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实践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
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城市生态建设实习报告6篇
城市生态建设实习报告城市生态建设实习报告精选6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背景城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次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方法,提升自己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实践能力。
实习背景是在某市政府环保局参与了一项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实践。
二、实习内容和工作任务1.了解和研究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2.参与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调研、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3.协助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生态建设相关的数据和资料;4.参与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
三、实习过程及感受在实习期间,我首先研究了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了解了该市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接着,我参与了一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协助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工作。
通过实践,我深入了解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方法,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还参与了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包括策划和组织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传达城市生态建设的理念和价值观,提高公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认知和支持度。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实践能力,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我了解了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掌握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如何进行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
在实习中,我还接触到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对我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五、实习总结与建议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城市生态建设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实践能力。
规划方案中的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
规划方案中的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关注也逐渐从经济和社会层面转向了环境层面。
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成为了当下城市规划的热门话题,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城市建设中。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实践案例,以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生态系统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
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城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生态城市会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保留和恢复自然湿地、森林、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生态城市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生态城市会采用节能、节水、节地的技术和手段,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同时,生态城市也会推广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等循环利用的措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生态城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生态城市会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绿地,鼓励人们与自然互动,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2. 低碳城市的概念与特点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低碳经济为导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城市形态。
与传统城市相比,低碳城市注重节能减排,推广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方式,以及发展清洁能源。
低碳城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低碳城市注重节能减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低碳城市会采用节能技术和措施,降低建筑物、交通、工业等领域的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低碳城市推广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方式。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低碳城市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汽车的使用。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靠传统治理手段已经很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被提出,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注重生态平衡,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强调保护自然资源,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和谐的住区和生态景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生态城市的构成要素(1)生态经济:通过推广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2)生态文明:倡导环保、节能、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3)生态社区:建设绿色住宅,规划生态公园和环保旅游景点,打造宜居、安全、和谐、美丽的社区生活环境。
(4)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水利、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生态垃圾处理等,为提供具有优良环境的基础设施。
3.生态城市的价值(1)改善环境质量: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空气和水质量,带动市民身心健康。
(2)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发展需要依靠资源再生利用和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3)提高城市形象:生态城市以绿色、生态为发展目标,建设绿色住宅和生态景观,使城市形象更美、更宜居。
(4)塑造城市文化:生态城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通过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推动等,使城市文化更生机勃勃,更具活力。
(5)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建立生态环境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建设优美、宜居、健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城市。
虽然目前生态城市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城市模式将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幸福生活。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及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及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污染和生活质量的下降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规划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规划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其中,生态学是生态城市规划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理论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提供了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和互动的基础。
在实践上,生态城市规划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是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步。
这涉及到诸如城市用地的规划分配、道路和交通系统的设计、建筑和景观的布局等问题。
生态城市规划必须将城市的空间结构设置为以人为本,注重城市运营的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环境,区分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公园和区域之间的平衡,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
二、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之一。
生态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公园、植被绿化、水处理设施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的所有组成部分:供水和排水系统、物质和能源生产、废物处理、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同时还可以提供城市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规划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方式是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不断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建立一个长期的、平衡的城市发展模式。
