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北京深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对比优势分析的视角
第20卷第7期2020年7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0No.7Jul.2020北京深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对比优势分析的视角陈莉莉(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100045)摘要:近年来,我国通过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核心城市集聚示范效应,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对比北上深三地差异化政策定位,以及创新链、产业链等方面比较优势,得出结论:北京顶尖科研人才和央地协同优势推动基础研究引领全国;深圳和上海创新主体以工业企业为主,尤其是深圳全产业链优势与企业研发高投入共同发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环境方面,北京孵化器优势明显,上海和深圳则是区域内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体系。
建议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立足北京、着眼全国,注重所在经济区域内外协同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心;比较优势;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0)7-47-8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0.07.006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个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美国发布实施了《制造业振兴法案》(United State Manu⁃facturing Enhancement Act of2010)。
同时,多个主要世界城市将创新作为发展理念,如纽约启动“东部硅谷”发展计划,明确发展定位为“全球创新之都”[1]。
近年来,我国将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2]。
由于不同经济区域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客观上需要统筹规划,将科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通过发挥核心城市的集聚和示范效应,以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推动区域乃至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深圳市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圳市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深圳市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从战略、规划、法规、政策等多方面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和部署,为了了解深圳市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的情况,探讨加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举措,根据部党组的安排,我率调研组于2006年3月17日至19日在深圳进行了调研。
调研期间,深圳市政府领导、市科技局和市高新办介绍了相关情况,我们还到高新区、虚拟大学园、中兴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走访。
调研发现不少好的经验,也得到一些好的建议。
通过与深圳市政府领导和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的接触,我们充分感受到全市上下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大热情,感受到全国科技大会在深圳市掀起的又一轮自主创新热潮。
深圳市委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会议认为,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明了方向,深圳要不失时机地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敢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中以一个城市率先突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探索者、先行者、开拓者。
一、深圳市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的主要思路和举措深圳市委在今年初发布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
市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学习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结合起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积极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
目前,全市各部门提交了37件配套政策文件初稿。
根据研究,初步选定操作性强的16个政策文件进行完善和修改,作为第一批配套政策出台。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关于运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深圳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深圳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特区,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热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深圳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迅速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之一。
以下是关于深圳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一、政府支持: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科技创新基金,向创新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减免手续费等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创新企业发展。
二、创新人才:深圳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等。
市政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此外,深圳还设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园区,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创新创业者。
三、产业布局: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
深圳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相对成熟,并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
深圳已经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中小型创新企业,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孵化器和加速器:深圳设立了一大批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创业团队所需的办公场地、设备和资源等,帮助创业者快速发展和获得更多的支持。
这些机构不仅提供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还提供了创业培训、导师指导和投融资支持等服务。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圳积极与国内外的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转化。
深圳还设立了一批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球的创新创业团队来深圳交流和竞争,促进了深圳与国际科技创新的联系与合作。
综上所述,深圳以其政府支持、创新人才、产业布局、孵化器和加速器、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未来,深圳将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和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研究报告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智能决策能力、缺乏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或算法,以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决策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现有的方法和算法。
2.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或算法,以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决策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评估所提出的方法或算法的性能和效果。
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或算法,以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决策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验验证,我们预计能够提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或算法,可以改进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
