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港口防污染
船舶安全防污染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船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船在国内外港口、航道、锚地、水域及临时停泊点等范围内的航行、停泊、作业活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船长为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指挥和监督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实施。
2. 大副负责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具体实施,协助船长完成各项防污染任务。
3. 船员按照职责分工,严格遵守各项防污染规定,确保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落实。
四、防污染措施1. 船舶排放污染物管理(1)船舶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船舶排放污染物标准执行,不得超标排放。
(2)船舶应配备有效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确保污染物处理效果。
(3)船舶在排放污染物前,应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2. 船舶垃圾管理(1)船舶应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2)船舶垃圾应分类收集、存放,不得随意丢弃。
(3)船舶垃圾处理完毕后,应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
3. 船舶燃油、润滑油管理(1)船舶应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合格的燃油、润滑油。
(2)船舶燃油、润滑油应妥善储存、使用,防止泄漏。
(3)船舶燃油、润滑油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船舶废弃物管理(1)船舶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存放,不得随意丢弃。
(2)船舶废弃物处理完毕后,应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
5. 船舶事故应急处理(1)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2)船舶应立即向船舶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培训与宣传1. 船舶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船员进行安全防污染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船舶管理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船员对安全防污染工作的认识。
六、监督检查1. 船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2. 船舶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船舶安全防污染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码头船舶防污染情况汇报
码头船舶防污染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港口贸易的增加,码头船舶防污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码头船舶防污染情况,我们对各大港口进行了调研和汇报,现将情况如实汇报如下:一、码头污染情况。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港口码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码头附近水域出现油污、垃圾等问题,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港口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码头周边地区也存在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船舶污染情况。
船舶作为港口的主要运输工具,其排放和废弃物处理情况直接关系到港口水域的清洁与安全。
调研发现,部分船舶存在废气排放超标、油污排放不当、垃圾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港口水域的环境质量。
三、防污染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各大港口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污染措施。
包括加强港口污染监测、加强对船舶的监管和检查、加强港口管理和环境保护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码头船舶防污染的情况,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港口的污染监测设施不够完善、船舶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港口污染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加强对船舶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等,以进一步提高码头船舶防污染工作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码头船舶防污染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关系到港口水域的清洁与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码头船舶防污染工作的进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远洋船舶抵美国港口防污染(VGP)各项规定
远洋船舶抵美国港口防污染(VGP)各项规定1. 船舶抵美国港口前堵塞甲板设备围栏泄放孔,直至离开美国水域;2. 甲板排放的必须是没有漂浮固体物、没有可见泡沫和闪光等污染物的洁净水;3. 在美国港口或水域严禁进行油漆作业和冲洗甲板;4. 船舶在美国停留时间太长,确需冲洗甲板时,严格按照当地相关要求进行;5. 船舶严格按照MARPOL公约处理船舶污水,并且在该VGP约束的水域禁止使用OWS;6. 严格按照压载水管理计划更换压载水,在离岸200海里、水深超过200米水域方可进行;7. 所有压载水操作都要记录在压载水记录簿上,操作者、大副和船长都须签字确认;8. 检查压载舱时,须仔细查看淤泥沉淀情况。
如情况严重,要上报公司,设法加以清除;9. 坞修前船舶要报告压载舱内部洁净状况,公司将视情安排清洁;必要时通过认可的岸上接受设备处理压载水;10. 船舶在太平洋沿岸航行时,严格按照压载水管理计划和2.2.3.6条款规定处理压载水;11. 手动控制的空的压载舱或不能完全排净的压载舱,进入美国水域要做好标记,并记录在压载水记录簿上;12. 在特殊水域,船舶遵照当地法规要求进行排放。
在美国水域不得使用轻水泡沫溶液(AFFF),除非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13. 船舶遇到所列任何情形,遵照所述指导原则进行操作;14. 严格遵照有关国际公约规定,船体油漆不含有TBT成分;15. 如在加洲水域锚泊超过25天,船长应提醒公司;16. 船舶锅炉在美国水域不进行排污,若要进行排污,必须得到当地主管机关的同意并进行记录;17. 如果船舶在美国水域航行或停泊超过一周,并且装备有ICCP装置的船舶确认其处于良好状况;18. 锚链出水时彻底冲洗,锚链舱在坞修时彻底清洁,除去污泥沉积物和其它的污染物;19. 除非紧急情况,锚链舱的积水在美国水域禁止排放;20. 船舶侧推水下部分的检查保养工作在坞内进行;21. 船舶的钢丝绳在保养后,多余的牛油必须擦掉;22. 造水机在港内或美国水域禁止使用;23. 有电梯的船舶,电梯坑道的污水和机舱污水一样处理;24. 船抵美国水域前,启动消防泵将管内的水进行置换;25. 消防水系统在美国水域不进行维护和训练。
