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植入器械并发症及其处理
起搏系统并发症
•感染;
– 表浅, 囊袋深层 – 电极 – 心内膜
•电极失效
– 断裂 – 绝缘层& 其它问题 – 电极脱位 – 起搏&感知不良
•静脉血管损伤
–出血,血肿 –撕裂 –穿孔
•心脏系统损伤
–穿孔 –瓣膜。腱索 –心包压塞 –心律失常
起搏器植入的作用和起搏器类型
起搏器基本功能 主要治疗作用 起搏器大小和种类
单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三腔起搏器
感知、起搏 心室或心房
感知、起搏 心室或心房
双心室
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仪 除颤转复
缓慢心律失常 30g左右
缓慢心律失常 30g-50g
心力衰竭
50g左右
快速心律失常 70g-90g
起搏器感染
• 国外报道感染发生率0.13%~19.9%,死亡率为 27%~66%;
• 国内报道感染发生率为2.1% • 急性期感染
– 起搏器植入后1~2月内 – 25% 为首次安装起搏器
• 迟发感染
– 8~12月 – 多见于更换起搏器
6
起搏器感染的类型
囊袋感染 52%
感染性心内 膜炎
2 皮肤污染
其它部位感
染经血源性 播散
起搏器电极 污染
最常见的病原体
皮肤细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
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HEAVY TISSUE, BONE ETC厚的组织或 骨头
骨蜡止血法)
起搏器囊袋
起搏器
皮肤
皮下组织
胸大肌
筋膜
将起搏器放入囊袋
• 将伴有过长导线的起搏器放入囊袋内
– 确保过长的导线放置于起搏器背后
• 尽量使脉冲发生器正面向上
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处理方法:及时 使用抗生素、定 期更换敷料、保 持伤口清洁干燥
预防措施:严格 无菌操作、定期 检查伤口情况、 增强患者免疫力
并发症的危害: 可能导致手术失 败、病情恶化、 甚至危及生命
导线断裂或移位
原因:导线老化 或机械应力导致 断裂
症状:起搏器失 灵或异常放电
处理:重新手术 植入导线
预防:定期检查 起搏器及导线状 况
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 定期检查心电图 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术后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成 功,使病人安心养病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耐 心解答病人的问题
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病人调整心态,适应术后 生活
饮食指导
术后第一天: 流质饮食,避 免过硬和刺激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起搏器受到 撞击或移位。
保持皮பைடு நூலகம்清洁干 燥,避免感染。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与血肿
血肿:术后局部肿胀,一般 2-3周自行消退
出血:术后24小时内出现, 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处理:冰敷、压迫、抬高患 肢,遵医嘱用药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定期 复查
感染
并发症发生的原 因:手术伤口、 导线和电极的感 染
添加标题
定期随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安排随访时间,检查起搏 器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
日常自我监测:注意观察身体状 况,如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检查
起搏器日常维护
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确保 起搏器正常工
作。
避免接触高磁 场环境,如核 磁共振、磁悬
浮等。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起搏器受 到撞击或移位。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13.起搏器综合征 是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
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VVI起搏方式。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
❖ (1)头晕; ❖ (2)低血压; ❖ (3)呼吸困难; ❖ (4)水肿; ❖ (5)颈静脉怒张; ❖ (6)肺部罗音; ❖ (7)起搏时出现反流杂音: ❖ (8)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升i规则 ❖ (9)脉搏不规则; ❖ (10)肝脏搏动。
。术前30分钟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同
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
密切观察。
8.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9.皮肤溃蚀:并不常见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儿童 和瘦小成年人,这些人缺乏 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 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发生意外。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 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
9.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
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 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 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 造,扩大囊袋
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和故障处理
起搏不良(无夺获)
某病人因病窦伴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了SDR303三个月,最近来程控 随访时主诉有时有心慌的感觉,而且经常搭脉有小于70跳的情况, 为此医生照例做了起搏心电图检查,发现了问题,起搏器设置如下: DDD 70/120ppm, SAV/PAV 160/200ms, PVARP 300ms
移位:起搏和感知阈值改变,X线见位移 穿孔:血压改变,心包填塞,呼吸困难,膈肌刺
激等,超声可确诊
电极脱位
常见表现
–间歇性失夺获、间歇性感知不良 –不感知VT/VF/SVT误治疗
电极脱位
X-ray:RV电极脱落入心房
电极脱位
避免脱位
确保电极在心腔内有适当的张力 使用固定袖套缝线固定 植入中检查电极头端(Tip)是否稳定
电极断裂
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部位碾压 (电极断裂)
电极断裂
第一肋骨与锁骨夹角处受压断裂
电极断裂
电极断裂
感知不稳定 间歇性失夺获 阻抗升高
绝缘层破裂
内轴 绝缘破裂
常见现象
电极阻抗
下降 可能呈间歇性
夺获阈值
突然升高或失夺获 可能呈间歇性
感知
过感知或感知不良 可能呈间歇性
五、起搏系统故障
起搏故障的心电图表现
心脏的除极存在于起搏器的不应期外,而未被起搏器所“看见”
VVI/60 VRP=330ms
过感知
心房起搏良好,间歇性过感知现象。 AAI/90 ARP=250ms
过感知
非心脏除极的电信号被起搏器所“看见”
VVI/70
2. 起搏功能障碍
起搏不良(无夺获)
在心脏不应期外的起搏脉冲刺激不能夺获心脏的现象
电极穿孔
电极穿孔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预防1.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1)气胸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
要求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并发症。
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2)心律失常* 多在电极定位过程中发生,是由于电极导线对心肌的机械刺激产生,可表现为频发室早、室速,甚至室颤。
