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大众媒介的组织与生产
第8章-大众传播媒介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2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四、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社会意义
3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二)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三)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感觉统合
感觉分离感觉统合Βιβλιοθήκη 口语媒介文字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部落社会
脱部落社会
地球村
16
(三)“冷媒介”与“热媒介”
• 热媒介:传递信息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动用更 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
• 例如: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 • 冷媒介:信息少而模糊,需要动用丰富的想象力 • 例如:漫画、有声电影、电视。 • 启示: • 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
• 一个评论员还说:“我们第一次在国家看到了家庭的 分裂、学校出现逃课生、社会上频现青少年犯罪者。 我们的国民也开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开始学 会了欺骗、行窃、抢劫和吸毒。”不丹通讯部及通讯 大臣列确·多吉表示政府正在思考电视给不丹社会带 来的变化,他说:“我们想知道,电视使我们更加快 乐还是不快乐。它提高了人们的期望值,可能使人们 30
3.媒介是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口语媒介 部落社会
文字印刷媒介 脱部落社会
电子媒介 地球村
15
(二)媒介即人的延伸
• 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和延伸: • 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 • 广播是人的听力的延伸,电视是人的视觉、听
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 媒体扩展了人的感官能力。
大众传播媒介ppt课件
最新课件
4
新媒介类型
——真正的自由的媒体时代正在到来
• 互联网:一网打尽//博客、播客、维客 • 手机:点对点传播(报纸、电视、网络) • 有线电视:分众、小众,视频点播 • 楼宇电视:户外广告与电视的结合 • 移动电视:户外接收 • ……
最新课件
5
传播(接受)方式
• 固定与移动(在家与户外) • 点对点与点对面(互动与单向) • 被动与主动(线性与非线性) • 以上几类的结合
最新课件
12
报纸发展状况
• 公元前59年,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 《罗马公报》诞生。
• 新闻信是最早的民间“报纸”。 • 14、15世纪,手抄新闻的出现。 • 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 1609年,世界上最早的周报:《通告——报 道与新闻报》
– 1644年,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 – 1660年,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新闻》
11月起在洛杉矾等23个大城市正式播出数字电视节目。其中23家从11月1日开
始在10个城市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专家们认为,这标志着新的“电视时代”
的开始,其影响将超出电视工业本身。最新课件
23
•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 京电视台”试验播出。
• 1973年5月1日,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 1833年8月1日,中国境内出版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 国人自办最早报刊:1873年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 • 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
香港的《循环日报》
• 党报:1922年第一张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5 年创办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
➢ 党委机关报 ➢ 晚报、都市报 ➢ 专业性报纸:行业报、对象报、趣味报、信息类报。
大众媒介的定义、历史、分类
3、杂志
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 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 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 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
世界上第1种杂志是1665年创刊于巴黎的 《学者杂志》。最早的中文杂志是1815年在 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杂志的传播特点
、报纸
报纸经历了三个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 期、商业报纸时期。
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权来说.主要 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 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 利的商品。中国的邸报、京报。罗马的 《政府公报》
党报时期,相当多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 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 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
五、网络媒介
电脑的发明: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 1981年推出。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 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 网络通信等工作。
互联网的发明:始于1968美国军方的阿帕网,普 及于1991年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的world wide web协议。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 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 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 起。
最早的书写符号——文字是用于农牧业的记账, 稍后,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才成 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现在的文字源于西方 公元一千年前出现的字母系统,像希腊文、腓尼 基文、希伯来文、阿米拉文字,以三十个以内的 字母,形成不同排列组合,以产生具有意义的 “单字”。
