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教案--气压带与风带doc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 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资料图表、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39页活动。

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识图、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

(提问)分析亚欧大陆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高三文科一轮复习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高三文科一轮复习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1、赤道附近地区,空气受热膨胀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多 雨(降雨类型)。

2、南北纬30°附近地区,空气在高空堆积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受其控制降水 (多或少)。

3、近地面,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冷气流和低纬度来的暖气流在60°附近相遇, 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近地面形成 气压带。

4、两极附近地区,空气遇冷收缩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

5、在近地面的7个气压带中,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和 ,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和 ;不论是热力原因还是动力原因,凡是低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高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

低压降水 (多或少),高压降水 (多或少)。

6、在图中左侧画出三圈环流,并在图中右侧写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在图中画出近地面风带的风向。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7、气压带和风带随 的移动而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为:北半球夏季位置偏 (北或南),冬季位置偏 (北或南)。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8、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夏季亚欧大陆为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

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了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

9、东亚季风的成因是 。

东亚夏季吹 风(名称),温暖湿润;冬季吹 风(名称),寒冷干燥。

10、南亚地区的冬季风的成因是 ,风向为 风;南亚夏季风的最重要的成因是 。

其风向 为 风。

【自学质疑】(回扣考纲,你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90°0°60°60°30°30°课堂探究案【课堂探究】合作探究: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了地球的哪个气压带?冬季,亚欧大陆上的高压切断了地球的哪个气压带?【课堂练习】1、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2、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 、赤道附近B 、南北纬30°附近C 、南北纬60°附近D 、南北极附近 3.关于近地面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4.正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A. 凡高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 各风带中,只有中纬西风是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C. 凡气流上升的气压带均不利于降水的出现D. 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一般较湿润5.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6.(全国高考题)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 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8、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照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下列两地所处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 为C 为D 为 (2)从降水的成因类型上看,A 带的降水主要是 ______ 雨,E 带的降水主要为 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6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学生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6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学生版)

【细化考纲预测】考纲细化高考命题预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2.能够绘制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5.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影响【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的不同,产生。

2.分布(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 A ,并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 。

A与C之间的近地面形成B 。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称为D盛行;它与G 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即F极地东风带气流相遇之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E 。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约5°。

【提示注意】(1)图解低纬环流形成的方块图(以北半球为例)(2)图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其中,上方代表高空,下方代表地球表面,左侧为南,右侧为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季节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北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 阿留申低压 风向亚洲东部风 西北风 亚洲南部西南风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季风形成【注意提示】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分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压带 气候 、 、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沿岸、北美洲的 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 、 、地形、洋流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及其气候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 利用图示法,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图示、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制作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气候变化图等。

3. 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展示:利用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分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

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讲解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的影响,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一轮复习导学案气压带和风带

一轮复习导学案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在下左图中标注气压带(风带)名称,画出风向。

2.哪些气压带是热力成因,哪些是动力成因?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练习: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2018全国2)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2.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2022年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 2016 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图3示意该地区1979 2016 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3.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冬季,移动约左右;练习:(2021·浙江)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示时间最接近A.冬至日B.春分日C.夏至日D.秋分日2.此时A.甲地盛行东北风B.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丙地盛行东南风D.丁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2021年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具体内容为2.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征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地图、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 答案:(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东风带、副热带形成西风带、赤道附近形成赤道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全球降水的分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3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体系架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基本概念]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季风环流;气候、气温、降水。

[基本原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点。

课时16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1)成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形成①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气压带的名称。

②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风向。

③在上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极锋,并画出极锋锋面。

答案思考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和大气环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案(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大气环流既包括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还包括季风环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洋与陆地的气压分布,表现为:①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具体如下:大气活动中心(在图中填出虚线处的气压带及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原因表现1月份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夏季,大陆增温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7月份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气压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答案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中所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年四季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气候变化。

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天气预报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高考地理考点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考点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并解释实际气象现象中的气压带和风带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和气象观测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

