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论文

合集下载

我对经络的认识与运用

我对经络的认识与运用

我对经络的认识与运用我几十年来从事经络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一无所知,到有所认识,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直至临床运用的漫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喜有优,有苦有乐,从自治到临床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人体自身规律,即治疗内脏疾病,又可治疗体外筋肉疾病,而且易懂易操作的简易方法。

经络是与生自带的,维护人体生理功能的工具,它的主要功用是传递气血,在传递过程中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养生键身,防病祛病。

经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始总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

经络是即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在疾病治疗的作用上,又能体现出来它的奇特作用。

人生下来就要不断与疾病抗衡,那么什么是疾病呢?疾病可以起出诸多的名称,其本质就是在气血运行中产生的瘀症,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

那么何为治病呢?治病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在加快气血循环的过程中,快速化除瘀滞,使气血循环畅通无阻,恢复脏腑的运转功能。

什么是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

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

《寿世保元》中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血证论》亦谓:“气结则血凝。

”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

在人体中运行穿梭的主要物质是气血,如果治病不解决气血,出现瘀堵不去化瘀,还会有其它的途径吗?这是勿容争论的事实,经络是自身携带的大药,调整经络是直接化瘀的最好方法,是中医领域的一大特色。

中外医学家对经络始终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发现气血流速,对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气血运行速度经过反复测试,得出了科学的结论,确定气血在人体中运行的速度为10公分/秒。

这就为经络的存在,经络为什么能治病,提出了科学的依据,这个定论充分证明,当机体气血运行速度达到10公分/秒,说明机体是处于健康的状态,如果机体气血运行速度低于10公分/秒,说明机体是不健康的,所以,气血运行速度,决定机体的健康。

医学经络的文章

医学经络的文章

医学经络的文章医学经络,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的生物网络系统。

它是通过经脉和络脉连接起来的,贯穿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之间,起着调节和协调机体功能的作用。

经络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经络系统就开始形成。

随着胚胎的生长和发育,经络逐渐完善。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是主要的传导通道,络脉则是辅助的支配分支。

经脉主要分布在皮肤、肌肉、筋腱等组织中,络脉则分布在内脏和深层组织中。

经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和调节机体内的气血和营养物质。

经络中的气血通过脉搏的推动作用,流动于全身各个部位。

这种流动形式既有明显的方向性,又有周期性的变化。

经络系统还可以通过气血的流动来调节和协调机体的生理功能,如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等。

经络系统的研究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学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个重要调节系统,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对经络系统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经络穴位的触诊、经络图的绘制和经络的功能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经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经络系统来治疗一些疾病,如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就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系统的研究还可以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经络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中医的临床应用,还可以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医学经络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经络系统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经络系统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经络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其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的认识,为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络腧穴养生论文

经络腧穴养生论文

最早我对穴位感兴趣是源于我看医药影视剧《大长今》的时候,《大长今》讲述的是宫女徐长今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医道上取得非凡成就的故事。

剧中巧妙设置了中医类剧情和深入浅出的中医药知识。

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画面就是大长今对着一个标满了密密麻麻穴位的人体模具在学习。

那些星星点点的穴位像是浩瀚星空闪烁不定的繁星,深深地吸引着对穴位懵懂不知的我。

之后呢?见识了《天龙八部》玲珑棋局篇“笑穴”的狂狷魅力,又惊讶于《武林外传》盗圣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当然还有各种“穴到病除”的奇迹功效事迹……这些都让我对“经络腧穴养生”这门课的兴趣是愈加浓厚。

所以呢,选修这门课一方面是想让自己可以亲手去触摸浩瀚穴位知识海洋的一角,另一方面,是因为自身问题也有很多,像有时腿疼刺痛,有时眼涩难耐,有时脊椎有触电感……(唉。

问题好多,课上都不好意思提问= =)所以希望能通过学习相关穴位知识能让身体有所获益。

印象很深的就是老师第二节课给我们讲的有关穴位的手操,比如第一巧:虎口平击64次,是打击大肠经和合谷穴,主治预防及治疗颜面部位的疾病,如视力模糊、鼻炎、口齿疼痛、头痛及预防感冒。