2. 完成实验验证,并得出有关所提出方法或算法的性能和效果的评估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所提出方法或算法的性能和效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将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在研究报告和论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和分析,以便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预期意义和应用本研究的预期意义和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决策能力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能机器人等,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实际价值。
2. 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3. 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南京与深圳科技创新比较分析
南京与深圳科技创新比较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与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城市面临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竞争,要求城市变革传统的发展模式。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南京与深圳,选择的是不同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两个城市的创新发展优势何在?深圳模式对南京模式有何启示?这些问题都值得做进一步分析与探讨。
1、南京与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路径选择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及东部地区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科教资源优势,依托建立“官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政府强力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市场机制相对成熟,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资源相对缺乏的背景下,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建立一整套高校的人才机制,并通过市场机制的生命力盘活企业创新,将科研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由此可见,南京创新发展模式可归类于政府支持型区域创新体系;而深圳创新发展模式可归类于市场导向型区域创新体系;两个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有着明显的差异。
2、南京与深圳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比较(1)南京科教资源优势明显优于深圳。
从高等院校数来看,2015年南京拥有普通高等院校53所,而深圳普通高等院校仅有12所,不及南京的1/4;从百万人口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数来看,南京百万人口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数为9.80万人/百万人,而深圳百万人口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数仅为0.81万人/百万人,不及南京的1/10。
(2)南京财政科技投入强度高于深圳。
从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2015年深圳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05%,南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99%,两市创新能力水平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2015年,南京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85%,深圳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37%,低于南京0.48个百分点。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的报告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的报告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习与创新成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可以更好的展示出学者们的智慧和努力,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本报告将结合近年来我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分享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发现,探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总结经验和启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性学习成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深入研究了某一领域的课题,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最终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展开具体内容描述)。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见解,对相关领域的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二、创新成果在研究的基础上,我还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实践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意外的发现和重要的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主要的创新成果包括……(展开具体内容描述)。
这些创新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三、挑战与反思在研究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克服和解决。
主要的挑战包括……(展开具体内容描述)。
通过对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在研究和创新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坚持,更多的创新和思考,更多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和进步。
四、经验与启示在研究和创新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今后的研究和创新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主要的经验包括……(展开具体内容描述)。
这些经验和启示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取得更好的成果和进步。
创新 深圳 调研报告
创新深圳调研报告深圳市是中国创新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深圳在科技、文化、设计等领域不断推出重大创新成果,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社会创新三个方面,对深圳市的创新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一、科技创新深圳市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尤其是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为深圳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深圳的企业和研发团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华为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5G商用手机,并且正在加快5G产业的发展。
腾讯则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推动其社交娱乐业务的发展。
此外,深圳还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如深圳大学、哈工大深圳研究院等,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二、产业创新在产业方面,深圳市一直致力于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上,深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电子制造、通信设备等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深圳已经培育了众多优质企业和项目,涉及到基因测序、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
此外,深圳还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比亚迪、大众等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这些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了深圳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社会创新深圳市一直致力于构建创新型城市,不仅在科技领域有所突破,也在社会治理、城市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例如,深圳率先推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建设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便利了市民的生活。
此外,深圳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城市创新实践,如推进城市智能化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众创空间等。
这些创新探索为深圳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深圳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社会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深圳的创新力不仅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东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中国东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作者:杨力徐悦朱俊奇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21年第08期[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重要议题,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地区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
