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两注意
三年级童话教学要求
三年级童话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童话教学,使学生了解童话的基本特征,如幻想、夸张、拟人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复述、表演或创作简单的童话故事。
3. 情感目标: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真善美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二、教学内容1. 童话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童话,以及童话与寓言、故事的区别。
2. 童话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如主题、风格、形式等,对童话进行分类。
3. 经典童话作品赏析:选取若干篇经典童话,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童话的基本特征,能够分析童话作品中的想象、夸张、拟人等手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创作简单的童话故事。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用于书写重要的概念和要点。
2. 投影仪:播放与童话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教学软件:使用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如PPT等,展示童话作品和相关素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已知的童话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童话。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则简短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入主题。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童话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选取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赏析。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情节、角色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童话作品,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创作练习,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童话特征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童话故事。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完善。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一、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在进行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故事作为教学素材。
优秀的童话故事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
故事内容应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如《灰姑娘》、《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经典童话故事。
二、结合实际教学情景在讲述童话故事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景,利用课堂教具、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使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场景描绘,配合音频播放故事中的对话和情景音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
三、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讲述完童话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对情节的串讲、对人物的性格描述、对故事主题的思考等等,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童话故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指定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对话和情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进行创意绘画活动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六、写作展示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故事改编或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的作品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
童话教学四忌
童话教学四忌丰都县水利学校:郎淑兰童话是古往今来,儿童文学中最受小读者欢迎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
它采用适宜于儿童想象的形式,把“神话的思想之痕迹”赋予其中,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止境追求。
由于少儿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应该主动积极地调整阅读经验,调动起富于童趣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思维力,进入儿童的艺术世界,进行创造性阅读指导。
关注了十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总体感受是:童话阅读教学有四忌。
一、忌用“生活”诠释“童话”童话里的事物虽然来自日常生活,但却涂抹上了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使之获得崭新的诠释和表现。
《笋芽儿》(人教版)里的笋芽儿虽然来自作家对山中竹笋成长过程的认知,然而,笋芽儿的成长经历却被作家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写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没有时间的具象,由“笋芽儿被叫醒了”到“我长大啦”,整个过程,只有神奇。
一觉醒来就长大了,这在生活中,是成人不能接受的,但在童话中,儿童是乐于接受的,他们没有生活经验的约束,神奇给他们带来愉悦。
春雨能弹奏乐曲,雷公有粗重的嗓音,桃花有红红的脸,柳树摇动长辫子……,人格化的形象给儿童以非凡的魅力。
童话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因此,我们教学中,千万不要联系生活规律和模式,不能用生活规律和模式来诠释童话里的人、事、物,否则,就破坏了儿童的赏美情趣。
二、忌用“定势”阻碍“创造”由于童话本身的幻想性特征,童话作品的内涵往往是蕴藏于表面的离奇之后,必须充分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来丰富、完善、补充和扩大作品的艺术形象,重建艺术形象,以真正读懂作品,让儿童最大限度获得美的熏陶和精神享受。
《泉水》(人教版)中所摄取的生活现象是平常而普通的。
如果仅从一般性阅读看,那么可以看出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场景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但指导儿童阅读时,仅明白“泉水”从山中流到大海,中途还灌溉了果园,是不够的。
应该帮助儿童去开展积极的想象和联想,泉水的快乐人生,泉水的一路乐于助人,泉水的友善待人……这些,都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在挖掘人与人之间,朋友之间以至亲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的本质方面,对儿童有深刻的借鉴作用和启迪作用。
童话的教学要点
童话的教学要点
1. 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受童话的神奇呀!比如说《白雪公主》,那七个小矮人多有趣呀,这多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呀!
2. 要引导孩子们理解童话里的寓意哦,就像《丑小鸭》,不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小瞧自己嘛,这道理多浅显易懂啊!
3. 得注重和孩子们互动呀!讲《小红帽》的时候,可以问问他们要是自己遇到大灰狼会怎么办,多有意思啊!
4. 让孩子们自己去演绎童话也很不错哟!像《三只小猪》,让他们分别扮演小猪和大灰狼,一定会超级好玩!
5. 要强调童话里的美好品质呢,《灰姑娘》的善良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多值得孩子们学习啊!
6. 鼓励孩子们自己编童话呀!说不定他们的想象力比我们还丰富呢,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盒子!
7. 千万别忘了培养孩子们对童话的热爱啊!想想我们小时候对童话的痴迷,不也很美好嘛!