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必须注重分析城市的能源、土地、社会、和经济财务等方面的平衡需求。
四、加大生态城市监测和评估力度为了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必须通过严格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城市的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监测和评估内容通常包括城市环境污染状况、水质和空气质量、社会经济阶层结构、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等方面。
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
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因此应运而生,旨在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合理规划和管理体系的城市发展模式。
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城市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废水处理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优势生态城市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能够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2. 能够使城市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3. 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降低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
生态城市实践的案例下面介绍一些目前国内外建设的生态城市成功案例。
1. 新加坡——亚洲最佳生态城市新加坡是亚洲最佳生态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规划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创新的水循环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推广生态旅游等方式,从而使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 伦敦——全球第一人行优先城市伦敦是全球第一人行优先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限制交通、提供公共交通,并建立全球最大的城市自行车租赁系统,从而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自行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城市的CO2排放。
3. 广州——中国最具实践性生态城市广州是中国最具实践性生态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规划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建立生态水系、推广低碳交通、治理城市垃圾等方式,从而使广州的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未来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未来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将是“智能化、高度自我更新、跨域合作、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的兴起”等方向,无论是新建城市还是老旧城市进行改造,在未来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引入新技术和新思想,加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生态城市。
结语生态城市理论及实践研究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帮助城市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为未来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等概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生态城市的特点包括:1. 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城市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2. 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城市推崇节约资源的理念,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处理等措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社区共享与参与:生态城市倡导社区参与,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社区共享,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原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材选择和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的原则包括: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强调高效能源利用,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2. 素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资源浪费。
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循环利用,采用节水设备和措施,减少水的消耗和污染。
4.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关注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健康的建材和通风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三、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依赖绿色建筑技术和理念。
只有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理念,才能实现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也需要依托生态城市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来推动。
只有在生态城市的框架下,绿色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优势。
生态城市如何打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如何打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生态城市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例如低碳、节能、环保和多元化等,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入手,探讨生态城市如何打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指旨在通过降低生态环境损耗和提升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形态。
它具有多种特征,如节能环保、多功能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等。
生态城市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旅游业和住房等。
二、给城市绿色化较重要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构建绿色城市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控制城市扩张和城市密度,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优化城市内部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减少污染和减少垃圾的产生,建立绿地、花园和景观,以增强城市的景观吸引力,并确保城市环境的健康和美观。
三、城市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运营是确保城市绿色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房屋、就业、交通和旅游业等各方面的需要。
此外,必须制定绿色建筑标准,促进节能和环保,减少碳排放。
城市还需要优化运营模式,开办自主设计的电动汽车和公共自行车系统,促进人们降低对传统工具和机动车的依赖。
四、加强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同时也极为重要。
城市浪费能源和欠缺健康的公共环境将危及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城市的未来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环境监管机构和法律制度,促使企业和居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此外,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也是增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在全民在绿色环保方面具有积极的地位。
五、多元化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生态城市不能只着眼于环境保护,同时还应注重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多元化。
城市需要发展经济以增规模,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一、生态城市概念生态城市(ecocity)是指结合生态原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能够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又能维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以及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对人类发展高度有利的城市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既是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理念和实践带来的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是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重视绿色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生态城市建设要推行绿色低碳经济,加强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城市经济体系。
(3)搭建智慧城市平台。
智慧城市是一种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治理、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能力,能够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求。
