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药膳基本知识

药膳基本知识

药膳基本知识药膳是什么,药膳的分类,了解药膳的性能,掌握药膳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药膳源远流长。

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在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故有“医食同源”之说。

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载药膳方数则。

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仁等。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专列有“食治”、“养老食疗”等门,药膳方十分丰富。

据史书记载,至隋唐时期,我国已有食疗专著约六十余种,惜多散佚。

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

至宋代,王怀隐等编辑的《太平圣惠方》论述了许多疾病的药膳疗法;陈直的《养老寿亲书》是我国现存的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在其所载的方剂中,药膳方约占70%。

该书强调:“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

”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药膳专书《饮膳正要》,药膳方和食疗药十分丰富,并有任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

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许多药膳方,仅药粥、药酒就各有数十则;明代高濂的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也载有不少养生保健药膳。

清代的药膳专著各有特色,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介绍了药用食物七门三百余种,章穆的《调疾饮食辩》所涉及的药用食物更多,袁枚的《随园食单》介绍了多种药膳的烹调原理和方法,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中则列出老年保健药粥百种。

药膳的品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在不为增加,如药膳罐头、药膳糖果等。

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制成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饮料,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药膳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膳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膳相关知识点总结1. 药膳的基本概念药膳是指用中医药食物疗法制成的食品。

它是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用药形式。

药膳是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方法,使中药药性得以释放,从而达到滋补脏腑、调理气血、养生防病的目的。

药膳按其功能可分为滋补、清热、祛湿、补血、清肺等几种类型。

同时,药膳还可根据疾病的不同制成相对应的食方,如感冒、月经不调、贫血、便秘等。

在实际应用中,药膳不仅为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了辅助效果,也可以作为一种美食供大众享用。

2. 药膳的功效药膳可以根据中医药养生理论,根据人体的特定需要,制成具有特定功效的药膳食品。

药膳不仅具有中药药性的滋补和调理作用,还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满足身体各种疾病的不同需求。

药膳主要功效包括滋补养生、调理脏腑、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健脾开胃、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等。

药膳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制作相应的食品来适应人体的需要,从而达到调节体质,增强抵抗力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夏季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暑的药膳来解暑降温,秋季可使用一些补肺益气的药膳来预防感冒。

3. 药膳的制作方法药膳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选材、配伍、烹饪和服用几个环节。

首先要选用具有中医药功效的中药材和食材,根据所需功效和食材的营养价值进行合理搭配。

然后根据中药材和食材的性味,进行配伍搭配,使其相互补养,相得益彰,达到最佳的疗效。

接着进行烹饪,根据食材的特点,采用煲、炖、煎、蒸等烹饪方法制作药膳。

最后服用药膳,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适量食用药膳,按时服用,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4. 药膳的适用人群药膳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体质的人群。

对于体弱气短、容易疲劳的人群,可以通过适当食用一些滋补药膳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对于皮肤粗糙、容易过敏的人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药膳来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中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肾益气、健脾开胃的药膳来调理身体。

中医养生药膳知识

中医养生药膳知识

中医养生药膳知识一、中药知识药膳是以药物为辅,食物为主,配合调料,烹制出的具有药用价值的膳食。

因此,了解中药知识是制作药膳的基础。

中药的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常用的中药有:人参、枸杞、地黄、鹿茸、茯苓、决明子等。

这些药物都具有补益、活血、祛湿等多种功效。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食材搭配药膳的食材搭配也是一门学问。

不同的食材与药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鹿茸与羊肉搭配可以温补肾阳;枸杞与猪肝搭配可以养肝明目;茯苓与鲫鱼搭配可以利水渗湿。

在选择食材时,应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以保证药膳的效果。

三、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一种养生方式。

春季养肝,应多吃蔬菜、水果;夏季养心,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秋季养肺,应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冬季养肾,应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

