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100多张大连百年前的老照片,感受大连的旧影!
震撼!100张乐山绝版老照片,记录一座城市百年记忆!
震撼!100张乐⼭绝版⽼照⽚,记录⼀座城市百年记忆!时光如⽔,总是安然。
每⼀座城都是⼀部史诗,⽤沉稳的历史低诉着过去,⽤⽇新⽉异的变化迎接着未来。
站在历史的坐标,感受城市的变迁,⼼中拂过暖暖的柔情。
⼀座城市的记忆,牵扯太多⼈浓浓的乡愁。
你是否也在好奇,以前的乐⼭是什么样⼦的?乐⼭全景新⽼两张照⽚的对⽐看的出来乐⼭这座城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味道,这就是我的家乡!乐⼭!⽼霄顶公园60年代的⽼霄顶和现在的⽼霄顶,凉亭依旧、繁花盛开、叶绿枝茂!乐⼭⼤佛⽼公园凌云塔听奶奶说凌云塔那时候是可以上去的,但是现在为了保护好⽂物已经隔了⼀道铁栏,不能上了。
张公桥对⽐两张图以前张公桥对⾯是⼀座⼭⽽现在的张公桥,是闻名遐迩的⼀条好吃街了!铁⽜门作为⼀个90后⼩时候记忆中的铁⽜门和现在有些不⼀样了,每次去太阳岛的时候都会来这⾥坐船。
太阳岛那时去太阳岛的时候早已没有观光缆车了,但是还是很怀恋那个时候在太阳岛,河边上捡⽯头,搬爬海,童年真的快乐的不⾏!岷江⼤桥每次回到⽼家都会听爷爷奶奶,那时候在桥上卖鸡蛋的故事,讲故事同时,也在给我们讲道理!乐⼭汽车总站当时的汽车总站发展到现在都有肖坝车站,联运站以及⾼铁站了。
桂花楼看着古朴的砖⽡可以感受的到当时的年代感,城墙依旧保存的很好,这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
乐⼭港从⽼照⽚看后⾯的睡佛清晰可以见,蓝蓝的天、⽩⽩的云与睡佛交相辉映。
迎春门当时是80年的洪灾⼏乎把迎春门都给淹了。
⽽现在周边筑起了⾼⾼的防洪台,以免再次被洪⽔给吞没。
⽼乐⼭还有这些照⽚记载了1911年-2017年的乐⼭,⼀起来看看他的⽼样⼦吧!1911年,这是⽬前发现的最早⼀张记录乐⼭城市的图⽚,拍摄者现⼰⽆法考证,原载于早期的苏联画报。
六⼗年代的乐⼭全貌。
1982年,乐⼭的城市发展始于改⾰开放之后,上世纪六、七⼗年代以前的乐⼭城⼤都还是⼩青⽡房,和过去⼀样⼏乎没有⼤的变化。
2004年,随着⼈们的⽣活⽔平的提⾼,房地产业的逐步兴旺并进⼊⾼速发展阶段,乐⼭的城市⾯貌发⽣了惊⼈的变化,肖公嘴⼀带⼰开始出现了三⼗层以上的⾼层建筑。
大连历史简介(二)2024
大连历史简介(二)引言概述:大连,位于中国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大连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变迁。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大连历史的简要介绍。
主要分为五个大点,包括:明清时期的重要节点、俄国扎根大连、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解放初期的大连重建、以及近现代大连的发展。
通过梳理这些关键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连的历史演变。
正文:一、明清时期的重要节点:1. 大连作为渔村的起源:大连原本是一个小渔村,渔业一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2. 筑垒防御:明代后期,为了防止外族入侵,明朝开始在大连地区修筑了一系列防御设施,大连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
3. 正式被称为大连:清朝初年,大连正式被命名为“大连”,并成为辽东半岛的重要城镇。
4. 对外开放的起点:在清朝时期,大连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交流。
5. 创办机器制造业:晚清时期,大连引入西方的先进机器制造业,成立了大连新春机器制造厂,为大连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俄国扎根大连:1. 俄国租界的建立:19世纪末,俄国租赁了大连湾一带地区,建立了大连租界。
俄国人开始在大连建设港口、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
2. 重要的港口城市:俄国的介入使得大连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迅速。
3. 文化交融:俄国在大连租界建立了大量教堂、学校和文化机构,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 重要的工业基地:俄国在大连租界建立了纺织、造船等工业企业,为大连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5. 被日本占领:由于俄日战争的爆发,俄国失去对大连的控制,大连随后被日本占领。
三、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 日本的殖民政策:日本占领大连后,实施了殖民统治政策,致力于推动大连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大连发展迅猛:随着日本的投资和引进,大连的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殖民城市之一。
3. 重要的军事基地:日本在大连建设了大量军事设施,将大连打造为日本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大连金州古城老照片14张
大连金州古城老照片14张
据查,金州古城在辽金时代就有城址,当时系土墙。
明代洪武八年至十年(公元1375~1377年)增修金州城池,改筑成方城,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
清代康熙年间,金州城又经重修。
古城有四门:东曰“春和”,西称“宁海”,北曰“承恩”,南称“永安”。
金州古城,依山傍海,城外筑有护城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城内十字路街,东西街多为富户、豪门、宦官、衙门府宅。
南北街多为店铺和手工业作坊。
这座古城位于辽东半岛金州地峡北端,自蒙元王朝至满清末,一直是辽东半岛南端州、府、县治驻地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只是到了19世纪末,俄国强行租借旅大后,辽东半岛南部和中心地位,才从金州逐步转移到旅顺、大连。
金州古城的拆除始于解放战争时期,仅在金州档案馆、博物馆保存部分遗址文物和清代以后的古城照片。
历经3个朝代兴建起的金州古城,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发挥着它在辽东半岛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要冲的作用,被后人喻为“辽东雄镇”。
专家认为,如果把金州古城完整地保存下来,其历史价值不亚于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
可惜,辽东半岛上的这座古城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大连老建筑(一)
大连老建筑(一)凝固历史的记忆 留住光影的沧桑 珍藏百年的故事目 录(一)1.日·关东州厅舍旧址2.俄·达里尼市政厅旧址3.东清轮船会社旧址4.日·大连民政署旧址5.俄远东总督府旧址6.旅顺日俄监狱旧址7.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旧址8.辽东饭庄旧址9.俄·旅顺赤十字医院旧址10.朝阳寺11.满铁大连埠头局旧址12.大连重要物产取引所旧址13.俄清学校旧址14.日·大连市役所旧址15.朝鲜银行大连支店旧址16.俄·达里尼市政厅官邸旧址17.满铁中央试验所旧址18.张宗昌上将别墅旧址19.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20.日·金州民政署旧址21.响水观22.张本政旧居23.苏联驻大连领事馆旧址24.日·关东军司令部旧址25.日·大连中央邮便局旧址26.日·春日国民学校旧址1.日·关东州厅舍旧址它座落在今人民广场1号,建筑面积12228平方米。
