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电镀车间事故应急预案
![电镀车间事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819e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a.png)
一、目的为保障电镀车间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电镀车间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1. 火灾:由于电镀液、酸碱、有机溶剂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后果严重。
2. 爆炸:电镀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中毒:电镀液、酸碱等化学物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如发生泄漏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人员中毒。
4. 泄漏:电镀液、酸碱等化学物质泄漏,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电镀车间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和监督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和事故调查。
(2)消防灭火组:负责火灾扑救和现场安全警戒。
(3)环境监测组:负责监测事故现场环境,防止污染扩散。
(4)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事故信息,协调各部门工作。
(5)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分发。
五、应急处理措施1. 火灾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电源、水源。
(2)消防灭火组迅速展开灭火行动,确保火势得到控制。
(3)现场救援组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2. 爆炸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电源、水源。
(2)现场救援组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消防灭火组对事故现场进行灭火,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 中毒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通风系统。
(2)现场救援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并隔离事故区域。
(3)环境监测组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污染扩散。
4. 泄漏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事故区域通风系统。
(2)现场救援组对泄漏物质进行收集、封堵,防止扩散。
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f7b5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d.png)
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情简介2018年4月15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家电镀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数百万元的财产损失。
经初步调查,火灾的原因是由于电镀工艺中使用的酸性溶液与镍、铜等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导致工厂发生火灾。
该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当地工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反面教材。
二、案件分析1.事故原因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电镀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镀工艺中使用的酸性溶液与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
在电镀工艺中,通常会用到一些酸性溶液来进行清洗、脱脂和电镀等操作。
这些酸性溶液在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其中包括产生氢气等易燃气体。
而在电镀厂生产中,往往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例如,操作人员可能会在没有进行适当处理的金属表面直接进行电镀,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当这些酸性溶液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时候,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氢气。
当氢气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因为一丁点的火花或者高温而发生爆炸。
2.管理不善除了事故的原因外,电镀火灾的另一个原因是工厂的管理不善。
据调查发现,该电镀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安全意识:该电镀厂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工厂的安全意识薄弱。
电镀工艺涉及到一些危险的化学品和高温、高压等因素,需要工人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但在该电镀厂中,一些操作人员对于操作规程、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和教育。
(2)设备老化:据了解,事发电镀厂的一些设备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出现了一些老化、损坏的情况。
工厂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导致了一些设备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安全隐患增多。
例如,在电镀工艺中使用的一些电解槽、加热炉等设备,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检修和维护,可能会产生漏电、电路断开等安全隐患。
(3)管理缺失:在该火灾事故中,电镀厂的管理层也存在一定的责任。
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正确履行职责,对生产现场的安全情况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检查。
3.突发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突发因素也可能会加重事故的严重程度。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bc21c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1.png)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电镀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镀生产也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例如化学品污染、电解气体排放、电解液腐蚀等,这些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中毒。
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品污染电镀液和其他化学品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例如铬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等。
