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关系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拟人

如何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拟人

如何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拟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语文课文作为语言的载体,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课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拟人,并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一、比喻在语文课文中的应用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来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

在语文课文中,比喻可以使作者的观点或描述更加鲜明、生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意蕴。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追求意义的一致性。

比如,课文中的“他像一只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就是一个比喻。

通过将他的行为与猴子的动作进行类比,作者在读者的心智中勾勒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画面。

二、拟人在语文课文中的应用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特征和感情。

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增加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在语文课文中,拟人常用于对自然界和抽象概念的描写。

比如,课文中的“树木争相开花”就是一个拟人的运用。

通过赋予树木开花的行为,作者使得读者对树木的生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理解比喻与拟人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拟人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理解比喻和拟人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通过与读者熟悉和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更易于理解;而拟人则能让无生命的事物具备形象特征和感情,使其更具生命力。

其次,比喻和拟人可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比喻可以唤起读者对其他事物的联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而拟人则能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加阅读的乐趣和情感共鸣。

最后,比喻和拟人可以加深作者的感情表达。

通过精心的用词和形象的描述,比喻和拟人可以让作者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表达出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课文中的比喻与拟人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教学设计

《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教学设计

《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比喻和拟人及其运用的正确与错误;2.体会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的不同;3.运用比喻和拟人造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准确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体会它们表达效果的不同。

难点: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随着我们所学知识难度的增加,最近有好些同学来找老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原来大家被比喻句和拟人句这对好兄弟捉弄了,总是分不清他俩谁是谁。

那么今天大家快和老师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吧。

出示例题: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1.小鸟在枝头放声欢唱。

()2.小鸟的叫声就像一曲动听的歌谣。

()(二)新授要分清楚比喻句和拟人句,就要先弄清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1.理解比喻句(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比喻句的基本结构比喻句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就是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常见:像、好像、就像、如、犹如、仿佛……喻体:就是打比方的事物。

(3)判断方法——“三看二比法”一看:本体一比:本体和喻体本质是否相同三看二看:比喻词二比三看:喻体二比:本体和喻体是否有相似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本质不能相同,但两者间要有相似点。

(4)例句分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比喻)分析:这个句子的本体是浪潮,比喻词是犹如,喻体是白色战马。

本体是水,喻体是动物,它们的本质不同,但对比可发现浪潮和白色战马不仅颜色相似,而且运动时气势都很恢弘。

所以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比喻句。

2.理解拟人句(1)什么是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拟人句的特点①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弄清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关系

弄清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关系

弄清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关系比喻、拟人与联想之间内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比喻”、“拟人”,什么是“联想”。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两个不同类别的事物,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它们之间便能够构成比喻。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局部组成。

如《海滨小城》中的“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榕树”是本体,“绿绒大伞”是喻体,“像”比喻词。

另外,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之分。

拟人,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

如《花潮》中的“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联想,是一种写作方法,它是由实在的事物引出来的,写实在事物的时候加上联想,往往更加深刻,更能感动人。

联想一般是用“仿佛”、“好像”、“他想”等一类的词引出来的。

其次要弄清楚比喻、拟人和联想的关系。

比喻句的喻体局部都属于联想,但联想不一定是比喻。

如:“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中的“像一面镜子”是联想也是比喻。

而“盲姑娘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仿佛看见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联想却不是比喻。

一般情况下,比喻句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本体和喻体;二是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别的东西;三是本体和喻体一定有点相同之处。

而联想不一定具备这些条件,只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而是由事物引起的想象就属于联想。

