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复习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打印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的深刻性、包含了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而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的认识世界,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生活。
(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
(4)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品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它的后继者继承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
(2)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源。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
凡是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世界可以被认识的为可知论,反之则为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行动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总之,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到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第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看,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主观题汇总.主观题汇总(2008.10----2015.4一、简答题 (共 85题绪论:5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3 0-5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0-13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 0-14、 27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2 0-165、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0-26第一章:12题6、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1-357、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2 1-37、 388、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409、简述实践的含义与基本特点。
(2 1-4410、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4811、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1-541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 1-561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5714、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215、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7516、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7717、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1-78第二章:11题18、简述意识的本质。
(2 1-P8219、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 2-9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0、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 2-9521、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 2-10123、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2-102、 1112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10625、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实现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
辨析题部分绪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
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意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在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改变人类社会命运、解放被压迫阶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批判了旧哲学对于现实的忽视和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等倾向。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过列宁主义的改造,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国家。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中国革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以农民为基础,实行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基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和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优势。
2.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涵包括公有制的建立和巩固、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等。
3.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并加强党的领导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知识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即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知识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除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知识点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原理期末考主观题
马原理期末考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与产生背景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二、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1.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2.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与区别3.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含义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作用与影响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和相互关系四、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1.阶级斗争的起源、发展和本质特征2.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科学分析和认识3.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特点五、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1.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和核心价值观2.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途径3.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基本运行机制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道路七、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意义和作用2.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特点八、马克思主义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意义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和奋斗目标以上是《马原理期末考主观题》的内容大纲,其中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内容。
这些都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我们应不断强化对这些题目的学习和思考,以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一、题目一题目:列举三个您认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 1. 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它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一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这就是社会的历史演进。
这一核心思想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指导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变革的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核心思想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3.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即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实现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这一核心思想指引着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目标,鼓舞着我们为之奋斗。
这三个核心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题目二题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是什么?请阐述其意义和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和行动指南,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地位是一种科学的真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为基础,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它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指导。
2.实践性和指导性:马克思主义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要求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它不仅提供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还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知识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即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知识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除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知识点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主观题)
2015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学生版)2015—05—27一、客观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②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③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④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⑥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⑦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⑩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主观题汇总Word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6.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在于:材料1和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哲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P1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实惠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4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平直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P24)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物质和运动、静止的辩证关系(P2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马原主观题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why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why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why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如何理解实践概念?6、简述普遍联系原理。
7、简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8、谈谈你对和而不同的理解。
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1、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2、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13、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14、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把抓”的重要意义。
1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17、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1、为什么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2、什么是相对真理?2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什么?24、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5、怎么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7、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的标准?29、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0、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31、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2、怎么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3、社会意识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答案】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答案】A4、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
现因采用新的机器设备劳动生产率提高,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试问,在不追加资本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BA.2000B.1000C.500D.100【答案】B5、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答案】D6、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C.增殖补偿D.劳动补偿【答案】B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答案】C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答案】B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C1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答案】A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14、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答案】A15、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1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7、产业资本循环是(A)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成的统一B.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形成的统一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D.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答案】A1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观题复习主要内容整理
马克思复习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分)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揭示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建了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此形成了紧密联系、完整统一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
(5分)(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论述也清晰地表明解放全人类的政治目标,这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分)(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使马克思主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这也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5分)(4)马克思主义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努力奋斗的终极方向。
(3分)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目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4)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7)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9)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1)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
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观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 1、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以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的标准。
2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 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 不同的哲学是如何理解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怎样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马哲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意义(1).理论意义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2).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P3)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完整体系,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部分各有其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构成它的重要内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它的核心,即理论上的最后结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
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P27)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加重大的飞跃?(P6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除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外,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8)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和以及符合的程度。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吧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生活,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
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5.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有哪些?(P147)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6.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P86)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P16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8.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不能消除竞争?(P163)(1)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2)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
材料分析1.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和消极因素?(P11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以为这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
例如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已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世界上的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就是一个例证。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2.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以人为本等等(P117)(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权重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关切运用。
在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未知数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论述题1.试述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这一原理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大指导意义?(38)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
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社会结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
这一理论和实践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
3)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理论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社会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它是对立中的和谐。
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了完成新时期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同破坏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作斗争,如同恐怖势力、邪教、贪污腐败、盗窃、抢劫等作斗争。
对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斗争、克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社会和谐无从谈起。
2.试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P150)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
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P179)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智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新变化的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4.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P39)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个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美意矛盾的不同方面个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