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季 风
成因
冬季风
源地
风 向
夏季风
性 质
源地
风 向
性质
分布 地区
冬夏季 风比较
①海陆热 力性质差 异;②气压 带、风带 的季节移 动
西伯 利 亚、 蒙 古
东 北 风
凉 赤道 爽 附近 干 的印 燥 度洋
西 南 风
印度半 岛、中 温暖 南半岛 湿润 和我国 西南等 地区
夏季风 强于冬 季风
12/11/2021
要点
(yàodiǎn) (yàodiǎn)


-22-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 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jiāoqū):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 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
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12-
知sh识i()一z梳h理、ī 热对力l(点iy环à演ǎnn)练流原理
1
2
3
1.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xiǎoshí)为周期的地
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6-
知识(zhī
对点演练
(yǎn
一二三
shi)梳理
liàn)
三、全球(quánqi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性质湿润。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
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分 布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锋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候湿 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候干燥; 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 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受来自温暖海洋上的 信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极地 东风带寒冷而干燥,降水稀少
冰原气候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全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高温多雨为湿季 高温少雨为干季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3.右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 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 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 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三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三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气压带和风带1.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高气压带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2)此时,图示半球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图为“某大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中()A.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2)此季节()A.甲地高温干燥B.乙地草木枯黄C.丙地森林茂密D.丁海区风大浪急3.下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山区河流出现春汛C.恒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4.下图为部分区域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常年受甲地附近气压带影响的区域,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乙地气候特点是()A.炎热干燥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温和湿润(3)丙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A.干冷的极地东风B.冷湿的极地东风C.干冷的中纬西风D.暖湿的中纬西风5.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6.南亚高压是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课件30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课件30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以北半球为例,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①气压带
字母 A C E G
名称 赤__道__低__压__带 _副__热__带__高__压_带 副__极__地__低__压__带 极__地__高__压__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THANKS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冬季甲区域出现的超强气旋会给沿岸地区带来何种天气? [提示] 带来暴风雪天气。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巧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 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课时1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023·温州模拟)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由70多个小岛组成,群岛 植被以苔藓、草甸为主,无高大树木。在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 浪花,数以亿计的海鸟和成百上千的座头鲸会出现并追逐浪花,随着浪花的消 失,它们也逐渐退去,下图为群岛所处的位置。读图,完成4~5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考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要求 的影响。
1.识记: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纲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 解读 的形成。 3.应用:运用气压带、风带、季风等知识解释气 候的形成、分布及特点。
1. A 2. B 3.B 4.A 1. 风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的。气压梯度力作用越大,风速越快,气球漂移路程越长。 综合各选项,③至④路程最长,因此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由图乙中气旋为顺时针方向可知,图示地区为南半球。纬度较高,⑧受副极地低气压 带影响,⑦受极地高压带影响,近地面空气由高纬向低纬度移动,即受冷锋影响。由气 球漂移方向可知,⑦、⑧两点之间吹西南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 B项,由图可知,甲地是低压中心,可能会出现强降雨天气。故B项正确。 A项,由图可知,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个高压中心,因此北京的风向偏西北。故A项错。 C项,由图可知,极地气压在1020百帕左右,气压值不是最高的。故C项错误。 D项,由图可知,在热带太平洋洋面上没有形成低压中心,不会生成台风。故D项错误。 4. 由图可知,该日北京吹西北风,陆地气压比海洋气压高,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 了高压中心。因此可以判断北半球是冬季,该日最接近冬至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左右, 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 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 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 束。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西风带
E
D
大气环流的形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基础——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据图指出a 、b 、c 所代表的环流圈。

提示:a 为低纬环流圈,b 为中纬环流圈,c 为高纬环流圈。

2.补充完成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

(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表述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提示:①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连线)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典型气压中心与冬夏季风(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 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①M 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

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③此时,东亚盛行A 西北风,南亚盛行B 东北风。

(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 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①N 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③此季节,东亚盛行C东南风,南亚盛行D西南风。

命题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法学习[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5)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 图,完成19~20题。
20.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A )
A.低温少雨 B.炎热枯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谢谢大家!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 答复17~18题。
1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D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枯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 答复17~18题。
18.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 )
[典型例题]11.读以下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答复.
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选项是C〔 〕
A.a
B.b
C.c
D.d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 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三圈环流的形成
③冷
②暖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北纬60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类型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类型

A.当南半球冬季时,图甲中所示风向正确 B.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解析] 读图甲,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 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向左的地 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读图乙,图示地区位于 东亚,西北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故A、B错误。 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冬季,两图时间相同,故C正确。 图甲的西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暖湿气流;图乙的 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的陆地,性质干冷。故D错误。
雨天气),地势高(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强),大气的保
温作用弱(强)
降水多(少):受××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盛行上升(下沉)气流,受
降水 夏(冬)季风影响,距海近(远),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陆地吹向海
成因 洋),位于山地迎(背)风坡,受暖(寒)流影响
降水的日变化:主要考虑热力环流
3.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与气候类型
1. 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气压带、风带所在纬度判断 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 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
气压带 高气压
风带
气流
上升
下沉 低纬→高纬, 海洋→陆地 高纬→低纬, 陆地→海洋
判断依据
答题要点
最冷月均温:<0℃(寒冷)、
终年高温(严寒、温和),夏季
<-20℃(严寒)、<-30℃
高温(凉爽),最热(冷)月气温高 气温
气 温 特 征
(酷寒)
高低
最热月均温:<20℃(凉爽)、