这些化学品一旦泄漏或溅到皮肤上,就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普通的设备和场地,一旦发生泄漏,化学物质甚至可能影响到周围环境的水质和空气质量。
因此,在电镀车间等场所,必须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同时要对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化学品安全意识。
二、电解气体排放在电镀生产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分解产生气体,例如氢气、氧气、氯气等,这些气体都具有较高的毒性。
如果操作不当,这些气体可能会引起吸入性中毒,导致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受损。
因此,在电镀车间等场所,应当采用合适的排气装置,将有害气体及时排除。
同时,也要做好操作者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安排送风机等。
三、电解液腐蚀电镀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接触电解液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一旦发生电解液溅入眼睛、口腔、皮肤等部位,就会产生化学灼伤,严重甚至会导致组织坏死。
因此,需要加强对操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告知其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佩戴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以减少对皮肤和身体的接触。
综上所述,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存在,应当加强管理和安全措施,保持生产车间干净、整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防止机器故障、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于在电镀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品的操作人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范文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f2b9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4.png)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范文一、事故概述2019年9月15日下午2点,某电镀厂发生火灾事故,导致厂房局部区域受损,造成生产线停工,部分设备和原材料被烧毁,经初步调查,火灾原因为电镀槽内液体泄漏引发火灾。
事故发生后,工厂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灭火救援工作,并报警请求消防支援。
消防队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了全面的灭火和安全检查,最终成功扑灭了火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二、事故调查情况1. 事故地点:位于某市XX工业园区的一家电镀厂。
2. 事故时间:2019年9月15日下午2点。
3.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发现,火灾是由电镀槽内化学液体泄漏引发的。
电镀槽内液体泄漏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使得电镀槽内的液体燃烧起来,最终引发了火灾。
4. 设备状态:事发时,电镀厂的电镀设备、通风系统等设备正常运行,无异常。
5. 人员状态:事故发生时,生产车间内有5名工人,他们及时逃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事故影响1. 经过初步测算,此次火灾造成了厂房局部区域受损,设备、原材料被烧毁,生产线停工,直接经济损失达80万元。
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需要进行环境清理和修复工作。
2. 由于生产线停工,对工厂的生产计划和交货期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恢复和订单交付。
四、事故救援及处理情况1. 紧急疏散:事故发生后,工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并及时通知消防部门,要求支援。
2. 灭火救援: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消防队员前往现场进行灭火救援。
经过近2小时的全力扑救,最终成功将火势扑灭,避免了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可能。
3. 事故处置:事故发生后,公司迅速成立了事故处理应急小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损失评估和善后整改工作。
五、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漏洞:初步调查发现,电镀槽存在泄漏现象,该情况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管路漏损等原因造成的。
2. 安全管理不到位:该厂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电镀槽内液体泄漏后的应急处置方面缺乏相关的规范和操作指导。
职业病案例: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职业病案例: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33674958fb770bf78a55ee.png)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摘要:从永康市发生的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中,分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的生产安全及职业卫生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在加强企业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开展各种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做到以预防为主。
以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2020年4月10日。
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生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现将这一事件作一分析与思考。
1情况介绍2020年4月10日下午。
在永康市打工的云南籍民工赵某为赢取300元钱与人打赌。
喝下氯化镍电镀液后不幸身亡在永康市西城街道李店村一塑料电镀厂打工的赵某。
该厂的配药师傅,他负责该厂电镀液的配制、电镀材料的保管以及电镀工艺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4月10日下午。
赵某正在车间配制氯化镍电镀液。
当他将氯化镍放塑料桶内稀释后倒入电镀槽时。
该厂的客户吕某走到赵某所在的车间。
问赵某塑料桶内的稀释液是否有毒。
当时,赵某说没什么毒,吕某不信。
于是。
两人决定打赌。
如果赵某敢喝一点点稀释液。
吕某就支付给赵某300元钱约定后。
赵某很快就喝下了该塑料桶内倒完残留的5ml稀释液。
喝完后。
赵某笑哈哈拿过吕某手中的300元钱。
并称自己是配药师傅。
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不久,药性发作。
赵某昏迷过去。
赵某立即被送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
因抢救无效死亡。
2分析与思考浙江省永康市被誉为“五金之乡”。
工业是永康市的主导产业。
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化工及建材等。
永康市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滑板车生产基地和保温杯生产基地。
而相关的电镀企业也非常发达。
据调查。
永康市现有57家电镀企业。
这些“小电镀”企业大多数是租用临时厂房。
采用手工作业。
上千名从业人员也皆为来永康市打工的外地民工。
