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家族

合集下载

南朝文学史上的王谢二族

南朝文学史上的王谢二族

南朝文学史上的王谢二族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这首至今传诵的名诗,感叹的是东晋南朝时代的两大高门望族——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到唐代已经衰落。

不过,当年王导、谢安在巩固东晋偏安政权的功绩却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王谢二族不但出现过不少显宦,其文采风流亦颇为后人称道。

因此当人们谈起东晋南朝的士族时,总要把王谢二族并提。

不过,王、谢两姓虽历来并称,其盛衰情况却不完全一样。

琅邪王氏之兴始于汉魏间的王祥、王览,至魏末西晋,已有不少达官和名士。

王氏在西晋乱亡之时,已较早地定下了南渡的决策。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朝廷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守建业。

这时王导正任安东司马,受到司马睿的信任。

司马睿初到江南,并无很大威望,正是由于王导的计谋,使南方士人都来归附司马睿,王导在乘机劝司马睿结交吴地高门顾荣、贺循等人以拉拢江南人士,以便进一步在南方站稳脚跟。

这时以京城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诸藩王正互相争权残杀,匈奴族刘渊的势力已经兴起,形势岌岌可危。

王导已经觉察到这种情况,所以他为司马睿定下偏安江左的计划时,也早已为自己家族的南迁作好准备。

这时距离刘聪、石勒之攻陷洛阳还有四年时间,王导的家乡临沂在今山东南部,距建业也不是太远,所以王导的族人大部分在洛阳陷落前已经南迁。

从《晋书》和《南史》等史籍看,琅邪王氏随同东晋南迁的人数甚多,在东晋初年朝廷中势力很大,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谚。

据说王导在南渡之初,曾经让郭璞占卜其家族的命运,郭璞说“淮流竭,王氏灭”(见《南史》卷24《王裕之传》)。

河流自然不易枯竭,王氏的根深蒂固亦于此可见。

这种传说虽有迷信色彩,却反映了琅邪王氏在东晋南朝的巩固地位。

所以在后来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王氏虽也有不少人死于争权斗争,但总的来说,却能与江左政权相终始。

陈郡谢氏之兴,较王氏为晚。

谢氏知名于晋代者,始于谢鲲。

谢鲲的父、祖官位不高,他本人出仕已是西晋惠帝的后期,而他到南方时间亦较晚,初过江时是避地于豫章,在王敦幕下任职。

[整理版]王谢家族

[整理版]王谢家族

王谢家族琅琊王氏王览王览(206年-278年),字玄通,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

西晋太保王祥异母弟,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三代,曾入仕曹魏及西晋,在西晋官至光禄大夫。

编辑] 生平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兄长王祥带王览和继母朱氏到庐江被乱,并在该地隐居二十多年。

魏文帝黄初年间,曹魏徐州刺史吕虔征命王祥,王览劝王祥应命,更为他准备牛车赴命。

及后王览亦应琅邪郡召命任官,很迁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复建五等爵,王览封即丘子,食邑六百户。

西晋泰始末年曾任弘训少府。

后来转任太中大夫,禄赐与卿相同。

咸宁初年获任命为宗正卿。

不久王览以疾病请辞,于是以太中大夫身分退休,并获赐二十万钱、床帐荐褥,并派殿中医治病和给药。

后转光禄大夫,并在府门前设行马[1]咸宁四年(278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谥曰贞。

[编辑] 性格特征王览有优秀的品行,名声仅次于王祥。

王览与兄长感情要好,生母朱氏憎恨王祥,非但在丈夫面前中伤王祥,更经常施以虐待;但王览始终站在王祥一边,更劝生母不要虐待和针对王祥。

后知道朱氏有意毒杀王祥,更不顾可能误服毒药危险去抢毒酒和先行试菜。

[编辑] 逸事据说徐州刺史吕虔有一把佩刀,刀工说这把刀一定是能登三公之位的人才能拥有。

吕虔于是将刀送给王祥。

王祥死时,将刀交给王览,并说王览的后代一定很风光,足以承受这把刀。

王览的后代在东晋时地位举足轻重,其孙王导和王敦分别把持了东晋的文武朝政,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

[编辑] 家庭[编辑] 祖先王吉,西汉谏议大夫。

[编辑] 祖父王仁,东汉青州刺史。

[编辑] 父母王融,王览父亲,曾拒绝朝廷任命,没有任官。

朱氏,王祥继母,王览生母。

[编辑] 兄弟王祥,王览异母兄,西晋太保、睢陵公。

[编辑] 子王裁,王览长子,抚军长史,镇军司马。

王基,王览次子,治书侍御史。

王会,王览三子,晋侍御史。

王正,王览四子,晋尚书郎。

王彦,王览五子,晋中护军。

王谢的故事

王谢的故事

“王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家族,指的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这两个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王谢”的故事:
1. 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门阀士族之一,起源于琅琊郡(今山东省临沂市)。

琅琊王氏在东晋时期达到了鼎盛,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氏家族的成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2. 陈郡谢氏:陈郡谢氏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门阀士族之一,起源于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

陈郡谢氏在东晋时期也非常显赫,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

谢氏家族的成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3. 王谢之交:王谢之交是指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之间的友谊,这种友谊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

琅琊王氏的王羲之与陈郡谢氏的谢安是好友,他们经常一起赋诗、写字、下棋,这种友谊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4. 乌衣巷:乌衣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街巷之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

乌衣巷在东晋时期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的聚居地,因此得名。

如今,乌衣巷已经成为了南京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王谢”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家族,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魏晋南北朝王谢家族有多显赫?