港口工程防污染方案
港口工程防污染方案一、港口工程中的污染源港口工程中的污染源主要包括船舶排放、岸边码头和堆场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1.船舶排放船舶在停泊、驶离和进出港口时,会排放废水和废气。
其中废水中可能含有油污、餐厨废水和污水。
废气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2.码头和堆场废水岸边码头和堆场的日常使用也会产生废水,其中可能含有洗涤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
3.固体废弃物堆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
二、港口工程防污染方案针对以上的污染源,港口工程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污染方案,以保障港口的持续运营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提出以下几种典型的防污染方案:1.船舶排放的治理针对船舶排放,港口工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岸边供电设施,以减少船舶在停泊时的发电机排放。
这种供电设施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使船舶停泊时可以关闭发电机,从而减少废气排放。
(2)利用先进的船舶污水处理设备,对船舶的污水进行处理。
这些设备可以对油污、餐厨废水和污水进行有效的去除和处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应的环保标准。
(3)设置船用尾气净化装置,减少船舶的废气排放。
这些装置可以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进行有效的净化。
2.岸边码头和堆场废水的处理在岸边码头和堆场,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以确保废水的排放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具体的处理措施包括:(1)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岸边码头和堆场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
这些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将废水去除其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2)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防止大雨天时雨水将废水冲入海洋。
收集起来的雨水也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3.固体废弃物的管理针对固体废弃物,港口工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对堆场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其中可回收的物质应该进行回收利用,而不能回收的物质则需要进行安全处置。
(2)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监管,规范堆场中的固体废弃物管理行为,防止非法倾倒和随意丢弃,确保环境不会受到破坏。
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 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结合履行国际公约相关义务和我国水运发展实际,全面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绿色水路交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强化污染物处置为核心,以完善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以推进排放控制区试点示范为抓手,港航联动,河海并举,标本兼治,协同推进,努力实现水运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谋划、防治结合。
紧密结合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现状和阶段性特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有效衔接,系统提出分阶段行动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源头防控,注重科学治理,有序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
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系统梳理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全过程、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紧抓制约污染防治水平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打好攻坚战,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
坚持政府推动、企业施治。
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充分发挥污染防治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带动。
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关键技术、设施设备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选择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符合污染防治发展方向的项目,开展试点示范和经验推广,推动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船舶与港口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得到有效防控和科学治理,排放强度明显降低,清洁能源得到推广应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水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报告
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报告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港口航运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船舶污染问题。
船舶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讨论港口船舶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一、港口船舶污染的主要原因1. 燃油排放:船舶燃油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颗粒物等大量排放物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2. 油污染:船舶航行中的燃油和润滑油泄漏、船舶事故造成的油污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毒害,损害水产资源和捕鱼业。
3. 废物排放:人类习惯性的废物排放如食物残渣、生活垃圾和污水等,也会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造成损害。
二、港口船舶污染的危害1. 生态危害:船舶污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不可逆的影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健康风险:船舶燃烧排放物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等。
