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摘要:本文在梳理国内有关公民网络参与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界定、理论研究领域、实证研究领域三方面对公民网络参与进行总结与探讨.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发现,有关网络参与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公民网络参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近年来,公民网络参与得到学术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 有关网络参与的研究文献众多.梳理网络参与的研究文献, 掌握目前国内公民网络参与研究现状,以期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对网络参与的全面科学论证•一、网络参与内涵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参与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但包含的范围相互趋近•通过参考研究文献,并结合政治参与的概念,可将公民网络参与定义为:公民以信息作媒介,以网络为基本载体所进行的以期影响或改变政府公共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陈东明和陈明明认为公民网络参与的定义可从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和参与结构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参与途径趋于一致,即通过通讯设备、计算机、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方法,而参与主体和参与客体不尽相同.1.网络参与主体网络参与主体可分为一般群体与特殊群体.对于一般群体,有些学者认为是公民,如尹冬华认为网络参与即公民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所进行的有关公共事务的表达与讨论、网络结社或因网络动员而引发的集体行动,主要包括舆论生成与政治影响这两个环节.而李斌认为网络参与的主体除网民外,还应包括网络上的虚拟团体,他认为网络参政是指网民或虚拟团体利用网络平台这一空间载体,表达自身意愿并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政治行为.特殊群体这里指有针对性研究的群体,如新生代农民. 李奋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借助虚拟的网民身份或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政治主张与政治意愿,影响或改变政治决策、参与行政管理的活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运行的参政行为.2.网络参与客体网络参与客体是指网络参与主体所针对的对象或目标,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参与客体仅指政治领域, 黄婷认为,公民网络参与是公民以网络作为平台,表达政治诉求,参与制定、修改、评论政府决策与公共事务的政治行为•胡宗仁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利用互联网这一空间载体来参与制定、通过或执行政治决策的行为过程•广义的网络参与客体除政治领域外,还包括公共政策等行政领域.邹军认为,目前来看,互联网的网民舆论或者网络参与的指向对内表现为对个体权利受侵犯的****** ,以及对权力的监督、对真相的追寻、对权威的消解等;对外则表现出愤激的民族主义情绪.乔成邦认为,网络参与是公民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社交论坛等多种形式,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或影响公共事务执行的行为过程•二、网络参与的理论研究1.网络参与对******政治的作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为******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杨蔚琪认为互联网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使二者自由交流,有利于观点达成一致;趙银红则认为网络参与因受制于种种霸权,很难反映公民的真实意愿; 主流政治文化也将遭受冲击等.2.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困境学术界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快捷性、开放性与超时空性等特点•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许多困境•刘文从参与的规范性、信息的客观性等角度分析;朱坤则指出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非规范性、群体极化、非理性和法律监管缺位现实困境.3.政府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回应性政府鼓励和引导公民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政府、公民对社会的共同治理•例如,李斌指出构建回应政府、累积信任资本、规范网络参与、改革政治体制四个层面的应对措施;郝丽指出网络政治参与使政府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公众监督下,从而对政府回应力带来挑战;郭旭认为, 网络参与存在政府回应力不强等问题;邵杰从人员、制度、观念、沟通渠道四方面提出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具体措施.三、网络参与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比,有关公民网络参与的实证研究略显不足•研究群体多为一般公民和在校大(转46页)(接56页)学生•翁士洪构建了参与一一回应模型对公共工程项目展开实证研究,并发现网民和政府互动不平衡模式是我国网络参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的主要回应模式,该发现有利于政府决策回应机制的研究与改善.赵轩通过对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琼州学院3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调研发现, 尽管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较高,但是在实际网络参与中仍出现盲目冲动、知行不一等突出问题.等通过对北京5所髙校469名学生开展网络政治参与统计调查,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并针对网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有助于改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与措施.四、国内研究现状评述目前学术界在网络参与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系统性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的文章并不多见•今后的网络参与研究要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网络参与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网络参与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支持;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的多元化,这也正是网络参政研究的突破口.参考文献1.杨三涛•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2.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3.尹冬华.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02).4.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48).5.李奋生•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农业经济,2013(02).6.黄婷.