以我国东部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识别高权重指标、对评价对象的贴近度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参照,进一步通过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对研究对象进行优劣层级划分。
结果表明:工业企业R&D项目数、地方财政预算、R&D经费投入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各省份之间表现差异较大。
广东省科技创新水平较高;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天津、福建、河北8省份科技创新水平依次递减;辽宁、广西、海南3省份排名靠后,地区科技水平还有待加强。
因此,未来应侧重于短板因素提升,并加强资金监管、人才管理、产业结构改革等方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评价;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抗解释结构模型一、引言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創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1。
关注区域科技高质量发展,探讨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驱动机制已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
东部省份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域,整体具有较好的贸易基础和经济基础,且东部地区对中国整体科技创新贡献较大。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各省份科技创新能力状态强弱不均。
如何利用区域优势,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协调区域创新资源配置,对各省份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合理测度,是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学术界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集中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科技产出分析、科技就业与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等。
熊彼得创新理论阐述了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向激励作用,投入主要来源于FDI、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1]。
蒋兵等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发现企业自主研发投入、FDI流入和政府补贴这3个门槛变量对科技创新均有促进作用[2],证实了前人理论。
上海与深圳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及创新模式比较分析
Co mp a r a t i v e An a l y s i s o n Di fe r e n c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Co mp e t e n c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Mo d e l b e t we e n S h a n g h a i a n d S h e n z h e n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n o v a t i o n b e w e t e n S h a n g h a i c i y t a n d S h e n z h e n c i y .Ov t e r a l l b a s i c c o n d i t i o n i n S h a n g h a i c i y t i s
上海与深圳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及创新模式比较分析
张永 凯 ,薛 波 3
兰州财经 大学丝绸之路 经济研 究院; (1 . 兰州财经 大学农林 经济管理 学院 ;2 . 甘 肃 学院,
摘 要 :首先 通过 对 上海 市和 深圳 市 的科技 创新 活动 基础 、创新投 入 及创 新产 出比较分 析 ,结果 发现 两 市的城 市 科技 创 新能 力存 在 显著 差异 ,其 中上 海 市的科 技创 新基 础 条件 整体 优 于深圳 市 ,且上 海 市的创 新投 入也 大 于深圳 市 ;但 深 圳 市科技 创 新 产 出的 一些 重要 指标 明 显 高于上 海 市。其 次分 别从 创新 主体 、市场化 水 平 、文化环 境 、企 业性质 等 几 个层 面剖 析 产 生这种 差异 的根 源 ,研 究表 明 ,较 上 海 市而 言 ,以 民营企 业为创 新 主体 、较 高的 市场化 水 平、 良好 的文化 环境 是 深圳 市产 生更 多科 技创 新 成果 的 关键 因素 。最后 分 别 归纳总 结 出政 府推 动 型的上 海创 新模 式和 市场 驱
【推荐下载】科技成果研究报告范文-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科技成果研究报告范文篇一: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科研工作报告:应提供课题的来源渠道、项目编号和经费数额;简要概述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说明课题的起止时间,每个科研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参加课题人员和经费开支情况。
科研技术报告:应说明课题涉及学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的研究概况;要特别强调课题的创新点是什么,先进性在何处;简述研究内容和结果,凡涉及诊断标准或疗效判定的,应写出明确的出处、依据和指标;研究成果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及推广应用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
篇二:(201X版)院科研项目成果报告编写格式规范地研院科研项目成果报告编写格式规范(201X版)1 总述1.1 为了统一科研项目成果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便利存档、加工、检索和交流。
参照《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和《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Q/SH 0166-201X),根据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新的要求,以及《江苏油田商业秘密保护规定》(苏油密〔201X〕3号)要求,结合地研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格式规范。
1.2 凡列入地研院科技进步计划的项目,以及提交鉴定(评定)和奖励的科技成果,在申请验收、鉴定(评定)和奖励时,均按照本格式规范提交报告。
未通过报告形式审查的项目或成果,不得进入后期程序。
1.3 本格式规范包括报告的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以及附件和审批文件的编制要求。
2 前置部分2.1 封面2.1.12.1.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a. 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中的特定内容。
b. 报告分册印刷,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2.1.3 对副题名的字体、字号和位置等要求等同于报告题名。
科研述职报告:研究成果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科研述职报告:研究成果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过去一年的科研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或组织)给予我展示才华和潜力的机会。
过去一年,在对新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中,我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回顾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计划和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致力于XX领域的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仔细学习和实地调查,我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团队的合作下,我深入分析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通过充分利用实验室和设备资源,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工作。
作为研究的重要成果,我成功地解决了某一难题,并在某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这一成果不仅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也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认可。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并扩展我的研究领域。
在一些技术瓶颈和挑战面前,我将继续加强思考和交流,继续探索解决方案。
同时,我还计划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研究更深入的课题,并向实用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在我的研究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客观、真实和负责任的原则。
我秉持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数据,并通过严谨的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同时,我还注重团队的协作和交流,善于倾听和吸收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这使得我的研究工作更加全面、准确,也进一步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活动,与同行们共同交流分享,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相信我能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并为公司(或组织)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鼓励。