因此,应注意术前尽量少用增加心肌兴奋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术中操作要熟练、轻柔,术中应专人严密心电监护,备好除颤设备,发现心律失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必要时迅速除颤;术后密切观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囊袋血肿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渗血*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必须止血彻底* 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4-6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4)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的严重并发症* 感染发生原因*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博系统污染* 手术时间过长*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或起搏器导线过于表浅,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坏死* 囊袋内血肿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条件。
* 预防措施*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换药*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用抗生素7天。
心肌梗死后多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肌梗死后多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的阻塞或部分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心肌梗死后多腔心脏起搏器(Multisite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简称CRT)植入术,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脏收缩性和心排血量。
然而,在CRT植入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需要预防和处理。
本文将讨论心肌梗死后多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一、感染预防与处理策略心肌梗死后多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术后切口和导管的护理。
在手术室内,应遵循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消毒。
术后,必须在患者的切口周围维持清洁和干燥,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及时清洗和消毒导管插入部位,加强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即刻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如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局部愈合促进剂、或者更换植入物。
二、电极排列和植入位置选择正确的电极排列和植入位置选择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电极排列不当可能导致起搏器功能不全或部分效果,甚至引发异位起搏点。
要确保正确的电极位置,避免和心肌梗死的瘢痕区域接触。
术前的心脏超声检查和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植入位置,并进行个体化的操作。
此外,术中临时心脏电极测试可以评估电极的位置和效果,及时调整和纠正不当的植入。
三、心包填塞的处理策略心包填塞是心肌梗死后多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另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心包填塞可影响心脏的收缩和松弛,甚至导致心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心包填塞,应注意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
如出现突然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心包穿刺导出积液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性和避免损伤到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 起搏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 和导线必须取出,另选清 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 系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 位进行改造,扩大囊袋, 修复皮肤使之满意覆盖
但对于受累严重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其他的介入 治疗。
23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静脉血栓
Breuls & Res Pace 2006;29:1170
24
上腔静脉阻塞
治疗前
治疗后
Chee et al 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7;4:226
25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诊断金标准:B超和CT。
• 处理方法:
如果患者有轻度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持续 性心肌穿孔,可以严密观察。
若症状和体征在24-48h内减轻,则不必调整导线位 置
如果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都提示心包填塞,则应在 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
心外科保护下 导线再定位。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 发症及处理
1
起搏器植入术中和术后并发 症
●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2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9. 接口松动
1. 导线脱位
10. 导线损伤
2. 气胸或血气胸
11. 皮肤粘连 12. 皮肤溃破
3. 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13. 感染
4. 心律失常
14. 残留的废弃导线
• 处理方法:
如果肺压缩<10%,可以严密观察而不必行胸腔穿 刺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装起搏器的84例术中、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术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6%);气胸1例(1.2%);发生长间歇4例(4.8%),其中晕厥2例。
术后并发囊袋血肿4例(4.8%);电极导线脱位2例(2.4%);感染1例(1.2%);起搏器综合征2例(2.4%);导线断裂1例(1.2%);嚢袋脂肪液化1例(1.2%);起搏器电重设2例(2.4%);起搏器阈值升高1例(1.2%)。
结论加深对起搏器置入术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心脏起搏器;并发症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作为一项有创性治疗技术,难以完全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广泛应用,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84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置入心脏起搏器84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器及电生理分会指南进行起搏器置入术[1]。
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28~92岁,平均(61.6±19.5)岁。
本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31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 VB)2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房颤17例,病窦合并阵发性室速伴阿斯综合征1例,5例为更换起搏器。
起搏方式:单腔起搏器47例,双腔起搏器32例,三腔起搏器1例,抗房颤起搏器3例,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ICD)1例,CRT-D1例。
置入途径:均为锁骨下静脉穿刺脉途径。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装起搏器的84例术中、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
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和故障的处理[专业医疗]
荟萃医学
56
60 Hz (过感知)来自常见EMI来源(二)高强电磁场
电视广播发射塔 (>100,000 volts) 发电厂/高压线 高功率电机
大型电子设备
电锯 电焊机 电熔炉
工业磁铁
荟萃医学
57
电磁干扰(EMI)
荟萃医学
58
*Medtronic Programming Screen
电磁干扰(EMI)
临床上最习惯的方式, 也是最推荐的切入角.
