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典人类生态学

合集下载

远古时期与古代社会的人类生态学

远古时期与古代社会的人类生态学

远古时期与古代社会的人类生态学人类是一个社会性高度发达的动物,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协调与互动。

在古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张,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些社会中,人类已经开始注意到自身的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探索如何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远古时期和古代社会的人类生态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态学在早期人类形成时期,人与环境的协调主要是基于生存和繁殖的需要。

在这个时期,人们从生存和繁殖的角度出发,开始思考利用环境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生存方式。

具体来说,这个时期的人类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同时也开始利用自然环境和动物资源来为自己的生存提供支持。

在这个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还相对较小。

由于人类的生存和繁殖都与环境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人们对环境进行了相对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同时,人们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智慧”。

二、古代社会的人类生态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增加。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进行土地的开垦和破坏,同时也使得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利用。

在这个时期,人类在对环境进行利用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

同时,人类开始转向“自然主义”,强调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互动。

这一转变的结果是,人类开始探索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此外,在这个时期,人类还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和林业工程,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改造。

这些工程在提高生产力同时,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此过程中,人类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认识和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知识和经验。

人类生态学(human

人类生态学(human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生态 技术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但最根 本的是全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与。
二、 人类种群特征
全球人类同属一个生物种——哺乳动物纲、 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地球上的人可算一个 大种群。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理分布的 隔绝、习俗不同、文化差异以及种族隔离 等,使人类的通婚受到限制,从而形成了 一些各自独立、各有特色的小种群。
封闭型经济区域,其全部或大部人口所需 的基本生活资料都要靠区域内土地的产出, 人口密度决定了其对资源和产出的人均占 有状况,也可反映出人口对区域内资源与 环境的压力。
开放型经济,特是工业化区域,其生产 和生活资料并不主要依赖本区域,因而其 人口密度并不能很好反映人口与区域资源 环境的关系,而是将压力转嫁到了其他地 区。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靠经济、政治实 力从发展中国家低价掠夺各种资源以供养 其高水平、高能耗的生活方式,而同时却 把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一般将人口分为儿童少年组(0~14岁)、劳动力 组(15~59岁或64岁)和老年组(60或65岁以 上)。根据这3个组别的人口构成比例,可将区域 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一般说,年轻型预示着人口未来增长压力大,将以 数量扩张形势发展,故又称扩张型;老年型预示着 人口增长后继乏力,将以数量收缩形式变动,故又 称收缩型;成年型则各年龄组人口分布均匀,呈稳 定状态,故又称稳定型。
人类生态学的任务:
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研 究生命的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种及人的 体质形态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健康 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文化和文明与环境的 关系,人类种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文 化的内涵,用生态文化创造生态文明,实 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态学概论

人类生态学概论

精选版课件ppt
14
8
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生态学以
"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的人类生
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
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
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与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精选版课件ppt
9
精选版课件ppt
10
精选版课件ppt
11
精选版课件ppt
12
精选版课件ppt
13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 道远.生态技术虽然是生态文明 建设的核心,但最根本的是全 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 与。
精选版课件ppt
7
人类生态学任务
• 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的关系,研究生命的 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种及 人的体质形态的形成与环 境的关系,人类健康与环 境的关系,人类文化和文 明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种 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 文化的内涵,用生态文化 创造生态文明,实现可持 续发展.
精选版课件ppt
7.1 人类生态学概述
7.1.1 人类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 是研究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人 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 学。
精选版课件ppt
1
人类生态学的发展
• 1915年 美国社会学家 帕克在论文《城市:对 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 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 见》中有对于人类生 态学的首次表述。
有前途的学科.
精选版课件ppt
4
1982年通过的《内罗毕宣言》,使人类生态学进一步得到了 世界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它的 发展。
1985年,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生态学已成为 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后,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每18个 月召开一次世界性的学术年会,不断推动人类生态学研究向 纵深发展.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解析

第三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续)第一节自然、结构与符号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一、新进化论(一)柴尔德的文化进化史观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等术语: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二)怀特的文化进化标准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1959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该书是进化思想的总结;怀特认为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

