病,还涉及到教育、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从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成长变化,到社会心理学探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心理学的触角无处不在。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工作中,组织心理学可以优化团队合作,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存储信息。
这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感知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最初反应。
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图像、耳朵听到的声音,都需要经过大脑的处理和解读。
注意力则决定了我们在众多信息中聚焦于哪些部分。
记忆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而长期记忆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
我们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关联来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连。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三、情绪与情感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是人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通常是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如愤怒、喜悦、恐惧等。
情感则相对更加持久和稳定,如爱、恨、自豪等。
情绪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反应、认知评价和环境因素。
例如,当我们面临威胁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同时我们对这种情况的认知和判断也会决定我们最终的情绪体验。
情感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心理韧性。
四、人格心理学人格是个体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不同的人格理论试图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稳定的特质来描述,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心理健康听课笔记范文10篇
心理健康听课笔记范文10篇心理健康教育听课笔记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用心而又深远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务必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应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潜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
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
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应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经过半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笔记
2.1心里文化学的发展脉络
马思尔・莫斯(法国人类学家,迪尔凯姆的学术继承人)《论馈赠》,研究太平洋岛上的人们的\夸富宴\的这种交换.揭示了一种人类更普遍的交换形式(不等价交换,附带有情感
等的) 在莫斯所描述的图景中,礼物作为一种社会一体化的纽带被呈现出来.礼物的交换是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社会结构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族群内部,人们通过交换来巩固和建立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团结,愉快的接受礼物和
及时的回报礼物被认为是族群内部成员所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规则. 不等价交换是一种,更
普遍,更古老的交换模式.
而等价交换,商品交换,是一种在特定场合,特殊形式的交换形式. 后现代时期的交换
理论: 作为交往的交换.
心理文化学对人类交换的看法,与莫斯关于\前现代\的交换理论以及最新的\后现代\
交换理论相一致.它将交换看作是人交往的一种方式.
\锚定\的理论较好地描述了价格形成的机理: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确定的价值往往不是
围绕理性的交换价值上下浮动的,而是像抛锚那样将交换价值选定在某个有意义的点
上.(意义价值)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以人为本的新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性化生产和个
性化定价实践,直接动摇着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的基础.
相对于交换价值,意义价值代表着人性的更高的感性的一面,这种新的交换原则的特点,是以意义价值相等为等价原则.意义价值相等时,交换价值可以不等. 等意义交换在后现代经济中理解为交往.作为交往的交换,是不等价交换. 交往和交换的区别:
1.交往是主体的交流,交换是客体的交流;
2.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表现为货物等价而情感不等价
(商品交换,是符号交换;一定要过滤掉人情等非货币化因素.交往主体屏蔽一切非符号特征,只进行客体(产品、服务)的一般等价交换.
交往交换,是象征交换.是交换物所象征的意义,所以也是一种意义相等的交换.);
3.前现代与后现代的产品交换,都具有与语言交换同样的特征.这种交流,与符号交换
特点相反,不是抽象价值交换,而是获得具体意义的交换,物的关系结束后,人的关系还在;
4.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人际交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即一方可\出售\所有形式的事物,另一方可以用所有形式的事物进行\支付\只要这些事物含有对方所需要
的使用价值.
3.1需要的概念
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人需要的本质) 需要的三个层次:需要是
一种缺乏状态;
需要是由缺乏状态引起的主体自动平衡倾向;需要是伴随主体自动平衡倾向的择取
倾向。
需要与本能是不同的,需要是人的身体产生的一种缺乏状态,欲望是人的身体和外部
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状态,但未必是真正的缺乏状态。
需要是隐形的,欲望是具体物
马斯洛“五需要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William Ttomas(威廉托马斯)的“四需要论”:对新鲜经验的需要;对安全感的需要;对反应的需要;对承认的需要。
许��光的“三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的需要。
3.2情感性需要与安全需要
人需要的三层次:
生物性需要--延续自身的需要(如食物,躲避危险等)和延续种群的需要(如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安全,地位,社会交往(社会生活); 情感性需要--爱,新鲜经验,拒绝,自我实
现(心理活动). 情感性需要: 1.表达悲欢的需要; 2.倾诉的需要; 3.爱与被爱的需要;
4.尊严的需要(自尊,受人尊重,成就感,荣誉感);
5.完善生命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美感,和谐感,宁静感,满足感,\自我实现\某些宗
教体验等)
人需要的三大类:安全类,交往类,地位类.这三大类需要又分别分为三个层次:生物性,
社会性,情感性.
3.3交往需要和地位需要
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和互动,即社会关系. 社会交往三层次:
生物性交往--出生后来自保护者的爱抚,成年后没有爱情而只是以生育为目的的性活
动等. 社会性交往--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交往.
情感性交往--投入感情的关系.
过多的社会性交往会影响人的情感性交往,而情感性交往对人更重要. 古代中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五种情感性关系: 1.夫妻; 2.父子; 3.兄弟; 4.君臣; 5.朋友.
情感性交往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多.
地位:是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是依照一个社会的文化规范有高有低. 地位的三层次:
生物性地位--由性别,出生,血缘关系等决定的地位. 社会性地位--表现为社会威望,荣誉,财产,权力和权威. 情感性地位--来自亲密的家庭,朋友或同事中的评价.
3.4人的需要与文化的关系
社会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文化乃为限制人的各种需要而设.(满足人朝向好的方面发展的需要;限制人朝坏的方面的发展的需要)
有限制而文明立,无限制而文明废.
文化对人的需要的影响:
欲望与文化(有的社会制约人的欲望的规范极为严格,禁欲主义;有的就较为宽松,纵欲主义.):
对安全、交往、地位认识的不同; 文化对社会性需要的评价不同.
决定人的幸福和快乐,是人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人的社会地位和银行的存款.
7.1交换的概念与五个命题
交换的定义:
狭义的交换:物,在人与人之间除掠夺以外的流动过程.(即经济学上的商品交换)
广义的交换:人与人之间物质与信息的流动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交换的可以是人,财务,服务,庇护,服从,信息以及情感等等,还有是符号,象征等等)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关系是各种交换的集合,社会可还原为各种交换. 心理学层次:交换是心理、社会均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成基本人际状态的一个维度. 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大约产生在19世纪(社会科学出现的时期) 亚当斯密,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迪尔凯姆,
独立的,有完备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出现(专门讲人的交换的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美国.
在方法论上,社会交换理论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则,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交换过程.
社会交换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的GC霍曼斯(现代交换理论的重要创始人)和P布朗;及另外一些代表,如布劳(美国社会学家,对霍曼斯的理论进一步完善) George C.Homans的五个命题: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