3. 经济损失:船舶事故造成的油污污染会导致渔业资源的损失和海滩资源的受损,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三、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的应对措施1. 技术改进:研发和推广低排放船舶引擎技术,减少船舶废气排放,使用低硫燃油。
2. 船舶治理:加强船舶规范管理,建立船舶污染监测和追踪体系,加强对船舶排放的监督和处罚。
3. 废物管理:建立港口垃圾处理设施,加强船舶废物管理和处理,促进废物的分类和再利用。
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 通过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的力度。
2. 促进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的效果。
3.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和执行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的国际法律法规,维护全球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个相关方积极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技术改进和船舶治理等有效措施,可以减少船舶污染的危害。
国际合作是解决港口船舶污染问题的关键,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目标实现。
码头防污染工作总结
码头防污染工作总结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大港口的码头工作也日益繁忙。
然而,随之而来
的是对环境污染的担忧。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各个码头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污染工作。
首先,码头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船舶的监管和管理。
他们要求船舶在进入港口前
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船舶的油箱和垃圾舱都处于良好状态。
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船舶,将会被拒绝进入港口,以确保港口的清洁和安全。
其次,码头管理部门还加强了对货物的管理。
他们要求货物必须符合环保标准,禁止进口或出口那些对环境有害的物品。
同时,对于那些可能产生污染的货物,要求船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确保货物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另外,码头管理部门还加强了对码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他们定期对码头设施
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码头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确保码头周围的环境整洁和美观。
总的来说,码头防污染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对船舶、货
物和设施的管理和监管,以及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码头管理部门成功地保护了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为全球贸易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未来码头防污染工作能够继续得到重视和支持,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分析及对策
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内河航运在促进沿江地区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运发达导致船舶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愈发明显,港口逐渐成为受污染的高发区域之一。
因此对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和指导,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水环境保护和水运绿色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船舶污染防治;岸线资源整合;清洁能源;水运绿色发展引言由于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船用油硫含量水平高,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研究表明,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全面提升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水平,有效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未来我国在船舶港口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应进一步加严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加强船舶排放监管、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及国际交流合作等。
1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现状1.1技术层面目前防治船舶污染大气的技术主要包括建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船舶主机的排放控制技术、船舶能效管理计划、船舶利用LNG燃料技术等。
建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基础工作,目前,广东省、江苏省、上海港、天津港均开展了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工作。
船舶主机的排放控制技术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尾气净化技术、乳化燃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脱硫装置等,这些技术在国内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中国航运企业在中国船级社的组织下开展了船舶能效管理计划,提高了船舶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2污染物接收、处置经济效益低内河港口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水运不发达的地区由于港口、码头分散,企业进行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成本更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在上述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机制存在相当的困难。
由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专项补贴模式支持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工作的营运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无法长期持续。