政府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路径选择.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04).7.胡宗仁•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之道.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 (6).8.邹军.看得见的声音一一解码网络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37).9.乔成邦.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障碍及发展路径•许昌学院学报,2008(03).10.赵银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责任编辑:兰卡)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摘要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主要有:利用虚假信息的操纵;进行真实交易的操纵,如连续或联合买卖类型的操縱等; 通过交易影响特定时段证券价格的操纵;通过洗售或对敲进行虚假******易;等等.当前我国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监管,主要以行政监管为主,刑事处罚为辅,民事诉讼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亟待完善关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监管的法律法规, 引入集体诉讼和举证倒置措施,改进民事诉讼机制,同时引入******奖励措施,提高发现概率,加大行政处罚和刑事力度.【关键词股票市场操纵;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 (20XX)03-0073-05一、引言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容,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也越来越频繁.2015年的股灾让很多股民心有余悸.20XX年证监会又开出两张高额罚单,1月23日徐翔等人被罚110亿元,3 月30日鲜言被罚34.7亿元•这些高额罚单的出现,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非常严重,另一方面说明政府监管部门正在加大打击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力度.当股票市场的监管缺位或失灵时,公司大股东和髙管可能与机构投资者或投资大户联合起来,同时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来操纵股价,以牟取暴利•无论是私募大佬徐翔的市场操纵,还是公司大股东及高管鲜言的市场操纵,都是同时利用了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这表现为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完美对接了股票市场的炒作行为•这种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导致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被严重扭曲,不仅降低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严重损害处于信息劣势和资金劣势的中小投资者,最终导致股票市场的崩溃•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股票市场的电子化交易日益超越地理和时间限制,同时也带来股票市场操纵的智能化和隐蔽化,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也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监管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类型、动机和后果及监管手段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从中探讨识别和监管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方法,以期为改进股票市场的监管实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有关股票市场操纵研究的文献综述1.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识别和分类KyIe A S j Viswanathan S[ 1 ]指出市场操纵是故意损害经济效益的活动,包括扭曲价格以及降低市场流动性.非法价格操纵只有在金融市场的基本作用被扭曲时才会发生.AlIen,Gale(1992)提出股票市场操纵行为方式分为三种,即基于交易的操纵、基于行动的操纵和基于信息的操纵. 作者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研究操纵行为,认为操纵者通过影响市价引起其他投资者的反馈效应是基于交易操纵的普遍做法.2.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途径BenabOU R,Laroque G(1988)很早就研究了使用特权信息来操纵市场的行为,指出操纵者通过扭曲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来刺激和操纵资本市场.Wirama D G等(20XX)以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传言为样本,也证实谣言会操纵股价.BagnOI i M,Lipman B L(1996)研究发现投标人可以仅通过收购出价操纵目标公司的股票价格来赚取利润,他们证明股价操纵行为降低了预售股票的价格.Lee E J,Eom K S,Park K S[ 2 ]研究了欺诈订单这种操纵方式,该种方式多发生在开市后的一段时间及收盘前一段时间,操纵者获得额外利润•作者指出波动较高的、市价较低的、管理信息公开度低的股票,更可能被操纵.COmertOnfOrde C,Putni?諄?齧T J[ 3 ]研究了收盘价的操纵问题,使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四家证券交易所发生的被起诉案例,采用检测控制估计(DCE)方法,发现较高信息不对称水平和中低流动性水平的股票最有可能被操纵, 且在期末发生操纵的可能性更髙.Saif UlIah,Nadia Massoud t Barry ScholnickC 4 ]研究了利用并购方式进行的行为型股价操纵行为∙Liu Zheng,ZhOU XianmingE 5 ]构建模型对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型股价操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操纵可以利用拉升倒货的交易策略,先大量买入并囤积股票,同时推动其价格上升,然后以更高价格出售,以此从中获利.QiU Junfeng, Zhang YongliE 6 ]检验了股市操纵行为的影响,发现尾市操纵对价格的准确性有明显的不利影响.Eva LomnickaE 7 ]利用诉讼行为案例探讨了在新兴的巴基斯坦股票市场上的股价操纵行为,研究了市场交易行为主体之间串通的操纵行为•3.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动因国外学者发现操纵者的动因是多样的.KhWaja A I,Mian A [ 8 ]研究了新兴市场的股票价格操纵,发现经纪人有操纵的动机.经纪人自己进行交易时,年收益率高于外部投资者很多•大多数经纪人都赚取重大的操纵租金,保守估计表明, 这些操纵租金可能占总经纪业务收入的近一半.Vanden JOel M[ 9 ]认为持有特定类型衍生产品的公司内部人士有动机进行股票价格操纵.4.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后果国外学者发现操纵有不同的影响后果.AggarWaI, WU研究发现股票市场操纵可能对市场效率有重要影响,被操纵股票在股价波动性、股票活跃度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更有可能受到操纵,而且操纵会增加股票的流动性与价格波动•股票在操纵期间表现为髙流动性,操纵前、操作期之后表现为低流动性[10 ]. AggarWaI R, WU G Jt 11 ]研究了信息型操纵行为,提出股价操纵行为增加了股价的波动性和股票的流动性,也增加了收益,股票价格在操纵期间上升和操纵后期下跌.Goldstein I,GUembeI A(2008) 发现操纵使得被操纵公司的价值减少.由于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反馈效应,当投机者进行操纵时,公司的价值减少, 交易者从中获利.BEN-D**ID ITZH**[12 ]则证明存在一种机制能操纵对冲基金的回报.