内部是钢架结构,地上三层,附地下室,两边呈一字排开。
原为日本“关东州厅”厅舍。
“关东州厅”在20世纪30年代是日本殖民统治的最高行政机关。
它的前身是“关东都督府”,设在旅顺。
“关东州厅”新办公楼在1936年春天动工,1937年5月竣工。
1937年6月1日,“关东州厅”举行新大楼开业典礼。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仍然是大连的政治中心。
现在是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2.俄·达里尼市政厅旧址它座落在今西岗区胜利桥北烟台街1号,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4889平方米。
这是一座俄国19世纪中叶以后常见的古典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它具有欧洲文艺复兴式建筑特有的魅力,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它亦是一座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
19世纪末,沙俄在远东成立一个俄属租借地“达里尼”市。
1902年5月,达里尼市政厅就是在这里正式挂牌。
1926年,日本统治者将这里改为满蒙资源馆。
1950年,中国政府将它改名为东北资源馆。
大连旧影(2)——城市建设篇
大连旧影(2)——城市建设篇2019-09-14 20:00一百年前,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有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
1894年,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实行军事统治。
1896年,清军重新接收金州和旅顺。
1898年,沙俄取代日本侵占大连。
1899年,在今大连地区设关东省,又称关东州。
同年7 月,沙俄将青泥洼改为达里尼特市。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9月,战败的俄军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
大连地区变为日本殖民地。
沙俄侵占旅大时期,关东州租借地(含违约扩展部分)面积3200平方公里,日本侵占大连地区后又扩展至总面积3426平方里。
城市建设篇1860年大连全景。
1903年大连的冬天。
沙俄统治时期的大连市街。
1903年的市区北郊。
日俄战争后的市区一瞥。
1911年的市区西南郊。
1916年的大连市区局部(今中山广场东北区域)。
大连街景。
大连街景。
大连税关及山县通(今中山区人民路)。
30年代的市区东南郊(今老虎滩一带)。
1934年大连市区(今昆明街一带)。
日本桥:位于长大铁路东端,市中心区域北部。
1899年兴建,初为木结构桥,俄国街木桥。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当局于1907年开始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08年3月完工,称日本桥,大连解放后改称为胜利桥。
该桥长106米,宽22米。
该桥曾于20世纪80年代再次扩修,桥两旁各加一人行通道。
日本桥(今胜利桥)。
日本桥(今胜利桥)一隅。
港湾桥:位于大连港客运站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928年12月建成。
常盘通(今青泥洼桥)街景。
常盘通(今青泥洼桥)街景。
北沙河口。
达里尼行政街(今西岗区团结街)。
图中远景楼房为当时的达里尼市政厅办公楼(大连解放后曾被用作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舍)。
俄罗斯街,位于今胜利桥北,上海路北段。
1904年的俄罗斯街入口。
俄罗斯街一瞥。
1905年日本占领大连初期的浪速町(今中山区天津街)。
20世纪30年代的浪速町(今中山区天津街)。
大连市青泥洼桥的传说
青泥洼桥区域百年前曾经有座桥宏孚桥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常盘桥拍摄于1938年的常盘桥劳动公园石拱桥老照片劳动公园荷花池畔-石拱桥70年代中山路的青泥洼桥这一带区域穿梭于因繁华而著名的青泥洼桥区域,一连串问号曾让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名叫青泥洼桥的地方为何不见桥?这里曾经有过桥吗?如果有,那么桥下有河吗?看看身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摩登人群,已难觅答案。
近日,记者在大连市档案局终于找到了答案,早在100多年前的大连建市之初,这里的确有一座桥,而且桥下有一条河,这座桥长10米、宽12米,在当时是具有地标性的一座建筑,夜间灯火通明。
繁华的大商步行街曾是座桥这是一张保存在大连市档案局的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这座桥的名字叫常盘桥,就位于今天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流经桥下的西青泥洼河,它发源于绿山、流经“西青泥洼”村、最后在西河套(大菜市后身)入海。
1899年,沙俄进占旅大时,今天的劳动公园一带被称作“西青泥洼”村。
俄国人在大连开埠建市,在西青泥洼河上架设了三座木桥和一座铁桥。
第一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劳动公园荷花池北侧,紧挨当时的“西青泥洼”村北缘。
1909年日本人将这座木质桥拆除,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并采用单孔拱桥设计,形似彩虹状,因此,这座桥有大连“第一彩虹桥”之称。
至今,该桥仍在劳动公园的荷花池畔,供人们使用。
第二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
这座桥全长10米,宽12米,由4座木质桥墩支撑。
与第一座桥一样,日本人后来也将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同样采用了单孔拱桥设计,所以这座桥也被称作大连“第二彩虹桥”。
1922年,当局将这座桥的桥面加宽,装设护栏使其更加安全、实用,这就是常盘桥。
上世纪30年代初,当局又将常盘桥上原有的铁质护栏改为花岗岩石护栏并在两侧的桥头上分别修建了灯柱,在灯柱的顶端装饰有展翅欲飞的仙鹤,使常盘桥白天看上去更加壮观美丽,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十分耀眼。
记忆老大连的味道!集体泪奔了
记忆老大连的味道!集体泪奔了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老大连人发的帖子并且回帖无数,心里很有感触,一直想做点什么,前几天终于整理出来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回到那年的大连。
改革开放前的大连除了有让人终生难忘的美食,还有难忘的人和自然景观。
早年的大连男人豪爽,正义、爱打报不平,且很注重形象,女人吗,和现在一样有点泼辣。
