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
初三专题复习(第二轮)
![初三专题复习(第二轮)](https://img.taocdn.com/s3/m/41c591dcc1c708a1284a44aa.png)
初三政治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热点重点)一、一国两制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台湾、西藏、新疆问题)1、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面临的三大任务是什么?完成祖国统一,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我国面临的迫切任务是什么?促进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沟通,创造条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解决台湾问题(祖国统一问题)的最佳方式(或基本方针)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5、实行“一国两制”有何意义?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富强;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同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行为做斗争。
6、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应对?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这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持高度警惕,严防他们的一切颠覆活动。
7、我国的民族关系怎样,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8、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采取什么样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内容。
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对这些地区的发展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例题:陈水扁所谓的“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用“公民投票”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的讲话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遭到两岸人民的坚决反对?(为什么任何“台独”都是徒劳的?)⑴实质:是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阻挠中国的统一,分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来。
初三政治备考知识:推进两岸和平建设
![初三政治备考知识:推进两岸和平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5bd01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a.png)
初三政治备考知识:推进两岸和平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和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推进两岸和平建设》的备考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会给你带来有用的帮助。
初三政治备考知识:推进两岸和平建设中国的统一取决于自身的发展,近十年,中国统一的基本条件还不成熟,台湾岛内的政治形势也依旧会错综复杂。
随着国民党上台,两岸各方面交流加深,只有当两岸经贸,文化,生活三个大方面高度融合后,中国才能形成统一的绝对有利条件。
首先,高度发展的经济,会产生经济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新局面,形成了共同依赖于大中华经济圈的密切关系,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届时台商在发挥推进祖国统一的力量将不容小觑;其次,中华文化永远是两岸的向心力,促进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交流,巩固中华文化,是中国未来能否取得台湾民心的重中之重。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三国时,吴国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2)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3)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4)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5)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6)清朝康熙帝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需坚持什么原则?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一个中国原则。
这是两岸交流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3.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应该怎么办?(1)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祖国的行径,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
(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
![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52ae2d67ec102de2bd8922.png)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台湾问题”为载体,进行政、史综合复习,使学生形成对台湾问题的整体认识。
同时,以“台湾问题”为中心整合教材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政治测试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提问与讨论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注重知识迁移训练,磨合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及其正确性[教学难点]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识,解决此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及青少年学生对“台湾问题”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作为[教学方法]依托多媒体平台,启发、讨论,讲练相结合[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复习〉(课件显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国有殇”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师:台湾隔海峡与祖国大陆的分离,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台湾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台湾问题”专题复习(板书)〈知识整合〉(课件显示)材料一:2000年,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陈水扁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
他不断鼓噪为“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强行撕裂台湾社会,恶意扭曲台湾民意,肆意煽动仇视大陆、“对抗中国”,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将两岸关系推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这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是在走向“台独”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知识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4da70e6edb6f1aff001f9e.png)
遭殃。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
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 最普遍的愿望。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
杂多变,未来一个时期又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期,我
(2)“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
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 机制。 (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
识”、反对“台独”。
5.两岸交流合作的原因和意义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
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 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2)“人不走不亲”,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 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 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单元Βιβλιοθήκη 和谐与梦想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二框 维护祖国统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解读漫画和材料,认识分裂的危害以及反对分裂的 要求;结合港澳回归的事实及发展,了解“一国两制”
的含义,识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的政治基础。 2.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培养识图、解图能力以及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政治知识点之祖国统一整理
![初中政治知识点之祖国统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1e07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c.png)
初中政治知识点之祖国统一整理中考像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道坎,无论成败与否,我认为此刻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总结中考的得与失,以便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迈好每一个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政治知识点之祖国统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政治知识点之祖国统一1.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1)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中考政治知识点之民族团结1.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援助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①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③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2.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1)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人力、物力的支持;(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中学生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1)树立维护民族团结意识;(2)向人们大力宣传维护民族团结的知识和重要性;(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4)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5)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4.民族常识:我国5个自治区的建立时间: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最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跳花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裕固族的剪马鬃。
