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案例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语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在影响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为未来创造能力、启迪学生拥有文明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新月异的语文课程教学发展趋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者应向分析深处探究,为学生一路走好文化素养之路提供助力。

一、语文课程研究现状在当前,影响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文化环境和教师个人素养等。

首先,语文课程教学受到国家政策的规范与支持,促进其规范性发展,推进其教学规范化社会化普及,实现真正的实践教学。

其次,语文教学受到客观文化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当今中国出现的众多文化形态,使语文教学理论发展处于多元和复杂的状态,教师不但面临传授知识的问题,也面临如何传授有价值、真实的文化知识的挑战。

最后,语文课程教学还受到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限制,教师的学术认知、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等方面的条件决定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水平,它们成为语文课程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语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1)民族文化类在当今社会,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民族多样性的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

因此,民族文化类语文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典诗词是传播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智慧宝藏,激发学生追求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学生拓宽思维,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性和人文关怀。

(2)现代社会文化类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语文课程教学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文化背景。

因此,现代社会文化类的语文课程教学变得愈发重要。

例如,电影、网络文字等受到年轻人喜爱,可以引入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表达方式,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

此外,在教学中也可以介绍和分析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例如反腐倡廉、热点社会公益活动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深入体验当今社会现状,并亲身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影响他们自身成长同时,也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5篇范文]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5篇范文]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下篇课程与教学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涵义,了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深刻地把握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关系,形成历史地看待课程于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课程与教学的多种涵义2、难点: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关系三、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从不同角度理解课程的概念(2)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学的概念(3)了解课程概念复杂多样的原因(4)把握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技能目标:厘清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在共同的视阈中探讨二者关系四、教学内容: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目前争议比较多的一个概念。

随着西方课程理论的引进和我国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课程逐渐以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受到重视。

尤其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如何理解课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1、课程的词源分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虽然他对“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实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

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都是这样解释的。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第三模块学习/专题一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学习活动第六节新近的学习理论案例分析考试题: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考试目的:考查学生学习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试题样例:(考生电子邮件帐号、收件人1、收件人2的邮件地址均由监考老师给出。

)你是一个刚从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听说新华通讯社(中国)正在招聘新记者,新华社正是你理想的工作单位。

请你通过INTERNET完成下列工作:一、通过适当方式,在因特网上查找到新华社的网站,并通过其导航系统找到新华社总编的介绍网页,将总编的照片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下,文件名为网1.jpg(扩展名与原图片文件相同);再以纯文本的形式保存总编的简介,文件名为网2.txt。

(本小题19分)二、通过FTP从的某一个文件夹下下载一个名为coolthings.arj的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此文件为《应聘注意事项》,请你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解压,解压后的文件存放在考生文件夹下。

(本小题16分)三、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向新华社总编室(收件人1)及人事处(收件人2)同时发出一封应聘意向信。

要求如下:(本小题31分)1、设置自己的收发邮件的帐号;2、邮件主题为:你的准考证号-姓名(如考生李菲,本次准考证号为110503241008,则邮件的主题为:110503241001-李菲);3、正文说明你的基本情况,并表明你愿意应聘驻外记者一职,不少于80字;4、选用一种信纸;5、信尾有你的签名及写信日期;6、将素材文件夹下的相片.jpg作为邮件附件同时发送。

四、制作一组宣传自己形象及证明自己能力的网页,为节省时间,我们已经将你的有关材料存放在素材文件夹下,请你选用。

(本小题34分)要求:1、在考生文件夹下建一个名为webpage的文件夹,将所有网页及所用到的素材制到此文件夹下。

2、主页文件名为index.html或index.htm,其余各页文件名自定;3、4个以上网页,各页的字体字号应尽量丰富;4、其中一页应有无序列表;5、5个以上链接点,其中一个为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6、用表格方式展示你的大学学科成绩;7、网页中至少有一页用图像作背景,动画、音乐、按钮等可自选;8、其它网页与主页间要能相互跳转。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分析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讲解了一篇古文,但学生们似乎对这篇古文缺乏兴趣,课堂氛围比较低迷。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篇古文。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在一节数学课上,教师讲解了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似乎对这个概念感到困惑,无法很好地理解。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在一节英语课上,教师讲解了一些生词和语法知识,但学生们似乎对这些知识缺乏兴趣,记忆效果不佳。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英语歌曲、影视剧片段等,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这些生词和语法知识,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掌握。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合理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不断地进行案例分析,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案例一: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员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

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

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

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

”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

”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

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不料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

