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词《清平乐村居》有感

读宋词《清平乐村居》有感
读宋词《清平乐村居》有感

读《清平乐村居》有感

四年级李德法

寒假中,闲来无事,就拿出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唐诗宋词》来读一读。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小词,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青草,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在河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读着读着便身临其境。诗人首先把我的思维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心灵手巧的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字里行间透露着辛弃疾那恬静淡雅的风格,

他不求功名,去寻找世间那少有的和平的地方,真值得学习。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读李清照诗词文笔记

一滩鸥鹭,一种相思——读李清照诗词文之笔记 (注:宋体文字为原创部分,引用的用楷体或仿宋体加以区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若不是这几句诗词知名度极高,很难相信它们出自一个人之手,然而千真万确,他们均为李清照所作。李清照之文字,体裁各异,内容不一,兼有欢愉之明快,苦难之忧愁,相思之缠绵,拳拳之心语等。从一个才华横溢的妙龄女子,到一个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再到一位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从李清照之诗词(文)里,仿佛可以读懂一个灵魂对这个世界的赞美、忧虑以及愤懑。 与李清照相遇,纯粹是因为书架上久藏的那本《李清照诗词文选评》。自觉为其思考所震撼,与其思虑有共鸣,便打算了解她的身世,探究那段历史。在这一次旅程中,兼窥了北宋社会的风风雨雨,重新接触了苏轼、王安石等曾了解过的大家的侧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清照其人身世的五味杂陈,酸甜苦辣。 一、小荷初露 李清照虽然被归类为“婉约派词人”,大部分词也确实在描绘忧思恩怨,却毫不失“巾帼不让须眉”之傲骨,尤其在其年少力壮时,这种豪放的性格尤为明显: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此词显然有自喻之意,尽显作者之自负与豪情。这首词写于清照初嫁的时期,因此结尾二句还谈不上什么对官场的不满,仅仅是对自己才气的进一步显现而已。“梅定妒,菊应羞”一句,极强的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文坛的藐视,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胆,另外,个人认为还有对作者初露头角时他人的妒忌的讽刺。 这样的一位才女,年少气盛,当然还有清新与喜悦: 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看到“秋已暮”、“荷叶老”,第一感觉就判断这是一首描写秋季凄清寂寞的词,但细看便会发现作者之意恰恰相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啊,荷叶萎谢,剩下点点残花、片片蘋草,但浩渺、潋滟的湖水,金黄的秋山分外与人亲昵,又何尝不是一幅和谐的秋景画。更何况,沙滩上的鸥鹭看似在赌气,原来是在愁作者归去太早呢!这种写法,赋予动物人的动作的同时,又赋予动物人的情感,好不生动。借《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的笔者之言,“诚然,此词的风格基本上保持了婉约词的当行本色,比如作者把自己爱湖山的感情,说成“水光山色与人亲”,把留恋美景的心情,用“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来表达,可谓曲尽人意。但此词又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缠绵蕴藉,而直说“秋已暮”,径夸“无穷好”。如此写来,既不隐晦,又不直露;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感情的抒发。这种含义明白而不一一点破的写法, 丰富了婉约词的表达方式,使其既有隽永深长之味,又有畅亮欢快之情。”

读古诗词读后感范文合集

读古诗词读后感合集 读什么诗有感作文(一) 最近读了王昌龄的许多诗,感触很深,所以我请大家来和我一起分享我的感触……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正如《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

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强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战士们有思家之绪,这很自然,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战士的根本价值却在于他们是祖国安全的扞卫者。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那么,也是王昌龄把战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写的栩栩如生。这些精神的精华在他的诗里都可以看见,王昌龄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啊! 读什么诗有感作文(二) 近日在与喜好诗词的友人聊起古诗词,感触颇深。古诗词意境深远,至情至性,让我由衷喜爱。 古诗词用词考究,寥寥几个字就勾画出一幅极美的画面。范仲淹的《苏幕遮》起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真是佩服。古诗词很多很有意境,读着读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用二十八个字,寥寥数笔就勾画一幅悲绪四姨的游子思归图,成为“秋思之祖”,给人以震撼。 古诗词善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寄情于景,这是古代诗人的高明之处。杜甫的《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600字三篇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600字三篇 导读:本文读《宋词三百首》有感6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宋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宋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和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品读《宋词三百首》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宋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宋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和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我爸爸就是一个宋词迷,不仅自己喜欢,还要熏陶我,也给我买了一本《宋词三百首》,要我试着背诵。一开始我不怎么喜欢,但是后来我发现电视上有人朗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铿锵有力,那么引人奋进,简直太美啦!于是便也拿起书本试着诵读。 之后,在爸爸的夸赞中,感觉确实不错,读完之后也受益匪浅。 我非常喜欢岳飞写的《满江红》,我很崇拜岳飞。这个暑假电视上正在热播的《精忠岳飞》,讲的就是岳飞精忠报国的事。岳飞是一个胆大、心细、智勇双全、待兵如子、对待士兵不抛弃、不放弃,充满正义感的人。我从那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好像看到了岳飞要收复中原的坚强决心。

