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一则[思维导图知识点]统编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
初中语文《礼记》二则 课件 (共27张PPT)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归纳: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 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 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 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归纳: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 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 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 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 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 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 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 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 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1.类比手法的概念: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
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 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 理形式。
2.类比手法的作用: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 征,让读者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或加 强作者的某种感情、气氛的烘托。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的呢?
归纳: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 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 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 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 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 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礼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卷之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卷之三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卷之四
文王世子第八
曾子问第七
礼运第九
卷之五
郊特牲第十一
礼器第十
内则第十二
卷之六
01
玉藻第十三
02
明堂位第十 四
03
丧服小记第 十五
04
大传第十六
06
学记第十八
05
少仪第十七
卷之七
杂记上第二十
乐记第十九
杂记下第二十一
卷之八
1
丧大记第二十 二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礼记》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解
礼
文献选编 礼制
提要
学术
小记
礼记
檀弓
大记 乐记
思想史
杂记
中国
必读
研究
总目
儒学
四库全书
01 礼记集说序
03 卷之二 05 卷之四
目录
02 卷之一 04 卷之三 06 卷之五
07 卷之六
09 卷之八 011 卷之十
儒行第四十 一
02
大学第四十 二
03
冠义第四十 三
04
昏义第四十 四
06
射义第四十 六
05
乡饮酒义第 四十五
聘义第四十八
燕义第四十七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谢谢观看
2
祭法第二十三
3
祭义第二十四
4
祭统第二十五
5
经解第二十六
卷之九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坊记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记第三十二缁衣第三十三 奔丧第三十四
【最新审核】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ppt课件6
语 法 现 象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虽 古:即使
今:虽然
2.不知其旨也 旨 古:味美
今:意义
3.虽有至道
至 古:好到极点 今:到
4.教然后只困
困 古:困惑
今:困难
5.教学相长也
长 古:促进
今:增长
圈划重点词语,背诵课文
嘉肴
食
一、
弗
引出议论 旨道
学
旨 不知其
善
二、 学 教
不足 知、《中庸》、《论语》和 《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 基础读物。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只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解释
虽有佳肴(虽:即使 。)( 佳肴: 美味的菜肴。),弗食,(弗:不) 不知其旨也; 〔旨:美味。〕虽有至 道〔至道:最精妙的道理。〕,弗学, 不知其善也。
三、 教学相长
得出结论
对照板书背诵课文
特色赏析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文章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 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 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 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 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 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 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 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礼记》一则 1
《礼记》 《礼记》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儒家论说或 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诫子书素养目标1.熟读成诵,掌握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研读课文,赏析精彩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品读课文,领会作者观点,汲取精神养分。
第1课时◎重点: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经常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即提出“联吴抗曹”策略,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后,拜他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曹魏,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
诸葛亮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着自己的子孙。
他“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情境预设营造良好家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傅雷家书》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他的高风亮节,聆听他对子孙的谆谆教诲吧!【预习导学】【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在后世极受尊崇,成为后世的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1.重点字音。
夫.()君子之行淫.()慢则不能励精遂.()成枯.()落险躁.()则不能治性拓展:文中“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与“”中的“夫”读音相同,表示感叹。
它的另一个字音读“”,组词为“”。
2.重点词语。
(1)淡泊:(2)明志:(3)致远:(4)淫慢:(5)励精:(6)险躁:(7)治性:(8)驰:(9.)枯落:(10)穷庐:3.填空。
初中语文—最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部课文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最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部课文思维导图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4 孙权劝学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6 最后一课
7 土地的誓言
8 木兰诗
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
10 老王
11 台阶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5 最苦与最乐
16 短文两篇1)陋室铭
2)爱莲说
第五单元
17 紫藤萝瀑布
18 一棵小桃树
19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其五)
第六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太空一日
23带上她的眼睛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让心灵去旅行
一、开始草原之美
二、感受草原之美
三、体会月色轻柔
四、插叙飞船失事
五、表达思念之情
24 河中石兽。
2024年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与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与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特点- 反映时代背景- 语言工整,修辞华丽- 表现思想感情- 形式多样,包括诗、词、曲、赋等2.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笔调真挚,内容真实,是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楚辞》: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作-《史记》:记载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红楼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辉煌和堕落,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3. 古代文学名句- 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例如杜甫的《登高》:“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苏轼的《赤壁怀古》:“临江仙,竹缠身,采绿叶而青于九重,掇朱荷而红于三尺”等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特点- 反映现代社会- 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 表达思想,抒发情感- 探讨生活、人性等问题2.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讽刺都市人的虚伪与无聊-《活着》:生动描绘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坚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现了革命年代的磨砺与成长-《白鹿原》: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3. 现代文学名句- 鲁迅的名句:“立即行动,不要忘记,不要恐怕。