大约公元前两千年,中国也发展出文字体系。中 国文字保留了相当的图像要素,所以现在有些字 仍能看出与图画相似之处,例如“日、月、木、 田”等。中国文字是一种字符记号,而西方是以 字母、字音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媒介的生产管理
建议:完善责任编辑制
(三)采编工作的量化管理
定性 主观
定量 客观 科学方法
量化:定编,定岗,定工作量,超额奖,不足罚
首席记者(编辑)制: 概要:一年一聘。考评按月规定大稿基数(小 稿不作要求),奖金下保底,上不封顶。 效果:对岗位获得者的正面影响是收入增加, 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对其负面影响是工作压力加大, 同事关系紧张。 对媒体的优势没什么显著提高。
• 尹连根《关于南方日报采编系列分配机制改 革的研究》
• 杨波《频率专业化 管理频率化——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运行模式的改革》
讨论与操作
印刷是中国报业的经济增长点吗?试 举例说明。
量化管理要加强 “质”的考评
南方日报采写类考评细则AB来自CDE
独家新闻程度
真实度
新鲜度
表达
深入一线程度
三.报纸的印务管理
(一)报纸排版与制版管理
1、报纸编辑出版电子化
基于计算机的
文字处理与信息储存系统 信息与图形设计系统 数码照相系统
2、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北大方正彩色桌面印前系统
华光彩色电子出版系统
(1)合格产品
文字完整,图面套印规矩,轮廓清楚,无明显 印脏。
(2)优质产品
文字完整,清楚,图面套印规矩,墨色鲜艳, 层次分明,无印脏。照片接近实际,美术作品接近 原作。
(3)特优产品
文字完整,清楚,图面套印正确,墨色鲜艳, 层次丰富,无印脏。照片逼真,美术作品符合原作。
3、新闻纸与油墨
(1)新闻纸
二.报社的采编业务管理
(一)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采编分离)
编辑部
采编分属两个部门
11 大众传播媒介分析终稿
4、梅罗维兹的媒介理论
情境应被视为信息系统
不同行为的分离取决于不同情境的分离 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促成情境型式的变化
课后请参阅:
戴瑞克. 德科柯夫的“文化肌肤论”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是‚人的延伸‛。因为,任何 新媒介的产生,不但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感官能力, 而且会触发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巨变。技术的任何 进步,都会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而媒介的任 何发展,又意味着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 根据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手段的演变,把 人类社会分成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 刷时期以及电子传播时期。在每个时期里,人类感官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思维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 此相应的是部落文化、脱离部落文化和重归部落文化。 印刷媒介将人类分割开来,而另一媒介电视的诞生,则 将这种分割又进行了重新的组合。
1、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传统传播以口语来进行,现代传播则以书面语言来进
行;在社交特征上,前者与人际交往相联系,关注对 方情感,后者与人际交往不相联系,不关注对方情感; 在思想特征上,传统传播是辩论式的,以非标准化为 特征,较易发现真理,现代传播则是僵化的,以标准 化为特征,较易传播真理;在数量特征上,前者以 ‚万事不可过量‛为特征,后者则以‚万事无不可过 量‛为特征。 英尼斯认为,当代的西方社会正处于大众传播压倒传 统传播的不均衡中。一味地向时间倾斜或向空间倾斜 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一个稳定的社会离不开维护时 间倾向和空间倾斜间平衡的机制。
电子媒介
– 传递信息高速、及时。
– 广播以声传情,亲切生动, 电视视听兼备,传真、感染 力强。 – 信息转瞬即逝,受众选择性 差。
–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第二节、关于媒介的相关理论
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由以下要素组成:受众:分为不同层次;各种政治、法律力量与经济力量;媒介制作和分发组织:均为私人公司,支撑这个体系运行的是媒介的“低级趣味”内容,它是满足此体系运转的首要财政条件,自由市场原则支配此体系。
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这个模式是一种社会系统模式,将大众媒介看成积极参与社会行动的社会、群体和个体层次上的维持、变化与冲突的过程的信息系统。
这个模式中受众、媒介体系和社会体系是决定大众媒介效果出现的条件。
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媒介与社会,个人等依赖关系会发生变化,突出了传播媒介与社会、受众的密切关系,它表明媒介系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子系统。
大众传播系统过程大众传播是一个系统的集合:首先,大众传播是使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电子信息媒介系统的一个系统;其次,大众传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第三,大众传播自身又是一个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系统大众传播具有自组织性:大众传播是一个既受所在的社会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又具有自身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系统,是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统一。
众多性质中开放性和非线性比较重要开放性原理:自组织的前提就是对环境开放,目的是减少无序性,增加有序性。
非线性原理是:在与环境互动中表现出来多值特征4.3.1德弗勒大众媒介体系模式控制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维纳(N o r b e r t W i e n e r)在申农创建信息论的同时,出版了专著《控制论——动物与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问题》。
控制论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
因此,人们将带有反馈的双向信息传递的信息沟通过程称为控制论沟通过程,以此结构设计的沟通过程模式被称为控制论沟通过程模式。
研制控制论沟通过程模式的代表学者有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M e l v i n L·D e f l e u r),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w i l b u rs c h r a m n),韦斯特利·布鲁斯和麦克莱恩·马尔柯姆等。
第十一章媒体生产与媒介场
10、 你认为布里德的研究结论在今天仍然成立吗? 10、 为什么? 11、 请根据自己的实习经验或者采访学校媒体的工 11、 作人员,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惯例有哪些?这些 惯例会如何影响媒体的内容? 12、 大众媒体采用常规的信息渠道是否意味着媒体 12、 受到其他社会组织的控制?为什么? 13、 什么是伪事件?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如何应对伪 13、 事件?