那时我有点咳嗽和流鼻涕,生怕第二天就感冒了,所以特地多做了几组这个动作。

不知道真的是穴位的作用还是心理作用,后来真的没有感冒,很惊奇。

还有第六巧和第七巧:拳击左右掌心64次,经络是心经、心包络经和劳合穴。

主治消除疲劳及提神的作用。

之后碰到几节课特别困,想起课上讲的,特地运用了一下,效果相当好。

想起我们临近中高考的后几个月,每天睡眠总是不足,那时没有什么穴位知识,借鉴“悬梁刺股”就是用手用力地掐自己的大腿,效果并不是很好,没“文化”真可怕= =要早点接触穴位也可以对“穴”下手了。

的确,像我当初期望的那样,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穴位的知识,如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二骨相合形如山谷,故名。

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作用。

天枢穴在脐中旁开2寸,仰卧,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了解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论文

了解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论文

了解十二经脉循行分布的规律【摘要】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文化水平均在升级,对自身的保健关注有加,自然就要了解人体的奥妙,那么十二经脉在头面部、颈项部、四肢、躯干部循行分布的规律一定要掌握。

【关键词】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71-01自然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规律。

人体的十二经脉也有它本身的规律。

如果我们能掌握这十二经脉巡行分布的规律,那么不但对十二经脉分布易于记忆,对其在经脉图谱、人体的所在部位也便于识别。

1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规律头面部的经脉看起来是相互交错难以分辨,在图谱、模型上也不易识别,但仔细分析,只有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在头面部,而手三阴经是从胸走手,足三阴经是从足到腹胸部,均不到头面部(指体表有穴之经而言)。

那么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分布的规律,从经脉循行路线可知,手阳明经在唇上人中穴处与督脉相交叉,足阳明经在唇下承浆穴处与任脉象交叉,皆在面“前”部;手少阳经绕耳轮内圈,足少阳经绕耳轮内圈,曲折循行,均在面“侧”部;足太阳经循行在头的“后”部,唯有手太阳经无规律可寻。

总之,手、足三阳经在头部循行的规律是: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太阳经在“后”。

2 十二经脉在颈部分布规律颈项部的经脉和头面部经脉一样,也只有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共六条经脉通过。

从颈前正中线(任脉)向后数,其中第一条线为足阳明经,第三条线为足少阳经,第六条线为足太阳经,这三条足阳经在颈部排列的次序相对之下是:足阳明经在“前”,足少阳经在“中”,足太阳经在“后”。

第二条线为手阳明经,第四条线为手少阳经,第五条线为手太阳经,这三条手阳经在颈项部排列的次序相对之下是:手阳明经在“前”,手少阳经在“中”,手太阳经在”后”。

由此可知,手、足共六条阳经在颈项部循行分布的规律是: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3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分布规律手三阳经在上肢的循环分布是:手阳明经起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循行上肩部。

中医经络实践教学(3篇)

中医经络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医经络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经络的运行和调节,实现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经络实践教学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经络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经络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医经络实践教学的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经络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了解经络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培养临床思维和辨证施治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医经络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中医经络实践教学的内容1. 经络学基础知识:讲解经络的起源、发展、分类、走向、功能等基本概念。

2. 经络系统:介绍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3. 经络腧穴:讲解腧穴的位置、分类、主治作用、操作方法等。

4. 经络诊断:学习经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望、闻、问、切等。

5. 经络治疗:介绍经络治疗的常用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6.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临床病例,使学生了解经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四、中医经络实践教学的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经络学的基本理论。

2. 演示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使学生了解经络腧穴的位置和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病例,使学生了解经络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5.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中医经络实践教学的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强调安全操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学生的安全。

经络之脉,纵贯全身 人际之脉,通达寰宇 论文

经络之脉,纵贯全身 人际之脉,通达寰宇 论文

经络之脉,纵贯全身人际之脉,通达寰宇一、引言经络是祖国医学基础研究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由此可见,经络纵贯全身,对于人身体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人们满足了生理上的健康条件以后就会有更加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人生目标,拥有事业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脉关系息息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总得不到提拔和发展,其重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人脉关系。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归因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