岳飞为了保护天下人民的太平,不怕牺牲,英勇作战。但是皇帝赵构和奸相秦桧怕岳飞功高盖主,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斩了他。但岳飞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奋起,该词写得慷慨悲壮,壮怀激烈,很多年来一直被世人所称赞。岳飞死后,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都在家中挂上一面“还我河山”的锦旗。 还有好多的诗词写得都很棒,在诵读的过程中,我还了解了不少人物的各种故事,学到了好多知识。 古人的知识是丰富的,宋词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以发扬光大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篇二】 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诗歌,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

李清照宋词赏析

李清照宋词赏析 (一)《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作品介绍】也题作《浣溪沙·闺情》,被选入《全宋词》。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浣溪沙·闺情作者: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3、飞:《历代诗余》作“偎”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6、一面:整个脸上。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8、韵:标致。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俗话说读诗聪慧,读史明智,是很有道理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原曲杂剧,读千遍不厌。唐如李杜、宋如苏陆,篇篇佳句不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山谷的句子,每一读此,都有种忍不住击节一叹的悲怆.无关羁旅,不在离愁,只为这从容淡定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人总是这样,少年时意气飞扬,到老来萧疏落寞,就像花开漫天,团团锦蔟,转眼聚的已散,零落风中,其可奈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城楼,爱上城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的生命中,总是有些东西,让我们在暮年夹风带雪扑面而来的时候,仍然小心翼翼揣着藏着掂着想着.山谷七尺男儿,半生漂泊,阅尽沧桑,念念不忘的,只是那一场桃李春风把酒言欢.一夕桃李春风,十年江湖夜雨,两个人半生的遥遥对望,怎样的一个朋友,怎样的一场桃李春风,怎样一份山长水阔,其情不改,其色不易的情谊,才能让人在十年里,无论颠沛流离,无论世事沧桑,都一直一直想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诗的博大,宋词的细腻,在当代诗歌中是看不出来了。诗词,还是要慢慢地品味。人说,读书其实是心灵的感悟,读古

人的书,就是今人与古人灵魂的对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每天读一点点这样的诗词,站在诗人的心境里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疯狂,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是美好。至少,我就认为生活在大唐盛世的人,比今天的人幸福,农业社会的人,压力不大,只要有吃的,就没有压力,就非常满足,你看“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呀。相反,现代社会的人,压力反而比古代人大的多。当然,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太多了。 读唐诗宋词,感觉古人太浪漫。古人往往能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得到细腻的情怀。物是人非,今人则太浮躁。我想古人的幸福指数应该比现代人高的多吧。

读《唐诗宋词元曲》有感

读《唐诗宋词元曲》有感 马文悦太和中学高二29班指导老师 从孩童起,我就接触了唐诗。不过那时候是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背会了诗会得到爷爷一颗糖的奖励,于是背着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觉得好神气。在爷爷的“激励式”的方法下,让我从小掌握了不少唐诗。后来慢慢的长大,看到的诗歌越来越多。初中的时候就抱着泰戈尔的《飞鸟集》咀嚼,但不得不承认当时只是为了追赶所谓的“潮流”,给人留下文艺的印象。高中以后又学了许多不同的诗词,我也对诗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由此,对诗词便是情不自禁的喜欢。 我的这本《唐诗宋词元曲》是有次路过一个旧书摊,不经意的一瞥,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将它淘了回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算的上是废寝忘食,将唐诗、宋词、元曲看了一遍又一遍。以前我只知道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读了唐诗宋词后,我又知道了李白“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月,是妾断肠时。卷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让我看到别样风格的李白;以前只知道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读他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不禁令人内心翻涌澎湃;读了唐诗以后才知道杜甫竟然还有“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其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其二)。令人不禁感叹李白杜甫也竟然如此“可爱”!