十、媒体组织外部的影响:国家传播管理制度 国家的传播管理制度是影响媒体生产的 重要力量。
十一、影响媒体组织生产的因素:文化 和前面讨论的层面相比,文化是一个 更加难以把握的层次。有人戏言:文化是 一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因此在分 析文化层面的时候,首先要警惕将文化神 秘化,将其简单归结为某个地域或民族的 习惯、具有特殊性的东西,而忽略了其普 遍性。
5、 设计一个研究把关人的特点及作用的研究计划。说明 你想在这个研究中讨论哪个问题。 6、 你认为新闻工作是个职业吗?为什么? 7、 新闻工作的职业角色可以分成哪几类?除了书上介绍 的分类方法,你还能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吗? 8、 我国的新闻工作职业角色可以分成哪几类?各自的特 点是什么? 9、 请举例说明媒体组织的目标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三、中国媒介场研究的策略 布迪厄等提出的媒介场域理论对中国 的经验未必完全适用,仍然需要对其进行 批判与修正,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方面:一 是确定中国媒介场中的关键资本,二是对 媒介场的构型(configuration)予以重视,三是 媒介场的构型(configuration)予以重视,三是 对媒介场的相对主义倾向进行批判。
五、媒体组织内部的影响:组织目标和权力 结构 媒体组织对媒体生产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组织的目标、分工、权力结构、无形 政策、惯例等方面。
六、媒体组织内部的影响:潜规则 除了可见的组织目标与组织分工外, 组织内权力的影响还会通过各种无形的政 策加以贯彻。
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
导言一、关于大众文化的“众声喧哗”1、悲观主义态度(1)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文学和社会评论家马修·阿诺德(2)F.R.利维斯:大众文明包含了大众文化,它是低劣和庸俗的代名词,被没有受过教育的大众不假思索地大量消费。
少数人文化面临空前的危机,这些文化精英占据的中心,也被低劣趣味的虚假权威取而代之。
(3)法兰克福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大众文化的欺骗性、操控性、意识形态性,对于维护现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造成人们必须面对一个不合理的极权社会,其自主性也在无所不在的文化潮流中遭到消解,享乐主义消磨了人的斗志,使人成为丧失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质促使其关心焦点集中在利润和经济效益上面,艺术本身的自主性和超越性品格逐渐丧失;而随着资本主义对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需要,再加上现代生产技术特别是大众传播技术的支撑,创造性的个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模式进行表达的无个性的模式与大批量的复制2、乐观主义态度1、本雅明关于大众文化的论述大众传播技术具有将艺术从博物馆转移到大众日常生活的能力,使文化的共享领域得到明显扩大,艺术也由此逐渐从垄断走向民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中来。
2、迈克·费瑟斯的大众文化观二、消费文化、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关系1、大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在大众的消费活动中生成;2、消费社会构成了大众文化与媒介运作的具体语境。
3、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是一体两面,相辅相生的。
大众文化的消费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本身具有“双重结合”的特性。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时尚的传播、流行与消费对消费社会的构建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三、大众文化与性别1、在现代社会,形象的生产、展示和消费成为其重要特征。
2、性别传播中的两性形象成为视觉文化中的重要类型。
四、大众文化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大众文化在全球扩散和蔓延开来,它不仅带来利润的飙升和资本的增值,还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软权力的重要指标。
第三章-媒介产品的组织与生产讲课教案
媒介产品细分
1.期刊市场:时尚类杂志、面向学生的学 习辅导类杂志等;
2.电视节目:保健类、美食类、谈话类、 法制类 等;
3.广播电台:生活服务类、消费资讯类、 健康保健类、心理咨询类、交通等;
4.报纸:新闻类、财经类、文摘类、娱乐 类、体育类等板块或类型。
大众化向集约化发展。
第三节 媒介产品的生产机构
媒介产品的生产机构即各种媒介组织,包括 报业组织、广播电视组织、网络媒介组织、 书籍出版及印刷组织等。
媒介组织的核心行为:媒介产品的生产。
第三节 媒介产品的生产机构
一、纸媒介产品生产机构:纸媒介产品包括书籍、 报纸、杂志等,对应的媒介生产机构主要是出版 社、报社、杂志社,以及媒介组织集团化趋势下 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和印刷集团。
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 ♣ 精英产品:以有较高知识层次或专业知识的受众
为消费对象的媒介产品; Eg:专业性的文学期刊、专题纪录片、计算机或英语
专业期刊、各类学术性杂志等。
主要有《现代广告》、《国际广 告》,国内主流就这俩,其中 国际广告还分几种,有理论版 、综合版还有特刊。《广告大 观》 、《广告主市场观察》 、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 。
Eg:中西方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对比。
除自然科学以及一些与政治、道德、伦理无关的社会科 学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外,绝大部分媒介产品具有鲜明的时代 性,隐射出媒介组织所处社会环境的意识形态。
大众媒体类型与特征分析