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继续为公司(或组织)的研究事业奉献我的力量。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课题报告项目设计方案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课题报告项目设计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课题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和解决关键科学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报告项目的设计方案旨在指导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
二、课题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必须加强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课题的研究工作。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三、课题选题1.课题名称:基于XXX的研究2.选题理由:XXX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解决XXX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3.研究目标:深入研究XXX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提出创新性成果,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主要包括XXX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XXX技术,获取有效数据和结论。
五、预期成果1.通过研究,提出XXX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XXX问题。
2.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升团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3.推动XXX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六、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研究计划:按照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进度安排: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和时间节点,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果。
七、团队建设和资源支持1.团队建设:建立高效的科研团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资源支持:申请科研项目资助,获取实验设备和研究经费等支持。
八、风险评估和对策1.风险评估: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制定有效应对措施。
15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15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倪芝青;林晔;沈悦林;周恺秉;吴其川
【期刊名称】《银川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创新型城市是现阶段城市发展的目标,评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实施这一目标建设的基础。
【总页数】5页(P20-24)
【作者】倪芝青;林晔;沈悦林;周恺秉;吴其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优分析 [J], 赵希男;褚德海;贾建锋
2.推动辽宁省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基于15个副省级城市的比较研究[J],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3.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 朱国栋;陈媛
4.城乡统筹视角下西安城市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王建康
5.副省级城市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J], 陈日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课题报告初中
研究性成果及创新性成果课题报告初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和多样化。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的范围,推动科技的创新,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课题报告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展开,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为教师减轻工作负担,提升教学品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一、研究内容1. 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它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实现对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处理,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2.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辅导、智能评估等功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提升教学品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3. 案例分析通过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比如智能教室、智能辅导系统、智能评估系统等,探讨其实际效果和潜在影响,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创新性成果1.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方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分配和利用。
2. 开发了一款智能辅导系统,结合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课后作业批改、学习资料推荐等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3. 设计了一套智能评估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学水平。
三、结论与展望本次课题报告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创新性成果,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深圳 创新 调研报告
深圳创新调研报告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城市,拥有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和人才资源。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深圳创新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深圳目前的创新状况1. 创新产业:深圳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涌现了众多的创新企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创新企业不仅拥有领先的技术,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创新环境:深圳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平台。
例如,设立了一系列创新基金,支持创新企业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搭建了创新孵化器和科技园区,为创新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资源支持。
3. 人才培养:深圳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深圳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创新人才的专业水平。
二、深圳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1. 人才流失:深圳的创新产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密集性,但由于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激烈的竞争,部分高层次人才容易流失。
人才的流失对于深圳的创新发展构成不小的困扰。
2. 科技转化:虽然深圳创新企业众多,但科技转化能力相对较弱。
在创新成果商业化的过程中,面临技术壁垒、市场推广等问题。
三、深圳创新发展的建议1.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深圳应进一步改善人才的待遇和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另外,还应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建设更多的科技创新孵化器、科技园区和研发中心,提供更多的办公场所和资源支持,搭建更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3. 加强政策支持:深圳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 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圳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总结:深圳是中国创新的重要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进一步推动深圳的创新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深圳市科技发展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深圳市科技发展的调查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深圳市科技发展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其科技发展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青岛与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分析——基于《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
