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教案--气压带与风带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与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认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影响。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科学思辩能力,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与重点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季风环流形成。

●教学方法:
课件材料引导、教师讲解
●课时:2
●过程:
【引入】瑞典国内大气污染严重工业并不多,但是却经常降酸雨,这是为什么呢?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对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环流的两种主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
单圈环流:假如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始
终直射赤道,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应该形成如右
图所示环流圈。

三圈环流: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全球性的大气运动要比单圈
环流复杂得多:
板图结合演示:
(1)近地面气压带的形成:
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空气在30゜纬线上空的积聚与被迫下沉)和副极地低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的爬升)
(2)近地面风带的形成: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
(3)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课堂活动]学生画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教师重点交代风向的画法。

[练习]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0°N 附近 B 30°N
C
D 风
赤道与极地间
的闭合环流图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分布位置具有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读图2.15)。

[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一致的
2.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
3.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地表性质存在差异,使大气环流变得更为复杂。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夏季游泳时感觉水体比较凉爽,而冬季在水里则感觉比大陆温暖。

为什么?
播放<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指导学生看书、读图,提出问题切入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问题一:北半球1月和7月欧亚大陆及北太平洋大气活动中心如何分布?(在学生看书归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亚洲及北太平洋看:
从南半球看: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季风是什么?全球季风最典型地区在哪?
问题三: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如何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探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

然后师生达成
共识。

夏季:东南风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
冬季:西北风
夏季:西南风
南亚夏季风势力强
冬季:东北风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

问题一:北半球冬夏季节海陆大气活动中心为什么不同?
播放投影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气温高,亚洲大陆形
成热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
夷高压,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

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降温快,气温低,
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
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南半球气压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为什么不同?这与大气活动中心分布不同有哪些联系?
让学生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原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1、解决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形成后的影响——怎么样
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规律及课堂提供的资料大胆设想,——看书验证,举例说明对本课所阐述原理内容的理解——用科学的理论对人类在生产生活环境中所感所悟进行正确的解释。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据此设计以下拓展问题研究:
问题一:北纬30º—40º地区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同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但该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则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如此?
阅读以下两则补充材料:
材料一:《副热带高压带与我国的洚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带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

它经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它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

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夏季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水带也随之北上。

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º—20º,雨带常位于华南。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º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º—30º,雨带随之被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材料二:
………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地区又一次气温普降,茫茫草原变为一片“银色草原”。

据农业部统计,全区可利用草场90%以上受灾,有3100万公顷草场未能按时返青,3200万头牧畜面临“缺衣少食而死亡危险。

问题二:我国是一个多水旱灾害的国家,常出现北涝南旱、南涝北旱,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在亚洲范围内还能找出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吗?为什么?
问题三: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应如何防御?谈谈你的设想。

【简要小结】略
【作业布置】
应交作业:
配套练习相应章节
拓展作业:
课后熟读三圈环流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综合度大,难点内容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所以设计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担部分学生感觉还是难以理解,特别是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部分,还得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