”、“我们不能同时成为观众和战士,要选择一方。
”等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使形象更加生动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性和行为,增强表现力3. 夸张:将事物的某个特点或程度夸大,使语言更有说服力4. 对偶: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更加有韵律感5. 排比:通过并列使用一系列词、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6. 对仗:语句的呼应、交互以达到美感和修辞效果7. 借代: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概念,使语言更加简洁而生动四、阅读理解1. 理解题: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人物、事件发展等进行理解和把握2. 推理题:根据文章中的暗示或线索进行判断和推理3. 意义理解题: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4. 连词成句:根据语法规则和上下文进行连词成句五、古代诗词鉴赏1. 唐宋诗词的特点:咏史抒怀,景物写生,表达情感2. 通过赏析古代诗词,培养审美能力和语言感觉3. 明确词句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六、现代小说阅读1. 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背景等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意义、情感等3. 对比不同小说的风格、手法等七、写作技巧1. 作文题型- 议论文:阐述观点、论证论点- 说明文:解释说明事物的原因、过程、特点等- 描写文: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进行深入的描写- 叙事文:讲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故事情节等2. 提升写作技巧- 丰富词汇:积累各类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丰富写作材料- 注重语法: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使文章更加流畅- 增加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这是一个简要的思维导图和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阅读理解、古代诗词鉴赏、现代小说阅读和写作技巧等。
2024版部编版《《礼记》二则》PPT优秀课件
CHAPTER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
《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儒家的思想,如“礼运大同”、“大学之道”等。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为儒家经典之一。
《礼记》简介及地位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这些作者们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整理和传承儒家经典,为儒家学派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礼记》成书于西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礼记》所体现的文化特色是以礼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道德规范。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被历代王朝作为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还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文化等领域。
后世对《礼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世影响与评价CHAPTER选取《礼记》二则中的经典篇章,如《大学之道》、《中庸》等,展示原文内容。
原文精选详细注释译文对照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难句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提供原文的现代汉语译文,方便学生对照阅读。
030201原文呈现及注释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分析所选篇章的整体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写作特点总结《礼记》二则的写作特点,如语言风格、论证方法等。
关键词句解析与翻译关键词句挑选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析,如名言警句、重要概念等。
词句翻译对关键词句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思想内涵及启示意义思想内涵深入剖析《礼记》二则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等。
启示意义结合现代社会实际,阐述《礼记》二则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
2022-2023学年七下期中复习第一单元《青春时光》(原卷+解析卷)
22-23七下期中复习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思维导图+核心知识填空+真题演练)一.思维导图二.核心知识点填空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__的完善;________的成熟;我们要________身体的变化,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不________同伴的生理变化。
2.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反抗与________;闭锁与________;勇敢与________。
3.独立思考的表现: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__________,有自己_____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_______、正确的意见。
4.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对事情有_____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_____观点,敢于对_______的事情说“不”,敢于向_______挑战。
5.批判不仅要有_______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________,而且要_______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HOW)6.创造离不开______。
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______和_______。
社会实践是创造的_______,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
7.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__________的,对于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男生女生拥有各自的性别优势,我们要相互_________,优势互补;8.与异性交往,需要我们做到内心坦荡、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___________,理智处理。
(HOW)9.自强,要不断克服自己的_______,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要靠坚强的_______、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______。
10.“行已有耻”需要我们树立_______意识;要有______之心,不断提高_________“耻”的能力;磨砺意志,拒绝______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总复习思维导图课件
9.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单元字词汇总
11. 台阶
10.老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 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 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 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第四单元梳理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 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 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 虽是一个粗人, 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 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 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一、课文内容梳理
粗拙zhuō:粗糙低劣。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春夜洛城闻笛
(三)逢入京使
(一)竹里馆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 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告诫我们: 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 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初中语文精品系列《《礼记》二则》ppt课件
•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 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 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 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 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 学之间关系。
5
学习目标
• 1 、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 2、能借助注解读懂课文,积累
12
5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 自强: 自我勉励。
. 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13
6 、故曰:教学相长也。
. 1、故: 所以。 . 2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互相推动
互相促进的。
.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
进的。
14
7、《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1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不知
,教
;知困,
。
. 故曰:
也。 19
同步精读(一)师旷论学
. 译文:
.