根据季节调整饮食,可以帮助身体适应自然变化,增强免疫力。

四、体质调理不同的人体质不同,调理方法也不同。

中医将人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针对不同体质,应选择不同的药膳进行调理。

例如,气虚体质的人可多吃人参、黄芪等补气食物;血虚体质的人可多吃桂圆、红枣等补血食物。

五、预防疾病药膳不仅可用于调理身体,还可用于预防疾病。

针对不同疾病,可选择相应的药膳进行预防。

例如,高血压患者可多吃芹菜、苦瓜等降压食物;糖尿病患者可多吃苦瓜、山药等降糖食物。

此外,还可通过药膳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调理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

药膳对于调理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针对不同的亚健康症状,如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可选择相应的药膳进行调理。

例如,失眠者可多喝酸枣仁汤;疲劳者可多吃枸杞炖鸡;食欲不振者可多吃山楂粥。

七、老年养生老年人是养生重点人群,药膳对于老年养生具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因此应选择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的药膳进行调理。

药膳食疗的理解

药膳食疗的理解

药膳食疗的理解
药膳食疗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食物营养学知识的疗法,通过合理搭配药材和食材,制作出具有特定疗效的食物来帮助调理身体健康。

它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通过食物的选择、烹饪方法和搭配,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膳食疗的基本理念是“食物药补,药物食补”,即通过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药膳食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药食同源和食疗调理。

药食同源是指一些食物同时具有药用价值,它们含有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食用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枸杞等药材不仅可以用于中药煎煮,还可以加入食物中作为调料或食材,起到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食疗调理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烹饪方法,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的机能状态。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和生理状态下,需要摄入不同性质的食物来滋补身体。

在夏季,可以选择清凉解暑的食材如绿豆、黄瓜,以帮助降温;在冬季,可以选择温热补益的食材如姜、葱,以增强体内阳气。

药膳食疗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自然疗法,食材易于获得,烹饪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且有助于促进整体健康。

然而,药膳食疗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和每个疾病,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调理。

在实施药膳食疗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药膳知识

中医药膳知识

中医药膳知识
中医药膳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可食用性中药和普通食物原材料共同烹饪加工成的色、香、味、型、效俱佳的膳食。

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等功效。

在烹调方法上,药膳以炖、焖、煨、煮、蒸等以水为媒介的加热方法为主,这可以保持食物原有风味和性能,提高食物的效用,且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在制作形式上,以汤、羹、粥为主,这可以使保健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减轻脾胃的负担,且便于制作。

在调味上,以和为主,应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充分发挥食物的效用。

此外,药膳的配方需要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将药物与食材相配,采用中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

药膳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以上是中医药膳的一些基础知识,建议查阅药膳书籍获取更详细全面的信息。

如果需要中药治疗或者食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神汤知识

四神汤知识

四神汤知识四神汤,是中国传统的药膳之一,其历史悠久,被誉为“滋阴养颜”的圣品。

它由四种药材组成,分别是淮山、山药、百合和茯苓。

四神汤以其独特的药效和口感,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淮山,又名鲁芮、山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性平、味甘,有补脾益肺、健脾养胃的功效。

淮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滋润肌肤,促进新陈代谢。

山药,又名淮山药、百合草,是一种常见的食用和药用植物。

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肺、滋阴润燥的功效。

山药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调节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百合,又名鹿茸草、玉百合,是一种常见的花卉。

它性寒、味甘,具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

百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对于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茯苓,又名茯苓草、茯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性平、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湿、安神补心的功效。

茯苓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于调节水分代谢、改善湿气、增强心脏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四种药材搭配在一起,互相协同作用,形成了四神汤独特的药效。

四神汤不仅具有滋阴养颜的功效,还能够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调节血糖和血脂等。

适量饮用四神汤,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预防和缓解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制作四神汤的方法也很简单。

首先,将淮山、山药、百合和茯苓清洗干净,切成合适大小的块。

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小火慢慢炖煮2-3个小时,直至药材煮烂。

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可以适量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即可食用。