时间间期:是否与之有关?(不应期或起搏间期)
判断的结论:假象?故障?
荟萃医学
40
荟萃医学
41
1.感知功能障碍
荟萃医学
42
感知不良
心脏的除极存在于起搏器的不应期外,而未被起搏器所“看见”
VVI/60 VRP=330ms
荟萃医学
43
过感知
心房起搏良好,间歇性过感知现象。
AAI/90 ARP=250ms
荟萃医学
44
过感知
非心脏除极的电信号被起搏器所“看见”
VVI/70
荟萃医学
46
2. 起搏功能障碍
荟萃医学
49
起搏不良(无夺获)
在心脏不应期外的起搏脉冲刺激不能夺获心脏的现象
VVI/60
荟萃医学
50
起搏不良(无夺获)
某病人因病窦伴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了SDR303三个月,最近来程控 随访时主诉有时有心慌的感觉,而且经常搭脉有小于70跳的情况, 为此医生照例做了起搏心电图检查,发现了问题,起搏器设置如下: DDD 70/120ppm, SAV/PAV 160/200ms, PVARP 300ms
心脏起搏常见并发症及故障 处理
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预防
ONE
KEEP VIEW
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
预防
REPORTING
2024-01-16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并发症概述 • 并发症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分析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危 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G
优化术后护理与随访管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 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预防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后伤口护 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合理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合理 的用药方案,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定期随访管理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长期 的随访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起搏器 相关并发症。
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 影响恢复过程,增加并发症风险。
术后管理
术后患者管理不当,如未按时服药、 未定期随访等,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生 。
PART 04
预防措施与建议
提高手术操作水平
严格手术适应症
确保手术适应症掌握得当,避免 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规范手术操作
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减少手术过程 中的损伤和并发症风险。
起搏器参数。
PART 02
并发症概述
常见并发症类型
01
植入起搏器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处理?
植入起搏器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处理?
