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阅读理解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库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是()的。
∙A.一脉相承∙B.融为一体∙C.不可分割∙D.相辅相成参考答案:B2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参考答案:B3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参考答案:B4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是()。
∙A.资源低价∙B.环境廉价∙C.违法成本低∙D.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参考答案:D5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物质层面∙B.生产方式层面∙C.生活方式层面∙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6 .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的哪一种∙A.原料污染∙B.保鲜生产的污染∙C.制作过程中的污染∙D.生物性污染参考答案:B7 .生态环境修复始于()。
∙A. 19世纪30年代∙B. 20世纪90年代∙C.本世纪中叶∙D.本世纪前叶参考答案:A8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A.创新化∙B.发展化∙C.市场化∙D.改革化参考答案:C9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B.生态文化∙C.生态和谐∙D.生态精神参考答案:A1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对于企事业单位要实行()。
∙A.经济发展优先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制度∙B.先污染后治理制度∙C.放宽污染排放量标准制度∙D.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参考答案:D11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照搬照抄∙B.对自己完全的否定∙C.有针对性筛选∙D.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参考答案:C12 .公开环境信息,以()。
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
一、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与人类文明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1、答:从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弊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环境,有以下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是部分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是变化的,具有变动性;环境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稳定性。
二者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环境状态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
2、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是自然生态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是由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所创造的文明决定的。
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类型。
生态演变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的主轴越靠近当代,导致的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越明显。
二、分析中西方古代环境保护思想1西方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古希腊是在肥沃土地上发展农业,创建文明体系。
大量植被破坏和过度放牧导致生态恶化。
公元前590年左右,梭伦提倡在坡地栽种橄榄、葡萄。
古雅典,种葡萄就发奖金。
(2)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意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
历史学家李维曾探讨过军队的口粮和给养来自何方,但没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找到原因。
3)西欧西欧文明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西欧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未威胁到西欧文明的延续。
原因: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保持,西欧人长期努力,实施各种使用措施,加固他们的自然基础。
农业分布一直在较好的土地上,林地未被砍伐。
14~15世纪轮作制。
西欧城市环境有污染2.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2012语文(天津卷)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大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林!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没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歆.(xin)羡懵(měng)懂浸.(qīn)润含英咀.(jǎ)华B.绮.(qǐ)丽着.(zháo)装崔嵬.(wãi)敷衍塞.(sâ)责C.岑.(cãn)寂手帕.(pà)飙.(biāo)升越俎代庖.(bāo)D.杜撰.(zhuàn)骸.(hái)骨耸.(sǒng)立光阴荏苒.(rǎn)1.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易读错字。
A.‚浸‛应读 jìn;B.‚着‛应读zhuó;C.‚庖‛应读páo。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多音字读什么音,要根据其语境进行判断。
易读错字,多为人们因生活习惯而易读错的字。
考生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积累和训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概率陶治冠名权众志成城B.渲泄开销暴发力杯水车薪C.余暇神彩发祥地掉以轻心D.倾泻凑合摄像机相濡以沫2.解析:本题考查音近、形近造成的别字。
B.渲—宣,暴—爆;C.彩—采;D.儒—濡。
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陕西省2019年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陕西省2019年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A.社会文明B.生态环境C.生态文明D.可持续发展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2 .在(),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A.初步形成时期B.深化发展时期C.丰富完善时期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3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生态文明B.青山绿水C.良好生态环境D.生态和谐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4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要以()为主题。
A.尊重自然规律B.科学发展C.以人为本D.制度创新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5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
A.再生资源—污染排放—产品B.资源—污染排放—产品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D.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6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D.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7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生态公正B.经济发展C.生态安全D.新能源革命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8 .()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A.绿色发展B.全民参与C.循环经济D.生态和谐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9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A.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B.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保护D.建设美丽中国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10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一、单项选择题5题1、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A、人与环境B、生物与人C、生物与环境D、自然与人答案:C、生物与环境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先导,建构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生态文化。
A、天人合一理论B、和谐发展理论C、和睦共处理论D、和平发展理论答案:B、和谐发展理论3、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A、精神基础B、前提C、目标D、物质基础答案:D、物质基础二、判断题5题1、节约生态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2、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3、创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创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三、多项选择题10题1、文明是();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
A、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B、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所表现出的状态。
C、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
D、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答案:A、B、C、D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A、自然发展规律。
B、经济发展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
D、思维发展规律。
答案:A、B、C3、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等七个基本要素。
A、生态消费。
B、生态资源。
C、生态环境。
D、生态制度。
答案:A、B、C、D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是()A、五位一体。
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
626
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广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而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多层含义。
第一,在文化价值上,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规范和目标,使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
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他人需求为目标,践行可持续消费。
第三,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观是指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协调发展关系的行为准则。
当代工程师应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视为实现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重要方式;把关心其它五种的命运视为人的一项道德使命;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和文明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理解为一个整体,认为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内在的、动态发展的。
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
生态: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文明:文明的本质是创造文明的生物。
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
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明显区别的各种文明,具体到现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以及由多个文明交汇融合形成的俄罗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
环境,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A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文化伦理形态。
• 对应信息(第一段)
•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 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 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A
9
B.生态文明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 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 旨。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 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 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 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人类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延续生 存而开创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 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古 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A