第二,同样拟人都是联想,但联想却不一定是拟人。

如:“山在欢呼,水在笑。

”“欢呼”、“笑”就是由“山”和“水”的声音引起的联想。

但是,“看着发下来试卷上的79分,她想:要是再认真一点,多考一分就‘红分’了。

”“她想”后面的是联想,不是拟人。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修辞方法不只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4、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三、夸张:1、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2、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3、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4、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四、排比:1、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2、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3、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4、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五、对偶:1、什么是对偶又叫对仗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2、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3、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4、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六、借代:1、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2、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3、典型句子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七、反问:1、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反问是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2、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3、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八、设问:1、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2、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3、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4、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九、对比:1、什么是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2、判断要点: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3、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十、反复:1、什么是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2、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十一、双关:1、什么是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2、例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就是双关的手法;十二、引用:1、什么是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2、引用的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3、例如: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十三、反语:1、什么是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直白将就是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3、例如: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十四、联想:1、什么是联想也就是想象;2、联想的作用使事物生动化;3、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十五、通感:1、什么是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2、通感的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3、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十六、顶真:1、什么是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2、顶真的作用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3、例如: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十七、互文1、什么是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2、互文的作用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3、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十八、回环1、什么是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2、回环的作用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3、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星岛港迎港岛星;。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拟人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拟人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帮助作者传递出更加深刻的信息。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和拟人是两种常见且广泛运用的手法。

本文将对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一、比喻的解析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的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比喻,作者可以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比喻可以分为直接比喻和隐喻。

直接比喻是明示地用一个事物来描述另一个事物,而隐喻则是通过暗示和联想来进行表达。

比喻的应用可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加深读者的感受。

比如,在诗歌中,作者可以用"月亮如一个银盘"来比喻月亮的圆润明亮;在小说中,可以使用"他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来描绘一个狡诈的角色。

二、拟人的解析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给非人类的事物以人类的特征和行为,拟人可以让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

拟人经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寓言、童话和诗歌等文体。

通过将自然界的事物或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作者可以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感情共鸣。

例如,可以用"风呼啸着从山间穿过"来形容风的声音,使读者感受到风的狂暴和威力。

拟人也可以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如"时间悄悄地溜走",使时间具象化为一个具有偷偷溜走行为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流逝感受。

总结: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重要的两种。

通过比喻,作者能够通过类比的方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

而通过拟人,作者可以将非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

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作者灵活运用,结合作品的主题和目的,选取适合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进行表达。

写作文时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

写作文时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

写作文时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性,还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分析比喻和拟人在写作文中的运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例子。

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一个复杂的事物与读者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使得读者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

比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比较,也可以是隐喻或暗示。

首先,要灵活运用比喻,我们需要对所要比喻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我们可以找到那些与所要比喻的事物在某种特征或方面上相似的对象或现象。

比如,当我们想要描述一片美丽的花海时,可以用“彩虹般的花海”来进行比喻,将花海与彩虹进行类比,以突出其多彩和绚丽的特点。

其次,要注意比喻的语言表达。

一个好的比喻应该具有形象生动、准确恰当、富有感染力等特点。

比如,在描写一个勤奋的学生时,可以写道:“她是班级里的小蜜蜂,时刻忙碌着采集知识的花蜜,不停地飞舞在书海中。

”通过将学生比喻为小蜜蜂,可以形象地表达出她勤奋学习的特点,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学生的努力和活力。

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思维和行为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我们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运用拟人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要拟人的对象,并思考它可以具备的人类特征或行为。

然后,通过描写和叙述,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比如,在描写夜晚的景色时,可以写道:“夜晚悄悄地降临,星星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点亮了黑暗的天空。

”通过将星星比拟为害羞的小姑娘,可以增添夜晚的神秘和美丽,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和喜爱之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升写作的效果。

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精准和凝练。

通过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副词和修饰词,可以使比喻和拟人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以及拟物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

拟人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以及拟物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

拟人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以及拟物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一、拟人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1. 语义表达方式不同:- 拟人化是一种通过将人类特性赋予非人的事物或概念来进行语义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类的思维、感觉、行为等特征。

- 比喻是一种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用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更具表现力地描述某个概念。

2. 所涉及的对象不同:- 拟人化主要涉及非人类事物或概念,如动物、自然景物、抽象概念等。

- 比喻可以涉及各种不同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人类、动物、自然景物、抽象概念等。

3. 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差别:- 拟人化是一种直接的语义表达方式,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类特性的方式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 比喻是一种间接的语义表达方式,通过建立两个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来传递隐含的意义。