(4)建立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人类活动的全过程,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1)强化城市的节能减排。
生态城市建设要加强城市节能减排措施,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燃料结构等方式,实现城市的节能减排,减少城市的碳排放。
(2)构建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建设要加强绿色建筑,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外观、能源利用等方面,确保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实施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要建立一个可以满足城市管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多方面需求的智慧城市系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4)实施绿色交通建设。
绿色交通是指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交通安全等为目标而推行的交通建设。
四、结语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发展趋势,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4、区域性——城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才有可能发展成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因此,生态城市是建立在区域平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国内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关情况
国内约有二十座城市陆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其中既有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苏州、厦门等中型城市和铜川、十堰等小城市。各城市由于具有不同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采取的措施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广州、厦门、铜川等城市主要做法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市郊林带,这也是各城市做法的共同之处。除此之外,上海杭州、大连等城市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污染治理;成都、昆明等城市进行流域治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苏州、秦皇岛等城市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都、秦皇岛等城市还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扬州在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与德国开展合作,有关项目得到德方500万马克资金支持;珠海、三亚等城市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张家港市正委托高校制订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城市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关系上。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文化气息浓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环境。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计划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
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实践应运而生。
本文将通过探讨生态文明和生态城市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性,进一步说明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点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平衡,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自然尊严与保护:将自然界视为拥有一定尊严和价值的生命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不破坏生态平衡。
2. 绿色低碳发展:采用低碳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社会公正与参与: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增强公民意识,广泛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4. 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绿色文化产业,鼓励环保科技和创新。
二、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来建设城市。
生态城市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绿色空间与生态保护:增加城市绿地比例,保护生态系统,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2. 低碳交通和能源利用:倡导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使用,采用清洁能源。
3.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倡导废物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社区参与与共享发展: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决策,实现社区共治,促进居民共享城市资源。
三、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生态文明和生态城市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实现生态城市的根本目标和思想基础,而生态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
具体说来,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 生态文明引领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指导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城市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举措,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的实现。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篇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篇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1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区化进程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城市面临发展瓶颈。
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但是,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一、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1. 城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生态城市的发展不是摧毁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而是促使城市和自然环境理念融合。
生态城市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来设计,重视生态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
将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环境和城市的融合。
2. 节约资源的生态城市资源节约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核心之一,生态城市意味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
在生态城市中实行节约资源的方式包括重视建筑节能,在能源、水和物质等方面节约使用,推行低碳经济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
3. 城市公共环境的提升生态城市追求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相连,公共环境包括城市绿化、交通、社区、垃圾处理和供水等都应该符合生态城市的要求。
因此,应在城市规划的早期就强调公共环境质量,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
二、生态城市的实践途径1. 建设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城市的生态肺,可以提供一个绿化环境,缓解缺氧问题,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城市与自然环境交流的机会。
在生态公园中,还可以实现集中式垃圾处理和有机生成技术,处理创新型城市环境和土地共用,绿化旅游和种植园区的管理,形成城区的自闭环。
2. 卫生水管理水是自然资源中最宝贵的,但却常常被浪费和污染。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该注重卫生水管理,实现水危险的防控和保护。
管理方式包括降雨资源的广泛利用、雨水的分流、排沟、湿地处理和自然植物生态系统的运用。
卫生水管理还包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防控水源污染。
生态城市的构建及其实践
生态城市的构建及其实践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带来的污染也逐渐显现出来。
生态城市的构建是对城市现状的改善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选择。
本文旨在分析生态城市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概念生态城市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和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及管理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旨在保护和增强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特点生态城市具有以下特点:1. 生态系统还原能力高:生态城市注重构建完整、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并降低城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生态系统的还原能力。
