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的复习资料 明清古代文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后的复习资料

填空

吴伟业“梅村体”,王士祯“神韵派”。

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帜的纳兰性德。

清代小说: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英雄传奇《水浒后传》才学小说《镜花缘》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不朽巨著《红楼梦》

清初诗歌: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

清初遗民诗人:顾炎武;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而以其最为杰出。

清初入仕诗人: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

后期诗人:王士禛:“神韵说”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童心说”的提出,对晚明文坛的启蒙;

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倡导“性灵说”,矫正前后七子复古活动中一些模拟蹈袭的弊病;

明初文言小说:瞿佑《剪灯新话》

《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世情小说)

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以写实为基调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正面描写家庭与社会的长篇小说;第一部聚焦于女性的长篇小说

《金瓶梅词话》,又称“词话本”,是今见最早刊本。

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诗歌向着拟古、形式方向发展。出现了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二)翁方纲及其“肌理说”(三)袁枚及其“性灵说”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桃花扇》要记诗词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桃花扇·先声》)“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桃花扇小引》)

清初散文可分两类:

1、“学人之文”: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空疏,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社会功能,以议论文见长。

2、“文人之文”:“古文三大家”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纤佻,倡导恢复唐宋散文传统,以传记文见长。

名词解释

“阳湖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城派”的分支。古文理论与“桐城派”

基本相同,但文章较有气势,不拘谨枯淡。

“公安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因其为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他们在理论上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原则,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意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内容上,则有抒写闲情逸致的倾向,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为湖北竟陵人,故得名。其文学主张基本与公安派相同,要求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但,针对公安派的俚俗与浮浅之弊,希求通过幽深孤峭来加以矫正,以至出现艰涩之弊。

“三言”: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是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40卷,简称“二拍”, 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梅村体”: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也有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

大题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传奇笔法:情节结构故事曲折、首尾完整;语言文字文辞华丽、形象生动;表现手法“尽设幻语”、委婉叙写。

二、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

《聊斋》故事不平铺,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情节力避无奇,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不失自然,奇不离真实。

三、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

1、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书中鬼狐花妖,狐有狐

形,鬼有鬼态,生趣盎然:

2、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如写婴宁,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反复渲染,其天真无邪性格便跃然纸上。

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四、《聊斋》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

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是历史本来的原因,刘备在历史上本有仁厚之名,而曹操本来就是不太被人们肯定的奸雄色彩很浓的历史人物;

2)是三国所产生流传的时代,是汉民族自尊最被摧折的时代,这种民族情绪必然会给作者以深刻的影响,刘备的血统毕竟比较高贵,又地处南方,与此种民族心态正合。从官方史学上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从民间文艺上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同时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4)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有不同看法。罗贯中本有拥刘反曹的倾向,而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这种倾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即是突出一批具有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采用的主要手法有:

1)出场定型;

2)反复皴染;

3)多用传奇故事与生动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4)善用对比、烘托、夸张;

简述《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的创作特征。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就文体来说,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

纪昀讥《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都是指的是这种情况。应当说这一类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足以代表

《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体现了出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而胜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创作特征。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总说是“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两体之长,并吸取秦汉以来史传文学的写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2、《聊斋》对传奇笔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