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只有在这个社会中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才可为事业的成功开拓宽广的道路,没有非凡的交际能力,免不了处处碰壁。

二、现存问题当今社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随着一次次的扩招,使得大学本科生的数量也极具膨胀。

而今当代大学生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脉的培养与扩充,从而阻碍了大学们今后的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交际能力。

现在有许多男生沉迷于电脑游戏而无法自拔,而女生则迷恋日韩电影或电视剧,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或机房度过,几乎很少和外界同学接触。

2.部分大学生由于自卑等等原因拒绝和身边的人交谈。

3.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人脉的重要性,认为人脉网络可以毕业之后在发展,对之不以为然,或因骄傲自大,我行我素。

4.在班内或宿舍搞“小团体”,只跟固定的几个人接触,完全与世隔绝。

5.不肯付出,对待朋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在社团工作中太过功利化。

这些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十分严重的,应把大学视作青年学生思考、对话、进行思想交锋,获得广阔视野去观察世界的殿堂,同时又是为自己以后的成功打下结实基础的四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扩充自己的人脉,只有人脉广了,才能通达寰宇,纵横四海。

经络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实证

经络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实证

人体经络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实证张镱中国海洋大学摘要:经络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一种表现,其在中国医学历史上已存在千年,很多中国经典的传统医书上都能够找到关于它的记述。

但由于人们因为经络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经络的客观存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中经络学在临床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令很多西方医学家为之震惊,使得经络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并且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再满足于经络这一抽象概念的描述,开始了对于经络实质的研究,产生了针对人体经络研究的各种流派,并运用多种现代科学的方法检测可见的经络现象、经络感传现象的特殊规律,形成了不同的科学理论体系,以科学的证据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

关键词人体经络证据历史方法经典中医经络理论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健康之源。

经络系统是人类健康防御、自身调整和组织再生的促进系统。

每个人都有经络,但是人们缺乏对它的理性认识。

当今世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且污染严重,致病菌的变异和繁殖日趋加剧,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大力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和调整能力,及时快速地解除疲劳和亚健康状态,降低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认识人类自身防卫系统和调控系统——经络是十分重要的[1]。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经络学的研究,并对经络的实质提出了“神经论”“血管论”“淋巴管论”或“体液论”等等[2]。

笔者在这里将经络学的起源和发展做一简单概括,并着重阐述运用现代科技对于人体经络客观存在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希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经络学被更为广泛认可,从而积极发展经络理论,使其在临床医学中发挥其不可估摸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代经络的提出与经络学的发展经络学说是中国中医理论的重要核心之一,其形成理论形成有条理的系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根据湖南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其中有对于十一经脉的记载,而十二经脉的出现可以参看《内经》。

两汉之后,经脉被独立于血脉之外,成为中国古代医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

到了宋、元时代,经络发展为手足三阴三阳经及经脉气血流注模型,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及孙络、浮络等,并强调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认识到经络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2]。

古中医经络的现代认识与体会

古中医经络的现代认识与体会
出符合要求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充分了解
和掌握,进而提高自己战胜病魔的信心,有效帮助病情的康
复与进一步发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后期对
某些疾病的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毛作平等,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J] ,临床
合理用药杂志,2011(4) .
[2]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
学杂志,2003,9(6) :6-8.
[3] 张柳青. 对经络本质的解剖研究最早起于《 黄帝内
经》 .中医学报,2016,31(10) :1513-1514.
[4] 赵云长.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刍议[ J] . 江西中医
药,1995(5) :41-42.
[5] 田代华,刘更生整理. 灵枢经(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明经络理论存在的特殊性,同时反映出经络方面的研究还有
很大的发展空间,古人不可能以肉眼看到或以手触摸到经
络,但十二经脉客观存在于人体是他们运用独特的方法所感
知的,其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 孟昭威.经络学说的起源形成及其展望( 续) .中国针
灸,1982(5) :25-28.
[2] 李晓君.论经络与血脉的源流异同.中国中医基础医经络理ຫໍສະໝຸດ 的初步框架形成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与
实践中,对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断深入探索的结
果。 以西汉时期的《 黄帝内经》 为代表,该著作论述了各条经
脉在人体内的循行;从整体与局部不同层面描述经脉在体内
发挥濡养、通利、调和等作用;由浅入深在解剖层面展开分
述;将经脉的构成进行宏观到微观的量化分类等,如原文所
可。 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经过创新才能发展,经络理论保