魏晋南北朝王谢家族有多显赫?

魏晋南北朝王谢家族有多显赫?魏晋南北朝的王谢,指晋代四大盛门里的四大姓氏中的前两位,王氏、谢氏!魏晋南北朝四大门阀之“王氏、谢氏、袁氏、萧氏”四个家,王氏是四大家族之首。

别称: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也作“王谢桓庾”,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

琅琊王氏肇端于西汉时期的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

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栖霞区)。

始祖考证琅琊王氏出自姬姓,最早的开族始祖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司马王子成父,王子成父是周桓王的第二个儿子,因避“子克之乱”而投奔齐国,齐桓公时期,因管仲举荐而被任命为齐国大司马,齐桓公死后,王子成父的后代,继续担任齐国的将领,于是定居在了齐国,并世代以“王”为氏,此为琅琊王氏之始。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琅琊王氏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的后代,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子孙遂以“王”为氏。

从宗敬下传到十五世为王翦,王翦与其子王贲、孙王离,三代皆为秦国大将,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功勋之臣。

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徒临沂”。

西汉昭、宣时期,王元四世孙博士、谏议大夫王吉始家皋虞,后徒临沂都乡南仁里,成为于史可考的琅琊郡临沂王氏家族的始祖。

经过古代诸多文献记载,于是琅琊王氏一致被认为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代,这一说法在所能见到的记载中。

王谢家族交恶与谢灵运之死考

王谢家族交恶与谢灵运之死考

王谢家族交恶与谢灵运之死考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同为能左右江左政局的门阀士族。

其中王氏先贵,谢氏后显。

东晋中晚期,谢氏家族一心翼卫皇室且从容进退,有所不为;而王氏兄弟则攀附权臣,不存国计并于钻营贪取中尽露其阴忍狡黠之性,由此两家交恶、联姻终绝。

王氏兄弟的品行及门望对希图大事的刘裕来说适有可取,故在代晋自立的过程中,刘裕对王氏家族多所信赖,而于谢氏后人则心存猜疑,或干脆剪除。

新朝既建,王弘叔侄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殊机缘以泄其宿怨。

先是王弘弹奏谢灵运,使之免官并暴其家丑,继乃弘又联手王华、王昙首至谢晦一家尽皆被杀。

谢晦被杀后,灵运始当谢族门户,然因有人暗中构陷,无论灵运居官或归隐,仍屡遭纠弹并最终为彭城王刘义康所害。

刘义康之害灵运,其幕后推手当有新贵孟岂页及王氏兄弟。

东晋一朝,王、谢家族成员间之有较深接触,始于谢鲲为王敦长史时。

谢鲲字幼舆,少知名,通简有高识,永嘉乱起,将母南渡,被大将军王敦引为长史。

敦有不臣之心,鲲每从容讽议,时进正言。

及王敦将为逆,鲲复多方劝诫,晓以大义。

敦虽不悦,然以其名高,亦未加害,后出刺豫州,为政清肃,百姓爱之,年四十三卒官,时从子谢安四岁。

转年,王敦亦病死。

敦死后,其从父弟王导仍执朝政。

谢安至弱冠深为王导所器,“初辟司徒府,除左著作郎,并以疾辞”。

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游处,出则弋钓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无处世意。

羲之,王导从子,亦喜山水,好登游,无廊庙志。

《太平御览》卷二三八引《晋中兴书》谓其为右军将军时,“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

羲之长谢安十余岁,然二人心性相通、志趣相近,故交往愈频,情感益笃,由此遂使两家结成姻娅。

羲之有七子,次子凝之所娶即安兄谢奕女道韫。

道韫乃旷世才女,其初嫁凝之,确感不悦,后径叔父谢安多方宽慰,遂安于所适。

姻娅既固,王、谢两家关系更日趋亲密,对此甚至连王夫人郗氏亦不无妒嫉。

《世说新语?贤媛》:王右军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两晋王谢家族有什么独到之处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两晋王谢家族有什么独到之处

旧时王谢堂前燕两晋王谢家族有什么独到之处王谢,是南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

王氏兴起于魏国王祥,到晋朝王家初具规模。

五胡乱华之后,王敦、王导兄弟帮助司马氏重建东晋,立下不世之功,为王家谋求到了极高的地位,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的书法文采使王家在政治、文学领域同时取得独特地位。

