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概论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管理”《比较教育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管理”《比较教育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管理”《比较教育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法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

A.学前教育B.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2.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人是()。

A.朱利安B.库森C.康德尔D.巴纳德3.德国实施的都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没有全日制职业教育。

()A.错误B.正确4.实施“开放型师范教育”的代表性国家包括()A.美国B.日本C.中国D.苏联5.法国实行地方分权制的教育管理体制。

()A.错误B.正确6.法国高中结构多样,主要有()A.普通高中B.技术高中C.职业高中D.实科高中7.英国虽然综合中学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仍存在与公立学校并行的独立学校系统,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仍然存在。

()A.错误B.正确8.英国工党政府1997年上台后设定的教育发展目标主要是“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并提高教育标准”。

()A.错误B.正确9.以独立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资培养体系,我们称之为()。

A.“封闭式师范教育”B.“理想型师范教育”C.“开放型师范教育”D.“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10.世界中等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小组化教学C.个体化教学D.分化教学11.根据资历不同,幼儿教师分为()。

A.高级教师B.普通教师C.助理教师D.临时教师12.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了原有的单一、僵化的师范教育体制。

()A.错误B.正确13.各国教师在职进修的特点是()。

A.进修目标多元化B.进修内容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C.进修形式多样化D.教师进修与晋级加薪密切结合14.以前长期以来一直以地方和学校各自为政、实施多样化课程、采取不同标准的国家,近年来都转而实施全国或地区性的统一课程,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采取统一的评价措施。

()A.错误B.正确15.实践证明“封闭性师范教育”效果优于“开放型师范教育”。

比较教育概论

比较教育概论

离线作业考核《比较教育概论》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分。

)1. 阐述比较教育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及其特征。

答: 比较教育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7--1917), 以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圈服务为主要特征, 代表人物有法斟的朱利安和库森, 美国的格里斯孔、霍勒斯•曼和巴纳德。

日本的岩仓具视和田中不一磨,英国的阿诺德和萨德勒等。

第二阶段(19171945), 这个时期出版了不少比较教育的著作, 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坎德尔、德国的施奈德、英国的汉斯等。

第三阶段(1945 现在), 比较教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和研究成果大量增加,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安德逊、贝雷德、诺亚、埃克斯坦,英国的埃德蒙•金等。

2. 简述当代英国教育的特点。

答: (1) 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所谓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上,重视专业咨询机构的中介作用:(2) 义务教育阶段不分流,课程体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点:(3) 义务教育后实施灵活的分流机制:(4) 师范教育已由定向模式向非定向模式过渡。

3. 简述日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改革对策。

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战后新制大学确立以来所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改革。

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为大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大学推向了市场。

(2) 研究生教育制度三化改革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分为硕士课程、博士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

硕土课程包括一贯制博士的前期课程和一般的硕土课程,学制一般为 2 年。

博土课程也有两种,即一贯制博士后期课程和一般博士课程。

博士的学制一般为3年,但是实际能够完成博士研究生任务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不同学校差异很大,普通学生很难在 3 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专业学位课程相当于我国的专业硕士及专业博士后学位研究生。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比较教育》自制复习资料【选择+名词+简答】

《比较教育》自制复习资料【选择+名词+简答】

《比较教育》王英杰著复习资料(名词:56题,问答66题)第一章概论一、选择:1.对异地教育的描述和比较是比较教育产生的历史前提,我们称之为比较教育的史前史。

2.比较教育的史前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

3.“借鉴时代”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19世纪法国“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4.1831年,外国教育情报调查人员库森考察写成《关于普鲁士国立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法国制定教育基本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5.库森的研究比朱利安更能典型地代表“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特征。

6.184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督察长霍勒斯曼访问欧洲归来,写了著名的《第七年调查报告》。

7.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的《我们从对别国的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被视为“因素分析时代”开始的标志。

8. 英国萨德勒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提出“民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9.《比较教育》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康德尔,典型地反映了“因素分析时代”特点。