中医经络理论的研究进展

中医经络理论的研究进展

中医经络理论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经络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的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使得气血流通、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对中医经络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经络系统的存在与功能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个被称为经络系统的网络结构。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贯穿于全身各部位。

经脉是主要的通道,络脉则是与之相连的次要通道。

这些脉络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经络系统起到了重要的功能。

首先,经络系统是气血流动的通道。

经络系统中的经脉可以传输气血,使得气血能够在全身各个部位进行循环。

其次,经络系统还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重要途径。

经络系统中的气血通过调节和影响全身的生理机能,从而起到了调节和平衡人体的作用。

最后,经络系统还起到了导引和转运作用。

通过经络系统,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药物可以快速传输到需要的部位,发挥其疗效。

二、经络系统的研究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经络系统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 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CT、MRI等技术,可以用于观察和研究经络系统的形态、分布和变化。

2. 经络活动监测技术:如红外成像、红外热像仪等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经络系统的热量分布和活动来了解其功能状态。

3. 经络穴位刺激技术:通过刺激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穴位,如针灸、推拿、按摩等,以探究经络系统对刺激的反应和调节作用。

4. 经络电流检测技术:通过测量经络中的电流变化,如皮电反应等,可以了解经络系统的电活动及其变化。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们还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和揭示中医经络系统的本质。

三、经络系统和疾病的关系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系统的不畅通或者功能紊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经络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科学验证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的研究表明,经络系统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认识中医经络的方法作文

认识中医经络的方法作文

认识中医经络的方法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神秘又超级有趣的话题——中医经络!你是不是一听到这词儿就觉得云里雾里,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别担心,让我带你用简单又好玩的方式来认识中医经络。

咱们得知道经络就像是身体里的“高速公路”,气血就在这些路上欢快地奔跑。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路堵了,那气血就没法顺畅通行,身体就会出问题啦。

那怎么去认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呢?咱们可以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入手。

比如说,有时候你会觉得某个地方酸痛,这可能就是经络在向你“报警”呢!就好像是经络在说:“主人,我这儿不太通畅啦,快来帮帮我!”还有一个好玩的方法,就是按摩。

你可以自己用手在身上按一按、揉一揉。

当你按到某个地方,感觉特别舒服或者特别酸痛,说不定那就是经络的关键点。

这就像是在探索身体的秘密地图,每一个敏感点都是经络的一个重要标记。

另外,咱们还可以看看中医的经络图。

不过别被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吓到,把它想象成一个有趣的迷宫。

从最常见的几条经络开始,比如任督二脉,这可是武侠小说里经常提到的神秘通道哦!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原来经络图也没那么复杂。

再来说说针灸,虽然看着有点吓人,但它可是认识经络的好帮手。

医生把针扎在特定的穴位上,就能治疗各种毛病。

这就像是在给经络做精准的“疏通工作”,让气血重新欢快地流动起来。

多和中医交流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那些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就像是身体经络的“导航专家”,他们能给你讲很多关于经络的奇妙故事和实用知识。

认识中医经络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只要咱们用心去感受、去探索,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它成为我们保持健康的好帮手!怎么样,准备好和我一起踏上这场奇妙的经络之旅了吗?。