中考政治知识点之文化建设1.中华文化:(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03)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03)](https://img.taocdn.com/s3/m/6ac6bfe29b89680203d82560.png)
初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03)课题:陈云林访台海峡两岸“直航”和“大三通”的实现授课时间:2009年___月___日时政背景1、2008年11月3日-7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七十四人的代表团访问了台湾,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于11月4日胜利举行。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4日下午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将正式实现,使两岸同胞渴望了30年之久的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变为现实,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合作开辟便捷的路径,从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共同出席了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记者会,大陆赠送的是除了大熊猫“团团”、“圆圆”外,还有珙桐树,而台湾方面赠送的是长鬃山羊和梅花鹿。
不断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次两会在台北举行会谈,成为了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协商进程的持续、成果的累积,将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
知识点链接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统一的义务;2、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3、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坚持“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考点链接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国策(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策略):一国两制。
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和总政策(基本方针或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两岸关系的前提):一个中国原则。
2.解决台湾问题主要障碍(台湾问题不能解决的根源,台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的重要原因,阻挠台湾回归的因素):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制造台独言行。
(若材料中只有台独,则不利因素只是岛内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3.陈水扁台独分子提出什么新的台独言行?一边一国;台湾法理台独;去中国化;入联公投等等4.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1)有利条件:A、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来指导。
中考历史 台湾问题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教案
![中考历史 台湾问题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e25bf33687e21ae45a91f.png)
“某某问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掌握某某与祖国大陆分离与回归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了解某某问题的由来,掌握有关史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自主合作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程序:一、播放视频《望大陆》(灯片2)导入新课:大家听过这首歌吗?这是是电视剧《原乡》的主题曲《望大陆》。
大家听了有什么感受?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写下的。
于先生晚年羁留某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未能如愿。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于老与大陆亲人隔绝的?是因为某某与大陆的分离。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某某问题。
二、课堂探究(复习导入探究)首先请大家复习一下,有哪些史实可以证明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主题一)(灯片3)(一)血脉相连——某某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某某)开始了大陆与某某的大规模交往;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某某);3、1684年,清朝设某某府,隶属某某省。
(灯片4)(教师小结过渡)以上史实证明:某某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和平、统一是两岸交往的主流,但是主流之中也有着不和谐的音符,某某与大陆曾有过几次分离。
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材料。
(多媒体出示材料题)(灯片5、6、7)材料一:某某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X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某某。
”材料三:材料三:……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比如满洲、某某及澎湖群岛,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材料四:诗人余光中《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历史中考总复习之热点:台湾问题
![历史中考总复习之热点: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d6575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e.png)
重点难点问题讲解 1、台湾问题的由来: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2)19世纪六七⼗年代,美⽇⼊侵台湾;19世纪⼋⼗年代,中法战争中法国⼊侵台湾,台湾军务⼤⾂刘铭传率军抵抗。
(3)1895年,甲午中⽇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本。
(4)1943年底,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国际社会公认台湾等属于中国领⼟。
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的精神。
(5)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集团的残余势⼒逃亡到台湾。
(7)美国政府⼲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驶⼊台湾海峡,阻⽌⼈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8)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国两制”的原则。
2、中共三代领导⼈的对台⽅针: (1)中共第⼀代领导⼈的对台⽅针:①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陆的统⼀,作为神圣的任务,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了争取⽤和平⽅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中共第⼆代领导⼈的对台⽅针:①改⾰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了和平统⼀祖国的⼤政⽅针。
②不久,在邓⼩平提出“⼀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国两制”的对台基本⽅针,并采取了⼀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业。
(3)中共第三代领导⼈的对台⽅针: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进程的对台⼋项主张。
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进程的指导思想。
3、改⾰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业? A.1979年,⼈民解放军停⽌炮击⾦门、马祖。
B.1987年,台湾开放台湾居民赴⼤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化等⽅⾯的交流。
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陆“海协会”达成“九⼆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个中国原则”。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反分裂国家法》素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反分裂国家法》素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9352d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7.png)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反分裂国家
法》素材新人教版
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四条: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六条: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第七条: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第十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预测台湾和平发展(含答案)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预测台湾和平发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6e2ebd240c844769eaee7c.png)
2019中考时政热点台湾和平发展材料:《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2019 年 1 月 2 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
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这是 70 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