二、拟物化与比喻的区分要点:1. 比喻是一种语义的映射关系,而拟物化是一种语义的转换关系。

- 比喻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来让一个事物扮演另一个事物的角色。

- 拟物化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成另一种事物或概念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使其具备了新的特征或形态。

2. 比喻更注重直观性和形象感,而拟物化更注重内涵的转化和抽象的表达。

- 比喻常用于对抽象概念的描述,通过将其与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使之更具形象感和直观性。

- 拟物化通常更多用于创作中,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成另一种事物或概念,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

3. 比喻的隐喻性更强,拟物化的转换性更强。

- 比喻常常需要读者自行推理或联想,隐含着一定的比较和暗示,使句子具有多种解读可能。

- 拟物化则是明确将一个事物或概念转化成另一种事物或概念,表达出了特定的意义或形象。

总结起来,拟人化是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类特征来进行语义表达的修辞手法,而比喻是通过建立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来实现语义表达的修辞手法。

联想修辞手法

联想修辞手法

联想修辞手法联想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进行联想,以达到表达和传达作者观点的目的。

它通过将某个事物比喻为另一个事物,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隐喻化的表达,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联想修辞手法。

1. 比喻比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联系,将一个事物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

比如,“他是一只吃苦耐劳的蜜蜂”中的“吃苦耐劳的蜜蜂”就是对“他”进行的比喻,通过将“他”和“蜜蜂”进行类比,来强调他的勤奋和努力。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使之具有生命化的表现。

比如,“太阳灿灿地微笑着”中的“微笑着”就是对太阳进行拟人,通过将太阳赋予微笑的行为,产生了阳光明媚的形象。

3. 借代借代是用代词或其他词汇替代特定的事物,以达到隐喻化的目的。

比如,“皇宫中居住着一位权势滔天的国王”中的“一位权势滔天的国王”就是对皇宫中的国王进行的借代,通过使用“一位”和“国王”来代替具体的国王的姓名,以暗示国王的威严和权威。

4. 对偶对偶是通过平衡和对比两个相似或相反的词语或短语,以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和相关性。

比如,“坚强而脆弱,无价而寻常”中的“坚强而脆弱”和“无价而寻常”就是对偶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来突显这些事物的特点。

5. 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比如,“她心灵手巧,勤劳能干,乐善好施。

”中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和“乐善好施”就是排比的表达方式,通过重复使用这些形容词,来强调描述对象的多个方面。

总的来说,联想修辞手法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联想和比较,以传递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它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增强读者的联想力和理解力,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联想修辞手法,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浅析比喻与拟人

浅析比喻与拟人

浅析比喻与拟人作者:周玥池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种种优化语言的固定模式,也称“修辞格”、“修辞方式”和“修辞格式”,是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言而构成特有模式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

《修辞学发凡》中也有提到:“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作为积极的修辞手段,辞格在文艺语体中使用频率最高,对文艺语体的生动性、具体形象性、情感性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掌握这两种辞格的具体用法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用语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关键词:比喻;拟人;区别;修辞的优点一、比喻(一)比喻的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王希杰在其著作《汉语修辞学》中就说到:“比喻,又叫譬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之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荀子·非十二子》中也说道:“辩说譬喻,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说。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这是构成比喻的要素。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他们之间某些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二)比喻的类型比喻的基本类型根据基本要素的不同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大类。

⒈明喻明喻就是指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中间常用如、像、似、仿佛、犹如、好比、好像、等比喻词。

例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这句话中,“鲁迅的杂文”是“本体”,而“匕首、投枪”是“喻体”,“像”是联系二者的“喻词”。

⒉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指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是、似、变成、成为等比喻词。

例如“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这句话中,“东西长安街”是“本体”,“大海”是“喻体”,而“成了”是“喻词”。

注:明喻和暗喻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但又时常容易弄混淆,因此,再是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与拟人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与拟人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与拟人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形式,它们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描写,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使文本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比喻和拟人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一、比喻的定义与特点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加强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法。

它常常将一个较为熟悉的事物作为比喻源,来描绘一个较为陌生或抽象的事物,通过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动形象:比喻通过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与所要表达的对象进行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直观形象,增强阅读的视觉感受。