2. 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城市在建设、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坚持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3. 环境保护意识强:生态城市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各种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社会经济效益高:生态城市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实践生态城市的构建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的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和投入。
以下是生态城市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1. 节约资源:生态城市在建设中注重循环利用,如雨水收集利用和废物回收等。
2. 建立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注重生态保护,在建设的过程中考虑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推广绿色交通:生态城市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市民步行、骑车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 建设智能城市:生态城市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智能城市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5.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生态城市在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各种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结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
它具有保护环境、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等多种优点。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协作,通过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设计的概念
生态城市设计的概念介绍生态城市设计是应对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挑战的一种创新方法。
它通过将生态学原则应用于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态城市设计的概念,并讨论其实施的重要性和方法。
为何生态城市设计重要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设计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保护:生态城市设计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生态城市设计提倡健康、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社会公正:生态城市设计追求社会公正和包容性,确保城市的资源和服务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公平分配。
5. 经济发展:生态城市设计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生态城市设计的原则生态城市设计遵循一系列原则,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1.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生态城市设计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和抗灾能力。
2. 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城市设计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能源、水资源、废物等,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排放。
3. 空间规划与组织:生态城市设计强调城市空间的合理组织和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的行车和通勤距离,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4. 社区参与与包容性:生态城市设计的成功离不开社区和居民的参与。
它追求包容性发展,确保城市资源和服务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均衡分配。
5. 技术创新与应用:生态城市设计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包括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系统、绿色建筑等,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创新能力。
生态城市设计的实施方法实施生态城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用一系列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施方法: 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加绿地和景观,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并提供生态服务,如雨水管理、空气净化等。
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城市发展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对城市未来的重要影响。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1. 生态城市的定义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以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以生态为核心,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其特点包括:(1)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2)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城市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功能,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
(3)低碳经济:生态城市采用低碳技术和绿色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
(4)智能化建设:生态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1. 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城市发展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方式,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城市发展旨在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2. 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城市发展对于城市和全球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1)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城市发展通过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2)环境保护:可持续城市发展注重环境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生态环境。
(3)社会和谐:可持续城市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和社区参与,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教育和医疗服务,增强社会和谐和居民幸福感。
(4)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城市发展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绿色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那么你对生态城市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生态城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生态城市的简介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英文:Eco-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
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
使得城市发展的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
毫无疑问,转型的方向就是发展生态城市。
”2012年1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总经济师、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在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城市转型已颇为紧迫。
“生态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100%的建筑都应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中国近几年要建50个生态城市,远期上百个,它们作为绿色建筑的摇篮和基地将会发挥巨大的地区性示范作用,从质和量上保证绿色建筑整体实现飞跃性发展。
”在2011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如此表示。
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仅所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人与人关系上。
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
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
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
文化是生态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许多城市存在着环境污染、景观破坏、交通拥堵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城市的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全球各地的城市开始探索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强调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驱动力的城市规划方式。
与传统城市规划相比,生态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推崇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特点包括:1. 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并恢复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水源、湿地、森林、花草等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绿化率,实现城市的自我净化能力。