学习经络腧穴学的方法作文800字

学习经络腧穴学的方法作文800字

学习经络腧穴学的方法作文800字英文回答:Studying meridian and acupoint theor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meridian system is a network of pathways through which vital energy, or Qi, flows. Acupoints are specific points along these pathways where the Qi can be accessed and manipulated to restore balance and health to the body.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for studying meridian and acupoint theory.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is through the use of textbooks and academic courses. These resources 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ridian pathways, acupoint locations, and the functions of each point. Studying these materials can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the meridian system.Another method for studying meridian and acupoint theory is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can involvehands-on training with a qualified instructor or practitioner. By observ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acupressure, acupuncture, or other meridian-based therapies,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meridian system functions in a clinical setting.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tudy, modern technology has also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about meridian and acupoint theory. Online courses, webinars, and interactive software programs can offer a more accessible and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studying this complex subject.Overall, a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study,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a well-rounded education in meridian and acupoint theory. By utilizing these various methods, students can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ridian system and its ro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文回答:学习经络腧穴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谈经络调神-东方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谈经络调神-东方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谈经络调神-东方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五神包括神、魂、魄、意、志,临床实践证明从经络调节五神偏颇每能获得良效。

基于中医五神理论进行经络调神是中医诊疗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回归了《黄帝内经》的原旨,亦是中医医学模式建立的基石。

“神机”与“气立”是经络调神的理论依据,中医五神理论指导下的经络调治将五神按照神、魂魄、志意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辨证分析。

“神使”是经络调治的前提,而经络调神的靶点多在肌腱附着处、肌肉交界处、关节附近。

重新深化完善中医五神理论,挖掘基于中医五神理论的针刺调神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医五神;调神;经络;腧穴治疗;医学模式1中医五神简述中医五神理论萌芽于夏商时期,那时人们已经对魂魄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产生了“招魂和复魄”这种具体的相关社会活动[1],发展形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直至《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五神理论雏形基本形成,是一套形成较早的医学理论。

“神”在中医学中的概念有三种,一者是指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是广义之神;二者是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医五神;其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我们认为这是中医五神中“神”要素的内涵。

其他四种要素如“魂”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潜意识和注意力,包括在后天逐渐学习得到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认知过程;“魄”指的是与生俱来的各种感觉、反应、反射、行为及精力、胆识;“意”指的是由心所发,产生于人脑的有主向的“未动而动”的客观想法,是思维活动的初步阶段;“志”指的是由心所发,产生于人脑的有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神、魂、魄、意、志五种要素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素问本病论》记载:“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五种要素处于动态平衡中,保持机体“神光”常“圆”,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基于中医五神理论探讨经络调神的意义我们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形神共变的,而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形神之间是互相作用的,中医五神就是古人探讨“神”变的一套理论。

中医经络与健康 论文

中医经络与健康   论文

论经络和腧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近年来,中医经络穴位健康说普遍获得科学证实,加深了西方人对经络学的高度兴趣。

西方医学在急救、手术、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贡献值得肯定。

现代疾病主流乃各种慢性病,以西医治疗方法必需一辈子吃药,却无法痊愈。

而药物毒性又造成复杂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其实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达到慢性病预防的效果。

古人相信“经络可以调虚实、治百病、决生死”。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其中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在人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经络可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脏腑与体表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即十二经脉各经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和某些经脉还可联系多个脏腑两个方面;最后一个联系是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体现在即十二正经阴阳表里相接,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和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三个方面。

二是、经络通行气血,可濡养脏腑组织。

三是、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

如针刺的“得气”、“行气”现象即是经络感传的体现。

试论经络本体在于经气_医学论文论文

试论经络本体在于经气_医学论文论文

试论经络本体在于经气发布时间: 2003-6-27 李婷,陈晓东摘要:经络既不是具有形态结构的物质实体,也非古人所描画的循行线路。

经络的本体在于经气,营卫之气沿经络循行的局部即是经气。

运动及其轨迹是经气的属性,不具有物质实体意义。

而经气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表现出的综合之象,是整个中医学理论有机体的一局部,也非物质结构。

如果要以现代科学来解释的话,研究的注意力应在经气这一表象之下的物质及运动。

这时应注意研究视角的转换问题。

关键词:经络经气物质实体象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经络实质的研究当中,一时之间,经络研究热成为一大景观。