总体素质很高,大连人时代的情景回顾:电影院门口没有收票的,买不买票全凭自觉,老人孕妇一上车会有一群人让座,有一次在斯大林路横过马路我前行了快100米找到有人行横线的地方才过,尽管马路上没有几辆车,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悔走那么远,随便进个胡同,都是沥青铺面,干干净净的,抬头看天,是永远也不会再见到的蓝天(听朋友说在新西兰还有那样的蓝天)。
60年代末出生的人对于吃饭是有感情的,因为只要大人领着下饭馆子,吃过的和看过的菜保证能够“没齿难忘”!记得蹬蹬的,是不是啊,大连银。
住在沙河口区,西安路边上有一家锅贴铺,那个锅贴好歹的呀,有木有记住的和有同感的。
还有民政结合联合路交叉口附近的的民政饭店,卖的是混沌,拿个铝盆,到那里买一锅混沌是小时候最愿干的一件大事了。
还有玉华市场的玉华楼橱窗里的凉菜拼盘,5毛、1块、2块,站着看就想,什么时候能够买2块的猪头肉拼盘,自己一个人给“造了”,我想这也是好多人的理想吧。
天津街上的锅贴,杨家吊炉饼,苏扬饭店,群英楼,山水楼,糯米香,狗不理包子,四川饭店,惠宾饭店的包子,海味馆的靠大虾,斯大林路饭店的火烧,90年以后,开始最有名的是xx饭店的饼子咸鱼(老黄太太),杨振华的欣艺歌舞酒楼(在普照街,孙楠就在那里唱过很长时间),然后是欣浪歌舞酒楼,再就是川王府,太阳城93年开业,再往后大家8吧,先谢谢了,正宗大连银。
是啊,记得天津街里面的老边饺子馆。
先买票,后领饺子,用白瓷碗装的,一票一碗。
穿白上衣,带白帽子的阿姨,给装的,呵呵,味道是真不错啊。
当时还挺羡慕那阿姨的,她们多幸福啊,想吃几碗吃几碗。
参观大连近代博物馆
精心整理
遭受的磨难与困苦,在追求解放、追求自由、追求民主共和的路上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
?
看了这个展览以后,第一感觉非常的震撼,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心痛与愤恨,最后当一切的平复下来后,却是一种难言的振奋。
整个展览好像是一曲恢宏壮丽的交响诗篇,以“悲壮”与“进取”为主线,淋漓尽致的演绎了战争,侵略,屠杀,不屈,抗争,进步等几大篇章。
从1840到1949,百年的时间却在中国这个五千多岁的巨人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大连作为当时被日俄两方相互争夺的重要地界,更是遭受到了极大的苦难。
摊开的文书无不烙印着刀枪火炮残留的痕迹,锈迹斑斑的炮口似乎还在准备竭力一战。
鸦片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北洋水师的覆没历历在目,沙俄的统治似乎还有残留,日本帝国主义的刽子手们便早准备好了刀枪火炮,随着七七事变一声枪响大连
习惯,繁文缛节也逐渐退出了生活的舞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荡的政坛缓慢的移动着前进的脚步。
1945年8月22日,大连正式解放。
先辈们一比一步艰辛的走来,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回想起当年那段历史的辛酸和荣辱,不禁欣慰,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了过去的那种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状态,她实
施了对外开放政策,并努力遵循着,同世界上其它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达到全世界人的共同目标——世界和平。
博物馆的一切是最好的见证!旧中国从那里灭亡,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大连70年代的21张照片
大连70年代的21张照片
1.1970年,大连百货大楼,一对新人选购商品。
2.1971年,大连大孤山乡。
3.1972年,模仿大人唱戏的孩子。
4.1973年,青泥洼桥。
5.1974年,商场柜台前的售货员。
6.1975年,大连机车厂,工人们与来访的瑞典朋友进行排球比赛。
7.1976年,大连火车站的解放型蒸汽机车。
8.1977年,大连一名女工正在刺绣。
9.1977年,大连东方红商店。
10.1977年,大连驶往北京的直快列车。
11.1977年,大连码头,“三八”号渔船女船员们搬运出海捕获的鱼虾。
12.1977年,大连毛纺厂的女工正在加工闻名中外的长城牌地毯。
13.1977年,大连副食商场销售皮匠鱼的柜台。
14.1978年,大连街头的工人正在庆祝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15.1978年,笑容灿烂的大连姑娘。
16.1978年,老虎滩公园。
17.1978年,大连中山公园。
18.1978年,中山广场正在举行庆祝活动的工人们。
19.1978年,老师与工人学员。
20.1979年,大连中山广场。
21.1979年,五惠路与中山路交叉口,一辆老旧的电车缓缓驶来。
大连博物馆观后感
大连博物馆观后感大连,这座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
而大连博物馆,就如同一个时光宝盒,将这座城市的过往一一呈现。
当我踏入大连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
博物馆的外观庄重大气,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进入馆内,宽敞明亮的展厅和精心布置的展陈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
从一楼的“城市风貌”展厅开始,我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在“城市风貌”展区,通过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我看到了大连这座城市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程。
那些古老的街道、传统的建筑以及早期居民的生活场景,仿佛在向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不禁感叹,这座城市在岁月的洗礼中,既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韵味,又不断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
接着,我来到了“历史文化”展区。
这里展示了大连地区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的发展脉络。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青铜器时代的兵器、辽金时期的文物等等,每一件都承载着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
看着这些古老的文物,我仿佛能感受到先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件精美的辽代瓷器。
它的造型优美,釉色温润,上面的花纹细腻而精致。
从这件瓷器身上,我看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和审美水平。
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让我对辽代的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近现代史”展区,我看到了大连在近代以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抗日战争,大连饱经沧桑。
然而,大连人民始终不屈不挠,为了自由和尊严而抗争。
