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实验)1. 实验目的。

-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I = (U)/(R))。

2. 实验原理。

- 根据I=(U)/(R),通过改变电压和电阻,测量相应的电流值。

3. 实验器材。

- 电源(提供电压)、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定值电阻(多个不同阻值,如5Ω、10Ω、15Ω等)、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开关、导线若干。

4. 实验电路图。

- 采用串联电路,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

5. 实验步骤。

-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保持电阻R不变,如选择R = 10Ω的定值电阻。

-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_1(如1V),读取电流表的示数I_1,记录U_1和I_1的值。

- 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_2(如2V),读取电流表的示数I_2,记录U_2和I_2的值。

- 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多组U和I的值。

-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保持电压U不变,如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 先接入R_1 = 5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读取电流表的示数I_1,记录R_1和I_1的值。

- 更换为R_2 = 1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因为要控制电压不变),读取电流表的示数I_2,记录R_2和I_2的值。

- 重复上述步骤,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得到多组R和I的值。

6. 实验数据处理。

- 对于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U)/(I)的值,发现其比值近似为定值(即电阻R的值),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 对于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I× R的值,发现其乘积近似为定值(即电压U的值),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7. 实验注意事项。

-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探究题一:能量转换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 弹簧- 滑轮- 铅球- 默写纸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一个滑轮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2. 将一根弹簧和一个铅球挂载在滑轮上,使其能够自由下落。

3. 测量铅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4. 图示法表示铅球下落和上升的能量转换关系,并用文字说明。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铅球在下落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动能。

在达到最低点后,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铅球开始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转化为铅球的重力势能。

实验探究题二: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电流表- 电压表- 电源- 导线实验步骤1. 将电源连接到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将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恢复到零位。

2. 使用导线将电流表与电压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记录下电流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读数。

4. 将电源的电压调节为不同的数值,重复步骤3,并记录读数。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表的读数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

即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的增加将导致电流的增加。

实验探究题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实验材料- 光箱- 三棱镜- 白纸- 笔实验步骤1. 将光箱打开并调节光亮度,使其射出一束光线。

2. 将三棱镜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使光线通过三棱镜并射入白纸上。

3. 在白纸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点和出射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但将三棱镜的位置调整为不同的角度。

5. 记录下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并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例。

初三物理 实验专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三物理  实验专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课时声、光、热实验专题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装臵,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

他们将发声的闹铃臵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臵于O 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臵,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臵还能研究的问题时(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2、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 冰3230水(15℃)1470 软橡胶(常温)40 至 50水(20℃)1480 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2)设海水温度为 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3)真空中声速是。

3、如题图2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图1(l )下面步骤a 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

实验步骤a 、b 、c 、d 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臵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臵A 1'.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臵,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臵A 2、A 2';A 3、A 3'(图乙所示)。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重要的几个实验题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重要的几个实验题

一、万有引力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万有引力定律2. 实验器材:两个吸铁石球、细麻绳、薄绳、尺子和台秤3. 实验步骤:a. 将两个吸铁石球用薄绳串成一串,并在球的中点系一段细麻绳b. 在细麻绳上悬挂一个质量较小的物体c. 测量球心到悬挂物体的距离,并记录下来d. 用台秤测量悬挂物体的重量e. 移动悬挂物体,重新测量球心到悬挂物体的距离f.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大小,并进行对比分析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 实验器材:白色纸板、凹透镜、狭缝光源3. 实验步骤:a. 在白色纸板上画一条直线b. 把凹透镜放在直线上,并使其焦点与纸板上的直线相重合c. 在凹透镜的前焦面上放一个狭缝光源d. 观察狭缝光源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在白色纸板上的传播轨迹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线在凹透镜的作用下呈直线传播,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三、焦距求焦点实验1. 实验目的:测量透镜的焦距2.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尺子3. 实验步骤:a. 在室内选择一个相对暗的地方,使得光线传播比较清晰b. 将凸透镜放在一块白纸上,并将一个远处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位置c. 调整白纸的位置,使得在白纸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物像d. 测量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得到了凸透镜的焦距,验证了焦距求焦点的方法。

