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
诗词鉴赏: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导语】⾟弃疾(1140年5⽉28⽇-1207年10⽉3⽇),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
南宋豪放派词⼈、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与李清照并称“济南⼆安”。
⾟弃疾⼀⽣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许,却命运多⾇、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是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阔⼜善化⽤典故⼊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下⾯是为⼤家带来的⾟弃疾《青⽟案·元⼣》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青⽟案·元⼣ 宋代:⾟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
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样,⼜吹得烟⽕纷纷,乱落如⾬。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壶般的明⽉渐渐西斜,⼀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群⾛过,⾝上⾹⽓飘洒。
我在⼈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
元⼣:夏历正⽉⼗五⽇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
星,指焰⽕。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壶:⽐喻明⽉。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样。
“蛾⼉”句:写元⼣的妇⼥装饰。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为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
店铺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宋代】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注释: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⑥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即舞鱼舞龙。
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⑪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⑫千百度:千百遍。
⑬蓦然:突然,猛然。
⑭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惠崇春江晚景》意思: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
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青玉案·元夕》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着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
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
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
——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案·元⼣》原⽂翻译及赏析 《青⽟案·元⼣》作为⼀⾸婉约词,这⾸《青⽟案》与北宋婉约派⼤作家晏殊和柳永相⽐,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家! 《青⽟案·元⼣》 作者:⾟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青⽟案·元⼣》注释 1.元⼣:旧历正⽉⼗五元宵节,是夜称元⼣或元夜。
2.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
星:指焰⽕。
4.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5.凤箫:箫的美称。
6.⽟壶:⽐喻明⽉。
7.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8. 句⼦解释:“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
”:古代妇⼥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饰品。
这⾥指盛装的妇⼥。
9.盈盈:声⾳轻盈悦⽿,亦指仪态娇美的⼥⼦。
10.千百度:千百遍。
11.蓦然:猛然、突然。
12.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
13.暗⾹:本指梅花,这⾥借指美⼈。
《青⽟案·元⼣》翻译 (元⼣夜的花灯)就如东风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
华丽的⾹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弥漫着⼤街。
悦⽿的⾳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箫和⽟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群中晃动。
她们⾯容微笑,带着淡淡的⾹⽓从⼈⾯前经过。
我寻找那⼈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回头,却看见了她⽴在灯⽕零落稀疏的地⽅。
《青⽟案·元⼣》赏析 ⾟弃疾词的题材范围较⼴。
这⾸《青⽟案》,描写的是城市⼈民于元⼣(元宵节,农历正⽉⼗五⽇)观灯的情景。
从内容看,⼤约是作者在南宋都城临安任职期间所作。
词的上⽚写元⼣之夜,临安城⾥的灯⽕和观看灯⽕的盛况。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诗词作品《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的诗,通过对青玉案上的一幕音乐会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节时光和乡愁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鉴赏。
《青玉案·元夕》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场景设在青玉案前,元宵佳节的夜晚。
整首诗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了对春节的思念、宴会的热闹场景、古代乐舞的回忆、对乡愁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先,辛弃疾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才人伴”开始了诗篇。
黄昏时分,作者独自在东篱边品酒,享受着诗人才子的生活。
他却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感到孤独。
这部分描写了作者胸怀乡愁之情。
接着,诗人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里描述了场景变换,花朵凋落、倦鸟归巢。
作者在这里用花和燕的形象来比喻流年的匆匆逝去,给人一种岁月易逝的感触。
然后,辛弃疾描写了宴会上乐舞的情景,这是诗中的重点。
他写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里通过描绘儿童撑小船、偷摘荷花的生动场景,勾勒出元夕夜晚的喧闹和快乐。
酒足饭饱后,辛弃疾又带领读者进入了对乡愁的深思。
他写道:“桂轮才转西厢外,尘满汉家洛阳陌”。
通过描写月亮从东移向西,古人的回忆浮现在辛弃疾脑海,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辛弃疾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他写道:“不管颐和园里与洛阳相逢”,暗示岁月无情,无论是古代的风景,还是现实中的场景,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或消失。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热闹的元宵节宴会场景,展现了对乡愁和年华流转的思念和感慨。
描写细腻,抒发真情,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之作。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他的《青玉案·元夕》无论是在诗歌表现形式上还是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他的写作特点和文化情怀。