港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港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一、港口污染的原因1. 船舶排放:船舶是港口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船舶的船用柴油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2. 港口作业排放:港口内的各种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垃圾等污染物,例如港口装卸作业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港口的沥青路面施工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等。
3. 海洋交通事故:海上交通事故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一大原因,几十万吨的油品泄漏至海洋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港口污染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港口污染会污染海水、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港口污染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例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等。
3. 对经济的影响:港口污染会降低港口的形象和竞争力,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对港口运营商和周边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三、港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建设为有效防治港口污染,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建立健全的港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加强对港口污染的监测、管理和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港口污染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 法律法规建设:各个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港口污染的排放标准和处罚机制,加大对港口污染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2. 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港口污染监测网络,监测港口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港口污染问题。
3. 治理技术建设:加强对港口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港口污染的产生。
4. 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港口环境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港口环境保护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四、港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建立健全的港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港口污染的产生和传播,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技术(八)
破坏臭氧层物质所占比例
替 代 产 品 开 发
第三节 散装液体泄露及其防止技术
船舶运输的三大液体散货是:石油、化学品、液化气。
万向首艘“游神1”号海上化学品运输船启航
装卸、储运过程中的油气和化学品主要产生于:
1)向储油罐、油舱及火车罐内装液体货物时,罐(舱)内等体积的油 气或化学品被置换顶出罐(舱)。 2)因环境温度的变化,使罐(舱)内浓度较高的混和气由于膨胀而被 排出。 3)因密封不严或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跑、冒、滴、漏。
二、船舶NOx排放控制技术
NOx包括NO、NO2、N2O4等,在柴油机的排气中,NO2的浓度仅为5%, 而N2O4的浓度更低,因此主要研究的氮氧化物便是NO。
NO主要是由于空气和燃料中所含氮在高温下氧化而成,其氧化过程如下:
N2+O·
O2+N ·
NO+N·
NO+O·
船舶柴油机NOx排放的控制措施大体可分为
2、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防止船舶大气污染规则: IMO 第 37次环保会(MPEC37 )上,MARPOL73/78 国际公约原有的 5 条附则基础上,又增加了附则Ⅵ- 防止大气污染规则,并于 1997年正式 通过。
控制船舶释放的要求
限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限制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2)氢氧化镁法
该方法是用Mg(OH)2代替第一种方法中的石灰作为吸收剂吸收排烟中的SO2。
吸收反应
SO2 +Mg(OH)2+ 2 H2O 氧化反应 MgSO3• 3H2O+1/2O2 MgSO3• 3H2O
MgSO4+ 3H2O
吸收剂Mg(OH)2的价格比CaCO3价格高,但SO2吸收速度快。
码头防污染工作总结
码头防污染工作总结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大港口的码头作业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这也意味着港口污染的风险也在增加。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大港口都在加强码头防污染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码头防污染工作的一些重要举措和成果。
首先,码头防污染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对船舶和货物的监管。
通过严格的检查和监控,可以有效减少船舶排放和货物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各大港口都建立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对进出港的船舶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控,确保它们符合环保标准。
其次,码头防污染工作还包括加强对港口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港口设施的老化和损坏往往会导致污水和废物的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各大港口都在加强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污染的风险。
此外,码头防污染工作还包括加强对污水和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各大港口都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和废物处理系统,对污水和废物进行有效处理和处置,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同时,港口还加强了对污水和废物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其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码头防污染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
通过加强对船舶和货物的监管、对港口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污水和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可以有效减少港口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我们相信,在各大港口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码头防污染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保护海洋环境的美丽和清洁。