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让我对那段艰难的岁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充满了敬意。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博物馆运用了多种展示手段,不仅有传统的文物陈列,还有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
比如,在一个关于近代大连商业发展的展厅里,通过多媒体屏幕的展示,我看到了当时繁华的商业街景,听到了喧闹的市井声音,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街头。
浅谈大连老式建筑的现状——日本建筑篇
然 而 这 些老 建筑 的拆 除 于理 确 实 是应 当 的
因为 其 已 有 近 百年 历史 了
,
,
远方
”
之意
,
,
读音 为
取
“
“
达里尼
”
”
)
。
沙 俄 的 规 划 意 图 实施
,
1 90 5
辽 东 守备 军 发
,
房 屋 的安 全性 已经 不
,
年 日本 战胜 俄 国
里尼
”
达 里尼
的 日 文 发音
达
布 了第 1 3 号 令 公布 了 《 大 连专 管地 设 定规 则 》 并 据此 市 区 划 分为 军用 地 区 中 国 人居 住 地区 三个区 域
。
大 连 最 早 的名 称 叫
“
青 泥洼
”
沙皇俄 国
”
普 兰店 8 1 会 连后
,
,
2 个会 貌子 窝 0
,
日本 重新 侵 占大
落
,
各种 树 木
、
假 山点 缀 其 中
占领后 建立 自由港 将 青 泥 洼 改称 达 里 尼 文
“
“
(俄
19 0 5
“
曾沿 用 沙俄 的规 划
。
市 街 的建 设继 续 按照 年
。
作 者 简介
业 大学 计
。
:
王楠 (
,
1 99 2
一)
女
,
大连工
当然这 十年 大 连还 是属 于 中 国 的 国人 统 治大 连 也 就
18 9 9
所 以实 际 上俄
,
的 建筑 风格
只 有 极少 数 别墅 是 原汁 原 味
大连的历史全
大连的历史全大连之所以为“东北明珠”,不仅是因为这个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还因为它的历史悠久。
从古至今,大连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变迁,现在,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全貌。
一、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晚期,大连就有人类居住。
最初的居民以渔猎为生,生活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不过,对于今天城市规模宏大的大连来说,那个时代可谓是微不足道。
二、近代开埠前夕在近代,大连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清朝时期,大连被称为“大连口”,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埠之一。
乾隆时期,大连建立了最早的海防营,经过多年发展,这里的海陆交通极为便利,成为了外国商人争相控制的目标。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连成为棋子般的交换品被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租界。
从此之后,外国殖民势力逐渐增强,在大连投资、开矿,使得大连逐渐引进了近代工业、现代化的文明、西方文化、宗教信仰、商业技术等多元信息。
因此,大连才拥有如此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当代时期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大连重新归回中国领土。
抗日战争结束后,著名的渤海舰队驻扎在大连大窑湾海军基地,成为中国海军的主战力之一,为中国保家卫国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迎来了音乐、戏剧、美术、电影、舞蹈、书法、摄影等各个艺术领域的繁荣。
同时,在科技、环保、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新世纪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佼佼者之一。
四、总结正是经过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大连才成为如今的“东北明珠”重要城市之一。
其工业、旅游、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彰显了人民智慧,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连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又一次成为全球的瞩目之地。
大连市青泥洼桥的传奇
青泥洼桥区域百年前曾经有座桥宏孚桥拍照于上世纪20年代的常盘桥拍照于1938年的常盘桥劳动公园石拱桥老照片劳动公园荷花池畔-石拱桥70年代中山路的青泥洼桥这一带区域穿梭于因繁华而闻名的青泥洼桥区域,连续串问号曾让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名叫青泥洼桥的地址为何不见桥?那个地址曾经有过桥吗?若是有,那么桥下有河吗?看看身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摩登人群,已难觅答案。
近日,记者在大连市档案局终于找到了答案,早在100连年前的大连建市之初,那个地址的确有一座桥,而且桥下有一条河,这座桥长1 0米、宽12米,在那时是具有地标性的一座建筑,夜间灯火通明。
繁华的大商步行街曾是座桥这是一张保留在大连市档案局的老照片,拍照于上世纪20年代,这座桥的名字叫常盘桥,就位于今天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流经桥下的西青泥洼河,它发源于绿山、流经“西青泥洼”村、最后在西河套(大菜市后身)入海。
1899年,沙俄进占旅大时,今天的劳动公园一带被称作“西青泥洼”村。
俄国人在大连开埠建市,在西青泥洼河上架设了三座木桥和一座铁桥。
第一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劳动公园荷花池北侧,紧挨那时的“西青泥洼”村北缘。
1909年日本人将这座木质桥拆除,改成钢筋混凝土桥,并采纳单孔拱桥设计,形似彩虹状,因此,这座桥有大连“第一彩虹桥”之称。
至今,该桥仍在劳动公园的荷花池畔,供人们利用。
第二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
这座桥全长1 0米,宽12米,由4座木质桥墩支撑。
与第一座桥一样,日本人后来也将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一样采纳了单孔拱桥设计,因此这座桥也被称作大连“第二彩虹桥”。
1922年,当局将这座桥的桥面加宽,装设护栏使其加倍平安、有效,这确实是常盘桥。
上世纪30年代初,当局又将常盘桥上原有的铁质护栏改成花岗岩石护栏并在双侧的桥头上别离修建了灯柱,在灯柱的顶端装饰有展翅欲飞的仙鹤,使常盘桥白天看上去加倍壮观漂亮,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十分耀眼。
黑白中的大连(一):中山广场
黑白中的大连(一):中山广场
2022-10-08 00:18·小叶聊建筑
回眸百多年大连经历的风风雨雨,幸亏有老照片,那些记忆才能得到实证,得以导引,并且,追随它的提示,走上一条寻觅之旅,深入我未知的某段历史!