植入起搏器的并发症根据出现的时间早晚有所不同,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下列情况:
(1)植入术中并发症。
①血胸、气胸或血气胸:穿刺血管时将胸膜穿通引起。
轻者可不做特殊处理,必要时行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
②心肌穿孔:少数患者可发生心包填塞,必要时重新放置导线。
③心包填塞:需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必要时外科开胸引流。
(2)早期并发症。
①局部出血或血肿:采用局部压迫,或切开取出血块。
②导线移位: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导管位置。
(3)晚期并发症。
①导线损伤:一旦发现,及时更换导线即可。
②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做清创处理,如反复感染不愈,需要将起搏系统全部移除。
③静脉血栓:多根导线植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更易发生。
CRT植入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手术并发症相对于普通起搏器要高一些。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课件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5% 最常见并发症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阿斯匹林、抵克力得和其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术中彻底止血,应坚持凝血酶原时间接近正常时才做手术(INR<2.0)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术,还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晚期可出现皮肤损蚀和脉冲发生器移位,常常是手术所做囊袋不合适引起 如果起搏器置入术中操作仔细,囊袋合适,则可减少此类并发症
Markewitz & Hemmer, Manual of Pacemaker Therapy
胸部X线下显示摆弄综合征
Courtesy of Dr. F. Venditti, Lahey Clinic, MA
摆弄综合征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起搏电流环路受损 导线断裂 绝缘层破损 传出阻滞 起搏器失夺获 过度感知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残留的废弃导线 目前,对废弃且无感染的导线是否拔除仍存有争议 如已有感染则必须拔除 下述情况也应考虑拔除导线: 如多条导线引起三尖瓣返流 有症状的血栓形成 妨碍新导线的植入 干扰ICD导线 小儿患者的导线,需要多次更换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syndrome) 起搏器患者有意或无意地触弄脉冲发生器,可致起搏器转位、导线扭曲,最终断裂或脱位 脉冲发生器通常不受损害 当起搏器放置于过于松弛的囊袋内时,常常发生摆弄综合征
Furman, A Practice of Cardiac Pacing, Futura, 1990 (3rd Ed)
Courtesy - Dr. Mark Myers
起搏器植入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如何进行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如何进行处理?起搏器是一种植入患者体内的电子治疗设备,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并经导线电极传导来对相应的心肌产生刺激,进而使心脏产生激动以及收缩,使得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各种心功能障碍得以恢复。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台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以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新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起搏器的制造技术以及制作工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除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外,起搏器也逐渐应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非心电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来。
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案,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有可能并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手术疗效造成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处理呢?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进行讲解。
目前,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几种:1、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或血肿,此并发症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7天以内,尤其是术后1-3天是此并发症的高发期。
导致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是术前没有预防性使用抗凝剂,术后压迫方法不当或是压迫时间不足也可导致此种现象发生。
若出现此种情况时,可以通过局部压迫治疗(比如使用沙袋压迫)来改善此种情况。
若出血或血肿比较严重时则需要将缝合线拆开将血块取出并进行缝合、压迫止血。
2、起搏器导线移位,起搏器导线移位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移位后的主要表现是起搏阀值不断上升或出现间断的情况,甚至可出现完全中断的情况。
而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即是头晕以及心悸气短、乏力等。
此时需要在X线透视的辅助下对导管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以使起搏器功能恢复。
此外,在术后72小时,要叮嘱患者采取平卧位或是略向左倾斜的左侧卧位,避免术侧上肢进行外展或外旋、上举等运动,此外,患者也不可进行剧烈的咳嗽或是深呼吸,若伴有咳嗽的患者应尽早为其使用镇咳药物进行干预,以此来降低导线移位的风险。
3、起搏器导线损坏,由于特殊情况导致起搏器导线弯曲、折叠后即可使导线损坏,导线损坏后会出现导电功能丧失或是导电功能不良的情况。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1819年意大利学者Aldini首先发现用电刺激停跳的心脏可引起心脏的跳动。