以能源的获取作为标准。

这是构成怀特与摩尔根的不同之处。

(摩尔根,以食物和生产工具作为进化的标志和衡量的尺度)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E ·T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怀特认为文化是由技术、社会、意识形态三大体系构成的,其中技术体系决定另两个体系。

(三)文化史解释三观点(斯图尔德)(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四)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斯图尔德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斯图尔德提出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劳力。

人类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与文化生态学

人类已进入21世纪, 21世纪的人类将更加关心 地球的命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当代人和世世代代的人拥有一个美丽的地球, 为了中国的天长蓝、山常绿、水常清,我 总结,需要反思,需要纠正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 式,与自然和谐共进。 当今世界,学科交叉是必然趋势,人类生态学 与文化生态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需要更 多的人关心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同学们对这门课 程的重视和欢迎,主要是关注人和地球环境的关系, 关心自己生存家园的命运。
人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的人,既具有生 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社会生态属性。人类之 所以成为世界最广布的一个生物钟,就因为人 类具有文化。作为生物的人,人对环境的生物 生态适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 质形态;作为社会的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 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由于环境的多样化, 人类的文化也是多样化的,环境与文化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为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文 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 来 修复 由于 旧文化的不适应 而造成的环境 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实现可 持续发展。
197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 国际环境专家讨论会,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这是指导世 界环境教育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贝尔格莱德宪章》指出:为了 能够觉察环境及有关环境问题,人们不但要关心它,而且要着手解决 它,并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防患于未然。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暑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 斯召开了68个国家参加的世界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 的《第比利斯宣言》和关于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建议书。这两个文件 全面阐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还对教材、教具、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作了规范。《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接受 环境教育应该是世界各国每一个公民的一项权利,环境教育是全民教 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第比利斯宣言》还强调,在进行环境教 育时,要特别重视环境道德和环境价值的影响和作用。 《贝尔格莱德宪章》和《第比利斯宣言》,无疑是世界生态教育 的两部宣言书,在它们的推动下,世界生态教育蓬勃兴起。主要从专 业性教育,中小学生、中专生一直到大学生的全程普及性教育,社会 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导向等方面全面展开。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城市社会学第⼀章古典⼈类⽣态学1.社区的⽣态性质(1)共⽣性:每⼀个物种都不能离开其他物种独⽴存在和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共⽣”。

(2)竞争性:⼈与⼈,群体与群体之间对同⼀⽬标的争夺,⾮敌对但排斥。

竞争导致均衡。

古典⼈类⽣态学家把竞争看作是⼈类社区得以形成的基本原则。

2.社区的⽣态过程⼀定时期内,⼈⼝的变化过程(集中或离散)集中:指在⼀定时期内⼈⼝向某些地区聚集,使这⼀时期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向少部分地区的社区运动过程。

离散:指相反的社区运动过程,即⼈⼝向更⼴⼤的地区扩散。

3.城市的⽣态模型(1)伯吉斯的同⼼圆说在他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态布局,这个布局是依同⼼圆的格局组织起来的,即是由不同的环状空间地带组织起来。

城市的中⼼商业区是同⼼圆最内核的地带。

(2)霍伊特的扇形说⼀般来讲,⼯⼚在城市⽣态结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但⼯⼚的分布并不是⼀个环状围绕中⼼商业区,⽽是从城市中⼼向外放射出去,从中⼼到边缘形成⼀个扇形结构。

(3)哈⾥斯和厄尔曼的多核⼼说强调某些设施的形成与该地⽅是否存在维持其设施存在的条件相联系4.古典⼈类⽣态学理论受到的批判(1)⾸先是以阿利汉为代表的学者对帕克的⽣态学理论根基,即将社会区分为⽣物的和⽂化的两个层次的⼆分法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2)对古典⼈类⽣态学批评的第⼆个⽅⾯是指古典⽣态学理论家过分强调和重视⽣物性因素在社会中的决定作⽤,忽视了社会性的因素,特别是⽂化、情感、象征等的作⽤。