10.第一个系统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者是美国康德尔。

11.汉斯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12.德国施奈德的代表作是《各国教育的动力》。

13.有人把萨德勒和汉斯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把施奈德的叫做“辩证法因素分析法”。

14. “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分为发展期、高原期、反省期和扩展期。

15.世界比较教育学会成立于1970年,1985年中国比较教育学会正式加入世界比较教育学会。

16.20世纪90年代比较教育研究处于扩展期,把“国际教育”纳入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

17.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的问题与趋势》一书,认为比较教育内部已经分化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研究领域。

二、名词:1.比较教育:教育科学体系中重要分支,重视理论和应用,以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为研究对象。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

第一章比较学前教育概论★1、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前学科阶段:旅行见闻与比较教育。

②学科奠基阶段:法国朱利安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

③学科体系形成时期:詹姆斯・E.罗素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教育课程,这是大学课程史上第一次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英国的萨德勒爵士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文稿,提出了民族性概念,主张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教育。

这两件大事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了比较教育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的阶段。

④比较教育的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较教育在方法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以及国际组织的建立推动了比较教育的发展。

2、法国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史上的地位:朱利安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 这一术语,并与1817 年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这本仅56 页的小册子就比较教育的理论提出了鲜明的观点。

朱利安开创了比较教育的“实证”风气,同时,朱利安也是最早提出进行国际教育研究、建立国际教育机构的建议者之一。

鉴于朱利安第一次使用“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以及《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的深远影响,后来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将他誉为“比较教育之父” 。

★3、比较学前教育的定义: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4、问题研究与区域研究: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两大块。

区域研究是指以国家或地理划分为单位,研究不同区域、国度的学前教育特点、现状,并加以比较。

问题研究则以问题为单位,着重研究同一性质的问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表现,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必要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发展。

★5、比较学前教育的具体研究内容:①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目的及目标;②五大洲各主要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法规;③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任务及内容;④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机构及课程设置;⑤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师资与培训;⑥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⑦影响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⑧各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⑨学前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⑩国际组织对世界学前教育事业的作用和贡献。

比较教育期末总结

比较教育期末总结

比较教育期末总结第一章:教育的目标与意义一、教育的目标1.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2. 培养公民素质3.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4. 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二、教育的意义1. 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2. 增强个人能力和竞争力3. 培养公民责任感4. 塑造社会价值观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1. 尊重个体差异2. 关注个体需求3. 调动个体潜能二、因材施教的原则1. 个性化教育2. 引导学生发展潜能3. 差异化教学三、全面发展的原则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 综合素质教育3. 教育公平与平等第三章: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1. 促进教育公平与平等2. 强调素质教育3. 推动教育信息化4.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教育创新的方法与途径1. 教育技术的应用2. 课程体系的改革3. 教育管理的创新4. 教学方法的创新第四章: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一、社会变革对教育的挑战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3. 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的调整二、应对教育挑战的策略1. 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2.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3. 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4. 健全教育评价体系第五章:教育的展望与建议一、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1. 个性化教育的深入发展2. 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3. 创新教育的兴起4. 建立全球化教育网络二、教育的未来建议1. 推动教育公平与平等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建立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联系结语:教育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我们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每个人的全面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真正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比较教育概论.pdf

比较教育概论.pdf

单选题1.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1989年公布的一项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是()A.《1990计划》B.《2000计划》C.《2061计划》D.《2081计划》答案:C2.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是()A.学分制B.学年制C.年级制D.学科制答案:A3.科学的比较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初下列哪位教育家的研究()A.朱利安B.埃德蒙•金C.马可波罗D.霍拉斯•曼答案:A4.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哪位教育家建立的()。

A.福禄培尔B.乌申斯基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答案:A5.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及其和外部环境诸系统相互关系的形式是指()A.高等教育结构B.高等教育层次C.高等教育要素D.高等教育内容答案:A6.法国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一项对处境不利社区的教育进行特别扶持的政策即()A.优先教育区政策B.义务教育政策C.教育行动区政策D.普及教育政策答案:A7.法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