1929年Conld等用电脉冲刺激心脏,发现可使心脏产生随电刺激频率跳动的现象。
1932年Hyman等首次制造出了重达7.2公斤的人工起搏器,当时由于正值二次大战,其产品未用于临床。
1952年Zoll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人工心脏起搏是采用微电子技术,用低能量电脉冲暂时或长期的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和传导功能,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称为人工心脏起搏。
自1958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植入人类第一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以来,5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永久起搏器技术也迅速发展,日新月异,起搏器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潜能,开拓了广泛应用前景[1]。
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全世界约有9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2]。
1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1.1原理心肌对任何形式的电流刺激都可以产生收缩反应,这是人工心脏起搏的生理基础。
通过起搏器发放一个短时限(0.5~1.5ms)、低强度(5V)的脉冲电流,经导线和电极传递到达心肌,刺激心肌而使其产生兴奋,传导和收缩,完成一次有效的心脏跳动,其有效的刺激使心脏按一定的起搏频率搏动,它犹如一个人工的异位兴奋灶。
若心肌已无兴奋、传导和收缩功能,电刺激则不能激起电极周围的心肌兴奋,即使局部心肌能兴奋,但不能扩散传播,亦不能引起心脏整体的有效收缩。
当病人自身的心率慢于所设定的起搏器频率时,起搏器发放阈上脉冲刺激,引起心脏搏动而维持稳定的心率;当病人出现心动过速时,起搏器按设定形式,发放高于心动过速频率的阈上脉冲刺激,该脉冲刺激一旦夺获心肌,导致原心动过速兴奋灶的输出阻滞;或者发放适当的1个、2个或一串期前刺激打断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从而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3]1.2分类NASPE/BPEG(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组织)推出了一套起搏器编码系统,编码的五位字母分别代表起搏器不同种类的功能(表1-1)。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24]庄绪荣,张丽萍.失能老人养老状况分析[J].人口学刊,2016,38(3):47 57.[25]孙金明.中国失能老人照料需求及照料满足感研究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J].调研世界,2018,(5):25 31.[26]洪燕,蒋艳.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1):26 29.[27]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3(6):48 57.[28]QuailJM,WolfsonC,LippmanA.Unmetneedforassistancetoperformactivitiesofdailylivingandpsychologicaldistressincommunity dwellingelderlywomen[J].CanJAging,2011,30(4):591 602.[29]医疗保险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081号建议的答复[Z].2016 7 14.[30]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400号建议的答复[Z].2019 7 17.(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05工作单位:201399 上海 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傅咏华:女,本科,主管护师金敏真:通信作者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医院浦菁人才计划(PJ201602)收稿日期:2019-06-21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傅咏华 金敏真摘要 综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囊袋感染、囊袋积液、起搏器电极脱位或断裂、起搏器工作障碍及综合征等的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小结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足的准备, 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对其饮食、行为、 运动等进行指导。
• 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护理能有效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实现增强临床疗效、改善疾病预后的护 理目标。
演示完毕,感谢聆听
• 1、电极脱位及电极断裂: • 术后1个月内可训练患者进行术侧上肢适当活动,避 免深呼吸及剧烈咳嗽。 • 若咳嗽较强,则于伤口处用力按压,并根据医嘱采用 镇咳药改善,以免起搏器或电极脱落。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1、电极脱位及电极断裂: • 在电极断裂护理方面,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过程中, 选取靠外侧穿刺点,缩小皮肤和穿刺针之间的角度, 能预防锁肋三角摩擦或挤压电极线。 • 同时保持适宜的术侧上肢活动幅度,可避免电极导线 多次扭曲而引起断裂。
• 1、电极脱位: • 电极脱位是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常见致命性并发症 。 • 早期主要依赖术后心电图表现对电极导线脱位进行鉴 别,心电图可呈无脉冲信号,且未见心室激动波,仅 表现为低于起搏频率的起搏心律或存在脉冲信号但缺 乏有效起搏波或完全房室传导抑制等。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 1、电极脱位: •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若患者对起搏 器依赖严重,可产生眩晕、黑朦等,甚至会发生阿斯综合征。 • 起搏电极脱位与术后患者心内膜条件不良、活动不合 理、电极导线固定不当或植入位置不佳等因素相关。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 3、囊袋感染: • 研究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起搏器囊袋感染的 主要病原菌。 • 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囊袋血肿及起搏器植入频次与 囊袋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