结论:童话教学就是要丰富多彩,有趣好玩,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童话呀!。
对童话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童话教学的几点建议作者:张景霞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2期【摘要】提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唤起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关注,从童话自身的规律出发,发挥童话独特的价值,并将其更好地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了儿童的喜欢。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童话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一至十册的课本中,约有三十多篇。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童话题材的作品所占的篇幅比例就更加突出。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不仅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特点,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1.童话滋养儿童灵魂世界对于儿童来说,喜欢幻想是他们的天性。
而童话则用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情节,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幻想世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好的童话用质朴的感情和温暖的爱心感动读者,能让小朋友分辨出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便能从源头上消除那些将来可能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童话作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曾经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十项要求,其中,第六项明确指出学生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被放在了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七项要求,其中第四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依然放在了首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无论是任何时期的教学实践,童话这种最受儿童喜爱的文体,其地位和受关注程度都丝毫不受影响。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附录的第二部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提到了阅读材料除了课本外,还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童话教学这样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针对童话的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对策呢?(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上册童话《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
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找树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像,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想像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
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
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第三次想像,想像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想像分别重逢,却不是原来的好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像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想像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
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
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案《童话故事》
教案《童话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童话故事》这一主题,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童话故事的特点与魅力”。
具体内容包括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人物设定、情节发展和寓意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童话故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童话故事传递真善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童话故事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的创意。
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魅力及创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童话故事的插画,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故事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魅力以及创作方法。
a.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浓厚的想象力,以寓意为主,情节生动有趣。
b. 童话故事的魅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培养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c. 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人物设定、情节发展、寓意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们分成小组,以“森林里的奇遇”为主题,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4.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
5. 随堂练习:请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a. 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b. 浓厚的想象力c. 以寓意为主d. 情节生动有趣2. 童话故事的魅力a. 激发想象力b. 培养真善美价值观c. 传递正能量3. 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a. 人物设定b. 情节发展c. 寓意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海洋奇遇”为主题,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 答案:a. 故事人物:海豚、小鱼、海龟、海藻等。
b. 情节发展:描述海洋里的奇遇,如海豚救了小鱼,海龟带领大家找到了美味的海藻等。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特点1. 简单易懂:童话故事通常以简单的语言叙述,情节简洁明了,对小学生的阅读来说容易理解。
2. 情节曲折:童话故事的情节常常曲折离奇,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3. 道德教育: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寓意,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符号丰富:童话故事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符号,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非常有益。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教学策略1. 注重阅读指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亲自朗读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创设情境:老师可以通过音乐、图书、图片等多种方式,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提问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对童话故事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4. 配套练习: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阅读理解、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创作表演:可以让学生们根据童话故事的情节编写小话剧剧本,进行小组表演,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对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童话故事的教育意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中感受快乐、启发思维、培养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童话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学习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童话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学习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童话故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表演法: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写作法:教师让学生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讲授新课教师讲述童话故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什么?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讨论新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哪个情节?为什么?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表演新课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童话故事表演得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建议?写作新课教师让学生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童话故事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想法?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1. 2. 3. 1. 2. 1. 2. 3. 4. 1. ◦ ◦ 2. ◦ ◦ 3. ◦ ◦ 4. ◦ ◦ 5. ◦ ◦ 6.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如何进行有效的童话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童话教学童话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孩子阅读、听故事等方式,使孩子们接触到美好的人生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其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童话教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接下来,我将从故事选取、讲述技巧和反思总结等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童话教学。
一、故事选取童话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选择故事的品质和合适程度。
在选择故事方面,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故事与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匹配。
故事的内容和主题需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过分刺激或复杂,更不能带有不健康或脏乱差等不良价值观。
2. 故事具有教育价值。
好的故事有着正能量,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美好价值观,更能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对于自己成长有意义的东西。
3. 故事朗读的节奏与声调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
故事的朗读需要给人一种情感刺激,从而唤起孩子思考的欲望。