港口 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港口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港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然而随着港口运输量的增加,港口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防治港口污染,保护海洋环境,我们制定了以下港口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港口污染源监测和排放控制。
对于港口周边的工业企业和船舶,我们将建立严格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我们将推动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油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港口内部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污水排放达标。
其次,我们将加强港口周边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大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港口周边环境治理水平,减少固体废物和污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港口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建设生态滨海带,恢复和保护滨海湿地,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另外,我们将加强港口环境风险防控。
建立港口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港口周边环境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港口环境安全管理,推动建立健全的港口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港口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确保港口环境安全稳定。
最后,我们将加强港口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对港口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依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形成对港口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港口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港口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加强港口污染源监测和排放控制、加强港口周边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港口环境风险防控、加强港口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港口污染防治工作水平,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港口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实现港口污染的有效防治,为海洋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监管的几点措施
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监管的几点措施(一)加强清舱单位管理。
清舱作业单位实行“白名单”制度,按照A类和B类分级管理,按级别开展规定范围内的船舶清舱作业;有与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污染物接收船舶,安装可记录船舶航行轨迹和污染物接收作业状态的实时监控设备;严禁委托或转包、分包船舶清舱作业。
(二)明确作业报告制度。
船舶开展清舱、污染物排放作业前应将作业种类、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单位和船舶名称等信息向海事、海关报告;3万载重吨以上油轮的货舱清舱作业前,船厂应当进行作业方案可行性研究,并在作业活动中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的检查;落实防污染主体责任,全面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申报台账,锚地、港口(码头)接收作业防污染主体责任为接收单位,船厂接收作业防污染主体责任为船舶修理企业。
国际航行船舶、国内油轮开展含油污水(残油)、油泥包接收作业,须在作业前5小时在“港口船舶污染物协同管理应用”完成污染物预报。
(三)加强作业现场防污染管理。
清舱、接收作业单位须按照作业方案开展作业,作业现场须配备足够、有效的满足防爆要求的安全与防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备妥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器材;作业过程污染物临时储存应满足防雨、防渗要求,不同污染物应分类存放,标识明确。
涉及船厂坞内清污的,应具备规范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四)严控境外废物转移。
境外船舶入境清舱须向海关部门申报污染物转移处置情况。
对30天内不能及时规范处置的污染物,海关部门有权责令退运。
涉及含油污水(残油)清舱的,清舱船舶须在清舱作业前后对含油率进行检测。
严禁以含油污水清舱名义走私各类油品。
(五)明确接收转运要求。
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服务的单位应按规定具备接收能力并落实备案,配置AIS、视频监控等设备,保持航行、停泊、作业期间的持续工作状态;转运船舶污染物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运输能力,从事道路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属于污染危害性货物通过港口码头上岸处置的,港口码头应具备相应的条件。
港口船舶污染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港口及海域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应对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污染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港口区域内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油类、有毒有害物质、垃圾等污染物的泄漏、排放、倾倒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港口船舶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协调、组织和监督。
3. 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职责如下:(1)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污染事故的监测、评估和污染损害赔偿等工作。
(2)海事部门:负责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船舶防污染监督等工作。
(3)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港口、航道及船舶防污染监督等工作。
(4)公安部门:负责污染事故现场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等工作。
(5)消防部门:负责污染事故现场火灾扑救和人员救助等工作。
