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骨骼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骨骼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骨骼   苏教版

1.骨骼【教学目标】1.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通过拼图,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通过观察图片能够推测骨骼作用。

2.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知道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构成;认识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认识骨的结构与特征。

3.学生很愿意学习相关人体骨骼的内容;能够尊重科学事实进行汇报交流;通过本次学习能善待自己骨骼。

【教学重点】认识骨骼概念。

【教学难点】将零散的骨骼概念建立完整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骨骼模型。

学生材料:骨骼拼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提问导入1.请看图片,这是世界第一高楼,阿联酋的迪拜塔(图),高828米,160层啊,老师想问问大家,是什么东西在帮着它支撑而屹立不倒呢?2.学生回答。

3.(看图)对,是钢筋帮着它支撑。

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深入探究,了解骨骼(一)建立骨骼概念1.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你这么善于观察,观察观察我,这么大个,130多斤,站这,你说说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站着不倒呢?2.学生回答3.对,是骨头。

我们身体的骨头在哪呢?怎么能看到?4.学生回答5.透过肌肉通过透视原来我们就是一副骨架。

(图)摸摸你们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6.学生触摸。

7.你有吗?你有吗?大家都有吗?嗯原来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副骨架,组成了我们人体的支架,我们把这副骨架称为骨骼!(板书)(二)从作用、成分、个数、组成部分来认识骨骼1.关于这副骨骼你们都想知道点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整理问题类别,分别是:组成部分、名称、个数、作用、成分。

3.解决这些问题都有哪些好方法?那我们现在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呢?好现在带着你们的问题去找答案吧。

4.学生开始搜索有用信息。

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都找到答案了吗?请同学们说说看。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板书。

6.同学们刚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自己检索信息,看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7.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画概念图。

8.我们同学真了不起,看,一张关于骨骼的知识网总结归纳出来了。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组成员:陈广星郝玉华罗玉芬组长:陈广星单元:第一单元课题:《骨骼》主备人:罗玉芬辅备人:陈广星郝玉华一、教材分析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作用。

本课以指导学生了解骨骼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骨骼的作用,呈现出从结构到效能的活动安排。

在介绍结构方面,教材通过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

这三个探究行为便是:摸、拼、看。

在介绍效能方面,教材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骨骼的三大作用。

整体运用指引观察的方法和肢体运动的感受法,使学生对骨骼的运动作用认识得更加深刻。

二、学情分析1. 对于人体运动,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然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能运动,究竟是什么在运动。

2. 学生已知的有:(1)知道自己身体中有骨头。

(2)知道骨头长在不同的部位。

(3)知道骨头能生长。

(4)知道骨头大小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不同。

(5)知道玩耍时、活动时,如果不小心骨头就会受伤。

3. 学生已有知识中,可能干扰新知识的认知:(1)看见骨骼会尖叫,会害怕。

(2)看见骨骼模型会觉得丑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2. 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3. 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 知道骨干里面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能力目标: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1. 能认识到保护骨骼的重要性,珍爱生命。

2. 培养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重点: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五、教学准备:课件、骨骼模型、放大镜、剪刀、硬卡纸、胶棒、学生自备的鸡骨头或猪骨头、石头、锤子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上体育课时,老师会带领大家进行一些准备活动,谁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2. 每天,我们除了睡觉,总是在不停地活动,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做这些活动的吗?一部分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骨骼 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骨骼 教案

第一单元:1-1骨骼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苏教版科学四下《骨骼》教学案例

苏教版科学四下《骨骼》教学案例

苏教版科学四下《骨骼》教学案例一、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课。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筑一样,假如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

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爱护和运动。

本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通过组织学生分组看一看、摸一摸、并玩一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

成人的体内共有206块骨头,这些不同部位的骨头有不同的名称,但关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需要把全身的骨头按照部位分成四个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大致了解人体骨骼的构成就能够了。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观看图片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觉人体骨骼的三大作用:支撑、运动和爱护,并在活动中体验人们日常所做的一些活动中有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第三部分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后,引导他们借助观看研究猪骨的特点,用文字及图片资料认识人的骨骼的结构与作用,意识到骨骼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要紧作用。

二、预期学习结果:1、能够对比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明白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明白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爱护的作用。