(3)批评的第三个⽅⾯是有关城市空间成长模式。

古典⼈类学企图发展出普遍的城市空间成长模式。

戴威认为伯吉斯的模式是⼀种理想型,都市空间分布并“没有⼀种普遍模式”。

(4)批评的第四个⽅⾯表现在对其“⾃然区域”概念和“⽣态谬误”的批评上。

第⼆章新正统⽣态学1.霍利的⼈类⽣态学理论⽣态组织四原则:相互依赖、关键功能、分化和⽀配是四个重要原则。

(1)⼈类聚居的⼀些“基本假定”第⼀,每个⽣命有机体的个体必须与环境打交道,以便从环境中获取⽣存资源。

第三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三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3) 当地农民如果一改往常不种红花三叶草 而改种一 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 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 不久本地小蜂成为 优势种,这时小蜂与土蜂 间成为 竞争 关系。出 现土蜂大幅减少 的现象说明了 适应的相对性 , 其原因在于 环境条件的改变 。
b、食物网:指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 营养关系。可表示为: 生产者1 生产者2 生产者3 次级消费者1
生 态 系 统 的 生 态 学
C、行为信息
指动物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和动作向同伴们发出信息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 种信息。留心观察身边的猫、狗等小动物的生活, 就能发现很多信息传递的例子,
生 态 系 统 的 生 态 学
d 、营养信息 指通过营养交换形式把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递给另一种群
100 75
50
25
0
500
600
700
800
波长/nm
资料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c、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
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生 态 系 统 的 生 态 学
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 的信息素;目前科学家已经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和 性质的200多种昆虫信息素中,大部分用来传递 性信息。
二、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概念:
生物个体
(同种)
种群
(不同)
生物群落
能自由交配 产生可育后代
生 态 系 统 的 生 态 学
相互之间有直 接或间接作用
(最大的)
相能物相同 互量质结无 作流循合机 用动环通环 而和过境
生物圈
生态系统
包含地球上 的全部生物 及无机环境

人类生态学:绪论

人类生态学:绪论



5
☐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6自然属性文化属性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是一种生物,具有一切生物属性。

环境对人的生态作用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物的生态适应,使人类产生了不同的人种,产生了在体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等特征方面出现差异的人群。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具有文化,除了生物生态适应外,
人类还创造了文化,并主要依靠文化来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应用文
化来改造环境,发展文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综合性
应用性
2
以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为特点
强调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

生态学--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节)

生态学--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节)

• • • • 两性关系 亲子关系 群体关系 社会关系
亲缘利他 互惠利他 纯粹利他
• 利他行为 • 种群对综合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三节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 • • • • • • 类型 竞争 捕食 食草 中性 共生 生活 • 合作 生活 • 附生 • 寄生和拟寄生 A B - - O O + + + + 特 点 彼此互相抑制 A种杀死或吃掉B种 彼此互不影响 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 彼此有利,分开能独立
4、逻辑斯谛增长
dN / dt=N (r - cN)
N→K, dN / dt=0, r - cN=0 , c= r/ K dN/dt = rN (1- N/K) = rN (K-N) / K (k - N) / k: 逻辑斯谛系数
N>k,种群下降; N=k,种群不增不减;N<k种群上

4、逻辑斯谛增长
二、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 种群数量的波动
• 非周期性波动:无规则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 种群数量的波动
• 周期性波动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 种群数量的波动
③ 季节波动 ④ 种群爆发
种群数量的自然调节
1. 种群数量的波动
• ⑤ 生态入侵
牵牛(Ipomoea nil)
马樱丹(Lantana camara)
第二节 种群增长
第二节 种群增长
• • • • • 简单的模型 几何增长 指数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的数量自然调节
1、简单的模型
• Nt+1 – Nt = B + I – D –
E
B: birth, B=bNt I: immigrant D: death, D=dNt E: emigrant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至第三章名词解释1.园林(广义):为了弥补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隔离而人工创设的第二自然。

2.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三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一环境的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一般称为造园。

3.天然山水园:修建在城市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以天然山水植被部分或全部作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植和建筑营造。

4.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5.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按建设位置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6.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林。

亦称园、元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

7.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8.苑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有狩猎、生产、军事训练功能,已具备园林雏形。