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差。
对自己工作环境及工作防护知识知之甚少。
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就业工人几乎不做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内容怎么写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内容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d7aa79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1.png)
电镀火灾事故报告内容怎么写一、事故概况本次事故于2022年3月15日14:00左右发生在我司电镀车间,具体位置为车间西侧的硝酸镍槽附近。
事故发生后,我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全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并向消防部门报警。
事故造成8名员工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火灾经过消防人员的紧急扑救,于16:30左右得到控制。
在事故发生期间,我司与相关部门积极应对,及时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事故起因经初步调查,事故起因为电镀设备因故障未及时维修,导致其电路出现短路,最终引发了火灾。
此外,车间内的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员工对事故应急处置缺乏经验,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我司深刻反思了这次事故,将进一步完善设备维护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三、事故损失与救助工作此次事故造成我司生产设备损坏,具体损失尚待更详细的评估统计。
在事故发生后,我司立即组织了对受伤员工的救助工作,将重伤员工送往医院救治,并通知其家属赶往医院。
同时,我司将全力配合医院提供相关的救助工作,确保伤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此过程中,我司也向伤员及其家属表示了深切的慰问,并承诺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四、事故应急处理和安全管控事故发生后,我司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疏散,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同时,我司与消防部门的紧密合作,使得事故得以迅速控制,最终未造成更大的影响。
此次事故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理的重要性,我司将坚持安全生产的宗旨,进一步加强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确保员工和设施的安全。
五、事故应对和整改措施针对此次事故,我司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对电镀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和维修,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意识;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和场地的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到人;4、完善应急预案,结合本次事故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警示】深圳一电镀作业员工中毒身亡附最全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警示】深圳一电镀作业员工中毒身亡附最全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612fad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e.png)
【警示】深圳一电镀作业员工中毒身亡附最全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事故警示5月2日22时,深圳市宝安区沙井共和第三工业区创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发生一单员工中毒事故,该公司一员工在二楼电镀车间底铜缸处作业时,疑因中毒呕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该公司主要经营从事表壳、表带、首饰、眼镜框、眼镜、工艺品及其它日用五金制品的电镀和加工业务。
(信息来源: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信息2016年第4号文件)电镀企业又发生事故,安博士曾在有限空间事故警示中也曾提到一起,电镀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之所以这么高跟电镀企业本身的工艺、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和作业环境差是密不可分的,电镀企业的工艺原理是什么?电镀企业都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电镀企业都用到什么设备?电镀企业预防事故都有哪些好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电镀工作业都有哪些风险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安博士会逐一给大家介绍!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
电镀原理:借助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使被镀导电体的表面沉积一金属或合金层的方法,称为电镀。
基本电镀工艺主要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前处理:电镀前的所有工序统称为前处理,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面镀层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由于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前处理的方式有:喷砂、磨光、抛光、热浸脱脂、超音波脱脂、电脱脂、酸洗活化等。
电镀:在工件表面得到所需镀层的过程,是电镀的核心程序。
后处理:电镀后对镀层进行各种处理以增强镀层的各种性能。
如耐腐蚀性、抗变色能力、可焊性等。
后处理的方式有:钝化、中和、着色、防变色、封孔等电镀分类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
电镀企业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电镀企业火灾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bcfa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3.png)
电镀企业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述2019年12月10日晚,某电镀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导致3名员工受伤,造成近百万元的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并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
通过现场勘察、询问员工、查阅相关记录等方式,我们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事故原因分析1.作业不当事故发生时,企业正处于生产高峰期,员工工作量较大。
据了解,当天的火灾是由于一名员工在对电镀设备进行操作时,不慎将化学药品溅洒到设备上,引发了火灾。
这表明员工在作业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致使火灾发生。
2.设备老化企业电镀设备大部分已使用多年,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