(6)医疗部门:负责污染事故现场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污染事故发生时,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各相关部门及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 污染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评估小组对事故原因、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现场处置:(1)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2)设置警示标志,隔离污染区域。
(3)组织人员进行污染物的收集、转运和处置。
2. 环境监测:(1)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掌握污染程度和范围。
(2)对受污染海域、岸线及底质进行监测,评估污染影响。
3. 治理修复:(1)根据污染程度和范围,采取清除、吸附、固化、生物降解等措施进行治理。
(2)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
4. 人员救助:(1)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码头防污染管理制度
码头防污染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和减少码头港口区域污染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该制度旨在确保码头港口的运营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并促使码头企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运营。
以下是码头防污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守法经营原则:要求码头企业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违规行为。
2. 港区环境保护规划:对码头港区进行环境保护规划,包括环境风险评估、防污染设施规划等,确保港区环境保护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3. 污染物排放管理:对码头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管,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排污许可制度,监控和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并定期进行排放监测。
4. 废物管理:对码头企业的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进行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管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鼓励码头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并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6.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码头港口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应对措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损失和后果。
7. 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防污染管理制度的码头企业进行责任追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依法追究企业法律责任。
通过建立和完善码头防污染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码头港口的运营行为,保护环境资源,提高码头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和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港口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
港口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船舶防污染管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港口停靠或者进行相关作业的船舶,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第三条港口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科学管理”的方针。
第四条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港口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港口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港口船舶防污染设施管理第五条港口应当建立健全船舶存港期间的废水、废油等排放管控体系,确保船舶排放达标。
第六条港口应当配备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废油回收设施,对存港船舶的废水进行处理,将废油回收利用,确保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第七条港口应当对存港船舶进行定期检查,监测其废水和废油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第八条港口应当对存港船舶的船舶油污染应急处置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处置设施的完好有效,确保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的船舶油污染事件。
第九条港口应当与船舶公司签订环保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
第三章船舶防污染管理第十条船舶应当严格遵守国际、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第十一条船舶应当定期进行污水、废油的处理和处置,不得将废水、废油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第十二条船舶应当定期维护和检查自身的油污应急处理设施,确保设施的完好,并配备专业的应急处理人员。
第十三条船舶应当建立健全船舶环保管理体系,明确环境保护岗位职责,加强对船员的环境保护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第四章防污染管理监督管理第十四条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存港船舶废水、废油排放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监测体系和监测设施,定期对存港船舶进行监测检查。
第十五条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违法行为处理机制,对违法行为及时处理,依法予以惩处。
第十六条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确保在船舶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码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码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码头的建设和运营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码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码头污染主要包括船舶废气排放、油污污染、垃圾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为了有效防治码头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港口码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码头污染防治方案势在必行。