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摘要: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由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把它们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效应的“麻醉作用”.并对典型大众传播媒体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媒体, 大众传媒, 功能, 优缺点一媒体概念及演化媒体也称媒介,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媒体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 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播机构.人类历史的媒体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媒体阶段,指人们仅依靠自身具有的基本感官和通过调动这些感官产生信息的能力,;第二阶段是语言媒体阶段,语言产生于人类在劳动中与人交往的需要,这种需要使得人们开始将声音与体态姿势结合,产生了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后来虽人类实践活动,语言逐渐与体态分离,成为人们运用自如的传播与沟通工具;第三是文字媒体阶段,文字是人类有了语言后经过许多万年才形成的,它比语言传播更精确持久,他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有超越空间的可能,使得信息传播超越时间,具有持久保存的可能性;第四十印刷媒体阶段,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印刷媒体称为人类传播的主要工具,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具有以下特点:1. 生产速度快种类多数量大,2. 价格低廉,3. 便于长久保存,4. 可重复阅读;第五是电子媒体阶段,电子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电话电报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的问世为标志的发展历程。
二大众传媒概念及分类大众传媒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关于它的定义也有种种,但是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他的全部特征,只能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比较赞同郭庆光教授的界定: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第一篇: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
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
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
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
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
第一,信息较为详细。
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
现代生活节奏块,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而不必象看电视和听广播那样,不管喜欢与否,都得照看(听)不误。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
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
广播、电视虽声声入耳,画面生动,却转瞬即逝,难以在记忆中长期保留。
第四,信息成本低廉。
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群众能够接受。
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2、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特指专门用于大众传播活动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图书等六种媒介。
3、作为社会组织,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包括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网站以及媒介集团等。
媒介演变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其中,人类社会的进步(突出表现为生产力的进步)是主导原因,媒介的进步受人类社会的程度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作用于人类的进步。
打个比方来说,二者的关系就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0[1].大众媒介的组织与生产
流行音乐工业的决策模型
媒介生产规格
大众媒介生产的技术和组织流程,却可能对内 容产生实实在在的标准化的影响,使起初多样 化和独特的内容或创意,被调整成媒介制作人 员和受众所熟悉的形式,而这些形式正是那些 与媒介组织所制订的规格相当一致的高效生产 模式。 经济 技术 文化
阅读与思考
【英】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假如你是一家媒介组织的管理者,你会如何从媒介组织的经 济特征出发,追求赢利?这是否会与你曾经认为的媒介的公 益性产生冲突? 尽可能地列举你所知道的媒介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看看你 对媒介系统有什么样的把握? 媒介组织的外部影响力主要有哪些?能否逐一列举分析? 如何理解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如何理解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有哪些要素会影响新闻事件成为媒介新闻产品? 请结合经验,谈谈信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能否举实例来证明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对产品的影响?
