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教学反思
语文老王教学反思模板(3篇)
![语文老王教学反思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52a68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9.png)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事业。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以下是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反思,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与实施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的实施(1)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鉴赏能力。
(2)写作教学: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3)口语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口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足1. 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较少。
这导致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难以提高语文素养。
2. 写作技巧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写作技巧掌握不牢固,导致文章结构混乱,表达不清。
3. 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汇量不足、语法错误、缺乏自信等。
4.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提问法等,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四、改进措施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引入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经典文学作品、现代小说、科普文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2)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3)设立阅读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 提高写作技巧(1)加强写作技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
老王教学反思模板(3篇)
![老王教学反思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7e744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1.png)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份关于老王教学反思的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背景1. 学科:__________2. 年级:__________3. 课时:__________4. 教学目标:__________5. 教学内容:__________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导入方式:__________- 学生反应:__________- 教学效果:__________2. 新授课环节- 教学方法:__________- 教学步骤:__________- 学生参与度:__________- 教学效果:__________3. 练习环节- 练习方式:__________- 学生完成情况:__________4. 课堂小结环节- 小结内容:__________- 学生反馈:__________- 教学效果:__________5. 课后作业环节- 作业布置:__________- 学生完成情况:__________ - 教学效果:__________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达成情况:__________- 未达成原因:__________ - 改进措施:__________2. 教学内容处理- 处理方法:__________- 学生接受程度:__________ - 改进措施:__________3. 教学方法运用- 运用效果:__________- 存在问题: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4. 学生参与度- 影响因素: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5. 课堂纪律与氛围- 纪律情况:__________- 氛围营造: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6. 课后反思- 学生反馈:__________- 教学不足:__________- 改进方向:__________五、教学改进措施1. 针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老王教学反思,老王课后反思】老王课后反思简短
![【老王教学反思,老王课后反思】老王课后反思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5399cc1804a1b0717ed5dd59.png)
【老王教学反思,老王课后反思】老王课后反思简短老王教学反思老王课后反思老王教学反思老王课后反思老王教学反思篇一我觉得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顺利,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三读,一速读感知老王形象,二跳读感受老王品质,三细读精读感人片段,领悟作者情感。
2、立足语言品味,穿插写作指导。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让学生选择一个片段,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感动的原因,并想具体说说是哪个字打动了你。
由事情到细节到句子到词语,逐步提升情感领悟。
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写人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运用了高效课堂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在教学设计中有四个问题需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可是我们有六个小组,于是我就设计让学生们抢题,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这堂课但也存在着不足。
因将两课时内容压缩为一课时完成,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力不从心,如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整个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老王教学反思篇二在过去讲《老王》这类文章,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学生则一味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
我通过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结果:老王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他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借此机会教师拓展迁移“你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在当今的商品大潮中,人与人之间还需要真诚与友善吗”,以此来唤醒学生们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学会关心人、爱护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
老王教案反思作文模板(3篇)
![老王教案反思作文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9e272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2.png)
第1篇题目:关于《老王》一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老王》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杨绛通过讲述与一位老王的交往经历,展现了老王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分析了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老王这一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2)简要介绍作者杨绛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词语和句子;(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1)仿写句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关爱他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老王这一人物形象,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
3. 不足之处(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2)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作文质量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作文辅导。