一些对冲基金在关键报告日期操纵股票价格.比如,操纵者可能扭曲月底价格,操纵者取得的大部分回报是在交易的最后几分钟内赚取的.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一、情绪管理的理论内涵(一)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情绪管理的概念最初却并非来源于心理学领域,对其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1975年,美国社会学家阿莉R霍赫希尔德在《感受和情绪的社会学:选择的可能性》一文中说到,在解释人们为何有所行动、有所思考的这个过程中,社会学家们逐渐涉及到情感和情绪的概念,并在此文中提出情感规则和情绪工作的概念•情感规则是我们在多种情境下ShOUld feel,通过指出什么是适当的、合人意的表达,给出了感情表达的标准,而情绪工作则是衡量社会成员在情绪管理中所付出的努力,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尤其是文化背景(HOChSChiId ,1975). WOrk这个词倾向于指,在社会领域中,所有的情绪管理表现都需要有意识的努力,情绪工作概念的提出曾引起过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马向真,王章莹,2012).1979年霍赫希尔德在《情绪工作、情感规则、和社会结构》一文中提出了情绪管理的概念,她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在遵循情感规则和结合所处情境情况下,个人努力去改变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的程度和质量的过程(HoChSChild,1979).在直接经验外交官的微笑和间接经验销售品质的双重启发下,1983年,霍赫希尔德在《情绪管理探索》一文中提出了她之后全力研究的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个人致力于情感的管理,以便在公众面前,创造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的脸部表情或身体动作.最初她认为情绪工作、情绪管理、情绪劳动这三个术语是可以交互使用的,后来,她对情绪工作和情绪劳动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且对情绪劳动做了大量跟进研究,但是对情绪管理却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区分和说明(王丽霞,2010). 事实上,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情绪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组织行为领域的情绪管理在当今企业EAP计划(员工帮助计划)中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绪管理, 旨在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EAP划是科学管理员工情绪的工具,是企业的情绪按摩剂(马向真,王章莹,2012).随着社会对情绪认识程度的加深,人们开始热衷于情绪相关研究,特别是风靡全球的情商(EQ)应运而生,管理学视角也意识到了情绪需要管理,人类需要情绪管理,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和谐管理为最终追求,管理学领域研究者也为在管理中做到人和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和社会的谐群己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天人和谐而不断地努力着.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由于研究者理解力、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的各不相同,情绪管理的概念在每个专家学者看来也是各执一词、意见不能统一,虽然现行当下的研究中已经有大量的关于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但尚未有确定的统一的关于情绪管理的概念(孟佳,2012).笔者从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的发展史来综述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理论内涵研究.1.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的发展史心理学家们对智力研究的着迷,启蒙了情绪管理相似内涵相关研究•笔者将心理学领域情绪管理概念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混沌期(1920〜I960)虽然一开始心理学家们探索和记录智力相关知识时,将注意力固着在诸如记忆、解决问题等认知方面,但是研究者们知道智力中非认知的方面也同样重要,因而他们对同样重要的nOn-COgnitiVe aspects in intelligence 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20年,爱德华桑代克,使用社会智力一词来描述认识管理他人的技巧,换而言之,他认为人类拥有不止一种智力,而众多智力中,认识管理他人,且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非凡表现的能力,就是社会智力;1940年,大卫韦克斯勒作为韦克斯勒量表的创制者,倾向于智力包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观点,并着重描述了智能促使下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认为,非智力因素又可以分为情感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第二阶段,萌芽期(I960〜1989)这個时间段,研究者们将目光到了情绪智力一词的创作中.1964年,情绪智力一词,就已经出现在贝尔德克发表的学术论文《SenSiVity to EmOtiOnaI expression in three modes Of COmmUniCatiOn》中;1966 年,德国人Barbara LeUner以情绪智力一词命名其论文《EmOtiOnaI IntelligenCe and EmanCiPatiOn》;1983 年,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写到,智力可分为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他进一步得出结论,传统智力比如IQ, 已经无法完整地解释认知方面的能力了.自此以后,研究者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智力的传统内容已经不能完整地解读绩效了;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发展情绪智力,自我整合,和恐惧,伤害和的相关性》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1987年,英国人基思比斯利,作为英国门萨俱乐部的成员,最早将情商这个术语公布在英国门萨俱乐部杂志上,但是似乎并没有在国际上带来多大影响;此外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巴昂198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了情商EQ概念.第三阶段,破土期(1989〜1995)1989年,斯坦利格林斯潘曾提出了一个模型来描述情绪智力,这个模型并未引起学界的大的反响;紧接着1989〜1900年,美国心理学家Mayer和SaIoVey(1990)连续发了两篇论文,认为情绪是整合生理反应、认知和意识觉察的内部运行的活动总和,并首次介绍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所描述的就是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在论文中,他们还将其划分为为情绪的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调整和情绪的运用三个主要维度,这可被认为是Mayer和SaIOVey情绪智力模型的雏形.1997年他们将情绪智力模型修正并发展为五个维度.从各学派的研究成果上看,Mayer和SaIOVey情绪智力学派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情绪智力是加工情绪信息的独立的智力成分,包括情绪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这种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广为大众所接受.。