这些研究从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多方面对经络进行了探讨,力图找到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经络实体的存在。

于是,“神经说〞、“血管、神经说〞、“神经体液说〞、“生物电场说〞、“控制论说〞、“第三平衡系统论〞、“经络二重反射说〞、“电磁传导通路说〞等二三十种假说纷至而出。

然而,这种种假说似乎是先天缺乏,自产生之后,其成长的道路便举步唯艰。

这些理论与中医学理论毫无联系或关系不大,并且难以应用于临床实践,而其本身也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得以开展。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所有这些研究都以寻找经络的物质实体为目的,而且将注意力集中在古人所描绘的经络循行路线上。

正如目前对于经络最流行的看法:“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就“通道〞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运行介质,将经络定义为一通道,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是对中医学本身关于经络的阐述理解的不够充分的结果。

事实上,在古人那里,经络即不是具有形态结构的物质实体,也非古人所描画的循行线路。

我们认为,经络的本体在于经气,循行是其运动方式,线路是其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不具有实体性的,是经气的属性。

而经气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表现出的综合之象,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并不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有具体形态结构的物质。

经络学说是古人用直观、感性的方式对生命活动的体悟和阐释,是中医学理论有机体的一局部。

谈谈我所创立的经络疗法

谈谈我所创立的经络疗法

谈谈我所创立的经络疗法标签:杂谈【黄帝内经】对人体经络的作用是非常推崇的,认为治疗人体疾病的关键就在于经络,经络的巨大作用之一就是‘决死生,处百病’的。

经络应当成为中医学研究最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国内外的多种疑难重症迟迟不能得到解决,原因出在那里呢,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所导致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用经络疗法这种整体治疗方法,人体疾病只有经过整体治疗才能够一次性治愈,并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这是经络疗法才能真正达到的医疗效果。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它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器官孔窍,皮肉筋骨等统统连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医者治病,必须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从整体入手。

那些具有局部治疗效果的医疗手段和方法是做不到治愈人体疾病的,因为局部性的治疗无法从根本上铲除患者病灶,无法真正恢复人体的所有内脏功能,使其费用倾尽,依然病患缠身。

各类后遗症的发作,更让众多患者精神压抑,痛苦难当,只能够勉勉强强地存活于世间。

而后遗症每复发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局部性的医疗手段和方法是阻止不了死神临近的。

我通过多年的经络学习,临床实践和验证,创造出一种利用经络来医治各类疑难重症的新疗法。

本着对广大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希望随着这种新疗法的出现能使更多的患者挽回自己的生命,恢复自己的健康。

既能诊断又能治疗的医生方可称为医生,诊断不准确,治疗是无从谈起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在我的经络疗法中,如何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靠的是患者本人的经络反应,我只需观察患者的经络反应即可确定其病因和病情的轻重程度。

经络反应乃是诊断人体疾病的最可靠的依据,当人体出现疾病现象时,经络反应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发病部位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现代化的医学检查仪器可能会出现偏差,而经络反应所反映出的病情状况是绝无偏差的。

在经络疗法的治疗中,患者本身会出现一些排病现象,诸如咳嗽,胸闷,呕吐,发烧,流鼻涕,身体发痒,脱皮,起疙瘩,散发异味,七窍排污,痰中出脏血丝,腹泻,黑便,情绪性哭闹等。

经络腧穴的养生课程小论文

经络腧穴的养生课程小论文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的养生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常明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日经络腧穴的养生摘要:通过简单的回顾老师上课的内容以及对文献的考证及临床观察总结,总结了经络腧穴养生方法。

本文从经络腧穴的定义、功能、临床病例、小结等方面对经络腧穴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络腧穴养生1 引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手段,在内科临床的应用自不必多言。

在针灸临床中,除了传统四诊的方法,还应重视对针灸施术的主体经络腧穴进行诊断。

宋朝,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也,今人不明经络,只读药性病机,故不能别病所在,经络为识病之要道。

2 经络腧穴的定义及功能作用2.1经络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

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2.2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