四神汤不仅适合中老年人,也适合年轻人服用。

对于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皮肤干燥等问题,四神汤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然而,由于四神汤属于药膳,患有疾病或者特殊体质的人群在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四神汤作为一道传统药膳,拥有丰富的药效和美味的口感。

它以淮山、山药、百合和茯苓为主要材料,通过独特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滋阴养颜的健康选择。

药膳与食疗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药膳与食疗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药膳与食疗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人参猪肚”属于()功能性药膳。

A、滋阴B、壮阳C、补气D、补血正确答案:C2.()是影响大脑代谢的重要物质。

A、维生素AB、DHAC、维生素CD、硒E.碘正确答案:E3.()时期,开始设置食医和食官。

A、夏朝B、商朝C、上古时代D、周朝E、秦朝正确答案:D4.药膳“燕窝粥”具有()的作用。

A、美容B、益智C、明目D、减肥E.补气正确答案:A5.()与感受风邪有关。

A、目痒、目涩、畏光、多泪、目赤B、目赤肿痛、灼热刺痒C、眵泪胶黏、胞睑浮肿、湿痒起泡D、泪枯眼肿,视物无形E.眼部红赤肿痛、生疮溃脓正确答案:A6.()是韭菜的功效。

A、健脾、养肺、固肾、益精B、补肾、温中、行气、散瘀C、补气升阳、托毒生肌、散瘀止疼D、具有强肾助阳、收敛固涩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7.“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失眠、大便干燥”等代表着()征候。

A、阴虚B、阳虛C、气虚D、血虚正确答案:A8.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营养学专著是().A、《食疗本草》B、《饮膳正要》C、《备急千金要方》D、《随息居饮食谱》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9.传统药膳“黄芪汽锅鸡”中的黄芪与鸡的配伍,属于()作用。

A、相使B、相须C、相反D、相畏相杀E.相恶正确答案:B10.()是黑豆的功效。

A、补肾、健脾、下逆气、止久渴、润肠通便B、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C、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的功效D、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祛风透疹、化痰理气、解毒、抗癌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1.药膳“鱼肚汤”主要应用于()A、美毛发B、聪耳C、减肥D、滋阴E.益智正确答案:B12.“阴虚则热”“阳虚则寒”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

A、互根互用B、互相制约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E、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13.法国“哈姆茶”原配方见于中药典籍()A、《肘后备急方》B、《食疗本草》C、《本草纲目》D、《本草经集注》E、E.《饮膳正要》正确答案:A14.()是海蜇的功效。

药膳课知识点总结

药膳课知识点总结

药膳课知识点总结一、药膳的概念药膳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伍,烹调制作而成的一种特殊食品。

药膳具有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被誉为“食疗之神”。

二、药膳的分类1. 按照功能分类:调养药膳、保健药膳、治疗药膳等。

2. 按照烹调方式分类:煲汤、炖煮、蒸煮、砂锅等。

3. 按照功效分类:益气补血、滋阴清热、健脾养胃、调理气血等。

三、药膳的制作原则1. 药食同源:根据药膳的功能,搭配相应的药物和食物,实现药食同源的效果。

2. 配伍禁忌:在药膳的制作中,需要避免一些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3. 烹调方法:炖煮、蒸煮、煲汤等烹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药膳中的有效成分,发挥最大功效。

四、药膳的常用食材1.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调养药膳中。

2.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保健药膳中。

3. 枸杞子:具有补肝肾、明目的作用,常用于调理气血药膳中。

4.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补益的作用,常用于妇女调理药膳中。

五、药膳的常见功效1. 调养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八宝粥等,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增加抵抗力。

2. 养生保健药膳:如人参炖鸡、黄芪红枣汤等,可以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3. 治疗药膳:如橘皮鸡煲、枸杞猪肝粥等,可以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六、药膳的制作技巧1. 食材搭配要合理:不同食材之间要相互搭配,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2. 烹调时间要掌握:不同食材的烹调时间要根据其特性来掌握,以保证药膳的效果。