3. 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形等因素。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降水分布、气温分布等。

5. 气压带和风带的实例分析: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象站的数据和地图,引起学生对气象现象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和图示,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成因及其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气象现象,如季风气候区的气压带和风带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气象图表分析和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气象图表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气象图表时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图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

3. 气象数据:气象站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4. 多媒体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活动1. 气压带和风带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气压带和风带的模型,增强直观理解。

2. 气象观测实践:安排学生参观气象站,进行实地观测体验。

3. 气象知识讲座: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的专业认识。

4. 气压带和风带主题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制作PPT报告分享研究成果。

七、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3. 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教学准备:1. 地理课本和地理学习资料;2. 世界地图和彩色铅笔;3.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并提问他们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了解和认识。

Step 2:讲解气压带1. 介绍气压带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不同地区气温差异造成的气压分布带。

2. 分别介绍地球的主要气压带,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3. 解释各个气压带的特点及其与气温、降水和风向的关系。

Step 3:讲解风带1. 介绍风带的概念:是指对应于各个气压带上的辐合气流和辐散气流,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多年平均风向一致的气候带。

2. 分别介绍主要的风带,包括风向带、季风带和西风带。

3. 解释各个风带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Step 4: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在黑板上或使用PPT上,根据地理课本上的图示,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分布情况。

Step 5:巩固和拓展1.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程度。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找出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气温和风向的影响。

3.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特定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如赤道降雨带和副高带。

Step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资料,选择一小块地区,绘制该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并写一篇简短的报告,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压、风向的分布情况。

Step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和理解。

Step 8:课后反馈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公开课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公开课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课标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的分析,总结其控制或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描述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情境导入】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去看看。

【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请在图上填写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探究活动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 气温变化与降水的关系观看视频,得出结论。

【结论】气温下降,水汽_________(容易、不易)凝结、成云致雨。

2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低压控制,气流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_____(易、不易)形成降水;气压带高压控制,气流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_____(易、不易)形成降水。

西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气温________,________(易、不易)形成降水;风带信风(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气温________,________(易、不易)形成降水【结论】探究活动二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问题1:阅读教材P39案例一第一段,结合图片1、2思考为什么热带雨林的树木如此高大茂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_______________之间全年受___________控制全年___________材料1:问题2:阅读材料1结合图片1、3思考为什么气候如此炎热干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间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受_________或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________材料2:探究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材料3: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_________岸全年受___________控制全年_______________材料3:问题3:阅读教材P39案例一第二段及材料2,结合图片4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问题4:阅读材料3,结合图片6思考为什么非洲的野生动物要迁徙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草原气候______________之间受___________全年高温,_____________每年5—10月,赤道以南的热带草原进入干季,草木枯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2.2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2.2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的模式。

全球X围内大气大规模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在全球的分布上也主要体现为大陆东、西的差异。

大陆西岸主要表现为受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大陆东岸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将热力环流模型扩大到全球。

1.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1.地球不自转;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动态过程)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单圈环流模式不成立。

而是形成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1. 地表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

【重点厘清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最终偏转方向不同】【六个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术语及图解分析】:【赤道低气压带,0°为中心】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则形成高气压,流向两极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最终在北纬30°高空偏转成西风。

气流源源不断从赤道上来补充,越堆积越多,最终气流被迫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30°为中心】气流被迫下沉在地面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压气流流向赤道和高纬度。

流向赤道的偏转成[东北信风带]。

流向高纬度的偏转成[西风带]。

【极地高低压带,90°为中心】极地周围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高压气流流向四周,形成环绕极地的[极地东风带]。

高空气流则下来补充。

【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为中心】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在60°附近相遇,来自低纬度的暖而轻气流被迫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记忆及判别:°,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

2.结合气压带判断风向名称或根据风带推算气压带。

3.结合气压带的成因或者天气状况判断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水平目标:(1)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升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3、德育目标:使学生亲自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释放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

日本人怎样能够确定炸弹一定能飘到美国?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板书: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组织复习:评价学生复习情况。