一轮复习导学案气压带和风带

一轮复习导学案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在下左图中标注气压带(风带)名称,画出风向。

2.哪些气压带是热力成因,哪些是动力成因?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练习: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2018全国2)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2.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2022年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 2016 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图3示意该地区1979 2016 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3.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冬季,移动约左右;练习:(2021·浙江)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示时间最接近A.冬至日B.春分日C.夏至日D.秋分日2.此时A.甲地盛行东北风B.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丙地盛行东南风D.丁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2021年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三、季风环流
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
西__北__季风
东__北__季风
7月
东__南__季风
西__南__季风
成因
海陆的_热__力__差__异_
海陆的_热__力__差__异_、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 季__节__移__动__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021·浙江1月卷)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 图,完成(1)~(2)题。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被高 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
考向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三圈环流是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圈环流以回归年 为周期进行南北移动。观察下面半球三圈环流立体模式图,完成 1~2题。
1.一般而言,纬线甲的纬度是( )
第三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 图所示: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 (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 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 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 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
区域认知 置、相对位置等,认识风速和气温对雾天的
学科素养
影响 根据风向及变化推断时间:越南冬季盛行东
综合思维 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_2_—__4_月___是冬夏季
风转换的季节,盛行偏东风
【我的解答】(1)A (2)A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复习)(共41张PPT)
东风带:副极地低压---极地高气压
⑵各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例:
例3: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 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
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 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 片。回答l~2题。1.导致冰岛火 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
13.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及气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2)请说出此季节N地的气候特征,其原 因是什么?
(3)判断M地的盛行风向,此季节,该地 气候特征是什么?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还是较慢? 南亚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副热带高压 低压
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北半球夏季(7月)气压中心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注意:记住高 低气压中心的 名称和位置 (经纬度)
冬季(1月),陆地温度比海洋高,陆地上形成高压(60°N附近),切断副极地低 气压带,形成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可能分属( )A.B两种气候类
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 D.五种气候类型4.图中五地所属气 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B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 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 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 向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 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3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体系架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基本概念]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季风环流;气候、气温、降水。

[基本原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点。

课时16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1)成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形成①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气压带的名称。

②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风向。

③在上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极锋,并画出极锋锋面。

答案思考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和大气环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案(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大气环流既包括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还包括季风环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洋与陆地的气压分布,表现为:①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具体如下:大气活动中心(在图中填出虚线处的气压带及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原因表现1月份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夏季,大陆增温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7月份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气压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答案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件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件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高纬度环流
90°
中纬度环流
60°
30°

低纬度环流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
热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900
动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
/m
B. m
<<

>
>一侧盛行风带更容易形成降水
/m
C. <
/m
>
m
<
>一侧盛行风以东北风为主
D. 我国受该气压带控制地区范围很广
)
02
大气活动中心
夏季
海陆风
冬季
季风的本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ifferences of thermal properties between land and sea
你能还记得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吗?试着描述一下。









单圈环流

假设:
● 地表均匀
90°N
北极

● 地球不自转
30°N
● 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




● 高低纬之间的受
热不均
结果:
● 单圈环流
60°N

30°S
60°S
90°S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运动之气压带、风带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运动之气压带、风带
的深厚系统,其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研究表明,夏季亚洲副热带 西风急流偏南会导致中亚降水增加。下图示意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的局 部环流形势(H表示高压中心,L表示低压中心)。
(1)推测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对印度半岛季风环流的影响。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印度半岛的高压势力范围较小。 【答案】 西南季风减弱。 (2)说明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导致中亚降水增加的原因。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力强盛,根据低压的相关知识回 答即可。 【答案】 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 力强盛,中心气流上升,西南风势力强盛,使阿 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加,中亚降水增多。
(2)推测“秋老虎”“独爱”重庆的原因。 【提示】“秋老虎”为持续高温、晴朗的天 气,因此“秋老虎”最怕冷空气和降水。
【答案】 受地形影响,冷空气不易进入;距海 较远,受台风影响小。
情境2 卡卡杜国家公园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受气候影响,景观多样,一年中不断更换
着自己的“容颜”。下表示意当地原住居民对一年内季节的划分。
(2)分析“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提示】根据西风带的特征和位置推断海况恶劣的原因。 【答案】 西风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雨雪天气变化频 繁,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情境2 副热带急流 副热带急流是对流层上层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副热带天气系统是动力成因下
4. 图示高空西风( A ) A. 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 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 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 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解题思路】 图示高空西风为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流,随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最远可到30°N附近,A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影响 的结果,而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地球公转引起的,B错;高空西风的形成主要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中纬西风南侧是副热带高压带,D错。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2022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2022