希望理论-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

希望理论-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

・综述・希望理论: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00875) 张青方Ξ 郑日昌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hope)这个概念,很多的研究都证明个人内在的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其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相关(例如,French[1], 1952;Menninger[2],1959;Frank[3],1968; Lazarus[4],1980)。

研究发现那些怀有较高希望的人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Udell2 man&Udelman[5],1985);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好(C ousins[6],1989);他们从意外的身体伤害中康复的更快,对于慢性病他们也有更好的适应和调整能力(E l2 liott,Witty,Herrick,&H offman[7], 1991);他们较少遭受抑郁和焦虑,他们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Snyder, C1R1;Irving,L1M&Anders on,J1R1[8] 1991);他们倾向于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解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种种障碍(Y oshinobu[9]见Snyder,C1R1, Harris,C1,Anders on,J1R1,H olleran, S1A1,Irving,L1M1,S igm on,S1T1, Y oshinobu,L1,G ibb,J1,Langelle,C1, &Harney,P1,1991);他们更多地使用幽默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行为更健康(Snyder[10],1994)。

Snyder的系列研究发现,高希望水平的孩子是快乐的孩子,他们将来也会成为更成功、更富有建设性的成人(Snyder,C1R;Mc2 Derm ott,D;C ook,W;Rapoff,M,A,[11] 1997)。

Snyder用他的《儿童希望水平自我报告量表》测出,具有较高希望水平的孩子,其希望得分与无助、抑郁、焦虑、孤独等负性情绪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内控、自尊等积极情绪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述评与展望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述评与展望

公关论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述评与展望文/徐园园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生成逻辑及提升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然而学术界对其研究多为学理探讨,存在跨学科研究不足和实证研究匮乏等问题。

因此,加强概念特征研究、夯实理论基石,在拓展研究对象基础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开展多学科联动的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既是未来研究重点,也是未来研究难点。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综述引言作为一种正向情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评价思政课开展时效性的重要标准,又是思政课开展的最终目标[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贯彻大政方针的重要阵地,更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坚定政治立场、提高自身抗挫能力的重要渠道。

因此,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下文简称“思政课获得感”)不仅是政府和高校极度重视的问题,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要议题。

目前学术界主要围绕思政课获得感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生成逻辑以及提升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文试图通过归纳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思考,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文献综述,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些许新的思路。

一、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内容(一)思政课获得感概念问题研究清晰界定研究对象的概念是研究得以深入的重要理论前提。

不同学者从论述重点、研究领域和获得主体这三方面对概念进行了界定。

1.论述重点各异现有学者从重“获得”和重“感受”角度出发对思政课获得感概念进行了界定。

如陈娟,王立仁从重“获得”出发,强调物质获得,认为思政课获得感是教育对象基于满足自身需求的实际获得而产生的积极感受[2]。

付安玲则从重“感受”出发,认为获得感是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各种积极情感的有效组合。