设问: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局部地区冷热不均。

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在世界范围内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有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讲授新课:假设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且太阳直射在赤道。

地球的大气环流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在P33活动画图。

温故知新。

使学生回忆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和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得出结论:单圈环流转承:既然说单圈环流是假设了以上三个条件所形成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热力环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有的。

真正的地球的大气环流的状况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自转,所以,气流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在南北纬5度左右的范围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2)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一、教学目标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地球上的气压分布规律,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1)讲解: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纬度带上气压分布相对均匀的地区。

风带是指地球表面上风向和风速相对稳定的地区。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

(3)展示:通过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3.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1)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受纬度、季节等因素影响。

(2)展示:通过地图展示不同纬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3)分析:讨论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风向等方面。

(2)实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3)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5.实例分析(1)展示:通过地图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实例。

(2)分析:讨论实例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具体影响。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7.课后作业(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2)分析我国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与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认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影响。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科学思辩能力,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与重点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季风环流形成。

●教学方法:
课件材料引导、教师讲解
●课时:2
●过程:
【引入】瑞典国内大气污染严重工业并不多,但是却经常降酸雨,这是为什么呢?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对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环流的两种主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
单圈环流:假如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始
终直射赤道,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应该形成如右
图所示环流圈。

三圈环流: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全球性的大气运动要比单圈
环流复杂得多:
板图结合演示:
(1)近地面气压带的形成:
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空气在30゜纬线上空的积聚与被迫下沉)和副极地低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的爬升)
(2)近地面风带的形成: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
(3)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课堂活动]学生画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教师重点交代风向的画法。

[练习]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0°N 附近 B 30°N
C
D 风
赤道与极地间
的闭合环流图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分布位置具有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读图2.15)。

[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一致的
2.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
3.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地表性质存在差异,使大气环流变得更为复杂。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夏季游泳时感觉水体比较凉爽,而冬季在水里则感觉比大陆温暖。

为什么?
播放<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指导学生看书、读图,提出问题切入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问题一:北半球1月和7月欧亚大陆及北太平洋大气活动中心如何分布?(在学生看书归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亚洲及北太平洋看:
从南半球看: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季风是什么?全球季风最典型地区在哪?
问题三: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如何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探究后发表各自的看法。

然后师生达成
共识。

夏季:东南风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
冬季:西北风
夏季:西南风
南亚夏季风势力强
冬季:东北风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

问题一:北半球冬夏季节海陆大气活动中心为什么不同?
播放投影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1)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气温高,亚洲大陆形
成热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
夷高压,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

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降温快,气温低,
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
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南半球气压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问题二:东亚、南亚不同季节风向为什么不同?这与大气活动中心分布不同有哪些联系?
让学生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原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1、解决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和季风环流形成后的影响——怎么样
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规律及课堂提供的资料大胆设想,——看书验证,举例说明对本课所阐述原理内容的理解——用科学的理论对人类在生产生活环境中所感所悟进行正确的解释。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据此设计以下拓展问题研究:
问题一:北纬30º—40º地区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同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但该地区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则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如此?
阅读以下两则补充材料:
材料一:《副热带高压带与我国的洚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带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

它经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它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

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夏季风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水带也随之北上。

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º—20º,雨带常位于华南。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º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º—30º,雨带随之被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材料二:
………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地区又一次气温普降,茫茫草原变为一片“银色草原”。

据农业部统计,全区可利用草场90%以上受灾,有3100万公顷草场未能按时返青,3200万头牧畜面临“缺衣少食而死亡危险。

问题二:我国是一个多水旱灾害的国家,常出现北涝南旱、南涝北旱,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在亚洲范围内还能找出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吗?为什么?
问题三: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应如何防御?谈谈你的设想。

【简要小结】略
【作业布置】
应交作业:
配套练习相应章节
拓展作业:
课后熟读三圈环流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综合度大,难点内容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所以设计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担部分学生感觉还是难以理解,特别是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部分,还得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