同时,语速、声调的变化等元素也能为故事增添生动感和质感。
二、讲述技巧讲述技巧是有效童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展示美好的价值观基础上,运用各种讲述技巧,让千变万化的故事情节和内容更好地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以下为几种讲述技巧:1. 清晰简洁。
让故事情节和内容尽可能地简洁、清晰流畅,这样能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
2. 生动形象。
让故事情节栩栩如生,更加生动形象,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不二法门。
3. 情感传递。
借助故事中的情感元素,让孩子们理解继承与发扬美好价值观的重要性。
4. 开放性问题提问。
通过提出让孩子们沉思的问题,强化故事在孩子们深层次思考过程中的开放性。
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童话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下是两个可行的反思总结的建议:1. 思考孩子的反应。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留意孩子们的反应,通过他们的行为,语言等反应, 了解他们的接受程度。
2. 及时量化。
童话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童话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参加过很多主题班会吧?对于主题班会的展开,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童话的教学,可以设计班会的活动内容。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童话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童话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篇1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观赏,知道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并学习归纳主题。
2、建立环保的意识,养成不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活动流程:学习知道故事—视察活动—美工活动—延伸活动活动进程:一、学习知道故事1、老师告知幼儿故事名称,引发幼儿的爱好。
2、老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采取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知道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情节线索。
(1)故事名称叫什么?(2)小兔家门前有一片怎样的空地?(3)小兔是怎样整理这片垃圾地的呢?(4)草地给破坏了,小兔想了什么办法来补偿呢?(5)如果你是小兔,你怎么办呢?(6)最后小兔想了个什么办法,为何说这个办法是甜甜的办法?(7)这个办法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教学反思:老师在讲述故事时可采取插问方法,请幼儿想办法。
讲述完毕,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摸索为何小兔最后想的办法是甜甜的办法,环绕“甜甜”两字展开一些讨论。
二、视察活动老师带领幼儿视察美丽清洁的幼儿园和又脏又乱的农贸市场,给幼儿一个强烈的对照,由此引发幼儿保护周围环境清洁,自觉爱惜公共场所卫生的心愿。
教学反思:通过参观对照这一活动,产生对清洁整齐环境的向往,初步建立一种环保意识。
此环节亦可以用一些宣传画来让幼儿视察,这些画可以是老师、幼儿共同收集的。
谈话可以环绕“我所看到最美的地方是……,我见到过最脏的地方是……”进行。
三、美工活动1、绘画前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乱七八糟,你觉得怎样?你爱好住在什么样的地方?2、引导幼儿将讨论内容用绘画的情势表现出来,启示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一个优美整洁的环境。
教学反思:此环节让幼儿有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知道。
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一、童话阅读需要审美体验传统的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课堂上的收获,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往往定格在某一阶段,或立足于成人的理解,或停留于儿童的感性理解,忽视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空间,忽视了童话在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所以,我认为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来实行童话的阅读指导是不妥的,只有注重童话阅读过程中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寻找支点,实现童话陪伴孩子一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有不同启示的目的。
要实现童话的审美体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1、品味诗性语言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了很多典型的形象,它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
教学时,我们可紧紧抓住童话的优美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
2、激发情感体验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
作用的原因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
童话故事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使用质疑、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实现学生童话阅读的审美体验。
例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完之后突然问:“丑小鸭是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这里有什么值得欣喜呢?”面对这节外生枝,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胡思乱想,而是问学生:“你绝得丑小鸭比其他的天鹅美吗?为什么?如果丑小鸭还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对鸭子的欺负逆来顺受,如果他仍和其他的鸭子一样在篱笆下寻找能填饱肚子的蚯蚓请大家在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天鹅?”这个问,激起了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的欲望,他们再次思考丑小鸭的经历对于丑小鸭成长的作用,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丑小鸭的成长给他们的启示。
二、童话教学需要引导想象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总结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总结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总结童话故事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话故事不仅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授童话故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故事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选择合适的故事对于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至关重要。
例如,对于3到4岁的孩子,应该选择简单明了的故事,如《三只小猪》、《丑小鸭》等,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
而对于4到5岁的孩子,则可以选择一些略微复杂的故事,如《小红帽》和《睡美人》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解读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2.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授童话故事时,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故事。
例如,可以使用讲故事、问答、游戏等方法。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提问以便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在问答环节中,可以询问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加强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以及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讲故事后,可以通过绘画或手工活动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物品,如红帽子、小猪房屋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在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中,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教室中可以布置童话故事场景,例如故事中的小屋、花园、河流等,以创造出一个更为真实的故事氛围。
同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等方式,使幼儿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总结通过童话故事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在各种教学方法、绘画制作活动、教学环境等方面加强调整,有助于创造一个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
教案《童话故事》
教案《童话故事》教案:《童话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童话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童话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挂图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童话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课文朗读(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4. 故事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故事中的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童话故事生字词课文朗读故事解析随堂练习小组讨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角色。
(2)请用所学生字词造句。
2. 作业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童话故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故事中的情感。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童话寓言的教学方法
一、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一)突出“幻想和想象”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
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
在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创造力。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模式是:兴趣引路、导入故事——学生朗读、感知故事——根据情节、讲述故事——幻想想象、充实故事——换个结尾、新编故事。
整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把思维置于幻想想象的境界,充分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幻想和想象”特点: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本身浓烈的幻想氛围和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2、多方位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效的感知故事,理解童话内容;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重构故事结尾或者改编某个情节。
(二)抓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特点。
童话在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情节又离奇曲折,所以它既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又便于学生记住故事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词语的反复重现,准确把握故事的意蕴。
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