通过这首诗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节庆活动,还能感受到辛弃疾对祖国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古诗青玉案·元夕翻译赏析
古诗青玉案·元夕翻译赏析《青玉案·元夕》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言】《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翻译】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赏析辛弃疾,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直抒胸臆而著称。
其中,《青玉案·元夕》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意和创作风格。
本文将对《青玉案·元夕》进行赏析,探讨其中的意境、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的咏史之作。
诗人以元宵节为载体,表达了他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由三个部分组成,以节日元夕为主题,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情感和视角。
首先,诗人以元夕夜市景象的描绘开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通过运用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官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元夕夜市的繁华热闹和灯火辉煌。
这一描写既包含了岁月更替的情感,也凸显了詹子智和王朴的角色。
接下来,诗人以媒人詹子智和情郎王朴的爱情故事引出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通过描绘情侣間浓烈的爱情,强调了时间的流转。
将时间比作飞逝的流水,意蕴深远,寓意丰富。
这里,“年”和“飞”都是时间的象征,通过对比衬托了时间不停流转、人事如梭的主题。
最后,诗人痛诉个人荣辱得失和国家兴衰的感慨:“清砧怨遥夜,细柳泣孤鸦。
”这两句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辛弃疾对时光流逝所带来的悲伤和对家国兴衰的关切。
咏史立意,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以“青玉案”为中心,在细腻描绘的背后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
辛弃疾善于以细腻的描写抒发对故土家国的眷恋,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和时局的反思。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诗人运用独特的意象描述,使诗作更具感染力。
例如,“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通过对月夜烛光和秋天气息的描绘,给人一种优美、冷静的感觉,同时展现出了辛弃疾对逝去年华的怀念。
其次,辛弃疾运用对比手法和深刻的隐喻,以表现自己对时光流转和悲欢离合的思考和感慨。
诗意盎然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诗意盎然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诗,以婉约之辞,表达了对故国离别之情,以及对佳人深藏于心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辛弃疾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美丽景色,与自身的离愁别绪相融合,展现出内心深处对家园的眷恋与思念。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形式、意境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对《青玉案·元夕》进行赏析。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抒写离愁之情的婉约词。
该词以元夕之夜作为背景,描绘了一片盛开的花海,一场美丽的月夜盛宴,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园的思念和离别的痛苦。
诗歌以较为典雅的七言绝句形式呈现,每一句都含有情感的寄托与意境的铺陈。
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以“银烛秋光”形容冷冷的秋夜,同时也借代了照亮房间的烛光,为整首诗揭开了一个冷凄的笔调。
紧接着的“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元夕之夜的美好,以及对佳人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以及作者借牛郎织女的寓意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向往。
整首诗的意境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物的美丽,也有离愁别绪的忧伤。
其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冷凄的秋夜,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而“轻罗小扇扑流萤”则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将读者带入了元夕之夜的喜庆氛围中。
同时,诗中出现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寂寞与思念的深情。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在艺术特点方面,首先体现了婉约词的特色。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借代和意象,以凄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其次,诗歌所描述的元夕景色形象生动,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同时寄托了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再者,辛弃疾通过运用夜色冷凉、流萤闪烁等元素,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与元夕之夜的美景相融合,以“牵牛织女星”来表达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之情。
总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和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和对爱情、家园的眷恋之情。
宋代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分析
介绍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作品激情澎湃,充满着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热血赞歌。
《青玉案·元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描绘元宵节来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这首词进行鉴赏和分析,探讨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背景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青玉案·元夕》的背景。
元夕,又称为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是人们欢聚一堂,品尝元宵,放放烟花和灯笼等活动的日子。
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写下了这首词,描述了元夕夜晚的景象以及他思念故乡的情感。
内容分析第一段:元夕的景象《青玉案·元夕》的开头,辛弃疾以瑰丽的辞藻描绘了元夕夜晚的景象。
他用“青玉案”,“宝炬高炉”来形容繁华的场面。
令人感受到元夕夜晚的灯火辉煌和热闹喧嚣。
此外,他还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灯笼飘扬和烟花绽放的场景,令人感受到元夕的喜庆氛围。
通过这样的描绘,辛弃疾让读者们感受到了元夕的热闹和欢愉,仿佛身临其境。
第二段:思念故乡然而,在这繁华喧闹的背后,辛弃疾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用“玉砌罗绮”。
描述了故乡的美丽景色。