-51-
2018-10 最终.indd 51
2018/5/10 18:53:46
◎ 31 万~ 60 万
中国科技信息 2018 年第 10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18
“科技投入”差距缩小 “创新投入”两市的趋势基本一致,前 3 年增速较缓, 2015 年 都 有 大 幅 提 升, 青 岛 的 增 幅 高 达 93.5%,2016 年 深 圳 仍 有 小 幅 提 升, 青 岛 有 小 幅 下 降, 青 岛 年 均 增 速 13.51%,深圳 7.77%,两市的“创新投入”已经比较接近, 差距已经不太明显。见图 3。 “创新企业”差距稍有扩大 “创新企业”两市前 3 年都呈下滑趋势,近两年有大幅 提高,青岛年均增速 12.35%,深圳 12.91%。青岛与深圳 的差距由 2011 年的 4.35 扩大到 10.38。见图 4。 “创新产业”差距最大 “创新产业”前 3 年两市基本保持变化不大,近两年深 圳的增幅明显高于青岛,青岛年均增速 9.19%,深圳 7.19%, 2016 年青岛的“创新产业”指数分别为全国和 20 城市的 77.8% 和 44.9%,是 6 个指数中水平最低的,也是与深圳 差距最大的一项,与深圳相差 55.89。见图 5。 “创新产出”差距缩小 “创新产出”两市都呈现大幅提升的态势,青岛年均增 速高达 18.56%,深圳为 5.09%,青岛与深圳“创新产出”
青岛与深圳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
通过对二级指标的比较,我们看出青岛主要在创新产出、 高技术产业、研发人才、财政投入、企业创新能力方面与深 圳的差距较大。见表 1。
图 6 2011~2016 年青岛与深圳“创新产出”的比较 图 3 2011~2016 年青岛与深圳“创新投入”的比较
深圳创新 调研报告
深圳创新调研报告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城,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对深圳创新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报告。
一、深圳创新环境1. 政府扶持政策: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创新扶持政策,包括提供经济支持、科技创新资金、减免税费等,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活动。
2. 创新基础设施:深圳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孵化器,提供了创新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支持,为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3. 人才引进:深圳通过引进外籍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水平。
同时,深圳也鼓励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和提供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创新行列。
二、深圳创新成果1. 科技产业:深圳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科技产业体系。
在这些领域,深圳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 人工智能:深圳是全国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拥有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
这些企业在人脸识别、智能交通、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3. 金融科技:深圳金融科技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深圳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并推动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为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深圳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1. 高成本:深圳的劳动力成本和生活成本较高,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税费减免,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2. 人才流失:由于竞争激烈,深圳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政府可以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增加人才留存率。
3. 知识产权保护:深圳创新活动中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
政府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创新者的知识产权意识。
四、深圳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 经济增长:深圳的创新活动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深圳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增长点。
2. 就业机会:深圳的创新活动为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深圳科创能力比肩硅谷
深圳科创能力比肩硅谷当前,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其科创能力已经逐渐崭露头角,有望与硅谷等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齐肩。
深圳科创实力的崛起,得益于独特的优势条件以及持续的政策支持。
本文将重点探讨深圳科创能力的提升,以及与硅谷之间的相似之处。
一、创新生态环境的塑造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就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深圳市场的活力以及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举措深圳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吸纳了大量的技术精英和优秀人才,为科创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与此同时,深圳也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创新人才的成长。
这种注重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引进,与硅谷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金融支持与创投孵化深圳的科创能力提升还得益于金融体系的支持与孵化器的作用。
深圳的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创投孵化器也积极推动创新项目的落地。
这种金融和孵化体系的建立,使得深圳的创新企业更加有信心和动力。
四、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深圳具备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这源于深圳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优势。
深圳人民一直以来的拼搏精神和创业意识,促成了创新创业的热潮。
同时,深圳的创新企业也以快速迭代和敢于尝试的特点著称,与硅谷的创新文化有所相似。
五、科技成果的产出与商业化深圳科创能力的提升也在于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商业化能力的增强。
深圳各类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科技领域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硅谷一样,深圳也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深圳科创能力的逐步提升,使得其有望与硅谷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力相当,并成为全球科创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深圳在创新生态环境、人才引进与培养、金融支持与创投孵化、创新创业文化以及科技成果的产出与商业化等方面,都积极努力,奋力追赶并超越国际科创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软科学研究课题44: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本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个基本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报告二:深圳与中关村、张江发展路径与创新政策比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2013年5月总目录研究报告一: (1)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1)一、创新综合能力评测 (2)二、创新环境和投入 (4)(一)深圳第三产业有较快增长,增幅略低于苏州 (4)(二)深圳研发经费总量和强度创新高,与北京有差距 (5)(三)深圳的政府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低 (6)(四)深圳研发人员总量第三,密度第一 (7)(五)深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较大,领先全国 (8)(六)深圳创新载体缺国家级创新平台,略高于苏州 (10)三、创新绩效 (11)(一)深圳发明专利密度、PCT专利高居榜首,占比略降.. 11(二)深圳重大科技奖项有新突破,相比仍较低 (16)(三)深圳技术市场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居榜首 (18)(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领先,出口增幅居首,再拉开与苏州差距20(五)深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明显下降 (22)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24)附件1:国际上的全球创新城市排行榜 (26)附件2:福布斯中国大陆城市排行榜 (27)附件3: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29)附件4:亚太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 (30)附件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解读 (31)项目研究报告二:..................................................................................... - 1 -深圳与中关村、张江发展路径与创新政策比较 ................................. - 1 -一、创新发展的路径比较.............................................................. - 2 -1. 