《老王》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老王》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c1a1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e.png)
《老王》优秀教学反思《老王》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王》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王》优秀教学反思1李健吾曾经评价杨绛的作品风格为: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其中。
因此,在教授杨绛作品《老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注重在平易自然的语言中通过细节的挖掘体会其中的韵味。
这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根本思路。
同时,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主要由情节、人物、环境构成,而其中以人物为核心,情节以人物交往串联,环境则为人物做铺垫,王国维先生曾言:“一切情语皆情语”,说的也是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因此,一篇小说的分析中,紧扣人物形象分析是关键,其他一些只是华丽的枝叶,不可偏重,也不可忽视。
我认为《老王》这篇文章应该抓住老王和作者两个人物去分析,这是一个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是一场善良与善良相遇,却读来让人觉得悲伤的诗篇,因为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冲突是很容易的,你读善恶冲突的小说,你站在善的一面,一切都很容易,黑与白。
但《老王》中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两个善良的人交往却产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才是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地方。
在文章第一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这闲话。
”坐三轮车很平常,但一路上说闲话则是打破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车夫辛劳和苍凉的人生中泛起温情的波澜。
老王的贫穷文章很多地方都有说明:生计艰难,没有妻儿。
但在作者问起老王的家时,一般我们回答要么是,要么不是,但老王却回答:住那儿多年了。
这个细节品味起来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则老王心里其实否认那是家的,二则老王心里也期待自己有一个家。
简单的一句话将老王内心的心酸和期盼展示出来了。
老王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是本文的一个高潮,作者的描写很细致。
老王由于病重,说话都是非常简洁的,一个“嗯”,一个“我不吃”,“我不是要钱”,最后干脆站着等我。
《老王》教学反思(通用5篇)
![《老王》教学反思(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80f40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8.png)
《老王》教学反思(通用5篇)《老王》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王》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王》教学反思1well,第六周只有三天。
星期四两节连堂。
梁老师说放完长假回来学生的状态不是很好,所以建议我搞一些活动。
所以我搞了个古诗文知识比赛。
准备这个比赛用了国庆七天的时间,因为弄那个题库实在是太麻烦了。
不过经过这次后,以后再搞类似的比赛就有经验了。
比赛的内容是我们学过的古文内容和诗歌。
重点在背诵和翻译。
其实也只是换了个形式上复习课。
当然这种形式更加有趣,更加能吸引学生。
梁老师也说这种形式是很好的。
而且我呕心沥血做出来的ppt还可以留到以后用。
梁老师也觉得这种形式是很好的,她也表扬了我。
只是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考虑得不是很周到。
例如,在搞这个活动前我应该要想到如果电脑坏了怎么办?应该找出一个人帮我记录答题数,一个人管理纪律,一个人按ppt,一个人念题目(因为大声念了两节课题目,我的喉咙又痛了)但是这些我都没有想到,所以第一节课很吵,第二节课我叫陈静仪帮我管理纪律,就安静很多了。
虽然这样的形式是很好,但是我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到他们复习呢?我不知道在比赛进行过程中,我们班的同学关注的点是在题目上,还是在同学们的答题上呢?这些我都不知道。
我等一下去问一下吧。
如果这个活动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我就要反思了。
星期五和星期六都是上《老王》。
我设计的教案是一个个题目串联起来,我觉得比较有逻辑的。
但是指导老师梁老师看完之后对我提出的建议。
她认为一个个题目串联起来,有的时候可能会漏掉,漏了之后又害怕又回头来讲,这样就变得跟着教案走了。
不如把课堂设计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解决一个问题就好了,这样学生不只能把握到课堂的重点,自己也讲得自由点。
课文不用讲得太细,反正无论讲得多细,学生考试时的阅读分也不会很高。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ebb645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a.png)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分析老王的形象。
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同情心和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细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图片,如拾荒者、残疾人等,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出课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思考:文章围绕老王写了哪些事?(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小组讨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的人,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送冰时愿意给作者家“大”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临死前还给作者家送香油和鸡蛋。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朗读文中描写作者与老王交往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2、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老王感到“愧怍”?3、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没有真正理解老王的内心世界,所以感到“愧怍”。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老王”,以及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六)课堂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再次强调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精选8篇)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2a9cb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b.png)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精选8篇)课文《老王》教学反思(精选8篇)课文《老王》教学反思篇11.由“读老王”到“读杨绛”。
作为现代散文或者说作为写人的现代散文,它的教学内容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呢?这就首先要把握现代散文的个性特点。
要全面讨论现代散文的特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简单地说:现代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地抒写作者的心灵和性灵,表达作者内心的个我;和小说相比,写人的现代散文不能或者说主要不能关注作品中作者所写的人物,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个“我”。
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到,不少老师教学《老王》仅仅是着眼于老王或者主要着眼于老王,即使有时候也在关注“我”,但似乎总是把老王作为关注的重点,对“我”的解读也只是为了解读老王,我以为这样把握文本是有问题的。
在这次教学中,我更自觉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我”的解读上;而对老王的解读则是一个陪衬,通过老王和“我”的对比,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我”,理解作者。
2.由“善良”“不幸”到“需求”“渴望”。
我们说学习《老王》的重点不应该是理解老王,而是理解作者杨绛。
这绝不是说不需要解读老王,但我们对老王的解读却不能仅仅着眼于他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读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解读他的内心需要。