设备老化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设备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且部分设备存在漏电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缺乏应急预案在火灾发生后,企业内部未能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据员工反映,企业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演练,面对突发情况时缺乏应对能力。
4.管理不到位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相关部门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此外,在设备维护和检修方面,企业也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可能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事故调查结论根据调查情况,我们认为此次火灾事故主要是由于作业不当、设备老化、缺乏应急预案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建议企业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员工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对老化设备应及时更换或升级,消除安全隐患。
3.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企业内部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电镀厂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电镀厂中毒事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b5fa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2.png)
一、目的为了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电镀厂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将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电镀厂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中毒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电镀液泄漏、化学药品误食、吸入有毒气体等。
三、事故分类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的程度,将中毒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I级):造成多人死亡或者重伤,严重污染环境。
2. 重大(II级):造成多人重伤,严重污染环境。
3. 较大(III级):造成多人轻伤,污染环境。
4. 一般(IV级):造成少数人员轻伤,轻微污染环境。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
4. 应急办公室: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发布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报告与启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经过、影响进行调查,为救援提供依据。
3. 应急处置:根据事故等级和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a. 隔离事故区域,防止事故扩大;b.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洗、消毒;c.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d. 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污染得到控制。
4. 信息发布: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 应急结束:经评估,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宣布应急结束。
六、应急保障措施1. 通信与信息保障:确保应急救援过程中通信畅通,信息及时传递。
2. 物资装备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4. 医疗救治保障: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某电镀厂三氯乙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某电镀厂三氯乙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0a523aa98271fe910ef956.png)
某电镀厂三氯乙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中毒事故的基本情况2001年5月6日,某私营五金电镀厂1名怀疑三氯乙烯中毒的患者吴××被送入省职业病院急诊,吴××全身出现皮疹、溃烂,且高热至体温41℃。
吴××诉说该厂还有一位女工黄××在不久前因为患上了同样的病而死亡,于是省妇联要求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黄××,女,22岁。
广西百色人,无特殊病史和不良习惯,体健。
2001年3月4日她与表姐罗××一起入厂打工。
3月7日始工作中接触三氯乙烯,每天用三氯乙烯清洗工件。
4月1日黄××开始发病,先是手臂上起了一粒粒的红疹。
因为厂里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皮肤病”,黄××起初并不在意,病情发展很快,只有大半天时间,全身都布满了皮疹。
4月2日晚上,她请假到当地一家卫生院看病,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在4月3~4日两天继续到该卫生院看病,治疗同前。
到4月5日,她的脸部红肿了,皮疹也由红转为黑褐色。
罗××向厂方提出要带表妹到大医院去。
4月6日,厂人事主管把她送到了当地一家较大的医院,医生当即怀疑是药物中毒,建议“留院观察”,但由于病人交不起押金,病情被延误,患者于4月21日因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医院的诊断结论是:剥脱性皮炎,肝肾功能衰竭。
市卫生防疫站2001年3月曾到该厂进行生产环境监测,发现车间三氯乙烯浓度全部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当时发出了整改指令书。
事故后的现场检查发现,该厂在防护设施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工作,但效果未知。
调查发现,工人仍在使用有机溶剂,且均没有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车间也可闻及有机溶剂的气味。
现场也未见有职业卫生的规章制度。
省职防院在调查中对现场的部分工人进行了体检,查出两名疑似三氯乙烯中毒患者,且发现该厂工人普遍患皮炎。
最新整理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docx
![最新整理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294d642168884868762d6cc.png)
最新整理电镀生产中毒危险因素分析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 氰化物中毒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
氰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氢气体。
若含氰镀槽的布置、含氰废水的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氰化氢。
例如:含氰镀槽与酸铜槽、酸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氰化钠和氰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
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
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