A.综合大学B.大学校C.近代大学D.新大学答案:A多选题1.纵观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是体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A.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化B.高等教育发展趋向个性化C.高校的三大职能更加突出D.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答案:A,B,C,D2.下列有关隐性课程的论述正确的有()A.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因素B.班级风气属于隐性课程C.人际关系属于隐性课程D.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答案:A,B,C,D3.俄罗斯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A.托儿所B.幼儿园C.托幼一体化机构D.保育中心答案:A,B,C4.英国的公学是什么教育机构()A.私立B.公立C.中等D.高等答案:A,C5.法国师范教育机构的招生条件为()A.具有学士学位B.法国国籍C.无前科D.身体健康答案:A,B,C,D6.1997年7月5月颁布的《俄联邦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两句纲领性口号是()A.坚持教育发展的国家优先地位B.保证俄罗斯教育、文化和科学的统一空间C.推行教育私有化D.发展教育产业答案:A,B判断题1.德国中小学大都是全日制授课。

比较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比较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概论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在探讨其各自的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彩各家之长,以达成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1他的跨国性和国际性。

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

2它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3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4他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时间维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 4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

比较教育之父: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比较教育史上一般以此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

由于他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开创性贡献,人们把他尊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霍尔斯划分比较教育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按照霍尔斯的划分,比较教育主要包括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

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学法、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括国际教育够工作研究和国际骄傲与教学法两个亚领域。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的问题与趋势》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从学科内部体系结构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教的,把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划分为外国教育研究、区域教育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国际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和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等分支研究。

其中外国教育研究:指对除本国以外的其他一个或若干个国家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区域教育研究:是指对世界上某个或某些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某种联系的地区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是比较教育研究最传统的领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教育现实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东师20新上《比较教育概论》20新上在线作业1【答案】_0084

东师20新上《比较教育概论》20新上在线作业1【答案】_0084

(单选题)1: 法国现行义务教育为()
A: 9年
B: 10年
C: 11年
D: 12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法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

A: 学前教育
B: 小学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法国学前教育是其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法国实施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是()A: 托儿所
B: 幼儿园
C: 保育所
D: 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针对大多数美国人在科学上茫然无知、美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的状况提出的旨在普及美国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长远计划是()
A: 《普及科学——2061计划》
B: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C: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D: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现代高等教育的雏形是()
A: 西欧中世纪大学
B: 近代大学
C: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
D: 新大学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到奠基时期为达到借鉴目的而使用了()。

A: 随意的“观察——描述法”
B: “派遣考察——描述法”
C: “历史——因素分析法”比较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德国中学教师的培养机构是()。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自考资料+笔记

比较教育自考资料+笔记

第一章概论(适合出填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等)1、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比较教育产生于19世纪初,在至今180多年的历史中,比较教育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借鉴时代、因素分析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或专门的研究领域开始的标志:朱利安1817年《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4、借鉴时代另外几位比较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法国的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

曼和巴纳德等。

5、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标志: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是以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的。

6、“因素分析时代"的其他代表人物康德尔是比较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学者萨德勒和汉斯主要强调教育以外的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因此有人将他们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而施奈德在强调外部因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内部因素在国民佳偶制度形成中的影响,因此有人将其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教育;在我国,1930年燕京大学也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7、“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分为几个发展时期:发展期(20世纪50—60年代)、高原期(20世纪70年代)、反省期(20世纪80年代)、扩展期(20世纪90年代).关于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是教育史研究的继续,它把教育史研究延伸到现在,以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这种教育历史研究是一种“以现行的实况为基础而不以理论为基础来比较各国教育制度的原理",而“研究外国制度就意味着分析、评价本国的教育制度,从而更清楚地分析对比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基础”。

比较教育概论

比较教育概论

离线作业考核《比较教育概论》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阐述比较教育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及其特征。

答:比较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3.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从50年代起到现在是比较教育的第三阶段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2. 简述当代英国教育的特点。

答:英国是西方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近现代教育也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甚少,国民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断要求国家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国家开始逐步干预教育。