这位教师说:“我这节可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

”那个老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

”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

可想而知,这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

这样的听课已无法进行下去了。

教师的不满,明里暗里的软抵抗行动,李校长耳闻目睹。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情况,他陷入了沉思。

讨论:李校长的做法为什么行不通?问题出在哪?请为李校长提出新的建议。

与课程与教学论有关的案例

与课程与教学论有关的案例

与课程与教学论有关的案例篇一:课程与教学论-实例分析题及答案《课程与教学论》实例分析题及答案一、实例分析题(共30分)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

0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

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

教师列出式子:0。

083230,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

”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答: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人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

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人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

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

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人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1.1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2 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1.3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1.4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与价值第二章:课程设计与开发2.1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流程2.2 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2.3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2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3.3 教学媒体的运用与选择3.4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第四章:教学组织与管理4.1 教学组织的形式与结构4.2 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与方法4.3 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巧4.4 校园文化与学生行为管理第五章:课程与教学改革5.2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5.3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挑战5.4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未来趋势第六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应用6.1 课程与教学论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6.2 课程与教学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6.3 课程与教学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6.4 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7.1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概述7.2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定性方法7.3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定量方法7.4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伦理与实践第八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国际视野8.1 课程与教学论在不同国家的特点8.2 课程与教学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8.3 全球化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趋势8.4 国际课程与教学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第九章:课程与教学论的争议与讨论9.1 课程与教学论的争议性问题9.2 课程与教学论的热点话题9.4 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研究方向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案例分析10.1 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案例的选取与分析10.2 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案例的启示与借鉴10.3 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案例的推广与应用10.4 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案例的评估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补充说明:深入探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理解它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互相依存和影响。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框架和发展历程。

3. 分析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课程的定义与分类教学的定义与过程2. 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辨析课程与教学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框架课程论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教学论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4.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课程与教学论在课程设计、编制与实施中的应用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学方法、评价与改革中的指导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发展历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教育实践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和价值。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参与、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课程设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方案,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论文、研究报告、教育案例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采用线下授课,结合线上辅助教学。

3. 授课时间:每周两次课,每次两课时。

1. 课程导入(2课时):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2.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4课时):讲解课程的定义与分类,教学的定义与过程。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案例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案例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一所中学里,体育老师李老师负责教授初二年级的体育课程。

以往的篮球课总是按部就班,先讲解基本规则,然后进行简单的运球、传球练习,最后打一场比赛。

但学生们的积极性却不太高,很多同学觉得枯燥,尤其是那些篮球基础较差的同学,更是提不起兴趣。

二、教学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总是几个篮球打得好的同学比较活跃,大部分同学只是在敷衍地完成任务。

例如,在运球练习时,有些同学只是机械地拍几下球,毫无热情。

2. 个体差异未被重视。

对于篮球零基础的同学来说,一上来就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练习,难度太大。

在传球练习中,一些同学连基本的手型都掌握不好,又不好意思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只能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

三、教学策略调整。

# (一)趣味导入。

1. 篮球明星模仿秀。

李老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不再是干巴巴地讲规则,而是播放了一段NBA篮球明星的精彩集锦,里面有詹姆斯的霸气扣篮、库里的超远三分等。

然后,让同学们模仿自己最喜欢的篮球明星的招牌动作。

这一下,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那些平时对篮球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被那些炫酷的动作吸引,纷纷参与到模仿中来。

有个比较内向的男生,平时在体育课上总是躲在角落里,这次却主动模仿起了欧文的过人动作,虽然动作不太标准,但他的热情很高。

同学们都被他逗笑了,同时也给他鼓掌加油。

# (二)分层教学。

1. 基础提升小组。

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篮球基础,把同学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

对于那些篮球零基础或者基础较差的同学,成立了“基础提升小组”。

在这个小组里,老师先从最基本的篮球握法、站姿开始教起,就像教小朋友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来。

他把篮球比喻成一个小宠物,告诉同学们要轻轻地握住它的“身体”,也就是篮球的两侧。

同学们觉得这个比喻很有趣,很容易就记住了正确的握法。

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原地运球练习,老师会走到每个同学身边,耐心地纠正他们的动作。

有个女生之前从来没碰过篮球,在这个小组里,她逐渐掌握了运球的基本技巧,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有关内容,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提高安全意识。

2. 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

3. 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改掉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辨别。

教学重、难点:防溺水安全常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父母给“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刻注意安全。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珍爱生命,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学习新知1. 回忆溺水死亡事例。