2. 激发联想:比喻往往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激发读者的联想,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要表达的意思。

3. 艺术性强:比喻的使用能够提升文本的艺术性,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韵味。

4. 表达抽象概念:比喻常常被用来描绘抽象的概念,使得这些概念具体化,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感受。

二、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文学体裁。

下面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例子一:《红楼梦》中的比喻“宝玉觉得太好,怕是一个黑色的大沙坑,站不住,一阵眩晕。

”这里作者通过将宝玉的内心感受比喻为一个黑色的大沙坑,生动地描绘了宝玉内心的不安和眩晕的感觉。

例子二:《西游记》中的比喻“这一声如冬雷震,彼一声如春雷动。

”这里作者通过将两个不同季节的雷声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两个声音的不同程度和强烈感受。

例子三:《哈利·波特》系列中的拟人“长耳朵嘴,你唯一的弱点是拿长耳朵当成你勇敢的象征。

”这里作者通过赋予长耳朵嘴拟人化的特征,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三、拟人的定义与特点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或抽象概念人格化的修辞手法。

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使其具备了生命和意识,能够与人类进行情感和行为上的交流。

拟人对中小学生的意义

拟人对中小学生的意义

拟人对中小学生的意义
对小学生来说就会出现有人说是比喻,有人说是拟人的情况。

我们老师虽然都知道这是比喻拟人兼有的“比拟”。

(比拟也是比喻的一种,比拟分为拟物和拟人两种,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因为这两种事物之间都有某种相似之处。

)比喻和拟人的界限有时确实不好划分,对小学生来说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和混乱。

其实无论是比喻还是拟人,说白了都是靠大脑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如果非要划分清楚一些,我认为与其叫“比喻和拟人”,不如称其为“形象联想”较为恰当。

比如,白杨树粗壮高大,非常茂盛,树枝像剑一样直插云霄。

这里把“树枝”说成“像剑一样”,联想的很形象,属于“形象联想”,我们可以把这种“某物像某物”统称为“形象联想”的“物化联想”。

当然,“比喻和拟人”还是要学的,特别是公立学校里是不得不讲的。

“物化联想和生命化联想”的叫法只是在作文的应用中相比“比喻和拟人”对小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些,更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修辞效果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修辞效果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修辞效果比喻句的修辞效果比喻句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类比和联想,将一个事物的特点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达到丰富表达的目的。

比喻句常常用来创造视觉和感官上的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的意义。

1. 增强表达力比喻句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比如:“他的声音像一阵春风,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里将声音与春风作比,使得读者可以通过对春风的感受来理解作者对声音的描绘,增加了情感共鸣。

2. 形象化描述比喻句通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她的微笑如同阳光洒落在大地上,温暖宽广。

”这里将微笑与阳光作比,使得读者可以用阳光洒落在大地上的形象来想象微笑的美好,增强了读者对文本的感知。

拟人句的修辞效果拟人句是将人的属性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拥有思维、感情和行为等人类特征的修辞手法。

拟人句可以赋予事物生命,增加文本的情感色彩和戏剧性。

1. 增添戏剧性拟人句可以使文本更加戏剧化,增强叙述的效果。

比如:“大海怒吼着冲击着岸边的礁石。

”这里将大海拟人化,使得读者可以有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增加了文本的戏剧性。

2. 增强情感共鸣拟人句通过赋予非人事物人类的感情特征,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比如:“月亮在夜空中默默地注视着大地上的一切。

”这里将月亮拟人化,使得读者可以通过对注视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对夜晚的描绘,增加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比喻句和拟人句作为修辞手法中常见的方式,能够通过增强表达力、形象化描述、增添戏剧性和增强情感共鸣等方面,给文本带来丰富多彩的修辞效果。

它们可以使文本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提升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初中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

初中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

初中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一、引言修辞手法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其中比喻与拟人作为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聚焦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比喻与拟人的运用,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及示范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

二、比喻的运用1. 概念解析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相应联系来传递意义或者感知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物象之间相似之处的描绘,使文章充满生动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和共鸣。