四、热胀冷缩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2. 实验器材:金属棒、尺子、烛台或火炉3. 实验步骤:a. 用尺子测量金属棒的初始长度b. 将金属棒加热,可以放在烛台或火炉上加热c. 测量金属棒在受热后的长度d. 让金属棒冷却至常温,再次测量其长度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棒在受热后长度变长,冷却后长度变短,验证了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实验专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实验专题

九年级上期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之——实验专题1.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选用相同的A、B两种液体。

(2)实验前组装器材是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3)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使A、B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根据记录数据画出A、B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这表明液体(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

(5)若A液体是水,不计热量损失,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

2.如图A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了加热。

则:(1)实验时必须取(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的烧杯中。

(2)图B为温度计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和乙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甲和乙两种液体比较液体的比热容较小。

(均选填“甲”或“乙”)(5)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甲或乙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暧手袋中作为供暖物质,则应选择液体。

(6)由图C分析可知,如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

3.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材料的热值,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燃烧皿、烧杯a和b、温度计均完全相同,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

实验时,分别点燃放在两个燃烧皿中的酒精和碎纸片,通过石棉网给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烧尽。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影响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因素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因素对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
- 一个物体(如小球)
- 测量器具(如卷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地点,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2. 准备一个与物体相同的高度的支架,并固定好。

3. 将物体从支架上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4. 记录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并计算自由落体速度。

5. 更改物体的质量,重复步骤3和4。

6. 更改物体的高度,重复步骤3和4。

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对自由落体速度有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慢,较小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快;较高的高度下落速度较快,较低的高度下落速度较慢。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物体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而在同一重力作用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只受到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
自由落体速度受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和较高的高度会导致较慢的自由落体速度,而较小质量的物体和较低的高度则会导致较快的自由落体速度。

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对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或者引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观察自由落体速度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大全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大全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实验一:串联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串联电阻。

实验原理: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串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三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2欧姆、4欧姆和6欧姆。

2.将电路板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保持恒定。

4.分别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5.通过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并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相符。

实验二:并联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并联电阻。

实验原理: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总电阻= 1/电阻1 + 1/电阻2 + 1/电阻3。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并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三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2欧姆、4欧姆和6欧姆。

2.将电路板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保持恒定。

4.分别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5.通过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并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相符。

实验三: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不变。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电阻为10欧姆的电阻丝。

2.将电阻丝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4.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再次测量并记录电流和电压值。

5.将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进行比较,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电流与电压成正比,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四:安培定理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安培定理,即并联电阻中电流分配的规律。

实验原理:安培定理指出,在并联电阻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值成反比。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并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两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3欧姆和6欧姆。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使用天平将物体放在盘中。

2. 调整天平,使指针指向零刻度。

3. 记录下质量值,并注意保持精确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内部涂上一层液体(如水)。

2. 将物体放入中,观察液体的上升高度。

3. 通过计算液体的位移差,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时的特点,认识滑动摩擦力。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表面材料的坡道。

2. 将物体放在坡道上,观察物体的滑动情况。

3. 比较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所得,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摩擦力影响不同。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速度,了解速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平滑的倾斜面。

2. 将物体自顶部释放,观察物体通过不同位置所用的时间。

3. 通过计算时间和位移的比值,确定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速度。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体及其运动的特性。

请同学们认真参与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实验大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实验大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实验大全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动手操作,观察物理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实验,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物理。

一、传热实验1. 金属导热性实验材料:铝、铁、铜、纸张步骤:将铝、铁、铜三种金属块放在同一温度下,用纸张分别包裹住它们的一端,另一端暴露在空气中。

然后用手触摸包裹纸的另一端,观察手感。

解释:铜和铝导热性能较好,所以用手触摸这一端时,感觉会比较热。

铁的导热性能相对较差,所以用手触摸时感觉会比较冷。

2. 热胀冷缩实验材料:铁制实验管、水、塞子步骤:在铁制实验管中注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塞子封住。