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核心观点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4.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命题设问1.“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信心来自哪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④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⑤国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并在香港和澳门取得了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中考政治复习 坚持和平协议 促进两岸统一
![中考政治复习 坚持和平协议 促进两岸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5f4121b1ec3a87c24028c484.png)
中考政治复习坚持和平协议促进两岸统一一、热点材料:1、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闰协议,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
2、以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为标志,两岸交流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风雨历程。
20年来,两岸交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
虽然陈水扁当局仍在推行“台独”分裂政策,但这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无法阻挡两岸交流的发展大势。
————————2007年20期《半月谈》3、2007年7月20日,一场跨越台湾海峡、行程3000公里的“爱心接力”从北京首都机场启程。
来自江苏的杭彬女士和湖南的小艳,把自己的“生命礼物”——骨髓捐献给台湾,用于挽救两位台湾同胞的生命。
由于X光扫描会影响造血干细胞,首都机场安检部门特批造血干细胞储运箱直接过关。
这些救命的造血干细胞将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台北荣民医院的医务人员连夜待命,延续此次跨越海崃的爱心接力。
4、第六十二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9月19日举行首次会议,拒绝将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所谓“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列入联大议程。
这是自1993年以来,联大总务委员会连续第十五次明确拒绝所谓涉台提案。
二、中考预测台湾问题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它常以选择、简答、温画、材料分析与活动探究等题型出现。
而2008年台湾又将实现“两选”,台湾当局图谋“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台独”分裂行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又在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和平协议”新提法,成为外界迅速关注的亮点。
学习本热点内容要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做到热点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解释现实问题。
三、考点链接: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全体中国人民的内容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外部势力的干涉,更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分裂国家。
通用最新的九年级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预测两岸和平发展助推民族伟大复兴梦
![通用最新的九年级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预测两岸和平发展助推民族伟大复兴梦](https://img.taocdn.com/s3/m/42022bcfe518964bce847c67.png)
2019时政热点预测:两岸和平发展助推民族伟大复兴梦热点材料材料一:2019年4月23日,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二阶段活动开启,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交流会在成都举行,400多名海峡两岸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商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大计。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经济合作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通信学会、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承办,旨在大力引进台湾半导体产业高端技术和领军人才,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活动采取“1+3”模式,除举办“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交流会”1个主体活动和省领导会见重要参会嘉宾外,还将举办“开启5G数字四川助力万亿产业腾飞高端对话会”、“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推介会”3项专题活动。
同时,还将开展“5G数字四川”场景展示与体验,组织企业赴相关市(州)、园区考察。
材料二:2019年4月25日上午,南安市举行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
从会上获悉,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福建省曲艺家协会、《曲艺》杂志社、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承办,南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协办,将于2019年9月11日至14日在福建省南安市举办。
材料三.2018年6月6日,第十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汪洋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进行交往的基础和条件。
只要做到这一点,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
“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
2019届中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四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2019届中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四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https://img.taocdn.com/s3/m/c411bdd204a1b0717ed5dd2f.png)
专题四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一、对国共关系的认识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
“合则两利”: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后,台湾和香港、澳门的区别在于: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香港问题1、香港问题的由来(1)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2)186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标志着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3、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后,使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政治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要点
![政治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07267d7fd5360cba1adbb6.png)
九年级政治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专题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维护民族团结】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针对台独分子的行径,为维护国家统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积极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行作斗争。
3、如何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A、公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青少年要树立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B、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C、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树立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积极为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专题二【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国家的要求:1.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就必须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4.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对我们中学生的要求:1.珍惜学习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提高自身素质;2.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3.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业技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贡献。
思想品德材料题
![思想品德材料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e8e118964bcf84b9d57ba0.png)
九年级思想品德3-8课资料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台湾问题:1,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针.答: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 立场是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何重大意义?答:以法制"独",落实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反"台独"斗争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利于维护维护台海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等.3,例举台独活动:陈水扁进行公投立宪,"台湾正名",去中国化运动等4.台独活动的实质: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5.例举维护统一的积极活动:台商包机,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连战破冰之旅,宋楚瑜搭桥之行等6.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答:有利条件:①有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②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经验.③有中国共产党的的正确领导.④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⑤有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和的支持.⑥有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要答出三点就可以)不利因素:①外国势力的干涉.②"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7.台独"公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分裂祖国,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实事已经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识8.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两岸各方应该怎么办?答: 国家: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努力,尽量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发展是硬道理,要紧紧抓住发展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统一.两岸民众: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向往和平的民愿形成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暖流,尽快消融海峡之间的"坚冰"。