4、明白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5、明白骨硬而结实,能够生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白骨骼有运动、支撑和爱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四、教学预备:1、教师预备:人体骨骼的教学模型、教学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拼图、羊骨、放大镜、镊子、小锤子、实验记录单等。

五、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都要预先搭建一个钢筋水泥框架。

(出示图片)2、谈话:与钢筋水泥框架一样,人体内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二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二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接力。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教具】剪刀、硬卡纸、胶水、人体骨骼模型或者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准备实验用的器材、收集有关骨骼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二)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骨骼结构1.活动:每人用力摸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几块骨头?2.交流: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四肢。

你摸出了几块骨头?3.比较:与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分布图比较一下。

4.手是我们身体最灵巧的部分,刚才大家说我们的手是由多少(找学生回答)块骨构成?现在让我们来看手的X光照片,数一下共有多少块骨?5.学生汇报交流。

6.师:手骨共有27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7.观察骨骼模型。

(1)头骨是什么样的?(2)躯干骨包括哪些骨?胸骨、肋骨、脊柱分别是什么样的?(3)手臂骨包括哪些骨?大腿骨的几块大骨分别是什么样的?8.游戏——看谁说得快。

(1)老师指骨骼模型,学生说骨的名称;(2)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摸自己骨骼的各个部分。

(3)老师说出骨的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9.活动:把活动上的人体骨骼贴在硬红色板上,剪下来,拼成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

(三)观察骨的结构1.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骨头是什么吗?2.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剖开来看自己的骨头,更不能把自己的骨头敲开进行观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骨骼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骨骼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骨骼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 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 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1 / 16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骨骼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2.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
3.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3.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
4.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
2.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
3.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三、教学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
四、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骨骼 精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骨骼 精品

《骨骼》教案3.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与关节、肌肉两颗一样都是从指导学生身体活动开始,引导学生认识时时刻刻存在于自己体内的运动器官,使学生从不自觉的运用到自觉地认识、了解。

本节课进口人体的运动,指引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触摸身上的骨并在拼接中形成骨骼的概念,认识骨的特点,了解骨骼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剖,认识骨头外部结构,同时知道骨骼内部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血管运送营养物质。

2、通过图片、资料自主学习拼接人骨模型,认识人体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3、感受科学家探究的艰辛;三、教学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单、中翅、塑料刀、一次性手套、人骨图片、人骨模型、课本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骨骼骨头内部:骨髓(能制造血细胞)解剖血管(运送营养物质) X光六、实验记录单《骨骼》实验记录单组号:探究:解剖鸡中翅将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图文结合)七、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中,不同于书本上的简单介绍,偏重于资料学习。

本节课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手来,例如解剖鸡翅的实验就是模拟科学家探究人体时过程的过程,还有之后的人体骨骼模型的拼接,将学生对于零碎的骨骼知识变得完整有序,学生们在拼接的过程中,通过图片资料、书本以及询问教师的方式,自主学习认识骨骼的名称。

了解人体骨骼构造。

2、除此之外,课堂中联系生活和旧知,如骨头的内部构造,骨髓和血管的作用。

联系生活是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经常吃到的猪筒骨,打碎筒骨便能看到其内白色,液态的骨髓,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3、最后,通过一层层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骨骼的相关知识,并且感受到科学家、医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艰辛。

4、但是本节课,模块化过于严重,解剖与拼接两项大活动中,过渡过于简单,显得两个活动特别独立,需要改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骨骼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骨骼教案.docx

教学内容骨骼第课时上课时间教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学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目标2、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

重点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内部结构与组成。

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

导学流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2、揭示课题:骨骼3、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4、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7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 光照片)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 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学流程呢!骨10、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比一比:你拼了?11、小: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 骨。

些骨是有律的合在一起的。

骨骼料:《代典》“骨骼” 条。

三、体:人体骨骼系的作用1、: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交流。

3、活:体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列——运;(2)站姿——塑造体形、支持躯干;4、拓展:像肋骨一保内器官的骨有哪些?5、小:人的骨骼具有运、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内器官等多种作用。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骨骼》这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的构成、类型和功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骨骼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骨骼结构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对骨骼知识的系统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骨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

2.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骨骼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骨骼的基本知识。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骨骼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骨骼模型或图片。

3.小组合作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骨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骨折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骨折与骨骼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