放到加热器上加热,观察实验管内的水是否溢出。

解释:当水加热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水的体积会膨胀,导致实验管内的水溢出。

二、电学实验1. 串联和并联的明暗实验材料:电池、灯泡、导线步骤:将电池和灯泡用导线串联或并联,观察灯泡的明暗情况。

解释: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通道,所以灯泡会比较亮;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个通道,所以每个通道的电流变小,灯泡会比较暗。

2. 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材料:电磁铁、导线、电池、铁钉步骤:将铁钉放在电磁铁的磁场中,接通电源,观察铁钉上是否有吸力。

解释:电磁铁中通过电流流过导线,会产生磁场。

铁钉受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吸力。

三、光学实验1. 凸透镜成像实验材料:凸透镜步骤:把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用一块白纸固定在凸透镜的后方,观察纸上的图像。

解释: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发生折射,从而产生图像。

可以观察到不同位置的纸上会出现放大、缩小或倒立的图像。

2. 棱镜折射实验材料:棱镜、光源步骤:将光源的光线照射到棱镜上,观察光线经过棱镜后的折射情况。

解释:棱镜的形状使得经过它的光线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一连串彩色的光束,显示出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的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实验汇总第十三章内能[实验1]气体扩散演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这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要点探究:1.明确实验现象: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的均匀。

2.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3.图中能把空气放在下方,二氧化氮放在上方吗?揭示:不能。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那样做由于重作用,二氧化氮会向下运动,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两个瓶子里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瓶口对接后用玻璃片隔开,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_________空气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2)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______________。

(3)这种现象主要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2015·济宁)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拉,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旋转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旋转方法都不合理4.在装着红综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

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一、.测量固体密度/液体密度▲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 1-m 2)/ V 二测量长度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 ,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 1和N 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 2=0.3N 1/N 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 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浮在水面: 工具(工具(量筒、水、细线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体体积V=V 2-V 1 A 、针压法(、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 、沉坠法:(工具:(工具:量筒、水、细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形状规则 工具:工具:刻度尺刻度尺 体积体积 质量质量 工具工具天平天平从斜面顶端滑: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九年级物理 实验专题