在其他校园曾经有一些同学因去游泳未经家长同意发生了溺水死亡,我们听到这些溺水事例,不会感到轻松,但我们会感叹、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2.向家长们宣传防溺水知识三.严格遵守。

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孩子们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识而溺水死亡,再加上某种因素导致溺水死亡,今年秋季雨水较多,学生喜欢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会引发溺水事故,因此,家长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

一不:未经家长、老师不准去。

二不: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

四.齐探讨原因。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不会水性。

2. 意外调入水中,室息死亡。

3. 在水突发病尤其心脏病。

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五.救护需知。

未成年人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让大人来营救。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营救等危险性活动。

六.家长和老师交流。

家长们,要教育孩子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等于珍爱自己,请举例子说一说怎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七、总结:家长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每一天。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5篇范文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5篇范文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5篇范文第一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四个步骤: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2.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是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的分析和结束之后所做的反思总结.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教学设计:是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具有共同特性和个别特性。

它们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

科学运用教学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案教学内容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掌握有关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 培养运用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分析现有的课程与教学 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1.识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种取向名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与 教学内容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2.理解“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含义和特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 依据学生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教师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调适时对于课程标准的处理、教材的选择与研析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应用。

3.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结合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层 次理论分析具体的课程运作。

教学要求教学 重点掌握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相关理论讲授与讨论。

教学方法课时 5 节课 教具 PPT、网页、黑板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导入新课:德国有一位科学家估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有关 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 5%。

所以,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要搜集到相 应的课程内容是极其容易的,然而,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门类和各学科的内容却又是有限 的,所以教师遇到的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没有课程内容,而应该是对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严格 的、精心的选择和组织。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制 定课程纲要时没有经过认真收集、筛选、整理和组织,仅凭自己狭隘的经验或个人意识来 罗列和组织内容,略知皮毛,便仓促上阵,导致课程开发质量不高;二是教师选择一些现 成的课程,完全依赖于既定教材,倾其所有将一些或高深或粗浅的内容倒给学生,也不管 学生是否接受;三是将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一些信息素材进行简单的拼凑,没有按照一定的 逻辑顺序进行加工和整理,便形成一门课程的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教案标题: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一、教案背景简介:在教育领域,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与反馈等内容的学科。

教师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水平,并以更科学的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

3.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能够进行教学评估与反馈。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课程与教学论的概述- 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 分析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2. 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 解析课程设计的意义及其关键要素。

-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制定教学策略等。

3. 教学方法和策略- 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

- 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和适用场景。

4. 教学评估与反馈- 理解教学评估的概念和意义。

- 介绍常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问卷调查等。

- 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教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把握教学思路,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集体智慧中深入探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效果,理解其适用性和限制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解程度。

2. 作业:组织学生完成一份课程设计,要求考虑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要素。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与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在写作上,能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同时,在学习本课的前面,已经学过了《鲸》,学生对于动物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说明文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学习本课时,说明文不是一个新的文体,此外,对于动物的描写,在以前也有过相似的文章,为学生所熟悉。
师: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展出)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①出示句子,重点品读: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说出自己找到的生词,并读出来。(看看她找的,和你找的一样码,不一样的有什么、)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1、师: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感知,大家看看,可爱、乖巧、驯良、聪明的松鼠正渐渐向大家走来呢。(播放松鼠的PPT)大家想一想,课文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这只可爱的松鼠呢?每个自然段都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呢?
4、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5、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方法和应用》教学案例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方法和应用》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 请你结合下列案例,阐述发现性学习的特征。

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

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

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

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

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

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

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

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

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

“老鼠没有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

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做出的决策。

”小黄同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校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

【答案】: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2.下列案例中,父亲的作法对吗?请你谈谈理由。

湖北省公安县13岁的聂愿愿在1998年的高考中,以628分的高分考取华中理工大学。

整个公安县考分超过600分的只有11人,聂愿愿只比第一名645分少17分。

在该县考取华中理工大学的十几位考生中,聂愿愿成绩名列第二,一入校便获得该校二等奖学金。

聂愿愿受的是他父亲的家庭教育。

他的父亲聂其文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将12年的课程浓缩在4年内完成。

他的方法突出一个“背”字。

聂愿愿高考成功后,聂其文名声大振,他对记者侃侃而谈,表示:“我想在教学方面实践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学前班到高中13年,我准备用10年完成。

当我的第二个孩子成功以后,我的教育方法才真正有说服力,那时我要把我的教育方法总结推广。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6篇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6篇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6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教学过程一、聆听《劳动歌》1、初听前,教师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听后提示:《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

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和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三、编创与活动1、结合键盘图认识字母谱,知道手的位置。