这些老照片几乎都是黑白的(有彩色也是后人加工的)。
它们就是空蒙世界里发过来的一张张明信片,从那些粗黑粒子组成的影像中,是可以嗅出历史的味道的——就像打开一个陈年久远的檀木箱子,一种浓重的霉味夹杂着芳菲扑鼻而来。
老照片还像是从时空围墙那边探过来的一枝花——不是鲜花,它虽然枯萎着、凋零着,却别有一番岁月的滋味!
这些老照片勉强地拼凑起已经消失的、或许即将消失的、或者改头换面的老大连,让我管窥了一些大连历史的雪泥鸿爪。
这些老照片留存下来的,只是过去的断章和片影。
至于想把老照片无限地延伸下去,推断出一个街区,一段历史的全貌,恐怕不是我能力所及!佛说:将来之事不可追,现在之事也难步步跟得上,更何况过去的时光呢?!
聊以自慰的是,通过这些老照片我已经感觉了苟活的日子有些乐趣,徜徉在清爽的秋风里,如同花在静夜里开放一样,给你给自己馨香!
一:处女地中的中山广场
二:俄国人规划中的中山广场,其中广场中央规划建有大教堂
三:建设中的中山广场
四:初具规模的中山广场
五: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大和旅馆
六: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正金银行
六: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中国银行
七: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市役所
八: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英国大使馆(唯一被拆毁的建筑) 九: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递信局大楼
十: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民政署
十一:广场周围建筑之一的朝鲜银行
广场的空中鸟瞰图
七,八十年代的中山广场。
「大连老照片」1930年代的大连,超乎你想象!
「⼤连⽼照⽚」1930年代的⼤连,超乎你想象!⼤连港待运的⾖粕常盘桥附近·今青泥洼桥⼤连⼤⼴场⼤和旅馆(中⼭⼴场⼤连宾馆)⼤连⼤⼴场及⼤和旅馆(中⼭⼴场⼤连宾馆)⼤连⼤⼴场(中⼭⼴场)⼤连⼤⼴场(中⼭⼴场)⼤连市役所⽇本侵占时期为⼤连市役所。
1937年⼤连民政署撤销后,⼤连市役所便成为⽇本统治⼤连的⼆级⾏政机构。
1947~1950年⼤连市(⼈民)政府(⼆级政权机关)在此办公。
后为⼤连市政府各局办公楼。
现为中国⼯商银⾏⼤连分⾏。
⼤连⼤⼴场游园地⼤连电⽓游园地(原⼤连动物园)曾经的⼤连动物园,位于⼤连市中⼭区⼤连⽕车站西,渤海饭店斜对⾯,⾯积7.2公顷。
该园于1909年由满铁辟建,名为“电⽓游园”,园内设电动⽊马得名。
1940年改名“⼩村公园”。
1946年6⽉1⽇,将⼩村公园改名“⽂化公园”。
⼤连定期班轮出航仪式⼤连东公园⼤连东公园⼤约就在现在的中⼭⼴场到三⼋⼴场之间。
⼤连逢阪町(武昌街)⼤连港旅客侯船室⼤连港旅客侯船室⼤连旧露西亚町⼉⽟通⼤连浪速通通⼤连⽼虎滩眺望⼤连连锁街·常盘桥⽅向远望连锁商店街常盘町⼤连连锁商店街常盘町⼤连帆船码头⼤连码头侯船室⼤门⼤连纳⾻堂表忠碑⼤连⽇本桥横⾯之景(胜利桥)⼤连市街(中⼭⼴场)⼤连市街眺望其⼆⼤连松公园⼤连东公园⼤约就在现在的中⼭⼴场到三⼋⼴场之间,松公园⼤约在现在的民⽣⼩学到民主⼴场⼀带。
后来东公园成了⽇本关东军陆军仓库和宪兵队的驻地,松公园也建起了各种建筑。
⼤连西岗⼦西岗街⼤连西岗⼦西岗街⼤连西公园(劳动公园)⼤连星个浦(星海公园)⼤和旅馆⼤连星个浦海岸⼤连伊势町⼤连伊势町,南⾄西⼴场(今友好⼴场),北⾄⽇本桥南⼴场(今胜利桥南)。
满铁本社全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本社原夏⽬馆现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于1906年在⽇本东京成⽴,1907年迁⾄⼤连原沙俄关东都督府民政部⼤楼,1909年迁⼊⼤连东公园町的新址处,1944年迁往新京。
城市作为大连人,你应该知道这十个大连之最!