2. 示例说明(1)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铁槛寒花著锦衣”,通过将黛玉与铁槛、寒花进行比较,全面展示了她美丽但冷漠孤独的内心。

(2) “你是我生命中最耀眼的星星。

”这句话利用星星作为喻体,形容对方在生命中独一无二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运用比喻进行写作针对写作题目或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并使用比喻来丰富语言表达。

如:描写春天的变化、形容人物特点等。

三、拟人的运用1. 概念解析拟人是指将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动作,使之具有类似于人类行为或感情的修辞手法。

通过拓展事物属性,更加真实地揭示出其内在含义。

2. 示例说明(1) “风儿轻轻地吹着窗纱,在屋中荡起了回旋舞。

”这句话通过赋予风儿“吹”和“荡舞”的动词行为,使读者能够亲切感受到风儿轻柔的触感。

(2) “时间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

”这个例子中,时间被拟人化为一个具有意识和动作的存在,增强了描述的准确性和艺术效果。

3. 引导学生运用拟人进行写作给定主题或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创作。

例如:描写大自然的变化、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等。

四、比喻与拟人的区别1. 内容层面:(1)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相联系,传递意义或特征;(2) 拟人是将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动作,使之更加真实地表达内在含义。

2. 表现手法:(1) 比喻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比较来揭示事物特征;(2) 拟人则是通过赋予抽象事物具体行为来突出其形象。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教学课件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教学课件
通过比较和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性格与行为,我们可以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句 子,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教学课件
欢迎来到《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教学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比 喻句和拟人句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在语言中的应用场景。
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
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隐喻性的比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所表达的意思。 它可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的特点:
1 比较对象
2 修辞效果
3 表达方式
比喻句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 的直接比较,传达作者的观 点和思想;而拟人句则是将 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 和特性。
比喻句通过隐喻性的比较增 强形象感,激发读者的联想; 拟人句则强调情感共鸣和增 强读者对事物的感受。
比喻句多用直接的比较词语, 如“像”、“如同”;拟人句则 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性 质和特点来增强表现力。
比喻句的例子
比喻句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冰雪消融
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暴露及解决
心如止水
比喻内心平静、没有波澜。
拟人句的例子
拟人句可以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性格和行为,以下是一些例子:
花儿笑了
形容花朵盛开时,给人愉悦的感觉。
大海咆哮
形容海浪翻滚,声音洪亮。
拟人句的特点:
1 赋予感情
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情感和 动作,使其更具情感色彩和 表现力。
2 增强形象
通过人性化的描述,增加形 象的生动性和可视化效果。
3 情感表达
拟人句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 的情感和观点,引发读者的 共鸣。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虽然比喻句和拟人句都是修辞手法,但它们在表达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1、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拟人 )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比喻 )
3、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排比、拟人) 4、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比喻 )
5、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
来。 ( 拟人 )
6.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 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
开始新的生活。( 排比、拟)人
高大的白杨树, 整齐地排列在 路旁。
高大的白杨树, 像一队士兵 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高大的白杨树, 不知疲倦地 在路旁站岗放哨。
每天一大早, 老牛就会在河边 走来走去。
每天一起床, 老牛就会悠闲自 在地在河边散步。
沙漠中的仙人掌, 在太阳下生 长。
沙漠中的仙人掌, 在太阳下挺直 了脊背, 顽强不屈地生长。
排比
排比:
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 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 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作用:起到增强语气、增强 气势,使思想感情表达的更 为强烈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
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 我 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 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
荷叶下几条小鱼在游来游去。
荷叶下几条可爱的小鱼, 在捉 迷藏。
荷叶下几条顽皮的小鱼, 在快活 地游来游去。
月亮在云中出现了。
月亮姑娘悄悄地从云彩里走 出来, 露出了半个笑脸。
害羞的月亮姑娘, 揭开脸上薄薄 的纱巾, 展露出迷人的脸蛋。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喻:⽤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动、形象、具体,给⼈以鲜明的印象;⽤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瑕,美得⾼贵。