权倾朝野,名扬天下,便是此时王家盛况最真实的写照。

谢家兴起较晚,但发展迅速。

淝水之战谢安运筹帷幄,以八万东晋军队击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谢安个人及谢家威震江东。

之后谢玄创立了声名赫赫、能征善战的北府军,为保卫东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甚至之后推翻东晋的也是北府军首领刘裕,谢家与军事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谢道韫、谢混、谢灵运则代表谢家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谢氏逐渐与王氏齐名,成为门阀大族的代名词。

王谢之兴是魏晋时期世族林立的社会缩影,是由九品中正制的社会制度所引领的社会风尚。

王谢与众多大族具有相同之处,如:人丁兴旺、田产众多、权势显赫、存在久远等等。

但王谢与普通世家又有众多不同之处,家族拥有经纬之才与文人雅士,如“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淝水之战的谢安以及“小儿辈大破敌军”的谢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谢道韫等等。

在九品中正制的魏晋时代,王谢家族于政、军及文学界可谓人才济济,群星荟萃。

王羲之、谢安、谢玄、王献之、谢灵运和谢道韫等等王谢家族的精英不仅是一家之才,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岁月更迭,朝代更替,他们永远是中华文明史上无可取缔的一员。

王谢之家能够成为众多门阀大族的关键在于其子弟功绩不在一家,而在天下;名显不在一时,而在千秋;兴于权势,名于文史。

家族众多子弟留名青史,记载王谢家族兴衰的不再是一家族谱,而是天下万民通读的史书。

王谢家族抛开历史局限性不谈,对于抵御外敌、兴起文风、抚恤子民,治理朝野起到了积极作用。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典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典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句诗通过简单的字眼,却描绘出了一个富有深刻寓意的画面。

这句诗所表达的含义丰富多彩,具有着深远的思想内涵。

1. 关于王谢堂王谢是指我国古代的贵族大族,堂则是指家族的宗祠。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王谢家族是权贵显宦,世世代代享有荣华富贵的大家族。

他们的堂前燕飞入凡人家,不仅仅是形象的反差,更是贵族生活与平民生活的对比。

王谢堂前燕,自然有着一种高贵、富贵的象征意义,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则表达了平民生活的朴素和质朴。

2. 诗意思这句诗通过“王谢堂前燕”和“寻常百姓家”这两个对比的形象,隐喻了贵族与平民、富贵与贫穷、高贵与朴素之间的反差。

这种反差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贵族生活与平民生活的对比。

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思考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索,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情况。

通过这种隐喻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这句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正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精髓所在。

3. 诗歌意蕴这句诗还可以理解为人生境遇的不同和人生命运的无常。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境遇和命运。

有的人生来就是富贵显贵,生活在王谢堂前,享受着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则生活在寻常百姓家,平凡朴素。

这种人生的反差和命运的无常,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种无常和反差,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更是一种人生境遇的必然选择。

诗人用“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现实的体察。

4. 反映社会现实这句诗所表达的含义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情况,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在唐代社会里,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现象并不罕见。

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鸿沟,富贵与贫穷之间的巨大差距,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唐代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也折射出了唐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

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

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
政治制度
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三省六部制为 基础,实行官品与勋爵并行制度,重 视门第和出身,皇权与士族势力相互 依存。
皇权与士族的关系
皇权依赖士族
南朝时期的皇权需要依赖士族的支持,特别是在军事和政治方面。
士族势力的扩张
随着士族势力的扩张,他们对皇权构成了威胁,使得皇权与士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门阀制度与家族政治
诗词歌赋
王谢家族的成员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如王勃、谢灵运 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绘画艺术
王谢家族的成员在绘画艺术方面也有所涉猎,如王廙、谢稚等,他 们的绘画作品被后人高度评价为精妙绝伦。
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
儒家思想
王谢家族的成员在儒家思想 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传承 ,他们注重礼仪、道德和人 伦关系,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崛起原因
谢氏家族的崛起同样得益于当时的政治形势 。在南朝时期,谢氏家族通过联姻和结盟等 手段,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当时最为 显赫的家族之一。
王谢家族的政治地位与影响
政治地位
王氏家族和谢氏家族在南朝时期都拥有极高 的政治地位。他们不仅掌握了中央政权,还 担任了地方大员,掌握了军权。他们的地位 和权力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
社会交往
尽管存在竞争,但王谢家族与其他士族在文化、社会生 活等方面也有广泛的交往和联系。他们共同参与文化活 动、社会公益事业,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推动南朝时 期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04
王谢家族的文化贡献
文学艺术领域的贡献
书法艺术
王谢家族成员在书法艺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如王羲之、王献 之等,他们的书法作品被后人珍视为国宝级文物。
THANKS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本文导读: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

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

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王家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