同时,结合骨骼模型或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骨骼。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彼此的骨骼结构。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简要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骨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与骨骼相关的疾病和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例如,介绍骨折的预防措施、如何保持骨骼健康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骨骼的基本构成、类型和功能,以及骨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人体的骨骼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人体的骨骼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1 骨骼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3.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4.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二)科学知识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3.懂得骨骼有支持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4.知道手骨是由27块骨构成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难点:拼人体骨骼图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请同学们都来摸摸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这就是骨骼。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实践活动: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优秀教案

1.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4.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5.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多方面的作用。

6.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贴在硬纸板上的人体骨骼图。

学生材料:每组鸡腿骨1根、小石块1块、放大镜1个、锤子1把、猪腿骨1根、实验记录单1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5.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6.出示人体手骨的X光照片,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学生讨论。

最后师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骨骼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骨骼》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课。

人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例如垒球运动员能用棒击球,厨师能揉捏生面团,艺术家能用泥塑造出一尊雕像。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筑工地是一个忙碌的地方,建筑工人筑好地基后,开始搭建钢筋骨架。

人们发现,由于钢筋框架的搭建,大楼有了一个坚固的框架,这样才能安全地建造。

大楼竣工了,但是建筑物的框架却看不见了。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

骨骼有五个主要的功能: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人体的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

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

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

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

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

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软骨与骨是构成身体支架的器官,它们分别以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为主要结构成分。

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组织尤其是骨组织能不断更新和改建,从而适应成年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机体支持功能的变化需求。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骨骼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人体骨骼的教学模型、教学课件、两个衣架、两个小布偶。

2、分组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拼图、猪骨、放大镜、镊子、小锤子、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布艺木偶)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来向大家问好,你好,大家好。

欢迎欢迎。

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那我们得找个地方站着,因为我们个矮。

可是,我们怎样才能站住呢?生:放架子上.生:给他们撑个架子。

师:嗯,我这就给它们撑上架子。

师拿出两个衣架(一个软,一个硬),让大家看,一模一样的,把他们放在架子上。

师:下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请看用手一拉,一个掉下来了,嗯?这么弱不禁风?怎么回事?明明是一样的架子,怎么会这样?生纷纷猜测。

师小结:因为衣架的支撑作用,所以布偶会站立或滑下来,我们人体也一样。

大家想想能支持我们站立、坐正的支架,会是谁?生:骨头。

师:一块骨头就可以撑起整个身体吗?生:许多。

师:许多块骨头一起组成了我们身体的支架,这个支架就叫做——骨骼。

它就像植物的茎,大树的枝干一样,支撑着我们的整个身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骨骼。

(二)活动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师:关于骨骼,你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它是我们的支架。

生:我知道它是有许多骨组成。

师:没想到,你们还了解一些知识,那还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每一块骨的名称。

生:我想知道每一块骨的作用。

生:我想知道骨头为什么会弯?……师:大家的求知欲还真强,提出这么多问题,可是研究要科学,我们先进行一下归类。

怎么做?生:可以研究一下骨骼的组成生:可以研究一下骨骼的作用生:可以研究怎样保护骨骼。

骨骼-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骨骼-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骨骼-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骨骼的构成和作用;
2.掌握人类骨骼的结构及其功能;
3.理解骨骼对人类身体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预测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骨骼对人体的作用;
2.不同的骨骼形状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
1.课本《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PPT课件;
3.骨骼模型或图样。

四、教学过程
1. 模拟活动
1.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领会骨骼对人体的支撑作用;
2.通过模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骨骼形状和特点。

2. 课堂教学
1.了解人类骨骼的构成和作用;
2.掌握人类骨骼的结构及其功能;
3.理解骨骼对人类身体的重要性。

3. 课堂练习
1.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填写练习题;
3.课堂讲解。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模拟活动中的表现;
2.准确评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掌握程度;
3.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线索设计合理,能够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骨骼对人体的作用;
2.模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印象和记忆;
3.课堂练习能够多角度切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 学 流 程
1、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2、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
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2、揭示课题:骨骼
3、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4、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内容
骨骼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
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重 点
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内部结构与组成。
难 点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骨骼图资料:见《现代汉语词典》“骨骼”词条。
3、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4、1、谈话: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
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4、拓展:
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5、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2、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3、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导 学 流 程
10、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1、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
6、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7、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骨 骼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