他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光里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元夕,这使得他对故乡更加思念。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词语出自辛弃疾的描述故乡的地方,表达了他在他人热闹玩耍的时候,却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起伏难平。
第三段:对亲人的思念随后,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他用“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离亲人太远无法相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古代,元夕是家人聚集的日子,然而,辛弃疾却无法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这使得他更加思念亲人,情感之切实难言。
第四段:国家命运的忧虑在此之后,辛弃疾开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写道,他曾在北方为国家戍边,现在却一直在南方追求他残留的青春之美,思考着自己在国家事务上的作用。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诗歌鉴赏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诗歌鉴赏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2.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4.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5.凤箫:箫的美称。
6.玉壶:比喻明月。
7.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8. 句子解释:“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9.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女子。
10.千百度:千百遍。
11.蓦然:猛然、突然。
12.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 413.暗香:本指梅花,这里借指美人。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元夕夜的花灯)就如东风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箫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辛弃疾词的题材范围较广。
这首《青玉案》,描写的是城市人民于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观灯的情景。
从内容看,大约是作者在南宋都城临安任职期间所作。
词的上片写元夕之夜,临安城里的灯火和观看灯火的盛况。
开头两句说,满城的灯火,象一阵春风把千树万树的花儿吹开了一样;又好象是春风吹落了满天的星斗。
“花千树”、“星如雨”,是指五颜六色的灯火。
“宝马雕车香满路”,是指贵族人家乘坐马车,出来观灯的气派。
“宝马”,贵族人家的马,养得骠肥体胖,身上还佩有贵重的装饰品,故称“宝马”。
古词《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代]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元宵节、写人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辛弃疾诗词《青玉案·元夕》赏析
辛弃疾诗词《青玉案·元夕》赏析辛弃疾诗词《青玉案·元夕》赏析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军事将领。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
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注释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箫的名称。
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即舞鱼舞龙。
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辛弃疾宋词《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赏
【导语】⾟弃疾⼀⽣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许,却命运多⾇、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下⾯是分享的⾟弃疾宋词《青⽟案·元⼣》原⽂译⽂及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 《青⽟案·元⼣》 宋代:⾟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译⽂】 焰⽕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壶般的明⽉渐渐西斜,⼀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群⾛过,只有⾐⾹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
元⼣:夏历正⽉⼗五⽇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
星,指焰⽕。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壶:⽐喻明⽉。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样。
蛾⼉、雪柳、黄⾦缕:皆古代妇⼥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指盛装的妇⼥。
盈盈:声⾳轻盈悦⽿,亦指仪态娇美的样⼦。
暗⾹:本指花⾹,此指⼥性们⾝上散发出来的⾹⽓。
他:泛指第三⼈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
【鉴赏】 这⾸词是⾟弃疾的代表作之⼀。
下⾯是红学家、古典⽂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也不过渲染那⼀⽚热闹景况,并⽆特异独出之处。
2022年《青玉案·元夕》古诗鉴赏
第4页 共10页
经过千百次的寻找,最终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觉了她。人们都在 尽情的狂欢,沉醉在喧闹场中,可是她却在喧闹圈外;独自站在 “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觉意 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 活动。
第9页 共10页
之为成大事业者,高校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高校问者的真知 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追求。
第10页 共10页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喧闹景象,最终突然把笔 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显明剧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 造成了境界上的剧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 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喧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 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剧烈的对比手法, 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孤独、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 写这样—个不愿同流合污、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予的。 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孤独的闲居 生活,也不愿与倒戈派同流合污,这首来也为人传诵。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 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 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 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 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详细描述。(4 分)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 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 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 分) 参考答案: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意思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意思及赏析青玉案·元夕1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2光转,一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3,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一里一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4处。