一、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强对港口码头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和信息平台,实现对污染源的全程监控和实时监测。
加大对违规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确保污染源的排放达标,减少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码头建设。
推行港口码头的清洁生产理念,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废气排放和油污污染。
加强对船舶的排放监管,推广使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减少船舶废气的污染。
同时,加快推进绿色码头建设,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和再利用体系,减少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三、加强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的码头污染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配合,建立联合作战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置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损害。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加强对港口码头从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家对码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加强对港口码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环保技术在港口码头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污染防治的科技含量和效果。
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支持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码头污染防治提供更多的技术和经济支持。
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码头污染防治经验和技术,推动国际环保标准在我国港口码头的应用和执行。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和交流活动,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方法综述摘要:船舶带来的诸如“海域污染趋势加重、赤潮等灾害事件频繁发生、海洋剧、生物多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了压载水的危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上述船舶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防治船舶溢油事故的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压载水污染;处理技术及展望压载水污染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我国是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也是世界十大海洋运输国之一。
现有沿海港口230多个,海运船舶7600多艘, 30多万标准箱位,净载重3000多万吨。
据有关方面对渤海湾船舶压载水入侵生物现状调查发现,4种有毒藻类通过船舶压载水传播到我国,并造成大面积赤潮灾害。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公布的世界上100种最危险外来生物物种中约有一半已入侵我国。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公布,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元,其中海洋入侵生物是主要成因之一。
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岸赤潮越来越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外来生存能力较强的赤潮生物的危害。
1990年,美国的栉水母侵入黑海,吞噬了那里大量的浮游生物。
致使黑海鱼苗几乎枯竭。
不久这种水母又入侵了地中海。
1999年的考察报告中证实,栉水母已经入侵到了黑海,到2000年已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并给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导致了黑海生态系统的崩溃。
目前,有450种生物物种入侵到地中海,其中半数以上是通过压载水传播的。
据澳洲检疫局报告,计至1997年止已有超过172种生物侵入澳大利亚海域,大部分是通过压载水传播的,仅腰鞭毛藻类就造成8000万美元的损失。
同时又通过贝类进入人类的食物链,损害了人们的健康,致使澳洲近岸水产养殖业遭到严重破坏。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在美国的五大湖泊中相继发现了波罗的海产的一种叫斑马贝的动物,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繁殖得很快,使当地渔业、旅游业损失惨重,引起了公众对压载水造成的外来人侵的关注。
1990年国际联合会和五大湖渔业组织向美国和加拿大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宣布五大湖生态系统处于危机状态。
1996年侵入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生物就有139种,而入侵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的斑马贝大量繁殖,阻塞水下结构和管路,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数十亿美元。
而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湾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来人侵生物集居区,目前已经发现有2l2种外来生物物种。
种种的数据显示,由船舶压载水原因使外来生物四处传播蔓延已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专家们警告,如果再不对船舶压载水加以控制管理,自由放任下去,这些“心狠手辣”的外来小怪物肯定会给世界各国的港口、内海、内河、湖等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重创,整个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预防对策①机械处理法机械处理法:用过滤法和改善船舶设计。
过滤可去除压载水中的生物和病原体,但问题是:像病毒和细菌最小的只有0.02µm和0.1µm,原生动物最小的是2µm,双鞭毛藻最小的是3µm 滤网网目越多,过滤需要的压力就越大,而且很快就需要反冲洗,实际上沿海的压载水本身含有许多悬浮物,会使过滤更加困难。
目前日本的研究技术为25µm 以上可清除74%~94%,50µm 以上可清除82%~95%,其作用原理不纯粹是过滤,还包括在管路内部产生剪应力和空穴。
以色列和美国最近采用盘分离、紫外照射和高级氧化处理结合的技术,做了两级实验,处理流量均为10m3/h,用地中海的原生海水作为压载水实验,结果93%的微米级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100%皮米级浮游生物(Picoplankton)和62%的纳米级浮游生物(Nanoplankton)被抑活。
旋流分离法:利用水流在管路中高速流动产生的分离作用,将液体的水和固体的生物和病原体分离开。