中关村创新发展的路径...................................................... - 2 -2. 张江创新发展的路径.......................................................... - 3 -3. 深圳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 ............................................. - 4 -4. 三个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比较 ..................................... - 6 -二、创新政策体系比较.................................................................. - 7 -1. 创新政策思路与着力点比较 ............................................. - 7 -2. 创新政策体系与内容比较 ................................................. - 7 -三、思考、启示与建议................................................................ - 12 -1.高新区在发展路径、政策体系和着力点上有所不同.... - 12 -2. 关注中关村和张江政策体系创新的趋势和动向 ........... - 13 -3. 注重“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创新 ................................... - 14 -4. 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先行先试 ........................................... - 15 -5. 将虚拟大学园进一步做实做强 ....................................... - 16 -研究报告一: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城市是知识创造、产业集聚的重要社会组织形式,是国家、区域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我委参考多个关于我国创新型城市的研究结果,选取相关程度较高的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以及武汉八个主要城市,从创新综合能力、创新环境和投入、创新绩效等方面,在2012年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进行比较研究。
希望为市委、市政府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等重大战略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一、创新综合能力评测中国城市研究会发布了“2012年中国城市排行盘点”,其中:“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榜__创新城市”中,深圳名列第一。
(01深圳;02北京;03广州;04杭州;05大连;06昆明;07柳州;08重庆;09西安;10焦作。
)深圳却未能进入“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前十。
(01武汉;02西安;03广州;04南京;05成都;06济南;07杭州;08郑州;09长沙;10太原。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成都、西安、昆明、天津、广州、青岛、石家庄、郑州12座城市获评“2012中国创新城市”11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
深圳由2011年推出的创新城市十强排行榜中的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2012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没有发布《中国城市创新报告》。
在《2011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深圳市创新能力综合得分第三,位于上海、北京之后;基础条件和支撑能力第三,位于上海、北京之后;产业化能力第二,位于上海之后;品牌创新能力第四,位于北京、重庆和上海之后(图1)。
图1 2011年六市创新能力分项排名22012年,科技部也没有继续发布《创新城市评价结果》。
在2007-2011年的连续四年发布的《创新城市评价结果》中,深圳创新能力一直在稳步提高。
深圳市2007年、2008年名列第三,2009年、2010年上升至第二,创新总指数也从2007年的38.86上升至2010年的50.23(图2)。
其他的国内外排行榜请参见附件1-附件5。
2 苏州市:地级市中参评,各项指数均排名第一;在所有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第十一。
武汉市:副省级(含)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第十一;在所有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在二十名之外。
图2 2007—2010年八市创新排序和总指数情况3二、创新环境和投入(一)深圳第三产业有较快增长,增幅略低于苏州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以及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深圳第三产业GDP从2007年的3378.06亿元增至2012年的7206.8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了55.7%,比上年增长2.2%,远高于2011年的同比增长0.8%。
图3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深圳在样本城市中仍然居于中间位置;八城市中除武汉之外都有较大增长,苏州增幅最大。
2012年,苏州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4.2%,比2011年增长2.5%。
3 武汉仅在2008年上榜第10位。
图3 2007-2012年八市第三产业GDP比重4(二)深圳研发经费总量和强度创新高,与北京有差距2012年,深圳R&D经费投入475亿元,同比增长11.37%;R&D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了3.81%,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无论是经费投入规模还是投入强度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尽管深圳R&D经费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都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但与前几年相比增幅有所减缓。
(图4)图5中可直观地看出,2012年,深圳的投入强度仍然与北京有差距,在全国处于第二。
2012年,八城市R&D投入强度都有所增加,其中,广州、南京以及苏州的增幅较大。
4 本报告中如未做特别说明之处,数据均出自各地《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4 2008-2012年深圳R&D经费投入情况图5 2011-2012年八市R&D经费投入情况(三)深圳的政府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低2012年由于数据缺乏,无法进行更新。
而且,2011年度的研究报告中,也由于缺乏数据,采用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2009年深圳政府R&D经费投入仅有13.04亿元,占全年R&D经费的4.70%。
在深圳全市R&D经费投入中,政府投入所占比例低。
深圳(4.70%)与其他样本城市差距明显,只相当于苏州(12.9%)的三分之一稍多一点,与排名第一的北京(52.3%)相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图6)。
图6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中八市政府R&D经费投入情况(四)深圳研发人员总量第三,密度第一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9年,深圳市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123687人年,是排名第四的广州市R&D人员全时当量的近二倍,占全省40%以上。
R&D人员全时当量,深圳低于北京(比北京少近7万人年),略低于上海;和2009年的R&D经费投入排名一致。
但是,深圳研发人员密度为119.4人年/万人,在样本城市中排名第一(图7)。
图7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中八市R&D人员投入情况(五)深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较大,领先全国由于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企业的统计口径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变更为“大中型工业企业”,本报告中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指标统一改为“大中型工业企业”。
2007年以来,深圳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稳步增长,2010年达到301.49亿元(占全市R&D经费投入的约90%),仅低于上海,较大地领先于其他样本城市(图8,图9)。
四个“90%”是深圳特色,企业是深圳科技创新主体。
图8 2007-2011年深圳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情况图9 2011年八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情况(六)深圳创新载体缺国家级创新平台,略高于苏州深圳重视创新载体建设,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步伐,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稳步增加,取得了明显进步。
2012年底,深圳市已建成各级重点实验室144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华为、中兴、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华大、光启),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2家(清华、测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家(清华、北大、普尔),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