晋平公对师旷说: “我今
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
晚了。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
把烛灯点燃呢? ”
.
平公说: “哪里有为人臣子
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
20
. 师旷说: “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 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 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中年 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 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 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 个更好呢?”
从外面把门带上
理想社会
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是所说的 理想社会。
29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亲爱的同学:诗和远方是青春浪漫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一次与山水和不同人物对话,感受一路的风情吧。
【活动一∶山水行吟】(18分)准备出发。
这是你进入初中后第一次在试卷上与山水、人物对话,让我们出发吧: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6分)亚运之城杭州,自古繁华。
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
阳春三月,杨柳夹岸,莺啼______(wǎn)转,应和着清风流水,酝酿生机,令人陶醉;夏时荷花映日,荷叶接天,山色空蒙,湖水澄清;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平潮,那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________(xiáng)和的夜;冬日则余晖斜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大人和孩子们外出踏雪,展筋骨。
西湖之美,真可谓目不暇接啊!(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2分)①莺啼▲ (wǎn)转② ▲ (xiáng)和(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应和▲ ②黄晕▲(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镶嵌”在句中是“以物嵌入”的意思。
B.“酝酿”在句中是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C.参差:差不多,几乎。
D.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
2.按照提示填空。
(9分)山水有情,君子有志,请你也像古人一样吟诵一番,抒发抒发不同情感哦。
(1)▲ ,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2)▲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天行健,▲ 。
(《周易》)(4)《次北固山下》诗人赋予景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绘景物、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 ,▲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 ▲ ,▲ ”两句借助丰富的想象,寄托了对朋友的深切关心。
(6)《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
【原创】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总复习思维导图(可编辑可打印 共64页完整版)
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1 邓稼先/杨振宁
阅读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单元综合与测试
5 黄河颂/光未然
阅读
6 老山界/陆定一 7*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 木兰诗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 ?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 ? 孰? 若孤?
①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② 岂:难道。③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 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
第六单元梳理 第五单元梳理 第四单元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梳理 第三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四、名著导读 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课文字词详解 (二)重点句子翻译 (三)揣摩语言 (四)课文分析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 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 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 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 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
11《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思维导图
(统编本)八下《大道之行也》礼记写作背景内容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本文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文章通过运用排比手法来做到这一点。
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等语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文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礼运》篇。
《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孔子之名答问的著作。
本文是《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纲领基本特征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美好期待作者简介《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涵天下为公表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拓展延伸五 经“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和《春秋》,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书》也叫作《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礼》原指《仪礼》,后加上《周礼》《礼记》,合称“三礼”,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
《易》也叫作《周易》《易经》,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件(共19张PPT)
不知. 其善也 B.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是故谋闭而. 不兴
【解析】A项,代词,代指木。/助词,的。B项,知道。/同“智”,见识。C项,使, 让。D项,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冰__,__是__水__凝__结__而__成__的__,__却__比__水__还__要__寒__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木 直 中 绳/ 以 为 轮/其 曲 中 规 11.【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 学不可以已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
3.默写填空。
(1)《虽有嘉肴》开篇以类比引出“ 虽有至道 ,
弗学 ,
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
“ 教学相长 ”的道理。
(2)《大道之行也》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
一句与 《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4.写出出自 《<礼记> 二则》的成语。(至少写5个) _教__学__相__长____鳏__寡__孤__独____夜__不__闭__户____选__贤__举__能____老__有__所__终____天__下__为__公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乙】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②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 【注释】①中(zhònɡ)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② (róu):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槁暴:晒干。④参:检验。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梳理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字音】嘉肴(yáo)自强(qiǎng)教(jiào)学相长(zh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xué)半【注释】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