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的评课稿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的净化》是初三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课题三德内容,在前面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等概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水的净化的知识和技能,对前面的知识可谓是丰富和完善,对后面的内容保护水资源又做了铺垫。

所以说本节课可谓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2、本节课的编排特点:围绕水的净化问题,从学生熟悉的饮水问题着手,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连起来,适合学生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学重点:(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4、教学难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②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③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交流合作能力。

②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②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二、教学策略1、教法:情景创设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2、学法:自由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等学习方法。

3、主要设计思路为:首先从我们喝的水引入,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由水壶中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

水的净化评课稿

水的净化评课稿

《水的净化》评课稿杨海军本节课首先从我们饮用的自来水引入,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由水壶中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水入手,以水的净化为课堂主线,突出两个重点:过滤操作、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突破难点:明矾吸附与活性炭吸附的区别;解决好疑点:硬水软化的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式授课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展示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运用媒体工具,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提供实验条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对于可预见的问题采用集体引导的方法,个例问题单独指导。

运用归纳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成功之处:(1)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围绕着水的净化这条教学主线,脉络清晰,通过实验设计和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重点,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改进设计对比演示实验,通过视觉冲击力比较明矾吸附和活性炭吸附现象的不同,很好的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运用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并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学案,并对实验经验不足的学生个别指导。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净化说课稿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净化说课稿与反思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与水相关的知识,如水的性质、用途等。然而,对于水的净化原理和实验操作,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实验操作的恐惧、对科学知识的抵触等学习障碍。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净化说课稿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水的净化”,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章节处于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阶段,为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
1.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及水质的差异。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水的净化实验,巩固实验操作技能。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和学习。
3.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水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方案,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水的净化原理,水的存在形式及水质的差异,水的净化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水的净化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然而,由于年龄特征,他们仍然需要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较为感兴趣。至于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水的净化》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水的净化》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水的净化》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XXX《水的净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北京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最常见的液体-水》第一节《水的净化》二、实验器材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实验长颈漏斗、具上下嘴抽滤瓶(250mL)、抽滤瓶(250mL)、抽滤瓶(125mL)、注射器(100mL)、输液器、胶塞、乳胶管、止水夹、磁力搅拌器、微型水泵、微型气泵。

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活性炭(粉末)、石英砂(40-70目)、次氯酸钠溶液、棉花、滤膜、纱布。

2.简易蒸馏实验漏斗(截去下端玻璃管且封口,外径9cm)、烧杯(250mL)、烧杯(10mL)、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三、实验改进要点图1图2图3四、实验设计思路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实验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中可供选择的研究情境素材,是研究吸附、沉降、过滤等净化水常用方法的经典素材。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在教科书中仅以图片形式出现,而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方法以单个实验形式呈现。

实验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与实际自来水厂净化过程距离较远。

本实验通过深入挖掘自来水生产工艺这一素材,将各种净化方法浓缩设计为一个整体实验来模拟并重现自来水厂的实际生产工艺,体现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

本实验落眼点在于整合分环节实验为整体微缩重现,将教材中单个的不连续的几种净化方法实验浓缩为一个整体实验,化繁为简,优化教材。

将课标、教材中“自来水的生产工艺”这一经典素材由静态图片展示转化为动态实验展示。

通过一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沉降、过滤、吸附等多种水的净化方法,还能了解每种方法的净化程度以及综合处理水净化问题时净化方法、顺序的选择。

并且充实了“水与常见的溶液”这一部分的实验资源,为后续的实践活动“走进自来水厂”打下基础。

该缩微重现实验便于学生整体观察自来水的实际净化过程,给予学生三维表现力的体验,可满足学生对自来水生产工艺的好奇心,同时提升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

评课稿

评课稿

《水的净化》评课稿
2011年9月27日
于今天早上有幸听了孟学宾老师精彩的一节课化学课《水的净化》,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孟老师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知识引入生活必需的饮用水的净化问题,通过学生探究净水的不同方法以及过滤实验设计及分组操作,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孟老师化繁为简,建立了新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掌握了多个知识点。

设置的练习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在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很好的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

孟老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本节课不仅有了学生过滤分组实验,还有老师硬水、软水区分的演示实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老师轻轻松松教化学,学生轻轻松松学化学。

孟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做得简洁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当然,本节课也有些问题,我认为在学生分组做过滤实验前应先强调操作要点,再让学生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差,活动进程中也不是很主动,习惯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机械地完成过滤操作这一任务。

以上仅是我个人一些疏浅看法,如有不妥,恳请任教老师多多包涵。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说课稿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课题2中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目标要求也包括三个方面:认识性学习目标,过程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

化学实验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前一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一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是关系到人的饮水健康问题,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基于此,过滤的基本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水与纯净水、矿泉水、井水、河水等天然水的区别;②了解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③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④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蒸发);⑤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上的各种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培养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②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③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过滤的装置及操作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自然界各种水的了解,增强学生饮用水卫生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过滤和蒸发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①过滤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②净化水的方法。

通过实验改错和视频的观看,反复练习来突破难点。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1一、说教材《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
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
分析: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称为絮凝剂。

提问:如何将这些沉淀和水分开?举出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提问: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析:实验室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
分析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或错误
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
水变得更清
思考:井水也可用明矾净