其实,《唐诗宋词元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长进,更有道德的提升。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会了我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爱护亲人,毕竟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杜秋娘在《金缕衣》中写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让我明白要珍惜时光,如果不能把握时间,它就会如同流水一般,白云苍狗,一去不复返!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继说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这无疑是对唐诗、宋词、元曲的高度评价。我又想起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获得冠军的才女武亦姝,外卖小哥雷海为,他们之所以有如此之成绩,哪里少的了对诗词的热爱呢?我想即使是平凡的我,但有和他们一样对古诗词的热爱,便不平庸! 正所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相信有了《唐诗宋词元曲》给我的“热爱的力量”,有一天我也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彩!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李清照 的一剪梅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 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 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鉴赏
1/7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 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 《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 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 年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 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 1981 年上海古 籍出版社出版的 《李清照诗词选注》 、 1982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唐宋词选注》 )。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 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 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 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 头三句看, 决不像柳永 《雨霖铃》 词所写的“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 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 在孤独中感 物伤秋、 泛舟遣怀的情状。 次句中的“罗裳”, 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 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 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 雪、 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 ), 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 廷焯 《白雨斋词话》 )。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 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 《已 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 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 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 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 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 所触之 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 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 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 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 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 写的是舟中所望、 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 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 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
2/7

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莱州市土山镇中心小学张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就是汉朝的赋、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在暑假的时间里,我有幸学习了其中的两个文化——唐诗宋词的部分内容,并颇有感悟。 唐诗宋词的魅力在于能够诠释出生活的精彩所在。走进唐诗宋词的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身边的景和物而感受到的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作者在生活中经历的风风雨雨,或是希望,抑或是失望;作者面对着人类的感情,面对着人生的生老病死,面对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交织与碰撞时做出的不同的选择。走近它们,我们可以在诗词的天地里体会着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共鸣着已曾经历过的感受,从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唐诗甲天下。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如果说唐是“诗王朝”,那么宋就是“词世界”。从南宋至今,流传下来的较有影响的宋词总集、选集有20余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收录宋词最全的《全宋词》,共录有近1300多家词人的两万首词,虽然其数量远远不及唐诗,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窥见宋词丰富多彩的全貌。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承续五代之遗风,呈现出或雍容淡雅,或含蓄摇曳,或精致婉转的风格;柳永一出,不但小令变成了复杂的慢词,而且带有极浓厚的市民语言成分和情感。一时风靡市井;秦观词多香软婉好,偶尔也有清新高旷之作;贺铸词多艳冶浓丽,但有时也不乏幽峭;周邦彦作专职词官,极讲词艺形式,音节文字两美,但内容空泛;笔力柔软的词到了苏轼面貌一振。词格始高,词境始大,词体始尊;两宋之交的巾帼词手李清照在婉约背后往往有深沉细腻的愁思;南宋辛弃疾悲凉慷慨与激昂豪迈交织,形成一个高峰,也带动一批词人;同时姜夔则沿着周邦彦的路数精裁巧制,创作了大量雅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人格情操。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颗中华历史上的明珠,并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读李清照有感范文