到了20世纪初期,英国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上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教育的特点,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2)初等教育19世纪上半叶,英国初等教育主要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关办理,教育质量低劣,学校和人学人数严重不足。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实施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到了1900年,双重制初等学校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1918年《费舍教育法》的颁布使国民教育意味着14岁以前为初等义务教育。

英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但其双轨制问题实质上并未触及。

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提出对所有学生提供免费享受中等教育的原则,使中等教育成为连接初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消除了战前双轨制的初等教育体制。

(3)中等教育。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参观访问法一般用于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其优点是直观具体。

=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的是朱利安,开创了比较教育的“实证”风气。

他1817年出版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

他也是最早提出进行国际教育研究,建立国际教育机构的建设者之一。

=从最早出现的比较教育的记载来看,比较教育起源于旅行见闻。

=在大学课程史上第一次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人是詹姆斯.E罗素。

=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在于从横向上考察当代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问题,指出外国学前教育中可以借鉴和吸收的部分,为本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服务。

=“一名比较学前教育研究者对各方面的知识越多,方法论素养越高,他的工作就越有成效”,这名话强调的是比较学前教育特点的跨学科性。

=二战后,比较教育在方法上有了新的发展,提出“比较四步法”的是贝雷迪。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描述阶段、解释阶段、并置阶段、比较阶段。

=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从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可以发现,比较学前教育具有区别于教育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的特点,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即跨学科性,开放性,可比性。

=比较教育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借鉴,以促进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是比较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理由。

=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是詹姆斯 E.罗素在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程后和英国萨德勒爵士发表演讲文稿后。

=纵观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简史,在正式的学前机构产生前,承担着教育孩子主要责任的是家庭。

名词解释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和学前教育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需诶去年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的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与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

在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授技艺和知识。

古希腊有着非常发达的教育体系,他们提倡全面的教育,包括体育、音乐和哲学等。

中世纪的教育更加注重宗教教育,这期间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和修道院。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重新回归到人文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国际教育动态国际教育动态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等方面。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化、数字化、全球化等。

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立法、政策法规。

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对于国际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现象、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和思考,是研究教育事业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教育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从而为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中心理现象和教育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支撑和指导。

第五章: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教育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和解释教育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和指导。

第六章: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教育资金来源和分配以及教育投资回报等问题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育资金和教育效益等方面。

比较教育概论练习题答案

比较教育概论练习题答案

《比较教育概论》练习题一答案一、简答题(每题8分,计40分。

)1. 简述美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调控不力。

(2)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

(3)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私立学校。

(4)学生中问题较多,如吸毒、酗酒、暴力、两性关系混乱等问题都很严重。

2. 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政拨款匮乏、教育经费紧张。

(2)教育领域的法律文件不完备,既有的法律标准也经常不被执行。

(3)教师人才流失严重,从教人员趋于老龄化。

(4)教学秩序混乱,普通学校教育质量普遍下降。

3. 简析德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前儿童教育重视不足。

(2)对学生缺少纪律教育。

(3)对学生的在校辅导时间不够。

(4)学生分流过早。

(5)高校缺少自主和活力。

(6)对非德籍外国学生的同化措施不力。

4. 概述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1)努力发展综合课程。

(2)日益重视道德教育。

(3)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4)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科学技术教育。

5. 概述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传统意义上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萎缩的趋势。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3)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4)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特点,加强普通教育,拓宽专业,以职业类或职业面代替狭窄的专业。

6. 简述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1)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看,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涉及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比较教育的研究是以当代教育为中心的。

从研究的空间范围看,比较教育学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比较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对别国教育的对比分析来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本国的教育、推动本国的教育改革、进而完善和发展本国的教育,因此借鉴是其根本目的。

7. 简述与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教育的主要变化。

(1)教育管理由中央集权向分级管理转变(2)引入市场机制的教育经济化(3)教育的非国有化发展迅速(4)教育由同一化向多元化转变8. 简述“撒切尔主义”在教育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二、学科性质: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法国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他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四、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借鉴时代”的几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法国的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曼和巴纳德。