初三政治复习专题复习五:台湾问题
![初三政治复习专题复习五: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b90556b52acfc789ebc9d0.png)
专题复习五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分裂,依法维护祖国统一【一、时政热点:】1、连、宋、郁的大陆行:2005年4·26—5·3日,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访问团到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
5·5—14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
7·6—13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参访大陆。
同属台湾政坛的泛蓝阵营的三党领导人分别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举行正式会谈,达成多项共识和意愿。
在会见时都强调,两岸同胞要共同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共同努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赠送台湾大熊猫取名团团、圆圆;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正式公布了赠台大熊猫的乳名为团团、圆圆。
在此之前,海内外有近亿华人通过各种方式为大熊猫取名。
3、陈水扁的最新分裂言行。
陈水扁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
4、反分裂国家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经过表决,决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
在3月14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2、2005年7月16日,(马英九)当选为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5、2005年5月15日,连、宋大陆行后首批台湾(水果)进入大陆6、2005年6月10日,大陆为台湾建造的一一艘现代巨轮(中华和平)号交船下水。
7、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二、热点与考点的联系点】1、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其中包括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不被侵犯,维护政权统一,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九年级政治下学期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
![九年级政治下学期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ffdd4142be23482fb4da4c18.png)
课题: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一、教学设想1、本课是复习课,本人依据了考试说明,结合时政热点设计这个课时,目的在于突出政治、时事不分家的特点,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2、这个课时在设计的时候采取了几个环节:第一,通过歌曲和图片导入,以此感染学生。
第二,本课时导入视频,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关注时事,提高政治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的理解:1、“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2、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运用: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三、重点难点结合时政热点,分析台湾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政治敏锐力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内容(歌曲导入)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本课分为四个环节:理论复习、历史回望、聚焦台湾、挑战考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复习知识点的简单回顾统一台湾的最佳方式:。
(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和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在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和,长期不变。
(2)实施“一国两制”的意义第二部分历史回望了解:1、香港、澳门问题的形成:2、回归的过程:3、回归的意义:思考:1、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人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
2、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及回归后的繁荣说明了什么?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聚焦台湾台湾(1)了解台湾的历史提问:中国历史上最早到达台湾的记载是什么时候?(教师总结)三国时(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去夷洲(章安)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1662年(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被日本割占达50 年之久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49年蒋介石战败,逃亡台湾,使台湾人为地与大陆分隔,两岸痛苦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2)了解海峡两岸现状同学们自己说一说对海峡两岸现状的了解然后导入视频新闻让学生理解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坚持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初三复习提纲(老版本)
![初三复习提纲(老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e210abfa8762caaedc33d410.png)
初三复习提纲(一)、关于祖国统一问题: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2、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和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什么要反对台独?)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5、陈水扁提出的“四要一没有”的实质是什么?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6、陈水扁提出的“四要一没有”的危害?阻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危机台海地区的和平;既不利于大陆的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7、针对“台独”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针对国外干涉行为和“渐进式台独”我们该如何做?)(国家、青少年)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任何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言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
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认真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8、大力发展大陆与台湾之间“三通”有何重要意义?使两岸人民日益接近,使两岸关系走向开放、接触、合作互利,有利于两岸人民互相了解,降低敌意,消除隔阂,增进共识。
有利于大陆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9、就两岸问题,请你对台湾同胞说几句话?两岸本同根,携手共繁荣;炎黄子孙不忘本,海峡两岸一家亲;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10、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正确方针的实施;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的普遍认同。
九年级政治专题训练之一--------台湾问题
![九年级政治专题训练之一--------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f109144b35eefdc8d33354.png)
九年级政治专题训练之一--------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认识
“台湾”名称的由来
夷州(汉代)→夷州(三国)→流求、流球(隋朝至元朝)→小流球(明朝)
1683 年康熙二十二年,清统一台湾,1684 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台湾”正式被政府命名。
1885 年中法战争后台湾升为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这一切说明台湾名字的演变是与两岸关系不断密切分不开的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到了近代,历史原因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宗同祖、血水相融的骨肉之情并没有改变。
陈水扁一意孤行,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注定要失败的。
由此可见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幺?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基本方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3)政府态度:(四个决不)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台湾问题”为载体,进行政、史综合复习,使学生形成对台湾问题的整体认识。