9.沙丘苑台: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苑台结合的标志,除圈养栽培通神望天外,也是具有游观娱乐功能的场所。

10.灵台、灵囿、灵沼: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为周文王修建,被史学家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大规模园林雏形。

11.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姑苏台宫苑建筑装饰华丽考究,囿内还开天池,造龙舟,做水嬉,听琴音,闻花香,因此是一座游赏功能很强的园林。

12.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模拟神仙境界,表明皇家园林又多了求仙的功能。

13.未央宫:西汉,位于长安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其总体布局由外宫、后宫组成,其园林区内是沧池,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兰池宫的影响,其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生态学第3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第3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2.自然种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 体数量(即密度),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动。
(2)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 分布式样。
(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 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种群中 的个体在遗传上存在差异。
正确理解
(1)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 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整体上呈现 出有组织、有结构的特性。
是根据某一种群在特定时间内的年龄 结构而编制的(特定时间生命表、 垂直生命表)。
大角野绵羊
(3)从生命表可以得到
a 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
以存活数(nx)的对数对年龄(x)作图 可得到存活曲线。之。
A型: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的死亡,即几 乎所有的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死亡率直到末期才升高。如大型兽类和人类。 B型:呈对角线型存活曲线,表示个体各时期的死亡率是对等的。许多鸟类接近 此型。 C型:凹型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鱼类、 两栖类、牡蛎、甲壳类。
增长型金字塔:典型金字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基部 宽、顶部狭窄。
稳定型金字塔:钟形,出生率与死亡率相近。各部相近。
衰退型金字塔:壶形,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数量趋于下 降。基部窄,中上部宽。
2.性比(Sex ratio)
性比是反映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比 例的参数。受精卵的♂与♀比例,大致是50:50,称为 第一性比;幼体成长到性成熟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 因,♂与♀的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至个体开始性成熟 为止,其时的♂与♀比例叫做第二性比;此后,还会有 成熟个体的性比,叫第三性比。

第三章 古典人类生态学

第三章 古典人类生态学
麦肯齐: 《大都市社区》 工业制造业: 城市增长的动力 问题: 工业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商业: 要求人口机构的集中 服务业: 教育: 旅游业: 集中与离散趋势: 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17页, 共26页。
第三节 ★ 城市的生态模型
• 什么是模型? • 是一种对现实事物的抽象模拟 ,是对各 • 相关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综合的、
第2页, 共26页。
第3页, 共26页。
第4页, 共26页。
符号“O”表示中性, 既无利也无害;“+”号表示有利, “-”表示有害或抑制
第5页, 共26页。
第一节社区生态的性质
一、生态的特征 1共生性: 互相依赖、合作,互利互助 2竞争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整体性:
4开放性: 相对封闭、相对稳定,但与 外界交流、自身有一个发展过程
第19页, 共26页。
★同心圆模型: ..\城 市 环 状 模 型jpg 图 .
1划分标准: 产业、人员、活动等因素 2五个环状地带:
1中心商业区: 商店、银行、 2过渡区: 制造业,贫民窟 工人住宅区: 工人、小职员 高级住宅区: 白领、商人 5往返区: 郊区、卫星城,上层人士、社会
精英人物 ★ 3侵入与接替: 城市扩展过程中发生的现
• ★竞争共生: 双方都受损(- -)
• ★片利共生: 对其中一方生物体有益
,却对另一方没有影响(+
• 0)
第7页, 共26页。
多样性
• 任何生物都珍惜自己的生命。都拥有生存意 志, 生命是最宝贵的、最值得尊重的, 尊重生 命本身构成了生态的基础。
• 世界上的生物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生物多 样性保证了生物圈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 构越复杂, 它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就越健全。