让学生看图说出f 用4指,s用5指演奏。

2、教师带着学生依次吹奏五个音,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吹奏这五个音,吹奏的方法有多样。

3、在三个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填写唱名字头,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填充得好、唱得准确。

4、可以在教室里画上格子,填上字母谱边走边唱。

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当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2、使幼儿认识“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 等标志,知道它们的含义,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教育幼儿懂得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识,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玩火。

4、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5、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1、“严禁烟火”、“安全出口”标志各一张。

2、有关火燃烧的图片(烧饭菜、水,炼制钢铁,照明、取暖、发电)。

活动过程:1、谈谈火的用处。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历程。

3. 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1.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1.1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2 教学的概念与过程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1 课程与教学的相互依存性2.2 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1 课程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1.1 目标模式3.1.2 过程模式3.2 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2.1 传递-接受教学理论3.2.2 自主学习教学理论4.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4.1 课程与教学论的起源与发展4.2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 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策略5.1 课程编制与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5.2 教学评价与改进的问题与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3. 课程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相关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

3. 网络资源:教育类网站、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三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上)第四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下)第五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六、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策略(续)6. 课程与教学适应性问题的分析与解决6.1 社会变迁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6.2 学生差异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6.3 策略: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创新、个性化教学七、课程开发与设计7.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步骤7.1 课程开发的理念基础7.2 课程开发的实际操作步骤7.3 案例分析:成功课程开发案例研究八、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8. 教学策略的类型及其特点8.1 信息加工教学策略8.2 社会constructivist 教学策略8.3 情境教学策略8.4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九、课堂教学管理9. 课堂管理与教学效率9.1 课堂管理的要素与原则9.2 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技巧9.3 课堂纪律管理及应对策略十、教学评价与反思10. 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0.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10.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10.3 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实践十一、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性质与方法1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11.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1.3 研究设计: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十二、课程改革与实践12. 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12.1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12.2 课程综合化的实践探索12.3 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应对十三、教学技术应用13.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3.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13.2 教学设计与教学平台的应用13.3 数字时代的教学策略创新十四、多元文化与课程教学1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14.1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4.2 课程教学中的文化敏感性与包容性14.3 策略:跨文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十五、课程与教学的未来展望15.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15.1 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15.2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15.3 未来教育:虚拟现实、与课程教学十一、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续)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性质与方法(续)11.4 行动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11.5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伦理considerations 11.6 研究案例分析与讨论十二、课程领导与政策12. 课程领导与教育政策的关系12.1 课程领导的概念与角色12.2 教育政策对课程领导的影响12.3 课程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十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13. 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13.1 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流程13.2 教学资源的类型与整合13.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十四、课程与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4. 课程与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4.1 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14.2 课程改革案例研究14.3 教学创新案例研究十五、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应用15. 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应用15.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5.2 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教学15.3 未来教育挑战与课程教学论的回应教学反思与总结:安排在课程的阶段,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题答案1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题答案1

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题答案1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题答案11、在一节数学课上,张老师准备给同学们讲授“三角形”这个概念。

张老师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三角形’,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呢?”说完,张老师拿出一块三角板,说:“这就是三角形,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它有多少个角,几条边。

”很快,同学们就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接着,张老师又问:“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什么关系呢?提示一下啊,我们已经学过了直线与直线之间有两种关系:平行、相交。

”“相交!”几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张老师点头笑了,于是在黑板上写出了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有三个角”和“有三条相互连接的边”,接着再导出三角形的定义。

最后,张老师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三角形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有什么是三角形状的?”过了一会儿,林红首先站起来说“我家的旧自行车中间的架是三角形的。

”接着,小冬也站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请问: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分析:教学原则:1、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材料中张老师以准确无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教学要求,通过对“三角形”这一概念的讲解、引导,揭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教导学生认识“三角形”这一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概念。

2、贯彻了直观性原则。

张老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向学生们展示了三角板这一直观教具,并且通过提出问题(观察三角板有几个角和几条边)引导学生把我三角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

3、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张老师在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时,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既掌握“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张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这个基本概念后,就让学生想想他们家里的东西有什么是三角形的。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讲授,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思想、古典文献等传统文化知识。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科学教学、活动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屡见不鲜,在课堂中实现知识的融合点缀和学生思维的发展,也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以下是围绕中学语文课程的几个案例分析:
一、科学教学法
科学教学法是指在传统教学中引入一定的科学教学规律,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方法包括: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精心构造课文;其次,采用讲解、讨论、思考等多种方式;第三,注意课堂安排,把握课堂气氛;第四,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手段。