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

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

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2.3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

临床上腧穴有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由于腧穴有沟通表里的作用,内在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可以反应于体表腧穴,相应的腧穴会显出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凹陷等反应。

因此,利用腧穴的这些病理反应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腧穴更重要的作用是治疗疾病,通过针灸、推拿等刺激相应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体经络
【摘要】中医的人体经络,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遍布人体躯干四肢,在人体内组成一个复杂的循环往复的系统,如网状遍布全身。

经络之于人体,就好比河流之于大地,大大小小的经络在人体内的运行就像是河流在土地上不息的流动,繁杂之中却总有规律可循,也正是这些具有规律性的经络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完成人体机能活动联络,调节和反应等一系列过程。

本文主要阐述对人体经络的分布及部分功能和规律的总结。

【关键词】经络分布经络规律经脉诊治
1.经络初识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正确认识人体经络,了解经络的类别和分布是探索经络的第一步。

人体经络由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组成,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肺手太阴、心手厥阴经、心手少阴)、手三阳经(大肠手阳明、三焦手少阳、小肠手太阳)、足三阳经(胃足阳明、胆足少阳、膀胱足太阳)、足三阴经(脾足太阴、肝足厥阴、肾足少阴)。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

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不同的经络在人体内有不同的运行轨迹,它们连接人体各处穴位,与天地之气相应,与阴阳四季相合。

若以一日为期,不同脉络随着一天之内时间段的改变此消彼长,十二时辰对应十二正经,子时,足少阳胆经骨髓造血;丑时,足厥阴肝经肝脏修复;寅时,手太阴肺经呼吸系统;卯时,手阳明大肠经大肠;辰时,足阳明胃经胃;巳时,足太阴脾经脾脏;午时,手少阴心经肝脏造血;未时,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申时,足太阳膀胱经膀胱;酉时,足少阴肾经肾脏;戌时,手厥阴心包经心脏、大脑;亥时,手少阳三焦经免疫系统修复。

若以一年为限,则不同月份分别对应十二正经,相互配合,即为人气所在。

正月建寅,主左足少阳经;二月建卯,主左足太阳经;三月建辰,主左足阳明经;四月建巳,主右足阳明经;五月建午,主右足太阳经;六月建未,主右足少阳经;七月建申,主右足少阳经;八月建酉,主右足太阳经;九月建戌,主右足阙阴经;十月建亥,主左足阙阴经;十一月建子,主左足太阴经;十二月建丑,主左足少阴经。

十二经脉散布全身,像十二条河流,内连五脏六腑,从其源受水而通行各处,五脏结合神气精魄的意识,六腑受纳水谷而传导变化,汲取精微之气输送于全身内外,经脉是受血而运营全身的通路,从此种意义来说,经络似河流而又高于河流的本质,其深浅、长短、气血多和少,皆与天地四时相应,通贯营卫之气,与人体各种疾病的形成和保持身体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经络的现象和诊治规律
想要更好地了解经络,就要根据人体结构特征,由表及里,从外部到内部理清它的运行规律,“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中认为,经脉大多是不可见的,
真正可见的是经络现象而不是经络本身,所以要由诸多经络现象总结其基本规律,然后达到诊治疾病的目的。

百病的发生,一定先从皮部开始,病邪侵入皮肤就会使腠理开泄,邪气就会因此侵入脉络,停留不去,继而传入经脉、脏腑,在肠胃积聚,邪气停留过久,再一步步侵入就会使人体呈现逐渐虚弱的症状,络浅病轻时不及时治疗,就会成为大病。

因此对经络的观察始于皮肤,十二经脉在皮部有分属部位,以经脉循行的部位作为联系,在各经络的络点,有浮络的就是络脉,可以根据浮络的颜色判断其病理,青则有痛,黑则有痹,黄赤则有热,白则有寒,脉络中的邪气过盛,就会向内侵入本经。

当邪气侵入经络,阴阳无法调和,可运用九针进行调理,而九针之紧要所在,又在于明了经脉根结的情况,合理地使用补法和泄法来达到除病的目的,虚则补,盈则泄。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燋而弱也。