3. 食用方法要注意:相应的药膳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来进行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七、药膳的食用禁忌1. 忌忌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引发上火,令药膳功效减弱。

2. 忌食生冷食物:容易伤肾,降低药膳的功效。

3. 忌食禁忌药物:如在服用某些特定药物时,需要避免服用相应的药膳。

八、药膳的保质期药膳一般需要在煮好后立即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药材和食材容易变质,如果放置时间较长,不仅会影响药膳的药效和口感,还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药膳师培训教学大纲

药膳师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日益重视,药膳作为一种结合中医药理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健康饮食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药膳师,提高药膳行业的整体水平,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药膳的基本理论、制作工艺和操作规范;2. 培养学员具备独立制作和研发药膳的能力;3. 提高学员对药膳文化的认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膳食疗技术;4. 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一、药膳基础知识1. 药膳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2. 中医药理论概述;3. 药膳的营养价值及作用;4. 药膳与疾病的关系;5. 药膳与传统饮食文化的结合。

二、药膳制作技艺1. 药材的选择与鉴别;2. 药材的炮制方法;3. 药膳的烹饪技法;4. 药膳的调味与搭配;5. 药膳的制作流程与注意事项;6. 药膳的保存与保鲜。

三、药膳研发与创新1. 药膳研发的基本原则;2. 药膳创新的方法与技巧;3. 药膳研发实例分析;4. 药膳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

四、药膳应用与推广1. 药膳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2. 药膳在保健养生中的应用;3. 药膳在餐饮业中的应用;4. 药膳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五、药膳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1. 药膳师的职业道德规范;2. 药膳师的专业素养要求;3. 药膳师的服务意识与沟通技巧;4. 药膳师的社会责任与行业自律。

六、实习实训1. 药材选购与鉴别实训;2. 药膳制作实训;3. 药膳研发与创新能力实训;4. 药膳服务与沟通技巧实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膳相关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药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 实训法:通过实操,提高学员的药膳制作技能;4. 讨论法:组织学员进行交流与讨论,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5. 角色扮演法:模拟药膳师工作场景,提高学员的应变能力。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考试形式,考察学员对药膳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操考核:实际操作,考察学员的药膳制作技能;3. 作品展示:学员制作药膳作品,展示学习成果;4. 考核评价:根据学员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绩,综合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药膳营养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药膳营养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药膳营养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药膳营养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药膳基础知识:包括中药学基础知识、中医药理学、中草药材的性
味功效、中草药煮制技术等。

2.营养学知识: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人体生理、营养需求与摄入、
营养评价、膳食指南等。

3.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中营养成分、食品营养鉴定、食
品安全与卫生等。

4.药膳制作技巧:包括药膳的配方制作、食材的搭配、制作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等。

5.药膳应用研究:包括药膳的功能与作用研究、不同人群的药膳使用、药材煎煮技巧等。

6.临床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药膳制作技巧,对不同人群的健康
问题进行分析,设计有效的药膳方案等。

总的来说,药膳营养师资格证考试涵盖了中医、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等
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药膳制作
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同时,考试内容也会根据当前医学和营养学的最新发
展进行更新与调整。