如20xx年10月,xxxxxxxx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进入深达4.5m的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进入池内,最终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大化。
事后检测发现:池内氰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
2 有机溶剂中毒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
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
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喷漆、电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业,通常为近距离的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有效隔离。
若缺少良好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
电镀公司事故报告
![电镀公司事故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cccc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d.png)
电镀公司事故报告1. 事故概述本文档旨在对发生在电镀公司的一起事故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便吸取教训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2021年6月15日的下午3点左右,地点是电镀公司的生产车间。
具体经过如下:1.下午3点,在操作员小张的监督下,工人小李开始将金属制品放入电镀槽中进行电镀。
2.3点10分左右,由于电镀槽的温度过高,工人小李误操作导致电镀槽溢出。
3.溅出的热腐蚀性液体迅速蔓延到周围区域,涉及到其他电镀槽和设备。
4.周围工人立即发出警报,全体员工紧急疏散,启动应急预案。
5.3点20分,企业应急队伍迅速赶到现场,并开始进行事故处置。
6.4点,火势被成功控制,事故造成2名员工受伤,无人员伤亡。
3. 事故原因分析经初步调查和分析,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人操作不当:工人小李在电镀槽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仍然操作,没有及时停止工作并上报问题。
2.设备不合格:电镀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存在故障,没有及时修复或更换,导致槽内温度超出正常范围。
3.应急预案不完善:公司的应急预案缺乏详细操作流程和必要的培训,导致员工在事发时不知如何应对和处理。
4. 事故损失评估此次事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主要包括:1.生产设备和电镀槽的损坏:由于火势蔓延迅速,多个电镀槽和设备被严重烧毁或损坏,需要进行修复或替换。
2.生产中断:事故发生后,生产线被迫暂停,造成生产中断,预计恢复生产需要较长时间和高额成本。
3.人员伤亡:事故造成2名员工受伤,需承担医疗费用和相关赔偿责任。
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以下措施将被采取:1.增强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定期设备检查和维护:建立设备巡检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修复存在的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3.完善应急预案: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以及员工疏散和逃生的指引。
电镀线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电镀线火灾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fd76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d.png)
电镀线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情综述2018年8月10日凌晨3点,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一家电镀工厂发生火灾事故。
据初步调查,事故起因是电镀线出现故障,导致火花引燃化学物质,最终形成大面积火灾。
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立即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并成功将火势控制在28分钟内。
然而,事故仍造成了3名工人受伤,数十万元的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电镀线故障据工厂负责人介绍,事故当晚,电镀线突然出现了故障,导致电镀槽内的电解液发生异常,最终引发了火灾。
电镀线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电路短路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
2. 化学物质自燃据消防部门初步检测结果显示,火灾现场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自燃性。
而在电镀过程中,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化学物质自燃,最终引发了大面积火灾。
3. 安全管理不到位根据相关领域专家的分析,工厂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工人对电镀线设备的操作规程不够熟悉,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导致设备老化严重;对化学物质的存储和处理不符合安全规范等。
三、事故启示1. 安全生产意识不足在该火灾事故中,工厂工人对于安全生产意识不足。
很多工人在操作电镀线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执行,对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安全操作要求缺乏足够的了解。
这说明,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和加强,对于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2. 设备维护保养不足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设备维护保养的不足。
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有赖于日常维护保养的落实。
而工厂方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疏漏,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安全管理不严格本次火灾事故的发生,也与工厂的安全管理不严格有关。
工厂管理方对于操作规程的落实不力,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及时,化学物质的存储和处理不符合标准等都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厂方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同时加强对操作规程的宣传教育,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关于一起电镀车间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
![关于一起电镀车间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1696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b.png)
关于一起电镀车间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一、事件概述近日,地一家电镀车间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工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调查过程1.了解事故现场:调查人员首先前往事故现场,对现场进行全面勘察。