同时,以“台湾问题”为中心整合教材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政治测试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提问与讨论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注重知识迁移训练,磨合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及其正确性[教学难点]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识,解决此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及青少年学生对“台湾问题”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作为[教学方法]依托多媒体平台,启发、讨论,讲练相结合[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复习〉(课件显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国有殇”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师:台湾隔海峡与祖国大陆的分离,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台湾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台湾问题”专题复习(板书)〈知识整合〉(课件显示)材料一:2000年,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陈水扁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
他不断鼓噪为“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强行撕裂台湾社会,恶意扭曲台湾民意,肆意煽动仇视大陆、“对抗中国”,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将两岸关系推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这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是在走向“台独”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
材料三:2005年5月25日,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再次拒绝将少数国家和地区提出的“台湾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议题列入大会的议程。
这是世界卫生大会自1997年以来第九次拒绝涉台提案。
师:“台独”主张既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也不符合基本历史事实。
台湾是中国领土,证据何在?请同学们从历史角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生:(讨论后发表见解)师:归纳如下一、以史为证:台湾属于中国(板书)(课件显示)1.台湾自古属于中国。
①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开拓定居之地。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②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等,率领一万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吴国的丹阳太守根据将士的见闻,写了《临海水土志》一书。
(课件显示)2.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
①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名叫“巡检司”。
②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③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④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课件显示)3.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①1661~1662年,郑成功率领舰队进攻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②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北京“公车上书”,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反对割台。
一直到1945年,台湾人民始终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课件显示)4.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
①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②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③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④截止2004年6月,先后与我国建交的166个国家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师:二战后,台湾在法律上和事实上属于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是因为什么呢?生:(思考回答)二、“台湾问题”的由来(板书)教师讲解:1946年,以蒋介石为首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支持,发动反人民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由于美国政府的支持,造成了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新中国诞生后,当时的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孤立、遏制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
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了台湾海峡。
由此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障碍。
师:“台湾问题”不能永久搁置下去,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前后相继,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办法。
三、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方针、政策(板书)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些处理“台湾问题”的主张?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课件显示)政策演变:①早在1956年,党和政府就号召全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
②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解决台湾问题。
③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④1983年6月,邓小平详细谈到了大陆和台湾统一的六条设想,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⑤1993年9月,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台湾和中国》统一白皮书,再次重申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⑥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⑦2005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联组会上强调指出,我们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⑧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这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师:不管政策怎么演变,但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点是一贯的,相承的。
请问同学们有哪些?生:(思考回答)师:归纳总结1.基本原则:一个中国(板书)师: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板书)师:“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温习知识)3.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板书)师:为什么?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并归纳:“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了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4.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的立场(板书)提问:“台独”分裂活动的危害性是什么?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并归纳:“台独”分裂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严重威胁着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师:台湾和大陆同胞是“骨肉亲情,血浓于水”,50多年的分离,并没有阻断两岸同胞的交往、交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下面我们一起去追踪时事,去了解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
〈时事追踪〉四、近年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板书)(课件显示)师生一起感知:①2005年1月15日,海峡两岸代表在澳门就台商春节包机之事进行了协商,达成了“直接,双向、对飞、多点、双向载客、不中停第三地”等7项决议。
1月29日至2月20日,两岸班机经过香港飞行航情报区而对飞。
实现了大陆客机56年来首次直飞台湾,这是两岸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②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参观访问③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正式访问大陆④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⑤胡锦涛会见新党访问团⑥胡锦涛电贺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⑦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⑧亿万同胞选出赠台大熊猫乳名⑨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圆满结束师:对近年来两岸的交流与互动,你怎么看?特别是对连战、宋楚瑜、郁慕明大陆参访活动,你的认识是什么?生:(思考回答)师:归纳:(课件显示)①有利于遏制企图分裂祖国的势力。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④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
⑤有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⑥说明实现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球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⑦有利于在台湾早日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
师:交流、合作、谈判、统一,是双赢之路;“台独”意味着战争,没有出路。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青少年也义不容辞。
那么青少年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统一呢?生:(讨论)师:归纳〈勇担责任,捍卫统一〉五、青少年应如何做(板书)(课件显示)1.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光荣义务。
2.要坚决反对“台独”,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的一切言行作斗争。
3.要宣传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促进两岸交流。
4.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演练平台〉材料一:大陆赠台的两只大熊猫亮相后,各界对“给赠台大熊猫征集乳名活动”反响十分热烈,港澳台以及海外同胞也积极参与,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来信等方式给赠台大熊猫起名。
据统计仅通过登录新浪网参与征集的网友就高达397679人。
材料二:2006年春节晚会揭晓了我国赠台大熊猫征名情况,结果“团团”、“圆圆”被海峡两岸人民广泛认同。
1.请你说一说为什么广大海峡两岸人民对这个名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