二、活动化教学法
活动化教学法是指采用一定的形式和策略,以活动的形式展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

具体方法包括:通过团体活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通过研究、分组讨论等活动交流让学生思维联系;通过演绎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文化的优美;通过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把握文化的精髓等。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基于现代科技的教学表现方式,它的特点是学生的立体感知及时完整的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

而且,多媒体设备还能很好地点缀和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课堂
教学。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程应该科学教学、活动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得到提升。

另外,教师也要积极投入,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继续改进课堂教学,协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效果性。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分析中学语文教学是中国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门深刻活跃的课程,贯穿着丰富多彩的文学及汉语言文化精髓,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它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

如何建立中学语文课程体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无疑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围绕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本文以两所北京市中学的教师实践案例为基础,分析中学语文课程的整体构架及其实施的具体方式,提出中学语文课程的创新理念,希望为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首先,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具备的理念及其实施的途径,深入提出了中学语文课程应具有的核心价值观。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方法,旨在建立一个具有有效性的语文学习体系。

其次,本文聚焦教师实践,着重发掘了实践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实践不足之处及其存在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实践改革,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

最后,本文总结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提示,提出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的课程改革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语文教师完善课程内容,发挥语文的潜在价值,最终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其实施的方法,并且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以期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除此之外,本文还探究了多个层面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理念的改进、教师及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课程改革与政策变革等。

总之,本文以课程案例为导向,以实践为改进,激发了中学语文教育内外形态及内在价值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当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指导理论,在实践中汲取教育改革的真知灼见,把握以拓展学生的心智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及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完善课程改革,重塑中学文学教育,提升中学教育质量,使之牢牢地占据其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实例分析题及答案
一、实例分析题(共30分)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 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

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

教师列出式子:0.0 83X 230,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

”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答: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人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

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人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

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

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人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

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

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

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

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

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

答: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

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

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普通课与职业课结合起来,国家课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料,满足不同资质、特长、发展方向的学生的需要。

三、实例分析题
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答:
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

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人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四、实例分析题
题目: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体会。

试运用生成性目标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教学行为,为此我作了些尝试:如教4 5 - 3 0时,生1用摆小棒算,生2拨计算器算,生3想3 0 + 15=45,生4想40-30=10,生6 上车数一数,生7用妈教的竖式算. . . ...我及时抓住生3的想法,讲清"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抓住生4的算法来教例题,用板书写清楚,并训练学生说算理,再重点加以训练。

我们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能促进思维的数学。

试想,那些原始的、低价值的、千奇百怪的算法,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吗?
答:生成性目标,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运用这个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论,我们可以体验到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师生双方由内在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较好地体现了以生成性目标指导安排教学活动的好处。

从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角度,该老师反思了只是简单教会学会各种算法,其实并不是有价值的教学。

在他的实践中,有意将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训练"、"教学"与"引导"相结合,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相互借鉴并给予指导,学生在这种教学中能够实现得到教师切实的指导,教师则可以随时发现新的教学问题和实施教学的机遇,对我们教学改革是有启发的。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内含于各科教学中的根本问题。

在生成性教学目标的观点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发掘教学价值,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追求。

这方面的探索永无止境。

五、实例分析题
题目:这是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
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开展"六年级文科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交汇渗透"教育活动。

每月一次,上午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学校讲课,下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
3
馆参观。

一年之内,该校六年级学生六次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大门,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

学校还把学生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学生文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根据你对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分析这种教学活动的意义。

答:这是上海市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其意义在于:(1)完善课程体系(2)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 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提高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应当建立一套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闻名海内外,与他们合作开展教育研究,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和使用率,也丰富了课程资源,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六、实例分析题
题目:西方学者威廉斯在其《教师供求规划》一文中指出:“尽管有各种新奇的小装置用来改进教学效率,但我们却认为,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依然是教育过程的支柱,新的技术工具并没有导致教师职责的废除,反而在帮助教师从专制的教的角色变为教学过程的支持者、引导者。

因为,在教学手段的组织协调以争取教育的最佳效益万面,教师扮演着一个主角。

”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的一般原则。

答:
1、这段话说明了教师、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关系。

2、对于现代教师而言,我们要求的不仅是会“使用”教育工具,而是会“运用”,现代教育工具不是新鲜的摆设,不是教师资力的标榜,而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带来全新感受的教学要素,它同样要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并受到教师的教学监控。

3、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1) 依据教学目标 (2) 依据教学内容 (3) 根据学生变量(4) 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