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

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

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

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

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

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

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

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

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

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

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

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

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

其堂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后来一度叛乱,威胁晋室,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谢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刘禹锡都叹为观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谢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刘禹锡都叹为观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谢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刘禹锡都叹为观止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首《乌衣巷》中,刘禹锡表达出了自己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而其中所提及的"旧时王谢",即是我们今天要来聊的主角——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大图模式说到豪门,看多了肥皂剧的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各式的"霸道总裁",或者"嫁入豪门"的各位女明星。

总之,"豪门"在当下,是一个满含戏谑的名词。

人们看待当代的豪门,绝大多数都是看看热闹,以作谈资。

然而在古代,"豪门"便是真的有家业、有权势、有政治权力的顶尖权贵之家和门阀。

而王家和谢家,更是这些豪门之中的顶尖豪门。

说到琅琊王氏,知名度最高的王氏子弟,应当是"书圣"王羲之。

而王羲之背后的家族,有着更加耀眼的头衔——"华夏首望"。

王氏是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或称"王谢桓庾")之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中原地区豪门的最佳代表。

王氏的历史,要认真追溯,可以直至周灵王时期(公元前六世纪中叶)。

普遍认为,王氏是周武灵王的太子姬晋的后代。

姬晋曾因直言进谏而被剥夺太子之位,不过世人还是认可姬晋的高贵身份,遂称呼姬晋一家为"王家"。

久而久之,姬晋的后代,就以"王"为姓氏。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就是姬晋的后代。

大图模式王翦与其子王贲,作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琅琊王氏的始祖。

可以说,琅琊王氏有着其他豪门不可比拟的起点。

王翦不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更是秦始皇亲自认可的太师。

这样前无古人的殊荣,是后世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去"超越"的。

而琅琊王氏从初露锋芒到鼎盛,则是西汉到魏晋时期的事。

汉昭帝时期,昌邑王刘贺门下有一以孝廉闻名的中尉王吉,即为王氏在西汉时期的第一位打响"王氏"名号的人。

贵族王谢的基本介绍

贵族王谢的基本介绍

贵族王谢的基本介绍王谢,南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并称。

从北方南迁会稽(今绍兴),人称“王谢”。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贵族王谢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贵族王谢的家族背景两晋南朝是中国门阀士族制度最为鼎盛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最为缤纷错综、华彩纷呈的时代。

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政治的混乱繁复和精神艺术的蓬勃发展,既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各种行为的合力的结果,同时又塑造和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很多代人。

在魏晋南朝人当中,众多世家贵族子弟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他们的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始终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主流。

在这些世家贵族当中,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无疑是最为举足轻重也最富戏剧性色彩的代表性大家族。

两晋南北朝那个时期中国士族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比肩。

“王谢”的并称便是那样昌盛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家族的谱系可能续的比王家还长,却没有王氏家族权位那样高;有些家族可能曾经在权势上胜过王家,却没有王氏蝉联的那么久。

三百多年来,王、谢两家族能人辈出,仕宦显达,他们或引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一直繁盛、么荣耀。

虽然家族内部族系庞大,各个分支升降不一,时而此支显贵,时而彼支荣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却能互相帮助,保证家族始终能够站在时代前沿。

谢望族之奠基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之东晋之前只是当时北方的二流氏族,王、谢家族于两汉三国乃至西晋均不太显目,当时,王谢家族当时所任的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职的地点又是国家的中心膏腴之地,故为其家族的日后兴起奠定了基础。

王音,为大掾,生四子:曰王谊、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

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

王融生有二子,长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览。

聊聊王谢家族那些事儿

聊聊王谢家族那些事儿

聊聊王谢家族那些事儿一、王谢家族史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42人在绍兴兰亭修禊,写下了旷世名作《兰亭序》。

当时这42人中,有一个叫谢安的人,他平日与王羲之诗酒唱和,书法切磋,关系也是很密切。

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这里的王谢分别是指琅琊(今属山东临沂)王氏和陈郡谢氏(今河南太康县)两大家族。

王羲之和谢安就是出自这两大家族,后世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就聚居在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的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

去过南京的朋友一定都去逛过夫子庙,领略过这个古时最繁华的地带。

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也是描写过秦淮这个地方。

王羲之和谢安不仅私人关系好,而且还有亲戚关系,谢安侄女谢道韫也是一代才女,她是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王、谢等世家巨族是在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永嘉之乱(匈奴灭晋)后举家南迁,史称“衣冠南渡”,“衣冠”就是文明的意思,他们把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带到了南方,开化了当时还是野蛮之地的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据说客家人就是在永嘉之乱后南迁的北方望族的后代。

王谢是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并称,从北方南迁会稽(今绍兴),人称“王谢”。

王谢两家能人辈出,多是高官贵人,他们或引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一直繁盛荣耀,他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