读李清照有感范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近日,我品读了《李清照 》一书,故事 十分简单,说来说去,无非是:李清照一个平凡却有着不平凡事迹的词人。 原本的她尽管出自书香门弟, 却不拘小节, 有着非一般女子所能及的豪放, 坚强。 因此,对于丈夫的离去,她并未堕落,反而写下了多少为世人所称赞的好词。尽 管故事是如此的简单,可这其中的曲折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尽的? 花开后花又落, 轮回几世也没有结果。 你尘封在诗册, 如同青灯伴随着古佛, 凄凉、孤寂。多少落叶是你飘摇零落得浅愁?那纷扬尘世中,有太多的叵测。穿 越青史的回流, 有你对月孤酌, 浓睡不消浅酒,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那红尘梦, 几人看透,几人看破,物是人非事事休,却为何欲语泪先流?几种相思,伴着多 少闲愁,只无奈打眉头,又上心头,慢慢缠绕,挥洒不去。寻寻觅觅中,那又是 谁弹指间碎了“倚门叩首,却把青梅嗅”的美好清梦,暮然回醒,不曾想,却是 “只恐双溪舴一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阵阵觞情。 断线的纸鸢哭换不回,就如同那佳人已逝,无处可寻…… 一城烟沙, 映着那缕孤独的魂, 尽管遥远, 却依是那般轻柔如风, 至情至性, 可为何事如此凄凉?那折翼了的枯叶蝶, 飞得到微亮明天吗?答案是肯定的, 尽 管并不完好,却依然靠着那仅剩的保护色,在枝头翩飞,永不停驻,飘洒着沉沦 的季节。 纵然,飘落的叶有着无尽的萧瑟,也不曾忘却那曾有过的生机;散落的黄花 是那么的枯瘦, 但它永远记得的是自己曾拥有过的妖娆, 美丽。 而她, 抑是如此, 人们所望尽的是她的婉约或是深愁。 遗忘了的是她曾如“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 雄”。那是如此的壮杰。 其实,我认为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嫁人,相夫教子,做一辈子的贤妻良母便 是她们一生的归宿了。 在那样的封建礼教下, 平凡的女人们并不需要多好的文采。 吟诗作对那都是男人干的事儿。而李清照却能留下那么多的诗词 , 或许归其原由不过是由于她的一生起浮实在太过动荡, 使得她的感慨与愁 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用诗词代替言语好好地宣泄出来罢了。 她的词,初读给人的感觉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伤感”。可越深读,你 就会发现, 其实她的词中不但带着深深的伤感, 更多的则是自己对于生活的坚强

唐诗宋词读后感大全

唐诗宋词读后感大全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唐诗宋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宋词读后感1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

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一) 昨天附件,附件尔正在教室上教了唐朝孟郊的一尾诗附件,附件名鸣《游子吟》。教了当前,尔的表情暂暂不克不及安静,做者母亲辛苦天为儿子缝衣服的情形常呈现正在尔的面前。 那尾诗形容了:一名慈母脚外拿着针线在为筹办没门的儿子缝衣服。她担忧儿子迟迟不克不及归去,便把衣服的针手缝失稀稀的,使它更牢固,更耐脱。 读完那尾诗当前,尔开端领会到母爱的伟年夜。母亲以前怎么对尔孬,怎么敬服尔的工作慢慢浮如今尔的脑海面。尔念到:母亲平时时常为一点大事便骂尔。正在以前,尔几乎便是恨透尔母亲了,感觉她一点皆没有爱尔。然而如今尔末于领会到母亲平时所作的所有皆是为尔着念。其真平常母亲没有是正在骂尔,而是正在学育尔,让尔辨浑长短乌皂。然而尔却没有承情,有时借会顶撞。而母亲从二年前便开端本人孤独一人来深圳找事情。她赔了一点人民币当前,便归去广州为尔报教习班,让尔教习更多的常识。而后又归深圳赔人民币。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年夜的,诗外这慈爱的母亲是这样爱她的儿子,尔的母亲又未尝没有是呢?尔的母亲不只把零个天球送给了,让尔糊口正在那五彩的天球上,借为尔献没了本人的所有。尔应该为尔领有那样的母亲而感触骄傲,感触幸祸战高兴。 那尾诗让尔易记。果为那尾诗让尔懂失了母爱的伟年夜! 唐诗宋词读后感(两) 曲到上了下外,教了《唐诗宋词选读》,尔才感想到这神韵。 若是说古代诗是提醒了现真的暗中,挖苦社会丑陋嘴脸,是一把锋利的匕尾;这么唐诗是一杯茶。只要浓浓的品茶,安好的看着茶火的雾气,能力晓得它的神韵,理解斑斓取娴静暗地里诗人的思维取情绪。唐诗擒使带了太多的愤激,伤感,豪爽没有羁,离忧别绪…但正在尔眼外,它究竟是一杯茶,一杯蕴露了有数情绪的茶。 那杯茶面,曾有一名诗人的激情壮志:“会当凌续顶,一览寡山小。”那杯茶面也曾融进了一个诗人的豪爽没有羁“安能摧眉合腰事显贵,使尔没有失谢口颜”;那杯茶面暗露着一名奸臣的血泪“欲为圣亮除了弊事,肯将盛朽惜残年。”