现场外观可见电镀车间的屋顶已经完全坍塌,周围烟雾弥漫。
车间内部残留大量黑糊状物质,明显是燃烧后遗留的。
另外,还发现有多名工人在事发时无法及时逃生,导致伤亡严重。
2.了解火灾原因:调查人员通过了解事故发生前的生产过程,了解到事故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a.未及时发现燃烧源:电镀车间存在大量易燃物质,如电镀液、溶剂等。
如果未及时发现燃烧源,并采取相应措施,极易导致火灾的发生。
b.防火设施不完善:调查人员发现电镀车间的灭火器数量少,且未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无法及时发现和扑灭初期火灾。
3.调查责任分析:调查人员通过对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询问,了解到存在以下责任:a.管理人员责任:车间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履行安全责任,未及时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导致火灾发生后的伤亡加重。
b.员工责任:部分员工未及时发现火灾的存在,并未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逃生,增加了进一步的伤亡。
三、教训与解决方案1.安全培训加强:加强对电镀车间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增加自身安全意识。
2.定期检查与维护:加强对车间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防火设施的正常工作。
包括增加灭火器数量、设置自动喷淋系统等。
3.加强管理责任:车间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4.加强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员工逃生的路线和方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四、结论通过对电镀车间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到的教训是,在工业安全管理中,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防火设施的完善也是必要的措施。
电镀液倒进下水道 致两名工友中毒身亡
![电镀液倒进下水道 致两名工友中毒身亡](https://img.taocdn.com/s3/m/0e466de55022aaea988f0f2a.png)
电镀液倒进下水道致两名工友中毒身亡世事难料,两个在工厂宿舍休息睡觉的工友怎么也没想到,自躺下后就没能再起来悄然离世。
经鉴定,死者血液、内脏均检测出含氰氢根离子,而杀手正是氰化氢。
事发龙岗坂田街道亚洲工业园,07年10月30日上午9时许,龙岗坂田街道亚洲工业园一无牌电镀加工厂,6名男子欲向该厂老板彭某购买一些电镀设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这伙男子购买了二手电镀设备,里面还有一些残留的电镀液。
6男子在搬运电镀设备时,为方便搬运,将电镀液(含有剧毒氰化物和含酸性化合物)倒入亚洲工业园宿舍一楼33号房的下水道。
但就是这么轻轻一倒,埋下了致两人死的事故。
据了解,氰化物遇酸性物质起化学反应产生剧毒气体HCN,也是不巧,当天该工业园宿舍一楼33号房至47号房间的下水道堵塞,电镀液倾入下水道后立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剧毒气体。
没有空气流动的下水道根本无法稀释剧毒气体,剧毒气体开始缓缓蔓延,并在该工业园宿舍一楼40号房内找到释放口。
不幸的是,工人鲁某、张某某正在宿舍休息,吸入剧毒氰化氢后直接中毒死亡。
经鉴定,在死者鲁某、张某某的血液、内脏均检出含氰氢根离子。
警方于2007年10月31日下午将该加工厂的老板彭某抓获,并于当晚将往下水道内倾倒废液的张某和陈某等6人抓获。
目前,龙岗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张某等6人。
名词解释夺命氰化氢氰化氢(HCN)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其蒸气带苦杏仁味。
氰化氢可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后,造成细胞窒息。
临床表现HCN毒性剧烈,高浓度吸入可立即致死。
轻度中毒时有呼吸道及眼部刺激症状,口唇及咽部麻木,口中有苦杏仁味。
此外病人还可有恶心、呕吐、乏力、胸闷、心悸、头疼、语言障碍、震颤等症状。
如中毒较深,则呼吸困难明显,病人呼吸频速,张口耸肩,有恐怖感。
重度中毒时,病人意识丧失,全身阵发性强直痉挛,角弓反张,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HCN中毒病人皮肤黏膜呈鲜红色,是特征之一。
从东莞一电镀厂打工仔中毒身亡看电镀业安全监管问题
![从东莞一电镀厂打工仔中毒身亡看电镀业安全监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d519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d.png)
从东莞一电镀厂打工仔中毒身亡看电镀业安全监管问题
佚名
【期刊名称】《表面工程资讯》
【年(卷),期】2014(14)5
【摘要】在东莞市长安厦岗打工的王小明怎么也没料到,他好心把同学章力平介绍到自己所在的电镀厂,同学仅工作了20余天,就出现了三氯乙烯中毒。
2014年8月17日,年仅27岁的章力平,在经历4个多月的全身溃烂等病痛折磨后,宣告不治,其死亡诊断第一条就是"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经过进厂20天后身上起疹王小明来自湖北咸宁。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固化处置--以东莞市某电镀厂搬迁场地为例
2.电镀厂预防氰化物中毒的安全对策措施
3.天星电子电镀厂升降梯滑轮松脱女职工不幸身亡
4.金华一电镀厂数名工人给废水池清淤中毒
5.一起电镀厂氰化物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庄河电镀厂火灾事故原因
![庄河电镀厂火灾事故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22a09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4.png)
庄河电镀厂火灾事故原因一、引言庄河电镀厂是一家专业从事金属表面处理的工厂,主要生产各种电镀产品。
然而,在日常生产中,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的深思。
本文旨在通过对庄河电镀厂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能够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二、事故概况庄河电镀厂火灾事故发生于2021年6月10日晚上7点左右,事发时厂区内正在进行生产作业,由于电镀液泄漏导致火灾发生。
由于现场人员随意扔烟头,火势迅速蔓延,最终造成了巨大的火灾事故,给厂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火灾事故造成了财产损失数百万元,厂区内的大部分设备和产品被严重损毁,导致生产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时,事故还造成了数名员工受伤,其中一名员工伤势严重,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这次火灾事故给厂家和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伤痛,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三、事故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首先,作为一家从事金属表面处理的工厂,庄河电镀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操作。
然而,就在事故发生前,厂区内存在着许多违规操作的现象,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甚至有人在生产现场随意扔烟头等行为。
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直接导致了电镀液泄漏后无法及时处理,从而引发了火灾。