• 4、囊袋出血或血肿: • 囊袋出血与血肿在术后1周内比较常见。 • 临床表现为囊袋处疼痛、麻木感,局部张力高,会触 及波动感,使血象轻度偏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皮 肤红肿或是轻微压痛症状,也可能出现瘀斑,色泽紫 暗。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专家讲座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8页
5.胸大肌刺激
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处绝缘不良或固定电极导线塑料螺帽脱落、起搏器 电极导线断裂引发电流泄露到周围组织、分离囊袋时太深至肌层、电极导 线起搏器正面朝下放置在囊袋{阳极直接接触胸部肌肉}内等原因均可引发 局部肌肉跳动。
处理:接触不良者或电极导线断裂着需重新手术,不然可调底起搏强度或 改用双极起搏。
预防: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注意保护囊袋处皮肤,一旦发觉局部异 常,如坏死等应尽快处理防止皮肤溃破、感染。
处理:炎症处于侵润期时可考虑全身用抗生素并局部用药外敷,一旦局 部有脓肿形成者保守治疗愈合机会极少,应尽早切开排脓、清创,拔出 创口内电极导线取出起搏器消毒,并应用足量抗生素。
除局部感染外,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为发烧、寒战、血培养阳 性、心脏超生显示电极导线和{或}心脏瓣膜上有赘生物,肺动脉栓塞及 肺动脉高压等。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3页
4.电极导线尾端连接器与起搏器接触不良或松脱
表现为无或间歇出现刺激脉冲信号,与体 位或按压囊袋等相关,电极导线阻抗可随 二者接触情况可正常或很高。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4页
5.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阻塞
与起搏电极导线相关血栓形成通常是亚临床性。 静脉{通常为锁骨下静脉}阻塞后可出现同侧手臂 肿胀、面部肿胀或胸壁表浅静脉曲张。通常伴随 侧支循环建立水肿逐步消失。与起搏电极导线相 关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发肺栓塞、肺主动脉高压 甚至右心衰竭,但较少见。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9页
6.皮肤压迫性坏死
常见于手术时制作皮下囊袋过紧,张力过高或位置过浅,以及皮下隧道 过浅消瘦患者在电极导线跨越锁骨前对应部位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起搏器植入后早期阈值升高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过度感知 ○ 检测到非生理或不恰当的生理信号 ○ 心室过度感知导致起搏不足,对起搏器依赖的患者 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 可能的解决方案: • 如果可能,设置心室感知配置为双极 • 增加心室感知灵敏度值(如: 2.0mV → 3.0mV) • 检查 导线完整性(阻抗)和感知阈值测试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疼痛 ○ 一般会逐渐减轻,可对症处 理 ○ 但应与以下情况鉴别: • 感染 • 起搏器埋置过于表浅 • 起搏器埋置太靠外侧 • 起搏器引起变态反应
出于美观考虑,起搏器植入太靠近 腋窝
起搏器植入 后患者出现 慢性疼痛和 上肢活动受 限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起搏导线误入左室?误入CS?
摆弄综合征
Courtesy of Dr. F. Venditti, Lahey Clinic, MA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起搏电流环路受损 ● 导线断裂 ● 绝缘层破损 ● 传出阻滞 ● 起搏器失夺获 ● 过度感知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导线断裂 • 发生于术后数月至数年 • 如果发生于术后数小时或数天:固定螺丝没有拧紧 • 胸部X线可发现断裂处,但可能需要多种角度 • 通常与较大应力和/或反复弯曲的区域有关 • 肋骨/锁骨挤压 • 缝合部位
心房J型导线脱位
心房主动固定导线脱位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气胸: ○ 在PASE试验中,气胸发生率为1.97% ○ 如果发生气胸,可在起搏器植入术中或术后48h出现 以下临床症状: • 锁骨下穿刺抽到气体 • 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 胸痛 • 呼吸困难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气胸 • 处理方法: • 如果肺压缩<10%,可以严密观察而不必行胸腔穿刺 • 如果肺压缩>10%,且患者有持续性呼吸困难或出现血气胸,则应考虑行胸腔穿 刺
syndrome)
起搏器系统
程控仪
导线 起搏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脱位 ○ 可接受的导线脱位率尚无统一标准, 国际报道约1%。 ○ 对于心室导线,因各种原因而需再次复位的比例应低于 2%,心房导线应低于3%。
○ 导线脱位分脱位和微脱位,前者有明显的放射学特征, 而后者则不明显。
○ 导线脱位与术者的经验有关,而与导线的固定方式关系 较小,主动固定的脱位率稍低于被动固定,尤其是一些 脱位高危人群。
• 心律失常 • 通常是一过性的,调整导线位置即可消失,很少持续。 • 在植入术后早期,由于导线-心肌接触面的刺激,可能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与心 室起搏图形相同,植入术后24h内消失,极少需要处理。
• 对于某些LBBB患者,导线损伤右束支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 对于心脏停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患者,需要考虑事先放置临时起搏器。
○ 高危因素 血肿、更换、CRT/ICD、年老体弱、小 中心。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残留的废弃导线 ○ 目前,对废弃且无感染的导线是否拔除仍存有争议 ○ 如已有感染则必须拔除 ○ 下述情况也应考虑拔除导线: • 如多条导线引起三尖瓣返流 • 有症状的血栓形成 • 妨碍新导线的植入 • 干扰ICD导线 • 小儿患者的导线,需要多次更换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损伤 • 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导线损伤比实际认识的更常见 • 导线很容易被剪刀或手术刀割破,修复困难, • 导线损伤在起搏器更换时易发生。