药膳知识

药膳知识

解表药膳 是用辛散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它具 有发汗、解肌透邪的作用。使病邪外出。以 解除表证。它适用于感冒和外感病的初期。 如药膳五神汤 姜糖饮等。 泻下药物 是用泻下药物与食物组成的药膳。具有 通便消积、逐水活血的作用。它适用于热结 便秘、宿食停积、水饮留聚以及瘀血等里证。 如蜂蜜香油汤等。
清热药膳
中医临床有辨证施治、辨证施护和辨证施食 完整的理论体系,常人体质虚弱者称体虚,慢性 疾病的虚弱称虚证。体质虚弱分阳虚、阴虚、气 虚、血虚四种类型,同时结合五脏称五脏虚证。
食物有四气五味的区分。四气又称四性:寒、热、 温,凉 五昧是苦 酸、甘、辛、咸。此外尚有平性 与淡味。不同的性味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如生姜、 辣椒性热能胜寒。羊肉、鸡肉性温能温阳补虚,绿 豆、西瓜性寒能清火退热。甲鱼、鸭子性凉能清补 阴康,桂圆、红枣味甘能补脾胃,百合味苦能补肺 清热。 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性质和人体的阴阳气的 体质。又可将食物分为平补、温补、清补三类。
(一)按性状分类依据性状, 药膳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菜肴 此类药膳是以蔬菜、肉、蛋、鱼、虾等为原料, 配一定比例的药物制成的菜肴。这类药膳可以制成冷菜、 蒸菜、炖菜、炒菜、炸菜、卤菜等。 2 米面类 此类药膳是以米和面粉为基本原料, 加一定补 益药物或性味平和的药物制成的馒头、汤圆、包子等各 种饮食。 3 粥食 此类药膳是以米、麦等原料, 加一定的补益药物 煮成的半流质饮食。这类药膳可以用具有药用价值的粮 食制成, 也可以由药物和粮食合制而成。 4 糕点 此类药膳是按糕点的制作方法制成的,花样繁多, 一般由专业厂家制作。
二、药膳分类有讲究 药膳不仅具有可食性, 更因其具有保健性 且可在家庭自制,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药膳能巧妙 地将中药与食物相配, 以药借食味,食助药性, 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这在很大程度上 满足 了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但药膳种类繁 多,具体该如何划分呢? 请看下文介绍:药膳可按 性状、制作方法、治疗作用三方面分类。

药膳百科

药膳百科

药膳目录·什么是药膳·药膳的起源与演变·中国药膳具有以下特点·药膳的作用·药膳的分类·中国药膳发展简史·现代药膳的形成与发展·药膳的应用原则什么是药膳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药膳的起源与演变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

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

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始时代的药性食物。

现代民族学也发现一些处在原始时代的民族会制作具有药物作用的食品。

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

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那时的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

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

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我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