先来说说王家:王家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祖上,曾祖王览是典故“ 王览友悌”的主角,西晋时官至大中大夫,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我们都知道成语“ 卧冰求鱼”,主角就是王祥,王祥官至太保;叔父王导是成语“ 新亭对泣” 的主角,王导帮助皇室旁裔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称帝于建邺(今南京),实现了中兴,王导身居丞相职位,不仅是政治领袖,他还擅长行草,在东晋书坛上他也是名列前茅,王羲之的书法启蒙也是受其这个叔父的影响。

“簪缨不替”与“雅道相传”——东晋南朝王、谢家族教育的丰碑

“簪缨不替”与“雅道相传”——东晋南朝王、谢家族教育的丰碑
感召 子弟 ; 二是通 过展 示 自己 的
名于 当世 的人 物 。如 晋 、 宋之 际 的王廒 , 宋、 齐 时的王僧 祜, 萧 梁 时 的王志 、 王佥 、 王规 , 陈 时 之 王猛 , 等等 。面对 如 此多 的以 孝悌 著称 的王 氏家 族人 物 , 毛 汉
光 先 生在 《 中 国 中古 社 会 史论 》
仇杀, 最 终 打 断 了这 种 发 展 态
更 重 要 的应 是教 育 的结 果 。如 王羲 之教育 其子王 献之 书法 ,
除亲 自作 书 , 以作 示 范 外 , 还 作
极端表现 , 但是 , 孝 悌 也 一 直 是 家 族 内部 奉 行 的 不 二 精 神 。谢
风 尚。而 与 之形 成 鲜 明对 比 的 是 南 朝 吴 兴 沈 氏。沈 氏家 族 在
才 能技 艺 以 为示 范 。这 方 面 最 可 称作 典 范 的例 子便 是 王羲 之 对 其 子 的教 育 。 王 氏父 子 在 中
国书 法史 上 可 以说创 造 了一 个 奇迹 , 但是 这个 奇迹并 非完 全 出 自偶 然 , 除 了他 们 天 生 禀 赋 外 ,
家族 内部 的肆 意残 杀( 王 敦仅害 及 反对 他 的王 澄 和 王 棱 两 人 ) , 这不 能 不 说 是 王 氏家 族 的孝 悌
伦理在发挥着 至关重 要的作用 。
祥” 。其后 的西 晋名 士王 戎在 守 丧 期 间 更有 “ 死 孝 ”之 名 , 而 与
之 相 较 的 则是 同 时之 人 和 峤 的
得 当的教 育方式 , 教育 往往 能够 收到 事 半功倍 的效 果 。王 、 谢两 大 家族 教 育 子弟 的方 式 也很 有
独到 之 处 , 各种 人才 因此脱 颖而

「专栏」王谢庾桓四大家族,谁坐塌了东晋王朝的江山

「专栏」王谢庾桓四大家族,谁坐塌了东晋王朝的江山

「专栏」王谢庾桓四大家族,谁坐塌了东晋王朝的江山战争概述: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二月,东晋权臣桓玄发动叛乱,率部攻占了建康,并于元兴二年逼迫晋安帝禅让,自已称帝,国号楚,元兴三年,庶族出身的北府兵旧将刘裕联合中下级军官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等27人起事,通过平定恒玄之乱,迅速发展并掌握了东晋军政大权,一举打破了士族垄断东晋政局的格局,并最终代晋,拉开宋齐梁陈南朝序幕。

将星指数:★★★★★刘裕刘牢之刘毅精彩指数:★★政治影响指数:★★★战争深度解析:提到发动叛乱、并还当过几天皇帝、并最终失利的胖子,人们总是会想到唐朝的那个胡人安禄山。

事实上,安禄山比起东晋权臣桓玄来体重差了很多。

桓玄有多胖,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却记载了他的两件奇事。

一是由于太胖不能骑马,桓玄发明了一种可以旋转方向方便自动出入的机关椅方便出入。

二是在桓玄建大楚国,登基仪式那天,大楚皇帝在百官的注视下,美滋滋的一屁股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黄金龙椅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桓胖这一坐,把椅子下面的地板给坐塌了。

登基第一天就遇到这种倒霉事,桓胖子当然很不高兴,不过拍马屁的很快反应过来,大臣殷仲文说皇上你真是真龙天子啊,大地都载不动你,吉兆吉兆!桓胖子有了台阶下,转怒为喜。

其实桓玄压塌的不仅是地板,还有东晋王朝的江山,对于本已是风雨飘摇中的东晋王朝来说,桓玄!这个胖子太重了。

东晋王朝的半壁江山,并不全是属于司马氏的。

在琅邪王氏为首的南渡北方士族门阀的支持下,司马氏在南方站稳了脚根。

但之后东晋一百年的历史,则是一部司马皇族与王、谢、恒、庾四大名门的斗争史。

最初全掌东晋军政大权的是琅邪王氏的王敦王导兄弟,王导掌握朝政、王敦掌握兵权,“王马共天下”并不只是一个传说。

后来东晋的政权趋于稳定,晋元帝司马睿开始想限制琅邪王氏兄弟的权力,于是任用杨尹、刘槐、习协等人,大力发展非王氏所控制武装,力图削弱王氏。

王导到还忠心于司马氏,而王敦兵权在握,不干了,直接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叛乱。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陈郡谢氏,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