另外,厂方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导致员工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厂方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和人员疏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及时组织疏散员工,并对火灾进行有效的扑救,最终导致了人员伤亡。
2. 设备管理其次,庄河电镀厂在设备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和现场管理不善。
在事故前,厂方未能及时发现电镀设备存在的一些潜在隐患,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
此外,厂方在现场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善,没有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的安全监控和管理,使得一旦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电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电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048f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e.png)
电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述2021年7月15日,我公司位于XX市的电镀车间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车间人员紧急疏散,并及时报警请求消防救援。
经过消防部门的全力扑救,火灾得以控制,但车间内部设施和一部分生产设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同时,事故造成了3名员工不同程度的烧伤,并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二、事故现场情况1. 事故发生地点本次火灾发生在公司电镀车间,该车间位于公司生产厂区的西侧,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车间内设有电镀槽、酸洗槽等生产设备,并配备有防护设施和消防设备。
2. 事故发生经过事故发生时,电镀车间内正在进行正常生产作业,突然听到有人员报告车间出现浓烟,并闻到刺鼻的化学味道。
随后,火灾迅速蔓延,车间内的消防警报器也立即响起,员工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并报警请求救援。
3. 事故损失在事故中,车间内的一部分设备和原材料受到了损毁,对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时,3名员工不同程度的烧伤也给公司造成了额外的人员损失。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经初步调查,事故的起火点位于电镀槽附近,初步判断是电镀设备或其附属设施出现了故障导致火灾的发生。
此外,电镀槽和酸洗槽等设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和磨损,这可能成为事故发生的隐患。
2. 作业失误此外,事故发生时,车间内的部分员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了火灾的扩散和加剧。
例如,有人员在车间内吸烟、使用明火,也有员工未按规定操作设备,造成了化学品泄漏和相互反应,从而引发了火灾。
3. 管理缺失除此之外,公司存在着一定的消防设备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疏漏。
例如,车间内消防设备未定期检查维护,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消防知识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1. 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车间员工紧急疏散,并通过消防通道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并报警请求救援。
2. 消防救援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多辆消防车、消防人员赶赴现场。
临朐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临朐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2167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9.png)
临朐电镀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2017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发生一起严重的电镀火灾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该火灾发生在一家专业从事金属加工和电镀业务的工厂内,经初步调查,火灾起因是因为电镀生产线发生了短路导致火灾爆发。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展开调查,并对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整顿。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据事故调查组初步调查,事故发生的电镀生产线设备处于长时间使用状态,导致设备老化和损坏,这是引发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电镀生产工艺对设备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而机器老化导致的故障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引发火灾。
2. 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在事故调查中,调查组发现该工厂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设备维护不及时、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3. 人为失误:另外,据事故调查组了解到,部分工人在操作电镀生产线时存在疏忽大意、操作不当等现象,也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一大原因。
工人在加工过程中未及时发现设备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导致火灾蔓延。
三、事故产生的影响1. 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造成了多名工人和过路的行人被火灾烧伤、窒息等伤亡事件。
其中,有多名工人因火灾造成不同程度的烧伤,2人不幸因窒息而死亡,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秩序和员工的身心健康。
2. 财产损失:除人员伤亡外,事故还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损坏,带来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
3. 社会影响:此次事件引发了市民对工厂安全生产管理的质疑,也引发了对于电镀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的广泛关注。
四、事故的教训和改进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对于电镀行业来说,设备维护和检修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避免设备老化导致的故障,必须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等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设备维护和检修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强化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某电镀厂发生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某电镀厂发生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30ec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9.png)