• 钢丝也可能损伤导线,即过度用力可使钢丝打折而穿破导体和包裹的绝缘层 ,如果操作中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拔出导线弃掉,另换一根。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溃蚀 ○ 并不常见 ○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性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 儿童和瘦小成年人,这 些人缺乏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绝缘层破损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起搏器失夺获 ○ 原因
• 导线脱位
• 导线成熟 • 绝缘层破损 • 导体断裂 • 穿孔 • 代谢/组织因素 • “太低”的输出 • 电池耗竭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起搏器失夺获 ○ 导线成熟 • 使用激素洗脱导线较少见,但仍有发生 • 在使用激素洗脱导线之前较常见,于植入后数周 至数月发生 • 现在通常发生较晚,与药物和自身疾病有关 ◦ 起搏的ECG无改变 ◦ 稳定的导线X线影像位置 ◦ 正常起搏阻抗
• 除颤贴片和临时起搏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5% 最常见并发症 •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抵克力得和其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术中彻底止血,应坚持凝血酶原时间接近正常时才做手术(INR<2.0)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术,还会增加感染的 危险 • 晚期可出现皮肤损蚀和脉冲发生器移位,常常是手术所做囊袋不合适引起 • 如果起搏器置入术中操作仔细,囊袋合适,则可减少此类并发症
和心包填塞。 • 穿孔高危人群:MI,心肌病,老年女性,抗凝剂等。 • 穿孔高危部位:右房游离壁,右室心尖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诊断金标准:B超和CT。 • 处理方法:
• 如果患者有轻度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持续性心肌穿孔,可以严密观察 。
• 若症状和体征在24-48h内减轻,则不必调整导线位置 • 如果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都提示心包填塞,则应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 • 心外科保护下 导线再定位。 • 开胸手术。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过度感知 ○ 心室肌电干扰导致起搏抑制
程控参数 模式……………………………………VVI 基本频率………………………………70 ppm 心室感知配置…………………………单极 心室感知灵敏度…………….………..2.0 mV
●知识回顾Know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绝缘层破损 ○ 造成电流的回路改变,导致到达心脏的能量为阈下 刺激 ○ 主要出现在双极同轴导线,发生于术后数月至数年 ○ 通常与以下情况有关 • 缝合套管太紧 • 肋骨/锁骨挤压
外绝缘层
外线圈 (阳极)
内绝缘层
内线圈 (阴极 )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绝缘层破损 ○ 诊断 • 导线阻抗显著下降 • 可能需要激惹动作来 揭示该问题 • 胸部X线见导线残缺 ○ 处理方法 • 单极配置(临时) • 更换导线
重新放置后
起搏的QRS波群为RBBB图形,说明 导线位于左室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血栓形成 •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肢轻度水肿、疼痛和沉重感 • 处理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上肢、静脉注射肝素等 ,华法林口服3-6月。 • 但对于受累严重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其他的介入治疗。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1. 导线脱位 2. 气胸或血气胸 3. 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 4. 心律失常 5.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6. 疼痛 7. 起搏导线误植入心室 8. 血栓形成
9. 接口松动 10. 导线损伤 11. 皮肤粘连 12. 皮肤溃破 13. 感染 14. 残留的废弃导线 15. 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syndrome) • 起搏器患者有意或无意地触弄脉冲发生器,可致起搏器转位、导线扭曲,最终断裂 或脱位 • 脉冲发生器通常不受损害 • 当起搏器放置于过于松弛的囊袋内时,常常发生摆弄综合征
胸部X线下显示摆弄综合征
Markewitz & Hemmer, Manual of Pacemaker Therapy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 起搏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 和导线必须取出,另选清 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 系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 位进行改造,扩大囊袋, 修复皮肤使之满意覆盖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感染 并发症之最! ○ 感染发生率应在2%以下 ○ 认真注意手术中每一细节和无菌操作 对于避免感染至关重要 ○ 多数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和未用抗 生素的患者相比,感染发生率无差别 ○ 术中用抗生素溶液冲洗囊袋有助于预 防感染
胸部X线诊断穿孔
Furman, A Practice of Cardiac Pacing, Futura, 1990 (3rd Ed)
Courtesy - Dr. Mark Myers
开胸手术修复穿孔
心包 覆盖心外膜 的脂肪层
Courtesy – H. Rahn – October 2004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导线断裂
○ 诊断
• 起搏阻抗非常高 • 胸部X线检查 ○ 处理方法 • 程控为单极(如
果为双极导线) • 更换导线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 导线断裂病例
○ 双极导线阻抗1650 Ω
○ 心室夺获阈值6.5V
○ 胸部X线:心室导 线断裂(肋骨-锁 骨挤压)
程控参数 模式………………………………………VVI 基本频率………………………………....60 pp m 心室感知灵敏度……………………........2.0 m V 心室感知配置……………………………双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