分布
季节 风向
南亚
东亚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我国东部、日本、
我国西南
朝鲜半岛
1月(冬季) 7月(夏季) 1月(冬季) 7月(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性质
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夏:温暖湿润,多降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的差异
学生探究
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
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位 置
影响气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被切断的 气压带
气压中心的变化
亚欧大 陆
太平洋

海陆热
1月
副极地低 压带
半 力性质

的差异
7月
副热带 高压带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块状) 地低压带
热低压 保留副热
(块状)
带高压带
南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
半 占绝对优势 球
气流垂直运动与天气状况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90
极地高气压带
80
极地东风带 70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苔原气候 全年少雨
寒全 冷年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少雨且集中于夏季


5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
盛行西风带
40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全年多雨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
大陆性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
2022高三一轮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备课组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A为__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_带
C为_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__带南北半球同纬度
(1)七个气压带EG为为__副__极__极__地__地__高__低__气__气__压__压_______带带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_亚__洲__(_印__度__)低__压__,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3.季风
1月
7月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典题感悟
深化探究
考点专练
2.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② 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气流上升气温降低,赤道低气压带、
水汽容易凝结
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2题,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 图中风向和风速的纬度分布规律一般 是以下垫面附近为基准的,洋流、地 势起伏、降水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同样 如此。据此分析,图中在下垫面附 近,赤道附近的风向为东风,中纬度 为西风。在盛行风的影响下,形成了 北赤道暖流和西风影响下的洋流。因 此D正确。赤道地区终年气温较高、 降水较多,图中的风速在赤道地区值 最小,因此A、B两项错误;地势起伏 不具有纬度分布规律,因此C项错 误。故选D项。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__太__阳__辐__射__、_大__气__环__流___、_海__陆__分__布__、地形、洋流等。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典题感悟
深化探究
考点专练
(2015·青岛一中月考)读下图,在地球自 转的情况下(假设地表均一,太阳直射点 位置不动),探究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 球为例)。 (1)同为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 低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 (2)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为什么只能到 南北纬30°附近?
到四个点关于0°纬线的对称点,然后对比分析即 可。例如②点7月份的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 m/s, 在右侧(1月份)相应的纬度和高度找出对应的点,其 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5 m/s,风速变化为10 m/s。 ①点7月份的风速为10 m/s,1月份的风速为5 m/s,风 速变化为5 m/s,风向均为西风。③点1月份的风速 为0,风向为西风,7月份的风速为5 m/s,风向为东 风 , 风 速 变 化 为 5 m/s 。 ④ 点 1 月 份 的 风 速 为 20 m/s,风向为西风,7月份的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5 m/s,风速变化为5 m/s。综合上述判断,②点的风 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故选B项。
典题感悟
深化探究
考点专练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 抓 纬 线 分 布 特 点 : 纬 线 0° 、 30° 、 60° 、 90° 分 别 是 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②抓相间分布特点所有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③抓图形分布特点: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同的分布 特点,如下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典题感悟
深化探究
考点专练
(3)同为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 地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 (4)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 布有何特征?
(3) 两 极 地 区 , 气 温 低 , 空 气 冷 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 高气压带,属于热力因素引起 的 ; 南 北 纬 30° 附 近 上 空 , 来 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此聚集下 沉,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带,属于动力因素引起的。 (4) 全 球 气 压 带 、 风 带 相 间 分 布。
_亚__马__孙__平__原___、刚果盆地、马 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 欧__洲__大__西__洋__沿岸、美洲太平洋
气候
沿岸等地区
副__热__带___高__气__压__带_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_地__中__海___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 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
部、非洲南端的_好__望__角__地__区_
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气温
降低,水汽容易凝结
西风带

降水较多
风充由足海,洋容吹易向凝大结陆降水水汽夏季风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典题感悟
深化探究
考点专练
气 水流 汽下 不沉 易凝气结温升高,极副地热高带气高压气带压带、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温馨提示】(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BDF为为为______低中极______纬纬地______信 西 东______风 风 风____________带带_带南 各北 有半 一球 个同纬度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偏__北___,冬季__偏__南___。
(2014· 高 考 福 建 卷 ) 下 图 示
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
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
化最大的点是(B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1题,考查图像的判读能力。注意图中纬度不是 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纬,均为北纬。0°纬线左侧 是北半球7月份的风向和风速,0°纬线右侧是北半 球1月份的风向和风速。判读四个点的风速和风向 季节变化时,需要结合纬度和高度进行分析,即找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典题感悟
深化探究
考点专练
(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 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 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 化。读图,回答1~2题。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 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D)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及移动规律 突破该部分内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向的判断。 风带的风向判断应由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分布以及所在半球的地转偏向 力作用特点来确定。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东亚 季风
A_西__北___风
C__东__南__风
南亚 季风
B__东__北__风
D__西__南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_气__压__带__、__风__带__季__节__移__动_
【温馨提示】(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
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层级突破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思维导图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 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_影响
⇒三 环圈 流① ②③低 中高纬 纬纬度 度度环 环环流 流流圈 圈圈
高三总复习·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考纲要求】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权威解读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 律。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 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了解季风环 流的形成。 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5)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热带沙漠气候西 风带副热带高气 压带和西风带交 替控制赤道低气 压带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