媒介组织中的职业角色
由于大众传播系统的多元性和媒介组织目标的复杂性, 因此在媒介组织中也存在多种“职业文化”,每一种 “职业文化”都与不同的目标或工作任务相称。 以新闻为本的文化:新闻记者,客观性,中立报道, 解释。 以政治为本的文化:编辑人员/高级政治记者,社会参 与,批评,媒介调查 以经济和技术为本:媒介技术和媒介经营管理人员 公共性
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gate-keeping )
勒温(Lewin)提出的“把关”概念 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
威斯利大众传播概念模式图
把关研究五个方面
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这类影响包括传播 业者自身的特性,个人和职业背景,个人态 度和职业角色。 来自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 “适合登吗?” 实际是长期以来对新闻价值的共同看法; 媒介组织方式对内容的影响。组织目标会影响内 容选择,如盈利,人事任命,编辑方针。 来自媒介机构之外的组织对媒介内容的影响。 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国开网院】-期末机考-2189公共关系学-0010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期末机考 [注:请认真核对题目]2189公共关系学-0010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 ()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社会组织都将其视为“无冕之王”。
[A.]政府公众[B.]消费者公众[C.]媒介公众[D.]社区公众[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C2. 公共关系观念是指()。
[A.]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B.]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C.]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
[D.]表现为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根据,将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重要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意识。
[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A3. IBM公司的创始人、美国著名的组织管理天才沃特森曾经说过:“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房子,但只要留下这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
”可见()的重要性。
[A.]媒介关系[B.]消费者关系[C.]员工关系[D.]名流关系[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C4. 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对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大小事件加以报道,而且还通过自己对新闻的选择、解释和评论表明其态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表明大众传播具有()功能。
[A.]环境监测[B.]社会整合[C.]文化传递[D.]授予地位[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正确答案:B5.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持续、公开地向社会发布大量有关自然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报道自然界及社会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使受众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具有()功能。
[A.]社会整合[B.]文化传递[C.]环境监测[D.]授予地位[阅读上述试题,并作出选择]。
大众传播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技巧]
大众传播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时代性标志。
大众传播媒介的的变化与发展,其实就是新媒介在旧媒介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与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形态、人们的生活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都有各自的特点。
印刷类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电子类传播媒介主要有广播、电视、互联网。
大众传播媒介最先出现的是报纸,《邸报》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报纸,发行于唐代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昭文新报》是1873年8月8日创办的,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接着在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国人创办的报刊,例如《万国公报》、《强学报》《红色中华》等。
这一系列报刊的出现,代表着中国各阶级政权的不断改变。
报纸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不断为人们提供信息的同时,广播、电台这一新媒介问世。
第一座广播台,是于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接着,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26年在哈尔滨正式开播;最后广播电台出现了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于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从报纸到广播再到影视,中国大众传播媒介可谓是有着质的飞跃,中国的电影事业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打响了中国影视发展历程中的第一炮,随后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把影视从无声推向有声,电影的发展为后来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0大众媒介的组织与生产
两种方法定义组织: 市场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媒介企业 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制度性机构
媒介组织的经济特征
媒介组织——市场条件下的工业企业,遵循市场逻辑 媒介产品——在利润最大化的名义下满足一系列特定条件的商业产品 不同的市场和收入来源:商品或服务、销售者、消费者 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 同质媒体间竞争 区域性与跨地区竞争 消费者市场与广告市场:受众是消费者还是商品?二次售卖 不同的消费模式:一次性消费;连续性媒介服务 收入来源的区别导致其他差别: 财源性质差异:广告维持、消费者购买、财政拨款 评估标准差异:阅听率(收视率)、发行量、受众性质、服务质量 为了单一的收益来源竞争导致媒介内容的同质化——广告商权力 媒介成本结构特性:劳动力密集 & 高额的固定成本——规模效应,制播分离 程处理与呈现
故事的处理流程
音乐工业中的决策顺序
媒介组织规则与生产模式:经 济压力、技术逻辑、文化逻辑
阅读与思考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媒介组织追求赢利是否会与媒介的公益性产生冲突? 尽可能地列举你所知道的媒介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看看你对 媒介系统有什么样的把握? 媒介组织面临的外部影响力主要有哪些?能否逐一列举并分析? 如何理解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如何理解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有哪些要素会影响新闻事件成为媒介新闻产品? 请结合经验,谈谈信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能否举一个实例来证明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对其最终表现的影 响?