老王固然是善良的,作者通过几件事写出了他的善良。
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我们又不能只看到他的善良,而应该把这种善良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看到它更为深层的内涵。
在那么多有知识或没有知识的、有文化或者没有文化的人变得冷漠的年代,为什么老王能够坚守这样的善良呢?为什么连作者这样的人也很难做到那样单纯的善良而老王能够做到呢?当然,这或许不是重点。
更为重要的是,老王固然是不幸的,但我们仅仅需要了解他的不幸吗?我们不应该深入一点关注一下不幸的老王、善良的老王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吗?我们对于作者和老王之间的隔膜,对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正目的,对于“我”后来的"隗怍”,缺少应该有的深入理解,这都与我们对老王的内心需求缺少关注和理解有关。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cb12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1.png)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课文《老王》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老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老王》教学反思篇1《老王》是杨绛所写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与老王交往中所认识到的苦命却又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知恩必报的老王,并由此体味到:幸运的人应该关注不幸者或弱势群体,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同情与关怀。
而文章应以让学生感受并把握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或关注弱势群体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两个知识点,我按照“走近老王---怀念老王----寻找老王----学习老王”这一主线帮助学生理解,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这一教学重点,我把较多的文章内容浓缩在两个问题上----“课文描写了哪些有关老王的生活片断?”和“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对待老王的?”,这样繁多的内容也变得更有条理,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了。
此时,每谈到老王的一个生活片断我又引导学生探讨小事件上所表现出的老王细小性格特征,最后,琐碎的内容就由“老王苦命却又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知恩图报”这一人物个性的主线联结起来了,使散文的“形”不再散,“神”也更集中。
同样的手法,作者对老王关照、关怀的善良之举也在我预设的第二个问题中被击破,作者这位“老王”也同样出来了,“老王”的善良之举也就更显细致了。
为了让老王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以巩固,我还设计了文章第8自然段的精美语段的赏读,从学生的赏读来看,也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关注弱势群体是文章第二个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社会上、生活中、校园内与老王有相似性格或品格的人来感悟,并且让学生在寻找的同时感悟到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向这样的人学习,并且从自我的反思中纠正不良的思想或行为。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ba6d1c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3.png)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反思第1篇: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反思《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而本次所用的学生是刚刚步入七年的学生。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这节课要向学生传递什么。
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表述准确,*作*强,便于检测。
2.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传授合适的内容,由于所用的是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八年级的学生还有差异,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认为文章的主旨解读的不易过深,只要学生能体会到关爱弱势群体,体会到"善"即可。
而本文平淡简洁的语言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本单元的训练的重点,也是编者的意图,同时也符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第二个目标,我设计了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
3.注意引导学生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时,而是耐心的提示或搭台阶,直到学生回答正确为止,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不过,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集中在教学评一致*,1.在第二个阶段品析文章的语言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的评价不到位,不准确,比如第在第一位同学发言后说:"很好,有文采。
"这样的评价和课堂目标是不相符的,会让学生不知道往哪里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八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学反思古文学习,我们可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每堂课按着字音——词义——句意——段落分层——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套路带着学生一路小跑,下课时间到了,好,任务完成。
至于学生在被老师固定的思路牵了40分钟后,所得几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固然要形成我们的教学特*,却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变。
不妨多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学习古文。
在教学《邹忌》时,我让学生小组竞赛,自己表演,开展辩论,自主查阅资料,围绕教学任务多样方式同时展开,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有表现机会。
《老王》教学反思简短
![《老王》教学反思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e4978e0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c.png)
《老王》教学反思简短《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和愧怍。
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通过课堂的讲解、讨论和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老王的善良和不幸,感受到作者对老王的复杂情感,并且能够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
然而,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这说明在教学中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还不够到位。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相结合。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观点;进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体会情感。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存在个别小组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可能是我在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或者是讨论的问题设置不够合理,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可以更加细致,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的情感。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主动回答问题。
但也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积极,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在教学中,虽然对文本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讲解,但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还不够到位。