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

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

中文名: 陈郡谢氏 姓氏: 谢地域: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年代: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目录机谋反。

六朝时期的等级观念很牢固,开国皇帝都出生庶族,他们需要依靠这些世家名门望族来提高威望,和他们联姻,给他们封官封爵等等,但朝中大权又没有完全相信他们,只能形成一种政治利用。

陈郡谢氏的发迹史就是从淝水之战的谢玄和谢石的丰功伟绩而名满天下,确实,如果没有淝水之战的东晋胜利,中国的历史将改写,华夏汉文明免遭北方蛮族的彻底灭亡。

历史学界也认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奠定了南北朝,可见淝水之战的影响深远。

就是这次古代世界著名的淝水之战陈郡谢氏扮演了主角,谢家才从一个普通士族变成了与琅琊王氏并列的一级名门望族,这两族的名望在当时是连五代皇室都比不上的,南朝梁时期,侯景之乱前曾向梁武帝请求和王谢两族联姻,梁武帝萧衍无法答应,萧衍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侯景很生气,后来娶了萧衍的女儿,可见当时皇族以门第论确实比不上王谢两族的。

陈郡谢氏之家族文化雅道相传东晋南朝时代,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齐名的侨寓世家大族的杰出代表,人们常将这两个家族并称为“王谢”以代表其时代之世族社会及其相关文化风尚。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谢氏家族人物之众多、影响之巨大、贡献执泥卓著,皆有目共睹,令人钦羡。

梁代袁昂《古今书评》中有言:“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可见当时人们对谢氏家族门风的推崇。

关于陈郡谢氏门风之特质及其影响,《南史》卷二○《谢弘微传论》云:《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弘微立履所蹈,人伦播美,其世济不陨,盖有凭焉。

魏晋南朝王谢家族诗歌交往研究

魏晋南朝王谢家族诗歌交往研究

魏晋南朝王谢家族诗歌交往研究作者:刘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4期摘要:魏晋南北朝不仅是“乱”与“篡”的时代,更是世家大族大放异彩的时期。

本文将从现存的诗歌来探析两个侨姓大族“王、谢”之间的交往,呈现两个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探索诗歌交游背后深层的政治历史因素,以及王谢家族文学交往和当时出现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王谢”家族;文学交往;玄言诗;山水诗作者简介:刘伟(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文学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2在魏晋南朝这样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段,家族诗歌研究算是一个重大主题,而在家族诗歌的研究中尤以对王谢家族的研究较为完善,但这两个家族的研究成果,多是在论述各自的家风家学,关于他们之间诗歌交往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文从王、谢家族在这段时期的文学交往入手,一探王谢家族的诗歌交往,二探其诗歌交往和当时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关系。

一、集体创作东晋南朝时期,涉及到王谢家族成员之间诗歌交往的集体创作,主要有兰亭修禊和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西邸文人集团的集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修禊盛会,当时有四十二位明贤时彦聚首兰亭,同题赋诗。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参与创作的有九人,产生的《兰亭诗》计十五首,谢氏家族参与创作两人,《兰亭诗》各二首。

当时与会的人员除去王氏父子和谢氏兄弟是当时著名的世家大族外,其余人士也多是士族出身,几乎全是贵族子弟。

虽然兰亭会的时候,王羲之和谢安、謝万还没有结为儿女亲家,但共游东山也是常有之事,兰亭集会不过是以王羲之、谢安为代表的贵族子弟闲暇之余借修禊组织的一次聚会。

这次兰亭集会产生的诗作几乎全涉玄理,只是创作主体在借修禊机会寄托和诉说,并非是彼此之间的赠答之作: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

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

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汇报人:2024-01-04•南朝皇权政治概述•王谢家族在南朝的政治地位•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的互动关系目录•王谢家族在南朝的文化影响•南朝皇权政治与王谢家族的历史地位及影响01南朝皇权政治概述皇权政治的形成与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九品中正制的衰落和士族门阀势力的崛起,皇权政治逐渐形成。

皇权政治经历了由东晋初期的王与马共天下,到南朝时期皇权逐渐加强的过程。

01皇权与士族门阀势力相互依存,皇权在士族门阀势力的支持下得以稳固。

02皇权通过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行政,实现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控制。

03南朝皇权政治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注重选拔人才,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南朝皇权政治对后世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南朝皇权政治促进了士族门阀势力的衰落和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和变革。

南朝皇权政治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1020302王谢家族在南朝的政治地位1 2 3王谢家族起源于汉代,历经三国、西晋、东晋等时期,逐渐崛起为南方的门阀贵族。