九年级物理    实验专题

实验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时,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 50 cm~60 cm B. 60 cm~70 cm C. 70 cm~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是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序号).2. (2016南充)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20 cm,如图所示:(1)小明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示中,只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填一种光学器材).(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了一副眼镜,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当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又可得一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2016柳州)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中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用于测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工具是________.(2)实验中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实验中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体对应点的位置,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实验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4 (2016鄂州)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位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即可).实验4)测量固体的密度5. (2015福州)小华在测量小物块密度的实验中:(1)他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得小物块的质量是______ g;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物块的体积是______ cm3,则小物块的密度是______ g/cm3.(3)他学习了杠杆知识后,知道天平实质就是一个________杠杆(选填“等臂”或“不等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也必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________.6 (2016荆州) 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工艺品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________g;(3)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20 g;(4)用细线拴好工艺品,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测得质量为228 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________cm3,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实验5)测量液体的密度7. (2016来宾)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____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6)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8 (2016巴中)小明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如图所示,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们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图丙中,长木板对木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这是根据________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此时,铝块受到摩擦力为________N.(2)分析________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此实验采用了常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探究(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图乙与图丁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9. (2016大庆)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图,长木板固定不动.(1)甲乙两图中当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2)此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甲乙两图,能否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丙图中木块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二者间摩擦)(5)若某次实验时木块做加速运动,则所测得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实验7)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0. (2016绥化)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1)该同学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________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________.(选填字母)A. 菜刀要经常磨一磨B. 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 汽车限重D. 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8)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1. (2016阜新)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B.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C.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D.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探究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选填“A、B、C、D”).(2)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选填“A、B、C、D”)(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______是错误的(选填“A、B、C、D”).(4)分析比较实验________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12. (2016武汉)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1)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两图;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________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N,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g取10 N/kg)实验9)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3 (2015龙东)小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做了如下的实验:(弹簧测力计每小格示数为0.5 N)(1)请在A图中画出被测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你认为更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根据小强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计算物体的体积是________m3;你认为通过本实验获得的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此物体的密度.(5)请你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2016牡丹江)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如图乙,读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如图丙,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丁,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计算出____________.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小明的实验顺序存在不足,你认为更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请说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0)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15. (2016玉林)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若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2)若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_______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3)若斜槽光滑,小球从斜槽顶端由静止滚到斜面底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实验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6某实验小组进行简单机械探究实验:(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图甲中,杠杆的平衡螺母B应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2)图乙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C点悬挂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2)问中的一组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选填“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滑轮如:A.国旗杆顶部的滑轮;B.电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实验14)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7. (2016武汉)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为6 V不变.(1)按图甲,在图乙中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2)正确连接电路后,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和表流表的示数均为0;继续移动滑片,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可判断,该电路故障为________(选填“R1接触不良”、“R2断路”或“R2短路”).③序号3、4、5三组数据表明:在导体的________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化了______W.实验15)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8 (2016宿迁)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 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 Ω、10Ω、20 Ω、25 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 Ω、1 A)、滑动变阻器N(20Ω 1 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A. 转换法B. 控制变量法C. 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3 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________(选填“M”或“N”).实验 16)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19. (2016阜新)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 的阻值”的实验中:(1)请你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小明未连接好的电路图连接完整.(2)实验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端(选填“A ”或“B”);(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A. 滑动变阻器断路B. R 断路C. R 短路(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A ,它的阻值是________Ω.(5)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定值电阻Rx 阻值的实验电路,器材可以满足实验要求.