19
D.科学发展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科学开发利用自然、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南。
• 对应信息:(第五段)
• 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是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我
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掌握自然
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既保护好生态
文化形态。
A
6
• 2.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天人合一”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 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仁爱之心是万物和人类生命 的根源。
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辨证法题目(六选三)参考庞小宁的《科学技术哲学概论》1.(1)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P78-P86)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
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总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课题研究分析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实际上,党和政府也意识到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什么是生态文明?提出“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讲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 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 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 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倡导生态文明,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现实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阅读理解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之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历史地看,生态共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古夸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迭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韫,当恩来处不易;半丝丰缕,恒念物力雏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
比如,奎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奎问题不客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
生态文明导论(第六期)答案
生态文明导论(第六期)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态文明是??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就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推向社会生活,将无拘无束的哲学本质切换为无以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道:“今天我们须要的就是一种极其拓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作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扩建的不仅就是自然生态平衡,更关键的就是必须扩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均衡。
现代人类遭遇的生态危机不仅包含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含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引致自然生态平衡的毁坏,后者引致人类社会系统的毁坏。
生态哲学就是迈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工作,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思考后的生态顿悟,以及做为这种顿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拓展和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 以下关于“生态文明”的定义,恰当的一项就是a.生态文明史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人与自然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经济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一)1.2018 年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A.美丽中国)。
2.使用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比使用传统产品所没有的效用,如( B.心理上自豪感以及由于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而得到社会认可)3. 生态系统保持( A.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4 . 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受污染土地面积达到( B.1.5 亿亩)。
5 .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A.生产方式层次)6 . ( A.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7 .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8 .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发展阶段的是( D.有机农业)。
9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 B.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10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C.终身追究制)。
”11 .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以协调( )而采取的各种保护行动总称。
A.人类与环境关系 B.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C.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D12 .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可持续发展经济)。
13 . 完全不含人工化学合成物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是下面哪种食物(A.有机食品)。
14 .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15 . ( A.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16 .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17 . ( D.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陕西省2019年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试题与答案(五)
陕西省2019 年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单选题(共30 题,每题 2 分)1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A.社会文明B.生态环境C.生态文明D.可持续发展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2 .在(),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A.初步形成时期B.深化发展时期C.丰富完善时期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3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生态文明B.青山绿水C.良好生态环境D.生态和谐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4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要以()为主题。
A.尊重自然规律B.科学发展C.以人为本D.制度创新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5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
A.再生资源—污染排放—产品B.资源—污染排放—产品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D.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6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D.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7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生态公正B.经济发展C.生态安全D.新能源革命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8 .()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A.绿色发展B.全民参与C.循环经济D.生态和谐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9 .2018 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A.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B.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保护D.建设美丽中国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10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是()。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课前预习】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___________,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_______和___________。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_______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_______、发展中的_______、进取中的_______、多元中的_______、“纷乱”中的_______。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_______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___________。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_______,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___________。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___________、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___________。
生态文明属于历史范畴吗
生态文明属于历史范畴吗
属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历史背景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宁夏固原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
宁夏固原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清华附中对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模型制作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类似的生理现象是:A.子女与父母长相不同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植物的光合作用D.母鸡下蛋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C.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D.一个池塘中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光照B.土壤湿度C.食物D.环境温度5.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草←兔←狐狸B.草→兔→狐狸C.阳光←草→兔→狐狸D.阳光→草→兔→狐狸6.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的功能,被人们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B.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C.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下列几项中,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9.每年七月长清双泉街道的向日葵种植基地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我们常说的“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下列哪种生命现象()A.应激性B.生长发育C.新陈代谢D.遗传变异10.清泉河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答案: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
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
C项是讲“生态文明”的作用,D项是讲“生
态文明”范畴。
2.本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C项,偷换概念,“生态觉悟”包涵“生态哲学”,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生态哲学”的表述说成是“生态觉悟”。
原文语句“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
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