某电镀厂发生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卢启冰
【期刊名称】《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年(卷),期】2004(22)4
【摘要】对该市一起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的经过,中毒者主要临床表现,空气监测和中毒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该次中毒共有3人出现症状,其中1名为急性中毒,2名中毒反应,全部治愈。
【总页数】1页(P202-202)
【关键词】氰化物;急性;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作者】卢启冰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5.1
【相关文献】
1.1起氰化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J], 方良军
2.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分析与思考 [J], 宁康;方立志
3.三起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分析 [J], 姚业
4.一起电镀厂氰化物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J], 彭益石
5.1起电镀槽边急性氰化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J], 彭巨成;汤瑞英;黎琅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的分析
摘要:从永康市发生的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中,分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职工的生产安全及职业卫生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在加强企业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就业人员文化素质,开展各种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做到以预防为主。
以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2005年4月10日。
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生一起氯化镍电镀液中毒死亡事件,现将这一事件作一分析与思考。
1情况介绍
2005年4月10日下午。
在永康市打工的云南籍民工赵某为赢取300元钱与人打赌。
喝下氯化镍电镀液后不幸身亡在永康市西城街道李店村一塑料电镀厂打工的赵某。
该厂的配药师傅,他负责该厂电镀液的配制、电镀材料的保管以及电镀工艺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4月10日下午。
赵某正在车间配制氯化镍电镀液。
当他将氯化镍放塑料桶内稀释后倒入电镀槽时。
该厂的客户吕某走到赵某所在的车间。
问赵某塑料桶内的稀释液是否有毒。
当时,赵某说没什么毒,吕某不信。
于是。
两人决定打赌。
如果赵某敢喝一点点稀释液。
吕某就支付给赵某300元钱约定后。
赵某很快就喝下了该塑料桶内倒完残留的5ml稀释液。
喝完后。
赵某笑哈哈拿过吕某手中的300元钱。
并称自己是配药师傅。
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不久,药性发作。
赵某昏迷过去。
赵某立即被送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
因抢救无效死亡。
2分析与思考
浙江省永康市被誉为“五金之乡”。
工业是永康市的主导产业。
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化工及建材等。
永康市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滑板车生产基地和保温杯生产基地。
而相关的电镀企业也非常发达。
据调查。
永康市现有57家电镀企业。
这些“小电镀”企业大多数是租用临时厂房。
采用手工作业。
上千名从业人员也皆为来永康市打工的外地民工。
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差。
对自己工作环境及工作防护知识知之甚少。
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就业工人几乎不做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以至于会出现上述中赵某会说电镀液无毒。
并且说自己懂得相关安全知识。
进而出现喝下电镀液这等愚昧荒唐的事情人们对镍的作用了解不多。
它是人体必需生命元素镍可以参与血清沉着及酶和核糖核酸的活动。
能激活肽酶的活性。
在激素作用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稳定性上以及一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都包含有镍镍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但在人体内却极微量氯化镍电镀液中其主要成分为重金属镍。
镍及其盐类的毒性较低。
但由于它本身具有生物化学活性。
故能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的酶(精氨酸酶、羧化酸、酸性磷酸酶和脱羧酶1而发挥其毒性镍可引起人群接触性皮炎直接进入血液的镍盐毒性较高。
胶体镍或氯化镍毒性较大。
可引起中枢神经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紊乱。
使心肌、脑、肺和肾出现水肿、出血和变性大量口服时会出现呕吐(像铜中毒一样)、腹泻、急性胃肠炎和齿龈炎,长期接触,
能使人头发变白。
长期接触低浓度羰基镍。
可能会全身中毒,导致肺、肝、脑等损害。
并可能导致肺癌、胃癌、副鼻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在电镀液中除镍之外。
还存在着其它的重金属。
急性进入机体后都会引发机体多器官的功能障碍。
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从上述事件中可看出。
保障生产者的安全与健康、减少各种事故发生的重要性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很多。
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设备事故以及缺少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l2l因此。
企业应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要加强操作者对有害物质的个人防范意识。
做到以预防为主。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医治的负担与代价更应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综上所述。
减少各种职业伤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订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有关职业卫生防护办法和应急救援方案。
同时开展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检查。
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2)设备技术的措施: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对生产场所进行必要的隔离封闭和通风排毒等。
(3)卫生保健措施:开展健康监护、做好个人防护等。
(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重点加强急救知
识的培训和演练。
参考文献
l王敏、吴中亮、陈家茔。
镍化合物诱发恶性转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
2003,4(15):193—195
2张东普。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危害控制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