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马克思第四五章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2、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3、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4、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 D )A、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和价值始终不一致C、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D、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5、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6、在一只羊= 一把石斧中( B )A、石斧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同时又是一般等价物B、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D、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个别等价物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的根源是( D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8、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职能的是( B )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9、“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是( C )A、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10、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D)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11、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B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用想象的货币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在瞬间充当交换媒介C、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实的货币D、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退出流通1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理论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理论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13、在一切社会中,社会财富都是由( C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使用价值构成的D、资本14、在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其价值形式是指( B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B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16、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需要( C )A、实实在在的货币B、足值的货币C、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D、不足值的货币17、两种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C )A、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C、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18、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一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项。
政治经济学原理辨析题__
三、辨析题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9政治经济学既研究政治关系,也研究经济关系。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
31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因而它们具有同样的特点。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3.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6.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94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9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96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97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
98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99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100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10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02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03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04信用货币就是纸币。
105由于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而,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降低商品的价值。
106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企业就无需提高劳动生产率。
96劳动力的买和卖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97工人的个人消费在生产过程之外,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
98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99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使用“机器人”,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此,剩余价值不一定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马原判断题
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4、“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6、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7、马克思、恩格斯发展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8、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9、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10、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1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与时俱进。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13、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阶级斗争理论。
答案:否难度:1 知识点:绪论14、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16、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答案:是难度:1 知识点:绪论17、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辨析题导论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判断:错误修改: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该题搞错了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
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它,也不能利用它。
判断:错误修改: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创造和改变它,但可以利用它。
说明:该题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便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在这三个构成要素中,生产工具规定生产力水平的性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工具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商品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产关系。
判断:错误修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说明:混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判断:错误修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说明:混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判断:正确说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
并且,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活经济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就是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关系还与上层建筑有关。
(老师说我写的没有回答在重点上,我也不知道哪儿不对)第一篇商品和货币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判断:正确说明:使用价值体现物品本身对人的有用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就有使用价值存在。
马克思辨析题答案
1辨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此观点错误。
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政治统治,在此基础上兼有社会职能。
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职能即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自己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和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为做到这一点,统治阶级必须把国家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
2辨析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错误。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
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心史观。
一些唯心史观也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3辨析: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此观点正确。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资本家不把货币投人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4辨析:资本主义的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两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以工资的形式发给工人,它仅仅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一小部分,用以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即劳动力的再生产;另一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源泉。
如果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所有劳动的报酬,那么,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就不会存在剥削关系,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也就不会存在贫富差距,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马克思复习题判断3
9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正确答案:错
97、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正确答案:对
10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正确答案:对
10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正确答案:错
1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正确答案:对
8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正确答案:错
8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正确答案:错
8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错
3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错
3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错
32、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正确答案:错
33、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对
60、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详尽细节,而不作一般特征的描绘。 正确答案:错
辨析题1
辨析说明题 1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12、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1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1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6、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2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28、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2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全面地看问题。
---210、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311、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312、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313、矛盾就是斗争。
---314、因为理论能够知道实践,所以说理论高于实践。
---31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316、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可变资本。
---317、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
---418、在任何情况下,唯物主义哦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都是绝对的。
---419、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的方法而生产的神谕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420、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2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2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2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就能产生意识。
---52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525、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526、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5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52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事物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基各章辨析题
各章辨析题第五章1 .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 l 〕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大公司既有大量闲置资本为大银行提供充足存款来源,又能获得大银行的贷款。
大银行能筹集大量货币资本,迅速增强实力,加剧兼并中小银行,走向垄断。
( 2 〕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通过股权结合、人事结合的途径相互渗透融合为一种新型资本,即金融资本。
2 .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认了价值规律。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
而且,垄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应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
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
3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到达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标准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
早在 150 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
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4 .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沮织形式的变化。
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
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试题库(第四、五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试题库(第四、五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者有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D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C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 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的资本的是( C )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B )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2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D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30、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比例,取决于( C )A.它们的使用价值B.它们在市场上有共同的需求C.它们有等量的价值 D.它们都是商品3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D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32、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 B )A.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B.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C.凡是具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D.凡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33、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价值量出售后,他的劳动耗费就(A )A.得到部分补偿 B.得到完全补偿C.没有得到补偿 D.得到超额补偿34、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内( B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5、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 C )A.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 B.价格和价值始终不一致C.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 D.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36、通货膨胀是指( C )A.商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B.商品供过于求,需要发行货币C.纸币发行过多,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D.纸币发行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37、资本是( C )A.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B.