在东晋时期,王谢家族凭借军功和政治手腕,逐渐掌握了南方的军政大权,成为南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王谢家族的崛起,不仅对南朝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谢家族的起源与崛起王谢家族通过与皇室的联姻等方式,巩固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对皇权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制约和平衡。

在南朝时期,王谢家族与其他门阀贵族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政治竞争和利益博弈,这种竞争和博弈对南朝政治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谢家族在南朝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员担任要职,掌握实权,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王谢家族在南朝的政治影响力王谢家族与其他门阀贵族的关系王谢家族在南朝政治中与其他门阀贵族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旧时王谢堂前燕——这显赫的王谢两个家族代表人物都是谁

旧时王谢堂前燕——这显赫的王谢两个家族代表人物都是谁

旧时王谢堂前燕——这显赫的王谢两个家族代表人物都是谁早年诵读诗歌,读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知道这是一首怀古诗,是概括物是人非,人生多变,荣华富贵是会变没了的。

恰似红楼梦《好了歌》所说的“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吧?到前几年儿子读到这首诗,问我“王谢”是谁时,记得当时我说是谢安和王羲之。

后来想想,这样说不准确,应该是谢安家族和王羲之家族,因为,王氏家族当初成名还不是因为王羲之,而是他的堂伯父王导。

王导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权大了,不听皇帝管束了,但王导拒绝王敦“兄弟联手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王敦叛乱终败。

不久,王导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

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

“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

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

有个成语“新亭对泣”,说的就是王导的故事。

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饮宴。

座中周顗叹息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发出了山河沦陷的感叹,于是在座的宾客都相视流泪。

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何至于那样没有出息作当年被俘的楚国囚犯那样相对哭泣呢)?”王导的话慷憾激昂,批评了在座同僚消极悲观的情绪。

此成语故事,把王导见识不凡,鹤立鸡群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谢安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旧时王谢,人似玉树林立之陈郡谢氏。

旧时王谢,人似玉树林立之陈郡谢氏。

旧时王谢,人似玉树林立之陈郡谢氏。

上一期的『学而时习』我们一起看了琅琊王氏的芝兰子弟(点击后方链接即可查看:旧时王谢,人似玉树林立之琅琊王氏。

),这一期,我们就紧接上期,来看看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是东晋唯一能和琅琊王氏并称的大家族。

早先,谢氏曾为王氏的门客,后来,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在抵抗前秦时,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保卫了东晋,从而声名鹊起,奠定了陈郡谢氏在当时士族中的领袖地位。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这场战役击溃了以前秦为首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北方再次进入乱世,南北朝政权的对立正式开始。

之后,谢氏在文学艺术方面人才层出不穷,与琅琊王氏比肩。

其实,在整个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中,陈郡谢氏的文学艺术贡献最为杰出,这一点,连琅琊王氏也望尘莫及。

谢鲲:西晋时期名士。

谢家以前尚儒,到了西晋时期玄学兴起,谢鲲由儒入玄,好《老子》《易经》,能歌善琴,成为当时的名士。

五胡乱华时,谢鲲随司马氏南下。

谢鲲是谢氏社会地位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

年少时以清谈闻名,多次拒绝朝廷任命,隐居在会稽郡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人游山玩水,直到朝中谢氏的人逝去,他才接受任职。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后来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总指挥,运筹帷幄,打败了前秦,谢家一举成为门阀大家族。

谢安善行书,通音乐,雅人深致,不居功自傲,被王氏后人王俭称为“江左风流宰相”。

李白不止一次在诗中夸赞过谢安的功业。

谢石、谢玄、谢琰:谢石为谢安之弟,谢玄是谢安之侄,谢琰为谢安次子、谢玄从弟。

这三人都是淝水之战的重要将领。

这样看起来淝水之战像是家族作战,走了后门一样,但事实上,谢氏儿郎皆骁勇善战。

他们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

谢道韫:东晋时期著名才女,谢安侄女、谢奕女儿,也是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言其有“林下之风”。

她最著名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也因此有了“咏絮之才”这一成语来称赞女子才华出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谢家族
琅琊王氏
王览
王览(206年-278年),字玄通,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

西晋太保王祥异母弟,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三代,曾入仕曹魏及西晋,在西晋官至光禄大夫。

编辑]生平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兄长王祥带王览和继母朱氏到庐江被乱,并在该地隐居二十多年。

魏文帝黄初年间,曹魏徐州刺史吕虔征命王祥,王览劝王祥应命,更为他准备牛车赴命。

及后王览亦应琅邪郡召命任官,很迁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复建五等爵,王览封即丘子,食邑六百户。

西晋泰始末年曾任弘训少府。

后来转任太中大夫,禄赐与卿相同。

咸宁初年获任命为宗正卿。

不久王览以疾病请辞,于是以太中大夫身分退休,并获赐二十万钱、床帐荐褥,并派殿中医治病和给药。

后转光禄大夫,并在府门前设行马[1]
咸宁四年(278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谥曰贞。

