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态学

作者:

引言:当前,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热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将结合人类生态学知识对以上问题阐述一下作者的看法。

一、一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和定义

(一)持续发展的由来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逊发表引起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失去“阳光明媚的春天”。这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

1980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出版了《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一书。该书第一次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术语提出。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成形和推行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该组织在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下,经过世界范围内的一些专家整整900多天的工作,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出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发,强调今天大大恶化了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性。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新战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1992年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联合国有关发展问题一系列专题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目前对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理论模式。下面就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作一个概括。

⑴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概念最早由生态学家提出,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生态学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⑵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基本原则,其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根基是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⑶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这类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但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⑷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

⑸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

即前面所说的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land)主持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其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在最概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共识。

综上所述,目前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仍然模糊,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的目的物指向不明。笔者认为从可持续发展涵盖的内容来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指向物应该是人类生存系统。人类生存系统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可用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五要素及它们相互之间的15种关系和行为来概括。

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如图所示。

二、人类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是以人类为中心﹐研究在当前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如何使人类的福利得到合理的满足﹐并且使生态与社会系统能够长久协调地运转下去的学科。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人类作为物种具有双重性﹐即生物性和社会性。在人类进化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种特性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人类生态学主要涉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等3方面问题。

三、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的关系,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因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而放弃经济发展或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不可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更不可能因此而保护资源环境基础,最终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应当强调作为其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不可能有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不要说可持续发展。

2.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

工业革命以来,为了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表现在: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不断膨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高峰;耕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被大量地消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蔓延;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造成一系列公害事件。

在一系列危及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面前,人们开始反思这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给人类带来进步还是困境。显然的是,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把人类引向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为了避免这一后果,首先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损害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3.适当的经济政策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如前述,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除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相应的适当的经济政策作为保证。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而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1)当收入增加时,有些环境问题会减少。

(2)有些环境问题会随着收入的增加在开始时恶化,但会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而减轻,过去一些年中大气质量的变化证明了这

一点。

(3)随着收入的增加,有些环境指标不断地恶化,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