2. 绿色出行:生态城市规划要求人们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鼓励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车辆污染,缓解道路拥堵。
3. 低碳节能:生态城市规划要求对城市能源进行优化,推广使用新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实现城市节能减排。
4.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城市规划要求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城市化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师开始探索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
1.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截至目前,在中国建设了许多生态城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天津蓟州、上海崇明、杭州余杭、深圳大鹏、福州马尾等城市。
这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遵循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2. 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以深圳大鹏为例,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意义、关键特点,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对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生态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以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生态城市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工业排放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体验,增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幸福感。
最后,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倡低碳生活等措施,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特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点。
首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城市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位,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城市建设倡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模式,鼓励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再次,提倡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注重城市的长远规划和发展,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最后,重视社区参与与公民参与。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和资源短缺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指以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中心,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策略生态城市规划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生态城市规划,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以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1. 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
城市环境保护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来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例如建立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市政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推动城市绿色化建设。
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需要推动城市绿色化建设,通过将绿化带到每个角落,实现城市绿色环保、「例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增加中小型绿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打造垂直绿化等。
」3.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
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问题也是城市难题之一。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可以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环保。
「例如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模式,利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合理引导行车、停车等等。
」4. 保障城市水资源的供应。
城市用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保障城市水资源的供应,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例如,开展水资源的监测和维护工作,推广节水技术,利用水资源的回收等,可以减少城市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城市用水的效率。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实践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和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的策略。
1. 以深圳湾生态园为例,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深圳总部基地位于深圳湾畔,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座优美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特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首先,生态城市的概念是指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生态城市将生态系统的原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生态城市中,人们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提倡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生态城市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首先,生态城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生态城市努力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森林、水源等。
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城市的生态基础,还为居民提供了清洁的空气、水源和食物。
其次,生态城市注重节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态城市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生态城市还鼓励居民采取节能措施,如使用节能灯具、智能电器等。
此外,生态城市还推广循环经济,鼓励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再次,生态城市注重社区的参与和共享。
生态城市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决策过程,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城市的发展中。
此外,生态城市还鼓励社区共享资源和设施,如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等,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最后,生态城市注重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建设。
生态城市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和公园,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同时,生态城市还注重建设生态建筑,采用绿色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生态城市是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具有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节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社区的参与和共享以及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建设等特征。
通过落实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实践·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古代的城市环境意识源于古人的实践经验和天才直觉,其哲学智慧至今光辉不减。
·生态城市大体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十二大特征。
·迄今为止,国内外所有的绿化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等都还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城市,而只是通往生态城市阶梯中的一个台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在21世纪全面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同时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城市环境意识源远流长古代的城市环境意识源于古人的实践经验和天才直觉,其哲学智慧至今光辉不减,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证分析和受历史条件所限,因而在实践中难免捉襟见肘。
1682年,英国经济学家W·培笛在《关于伦敦市政发展的政治估计》一书中,对人口已达67万的伦敦,从多方面分别进行扩大人口规模与缩小人口规模的两种论证,得出这样的结论;扩大人口规模时可获得集聚效益,但人口的集中会使瘟疫更加严重。
人们陷入自然法则和经济法则尖锐对立的两难处境,暴露了古代城市环境思想的局限性。
工业文明诞生后,随着人类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日益强大,在集聚效益的趋动下,工业和人口向城市大量集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伐林平地,辟山填湖,将数百平方千米乃至超千平方千米的自然生态系统变成密集的建筑群和密封的水泥沥青地面。