1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的晚上就称元夕或元夜。
2玉壶:比喻月亮。
3蛾儿、雪柳、黄金缕:皆为古代妇女的首饰。
这里指盛妆的妇女。
4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东风一一夜吹开了千树的花朵,吹落了空中的繁星,阵阵星雨划过。
路上是华丽的香车宝马,各式各样的香气弥漫着大街。
箫声四处回荡,月光在云朵中忽明忽暗,到处是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女子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她们笑靥如花,带着淡淡的香气与你擦肩而过。
我苦苦寻找着那个人,但是没有结果,不经意间回头,却看见他就立在灯火阑珊的地方。
【寻觅之美】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
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出来观灯赏乐,街道上格外繁华。
爆竹声声,张灯结彩,平日没有时间装扮的女子们也都一精一心地化了妆、擦了粉,大家相见一交一谈甚欢,笑意盈盈。
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却有一个人在四处张望着,在茫茫人海中焦急地找寻某样失落的东西,找了半天也没有结果,以为是错过了。
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众一里一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失而复得,他是该欣喜若狂,还是该说“原来你也在这里”?【赏析】传说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蓦然回首”是一个诗意的动作,而且回首所见,必然是苦苦寻觅而不得的东西。
这样“皆大欢喜”的情节是读者乐于接受的,也是一种故事模一式。
前面是大段的如何寻找,费尽心思,结尾是偶然的相遇和得到。
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可以借鉴这样的大框架,来虚构一篇诗意的文章。
【启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众一里一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喻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有经历多次周折和多年的磨炼,人才能逐渐成熟,能看到别人看不到东西,能体会少年时忽略掉的情感,曾经的迷惘也会恍然大悟。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分)。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问题】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2.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赏析1. 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
他以豪放不羁的文风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而闻名于世。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辛酬岁月流转中的思乡之情与胸怀壮志。
2. 内容解读2.1 天涯思乡诗中第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的场景交代了主人公在天涯异地的身份。
通过“天涯”和“黄昏”,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越到关键点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两句道出了主题:即使离故土千里之遥,但心中对家乡深深眷恋,如同东流不息。
2.2 寄托壮志第二段描述了元宵节日里闹市繁华的景象。
“雁门和云物未尽”寓意着作者的壮志未酬,他对理想前途充满着渴望。
此外,“青楼柳院长争雄”一句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中权势竞争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社会的渴望。
2.3 思念之情第三段通过用比喻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家人的思念。
“人生如梦不相见”两句体现出作者身处异地寄托思念之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则表达了在外客居艰苦岁月中,亲友恩情与嫉妒与英雄壮志之间的挣扎和矛盾。
3. 文学特点3.1 豪放派文风辛弃疾以豪放不羁的文风闻名于世。
他在《青玉案·元夕》这首诗中,以直接坦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理想前途的期待。
3.2 抒发爱国情怀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生活困苦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中也融入了这种爱国情怀,通过描绘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竞争,表达了作者追求和平安宁社会的愿望。
3.3 对于人生真理的思考辛弃疾常常在诗文中展现出对人生、命运以及道义伦理的深思。
《青玉案·元夕》也不例外,在描述离故土千里之遥的同时,引发了关于家乡、壮志、亲友之间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4. 总结《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豪放派诗歌,贯穿了辛弃疾叛逆而激昂的文学风格。
通过形象明快地描绘天涯思乡之情、寄托壮志以及爱国情怀,把读者带入作者内心世界,感受到他深沉而坚韧的心灵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有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
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
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
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
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鉴赏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
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
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
——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
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
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赏析二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
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
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
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其体会是可信的。
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
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
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