医学知识一总论第一章至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医学知识一总论第一章至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二)药膳专著
孙思邈弟子孟冼继承和发扬孙氏食治学思想。 汇集药膳名方,撰成《补养方》后由其门人 增补,更名为《食疗本草》,是药膳学的第 一部专著,该书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重视 食物的加工、烹调,对药膳的发展有较大的 推动作用。
到了宋代,中医学的发展获得了重大机遇,国家对医 药文献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的校正医书局,对医药 学文献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整理校勘、注释,对医药文 献的保存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对药膳贡献最大的应 数陈直。陈直又名陈真,曾为泰州兴化(今江苏兴化) 县令。陈直对各时期的养生,特别是食养食治方面的 成就进行了研究与集成,撰成《养老奉亲书》。全书 分上下两籍,上籍介绍食养食治内容,将药膳食疗方 在养老奉亲、防治老年病的首位。全书载方323首, 药膳方即占162首之多。在保存药膳方的同时,他在 药膳学中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药膳食疗的养生原理 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认为食养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及五行变化上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献极少,但从《内经》 与长沙马王堆医书看,当时治疗疾病的主流,似乎 是药食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点说明,药膳在春秋战 国时代有过一段相当繁盛的时期,只是在汉代以后, 中药方剂的运用才取代药膳而成为主要治病手段。
三汉代至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
汉代的中医药学得到了较大发展,成书于秦 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基础, 汉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了临床运 用中药方剂辨证治疗疾病的典范,使疾病的 治疗由药食结合为主演变为中药方剂为主的 体系,药膳因而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但 其始终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不断发展。
总论 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第一节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一药膳学的基本内容 (一)药膳与药膳学 中医药膳是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 合理地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 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既能果腹及 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时又能发挥保持人体 健康、调理生理机能、增强机体素质,预防疾病发生, 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因此,中医药 膳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十分重视的膳食。 中医药膳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 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是 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中医食疗药膳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药膳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药膳养生知识英文回答: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care that includes various practices such as acupuncture, herbal medicine, and dietary therapy. TCM believes that food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to promote health and prevent diseases. This is known as TCM food therapy or dietotherapy.In TCM, each food has its own properties and effects on the body. For example, some foods are considered "hot" or "cold" based on their energetic properties. The balance of hot and cold foods in a person's diet is believed to affect their overall health. TCM food therapy aims to restore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n the body,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essential for good health.Some common principles of TCM food therapy include:1. Eating according to the seasons: TCM believes that the body's needs change with the seasons. Eating seasonal foods is considered beneficial for maintaining balance and harmony within the body.2. Balancing the five flavors: TCM recognizes five flavors sweet, sour, bitter, salty, and pungent. Eachflavor has specific effects on the body. A balanced diet should include all five flavors in appropriate proportions.3.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TCM food therapy takes into account an individual's constitution, health condition, and specific needs.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ized dietary recommendations.Some popular TCM food therapy practices include:1. Herbal soups: TCM often uses herbal ingredients in soups to nourish the body and promote specific health benefits. For example, a soup made with Chinese herbs like astragalus and goji berries may be used to boost the immune system.2. Food combinations: TCM believes that certain food combinations can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ingredients. For example, combining ginger and green onion with seafood is believed to reduce the "cold" nature of seafood and improve digestion.3. Warm vs. cold foods: TCM considers the temperature of foods to be important. Cold foods are believed to cool the body, while warm foods are believed to nourish and strengthen it. TCM practitioners may recommend specific foods based on an individual'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condition.TCM food therapy is often used as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to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ult a qualified TCM practitioner or a registered dietitian who specializes in TCM to receive personalized advice and guidance.中文回答:中医食疗药膳养生知识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综合性健康保健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治疗和饮食疗法等多种实践。

中医药膳调理师培训课程

中医药膳调理师培训课程

中医药膳调理师培训课程
中医药膳调理师培训课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主要涉及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药材的识别与选择、药膳的烹饪技巧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个课程,学员将能够全面掌握中医药膳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在养生、保健、康复等领域发挥专业作用。

以下是中医药膳调理师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
1. 药膳基本理论:介绍中医药膳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药膳的分类与特点等,使学员对药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中药材知识与识别:学习常用中药材的名称、功效、用法等,掌握中药材的鉴别与选择方法,以确保药膳的安全和有效性。

3. 药膳烹饪技巧与实践:学习药膳的烹饪技巧、制作方法以及实践操作,包括药膳的选材、加工、烹饪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药膳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形式,使学员能够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药膳方案,提高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

5. 健康管理与服务:学习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服务流程、注意事项等,使学员能够为顾客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膳食调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学员将能够全面掌握中医药膳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在养生、保健、康复等领域发挥专业作用。

同时,中医药膳调理师培训课程还将为学员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学员顺利进入职场并实现职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膳基本知识药膳是什么,药膳的分类,了解药膳的性能,掌握药膳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药膳源远流长。

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在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故有“医食同源”之说。

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载药膳方数则。

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仁等。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专列有“食治”、“养老食疗”等门,药膳方十分丰富。

据史书记载,至隋唐时期,我国已有食疗专著约六十余种,惜多散佚。

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

至宋代,王怀隐等编辑的《太平圣惠方》论述了许多疾病的药膳疗法;陈直的《养老寿亲书》是我国现存的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在其所载的方剂中,药膳方约占70%。

该书强调:“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

”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药膳专书《饮膳正要》,药膳方和食疗药十分丰富,并有任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

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许多药膳方,仅药粥、药酒就各有数十则;明代高濂的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也载有不少养生保健药膳。