古生态学

古生态学

生物群分布是以其生活条件为转的规律性。
第二方面,近代地层划分越来越详细,尤其是含沉积矿产的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要求越来越高,只靠几块“标准化石”,或者是粗略的古生物研究方法远远不能满足 需要。如果采用古生态学的方法去详细研究地层剖面上各层的沉积环境、全部化石的 埋藏特征和生态特征,往往会收到较大效果,在实体化石较少的情况下,利用遗迹化 石、沉积特征去作古生态分析,也就会丰富地层划分对比的内容。 (五)古生态学与古生物地理学的关系: 古生物地理学立足于化石记录的发现,根据各时代地层在各不同地区发现的化石不 同,而划分出各时代的生物地理区,生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分区呢?这首先取决于古 环境的控制因素,因为生物是一定要适应于它生存的环境的,在这个前提下,它才能 存在和发展,古生态学正是要研究生物与环境间这个辩证关系。通过古生态学的研究,
关系,有的是单方面的,有的是相互的,它体现出有些是基础的,有些是上层建筑。
边缘学科仍以双线框表示。
第三节 古生态学的实用价值 它最直接的实用价值,莫过于对若干沉积矿产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生物是地球表层最活跃、最强大的地质营力之一。生物不仅对地球的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也对地球矿产的形成和改造发生重大的影响。 生物及其产生的有机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称为生物成矿作用。 (一)古生态学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 美国和加拿大的石油地质学家们,根据古生态学研究,发现晚古生代的与生物礁组 合共生的油藏。通过对礁体沉积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研究,可以知道礁体内部的分带 性(这些带往往与油藏边界相一致)以及礁体生长、迁移的规律,以便寻找礁体内的 油藏。 有的地方油藏出现在海相与非海相沉积犬牙交错的地区,对有孔虫生态分布的定量 研究,正好利用确定海相与非海相的边界及其交错位置(因为有孔虫只出现于海相地 层中),这就正是油藏之所在。 化石沟鞭藻类(Dinoflagellates)与油田,特别是巨型油田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据 统计,特大油田的地质时代分布是:新生代87个,占46.5%(绝大部分为第三纪,第四纪 的仅1个),中生代64个,占34.2%(其中侏罗、白垩纪占了61个),古生代仅36个,占 19.5%。再看化石沟鞭藻在地史上的繁盛期,它最繁盛的时代是中晚侏罗世、晚白垩世 和早第三纪,这表明其繁盛期与成油期是一致的。

第三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第三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3、社会交换理论
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交 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 是交换关系。 人与他人的交往活动的宗旨是:
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奖赏
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1910— )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 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波士顿。 主要著作有:《人类群体》 (1950)、《情感和活动》 (1962)、《社会行为:它 的基本形式》(1961)、 《社会科学的本质》(1967) 等 主要论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 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 他把社会看作是个人行动和 行为交换的结果,社会结构 是个人行为的集合,因而个 人行为应成为社会学研究的 最高原则。
人类社会也与生物界一样,是一种生物链的 相互关联的关系,城市社会人们的举止和行 为是由城市的物质环境所决定的。
1、古典人类生态学
城市是一种生态秩序, 支配城市社区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
罗伯特.帕克(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
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创始 人。
4、社会冲突对社会系统的整合意义 首先,冲突使对抗者产生结合。(不打不相识) 其次,冲突会导致公共组织的建立。(工会与雇主协
会)
第三,冲突能建立并保持权力的均衡。 第四,社会冲突创造了联合与联盟。 第五,社会冲突的“安全阀”机制。(寻找替代目标
和替代手段)
科塞关于社会冲突的命题体系
默顿对功能分析的突出贡献主要有三点 一是强调区分负功能和正功能的存在。
凡是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起促进和帮 助作用的是正功能,而导致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二是区别了显功能和潜功能。
那些有意造成并可以认识到后果的是显功能,而非有意造成的和 不被认识到后果的是潜功能。

人类生态学辨析

人类生态学辨析

人类生态学辨析
王发曾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进展》
【年(卷),期】1991(6)3
【摘要】在生态学与其它地球科学相汇合的领域里,人类生态学是有很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势的新兴学科,代表了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辨析了人类生态学的历史演变、哲学思想和科学功能,提出了一个发展人类生态学的学科框架。