(1)同学们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改变电阻Rx 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0①方案一:闭合开关S ,如果电压表和的读数分别为U 1和U 2,电阻Rx 的阻值表达式Rx =__. ②方案二:电路中Rx ≠R0,将S 接到a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再将S 接到b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2,由I 1R 0=I 2Rx 可得Rx =I1R0I2 , 请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016泸州)某课外科技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电压U和待测电阻Rx 的值,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其实验步骤如下:(1)这个小组的同学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右端b 点,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始终保持不变,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2)排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右端的b 点,闭合开关S1和S2,电压表的示数为3 V ;再断开开关S 2,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 V ,则电源电压U =______V ,待测电阻Rx =______Ω;(3)保持S 1闭合,S 2断开,当滑片P 恰好滑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应为________V ,待测电阻Rx 的电功率为________W.实验 17) 测量小灯泡的阻值22. (2016福州)小亮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电源电压为4.5 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他把多次测量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绘制成I-U图像,发现I-U图线是一条曲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还想测量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但是电压表的15 V量程已经损坏,在不改变原器材的情况下,你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是“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2)图甲是小马同学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3)纠正错误后,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2.4 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则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Ω.(4)另一同学分别测出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然后求出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他的做法对吗?答: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4. (2016株洲)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压表量程要正确)(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10 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3 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W.25.小红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 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灯丝电阻约为10 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规格分别为R1“10 Ω 1 A”和R2“50 Ω0.5 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1)小红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她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选填“R1”或“R2”)的滑动变阻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若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小灯泡U-I图像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4)由图乙发现灯泡电阻是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没有电压表、只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小红增加了一只10 Ω的定值电阻R并利用原有器材,也测出了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步骤如下:①按照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电路;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时,灯泡正常发光;③断开开关,保持____________不变,将电流表改接在灯泡所在支路中,再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I1;④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________.26. (2016南京)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1)如图甲是小明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进一步观察并检查电路,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及其连接均完好,针对电路中出现的小灯泡不发光的故障现象,他提出了如下猜想:①小灯泡短路;②小灯泡的灯丝断了;③滑动变阻器断路.根据故障现象,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下同)是错误的,如果观察到电流表有示数,则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滑片P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到合适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即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5)小华打算增加一个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R0,只利用一只电表,通过简单操作(开关S接“a”、“b”各一次)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图丙、丁是她设计的两种不同方案的电路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两种方案都能B. 两种方案都不能C. 丙方案能,丁方案不能D. 丙方案不能,丁方案能实验2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27. (2016荆州)八年级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下图所示:(1)由图甲可知,实验中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乙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3)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丙中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______不同;(4)由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100 ℃水蒸气比100 ℃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8. (2016漳州)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烧杯中的水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增大内能的;(2)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水温记录如下表,其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该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水在第________min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3)实验中,若用盖子将烧杯盖严,则水的沸点会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 (1)点燃 (2)投影仪 (3)B (4)虚 (5)B2. (1)使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央 (2)缩小 照相机 (3)近视3. (1)刻度尺 (2)相同 不能 (3)物体 相等4.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0.16 (3)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精确测量5. (1)左 (2)98 40 2.45 (3)等臂 力臂6. (1)水平台 右 (2)64 (4)8 8×1037. (1)右 (3)m 1-m 0 (4)ρ=m 1-m 0V (5)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 0;②将烧杯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 1;③将水倒干净,将烧杯装满豆浆,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记为m 2,则豆浆的密度为ρ浆=m 2-m 0m 1-m 0·ρ水 8. (1)3.2 二力平衡 0 (2)甲、丙 控制变量法 (3)相等9. (1)匀速直线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 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同,则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改变是由压力大小引起的还是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引起的,无法判断 (4)2.4 4.8 (5)偏大10.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压力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AD (3)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并得出结论.11. (1)变大 C (2)A (3)B (4)⑥⑦ (5)控制变量法12. (1)甲、丙 F 2 物体接触了容器底部,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 (2)0.5 1.2×10313. (1)如答图所示 (2)DABC 或ADBC (3)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4)1×10-4 能 (5)物体要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要尽量竖直或弹簧测力计要调零)(合理即可)14. 重力 浮力 溢出的水和桶的总重力 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丁、甲、乙、丙 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或溢水杯中的水要装满)15. (1)大 速度 (2)大 质量 (3)不变16. (1)右 (2)3 (3)不能 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 (4)省力 (5)B17. (1)如答图甲所示:(2)①如答乙图所示 ②R 1接触不良 ③电阻 ④ 50 0.418 (1)如答图所示 (2)B (3)电阻R 断路 (4)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5)N19. (1)如答图所示(2)B (3)C (4)0.3 9 (5)减小误差20. (1)0.5 3.2 3.18 (2)①U 2R 0U 1②该方案不正确,两种情况下R x 和R 0两端的电压不等21. (1)滑动变阻器全接在下面两个接线柱(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2)3 5 (3)2 0.222. (1)如答图所示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2)断开A(3)10.4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4)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23.(1)断开(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3)0.38(4)不对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4. (1)如答图所示(2)小灯泡断路(3)0.75(4)0.225.(1)R2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2)小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小灯泡断路(3)0.625(4)灯丝温度(5)②0.25③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或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④U额I(或2.5 V×I)26. (1)如答图所示(2)B(3)②①(4)A(5)B27.(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91(3)质量(4)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100 ℃水蒸气变成100 ℃开水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28. (1) B热传递(2)95 ℃498(3)升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实验题考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实验题考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实验题考点应对一、验电器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1.试验要使用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使结果具有普遍性)2.电流表指针往左偏(未调零或正负接线柱接反)3.开关在a.b.c三点作用是否相同?4.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目的是防止短路。