五、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标志着“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

六、萨德勒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明确提出了“民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七、“因素分析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萨德勒、美国的康德尔、英国的汉斯和德国的施奈德。

八、康德尔的代表作《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九、汉斯在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十、人们将萨德勒和汉斯等人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把施奈德的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

十一、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较教育。

十二、1929年,国际教育局正式成立,开始以国际组织的形式研究比较教育,并定期出版刊物。

十三、在我国,1929年,庄泽宣出版《各国比较教育论》;1930年,燕京大学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十四、比较教育的发展史包括:史前史(古希腊——19世纪)、“借鉴时代”(19世纪——20世纪初)、“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初——二战结束)、“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结束——现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比较教育概论》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简析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具有传授知识时间迟,课程教材内容浅但是宽,每天授课时间短,校内生活丰富、生动,教学过程及管理气氛轻松,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注意培养组织、演说、社会能力,靠近自然,了解社会,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教师负担比较轻等特点。

2. 宏观概述法国教育的总体特点。

法国的教育体制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构成。

高等教育制度又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法国的公立大学一律免费,只需支付一定的注册费(约200€)。

法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现有80余所大学和300多所专业高校和研究中心。

十分发达的教育体制使法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以保证,法国的文凭国际公认,并且学费低廉。

法国大学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二年,毕业后获大学基础文凭,相当于我国大专文凭;第二阶段一年,毕业后获学士学位;第三阶段是研究生阶段,毕业后可获硕士或博士学位。

3. 简述世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面临问题的不同,将采取的改革措施不会一致,发展前景也会各具特色。

(二)各国中小学教育正在全方位改革运动将持续进入21世纪(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远距离教育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4. 简述现代世界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观为导向;从知识授受到创新精神培养;从信息工具的使用到教学模式的改变。

(一)普遍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按通行说法,一国高校入学率在15%以下为尖子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可算是达到普及。

(二)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可从两个方面观察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更大程度的社会化,一方面,高等学校日益从相对封闭走向更为开放,社会更多地参与高校事务,政府给予搞笑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另一方面,更多的非学校组织成为高校教育的场所或渠道。

两种趋势继续发展,也许就是人们预期的“学习化的社会”。

(三)国际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

国际化在这里有以下含义:①各国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扩大,内容将更为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果,除了全球机构从中协调,地区间的教育合作更为普遍②留学教育将进一步扩展③具有国际燕国的人才成为重要培养目标。

与国际化互为表里的是民族化。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表明,对外开放,吸取各国成功经验,并在考虑本国国情基础上加以改造,为我所用,是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四)个性化成为重要办学方针。

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就高校自身而言,能否找准自己在本国高校系统中的位置,能否确定恰当的发展空间和奋斗方向,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面向全社会而立足于本地区,则是办出特色、显出个性的重要条件。

5. 当代各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1)传统意义上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萎缩的趋势;(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发展;(3)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4)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特点,加强普通教育,拓宽专业,以职业类或职业面代替狭窄的专业。

①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适当分流②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多种形式③审度需求变化,合理调整专业④加强基础教育,注意实践训练⑤注意能力培训,重视职业知道⑥培养合格师资,创造必要条件⑦总结历史经验,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法规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分析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1)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

(2)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

(3)教育在吸收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而且西化的进程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能比较密切地结合起来。

(4)教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工具,特别是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加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具。

在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演变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意义的变革,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化。

第二个阶段: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个性化。

第三个阶段:从70年代初开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国际化。

2 战后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我们评价日本高等教育制度,重点是启发。

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即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因此,中国大学必须在办学观念、办学模式及学校管理上进行改革。

2.1 制定完备的高等教育法律日本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多达80余种,它既是日本高等教育政策的具体表现,也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保障。

高等教育的体制、运营管理及组织权限等主要环节都被纳入了民主和法治化的轨道,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缺乏一个明确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详细措施,政策的连续性不强,缺乏稳定性。