媒介系统的结构特征:多样性
媒介系统: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所有大众传播媒 介所构成的一个体系。 其中存在不同形式的媒介:广播、电视、电影、 报纸、网络…… 不同的媒介运营:电影(生产\宣传推广\影院发 行\光盘制售\电视播出)、报纸出版、网站—— 多种经营 媒介管理:国家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控 统一的信息传播系统:相互替代、竞争与垄断 职业群体的多样性: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媒介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重点掌握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容器人、电视人、媒介依存症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
一、 什么是大众媒介?
媒介
使两个事物发生联系的介质。 中介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 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媒介即讯息,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看, 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 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换句话 说,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 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 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 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 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 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 来的社会变革。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帝国与传播
传播的偏向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一、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1、媒介偏倚论
媒介的时间偏倚(time bias)和空间偏倚 (space bias)的特性。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时间偏倚型媒介是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 媒介,如粘土、石头和羊皮纸等,较适于 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
西安碑林
羊皮纸 碑林石刻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空间偏倚型媒介是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 媒介,如纸草纸、白报纸等,较适于克服空 间的障碍。
埃 及 莎 草 纸 画
报纸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媒介
2、传播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大众传媒第一讲-文档资料
中外媒体制度比较
西方国家大众传媒以公共法人和企业法人形态为 主; 在我国,采取企业经营方式的公有制事业机构形 态为主,“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美国: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以广告为利润。主流 精英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 电视网:ABC、CBS、NBC、CNN 英国:强调媒体的公共性,收取执照费。如BBC (英国广播电视协会) 日本:既有市场化运作,也有公共性媒体 (NHK)。
给“敬礼娃娃”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 当小郎铮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地回答了媒 体千篇一律的提问,他会不会感到厌烦? 整天被舆论聚焦的小郎铮,希不希望自己 能多一点时间听妈妈讲故事,跟小朋友们 做游戏? 何必一次次地追问这个几岁大的孩子,你 为什么要敬礼?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又何必时时刻刻把这个小男孩放在聚光灯 下反复打量?
媒体沟通技巧
倪琳
nl_linda163
希望从这门课中学习到哪些内容?
主要对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媒体——大众媒体
沟通——分享、主动、双赢、互动 技巧——理论的指导、经验的应用
引言
重大灾难危机事件:汶川大地震 中国政府:赢得赞誉 西方媒体:高度赞扬“前所未有的新闻开 放,令人吃惊的秩序井然”(《泰晤士 报》) 部分知名企业:品牌危机 “捐献门”:网络舆论引发企业界“品牌 大地震”,万科为“震中”,跨国公司为 “重灾区”。
公 信 力
娱乐电台 娱乐网站
大众媒体的效果论
20世纪20年代:魔弹论(广播、电影) 20世纪40年代:有限论(报纸、广播、电影) 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中介因素 20世纪60年代 强大论(电视) 电视保姆、土豆沙发、容器人、电视依恋症 虚拟图景、刻版印象 我们脑海里的真相绝大多数是媒体制造的 20世纪90年代 中强论(网络) 信息自由、网络暴政、多数人的暴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选择过程中的影响要素
人物与新闻选择: 个人即事件 ,新闻网 地点与新闻选择:接近性 ,特定 地点与偏见 新闻与时间选择:“预先计划的 新闻”,“非计划的新闻”以及 “无所谓计划的新闻”。 新闻事件: 日常事件 事故 丑闻 意外发现 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 准
