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写作的灵魂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在自然面前,自然是静的,人是动的(心动),其实自 然也是动的,静只不过是暂时,是经过了很多的动的一个结果。 作家在自然面前心有所动,是自然的反映,但是并不是说这种 动可以进入文章了。能够进入文章,实现文章可能性的东西很 多,又不是所有的东西全可以进文章的,文章对于素材是有要 求的。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动”到了什么程度,形成“情境”了 没有,是需要作家长出另一只眼睛进行自我掂量的。
客体是客观存在着,一个茶杯放在桌上,你承认它在,它在,你 不承认,它也在。西湖在杭州市的西面沉静着,你承认西湖美,西湖 是美的。你不承认它美,它也是美丽的。这就应现了那个话题“自然 是美的,缺少的是我们的发现”。怎样去在自然和生活里发现美。如 何发现美(包括针砭丑),有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作者主体的 水准问题,就是一个作者的气质、文字修养和理论修养等等,简单地 说,就是灵不灵地问题,一群人起到西湖采风,有的人回来写了很精 美的文章,有的人则隔靴搔痒,写点表皮,这不是客体的原因,而是 主体的原因。
情境是透露出来的,不是可以所求的,也是求不来的。高 质量的情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情境的捕捉和提炼首先是写作 者的事情,这就有世界观的问题(文章其实就是集中的用情境 做媒介表达世界观的),也是方法论的问题,就是怎样去处理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问题。以游记文章的写作作为例 子,说一下文章的“情境”是怎样产生的。“静态”的文章的 流动,一定要解决好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对于自然 进行描摹,一定是要解决好“自我主体性”的介入问题,一旦 介入,就产生互动,就成了动态的写作了。
写出文章,总是要打动读者,对于一篇来说, 究竟是用什么来打动读者呢?有的人说是事,有 的人是道理。我认为是——情境。
什么是情境?情境是在文章之外的一种“意思”,这个意思 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 而是从文章里面透露出来的。文章是写什么的?它不是写命运的, 也不是写生活图象的,也不是仅仅写意象的,说到底,是写的人 在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感觉)。命运和其他的宏大的东 西是通过感觉而透露出来的。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到底写 了先生所处的时代没有?写了,是折写,不是实写,果真实写反 而没有意思了。文章是让人享受的,而不是灌输的。有点像音乐, 仅仅用乐音表达一定的意思,而不是实写,这样文章的内涵就宽
总而言之,明白“情境论”是重要的,可以使文 章作者写的更本色一点,少走点弯路,写出高质量的 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好文章来。
这是写旅愁的诗,大约是作者被废斥 后,客游巴蜀时期所作。诗人面对长江而 悲叹自己滞留他乡。江流万里,引起游子 思归之念。况且正值秋高风急的傍晚,草 木凋零的季节,心中的飘泊之感和岁月蹉 跎之悲难以自禁。
在社会上生活,最容易被破坏的是美好的感觉,而文章则 是保护和修复人在自然面前的不正常的感觉的。使人的心灵丰 富一些,都一点心灵语言,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真情,少 一点假意;多一点丰富多彩,少一点简单单调;多一点精神的 升华,少一点堕落的倾向。
小说在刻画人物个性上,用的是情节和故事,一个好的故 事往往构成一个好小说的基石。而文章的打动读者的是“情 境”,这些情境,首先打动的是读者的感情,在读者的心里引 起极大的震撼。对于文章写作而言,“情境”当然是重要的。
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叶飞。
王勃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骆宾王坎坷一生,怀才不遇,晚年遭遇尤其悲惨。
于易水送人一绝 他的这首诗借古讽今,先赞美燕太子丹和荆轲之间以生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死相许的关系,赞美荆轲不惜以生命报效国家的壮烈行 为和英雄主义气概。然后感慨现实:如今已没有燕太子 丹那样知人善任、推心置腹的主人了,荆轲那样的英雄
人在自然面前进行感悟,一次,二次,三次……终于豁然开 朗,这就会形成一个表达的爆破点,是写出精品的前奏。人和自 然的相互观望最后达到一个境界,就是主客体高度交融,达到一 个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每逢这个时刻到来时候,往往也是语言 活泼起来的时候,语言不断地撞击着你心扉,撺掇地你的手指痒 痒,这就是“独树一帜的语言”已经出现了,这个时候就不写更 待何时呢?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语言,在这里可以说一下,首先 是个性语言,有着你的习惯和人文印记的语言,二是有张力的语 言,有一定宽松度的语言。不是把事情说到绝处,而总是留有一 定的余地。三是用尽量普通的文字(不是在字典内寻找),通过 有感性的梳理,达到了不平凡。
当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亦已不在,唯易水依旧。《唐诗正声》引吴逸一语: “只就地摹写,不添一意,而气概横绝”。《诗境浅说 续编》:“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
也。”此诗可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参读。
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史记 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 在易水畔为其饯行,当时送行者皆白衣冠,高渐离击筑,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所谓情境,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的感情,。一个是 读者的感情,这些感情统统需要化情入境,情感是零碎的,是 没有整理过的原生态,是需要进行整理的,只要经过整理才能 进入“境界”,进入了境界才有审美的功能。对于作者来说, 是不断地对于感情进行整理和系统的过程,对于读者来说,就 是自己的零散的感情片段一下子被作者的文章集中起来,燃烧 起来的过程。情境的最高层次是自成一家,从语言,从题材, 从语感上自成一家。文章去打动读者,依靠的是化情入境是渗 透,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煽情。
了,不同的人,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或者在不同的心境下, 读起文章对于文章的享受的能量是绝对不同的。在这里必须树 立比较宽泛的文章欣赏观,就是把自然和自然和人的心灵看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要把它们彼此分裂开来,当然在一个具体 的文章里,指向是确指的,或者说是比较确切的,但是在一个 文章的外面,在它的外延,它是模糊的,是无限的,是可以和 任何的事物“发生联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