回答:用沙漏将饺子和汤
分开,用滤布将豆浆和豆腐渣
分离等
回答:都是液体能通过,
固体不能通过,把固体和液体
分开。

学生实验操作
回答:过滤后的水较清,
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
沙层时,这些小石块,沙层时
起到过滤的作用。

学生动手将活性炭加入
过滤后的水中
回答:不是,水中还有细
加深认识絮凝
剂的作用培养学生
动手实验的能力
加深认识过滤
的作用
明白一杯净水
来之不易
加深认识硬水
的危害。

马然松水的净化说课稿

马然松水的净化说课稿

说课稿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三学院:化工学院班级:09级化教(1)班说课人:马然松《水的净化》说课稿大各位专家、同行,大家好,我是09级化教(1)班马然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三水的净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案目标,教案重点,教案难点等九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的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第三个课题。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本课题以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线索,探讨了常用四种净化水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一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

因此水的净化这部分内容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案目标:根据教案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确定一下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净水的四种方法,区分其优缺点;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注意事项;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运用对比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由易到难不断扩展;通过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教案重点:本节课的教案重点是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及四种净水方法的优缺点,因为过滤操作是化学实验中一项基础实验,而且在今后的初高中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所以,我将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案难点本节课的教案难点是过滤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过滤实验,用滤纸进行过滤以及滤纸的折法都是学生未曾接触过的,所以过滤操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化学研究物质应该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过滤的一般方法。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课例与反思-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课例与反思-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课例与反思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一、社会调查,课外研究,合作交流,提升责任1.上网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我国和广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2.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在居住地长洲岛的深井河涌、上庄池塘、下庄池塘、珠江长洲码头、深井码头、农田、制衣厂沟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调查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感触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说课稿】《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说课稿

【说课稿】《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课题2中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目标要求也包括三个方面:认识性学习目标,过程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

化学实验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前一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一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是关系到人的饮水健康问题,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基于此,过滤的基本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水与纯净水、矿泉水、井水、河水等天然水的区别;②了解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③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④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蒸发);⑤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上的各种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培养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②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③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过滤的装置及操作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自然界各种水的了解,增强学生饮用水卫生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过滤和蒸发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①过滤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②净化水的方法。

通过实验改错和视频的观看,反复练习来突破难点。

水的净化化学教案及反思

水的净化化学教案及反思

水的净化化学教案及反思化学教案对顺利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水的净化化学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水的净化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水的净化过程,以及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区分软、硬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2.软、硬水概念的区分。

二、学生认知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

对于饮用水有一定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的具体生产过程;对于软、硬水不是很清楚。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开门见山,引入新课环节二、展开课题----如何除去水中各类杂质及净化水的过程环节三、课题延伸-----硬水与软水环节四、课堂小结—联系生活,情感升华水的净化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思考,思路开阔,踊跃发言,小组合作也非常好,不仅讨论激烈,还通过实验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们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学生很需要一些机会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与实际,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课时我提出过滤几次仍然浑浊它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讨论非常激烈,最后把所有原因都说出了。

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同学们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同他人争论的良好素养,不是靠几节课的培养所能实现的,需要我要长期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

此外这种探究活动课对老师的要求较高,授课之前要精心选题并设计每个探究环节(形成问题串),授课过程中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并能调控学生活动过程。

此外教师还要查阅一些生产化工知识,使我们设计的探究内容不脱离生产实际,在这些方面我要学习的还很多。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王家墩九年制学校周洲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初中认识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水的净化与保护的一个重要单元,以“水”为研究和探讨的核心物质,涉及了水的保护、净化、组成、构成。

本节课以水的净化为核心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教会学生净化水的具体方法。

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水的净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真正从化学角度认识、分析、思考问题。

2.教材的处理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串连起来。

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水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课时分配:2课时3.教学目标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3、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学重点水的常用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和区分。

教学难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对于目前水质和水污染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知道一些净化水的方法。

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所以对于过滤操作只要明确其中注意要点,可以初步掌握。

因为本课题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课堂氛围会很活跃,可以结合这点优势,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过滤操作的要领,对过滤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法、学法分析利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交互使用,从而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防治水体污染?2、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二、情景导入假设你流落在荒岛上,只能取得一些带有泥沙的水,你该怎么饮用?洪水过后,自来水还没恢复供应,只有浑浊的水,我们怎么获得饮用水?今天我们来学习水的净化,首先确认学习目标。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加的内容,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使用观察和实验探究等方法得到信息;(2)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会做过滤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实践间的差别;(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升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难点:吸附和过滤等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用具演示实验:过滤操作、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3-3]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多媒体课件:(1)黄河、汉江、海水的图片,(2)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3)蒸馏实验图二、说教法有了教学目标作引领,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线。

充分应用各种生活与社会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

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

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持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建构相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

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2.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净化》的评课稿
本节课以自然界中的水和加工过的水引入,重点介绍过滤,消毒,蒸馏等几种净化水的方法和过滤,蒸发的操作,最后以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总结,总体设计较好,课堂结构清晰。

听了周老师的这节课我感悟到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教学时周老师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
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本镇患结石病的多的实际,提请学生注意应如何防止结石病的措施进行讨论。

从而改变学生的一些生活习惯,以便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