外国新闻的选择和加工 时间跨度(time span): 时间跨度 强度或阀限价值 (intensity or threshold value): 明晰性(clarity): 明晰性 clarity 文化接近性(cultural 文化接近性 proximity): 预期性(consonance): 出乎预料性 (unexpectedness): 连续性(continuity): 连续性 组合性(composition): 组合性 社会文化价值(socia社会文化价值 cultural values):
媒介系统的结构特征
媒介系统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介 所构成的一个体系。 不同形式的媒介,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 唱片、网络及电信传播等等。 相应的管理机构,如新闻总署、电影局、广电总局等。 依据一套国家媒介政策原则来进行组织,从而导致某 种程度的整合 。 媒介系统也被其受众和广告客户等看成是一个连贯的 信息传播系统。 媒介组织与职业群体的多样性。
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gate-keeping )
勒温(Lewin)提出的“把关”概念 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
威斯利大众传播概念模式图
把关研究五个方面
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这类影响包括传播 业者自身的特性,个人和职业背景,个人态 度和职业角色。 来自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 “适合登吗?” 实际是长期以来对新闻价值的共同看法; 媒介组织方式对内容的影响。组织目标会影响内 容选择,如盈利,人事任命,编辑方针。 来自媒介机构之外的组织对媒介内容的影响。 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其他重要的外部影响
媒介组织与压力集团 组织严密的群体--媒介公关战略 媒介公关战略。 组织严密的群体 媒介公关战略。 少数群体--报道回避与偏向 少数群体 报道回避与偏向 媒介组织与所有者及顾客 商业媒体编辑自主权-所有者指导性政策与间接压力 商业媒体编辑自主权 所有者指导性政策与间接压力 公共服务广播-财政预算、公众意见以及其他机制。 广告商的利益-广告环境 媒介组织与受众 “受众即市场” /受众作为公共事务的参与者的公民权 利 阅听率 /内部标准与同行评价
信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活跃的双向沟通过程 来源影响新闻内容的方向。 定期接触、高度相关性 “来源媒介”,新闻发布会、公关活动等。 高度计划性,可预测性。事先“订购” 不同媒介组织在接近消息来源上根本不可能实 现平等。 “不平衡” “新闻包装师” 、“策略性传播” 媒介与大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共谋”
媒介产品的流程处理与呈现
媒介组织中的职业角色
由于大众传播系统的多元性和媒介组织目标的复杂性, 因此在媒介组织中也存在多种“职业文化”,每一种 “职业文化”都与不同的目标或工作任务相称。 以新闻为本的文化:新闻记者,客观性,中立报道, 解释。 以政治为本的文化:编辑人员/高级政治记者,社会参 与,批评,媒介调查 以经济和技术为本:媒介技术和媒介经营管理人员 公共性
10.大众媒介的组织与生产 .
大众传播的基本结构社会控制内容来源媒介机构信息产品
受众
相关事业 经济支持
作为社会制度结构的组成部分
社会/国家 目标控制
专业人员 工作
大众传媒
受众
参与表达 经济收益 阶层/集团 所有者/经营者
媒介组织的经济特征
作为市场条件下的工业企业,媒介会按照特定的市场逻辑来 运行,在利润最大化的名义下生产满足一系列特定条件的媒 介商品。 媒介系统中存在不同的市场和收入来源: “消费者市场”/“广告市场” ; “一次消费”产品/“连续性 媒介服务 评估市场行为的不同准则和方法问题: 以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特定讯息的到达率来评价/ 以销售和服务收入来评估 为单一的收益来源而竞争会造成媒介内容的同质性 媒介成本结构的特性是劳动力密集和高额的固定成本。 消费者品味的不确定对媒介产品的适应性和独特性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
媒介组织的外部影响因素
插入图
媒介组织的公共性或公益性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 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 作用; 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 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大众传媒曾经是某种“稀缺”资源(例如广播频率) 的受托使用者,因此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 务和责任。 媒介组织的目标:创收与非创收(赢得声誉、对社会 施加影响);社会服务理想
流行音乐工业的决策模型
媒介生产规格
大众媒介生产的技术和组织流程,却可能对内 容产生实实在在的标准化的影响,使起初多样 化和独特的内容或创意,被调整成媒介制作人 员和受众所熟悉的形式,而这些形式正是那些 与媒介组织所制订的规格相当一致的高效生产 模式。 经济 技术 文化
阅读与思考
【英】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假如你是一家媒介组织的管理者,你会如何从媒介组织的经 济特征出发,追求赢利?这是否会与你曾经认为的媒介的公 益性产生冲突? 尽可能地列举你所知道的媒介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看看你 对媒介系统有什么样的把握? 媒介组织的外部影响力主要有哪些?能否逐一列举分析? 如何理解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如何理解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有哪些要素会影响新闻事件成为媒介新闻产品? 请结合经验,谈谈信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能否举实例来证明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对产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