【总页数】6页(P32-37)
【关键词】人类生态学
【作者】王发曾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地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4
【相关文献】
1.从生态到生境:人类生态学的兴起与发展 [J], 罗康智
2.略论人类对高山环境的适应与利用——基于人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J], 陈勇
3.丹麦民众教育的经验启示
——基于人类生态学角度的思考 [J], 朴晶华
4.“人类生态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J], 苏文华;曹琳;周睿;胡光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区别 施瓦布认为: • 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较小:分工、 交换、移动 • 人可以改造生存环境 • 人类生态更复杂、高级:具有语言文化。
第二节 人类社区的生态过程
• 两种研究视角: 1、从空间上:探讨城市社区的运动方向:
★麦肯齐:集中与离散
集中:人口和机构向某些地域聚集 离散:离开中枢位置向周围扩散的趋势
• • • • 1都有一个生态过程和生态模式 2生态要素之间相互依赖 3都存在竞争:适者生存 4生态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的均衡 均衡—失衡—均衡
三、人类生态的独特性
• 除生物层面的特征外,人类生态还具有★社会文 化层面的含义:文化、规范、法律、制度 生物性均衡与社会性均衡: • 帕克的观点: 人类生态要素:人口、器物、信仰、自然资源 人类社会秩序:生态、经济、政治、道德 且具有层级性:基础— …… 最上层
整体性
• 所有生命形式都具有内在价值,都应受到尊重,且所有生 命都通过到处弥漫的亲密关系而联结在一起。那么,生态 过程在总体上就必然应保持其完整无缺。 • 从系统论的角度说,生态系统是一个真实不妄的自然整体, 是某种高于其有机个体成员的组织,是一个呈现着美丽、 稳定和完整的生命共同体。 •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创造性使之具有价值并且是价 值之源。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和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部分组成的一种客观存 在的秩序。即整体由部分组成,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而是不同部分组成的有序系统。由于各个部分实际存在的 差异性和差异的多样性,以及各部分广泛的相互作用和相 互作用的多样性,从而获得互补性、整体的密不可分性和 部分之间的非线性关联性。
• ★共生性: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
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生存帮助,同时也获 得对方帮助。 • 寄生:一种生物寄附于另一种生物身体内部或表面,利 用被寄附的生物的养分生存(+ -)
• ★互利共生:共生的生物体成员彼此都得到好处(+ +) • ★竞争共生:双方都受损(- -) • ★片利共生:对其中一方生物体有益,却对另一方没有
★伯吉斯和同心圆理论
• 伯吉斯生平简介伯吉斯,E.W..rtf • 同心圆理论:1923年 从生态的空间结构上看城市的布局规律, 是由不同的环状空间地带所组织起来的。 地租、地价:土地经济学
★同心圆模型:..\城市环状模
型图.jpg
• 1划分标准:产业、人员、活动等因素 • 2五个环状地带: 1中心商业区:商店、银行、 2过渡区:制造业,贫民窟 3工人住宅区:工人、小职员 4高级住宅区:白领、商人 5往返区:郊区、卫星城,上层人士、社会精英人 物
重点与思考
• 本章重点: 1、几个城市生态模型 2、影响城市社区生态过程的主要因素 • 思考: 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异同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 讲的是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 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 出 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A和B,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 和不坦白,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 白A不坦白。 假定A选择坦白的话,B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判8年而抵赖却要判十年;假定 A选择抵赖的话,B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不被判刑而抵赖确要被判刑1年。 即是说,不管A坦白或抵赖,B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B是坦白 还是抵赖,A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8年。 那么,二人能否选择合作呢?如果A和B都选择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选择坦 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这要依赖于双方相互信任的程度和事先的交流沟通机会。 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反映了竞争还是合作的策略选择。
竞争性
• 为什么竞争? 生存资源有限、动物本能、贪欲 问题:生存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区位;技能;合作 • 竞争的方法: 改进技能;占据好位置;与他人联合 • 统治: 主导地位者:植物、动物、人类社区 • 竞争的功能: 调整并促进生态的动态平衡,是人类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
二、 ★生物生态与人类生态的共 同性
影响(+ 0)
• ★偏害共生:对其中一方生物体有害,对其他共生线的
成员则没有影响(- 0)
• ★无关共生:双方都无益无损(0
0)
多样性
• 任何生物都珍惜自己的生命。都拥有生存 意志,生命是最宝贵的、最值得尊重的, 尊重生命本身构成了生态的基础。 • 世界上的生物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生物 多样性保证了生物圈的稳定性。生态系统 的结构越复杂,它的功能——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就越健全。 • 复杂的生态系统比简单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对于外界环境冲击的反馈能力也更强。多 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2、从结构上:模型 同心圆模型:伯吉斯: 扇形模型:霍伊特 多核心模型:哈里斯、厄尔曼
★麦肯齐:生态过程
• 交通与社区过程: 历史三阶段:航运、火车铁路、汽车公路 交通工具--人的活动范围—空间运动方向 • 经济活动与社区过程:决定性因素 两大类经济活动形式:采集与加工制造 对集中(浓缩)的要求不同:
★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假说
• 1945年 • 中心区非圆形; 商业中心可有多个; 工厂、机构的设置受自然资源的制约; 强调机构之间的和谐关系 • 形成多核心的原因: ★ 1行业自身利益;
★ ★ ★
2集中、规模效益; 3利益冲突导致离散和多中心 4地价、房租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有重大差