2.研究视域多元王帅从供给侧出发,提出思政课获得感是教育对象在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收获体验、得到认同并产生的一种满足感[3]。

论文的相关理论综述相关理论综述怎么写

论文的相关理论综述相关理论综述怎么写

论文的相关理论综述相关理论综述怎么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

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学术创业:研究综述与展望

学术创业:研究综述与展望

结论
本次演示对当前公司创业投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从未来研究 趋势的角度探讨了公司创业投资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公司创业投资在推 动企业创新、提升竞争力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应公司 创业投资与其他企业战略的协同、决策机制与风险管理、政策与制度环境以及跨 国合作与国际化等方面。
2、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体育强国研究将更加注重这些技术的应用。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运动员 选材、训练效果评估等方面;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运动训练、赛事转播等方面。这 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体育强国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3、跨界融合:未来体育强国研究将更加注重跨界融合,包括与其他学科的 融合、与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融合等。这将有助于拓展体育强国研究的领域和 范围,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学术创业:研究综述与展望
目录
01 一、研究综述
03 参考内容
02 二、展望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创业日益成为学界和商界的焦点。本次演示 将围绕学术创业的主题展开,全面梳理相关文献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研究综述
1、学术创业的概念与定义学术创业是指学者、科研人员以及相关机构通过 创新、创意和创业精神,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服务或知识 产权,实现学术价值的转化与增值。这个概念涵盖了学术产业、学术市场和学术 创业等多个层面,强调了学术与商业的结合。
2、历史演变学术创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革命时期, 当时许多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开始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内部创立高新技术企业。随着 知识经济的兴起,学术创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应用场景学术创业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药、新材 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学术创业往往能够将最前沿的科 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研究报告研究综述模板

研究报告研究综述模板

1综述本研究首先对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然后探讨了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并分析Moodle平台的架构,接着结合现有的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提出了适合于高校教育的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最后以大学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某些知识点为例进行了基于Moodle平台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来对前面提出的模式进行实践和验证。

期望日后为高校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借鉴。

本章分别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相关研究方法。

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迅速积累,不断更新的时代。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社会中每一个成员要积极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信息时代,被称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载体,它正迅速普及并渗透入经济、科教、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对于教育领域而言,Internet上的各类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巨大而丰富,Internet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入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在知识和信息来源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学习将成为学习者一种内在的需要而非外在驱使,这种学习对个体而言,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观念或意识,是一种主动的、自主的建立在个人兴趣、爱好和需要基础上的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行为方式。

Internet学习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对促进教育从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照顾了学习者个体差异,真正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促进了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Internet的优势,利用Internet技术和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改革,探索和研究Internet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以推动现代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发展,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随着我国教育经济飞速发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了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希望理论研究综述详解

希望理论研究综述详解

3
3.希望的测量
1 无望量表:Beck(1974)发展了“无望量表”(HopelessScale),主要 以住院病人为样本,考查他们的无望态度,项目包括他们现有的忧虑情 绪,做决定时的放弃倾向,以及对未来的黑暗消极预期。Kazdin等人 (1983)发展了“儿童无望量表”,主要用来测量儿童指向自我和将来 的消极预期。 Gottschalk(1974)的希望量表 :Gottschalk1974年的“希望量表” 是可查的最早的关于希望的测量工具。这一量表主要采用内容分析 的方法,要求被试尽可能详尽地写出过去到现在的4年里发生的重要 的生活事件。4个评估者分别阅读每一个故事,并用7等分法(其中4 个是富有希望的得分,3个是缺少希望的得分)为这些故事评分。这 一测验的评分员内部一致性达到0.61;在富于希望和缺乏希望的评分 一致性上也达到了0.88。
2
3.希望的测量
3
Miller(1988)的希望特质量表:“米勒希望特质量表”是基于对希 望的辞源学、宗教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 护理学和健康学等的综合考察,包含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的 40个题目,采用6点量表,量表总分范围在40到240之间。此量表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两周后的再测信度为0.82,经因素分析检 验,量表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期望平衡量表和希望指数:Staats及其同事根据测量目的,将希望分 为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期望平衡量表(EBS;Staats,1989)评估希望 的情感方面,采用自我报告法,量表共18个项目(积极和消极项目各9 个)。希望指数用来衡量希望的认知方面,关注具体的事件和结果,包 括4个分量表:希望—自我、希望-他人、愿望和预期,各分量表均有 良好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5