5.电流特点的表达式6.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1.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这样操作会导致电压表出现的现象是反偏。

2.能否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使结果具有普遍性)3.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4.多次试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5.电压特点的表达式四、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时还与温度有关)6.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或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2.小灯泡的作用:1.判断电阻大小。

2.保护电路3.根据要验证的影响因素选两根电阻丝4.结论: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控制变量法。

五、“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1.连接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右端)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显示电源电压,则电路的故障是定值电阻发生断路4.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意观察电压表5.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6.当将20Ω电阻换成30Ω电阻时,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无法保证电压不变,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电源电压太大、定值电阻两端保持不变的电压太小。

将5Ω换成10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要增大7.I-R图像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电压8.选合适规格的滑动变阻器选择最大阻值的(例如10Ω.15Ω.20Ω,选择20Ω的)9.求滑动变阻器阻值以及功率10.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反而减小,你认为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汇编精选全文

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汇编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汇编一、电压电阻中考物理电学实验1.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或L2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U AB/V U BC/V U AC/V2.4 1.43.82.小华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___________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2)实验中应选择规格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U AB、U BC、U AC。

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实验次数U AB/ V U BC / V U AC/ V10.8 2.2 3.02 1.0 2.0 3.03 1.2 1.8 3.0(4)小华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填字母)a. 寻找普遍规律b. 减小实验误差(5)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

九年级物理设计实验题

九年级物理设计实验题

九年级物理设计实验题题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砝码、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一块较光滑,一块较粗糙)。

实验步骤:1.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较光滑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1(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重复上述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2。

再在木块上增加一个砝码,再次重复上述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3。

比较f1、f2、f3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木块重力加上砝码重力)的关系,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较光滑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4。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较粗糙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5,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5。

比较f4和f5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1.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题目解析:1. 实验原理本实验依据二力平衡原理,当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 变量控制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来改变压力大小。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粗糙程度的长木板来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3. 实验数据处理通过多次测量(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得到多组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这样可以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组卷(九年级)一.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1.(5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分子运动一定减缓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二.实验探究题(共29小题)2.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多功能LED台灯,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S1是控制LED灯的开关,USB接口可以给手机充电。

小明发现即使S1断开,USB接口也能正常使用。

安全开关S2位于台灯底部的前端,当台灯倾斜,S2离开桌面时,它会自动断开,切断台灯的电源。

(1)根据以上信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元件接入电路。

(2)晓明对开关S2很感兴趣,并开始研究其功能。

它将台灯点亮,并保持支架和灯头的夹角不变,试着向后调整支架的位置,当达到图丙所示的位置时,台灯虽未倾倒但底座前端刚好翘起,此时S2断开,台灯熄火。

如果把台灯看做是杠杆,此时恰好平衡,则动力臂(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阻力臂。

接下来,小明向固定在底座上的笔筒中放入一支铅笔,这时台灯底座重新落回桌面,S2闭合,台灯亮起。

当他再从笔筒中取出这只笔时,台灯底座前端翘起,再次熄灭。

(3)小明设想:如果利用安全开关S2,制作一个在手机充电时可以自动断电的控制装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夜间手机充电时间过长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经过思考小明只借助了湿巾和少量的水,结合学过的蒸发知识便设计出了一个简易的装置。

以下是小明给的设计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抽取一张湿巾放进空笔筒中,并把手机数据线插入台灯底座的USB接口,手机开始充电。

②慢慢向后调节支架,同时观察手机充电的情况,直至手机刚好。

③保持支架和灯头的位置不变,,使开关S2闭合。

④一段时间后,台灯底座前端自动翘起,开关S2切断电路。

在不改变支架和灯头位置的前提下,若要缩短充电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3.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S3连入电路中。

(要求:只闭合开关S3后,R1、R2以及电流表串联;导线不许交叉)②小明将S3闭合后,发现电流表均无示数。

于是他用一只电压表对电路故障(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进行了检测,将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均无示数;接在R2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

电路中的故障是。

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读出了电路中各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各开关的连接情况是(填写各开关断开或闭合)。

②分析实验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如图2所示),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

③电阻R1:R2=。

(3)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拓展】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小明两次实验中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P最大:P最小=。

4.如图1所示,研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如图1,按电路甲把实物图乙连接起来。

(导线不许交叉)。

(2)连完电路后,闭合开关,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A1的示数I1是A.A2的示数I2是A,A3的示数I是A。

(3)由上述三个电流的数值,可近似得出电流关系式为:。

5.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电流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选两个规格的小灯泡(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小明要测量干路电流,他将电流表串联在甲图中的(选填“A”、“B”或“C”),接入电流表后闭合开关,他看到两个灯泡都发光,但电流表出现如图乙所示现象,原因是。

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后,小明把电流表接入图甲的A处,闭合开关S后,发现小灯泡L1不亮,L2亮,电流表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电路故障再做实验,电流表在A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请你帮小明把该示数填入下表空格处。

然后小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的B、C两处测电流,并把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A处的电流I A/A B处的电流I B/A C处的电流I C/A0.150.25小明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

(3)小明想,要使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还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次实验,于是小明和同学们讨论了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在图甲的基础上,反复断开、闭合开关,测出A、B、C三处的电流。