第四节 对古典人类生态学的评价与批 评
第一章 古典人类生态学: 芝加哥学派
• 关于生态学及生态 第一节 社区的生态性质 第二节 社会区的生态过程 第三节 城市的生态模型 第四节 评价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生态系统(ecosystem) 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指在一定的空 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 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 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 • 生态系统都具下列共同特性: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 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 种数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 (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因生产者固定能值所限及能流 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一般不超过5~6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 ★
3侵入与接替:城市扩展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评价:
• 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城市布局发展规律:地 价(土地价格要素是根本) • 过于理想化:对其他影响因素关注不够。 简单化:
★霍伊特的扇形假说
• 1939年提出 • 同心圆模型过于单一,城市结构是复杂的, 分布、扩张往往是不均匀的,在某一地区 集中发展,会形成扇形的放射状 • 大型工厂、教育、住宅等机构: • 简评: 只是对同心圆理论的修正,并没有提出一 种新理论
开放性
•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LuduigVonBertalanffy) 把生命机体从原则上定义为开放系统,即任何一种生态 系统都只能在适当的环境状态下存在,只有保持对外开 放,也就是说只有和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 换,才具有生命力。 • 开放的品性在于:开放超出一切系统均拥有的关系/互 动,不仅有能量/物质方面的开放,更有与主动组织直 接发生关系的信息/交流方面的开放。由此可见,开放 是与外界经常性的多样交换,是与这一交换相联系的生 成现象的内、外部组织活动,是生态依赖,是个体存在 的自主性,是生命。 • 英国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 强调:根本不可能有独立自主的生命,事实上一切生存 之物都有依赖性。生命的真理就是它永远是不完善的、 不确定的,因为它取决于它的身外之物。生命体越是自 主,就越是不足;生命体越是放眼前瞻,它就越是需要 外界组织和实践。
• 理论贡献:学科地位、城市社会学的产生、 • 经验研究: • 所遭受的批评: 1、阿利汉:生物、文化二分法 2、费雷:过分重视生物、经济因素;忽视了文化、 情感和地方政府的作用 3、戴威:空间成长不存在普遍模式,住所更受工作 场所的影响,而工业选址主要受交通条件的影响 4、概念与推论方法上的错误:
符号“O”表示中性,既无利也无害;“+”号表示有利,“-”表示有害或抑 制
第一节 社区生态的性质
一、生态的特征 • 1共生性:互相依赖、合作,互利互助 • 2竞争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3整体性: • 4开放性:相对封闭、相对稳定,但与外 界交流、自身有一个发展过程
共生性(Symbiosis)
★影响社区过程的经济因素及其功能
麦肯齐:《大都市社区》 • 工业制造业:城市增长的动力 问题:工业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 商业:要求人口机构的集中 • 服务业: • 教育: • 旅游业: • 集中与离散趋势: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三节 ★城市的生态模型
• 什么是模型? 是一种对现实事物的抽象模拟 ,是对各 相关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综合 的、相对稳定的分析框架。 •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霍伊特的扇形理论 • 厄尔曼、哈里斯的多核心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