从一篇综述的录用说起

从一篇综述的录用说起

从一篇综述的录用说起收到了编辑的接受函,没有那么冲动和欢喜的感觉,一切似乎都在合理之中,意外的是又被邀请设计封面:“Dear **,I am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your paper "**"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You are invited to submit either a figure from your article or other illustration that is representative of your manuscript for possible inclusion on the journal cover. If you wish for your figure or illustration to be considered, please carefully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in the Guide for Authors at the link below. Please note that we must receive your submission within 10 days of the date of this letter and that this is a competitive process with only one figure selected out of the many submitted for each issue. Due to the number of submissions, you will only receive further correspondence if yo ur image has been selected.”季老说过“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当年明月也说过一句话,看多了总有想写的冲动。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精要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精要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13小教1 43 孙泽贤人做出这样那样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这一术语对人们的行为原因进行描述。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也会发展变化,而且社会环境是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还是受个体对环境认知及差异左右的,因而也是复杂的、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应该弄清,学生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被驱动来进行学习的。

一、学习动机研究的分类(一)国外学习动机研究一类是理论分析研究。

国外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首推Houle在《心灵的探究》中所提出的三个因素类型论,即学习活动可分成三种动机类型。

一是目标取向:以学习作为完成明确目标的方法;二是活动取向:参与学习是基于学习环境的意义,与学习活动目的和内容无关;三是学习取向:为求知而求知。

Houle的动机三分类型论推出后,受到广泛的注意与讨论。

为证实Houle类型论的正确性,Sheffield、Burgess及Boshie先后发展三种量表进行研究,并分别为后来的研究所采用。

BernardWeiner在《来自归因的个人内部和个人之间的动机理论》中进一步阐述了两种相关的动机理论:一是个人内部的理论,包括自我定向意图(特别是成功的期望)和自我定向情感因素(骄傲、内疚和害羞);另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论,包括他人有关责任心的信念和他人定向生气和同情的情感因素。

这两个理论各自是由两个不同的比喻,作为科学家的人和作为法官的人所指导的。

文献综述要点

文献综述要点

文献综述要点文献综述是一种综合整理、评论和评述相关研究文献的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揭示研究的现状、研究问题的前沿以及未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包括综述目的、综述过程、综述结构、综述内容、综述写作技巧等。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撰写文献综述。

一、综述目的文献综述旨在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的成果,从而建立对研究领域的整体认知。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理论发展和相关问题,并从中得到启发,发现研究的热点和未解决的问题。

此外,文献综述也有助于验证研究的可行性,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综述过程文献综述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研究领域和问题:选择一个明确的研究领域和特定的研究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筛选相关文献。

2. 搜集文献: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期刊等渠道收集与研究领域和问题相关的文献。

3. 筛选文献: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筛选出与研究领域和问题相关的文献,同时排除与研究无关或质量不高的文献。

4. 阅读文献:通读筛选出的文献,理解其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抓住关键信息。

5. 分类整理:根据文献的内容和主题,将其分类整理,便于后续分析和比较。

6. 分析比较:对分类整理的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揭示其研究方法、主要结果和不足之处。

7. 总结结论:根据分析比较的结果,总结文献的主要观点、观点的异同、研究问题的现状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综述结构一篇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以下部分:1. 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综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文献概述:阐述研究领域和问题的相关文献,包括已有研究的概况、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

3. 文献比较与分析:对选定的文献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其观点的异同、研究问题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4. 结果总结:总结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归纳出研究问题的现状,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教师激励研究的文献综述5500字》

《教师激励研究的文献综述5500字》

教师激励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教师激励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内研究现状 (1)1、工作满意度研究视角 (1)2、激励因素研究视角 (2)3、激励机制研究视角 (3)4、激励策略研究视角 (3)(二)国外研究现状 (4)1、关于教师激励理论研究 (4)2、关于教师激励因素的研究 (5)(三)文献评述 (5)1、研究的广度还不够 (6)(一)缺少实证研究 (6)参考文献 (6)一、著作类 (6)(一)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教师激励的研究主要聚集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介绍国外教师激励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理论的分析与探究,另一方面是结合我国的激励问题进行激励理论的实际应用,并对我国教师激励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我国学者对乡村小学教师激励问题越来越关注,对该问题的探索也逐步加深。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一步的分析与整理,根据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众多文献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激励因素研究、激励机制研究和激励策略研究。