读后感:读康震评说李清照有感800字

读康震评说李清照有感 哀从词中来 在月球的环形山上,有着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山脉,然而,它们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其形状或大小,而在于它们的名字是由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字就位列其中。 提起李清照,也许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弱不禁风,只会在诗文中发泄哀怨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小女子形象。这和我过去对她的看法相差无几,但有一本书改变了我长久以来对她的看法。 这本书是由康震老师所著的《康震评说李清照》,作者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的变化以及主人公词风的转变为主线,为读者讲述了一代词宗的人生,也让读者认识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易安居士。 她才华横溢,这令当时的许多男子都自愧不如。但那又如何?文采,学识皆不如她的男子照样可以做官,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这一切,皆因她一介女子,她只得默默地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道德标准。这,是她的不幸,也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不幸。 有人说,易安只善描哀景,述哀情,尽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语,无所可取。非也,易安的词虽然句句透“哀”,但这个“哀”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大哀”,而并非一般女子所见的春花秋月。 她的词,字里行间句句透露真情,丝毫不造作,也不会有过于华丽的词藻,她从来都不会为了作词而作词。她的每一首词的背后都有

一个好比“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美丽而又哀伤的故事。 也有人说她弱不禁风,就像她词中所描写的“人比黄花瘦”。 我认为,这样看的人就大错而特错了。她虽外表柔弱,但其内心很坚强。她一生命途多舛,尤其是她的后半生就是在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更没有放弃诗词的创作……她的第二任丈夫由于其品行低劣,并且还因为利益的关系与她成亲。她不甘于屈服,把“一纸休书”这个在当时只会由丈夫递给妻子的物品毅然递给了她的丈夫。这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但那样的气魄与胆量,试问有几人能及? 我只能说,以前我们对易安的了解都太少太片面,现在每每读到她的作品时,就仿佛在与她沟通……我深深爱上了这样的一个李清照,这样的一个易安居士!她的光芒会永远闪耀在东方的上空。

读《古诗词》有感800字

读《古诗词》有感800字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为想到那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却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但他们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我看到“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爱国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却被皇帝从前线调回。当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位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来是心中还在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沙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战甲为国出征。 坚守文化,坚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大学五位同学,他们住一个宿舍。其中一位是从乡下来的,城里的四位就让乡下来的打水、拖地……乡下的也不多说,就这样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乡下来的出来开始创业,而城里的四位也都学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们掏出了橄榄枝,他们都在犹豫不决。而此时,乡下的也邀请他们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犹豫的就来到了他的公司,他们的原因是:“不是你开的工资有多高,而是因为大学你为我们打了四年的水。”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坚守文化,坚守古诗词。

渔家傲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字词解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⑵星河:银河。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三、全诗大意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五、内容理解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

李清照读后感

李清照读后感 当我翻开〈李清照〉这本书的第一页颇有感触。因为我们在中学已经了解到了她诗词的一小部分。所以这次一定要更多的了解她那爱国精神和独创一格的诗词以及她的其它情况。 李清照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无不能感染着当代思想和感情跳跃浮动的我们。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运用浅淡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清新自然、音韵流转、声调和谐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坦率的胸怀,不羁的思想性格使她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一些封建社会妇女不敢启齿的率真词章。作为女性,爱情追求是李清照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她在词中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执著地描绘一种独立的人格。 我国古代诗史上杰出的诗人很多,而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她之所以成为以为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无视封建传统礼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她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写诗作词。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如梦令》以优美的韵调,写她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显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爽朗的性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能以俗为雅,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委婉深细而又意境高远。读来明白如话,看似寻常其实颇具功力。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感受。倾入笔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散发着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写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呢?在她的词中,有的是对丈夫真挚、专一的爱情,绝无封建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的情调。 让我感受到一代女词人因国破、家亡而带来的生活变迁、层层烦恼。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过程,从中也见证了历史车轮的印辙。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尽管其家世显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李清照在中国词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的诗词感情真挚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 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 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 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 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 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 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 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 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 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 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 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 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 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 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 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 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 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800字范文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800字范文 宋词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 近段日子,一直在读《宋词三百首》,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书中优美的词和详尽的注释、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描写孤单寂寥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与坎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

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钦佩苏轼的大气,面对东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许只是感时伤势,东坡却是何等慷慨,一句“人声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何等的大气啊!我寡欢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读完了《宋词三百首》,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2 字字珠圆玉润,尽诗坛上之千古绝唱。句句云锦天章,皆词苑中之万载妙词。 ——题记 凡人都有二“根”,一是生命之根,一是魂灵之根,前者决定生命的长度,后者决定精神的高度。灵魂之根深植于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之中,唐宋诗词又是其精华之一,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