清代的药膳专著各有特色,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介绍了药用食物七门三百余种,章穆的《调疾饮食辩》所涉及的药用食物更多,袁枚的《随园食单》介绍了多种药膳的烹调原理和方法,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中则列出老年保健药粥百种。

药膳的品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在不为增加,如药膳罐头、药膳糖果等。

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制成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饮料,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既有适合糖尿病、肥胖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服食的药膳食品,也有适合运动员、演员和矿工等服食的保健饮料,还有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或用于老人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或药膳。

中国药膳开始走向世界,不少药膳罐头和中药保健饮料、药酒等已销往国际市场。

有的国家已经开设药膳餐厅。

国际上一些学术界和工商界人士十分关注中国药膳这一特殊食品,希望能开展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

中国药膳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第一节什么是药膳中华药膳在中国菜中独具特色,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

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又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

其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中药材经过严格的加工,与传统烹饪原料结合而烹制成的可口菜肴、在进餐的同时起到冶病养身的作用。

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

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经过前期加工,去除异味而后方可使用。

在配料时一般因人而异,根据就餐者各人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健身强体,冶病疗伤的功用。

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有助于防病治病及疾病康复。

第二节食物的性能食物的性能,又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是指食物的性质和功能,是认识和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据。

各种食物由于所含的成分及其含量多少的不同,因此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从而表现出各自的性能。

食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

四气五味【食物的四气】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也称四性,因为凉仅次于寒,温与热性质相近,所以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方面的性质。

确定食物“性”的依据和药物是相似的,只是对象不同而已。

也就是说,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与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

一般而言,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萝卜、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适用于热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此类食物也是素体阳热亢盛、肝火偏旺者首选的保健膳食。

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适用于寒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喜暖怕冷予肢体不温、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此类食物又是平时怕冷的虚寒体质者适宜的保健膳食。

还有一类食物,其寒热性质不太明显,则称为平性,具有平补气血,健脾和胃等功效,无论寒证、热证均可使用,也可供脾胃虚弱者保健之用。

【食物的五味】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

五味的实际含义不只是味觉的概念,更主要还含有功能的内涵。

不同味的食物,其功效各异。

一般说来,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梅子、胡颓子等,合理食用,可用于多汗、久泻、遗精滑精等病证,多食则引起筋脉挛缩;酸味与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于津伤口渴;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于热性病发热、烦渴、气逆咳嗽喘气、呕哕诸症,多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滑泻;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则窒塞、滞气,使人满闷不适;淡味附于甘味,常甘淡并称,有利尿除湿作用,如薏米、荠菜、冬瓜等,常用于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如葱、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对于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气滞饮食不香、胃脘不适、胁肋胀痛等病证较为适宜,多食则散气耗津;咸味,主要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如海带、紫菜等,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病证,如痞块、瘰疬结核、瘿瘤等病证,多食则气血凝滞。

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盐的咸,又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

每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

食物的升降浮沉食物的升降浮沉,是指食物的作用趋向而言。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浮有沉。

升与降、浮与沉相互失调或不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如脾气当升不升,则浊气下降,表现为脱肛、子宫脱垂等下陷的病证;胃气当降不降,则可表现为呕吐、呃逆等气逆病证。

利用食物本身升降浮沉的特性,可以纠正机体的升降浮沉的失调。

一般来说,食物的升降浮沉与食物的气与味有密切的关系,即食物的气味性质与其阴阳属性决定食物的作用趋向。

凡食性温热、食味辛甘淡食物,其属性为阳,其作用趋向多为升浮,如姜、蒜、花椒等;凡食性寒凉,食味酸苦咸的食物,其属性为阴,其作用趋向多为沉降,如杏仁、梅子、莲子、冬瓜等。

在常用食物中,沉降趋向的食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

食物的归经食物的性能也表现在归经上。

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主要对人体某些脏腑及其经络有明显选择性的特异作用,而对其他经络或脏腑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它是根据食物被食用后反应出来的效果,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掎生理病理特点概括得来的。