”为《黄帝内经·灵枢》中所诉针刺治疗足太阳的方法,即取用膀胱足太阳,泄有余,补不足。

经脉诊治的方法便是要知晓失去功能的脉的主要功能,此功能受阻,由症状判断其堵或是泄。

若堵,则取此病变部位对应的脉络开泄;反之,则用针补之。

施针还要考虑患者体质,不同体形的人,骨节有大有小,皮肤厚薄不一,血液清浊不同,气的运行有滑有涩,经脉有长有短,因此针刺的快慢,进针的深浅,取穴的多少都不一样,针刺的原则是:气滑的出针快;气涩出针慢,气滑用小针浅刺,快速出针;气涩的用大针深刺,留针。

运用针刺要懂得补泄逆顺的道理,否则易导致正邪相争,邪气实误用补法,正气虚却用泄法,就会使阴阳错乱,使人丧失精气,形气不合。

用针之慎重与否,关乎人的性命,使用前要审察五脏变化,脉象,经络的虚实,皮肤是粗是细,然后取用适当经穴进行治疗。

这样才能对症而治却不至于加重病情或致人丧命。

在日常生活中,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劳累程度不同,情志不同,经脉血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若受到惊吓,恐惧出于肾脏,气血妄行,会伤害肺脏;恐惧出于肝脏,就会伤害脾脏;受大惊时,恐惧出于肺脏,就会伤害心脏。

其它情绪或多或少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过度兴奋或过度愤怒导致人的晕厥,气血不顺,身体机能紊乱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因而在春秋冬夏四季阴阳变化之中,生病的原因也多是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规律和精力不足所致。

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调节情绪,养成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不违背天地四时的规律,身体就会常常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出现小的病症,注意饮食调节并配合药物治疗很快就能复原。

3.人体经络与自然的联系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分,阴阳调和即为和谐所在,配合到人体,在腰之上的为阳,在腰之下的为阴,足的十二经脉,可和地支的十二月相应,因为月生于属阴的水,所以在下的都叫做阴,手的十指,可和天干的十日相应,因为日生于属阳的火,所以在上的都为阳,在“经络初识”
已经说明了经络与十二月份的对应关系。

而在治疗方面,阳气自左而右: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不能刺左足的三阳经。

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不能刺右足三阳经。

阴气由右而左: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不能刺右足的三阴经。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不能刺左足的三阴经。

四时气候变化与阴阳交替相契合,春气温暖,万物生长;夏气炎热,万物滋长;秋气清爽,万物收成;冬气凛冽,万物闭藏,阴气给万物形体,阳气给万物生机。

人体也是如此,如果四时失常,就会使阴阳运行不规律,闭塞不通。

春季对应肝脏,相应脉络为胆足少阳,肝足阙阴;夏季对应心脏,相应脉络为小肠手太阳,心手少阴;秋季对应肺,相应脉络为肺手太阴;冬季对应肾脏,相应脉络为肾足少阴。

由此可见,自然界的四时气候与人体经络运行相和相行,四时变化,主导的经络便随之改变,人体内部气血和精气的集中部位就有所不同,所以要顺应
四时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养经脉血气。

4.对现代经络研究方向的了解
经络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目前医学界主要致力于经络实质的探索与研究,不少专家与学者想要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客观化”、使中医的理论与现代科学“接轨”,从而提出各种具有说服力的假说,其中较为合理的有“经络血管说”、“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以及“经络的电磁效应说”等等。

关于经络实质的探索还在继续,中医的经典有其深奥和精妙之处,我们要加强交流和学习,摒弃抱残守缺的落后思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研究,最后综合所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

5.参考文献
【1】谢浩然.经络实质的整理研究.中国人体科学,1993;(4);156
【2】郭霭春.《黄帝内经白话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
【3】范郁山,姚春。

曾绍球.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中医药学刊,2004,22(8):1541
【4】谢浩然.对经络实质的不同见解.中国气功,1998;
【5】张海晨.李振宁.关于经络实质的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