[编辑]性格特征
王览有优秀的品行,名声仅次于王祥。

王览与兄长感情要好,生母朱氏憎恨王祥,非但在丈夫面前中伤王祥,更经常施以虐待;但王览始终站在王祥一边,更劝生母不要虐待和针对王祥。

后知道朱氏有意毒杀王祥,更不顾可能误服毒药危险去抢毒酒和先行试菜。

[编辑]逸事
据说徐州刺史吕虔有一把佩刀,刀工说这把刀一定是能登三公之位的人才能拥有。

吕虔于是将刀送给王祥。

王祥死时,将刀交给王览,并说王览的后代一定很风光,足以承受这把刀。

王览的后代在东晋时地位举足轻重,其孙王导和王敦分别把持了东晋的文武朝政,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

[编辑]家庭
[编辑]祖先
王吉,西汉谏议大夫。

[编辑]祖父
王仁,东汉青州刺史。

[编辑]父母
王融,王览父亲,曾拒绝朝廷任命,没有任官。

朱氏,王祥继母,王览生母。

[编辑]兄弟
王祥,王览异母兄,西晋太保、睢陵公。

[编辑]子
王裁,王览长子,抚军长史,镇军司马。

王基,王览次子,治书侍御史。

王会,王览三子,晋侍御史。

王正,王览四子,晋尚书郎。

王彦,王览五子,晋中护军。

王琛,王览六子,晋国子祭酒。

[编辑]孙
王导,王裁子,东晋权臣,曾任司徒,大司马,太傅,中外大都督,丞相。

王含,王基长子,光禄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王敦,王基次子,东晋权臣,曾任侍中、大将军、江州牧,扬州牧。

王舒,王会长子,湘州刺史,将军、都督、持节,封彭泽县侯。

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曾淹死王含父子,终结王敦之乱。

王邃,王会次子,平
西将军。

王廙,王正长子,忠于晋元帝。

历任平南将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追赠侍中、骠骑将军。

王旷,王正次子,淮南太守,丹阳太守。

王彬,王正三子,尚书右仆射,追赠特进、卫将军,加散骑常侍。

王棱,王琛子,豫章太守,广武将军。

被王敦派人杀害。

王侃,王琛子,吴国内史。

[编辑]曾孙
王悦,王导长子,中书侍郎,早亡。

王恬,王导次子,吴国、会稽内史,散骑常侍,追赠中军将军。

王洽,王导三子,散骑、中书郎、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

王协,王导四子,抚军参军。

王劭,王导五子,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出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追赠车骑将军。

王荟,王导六子,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追赠卫将军。

王瑜,王含子,散骑常侍。

王应,王含子,王敦将之作为养子,武卫将军。

王晏之,王舒长子,护军参军。

王允之,王舒子,西中郎将、假节。

寻迁南中郎将、江州刺史。

王颐之,王廙子,东海内史。

王胡之,王廙子,丹阳尹。

王耆之,王廙子,中书郎。

王羡之,王廙子,镇军椽。

王彭之,王彬长子,黄门郎。

王彪之,王彬次子,尚书令。

王羲之,王旷子,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著名书法家。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出自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

与琅琊王氏、颍川庾氏及太原王氏同为鼎盛于东晋的士族领袖。

自东晋至于梁代,子孙蕃盛,名士辈出,百年不绝,常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根据《广东梅县谢氏族谱》记载:申伯乃姜太公后裔、周宣王之舅。

周宣王封申伯于邓州陈留郡谢邑(即今河南省南阳一带),申伯为谢氏主要之始祖。

谢国被楚灭亡后,申伯子孙因地而姓,史称“陈留谢氏”。

“陈留谢氏”至魏晋时,传至申伯之三十五世孙谢缵,任中郎将,迁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号称“陈郡谢氏”。

故知“陈郡谢氏”乃“陈留谢氏”之分支。

陈郡谢氏在东晋初年还只是一个普通家族[1],到了谢尚时期,尚有求婚诸葛恢被拒之事。

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到谢安任宰相时期达到顶峰。

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重建北府兵,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保全了东晋江山。

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开始隐退,较少参与实际政治。

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

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一起大肆屠杀,陈郡谢氏自此彻底败落。

自东晋至萧梁(317
年-557年),谢氏共有12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

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
袖,前后一百余年。

[编辑]陈郡谢氏的著名人物
谢鲲:晋朝名士,亦是谢安之伯父,谢氏一门的第一个名士。

谢尚:名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

谢安:东晋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

祖父谢衡以儒学知名,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
谢万: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混:名士,谢安之孙。

为晋孝武帝女婿,号称“风华江左第一”。

谢晦:谢安之兄谢据的曾孙,宋武帝的大臣,曾与徐羡之等废宋少帝。

谢灵运,谢玄之孙,著名诗人,作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著名诗歌。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朓(谢宣城、小谢),谢灵运之侄,著名“永明体”诗人,“竟陵八友”之一。

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名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