送⼈⼀枝玫瑰,给世间⼀缕馨⾹。

窄窄的⽊板,是⼀⽀飞鸣的利箭。

⼩⼩的三⾓帆,是⼀⽀彩⾊的⼤翅膀。

⼆、⽐拟:(拟⼈、拟物)拟⼈: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使其具有⼈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段。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们真幽默,吃着西⽠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的新娘⼦。

秋⼭,变得丰腴起来了;秋⽔,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回答⽅式。

⽣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点+拟⼈特有的作⽤(如:使事物有⾎有⾁有灵魂。

有了⼈的特征等)三、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对偶:形式上⾳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强。

如:四⼗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缺⽉圆,梦萦魂牵。

五、排⽐:可增强语⾔的⽓势。

⽤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旅途中有多少携⼿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相处的亲⼈,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多少⽆私。

六、设问:总的作⽤是引起读者思考。

⽤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章的中⼼;⽤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在议论⽂中,能使论证深⼊,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个吗?简洁背诵记忆⽐喻(明喻、暗喻、借喻):⽣动形象。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初中教材里我们已经讲过,但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

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区别(一)从结构上区别从语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叶的办法,从句式结构来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

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发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区别

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区别

⽐喻、拟⼈与联想的区别
在第⼀单元测试卷的阅读题中,有⼀道题要求画出⽂中的“⽐喻句”和“拟⼈句”,这下孩⼦们就糊涂了,画哪的都有,但完全正确的寥寥⽆⼏,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这三种形式掌握不牢固。

现就这三种表达形式的区别做⼀个简单的介绍。

⽐喻:就是拿甲事物来形容⼄事物,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的地⽅,通常不是同⼀类事物。

例如:弯弯的⽉亮像弯弯的⼩
⽐喻
船。

这⾥就是⽤⼩船来形容⽉亮的样⼦,“弯弯的”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判断是不是⽐喻句,主要看有没有喻体(如上句中的⼩船)。

拟⼈:就是把事物当作⼈来写。

赋予⼈的语⾔,动作,神态等等。

例如:⼩鸟在枝头⾼声歌唱。

⼩鸟在树上叫,写作“在枝拟⼈
直接当作⼈来写,这就是拟⼈。

头歌唱”,直接
判断是不是拟⼈句要注意是不是直接当作⼈来写。

联想:是看到某事物⽽想到什么。

它有时以⽐喻和拟⼈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所有联想都是⽐喻或者拟⼈。

例如:你联想:
看,那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呀!这⾥看到蝴蝶翩翩起舞的样⼦,⽽想象成来欢迎客⼈。

只是由蝴蝶的⼀种状态,想到它要怎么样。

判断是不是想象要看是不是⼀种事物某种状态的延伸,可以采⽤排除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弄清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关系
比喻、拟人与联想之间内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比喻”、“拟人”,什么是“联想”。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两个不同类别的事物,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它们之间便可以构成比喻。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组成。

如《海滨小城》中的“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榕树”是本体,“绿绒大伞”是喻体,“像”比喻词。

另外,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之分。

拟人,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

如《花潮》中的“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联想,是一种写作方法,它是由实在的事物引出来的,写实在事物的时候加上联想,往往更加深刻,更能感动人。

联想一般是用“仿佛”、“好像”、“他想”等一类的词引出来的。

其次要弄清楚比喻、拟人和联想的关系。

第一,比喻句的喻体部分都属于联想,但联想不一定是比喻。

如:“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中的“像一面镜子”是联想也是比喻。

而“盲姑娘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仿佛看见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联想却不是比喻。

一般情况下,比喻句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本体和喻体;二是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别的东西;三是本体和喻体一定有点相同之处。

而联想不一定具备这些条件,只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而是由事物引起的想象就属于联想。

第二,同样拟人都是联想,但联想却不一定是拟人。

如:“山在欢呼,水在笑。

”“欢呼”、“笑”就是由“山”和“水”的声音引起的联想。

但是,“看着发下来试卷上的79分,她想:要是再认真一点,多考一分就‘红分’了。

”“她想”后面的是联想,不是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