无尽的车流人海和密集的工厂,滚滚烟尘和无休的噪声,使大城市中心因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而变成了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从而迫使人口和工业向外转移,开始是通过火车转到近邻,有了汽车后又转到远邻。
发达城市人口密度的高峰在1870年就开始中止,1940~1960年间,斯德哥尔摩居住在市中心的人口比例从54%下降到27%,多伦多从71%下降到37%,马德里从77%下降到41%。
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近半个世纪来,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迅速并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全面渗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依据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大体可以看清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变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具体来说,生态城市大体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十二大特征。
1、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
能量是包括生命运动在内的一切运动的源泉,文明发展水平越高,所耗的能量越大。
矿物能源面临枯竭且污染严重,核裂变能的利用存在着污染风险,核聚变能仍可望而不可及,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地热是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生物能用之有度也是可持续的。
能量不可能回收利用,最终都会转化成废热,但可以根据它的转化形式而逐层利用。
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它的能量运转系统具有三大特征;一是能量来源是可持续供给的,亿万年都无枯竭之虞;二是能源本身是清洁的,在生产和利用中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三是能逐层充分利用,能把废热污染减到最低,这一要求既是充分利用能源的要求,又是生命过程和气候现象受温度调节,因而要避免热污染灾害的要求。
2、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材料。
物质材料是支撑文明大厦的骨架和砖瓦,文明越发达,对材料的要求越高,由于金属矿物大多面临着枯竭,人工合成材料又大多含有毒素,因而物质材料的生产和利用都要有根本性的变革。
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它的物质运转系统也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材料本身是高性能和清洁安全的,不含有害毒素;二是有完善的材料循环再生利用系统,最终的废弃物可降解或对环境无污染;三是材料的替代研发和应用能实现材料的可持续供给。
3、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全面的协调共生网络。
这个共生网络系统也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网络运转的趋向是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而不是某个组成部分一枝独秀式地增长;二是网络所提供的产品有不断增进人类身心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功效,而不是数量的盲目增长;三是网络系统在演替中不断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样性的发展,达到生态学上持续力最强的稳态,而不是多样性衰减的系统脆弱平衡。
4、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始终具有最佳的生态位和最强的自组织力。
也有三大特征:一是整个生态城市系统与各种承载力和限制因素的上下限保持足够的距离,风险始终处于最小;二是有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强化系统的功能;三是有不断增强的承受冲击力、利用外力、同化异力的转换融合功能。
生态城市建设任重道远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规律性至今知之不多,但对生态城市的某些方面的具体探究,仍有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选址与布局。
生态城市选址要充分利用地质地形、山丘河湖、森林田园、阳光风能等自然资源。
地质结构要稳定安全,无地震滑坡之灾,无矿物放射性和有害气体污染,地磁适中;地形要开阔平缓,气流通畅,无废气滞聚之弊;靠山而水源充沛,近水而洪涝无虞;交通便利,建筑物要尽可能使用农业利用价值低的荒坡裸地。
城市布局要充分利用风向排释废气,即应根据风向频率图将工业区集中在风以最近的途径排出城外并稀释的地方;生活区与工作区相邻,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拥挤、节约能源、减少排污;建筑物的高低、朝向、间距要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采光通风最佳。
城市植被。
地球上的大气碳氧平衡,60%靠森林、40%靠海洋。
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只占大气体积的0.0275%,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打破碳氧平衡两个相反过程;一是因人口、工业、机动交通工具等的迅速增加,导致耗氧排碳的高速增长;二是因森林绿地的急剧减少,导致森林绿地吸碳制氧量的大幅度下降。
本世纪初的全球森林面积约只有8000年前的30%,吸碳制氧量下降了70%,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上升到0.351%,并还将逐年上升。
生态城市要求森林面积能达到碳氧平衡的要求。
一个成人理论推算需要10平方米的森林才能实现碳氧平衡,城市居民呼吸耗氧排碳一般约占城市总耗氧排碳的20%,如果把城市大量的暂住和流动人口、进入车辆所增加耗氧排碳量与水体的平衡量抵消,则常住人口人均森林面积就要达40平方米。
植被吸碳制氧能力以常绿阔叶林最强,草地最弱,其他树种分布在中间的不同位置,要充分发挥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树种草种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不需要很高代价的特殊维护;②物种间协同共生,而不是相互抑制;③对消除不同的环境污染有不同的特殊功效,且对人体有益无害。
城市住宅等建筑物。
要有包括能源、水、气、声、光、热、绿色、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基本要求。
能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有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水深度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室内自然通风,颗粒物、烟雾、异味、细菌、有害气体能迅速消除、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能有效隔音,室内外均能避免噪声污染;室内自然采光,能避免光污染;建筑设计冬暖夏凉,有良好的自然空调效果;环境整洁幽雅,能提供高品位的景观和文化享受;建筑物使用的是可循环再生的无害、无污染材料;废弃物收集达到100%。
城市产业。
大城市的发展要抛弃密集连绵的模式,向分片组团式的路子发展,超大城市由几个、几十个城区组成,各城区之间由间距几公里、几十公里的山水、森林、田园所分隔,农、林、牧、渔、水等也是生态城市的主要产业。
所有产业都要实现生态化转换,如城市中的植物要从点缀物转换成为城市涵养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温湿、固碳制氧、消除污染、杀菌净气、制造生物质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生态支持系统;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副业要从各自独立发展转向按生态规律紧密结合,协同共进,循环利用自然资源,使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和生物转化率达到最大,既提供高产、优质、安全、多样化的农产品,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工业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并由各自独立发展转向按生物的营养结构和食物网原理进行生态化组合,由单个企业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线性变换过程,转向企业群体的“原料———产品———原料”的闭路循环;交通运输由高耗能、高污染、高噪声、高事故转向使用清洁能源,低噪声、低事故、污染能自然净化;建筑业由废弃物、光、电、噪声和“热岛效应”的生产者向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营造师转换;材料生产由大量消耗非再生资源、严重污染环境,向原料取之不尽、产品高性能、使用安全无害、能循环利用或达到使用寿命后能自然降解转换;废弃物由垃圾污染向资源化转换等等,整个城市的全部生产和消费都处在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协同的动态平衡中。
城市政治文化。
有与生态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科技、文化、观念、伦理、道德、法制、管理等协同共生的完备的软件系统,生态城市以经济社会法则与自然生态法则相和谐为基本特征,但实现这种和谐需要以社会自身的和谐为基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推进大规模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欧美国家开始修建城市中心与郊外森林连接的“绿色走廊”,将城市与森林连为一体;建立国家森林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内禁止砍伐树木,禁止一切建筑。
美国对森林公园要求用地不少于1200公顷,尽可能紧靠城市布局。
过去烟雾弥漫的伦敦和鱼虾绝迹的泰晤士河,现在都变清洁了,大伦敦周围建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绿带,市中心的皇家公园有40~50种鸟类繁衍,约为城市周边地区的4倍。
德国的“煤铁之都”鲁尔重工业区,过去是污染的重灾区,现在已是一片绿色;鲁尔区埃森市的森林面积超过50%,经常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出没;波恩人口不足30万,人均绿地面积160平方米;柏林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40%,人均绿地面积41平方米。
俄罗斯圣彼得堡城市森林公园面积400平方公里,市中心的卡马诺夫植物园是全球最大的植物园,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6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49平方米;莫斯科有8条20米宽的林带将市内的公园林地和郊区的林带连成纵横交错的绿带网,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40%。
波兰华沙有公园65个,与郊外防护林连成一片,人均绿地78平方米。
澳大利亚悉尼人均绿地70平方米。
美国华盛顿人均绿地接近41平方米。
我国近些年来也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但迄今为止,国内外所有的绿化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都还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城市,而只是通往生态城市阶梯中的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