城市作为大连人,你应该知道这十个大连之最!达里尼港规划图”上,大连的第一条街名字叫做“工程师大街”, 也称“技师大街”,这就是现在的团结街。
日军侵占时期的团结街全景1902 年建成使用的达里尼市政府也坐落于此。
1999 年,大 连市政府投资 1.7 亿,以达里尼市政厅旧址为中心,对周边 进行修缮和重建,并把这里命名为“俄罗斯风情记”是大连市现存最早的药房,辉煌时曾有过 10 家分店。
1852 年,一个叫康德富的中医大夫从山东来到金州,在南 街买下 160 多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创办了“康德记药房”。
由 于康德富不仅精通医理,又熟知药性,“康德记”自开张后, 康德富把“济世正德、康健民众”作为开店的座右铭,以诚待 客,加之他精湛的医术,很快,“康德记药房”就在金州城崭 露头角,成为古城最有名气的药店之一。
阮玲玉为“女界福” 药品作广告宣传1933 年夏天,红极一时的上海电影明星阮玲玉突然为大连 金州康德记的“女界福”浸膏做起了代言, 足见“康德记”在当时 的知名度。
1、大连第一条大街 团结街 1901 年,在俄国人所作今日团结街情一条街”。
2 、大连最老的药店——康德记“ 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行医兼营中草药、 中成药业务。
1988 年 9 月,在金州区政府的支持下,“康德记联合诊所” 开张,百年老字号“康德记”回归中医世家。
1999 年,“康德记药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书第三册医药版。
2005 年,“康德记”申请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注册。
2007 年 3 月在金州区站前广场附近,购买了一处建筑面积 近 200 平方米的房子,主体装修成体现明清时期风格、古色 古香的“康德记”大药房。
在半年时间里实现了“康德记”发展史上的连续“三级跳”。
重新恢复的“康德记”大药房将以古老的前大连地区中药品种齐全、质量优异的中药房。
3 、大连最老 的理发馆——红星理发馆上世纪 40 年代初,大连市内的理的大型理发馆, 当时叫做“中央理发馆”,1945 年大连解放后, 更名为“国营红星理发厅”,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国营理发厅。
第一批大连市历史建筑名录
20世纪初叶
大连市旅顺口区宁波街33号
31
斯捷帕申旧居
1
1900-1904
大连市旅顺口区民泰街5号
32
五四街1号俄式高官住宅
1
1900-1904
大连市旅顺口区五四街1号
33
将军楼旧址
1
1900-1904
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24号解放军第967医院列宁街院区内
34
列宁街24号俄式军官住宅
1
1900-1904
6
原田商事旧址
1
1918年
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10号
7
日本满铁宪兵队第一任队长住宅
1
20世纪20年代
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28号
8
大连日本盐业株式会社
1
1906年
大连市中山区三八广场6号
9
大连成发东旧址
1
20世纪30年代
大连市中山区三八广场2号
10
相生由太郎旧居
1
20世纪20年代
大连市中山区延安路61号,平阳街1号
第一批大连市历史建筑名录
(共37处、43栋)
序号
名称
栋数
年代
地址
1
泰东日报旧址
1
1935年
大连市中山区新生街62号
2
工人剧场
1
1921年
大连市中山区普照街41号
3
普照街老建筑
1
20世纪20年代
大连市中山区普照街92号
4
大连消防署
1
1925年
大连市中山区松云街20号
5
大连市工人文化宫
1
1937年
大连市中山区荣盛街36号
大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古墓葬 古墓葬 古墓葬 古墓葬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古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 表性建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 表性建筑
回龙村长海县级机构建筑群 1949年 旧址 青铜时代(距今 4000 许屯南山遗址 古遗址(聚落址) 年左右) 清(公元 1644--1911 刘家窑窑址 古遗址(窑址) 年) 南老座山遗址 青铜时代(距今约 古遗址(聚落址) 4000年)
旅顺口区得胜街道长江路116号 旅顺口区得胜街道黄金山北麓 龙王塘街道林沟村 旅顺口区得胜街道港湾街47号 旅顺口区得胜街道港湾街56号 旅顺口区市场街道黄河路171号 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李家 镇城子村孙屯西山 金州区得胜镇林家村小于屯西 北的西山顶 金州区得胜镇西金村黄泥崖屯 南 金州区二十里堡街道钟家村葛 条沟上沟龙山至大坑山山坡上 金州区石河街道华农村高房身 屯南山南坡前槐地接近山顶处 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街道老虎 山村老虎山屯北村路与金七公 路交汇处 金州区大魏家街道玉田村东田 家房身屯北山南坡 二十里堡街道赵家村初家屯北 山上 老虎山后营子屯台山最高峰 金州区二十里堡街道二十里社 区铁路西站东200米 金州区大魏家街道金龙村稻香 村屯中部 金州区大魏家街道连丰村东山 南麓 大连市金州区石河街道石河村 西小山山顶 金州区杏树屯镇猴儿石村猴儿 石屯南海头坨子顶临海断崖上 普兰店市城子坦镇碧流河村干 岛屯干岛西部 普兰店市城子坦镇东老滩村前 王屯1号(秀峰养殖厂院内) 城子坦镇金厂村王甸子屯3号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长兴岛街道 办事处三堂村西北500米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新港社区原 八岔沟村八岔沟屯西北约522米 丘陵之上 瓦房店市复州湾镇王屯村丁屯 东南约800米的三棱山西南坡 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娘娘宫村 王坎屯西北约500米的钓鱼台山 顶部
近代大连讲解词(志愿者)
大连现代博物馆基本陈列《近代大连》讲解词大连现代博物馆2014年5月8日序厅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连博物馆的二楼展厅。
我是讲解员。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进行讲解。