例如,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这一情节,没有充分引导学生体会老王此时的心理状态和作者的感受,导致学生对这一情节的理解不够全面。
2、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将老王的遭遇与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bd27e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9.png)
老王教学反思老王教学反思老王教学反思1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
作者表达了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境遇中仍不改仁慈淳朴的天性。
笔者在处理课文时,将“感受老王不幸的命运.把握老王忠厚仁慈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作为知识分子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关爱之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将“作者对老王内心的复杂感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为此,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说说老王的命运及老王的为人表现:二、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受感动的情节、印象最深化的片段.并说说感受;三、理解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愧怍之情:四、和自己对话,关注自己身边的老王。
原来准备用一节课来完成这些教学目的,后调整为两课时。
本课的教学,有三点值得笔者考虑:一、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引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老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以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
细细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高屋建瓴.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儿童的目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抵达文本解读的要义。
要强调老师的引领作用,因为这需要老师去选择意义、优化途径。
老师深度解读文本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的解读与理解,而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可能性。
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价值判断就成为师生共同的心智体验过程.教学那么是师生一起探究文本的意义与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需要强调的是教材文本的意义与价值虽然是开放的.却是有底线的。
老师一方面是底线的守护者.另一方面是学生“前行”的促进者——所谓“平等者中的首席”。
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味需要老师点拨深化或纠偏时,需要老师有独到而深化的文本理解.围绕着教学目的而展开相应的教学内容.推进课堂的互动,生成更多的课堂现场资。
反之.教学的预设目的有可能出现偏向.教学施行过程中就有可能因没有领悟文本精华而错失课堂生成的教学资。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9fa95f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0.png)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老王》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老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
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丈夫就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愧怍(kuì 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骷髅(kū 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四、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回忆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干校劳动,但是任何歪风邪气没有对老王产生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照顾作者夫妇,因此,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就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之中。
五、走进文本,分析探究。
(一)说老王1、(老王画像)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老王。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①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②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③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④从弯腰曲背的样子看,他是一个病人。
……2、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我们一起听课文朗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老王》教学反思(6篇)
![《老王》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cf8f7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2.png)
临下的怜悯和施与,而没有平视的敬重和理解。这好像是有深度的。但要 笔法,但我尊敬敢于如此客观地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态。这是需要士气
商量这个问题,还是应当回到我们前面说过的问题:老王需要什么?老王 的,是难能珍贵的、令人敬重的品德。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杨绛先生的敬重
最需要“平视的敬重〞吗?我想,这可能没有真正理解老王。以我对老王 而不敢正视这一段;我们不能因此而回避和误读这个段落中“我〞的冷静、
我曾不厌其烦地强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
第5页共8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读。可惜的是,许多阅读教学还仅仅是追求让学生读懂文本。《老王》的
〔一〕说老王。
教学尤其如此。不少老师教学《老王》,就是让学生得到某一个思想。我
先通过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吸引学生留意力,然后让学生依
观。但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如今好多的教师都“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无论以文本内容为切入,还是以文本语言的推敲
这样的提问来设置这一环节,我总是有这样的怀疑和担忧。怎么样才算好? 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内容与形式如漆似胶,互为依存的这条线。这样
这是比较模糊的。虽然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对语言有自 无论侧重哪点,都会让你的教学设计略胜一筹。值得留意的是:以为教师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老王》教学反思(6 篇)
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二、两头并进:理解突出独特,语言品得实在
《老王》教学反思〔通用 6 篇〕
1、独特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独特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
《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c74b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6.png)
《老王》教学反思正文:《老王》教学反思《老王》教学反思1作为第一次参加省级“微课堂”教学比赛的选手,走下讲台后,我感慨万千,深切地体会到了“教然后知不足”这句老话。
本人和同行都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教学切入点好,问题设计得当。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我提问: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我接着问:老王的不幸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是苦,阅读课文,用下列的句式说一说。
句式:老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的人,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2、思路清晰,条理性强。
一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要有内在的逻辑性。