1、工作满意度研究视角工作满意度研究视角是了解教师的激励现状,了解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陈云英和孙绍邦选取204名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发现教师在物理条件、薪水、领导管理和培训晋升四个方面不是很满意,而在人际交往和工作性质上满意度较高。

李莉萍和黄巧香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过程中发现教师比较满意自己工作性质、每月的薪水和周围的人际关系,不满意的是进修培训、领导管理和物理条件。

孔建云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有八个因素,他们的工作成就感主要来源于学生,依次是薪资,晋升体制和自我提升,最后工作压力、领导管理、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其中最不满意的是学生品质。

李月菊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的因素划分为更为细致的9个维度,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白淑娟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依托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不同的激励主体,探寻不同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措施[7]。

研究综述范文

研究综述范文

研究综述范文研究综述怎么写 (xx-05-22 16:48:10)标签:杂谈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

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

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

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

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2 综述的内容要求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

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

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精选6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种⽂字说明材料。

这是⼀种新的应⽤写作⽂体,这种⽂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产⽣的。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精选6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篇1 ⼀、开题报告的⽬的、意义 博⼠学位论⽂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博⼠⽣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件。

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进⾏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汇报博⼠学位论⽂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案等,即汇报博⼠学位论⽂“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

由本学科专家进⾏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对拟进⾏的研究题⽬理解是否深⼊、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为进⾏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

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不同⾓度对论⽂的科学思路、研究⽅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作的⽅向、内容和⽅案更为合理。

⼆、开题报告⼯作安排 1、博⼠⽣必须将学位论⽂开题报告书⾯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可进⾏⼝头报告。

2、由各博⼠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组成开题报告评审⼩组,听取博⼠研究⽣的⼝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评议审查。

3、博⼠学位论⽂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导师根据博⼠⽣⼯作进度情况确定,但⼀般应于⼊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案;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献。

本体论研究综述

本体论研究综述

本体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本体论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和深入探讨。

本体论作为哲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关注于研究存在、实体、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问题。

通过回顾和分析本体论的历史发展、主要观点以及当前的研究动态,本文力求呈现本体论研究的全貌和最新进展。

在本体论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哲学家提出了各自独特的本体论观点。

古典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存在和实体的理解,为后来的本体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哲学家则试图通过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传统本体论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本体论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我们将回顾本体论的历史发展,探讨各个时期本体论观点的演变和变革。

我们将分析不同哲学家对于存在、实体和本质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构建各自的本体论体系。

我们还将关注当前本体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探讨新兴理论和方法对于本体论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本体论研究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本体论的基本问题和最新进展。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于本体论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推动本体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二、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作为哲学的一个核心领域,其哲学基础深厚且多元。

从古至今,哲学家们对于本体论的理解和研究,始终离不开对存在、本质、实在等基本问题的探讨。

这些基本问题构成了本体论研究的核心,也为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可以说是本体论哲学基础的初步形成。

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而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实体的存在,认为实体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存在的本质。

进入中世纪,经院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奥古斯丁、阿奎那等哲学家,在继承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引入了神学的视角,将上帝作为存在的最高本体,认为上帝是世界的本质和根源。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变革,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也经历了重大的转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分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分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分析一、文献综述在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旨在对当前研究领域内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文献综述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1.1 文献综述的意义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同时,文献综述还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方向,避免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效率。

1.2 文献综述的方法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对文献进行筛选、分类和总结。

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意文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避免引用低质量或错误的文献,影响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1.3 文献综述的内容文献综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当前研究领域内已有文献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二、研究现状分析除了文献综述外,研究现状分析也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对当前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下面将对研究现状分析进行详细的阐述。

2.1 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研究领域都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在当前研究领域内,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备受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2.2 研究方法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实验方法逐渐被计算机模拟、数值模拟等新的研究方法所取代,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还拓宽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3 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成果的应用是评价研究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价值的最大化。