《近代大连》是我馆的基本陈列,展示了大连近代城市的建立与发展。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展览的序厅,主题墙下的船锚雕塑,寓意是,大连是一个依港而建的城市。
在我左手边的是《近代大连地区的史事年表》。
在我右手边的这四组高浮雕突出表现了近代大连历史上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第一组,表现的是抗日将领徐邦道带领清军抗击日军进攻的场景。
第二组,表现的是数万大连劳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港建市,建设起这座港口工业城市。
第三组,表现的是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大连,组成了第一个人民政府,大连成为在苏军军管下、中共实际领导下的特殊解放区。
第四组,表现的是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胶东部队在貔子窝登陆,向东北腹地进军。
请随我来,大连近代城市的建立是从旅顺军港建设为开端的。
(过渡引导语)第一部分旅大的开发与海防建设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认识海防建设的重要意义,旅顺口和大连湾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拱卫京、津的战略重要性。
1875年,清政府委派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
1880年李鸿章与周馥二人为北洋海军基地选址来到旅顺口。
发现旅顺口周边海域严冬不冻,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的良港,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决定将旅顺口建为北洋海军的基地。
这张《北洋各海口全图》,绘制的是19世纪80—90年代北洋各海口的地形概要,对研究晚清时期北洋各海口的布防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绘制方位与现在地图有所不同,山东半岛在地图的上边,辽东半岛在地图的下边。
这门清军铁炮,是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铸造的。
炮身四道固箍,炮口细,尾粗,尾箍前端药室上方铸有药捻小孔,是清朝军队镇守旅顺海防要塞使用的武器,是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军武器装备的重要实物。
请看这幅电子地图,它是北洋海军旅顺军港海陆炮台布防位置图。
为保护旅顺军港的安全,旅顺建港工程采取“急炮台而缓船坞”的安排,自1880年起,在沿海一侧依山势筑造9座海岸炮台。
日本占领四十年的大连,黑白的老照片,镜头留下不应遗忘的历史
日本占领四十年的大连,黑白的老照片,镜头留下不应遗忘的历史大连,古称遝氏县、三山、三山浦、三山海口、青泥洼口。
1897年沙俄强占旅顺口,并在青泥洼开港建市,取名'达里尼',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后,遂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尔尼'改为'大连'。
从1905年到1945年,大连被日本占领了四十年。
图为20年代的大连,街头的踩高跷表演。
大连东关街,俗称“小岗子”。
范围是如今北起鞍山路、南至黄河路、西起市场街、东至北岗桥这一区域。
日据时期的东关街是中国人聚居区,那时从小岗子到日本人居住区,是要经过日本人设的检查关卡。
那个时候的东关街是个繁华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如今大连老字号都起家于东关街。
图为1924年大连小岗子,人来人往的街景。
图为大连浪速町(今天津街),作为日据时期大连最繁华的商业街,开始于1907年。
其繁华程度不逊于当时日本的银座,街市上密集的商铺基本都是日本人开设的,如船塚商店、几久屋百货店、白木屋洋服店、满书堂书店、森永商店等等。
这张图片是在大山通与浪速町交汇处的辽东饭店的客房窗口处拍摄的,辽东饭店(今大连饭店)的一楼是百货商店,二楼以上是旅馆。
图片拍摄于大连磐城町,日活馆门前。
日活馆是一家电影院,位于如今天津街与友好路交汇处,这家电影院是由1912年创立的日活株式会社投资的,兴建于1929年,45年后改名为“虹霓电影院”,今已不存。
图为大连“日本桥”,就是如今的胜利桥。
最早是沙俄修建于1899年的一座木制小桥。
后日本占领大连,将之更名为日本桥。
之后重新改建并于1908年3月完工,桥身全长106米,宽22米,桥下是火车道。
之前很火的一部剧《老酒馆》就是以大连为故事背景地,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去大连就等于是“出国”,是要办理护照的,去工作还要有日本人批准的证明文件。
图为成立于1906年的大连满铁本社,位于东公园町(今鲁迅路)。
占领大连的四十年,日本对于大连地名的命名习惯一般都是采用“某某通”、“某某町”或“某某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藏!100多张大连百年前的老照片,感受大连的旧影!
百年前的大连是什么样子
你知道吗?你是否了解
昔日的大连是什么模样
▼
一百年前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有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1860年大连全景)
一张张老照片带着岁月的痕迹把我们拉回历史的各个瞬间......跟着潮妹脚步穿越到过去看看那时的大连吧- 百年前的大连- 1903年大连的冬天▽
沙俄统治时期的大连市街▽
1903年的市区北郊▽
日俄战争后的市区一瞥▽
1911年的市区西南郊▽
1916年的大连市区局部▽(今中山广场东北区域)山县通街景▽(今中山区人民路)30年代的市区东南郊▽(今老虎滩一带)1934年大连市区▽(今昆明街一带)日本桥(今胜利桥)▽1899年兴建初为木结构桥,俄国街木桥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当局于1907年开始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08年3月完工,称日本桥大连解放后改称为胜利桥港湾桥▽位于大连港客运站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28年12月建成常盘通街
景▽(今青泥洼桥)北沙河口▽