如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性格特征是善,体现在他的老实、厚道、细心和知恩图报。
我是这样设计过渡的:从同学们的分析看,老王的遭遇的确很不幸,那么在这样遭遇下生活着的老王,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3、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学生反映很好,从课堂现场和作业完成情况中可以看出。
本人认为存在的不足是:1、时间把握不好。
由于第一次参加“微课堂”教学比赛,缺乏经验,超时了3分钟,截取时不得不删去,稍微影响了完整性2、有些重要语句没让学生多读,来深切地体会作品朴素、简洁而饱含感情的风格,充分体会“善”的深刻内涵!《老王》教学反思2此课上后,我感觉不错。
不论其他,单单学生从说到想说再到乐意说争着说,多我来说是最大的成就。
哪怕学生说错了。
不过,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议课组成员的爱心帮助下,我觉得这节课要上的更好,还课在下方面努力:1、导课不宜太长。
只要达到激起兴趣,导入新知即可。
2、课堂语言要有文起。
要鼓励督促个别学生说普通话,说话多用词语,多点文气。
3、课前应出示课堂目标。
让学生学时有目标,学后便与检测学习效果,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吗。
4、在汉字书写,板书设计上要多下功夫。
这也是我致命的弱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就在这方面下功夫的。
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eae1b9a8114431b80dd88f.png)
篇一:《老王》教学反思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
即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言不是两块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语言来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
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每个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任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则一样。
《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因为在文本内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语言的品味来实现,学生的内心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二、两头并进: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1、个性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个性化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应当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心得。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阅读中要认真质疑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真正读出一点心得感受。
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失此顾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对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没有心得,以俗读,浅读,误读来理解来说文解义,可能会缺乏智慧而让精彩文章变得庸俗,可能会缺乏明辨而让清晰内容一团雾水,所以我以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章内容该有自己个性的理解,尤其对文本的提炼、加工、组合,或朴实或大气,或精巧,全在教师的会之于心的彻悟。
如《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作者行动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
所以最后决定在善──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但如果没有恰巧的新颖的教学角度切入,这也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
《老王》的第三个设计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开的。
如今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在对《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着眼于济南的慈善温情的特点展开辩论。
这其实就是在教学整体风格中的设巧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厂高级实验中学初中部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老王》教学反思
刘凤侠
2010.12
一、教材特点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命苦心善的不幸者,本文主要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
这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了作者杨绛及作者丈夫钱钟书,扫除了字词障碍,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是从“苦”和“善”两方面来写老王的。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培养爱心、同情心。
重点是: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难点是:品味语言、赏析语句。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是:
(一)由“著名诗人向乞丐伸出援手的美丽善举”导到著名作家杨绛关爱生活在底层的贫苦人。
(二)由结尾中心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为切入点回顾课文内容:老王的不幸和善良。
为下个板块做铺垫。
(三)把握人物形象:“老王”与作者。
(四)研读重点段落(老王给作者送香油、鸡蛋部分)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六)理解作者的“愧作”之情,探究文章中心
(七)拓展:“讲述身边的老王”
(八)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
四、课堂实施效果及反思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了这样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熏陶从而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一)怎样把所学内容与新课联系在一起又能体现创新呢,这是我备课时苦思冥想的,在反复斟酌后尝试了以中心句为切入点,抓住“不幸”这个概括老王一生命运的词,自然而然能引领学生回顾老王“不幸”的内容。
(二)课文中的两个人物作者杨绛与老王不分伯仲都很重要,因而都要重点学习并把握人物形象。
但情感目标我侧重于“杨绛关注弱者老王”因为杨绛身为著名作家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却能够关爱生活在底层的人更容易让学生心生敬意,基于这个原因,课前的导入环节,由学生讲述“著名诗人帮助乞丐的善举”导入。
在探究中心前交待杨绛一家在文革期间的遭遇。
这样安排更能对学生进行“相对幸运的人有责任关爱不幸者”的情感熏陶。
(三)备课时,我布置了小组任务:要求每个同学写写自己身边不幸者、弱势群体的事迹,并由组长负责推荐一个有代表性的。
这是课下小组的合作学习。
课上也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如探究人物形象,探究中心等,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徒有热闹的外表,早在七年级时就按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分组,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尽量相当。
在合作学习之前进行了专门指导,如组长要注意组织、倾听并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发言。
每次展示学习结果时,
可选派不同的人来发言,这样促使人人参与学习。
(四)课堂也反映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1、教师考虑不够周全。
学生说身边的老王时,本来报上三个同学,可我只了解每个同学大概要说的事例,当第二个同学发言后提到国家政策好,我也总结了,我们现在的惠民政策好,据我了解第三个同学说的是无人管提示社会不关注这个人的事例,就没让第三个同学发言。
结果预期在这里出现高潮引发同学情感共鸣因事例不够充分没有出现。
课后想来,当时也可以摆出来,老师引导同学想解决的办法。
再有,事先没告诉调控音乐的同学,同学事例一讲完就放《爱的奉献》高潮部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借此句收课。
学生不明情理,害得大家又从头儿听,就出现了结尾收课不紧凑的感觉。
2、教师应变能力不够强。
表现为:“赏析语句”时,我用了雨果的名言“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心灵可以达到。
”作为过渡,要求学生找出触动心灵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预先设计为了让学生有个参考,教师做示范性赏析,结果适得其返,破坏了当时的气氛。
以上几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