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把老太婆贪婪、残忍的丑恶形象再现出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童话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童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童话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童话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等;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是童话教学的基础,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内容。
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在童话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森林、城堡、魔法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童话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童话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童话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续编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故事续编比赛、童话改编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童话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加强师生互动和评价在童话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一、童话阅读需要审美体验传统的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课堂上的收获,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往往定格在某一阶段,或立足于成人的理解,或停留于儿童的感性理解,忽视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空间,忽视了童话在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所以,我认为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来实行童话的阅读指导是不妥的,只有注重童话阅读过程中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寻找支点,实现童话陪伴孩子一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有不同启示的目的。
要实现童话的审美体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1、品味诗性语言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了很多典型的形象,它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
教学时,我们可紧紧抓住童话的优美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
2、激发情感体验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
作用的原因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
童话故事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使用质疑、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实现学生童话阅读的审美体验。
例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完之后突然问:“丑小鸭是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这里有什么值得欣喜呢?”面对这节外生枝,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胡思乱想,而是问学生:“你绝得丑小鸭比其他的天鹅美吗?为什么?如果丑小鸭还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对鸭子的欺负逆来顺受,如果他仍和其他的鸭子一样在篱笆下寻找能填饱肚子的蚯蚓请大家在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天鹅?”这个问,激起了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的欲望,他们再次思考丑小鸭的经历对于丑小鸭成长的作用,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丑小鸭的成长给他们的启示。
二、童话教学需要引导想象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如何搞好小学童话教学
得益于 课外 。 这 条经验 揭示 了课 内学习与课外学 点决 定的 。例 如 : 小学语 文第八册 中的《 幸福是 什么 》 , 这 是一 得 法于课 内 , 主性 , 学 生是活动 的主 篇常人 体童话 , 讲的是三 个牧童在 智慧 的女 儿 的启发下 , 经过 习的辩证关系 。课外活动具 有一定的 自 十年 的劳动实践体 会到了 “ 幸福 ” 的真正 含义 。 文 章篇幅较长 ,
文体不可 替代的作用 。因此 , 抓 好童话教学在小 学语文教学 中 注意 以下几个 方面 。 1 注意学 习语言与发展 智力相统一 的原 则 课文 的思想 内涵 , 这就是披文 入情 。然后 , 再 推敲这些 思想 内
意义重大 。那么 , 如何 搞好小学童话教学 呢?笔 者认为应着 重 容是用 什么样 的语言形 式表达 出来的 , 体会 作者遣 词造句 、 谋
在 阅读 等。小学语文教 材里就有编入 了不少 的童 话 , 所 编入 的课例无 这一原 则。语文教学 的语言文字训练 和思想 品德教 育 , 不 是文质 兼美 的名家名篇 , 思 想性和艺 术性都很 强 , 对 于儿童 教 学 中是语言性 阅读和文 章性 阅读 的统 一 。学生每 读一篇 课 学习 语言 、 发 展思 维 、 陶冶情 操及 塑造健 全 的人格 , 都有 其它 文 , 首先是从 语言文 字入手 的 , 并 从语 言文字 的阅读 中去领会
一
拼 音 字 词这 些抽 象 的符 号 与 事物 的 具体 形 象 有机 地 联 系起 上再设 计 问题 , 让 学生从文 中找 出体 现巨人 自私 冷漠 的语句 ,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童话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够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狼嚎和小羊的叫声,让学生感受狼凶狠和小羊柔弱的形象,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欣赏,感受童话阅读童话故事是感受童话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童话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例如,《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水罐一连串神奇变化的过程,告诉学生爱心的力量是无尽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适时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三、质疑探究,体验情感探究是体验情感的过程。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花生为什么在土里?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小松鼠对花生的喜爱之情以及花生生长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表演展示,拓展延伸表演是展示自我、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展示自己,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通过表演展示的方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并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于童话教学的几点意见
关于童话教学的几点意见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朗读,体会文学的语言美。
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深情、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表达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
这样不但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情牵引感,以情激发想象。
其次,教师还要擅长指导学生读,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读出狐狸的狡猾语调,大灰狼的凶狠,小白兔的活泼,老牛的善良等等。
通过这样充足量的言语实践,能够更好地协助儿童品味和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幻想,感悟文学的情感美。
教师要充分使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想象,进而在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利用音乐或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等。
这个再现并感悟文学形象的过程,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灵感。
它不但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童话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童话本身的理解与接受水准。
因为,审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与对文学形象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密不可分。
我们正是要通过“感”的过程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而决不能以抽象琐碎的分析替代这个体验、感悟的心理过程。
三、表演,感受文学形象美。
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儿童对客体的理解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
所以,“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实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
四、思考,领悟文学意蕴美引导儿童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使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理解到童话所传达出的文学意蕴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教学两注意
发表时间:2012-05-02T13:20:25.4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4月总第54期供稿作者:刘拥军[导读] 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
◆刘拥军河北省武安市康二城镇车王口小学056300 摘要:童话作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关键词:语文教学童话注意事项教科书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有十几篇。
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
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
一、功利化
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
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
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
“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极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
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
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儿童揭露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
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
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
”《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
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
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
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
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形式表演化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
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学习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