达里尼行政街▽(今西岗区团结街)图中远景楼房为当时的达里尼市政厅办公楼大连解放后曾被用作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舍俄罗斯街▽位于今胜利桥北,上海路北段1904年的俄罗斯街入口▽
20世纪30年代的浪速町▽(今中山区天津街)1933年时的浪速町商业街▽(今中山区天津街)1937年时的浪速町▽(今中山区天津街)1938年时的大连信浓町街景▽(今长江路胜利桥至青泥洼桥)监部通街景▽(今长江路胜利桥至民主广场)石道街▽
1915年的小岗子全景▽(今西岗区北京街)1904年的尼古拉耶夫卡亚广场▽(今中山广场)1910年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1935年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1921年的大连西广场▽(今友好广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连港全景▽
城子坦▽
中日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
金州城▽
1914年的金州街景▽- 那时的民俗风情- 正月民间祭典▽街头耍猴▽
凿冰采贝▽
街头小吃▽
祭孔▽每年春秋两季孔庙内都举办祭孔大典祭祀场面非常
隆重打谷▽
收割大豆▽
落花生脱壳▽
捕鱼▽
1906年的大连鱼市场▽
手工打制铁锅的小工厂▽
金州手工业者城边纺织▽
乡村筐篓人工编制店▽- 战争时的大连- 北洋舰队船只▽甲午战争前停泊在旅顺口的北洋舰队船只1886年建立的北洋海军旅顺鱼雷营▽
北洋大阅兵▽1894年5月7日李鸿章自天津到大连校阅北洋驻旅顺、大连湾海、陆各军这次阅兵历时10天邀请了英、法、俄三国的海军要员前来观阵花园口登陆▽1894年10月24日凌晨至11月6日侵华日军第二军在花园口(今庄河市明阳镇境内)登陆图为载有日军的运输船到达花园口海面的情景日本第二军在庄河花园口南部盖子头登陆▽
1899年沙俄强租的旅顺口▽- 寺庙老照片- 大连凌水寺▽大连东安寺▽
金州响水寺▽
石鼓寺▽
金州龙王庙▽位于金州西海岸丘岭之上的金州龙王庙每当鱼船离港或远航归来庙内便香烟袅袅,诵声低吟,不绝于耳
金州孔子庙▽建于八百年前明代的金州孔子庙(文庙)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几经修缮庙舍颇具“儒风”
△金州孔子庙内的明伦堂
金州玉皇庙▽
金州胜水寺▽
金州圣帝庙▽- 那时的通讯- 1909年的大连邮便局大连的电信业始于日俄战争时期▽
1923年大连邮便局电信课通信室▽
1924年大连邮便局电信课通信室▽
1930年的大连中央邮便局大楼▽该楼1929年11月30日竣工位于日本桥(今中山区胜利桥)南中山区长江路134号现为大连市邮政局营业大楼1911年的大连湾无线电信局▽1918年建成的大连递信局大楼▽位于大广场(今中山广场10号,现为大连市邮政局办公楼)1906年的大连电话局▽1909年的大连电话局▽
大连电话局内的电话交换台▽
大连电话局自动交换机械室▽
- 那时的交通工具- 市内拉脚的客运马车
▽
在市区浪速町行进的客运马车▽(今中山区天津街)供货运马车食宿、休息的马车旅店▽
大连街头等客的人力车▽
坐落在白云山脚下的大连马车收容所▽
大连人力车夫收容所▽
1909年建成通车的今中山路上的有轨电车线路▽(已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拆除)正在运送旅客的电车▽大连市内的电车分绿色和红色车1937年后大连站前的电车站▽(今201路有轨电车)停在大连站前的出租车▽1910年2月日本当局在大连引进第一台供满铁要员使用的汽车此后逐渐增加- 那时的交通建设- 大连到旅顺的公路(今旅顺南路)▽
白银山隧道▽位于大连至旅顺南路上,靠近旅顺口区1921年10月动工兴建,1922年建成1887年建造的大连湾李鸿章栈桥▽
1927年建成的老虎滩木桥▽
常盘桥▽(即青泥洼桥,已拆)大连通往旅顺公路(今旅顺南路)上的桥梁▽
旅顺东洋桥▽(今旅顺口区海岸桥)1905年沙俄占领时期的火车站▽大连火车站是东北地区陆海客运的枢纽位于今中山区胜利广场北侧1904年5月开始建设以后屡经改、扩建至1937年基本建成重要铁路枢纽站的规模1911年的大连火车站▽
1936年正在建设中的大连火车站▽
旅顺火车站▽建于1900年10月主体建筑为欧式木质建筑物为现今东北地区铁路沿线保存最完整的欧式建筑物1903年
沙俄建造的普兰店火车站▽
1905年10月建造的金州火车站▽
瓦房店火车站(1905年10月建)▽
1907年6月建造的周水子火车站▽
大连早期的铁路机车库及调车场▽
通航初期使用的双翼客机▽1926年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
成立1929年初开通了大连至东京的航线以后又陆续开通了大连至大阪、福冈及中国各地的民航航线1920年的大连周水子飞机场▽
1937年的大连飞机场▽
俄罗斯街码头▽位于俄罗斯大街(今西岗区胜利桥北上海路)北端今黑嘴子码头区域内建设中的港区铁路专用线▽1899
年9月28日大连港正式动工兴建1902年建成的大连港二码头▽
1924年12月建成的大连港港桥▽(今港湾桥)1936年的海港▽
1924年8月31日竣工的大连第二埠头船客待合所▽位于今中山区港湾街- 那时的学校- 大连圣德寻常高等小学校▽日殖时期日本人办的六年制附设高等科小学1927年4月成立校址在今沙河口区东北路(该楼建于1929年10月20日)现为东北路小学大连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日殖时期建立
的第一所六年制附设高等小学校1907年3月建立1915年9
月改称大连高等小学校1906年成立的旅顺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
大连早苗高等小学校▽日殖时期二年制高等科兼补习科小学1929年4月正式成立授课初借用伏见台寻常小学校和圣德寻常高等小学校舍同年9月迁入新校舍校址在今西岗区五四路82号(该楼建于1933年)现为大连教育学院大连西岗子公学堂▽日殖时期官立中国人两级小学1922年4月成立校址在今西岗区北京街现为大连市第一中学大连沙河口第二小学校▽
大连第一中学▽日殖时期建立的五年制日本人中学1917年3月建立,初名大连中学校借用大连高等小学校校舍授课1918年新校舍投入使用,1923年12月改为是名校址在今西岗区欧胜街7号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北楼这就是大连百年前的老照片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些
看着一张张老照片仿佛我们也穿越回了那个时代那时的大连或许我们不曾了解但是这段历史我们却不能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