如生姜、桂皮能增进食欲,萝卜、西瓜能生津止渴,而胃主受纳,又喜润恶燥,食欲减退、津少口渴之症属于胃,故以上四物归属胃经;柿子、蜂蜜能养阴润燥、缓和咳嗽喉燥,咳嗽咯痰之症属于肺,故以上二物归属肺经;枸杞子、猪肝能治夜盲、目昏,海蜇、茼蒿能治头晕目眩,而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视明,肝热上升则目赤肿痛,诸症皆属于肝,故以上四物归属肝经。

而如胡桃仁、甜杏仁、香蕉之类,既能润燥止咳,又能通利大便,且所治之肺燥咳嗽、肠燥便秘之症属于肺与大肠,故以上三物归属肺与大肠二经。

以脏补脏以脏补脏是指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或治疗人体相应脏腑器官的病变,又称以脏治脏、脏器疗法。

如用猪肝来补肝明目,用猪肾来补肾益精,用胎盘治疗不孕症等。

前人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观察到许多动物的脏器不仅在外部形状和解剖结构上与人体相应的脏器形似,而且在功能上也与人体相应脏器相近,从而对相应脏腑有补益或治疗作用。

各种动物脏器对人体脏腑器官的作用,各有偏重,如有的偏于补气,有的重在补血,有的偏于补阳,有的偏于养阴。

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其特点和人体脏腑器官的具体情况来考虑。

但须注意,并非所有的动物脏器都可以用来补养人体的脏器,特别是一些动物的腺体和淋巴组织,如猪的肾上腺、甲状腺等,或对人体有明显的损害,或有比较严格的剂量限制,均不可作为食物使用。

第三节药膳的分类药膳一般是按原料的性质和制作方法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米面食类:以米、面粉为基本原料,制成的馒头、面条、米饭、汤圆、包子、馄炖等各种饮食。

2.菜肴类:以肉菜为基本原料,可以制成冷菜、蒸菜、炖菜、炒菜、炸菜、卤菜等各种食品。

3.粥食类:以米、麦、豆等为基本原料,加入其他成分如枸杞子、山楂、百合等煮成的半流体饮食。

4.糕点类:此类药膳是按糕点的制作方法制成的,花样繁多。

如茯苓饼、栗子膏、核桃稣等。

5.汤羹类:以肉、蛋、奶、海味品等原料为主,煮、炖、褒而成的较稠厚的汤液。

6.饮料类:将药物和食物浸泡和压榨,煎煮或蒸馏制成的一种专供饮用的液体。

如山楂汁、秋梨汁、萝卜汁等。

7.茶类:将药物直接冲泡而成的液体,如菊花茶、决明子茶、山楂茶等。

8.蜜饯类:以植物的干、鲜果实或果皮为原料,经药液煎煮后,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白糖而制成。

第四节药膳的特点药膳是药物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

通过烹调加工,制作出既具有食品作用,也具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

药膳食疗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比普通食品更优越,并具有鲜明的特点:1、药膳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辨证用料,凡是气虚的,当用补气药膳;凡是血虚的,当使用补血的药膳。

作为辅助治疗,使药物与药膳相互补充,相互辅佐,有异曲同工之妙。

2、食物的选择突出本草学理论的特点。

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食品,热性病选择寒凉性质的食品,如防治中暑用冬瓜、苦瓜、绿豆等;而寒性疾病选择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腹中冷痛使用肉桂、茴香等。

3.药膳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通过蒸、煮、炖、浸泡等方法,尽可能地保证食物成分不被破坏,充分发挥食品、药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4.药膳以辅助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药膳与治病服药不同,它是在治疗疾病期间通过适当的进食,对疾病加以调养,增强体质,辅助药物发挥疗效。

对于无病之人,药膳还可以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