方案二:在图甲的基础上,只改变电源电压,测出A、B、C三处的电流。

方案三:在图甲的基础上,在其中一条支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测出A、B、C 三处的电流。

以上三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方案(填“一”、“二”或“三”)。

小明选择上述可行方案之一,做了三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A处的电流I A/A B处的电流I B/A C处的电流I C/A10.120.180.3020.140.210.3530.200.300.50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拆电路改装时,开关必须;②小明选择的方案是方案(填“一”、“二”或“三”)。

7.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小薇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2)小徽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A,I=A.根据测量结果。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即可)(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采用了更换不同灯泡继续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8.在研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图中所示的电路。

闭合开关,夹子P向左滑动时,电阻丝连入电路的长度变长,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暗。

小明在得出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的同时,还得出”灯泡的亮度由电流大小决定“的结论。

(1)你认为小明关于灯泡的亮度由电流大小决定的结论是的。

(2)小丽用L1“6V 3W“和L2”6V 2W“的两个小灯泡及6V的电源等器材,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请你帮她将实验步骤填写完整:①将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到6V的电路中,则通过两灯的电流;灯两端的电压较大;可观察到灯较亮;②将两个小灯泡并联,接到6V的电路中,则两灯两端的电压;通过灯的电流较大,可观察到灯较亮。

(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灯泡的亮度由决定。

9.在测电阻的实验中,实验的器材有:干电池3节,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2个,滑动变阻器1个,待测电阻2个,导线若干。

(1)如图所示,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小丽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①闭合开关S后,小丽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不动。

她断开开关S,检查线路连接无误后,把电压表与b点相连的那根导线改接到c点,再次闭合开关S 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是。

②排除故障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A,R x=。

(2)实验时某小组同学利用一只电流表和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完成对未知电阻R y的测量。

如图2所示是他们按照设计连接的部分实验电路。

①请你依据下面的实验步骤,用画笔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只添加一条导线)实验步骤:A.开关S1和S2都断开,将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观察到电流表无示数;B.保持滑片P位置不动,只闭合开关S1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为I1;C.再闭合开关S2时,读取电流表的示数为I2(I2>I1)。

②请你用I1、I2和R0表示R y,则R y=。

10.小张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两节新干电池,标有2.5 V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若干,两个滑动变阻器R1“10Ω 1A”、R2“2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右移灯泡变亮,且导线不交叉)。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于(选填“A”或“B”)端。

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小张发现小灯泡给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末偏转,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A.小灯泡短路B.滑动变阻器短路C.小灯泡断路D.滑动变阻器断路(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依次测得6组数据,如表一所示。

其中第2次实验时电流表表盘如图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第4次实验时灯泡电阻值为Ω.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小张选用的滑动变器应是(选填“R1”或“R2”)。

(4)小张将这6组数据算得的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是(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表一123456实验次数电压V/V0.5 1.0 1.5 2.0 2.5 2.8电流I/A0.160.220.250.280.29电阻R/Ω 3.1 6.88.99.7表二1 23实验次数电阻R/Ω51020电流I/A0.30 0.200.12(5)小张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他分别把阻值准确的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通过实验,记录电流表示数如表二所示。

他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是:。

11.小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取了如下材料,3.6V锂电池一枚,10Ω定值电阻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用铅笔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电路元件连接完整,注意导线不要交叉。

(2)下面表格中是小明同学实验并整理的数据,请你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I﹣U 的关系图象,通过分析图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电压/V1 1.52 2.53电流/A0.10.150.20.250.3(3)王老师查看了小明的实验数据后说:“小明,你的实验数据看上去很不错,不过,你有没有编造数据呀?小明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王老师,确实有一组数据是编造的。

”请你指出小明的哪组数据是编造的?并说出你的理由。

12.为了探究不同情形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甲电路图。

小灯泡上标有“2.5V,0.25A”,没有找到滑动变阻器而用三个定值电阻代替,开关是旋转式单刀三掷开关。

(1)按图甲的设计在图乙中加画一根导线;(2)当图乙连线完毕后,将开关旋转至某个接触点时,电表盘面出现了图丙指示,则此时读数为V;(3)同学们发现,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下降,灯丝电阻减小,这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