希望理论研究综述

希望理论研究综述

4
3.希望的测量
5
Herth希望量表 :由美国学者Herth编制,1999年由中国医科大学的 赵海平等学者翻译引入我国。该量表从非常反对、反对、同意到非 常同意采用1-4四级计分,共12项,分为3个方面,即对现实和未来的积 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劢;不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等。Herth希望量表 总分为12-48分,其中12-23分者定义为低水平;24-35分者定义为中等 水平;36-48分者定义为高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Snyder(1991)的希望特质量表:美国Kansas大学心理系以Snyder 教授为首的希望实验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希望迚行了一系列研 究,其中包括一系列希望特质评定量表的制定。到目前为止,他们 已绊成型可供使用的量表包括“成人一般希望量表”( Adult Dispositional HopeScale ) ( ADHS )、“希望状态量表”( State Hope Scale ) ( SHS )、“成人丌同生活侧面希望量表”( Adult Domain specific HopeScale ) ( ADSHS )、“儿童希望量 表”( Children's Hope Scale ) ( CHS )、“幼儿希望量表”( Young Childre'sHope Scale ) ( YCHS )、“幼儿希望量表一故事本’, ( Young Children's Hope Scale一Story Form)(YCHS-SF)。
Staats等人(1985)认为,希望在情绪上体现了“预期达到目标后的积 极情绪和预期没有达到目标后的消极情绪之间的差异”,在认知上具 有愿望和预期的交互作用。
2.希望理论
1 Snyder (1991)对希望的定义是“希望是由个体后天学习而成的一种 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认知特征同时还是一种劢力状态”。 希望的结构:Snyder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个人 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不信念(路径思维)和 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迚的必要劢机的认知及信念(劢力 思维)。 希望理论模型:Snyder和他的同事们在1991年提出一种聚焦于目 标达成的认知劢力理论模型,即希望理论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希 望作为一种认知特征,是以目标为核心、路径思维和劢力思维的融 合体。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

在引言部分,可以介绍传播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概述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以及当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可以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以及文献综述的结构安排。

二、传播学理论综述。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传播学的经典理论进行综述,比如传播学的基本模型(比如Lasswell的传播模型)、媒介效应理论(如第三人效应、霍夫斯泰德模型)、符号学理论(如符号交换理论)、以及媒介与社会影响理论(如媒介批判理论)。

此外,也可以包括一些新兴的传播理论,比如网络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理论等。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综述。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传播学研究的常见方法,比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内容分析、访谈等,以及这些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和局限性。

同时,也可以讨论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分析、虚拟焦点组讨论等。

四、传播学研究领域综述。

这一部分可以对传播学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比如新闻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传播、健康传播等。

可以介绍每个研究领域的
重要研究成果、热点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五、结论。

在结论部分,可以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强调传播学研究的重
要性和现实意义,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是一种可能的传播学文献综述范文的结构和内容,希望能
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具体的文献综述范文的撰写还需根据具体的
研究主题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硕士毕业生论文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探讨

硕士毕业生论文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探讨

硕士毕业生论文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而硕士毕业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沿,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就硕士毕业生论文文献综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进行探讨。

一、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内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主题多样化:国内硕士毕业生论文的研究主题日益多样化,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如教育、经济、管理、医学等。

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选择研究主题,展开深入研究。

2. 研究方法多样化:在国内,硕士毕业生论文的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

3. 研究成果丰硕:国内硕士毕业生论文的研究成果逐渐丰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硕士毕业生。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得到认可,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硕士毕业生论文的文献综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交流与合作:国外硕士毕业生在文献综述中更加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研究成果,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2. 跨学科研究:国外硕士毕业生更倾向于进行跨学科研究,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开展创新性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3. 学术前沿探索:国外硕士毕业生更加注重对学术前沿的探索,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讨论,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国内外硕士毕业生论文的文献综述在研究现状和前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1. 研究深度和广度:国外硕士毕业生在文献综述中往往具有更深的研究深度和更广的研究广度,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国际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

[幸福感,主观,其他论文文档]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幸福感,主观,其他论文文档]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研究者开始运用量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了一些测查,进入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 SWB的研究扩展到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我国研究者对SWB的本土化进行了大量探索,有研究者探讨了民间俗语中包含的幸福意蕴,在参考牛津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型社区的调查编制了中国人幸福感量表[4],这类研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审视国人的幸福感,做出了有意义的期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对比的结果, 即个人与周围人比较, 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7]。在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中, 人格特质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幸福的人常作向下比较, 由于优于别人而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感到不幸的人既作向上也作向下比较, 因而处于一种比较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即中国人所讲的“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的状况;乐观者倾向于注意比自己差的人的数目, 以此评价自己在某一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 知足常乐”,悲观者则相反。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2]。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3]。
以往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针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但是对乐观、幸福、快乐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发现对消极情绪的研究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积极情绪,二者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为此有关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日益增多,形成了早期的积极心理学[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受到格外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