购买商品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8、从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剩余价值是( D )A.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不在生产领域中产生B.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C.既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不在生产领域中产生D.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3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D )A.它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B.再生产劳动力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C.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的多少决定的D.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4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4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C )A.引进外资 B.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 D.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4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43、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C )A.资本积聚 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44、产业资本循环是(B )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45、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容上的区别是( A )A.可变资本只包括工资,不包括原材料B.流动资本只包括工资,不包括原材料C.可变资本既包括工资,也包括原材料D.流动资本只包括原材料,不包括工资46、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 A )A.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和创造它B.人们不能消灭它、改造它,但可以创造它C.人们不能消灭它、创造它,但可以改造它D.人们不能创造它、改造它,但可以消灭它47、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是由( A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C.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 D.商品的价值决定的48、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或比例,取决于( C )A.它们的使用价值 B.它们在市场上有共同的需求C.它们都具有价值 D.它们都是商品4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B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C.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D.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5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 D )A.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51、银行利润率( A )A.大体上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B.必然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C.应该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D.随借贷资本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52、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B )A.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D.不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53、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NO.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发表了《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这篇著名的论文之后,经济学这一名称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开了。
在这篇论文中,罗宾斯第一次正式地(),并且罗宾斯关于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几十年来被经济学界所广泛采用。
B、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2、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间的关系是()。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在实行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外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通常表现为()。
A、外币的过度供给时,出售本币4、自由竞争最根本的前提是()。
B、资本的统治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B、劳动和劳动力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在预付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成()变化,与固定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成()变化。
C、反方向正方向7、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
C、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8、垄断统治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存在着推动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的更新。
D、固定资本10、生产国际化,各国企业按照()原则,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中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劳务活动,获取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生产与贸易的机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C、比较利益1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性地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2、从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经济体制。
A、高度集中的计划13、以下属于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共有的是()。
D、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14、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马克思思考题
一、辨析题1、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
所以,马克思说,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对。
(1)剩余价值的定义。
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3)但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因为只有在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就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撒谎能够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能实现。
3、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对。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确实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制、普选制等,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都是一大进步。
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起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
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
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剥削和政治统治工具的性质。
1、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辨析题1
辨析说明题 1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12、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1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1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6、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2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28、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2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全面地看问题。
---210、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311、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312、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313、矛盾就是斗争。
---314、因为理论能够知道实践,所以说理论高于实践。
---31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316、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可变资本。
---317、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
---418、在任何情况下,唯物主义哦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都是绝对的。
---419、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的方法而生产的神谕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420、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2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2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2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就能产生意识。
---52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525、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526、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5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52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事物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4)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
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交换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价值实体D.创造使用价值4.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 )。
A.价值构成的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C.资本构成的D.金钱构成的5.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能够满足交换双方不同的需求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对这句话应理解为( )。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7.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8.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不变B.缩短C.增加D.不确定9.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A.商品数量增加B.商品数量不变C.商品数量减少D.二者无关联10.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部分
三、辨析说明题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正确。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3)实践是社会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4)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
(5)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2. 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答:(1)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前进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这一上升性是由生产力不慌不乱一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2)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正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方式。
(3)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事物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周期性曲折。
社会发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又回到自身,表现为一个发展周期。
如无产阶级到阶级社会再到新的无产阶级社会,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共产主义公有制等;另一类是以反复为特点的曲折,在社会了展中,由于新生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的,当旧事物得势时,事物发展就会缓慢、停滞,甚至倒退,从而呈现出曲折性。
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着新生事物迟早要战胜旧事物,使发展中的曲折性得到克服。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错误。
(1)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地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了,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⑴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⑵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⑶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⑷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⑴超额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剩余价值。
4、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⑴商品二因素原理;⑵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⑶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⑷劳动二重性原理。
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⑴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⑵劳动和劳动力;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6、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⑴具体劳动而增殖;⑵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⑶抽象劳动而增殖;⑷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8、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⑴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⑵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⑷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⑴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⑵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⑶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⑷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0、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得的价值部分属于()⑴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超额剩余价值。
马原主观题
辨析题1.根据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可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别。
错误。
错误。
(2分)对世界存在方式问题的回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观点,(2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两种解答。
(2分)该命题错误地将两种划分依据弄混。
(2分)可变形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对立派别”2.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不一致。
正确。
(2分)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
(3分)虽然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3分)3.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人类已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正确。
(2分)必然王国是指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即人们在掌握客观规律之前盲目受规律支配的境界,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即人们在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自觉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
(3分)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科技大发展,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将被人们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大部分场合达到预期的结果。
(3分)4.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已经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成为生活第一需要。
正确。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不在是分配消费品的尺度,因而摆脱了谋生的压力,成为发挥人的才能和力量的活动。
由于劳动不再是固定僵化的旧式分工中的劳动,由于劳动时间变短和不再需要超时劳动,也由于劳动过程所具有的高度创造性等,劳动不再是单调枯燥和具有强迫性的活动,而成为人们乐于从事的自我实现的活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正确。
(2分)因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剩余价值的创造必须依靠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才能被资本家购买、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题目: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正确答案:(1)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
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
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3)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
能发生增值。
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
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
可能产生和实现。
解析:剩余价值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其中购买是前提;销售是实现;生产阶段是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
阶段,也是决定性的阶段。
购买和销售统称为流通领域。
剩余价
值是在生产领域中由雇佣工人创造的,但是不经过流通领域,生
产便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