OPtiMar 漩流分离器安装在“豪华公主”上以每小时200m3/h 流量运行可滤除40µm以上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可滤1µm以上微生物。
②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即采用热、紫外线、超声波、银离子、磁化等。
最新研究表明,40℃~45℃通常足以杀死或抑活压载水中有害水生物。
低温长时间比高温短时间更有效。
温度在38℃~50 , ℃加热持续时间为2~4 小时,可杀灭大部分生物,但是如果生物是以休眠胞子的形式存在,可能需要更高的温度,而且很难达到杀灭的效果。
在船上实现加热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必须改装管系,产生热应力,热源不足,冬季处理效果差等。
紫外线处理时,在波长为240~260nm处,尤其在253.7nm处对压载水中的生物和病原体有杀灭的作用。
该方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沿岸水中因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会阻挡紫外线对生物和病原体的照射,含有的另一种“黄色物质”,对波长为254nm紫外线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两者都会影响处理效果。
而且能耗很大。
如果压载水含铁量高的话,会沉积在石英灯管上,也影响处理效果。
最近美国人在实船的实验显示:32kW 的UV 装置能在压载水流量为340m3/h 时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和造成浮游动物95%以上的死亡率。
紫外线处理的效果并不是光照强度和曝光时间的简单函数,对浮游植物的实验表明:高强度光照短曝光时间比低强度长曝光时间更有效。
这种处理方法另一缺点是一些较小的生物可能在较大生物的影响下未经处理就离开了紫外线处理单元,而且混浊的水会降低紫外线的穿透力。
超声波:用超声波通过各种间接反应对海洋生物有致命作用。
它可以产生热量、压力波的偏向,形成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从而脱氧导致浮游生物的死亡。
③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即采用臭氧、抽氧、氯化处理等。
氯化处理是直接加氯或次氯酸钠,最近的研究是巴西做的实船实验投加次氯酸钠的研究,以1、3、5、10mg/L 有效氯处理,结果显示:所有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最高死亡率为76.4%。
不同浓度间差别甚微,小于5%。
“Peraclean ○ROcean”是德国研制的一种以过氧乙酸(PAA)为基础的产品,它能杀死细菌、病毒、胞子、藻类、原生动物和较高等的生物,其中一个试验,用卤虫的成体、幼体、无节幼体期、孵化期前的卵和包囊四个时期,使用该产品达350mg/L可达到100%的致死率。
应用臭氧氧化技术深度处理油船含油压载水的实验研究中,通过强电离放电技术制取高浓度臭氧,应用臭氧氧化方法来深度处理含油压载水,模拟实验表明在臭氧投加浓度达到120mg/L,在较短的接触时间(2min)内,臭氧对不同浓度的含油压载水中的油去除率可达到50%以上,同时使芳香族类物质显著减少,降低含油污水的生物毒性,处理方法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从实验结果中可看出,在含油压载水的臭氧氧化处理中,对除油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臭氧的投加量。
臭氧氧化法对油船压载水中的低浓度油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在处理不同浓度的实际含油压载水时,不应单纯追求油去除率,而应把臭氧投加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利用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的方法, 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电离离解成OH 等氧化自由基,溶于海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药剂。
羟基致死压载水中入侵的细菌、微藻生物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具有广谱致死特性,在压载水外排(或输入)过程中就可致死入侵微生物,羟基药剂经20min 衰减又还原成H2O 和O2,是无毒、无残留物的绿色药剂,将成为治理船舶压载水的有效、廉价、理想的药剂,不存在药剂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
电解海水处理船舶压载水中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是电解海水防污技术在船舶应用上的一次新的尝试。
国外电解海水防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几十年的历史。
日本从1962年开始研究电解海水防污问题,日本的三菱重工有限公司在1965年研制成一种能防止船壳海生物附着的防污系统,1971年在多艘大型船舶上安装使用,现有大量“MGPS”(防止海洋生物附着装置)在船舶、炼油厂、发电厂等安装使用。
英国的Cathodic and Electrolytic 工程公司制造的Chatoeloc 系统(铜-铝阳极防污防腐系统)从1965 年起开始在船上使用,其防污效果十分理想。
国际上对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存在较大的争议,认为电解灭杀海生物后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氯仿(THM),因此,国家科学技术部“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开发研究”项目。
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通过实验室模拟的一套电解装置处理系统,对电解海水法能否处理船舶压载水,以及电解海水法处理船舶压载水造成二次污染的一些争议进行了实验验证。
探索了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有效性和在船舶上实施的可行性船舶压载水电解处理实验室试验,初步验证了电解海水法能够处理船舶压载水,使用高性能的电极开发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④溢流法溢流法是指压载舱底部泵人海水,使海水充满压载舱并且经由空气管溢出,以海水的溢出来带走原来的压载水。
采用溢流法更换船舶压载水不会产生对船舶的稳性、吃水等因素的重大影响,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剪切应力和弯曲力矩,但使用溢流法需要向舱内泵人3倍舱容的海水,更换时间长,消耗能源较多。
而且,溢流法不能有效排出舱底及压载舱内船舶构件表面的沉积物及淤泥中的生物和病原体,船舱的构造使死角的更换率很低。
溢流法不能完全彻底地更换压载水。
此外,溢流法中存在着严重的船舱承受过高应力的危险。
空气管的设计也不适于压载水的连续溢出,更换过程中可能开启某些水密和风雨密关闭装置。
同时,船员有可能与不洁压载水相接触而对其健康造成威胁。
5.加热—电解联合法将海水加热到38℃~45℃大多数藻类和原生动物都不能存活。
利用电解海水产生的氯。
可杀灭全部海生物和细菌。
天然海水中的某些藻类能忍受5~10mg/L有效氯处理,原生动物对氯化物处理的耐受性很差,5mg/L有效氯处理即可灭除。
经20mg/L以上有效氯处理后,便不再有藻类生长繁殖。
有效氯为5mg/L处理海水能杀灭其中99.85%的异常细菌,100%的弧菌和88.5%的大肠菌群,有效氯为20mg/L处理海水能杀灭海水中几乎所有的细菌。
在压载水系统中安装电解海水装置,使其产生CL。
来杀灭压载水中的细菌,其方法有两种。
一种从主海水管抽出一部分海水送人电解装置,电解成所需含氯浓度(5~20mg/L)的海水再送人压载水主管路。
压载水中的有害生物全部杀灭后,残留氯的浓度控制在0.1mg/L以下。
这样对管路腐蚀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另一种是直接将电饵装置装在压载系统中,所有海水都要经过电解装置,该方法氯浓度难以控制且耗电量大。
6.稀释法稀释法是指海上更换压载水时,从压载舱顶部泵人海水,同时,以相同的速率从压载舱底部将压载水泵出压载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