例如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是我国关于高等教育评估专门性部门规章制度,法律效力层级较低,其中有许多规范已不合时宜。

因此,在我国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今天,应借鉴日本大学体制改革的经验颁布“大学改革法”及相关配套法律,将大学改革的各种内容、方式和目标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大学改革法律保障体系,在改革中弘扬“以法治教”精神,贯彻法治的原则。

改革不能单靠政策的调整,而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把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因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法规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高校在进行高校内部管理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2 树立现代大学的新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己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可为世界之最。

面对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我们应该如何来运营高等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视角进行考虑。

2.2.1 办学自主化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即大学校长的任免以及中期规划、目标等决定权不再由政府单方面决定,而是需要充分反映大学的意见。

政府大幅度减少对大学的直接干预,经费预算和组织设置权直接划归大学所有。

对大学的评估也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使得评估与审批权分离。

引进理事会作为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校长出任理事长,同时设置教育研究评议会和经营协议会两大咨询机构,向理事会直接负责。

还要聘请若干校外理事和校外评议员参与学校管理,强化了学校内部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规模迅速扩大,大学功能多样化等特征日趋显著,高等教育呈现出在多目标下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提高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改革唯一的选择,而完善大学法人制度是落实办学自主权的有效途径。

对于中国大学的管理,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给予大学充分的自主权。

而大学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实施细则,结合学校的实情组织制定反映大学个性特征、体现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意志的大学章程。

2.2.2 大学多样化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把不断满足广泛的、多样性的社会需求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

日本高等教育形成的以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结构,以大学院、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为不同办学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其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适应了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我国90年代以来在缺乏理性的大学升级浪潮中,专科学校升为学院、学院升为大学,致使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业性的学院大量减少,造成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以及技术熟练工人严重缺乏的现状应该说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本科生、研究生的扩招规模迅速扩大,大专层次则已经显露萎缩之端倪。

这一非正常的现象,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2.2.3 课程综合化现代大学是高度综合性的,但不是单纯的几所大学合并而成的综合大学。

因为今后的高等教育将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一,同时也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

不是有了理工,再加人文、经管就可以变成综合大学,真正的综合大学应该是各种知识的内在统一,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内在统一。

课程体系变化是衡量大学本质特征变化的基准,适应时代需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将现代大学理念转化为课程形态,通过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改变,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大学职能的转变。

本科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完善专业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

中国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着重在于合并重组,而且较偏重于管理体制、各大学资源的融合。

相比之下,日本高校合并重组的内容和方式则侧重于学科专业融合及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其主导方式是由两个或多个合并主体在原有体制外重组新的实体,不强调管理体制和学校校区等办学资源的融合重组。

2.3 构建灵活的管理体制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权的集中控制方式,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都比较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学校的自主权正逐步扩大。

因此,大学的管理观念应该由统一管理向校本管理转变。

随着我国高校发展速度的加快,应当改革校长选聘制度,扩大校长选聘范围,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明晰校长的责任和权利,保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加强职业型校长的选拔和培养,注重政治、学术和经营管理等全面素质的提高,公开选举一批教育管理的专家到校级领导岗位上来,使校长真正成为学校的“法人”,能真正代表学校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的自主权,形成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健全和完善党委会、行政委员会、教授会等决策机构,明晰决策程序。

党委领导应对校长拟订的内部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内部行政组织机构负责人人选、基本管理制度、发展规划、经费预算方案和重大改革政策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必要时可采用投票表决的形式做出决定。

校长负责执行党委的决定,拟订实施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大学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大学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理顺大学决策的制订与贯彻过程;另一方面要协调大学与社会、校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加大学办学的透明度。

在决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授的治学权,形成以教授为主体的校内各级各类管理机构,保持着对学校事务特别是学术事务参与管理权乃至决策权,在选举校长、聘任教师、开设课程、颁发学位等方面拥有无可争议的权力。

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力量,从制度上保证教授的学术地位。

在教学管理上,应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体制。

改革培养模式,在专业选择和课程选择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自主权,将现行的刚性教学计划进一步柔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